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妖精种植手册:【元】赵孟頫书法《半亩田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6:36
              元代赵孟頫《半亩田帖》







    赵孟頫《半亩田帖》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頫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頫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頫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頫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散藏在日本、美国等地的赵孟頫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赵孟頫《病来月余帖》。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家书再拜,进之提点真人亲家。赵孟頫谨封。孟頫稽首再拜进之提点真人亲家:(下缺数字)病来月余,眠食都废,憔悴疲剧,极无聊赖,春寒计惟道体清安。孟頫昨为女婿处张人事,曾转烦于耶律处致辞,今耶律已满,欲烦任吉卿于金郎中处宛转一言,但得赵元委官徐推所问,断绝其事,幸甚,仆以作吉卿书,其事甚详,委全在进之备说,乃所望也,专此干烦,千万用情为愍。不宣。孟頫稽首再拜进之提点真人亲家看。

 





     趙孟頫小楷《无逸》现藏故宫博物院。
  《无逸》没有年款,原帖与(1301)萧 (奭斗)隶书《无逸》、(1299)杨毅桓篆书《无逸》同装在一起,《石渠宝笈》初编卷十三著录,曰“元人三体书无逸篇一卷”。杨书为大德己亥(三年),萧书为大德辛丑(五年)。赵书大约也在这个期间,那么就是四十六至四十八岁时的中年之作了。《无逸》有的地方笔弱气虚。

释文(繁体):

    嗚呼厥亦惟我周大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昊,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四五十年。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誼祝。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于茲。吳與趙孟頫書

 

延伸阅读
赵孟頫的“阁帖”情结

  《淳化阁帖》拓本传世,为后学者提供了取习传统书艺的极好范本,为传承中国书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元代书法大师赵孟頫所说的:“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 (《 阁帖跋》)
  赵孟頫是元代最显赫的书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书画家。他博学广识,才气横溢。精音乐、冠文章、熟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老,可谓集艺术、学术于一身的全才。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赵孟頫一生追纵“二王”不已,他发扬王书的内在美质,以法求韵,将王羲之书艺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即兼具雄俊、温雅和平易、妍丽之美。而《阁帖》、“二王”墨迹和法帖,是他师承晋唐古法的最佳参照物。
  《淳化阁帖》与赵孟頫似乎有着特别的情缘。至正二十一年(1284)五月,年才三十一岁的赵孟頫幸运地从书铺中购得《淳化阁帖》祖本第二、五、八三卷,第二年五月,又获得第一、三、四、六、七、八、十共七卷,唯缺第九卷。同年六月,他把多出的第八卷加上柳公权帖一卷,和钱唐康自修交换得到第九卷,由此合成《淳化阁帖》十卷。他所获十卷是否是《阁帖》的祖刻本,己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可确定,他所得到的第六卷,应该就是流传至今《阁帖》最善本的第六卷本。据汪庆正先生考辨,此卷为北宋摹刻《阁帖》祖本的子系统精刻本,亦是南宋“泉州本”的母本,此卷首页右上裱边钤有“大雅”朱文长方印,这是赵孟頫的用印,与他大德四年(1300)行书《洛神赋卷》上的钤印相符。此卷末页并有贾似道长字全印,应是从南宋末贾府流出的本子。
  赵孟頫获得《阁帖》全帖,诚是不易之事,为此他欣喜非常,于同年八月,写下了长篇题跋。在题跋里,他阐述了书体演变发展的脉络,肯定《阁帖》保存古迹的价值,同时记述了两宋的各种阁帖刻本。其中提到的《淳化阁帖》翻刻本即有:《二王府帖》(或称《魏王府帖》)、《大观太清楼帖》、《绍兴监(国子监)帖》、《淳熙修内司帖》、《黔江帖》(一称《宝月古法帖》)等;记载增损的刻本有:《庆历长沙帖》(即《长沙帖》或称《潭帖》的翻刻本)、《刘丞相私第帖》(《长沙帖》之翻刻本)、《临江戏鱼堂帖》(又称《临江帖》、《清江帖》)、《利州帖》(《临江帖》翻刻本)、《碑工帖》(《潭帖》翻刻本)、《尚书郎潘旦绛州帖》(又称《绛帖》)、《公库帖》(《绛帖》翻刻本)等。赵孟頫所记诸帖刻本,有的至今已不存,这是一篇重要的研究《阁帖》的文献。
  赵孟頫一生钟情《阁帖》,时时加以观摩、临抚。在传世赵氏墨迹中,《临王羲之太常帖》,原帖即刻于《阁帖》卷七中,又《临王羲之采菊帖》(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帖刻于《阁帖》卷八中,这些临本深得王书的形神。至大二年(1309),己届五十六岁的赵孟頫,在善夫家见到另一部《阁帖》,“纸墨湛湛,古香可掬,不觉技痒,”发兴临摹全帙,前后延续了六年时间,终于在六十一岁时临竟全部十卷,堪称是用工至深之作。
  《阁帖》为赵孟頫打开了认识和学习晋唐书法的大门,他领悟二王书法的神韵,做到文质俱存,气韵形似兼备。同时,赵孟頫又能广采博取,并化为他自己的技法语汇,最终形成了遒媚秀逸的书法风貌。赵书华丽而不乏骨力,平正而有跌岩之势,流美而不柔弱,体现了温雅、平和的儒家审美理想,世称“赵体”,成为领挈一代书风的典范。
  《淳化阁帖》的流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而赵孟頫是深受其益的最早和最杰出的书法大家。如果说两宋时代是“法帖” 汇编摹刻的鼎盛时期,那末,元代赵孟頫临习和参悟《阁帖》所取得的成功,开拓出了世人学习“法帖”的风气,“帖学”书法由此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明、清两代几乎笼罩着整个书坛。                                               (佚名)

 

















    趙孟頫《万年欢曲》  

 

    元皇庆二年、三年(公元1313年、1314年),赵孟頫先后作乐府颂词四章。分别是〔皇庆二年元日应制乐府万年欢·中吕宫〕、〔圣节应制乐府月中仙·道宫〕、〔皇庆三年元日万年欢〕、〔圣节长寺仙·道宫〕。皇庆三年,赵孟頫将四章颂词书于一卷。此卷款署:臣孟頫。首尾铃〔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宣统御览之宝。〕等印,卷后有元代名家柯九思跋文,此帖纵27.5厘米,横144厘米,珍藏于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