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金刚狼打书共:#一家饺子馆×十七个女人=健康、幸福、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4:26:48
 一家饺子馆×十七个女人=健康、幸福、人生     湖北荆州东门,有这样一家水饺店——东门水饺馆,这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生活在荆州城的人大概都不陌生,即便是没去过,估计也多有耳闻。这个朴素而厚道的像老家一样充满怀旧气息的小小餐馆,三十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开在荆州东门附近,不争奇、不斗艳,也不会为了迎合所谓的社会潮流而“朝九晚五”,它就像是一位守望者,三十年如一日静静地注视这些生活在现代繁芜的社会中疲于奔波的我们,而水饺馆的主人们——那十七位情同姐妹的老姨妈们脸上欣慰而幸福的笑容,就是岁月留下的见证,抑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符号。

  

                    ((2010年)妈妈们的照片,背后是她们开的水饺馆)

  水饺馆很小,舞台却很大

      妈妈们上班比较早,清晨不到五点半,借着路灯的光亮街上还没有什么人时就起来去水饺馆了。每天的工作内容也日复一日的重复着,买菜、洗菜、切菜、做馅、揉面开幕,到擀皮、包饺子、卤菜、煮饺子换幕,再聚焦到饭桌上为客人端上来的热腾腾的饺子为高潮,最后以热热闹闹坐满十来个大圆桌的好生意完满落幕。

    这是一幕平凡的人生戏份,可贵在于这背后的坚持,这个小舞台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在时艰中搭建,几十年前,这十七位姨妈都还是年轻的妈妈,她们的丈夫,有的是转业军人,有的是大学学历的高级工人,当丈夫被分配到位于荆州的石油地质系统后,她们作为家属也一起来荆州安了家。初到荆州的几年,这些来自四川、江苏、山东、陕西等九个不同的省份,操着不同口音的年轻妈妈们,是普普通通的传统式中国农村妇女,她们什么特殊的手艺,为了家庭,只能到菜市场上卖菜摆地摊,或是到建筑工地打零工,事实上当时社会的妇女身份和地位尴尬让她们寻份力气活儿都难,一位老妈妈回忆说当时就是去给人家提石灰桶子,别人也不愿意要,但基本上只能靠丈夫一个月三十几块钱的工资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有时侯几分钱的馒头也舍不得买。

年轻的妈妈们这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一份稳定的可以为之付出努力的工作,为了解决家属就业问题,1981年8月,石油地质系统为她们提供了一处门面做小生意。经过仔细合计之后,单位又安排了当时一位在单位食堂工作的师傅,也就是这位来自山东的肖妈妈,把山东人包饺子的功夫交给大家,很快,由17位二三十岁的年轻妈妈合伙开办的荆州东门水饺馆开业了。

 

                             (1981年)妈妈们的照片

 

从此,小小的水饺馆就成为她们一生演绎的舞台。

一个人的力量纤弱的,当十七个人的力量拧在一起时就是无法量化的;一个女人的戏是单薄的,当十七个女人凑到一起,这台戏就是响当当热闹闹停不了的一发不可收拾演绎到了今天!她们不仅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的商业化冲击,还经历了像2003年非典时期整个荆州城饭店没有一人吃饭的窘境,也经历了2008年奥运会后,生意逐渐走向兴隆的喜悦。她们从三十多年前一群年轻姑娘为了家庭和生计而不得不为餐馆卖力,到如今一个个双鬓斑白年过花甲,只为了工作的快乐,老伙伴间难以割舍的的情谊,以及老顾客们的信任期许,仍坚守在这朴实无华的一隅店面。

 

饺子馆即家,同事成姐妹

 

一年四季,她们卖的饺子只有两种风味,秋冬白菜猪肉馅,春夏韭菜猪肉馅,但是每天早中晚,这里都是宾客满座,而且大都是在这里吃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顾客。有些顾客甚至就为了吃上妈妈们的水饺,专程从外地驱车前来。不仅因为妈妈们手艺精细,更是因为她们包出来的饺子“实在”!

       据妈妈们介绍,饺子馆用的面粉都来自北方山东,所以皮儿吃起来才筋道,煮饺子也不破皮;和面也讲究技巧,季节不同,加水的比例也不同,另外还要根据天气的气温变化确定加水的比例,因此妈妈们养成了每天回家关注天气预报的好习惯;每天大清早就有专门的妈妈去买新鲜的肉和早上新割的韭菜,做馅的韭菜和肉的比例、肉和盐比例一直不变,水饺口味也一直保持不变。

    小店的经营业一直奉行着薄利多销的宗旨,三十多年来一样的风味,一样的分量,一样的地道正宗,从不会因为客人多寡而偷工减料,到这里来吃饺子就像吃到自己家里妈妈包出来的饺子,只担心你吃得饱不饱,吃得好不好。

      店里客人多忙不过来的时候,妈妈们就会一起上阵,围成一团,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看着她们那和睦而快乐的样子,熟练的手法,彼此之间的默契,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过年过节包饺子,其实最重要的倒不是吃到饺子,而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起动手,一起配合,开开心心地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享受到家的温馨和幸福。饺子馆对于她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她们所经营的一间普通餐馆,更是她们共有的一个“家”,在这个屋檐下,她们风雨兼程,共同走过了三十多个岁月,共同见证了彼此的岁月,也是在这几十年的相互扶持下,彼此间成了比亲姐妹还亲的家人,每一个人都齐心协力地为了这个“家”而努力,她们的收益平均分配,多年如此。

因为是家,所以彼此懂得分担,彼此间的默契让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条不紊;因为是家,她们心心相惜,彼此关怀着对方的家庭和身体。 和面、包饺子是个体力活,长年累月的劳动并保持愉快心情练就健康的身体,这在妈妈们的身上就可以见证,她们中大都是六七十岁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八九十斤的饺子馅,两个人抬着能够快步走,腿脚灵活,身体健康,一年四季,几乎没有因为生病请假的。谈到各自的身体,已经六七十岁的妈妈们对自己的健康都非常有信心,表示就算是再在一起快乐工作10年都没有问题,这是多么令人羡慕啊,就是因为彼此间的姐妹情深,因为这个家的温馨快乐,才让她们彼此相惜。

      

        因为信任,所以感恩

 

传统的中国人都相信善恶轮回,善即有善报,潜移默化到我们的骨髓里,就是我们那种慈心和善良。在妈妈们看来,饺子馆生意好,说明客人们相信她们,认同她们。既然客人们都爱老照顾自己的生意,就必须值得他们信任,必须做好,不能亏待客人们,东门饺子馆是她们的家,她们就必须撑起这个招牌来。所以她们的饺子几十年来都是一样的分量,从不会为了谋利做偷工减料之事,更不会“捡钱眼开”。

    今年三月份,一位粗心的顾客不小心将钱包纳在了店里,厚实的钱包里不仅有七千多元的现金,还有上百万的账单。当天值班的几位姨妈见失主久久不来认领,就将钱包交给了《江汉风》。第二天,闻讯赶来的失主常先生,看到自己数百万的账款失而复得,激动万分。为了表达对几位姨妈的感激之情,常先生特意为姨妈们送了一面锦旗。红红的锦旗挂在饭厅墙上,遂让人联想到妈妈们的那股子老百姓的朴实和热情。

    2008年汶川地震后,十七位妈妈以东门水饺馆的名义,为灾区人民献上了2000元的爱心。虽然水饺馆的收益并不是很高,加上每个月要平均分给十七个人,但是妈妈们一想到自己在自食其力的同时,还能帮助别人,就由衷地感觉自豪,她们都说,人要知足并且懂得感恩。        

     

                          看看她们的劳动成果,有机会去尝尝吧

夜降临了,饺子馆里客人依然断断续续,妈妈们静静地等候着晚来吃饭的客人,远远地望去,附近的许多店面都已经关门了,水饺馆的灯光照得人心暖暖的,就像是黑夜中的灯塔,很宁静,很安详,让人很想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