千年古刹 义居寺:《实用中医生殖医学讲义》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13:38

第六篇  月经病诊治提要

 

1节  月经先期

 

1.本病的产生主要是热,其次是虚和瘀。①血热:阳热是标证,是在肝肾阴虚前提下形成的,以虚与虚实夹杂者多见,或阳盛血热,或肝郁化火,或阴虚血热。②气虚:尤以心脾气虚为主。③血瘀:绝大部分由肾虚肝郁所致。

2.主要证型——血热证:①阳盛血热证,清经散合二至丸加减;②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加减;③阴虚血热证,两地汤加减。

3.雌激素偏低,表现为阴虚火旺而先期出血;雌激素过高,表现为阴盛火旺而先期出血;阴之太旺,治当泻火燥湿为主,用先期汤、清经散,但不能忽略对血中之阴即肾的调节,仍需使用熟地、白芍之品。

 

 

2节  月经过多

 

1.病因病机与月经先期基本相同①血热:常与阴虚有关。②血瘀:主要是肾虚肝郁。③气虚。本病最为多见的是瘀热互兼。

2.主要证型:血热证者,固经丸加减;血瘀证者,加味失笑散。

3.辨治着重化瘀调经,控制出血。①较轻者,加味失笑散:黑当归、赤白芍、五灵脂、蒲黄、茜草炭、景天三七、血见愁、荆芥、益母草等。②较甚者,逐瘀止血汤:酒炒生地、大黄、赤芍、炒当归、炒枳壳、丹皮、桃仁等。③严重者,加味脱膜散: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三七粉(分服)、益母草等。

 

 

3节  经期延长

 

1.西医学认为由于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后,下一周期卵巢新的卵泡发育迟缓后欠佳,所分泌的雌激素不足,以致子宫内膜不能再生修复已剥脱的创面而止血,而使月经期延长。

2.本病的形成主要在于阴虚血热、血瘀内阻,也即“瘀热”,尤以瘀为主。血热合血瘀兼夹者,乃是经期延长中最为常见和最为主要的病变和证型。此外尚有脾气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者。

3.主要证型:阴虚血热证者,固经丸去黄芩、香附,加生地、地骨皮;血瘀证者,桃红四物汤加减。

4.经期延长与月经过多虽然均以血瘀、血热为主要病机,但月经过多者,治疗在于化瘀与止血并重,而经期延长者,在于清除余瘀,缩短经期。

5.黄体萎缩不全可引起经期延长和经量增多,西医学认为:由于黄体萎缩不全,雌孕激素不能迅速下降,子宫内膜由于激素水平的失衡,不能按时脱落,而呈不规则地脱落,使出血期延长、血量增多,又称子宫内膜脱落不全。若以经期延长为主者,主要抓住心肝郁火论治,但亦必须照顾到血瘀。对黄体萎缩不全,BBT高温相该下降而不顺利,或下降幅度偏小者,应清心肝之郁火,结合化瘀调经,可用钩藤汤、越鞠丸、泽兰汤加减,药用合欢皮、丹皮、制苍术、制香附、泽泻、赤芍、丹参、益母草、怀牛膝,有时甚则加炒枳壳、大黄等通泄方能取效,平时着重滋肾调心肝气血以治之。

 

 

4节  经前期漏红(黄体期出血)

 

1.主要病机在于阳水、阳气的不足,由于经前期的特点,常可兼夹郁火、湿热、血瘀三者。

2.主要证型:阳虚证,BBT高温相欠稳定,或高温相偏低、偏短,从补肾助阳法论治,温土毓麟汤加减或益气温肾汤(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川断、菟丝子、鹿角胶、紫河车、五灵脂、煨木香、泽泻等)。阴虚火旺证临床亦有所见,BBT高温相偏高,或锯齿状偏高,用滋水清肝饮。对于兼证:郁火证者,毓麟珠合丹栀逍遥散;湿热证者,毓麟珠和清肝止淋汤;血瘀证者,毓麟珠合加味失笑散。

3.夹有血瘀证型者,务必注意到宫颈、宫腔息肉,以及黏膜下肌瘤的器质性病变可能性;兼夹湿热证型者,务必注意到子宫内膜的炎性疾患;兼夹郁火者,务必注意到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要结合心理疏导。

 

 

5节  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

 

1.主要原因在于肾阴亏虚,常可兼夹郁火、湿热、血瘀,尤其以郁火、湿热为多见。

2.治疗以调摄冲任,燮理阴阳平衡为主。主要证型为肾阴虚证,二至地黄汤加减。对于兼证:郁火证者,黑逍遥散加减;湿热证者,清肝止淋汤加减;血瘀证者,逐瘀止血汤加减。

3.经间期出血病理特点在于肾阴较虚,阴阳转化不利,因此治疗时务必把补阴养血放在第一位,促使阴阳顺利转化,恢复生理功能;经间期出血,其治疗目的并不在于止血。治疗经间期出血,虽应滋阴将火,清热凉血,控制出血,但必须保证重阴转阳的气血活动,而且气血活动是前提,所以尚需结合助阳兼调气血,保证生理上的动态反应,对出血稍多者,或出血时间较长者,可适当加入止血之品,对出血不多或时间不长者,有时可不予止血。

4.兼证处理:①阴虚郁火者,在大龄未婚女子中所见经间期出血患者颇多此病变。治疗上不仅要滋阴解郁,而且尚需加入一定量止血之品,同时亦要加入一定量的调气活血之品,以促转化,达到顺利排卵之目的,常用滋水清肝饮加入大小蓟、炒五灵脂、蒲黄、侧柏炭等,同时还要进行心理疏导,调畅气机。②阴虚湿热者:如湿热较轻,当以滋阴为主,适当加入清利之品,归芍地黄汤加入黄柏、薏苡仁、大小蓟即可;湿热偏盛,先以清利湿热为主,可予四妙丸加入扁蓄、马鞭草、茵陈、泽泻、石韦、通草等,亦可加入红藤、马齿苋、马鞭草等。

 

 

6节  月经后期

 

1.月经后期产生的原因不外乎虚、寒、瘀滞三者。①阴虚:月经后期的主要原因。月经之所以落后,在于经后期的延长。②阳虚。③血虚气滞。④痰湿。

2.主要证型:①阴血虚证,小营煎加味;②阳虚证,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次证型:①气郁证,柴胡疏肝散;②痰阻证,苍附导痰丸。

3.“阳有余则先期而至,阴不足则后期而来”;“先期者血热有余也,后期者血寒不足”。月经后期,在治疗方面,一般应在滋阴养血方药中适当加入温阳祛寒的药物,如过期饮,适用于经前、经期服用。

 

 

7节  月经过少

 

1.本病主要病机在于阴血不足,但在阴血不足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单纯的气滞、血瘀、血寒、痰湿等病变。

2.本病主要证型为阴血虚,治疗的重点在于滋阴养血。①阴血虚证,滋血汤;②肾阴虚证,归肾丸。

3.生育年龄妇女,如经量突然减少,应首先排除妊娠后再行治疗。月经量少者,阴虚的程度较之月经后期尤为严重,过少者常与后期相伴见。

 

 

8节  闭经

 

1.闭经以虚证多见,应抓住肝肾亏损与肾气不足的主要证型:①肾气不足证,益肾通经汤加紫河车;②肝肾亏损证,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

2.从闭经这个病证的主要方面来说,在于肾阴不足,癸水不充,因此解决肾阴不足,提高癸水水平,才是治疗闭经的主要方法,一般选用归芍地黄汤、归肾丸等。还应:①与养血相结合;②与降火相结合;③与宁心安神相结合;④与补阳相结合,在补阴的基础上加入补阳之品,才能更好地提高补阴作用;⑤心肾子宫生殖轴合治,如益肾通经汤是一般阴虚性闭经的常规方药,也是治疗学生因学习紧张所致闭经的有效验方。

3.人流术后所致闭经,由于内膜损伤性者,可按肝肾不足论治,加入龟甲、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治之。

 

 

9节  崩漏(功血)

 

1.崩漏的局部病变在于子宫包括冲任,有瘀、热、虚三方面因素所致,其中瘀最为重要。血瘀内结,占据子宫,血不归经,导致出血,这是崩漏最主要的出血因素;虚,就局部病变而言,主要是阴虚,其次是气虚。而崩漏的整体因素,为心肾子宫生理生殖轴调节的阴阳消长转化节律失常,简言之即阴阳失衡,出现“阴虚阳搏”的变化。阳搏火旺者,尚需区分心火、肾火、肝火之不同。

2.认识本病证,应包括崩漏期、闭经期。其主要证型为阴虚或偏阴虚,但在出血阶段时以瘀结、血热为突出。是以本病证在崩漏期,为瘀、热、阴虚三者综合出现为主,瘀结尤为重要。①偏于瘀结证,四草汤合加味失笑散;②偏于血热证,固经丸加味;③偏于阴虚证,二至地黄汤。闭经期以肾阴虚为主要证型。在控制出血后,在闭经期必须要调理月经周期,恢复排卵功能。一般着重在滋养肾阴,提高天癸肾水的滋长水平,因此着重在经后期治疗,但亦不能忽略经间排卵期的治疗,促排卵成功才能真正达到恢复月经周期节律运动之目的。

3.有一种系肾阴盛,癸水过多所致的崩漏,即雌激素过高所致,过高的雌激素水平亦影响排卵,亦影响月经周期的演变,也可引起火旺的表现,但重点还在于阴盛则阳不足,子宫内膜样血瘀蕴结更甚,瘀结占据血室,程度较重,变化亦较多,所以致血不归经者亦更为明显,亦更易内结为症瘕,且易致恶变。对于这样的患者,不仅要尽快控制出血,而且要防止其结为症瘕。一般来讲,清热滋阴可选用清经散、知柏地黄汤以治之,同时加入化瘀止血之品,务在于止血,必要时应采取综合措施以止血。

4.关于青少年崩漏:①虽以阴虚瘀热为主要证型,以固经丸合加味失笑散,但必须更加强调滋养肾阴癸水的重要性,二至丸是较为常用的方药,亦符合青春期以肝肾为主的特色;②青春期崩漏除大出血时必须止血外,一般不宜过用止涩的药物,相反要加入一定的化瘀排经药物,如五灵脂、蒲黄、荆芥、益母草等。

5.围绝经期崩漏,在辨治中必须注意心肝郁火偏多,脾胃虚弱者亦不少,而上热下寒者更为常见,其瘀结成症者亦较为多见。

 

 

10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1.本病病因病机主要有肝郁、肾虚、脾虚三者,其中又以肾虚肝郁为多见。治疗以调理气血冲任为原则。①肝郁证,定经汤;②肾虚证,归肾丸;③脾虚证,加减八物汤。

2.虚实夹杂者较为多见,在治疗上,一般按经前、经期从实论治,从调经入手,以逍遥散加入制香附、五灵脂、焦山楂等,月经先期量多的尚需加入黑栀子、炒丹皮、大小蓟、炒荆芥,月经后期量少的需加入泽兰叶、丹皮、益母草等;在经净后,即当以补肾调周法调治,由于治本治标的结合,以补肾调周的系统治疗中,要适当加入疏肝理气的药物,如荆芥、防风、合欢皮、陈皮等。如属于阴虚证型者,即使在经间及经前期补阳为主时,仍然要体现滋阴的特点,即以滋阴为主,加入补阳的药物;如属于阳虚证型者,即使在经后期滋阴为主时,仍然要强调补阳的特点,即以补阳为主,加入滋阴药物,但补阳时可用平补法以照顾这一阶段的特点。

 

 

11节  原发性痛经

 

1.本病本虚标实,就本虚而言,主要是肾虚,其次是气血虚,肾虚和气血虚不仅可以形成瘀滞、寒凝、郁火等病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致冲任虚损,子宫脉络失养,不荣则痛。

2.本病在发病机制上要认识到疼痛发作时心肝的重要性,而在平时与肾的密切关系,肾虚偏阳,即肾阳有所不足者,乃系原发性痛经之根本。

1)疼痛发作时的治疗,须顾及六个方面:①止痛。在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的方剂中,加入延胡索、乳香、没药、五灵脂、琥珀等1~2味,以加强止痛作用。②温阳。温阳不仅有助于推动血行,而且有着助阳补肾之深层含义,药如桂枝、艾叶,甚则干姜、附片,其中肉桂尤为常用。③利湿。临床上常用的利湿化浊药物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甚则加入马鞭草、瞿麦、蚕沙等1~2味甚或3味以助之。④宁心镇静。临床上常用的宁心镇静药物有琥珀、丹皮、合欢皮、茯神等,可以加入2~3味,以便更好地控制疼痛。⑤止痉。临床上常用的止痉药物有全蝎、蜈蚣、白附子、赤白芍、甘草等,常可选用2~3味,其中赤白芍必须与甘草合用,才能缓解痉挛,控制疼痛。⑥降低血中的前列腺素。

2)平时治本,运用补肾调周法,主要着重经间排卵期的治疗。补肾促排卵,加强排卵功能,恢复和提高阳长的功能和水平,从而达到溶解瘀浊,推动血行,消除痛经之目的。临床常用补肾促排卵汤,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注意经期卫生和生活规律,避免饮冷着凉。

 

 

12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1.主要病机是血瘀。①肾虚瘀结;②气滞血瘀;③寒凝瘀滞;④气虚血瘀;⑤痰瘀互结。

2.补肾调周法,按月经周期中四个时期进行调治:①行经期以活血化瘀为主法,一般可用膈下逐瘀汤,药用炒当归、赤芍、五灵脂、土茯苓、青皮、川楝子、制香附、泽兰叶、山楂、茯苓等;②经后期滋阴养血,当以归芍地黄汤加减,药用丹参、赤白芍、山药、沙苑子、熟地、丹皮、茯苓、龟板(先煎)、川断、菟丝子等,由于内异症是血瘀成症所致,因此在滋阴养血的方药中常需加入山楂、延胡索、石打穿等;③经间排卵期当以补肾调气血为主法,一般可用补肾促排卵汤,药用丹参、赤白芍、山药、熟地、丹皮、茯苓、杜仲、菟丝子、五灵脂,再加红花、石打穿等;④经前期当以补肾助阳为主,再加入化瘀消症之品,常用助阳消症汤,药用炒当归、赤白芍、山药、丹皮、茯苓、川断、仙灵脾、煅牡蛎(先煎)、蛇床子、石打穿、生山楂等,自BBT高温相后即服,直至经行即停,恢复和维持正常的高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