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爬树救猫:环境保护要向农村延伸---河南省农村环境状况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3:44:01

环境保护要向农村延伸---河南省农村环境状况调研报告


河南省环保联合会    2009-03-12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我省农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已成为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根据联合会工作安排,2008年10月,在环保联合会领导张洪华、赵江涛、张建中、孔照英、蔡三元等带领下,组成三个调研小组,先后对驻马店、南阳、商丘、周口、安阳、濮阳等省辖市农村环境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和深入村镇、农村企业现场考察等形式,了解到一些当前我省农村环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农村环境现状

  在调研中,调研组感受到了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环保、农业、畜牧、水利、建设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创建“环境优美小城镇”和“生态文明村”为抓手,积极促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以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农业为理念,树立了一批很好的样板。

  1、创建生态文明村,已成为农村环保工作的亮点。各市按照“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许多村庄经过综合治理,硬化了村庄主干道;村落周围建立绿化带;修建垃圾收集设施及排污水沟;清洁能源被广泛推广;家庭禽畜养殖实行圈养,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如驻马店市吴阁村,以建设“厕——圈——沼——厨”系统为生态链的农业生态建设工程建设,其改厕、改厨、改水、改院、改路的成效突出,2006年被该市命名为生态文明村。南阳市新野县李湖村,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树立“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提升水平、打造品牌”的理念,围绕“五改四清三化”目标,建设宜居乡村,采取指定规划“六轮驱动”(项目带动、企业捐赠、农业捐助、部门支持、财产置换、以奖代补)方法,修路、绿化、改水、建沼、保洁工程,并开展“整洁之家”评选活动。现已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省级文明村镇、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已开始得到治理。许多地方采取科学划定禁养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通过积极建设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例如驻马店市河南万东牧业有限公司遂平第一种猪场,秉承“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理念,建设污水处理厂;南阳市卧龙区黄台岗三好养鸡专业合作社投资290万元,从韩国引进全封闭、自动化养鸡设备,做到鸡粪自动清理输送到装车。该场由于实施无污染的生态养殖,生产的鸡蛋属于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提高了品质、提升了价值。

3、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2001年以来,各地突出抓了“十五小”企业的取缔工作,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重点流域、区域的造纸企业、食品酿造企业、制革企业、化工工业进行了深度治理和结构调整。面源污染防治得到重视。重点开展了农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农村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有机肥料加工厂,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高效有机复合肥。对畜禽粪便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制作生物肥料,实施沼气工程,大力推广沼气使用,引进推广了高垫料生物养殖零排放技术等。大力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许多农民喝上了清洁的水。

  4、农村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推广。近年来,各市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破解了沼气建设的资金瓶颈。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安全饮水、村村通、植树造林、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沼气生态村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如周口市沈丘一些地区组建沼气合作社,将户用沼气统一管理,由合作社专门组织罐车为农户注沼气原料,并统一收集沼渣、沼液,由专人负责沼气装置的日常维护和维修,为户用沼气的普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近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秸杆对农村带来的污染,为秸杆的综合利用找到出路,各地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严禁焚烧秸秆,并建立监督检查责任落实追究制,在确保秸秆禁烧的同时,大力宣传、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如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利用现有农机资源,推广了高留茬还田、麦秸麦糠盖田、机械粉碎翻压盖田等,有效地提高了两市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补充和平衡了土壤养分,增加了作物产量和改善了作物品质。

5、培育壮大绿色资源,走生态林业产业化之路。商丘、周口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两市通过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林粮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两市都已经成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商品林生产基地,形成了“林木繁茂—灾害减少—粮食丰产—群众致富—环境优美”良性循环。

  总体上说,由于各地政府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正逐步加大,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农村环境状况仍然较差。并且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沿海等发达地区“腾笼换鸟”,我省农村又面临承接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移等问题。当前,随着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总体恶化。

二、我省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各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资金普遍短缺,农业、农村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已成为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饮用水不安全仍然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欠缺、污染治理设施简陋的现状,造成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如农村自身生活污水、垃圾堆放及畜禽散养造成的污染问题;农村小企业和各种工业开发区、集聚区污染问题;污染严重河、渠两岸及工业固废堆存、裸坑、污灌所造成的浅层地下水污染问题;规模化养殖污染物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农药化肥的残留物直接渗入地下或随水土流失排入沟河等。截止目前驻马店市共有271.1万人饮用水不安全,约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37%;南阳市共有454.7万人饮水不安全,占农村人口的50.2%。周口市有600万人、商丘市有66.45万人、安阳市有309万人、濮阳市有114万人饮用水质量不安全。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尚未得到控制

  近年来各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对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相对滞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南阳市畜禽养殖废水排放量879.19万m3/a,COD排放量为3706t/a,氨氮排放量为1597.36t/a,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产生量为92.5万t/a,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驻马店市规模化养猪场出栏量大于500头养殖场有2007个,有污染防治设施的306个,占养猪场的15.25%;全市规模化养牛场出栏量大于100头养殖场有48个,有污染防治设施的20个,占养牛场的41.67%;全市规模化养羊场出栏量大于100只养殖场有195个,有污染防治设施的50个,占养羊场25.64%;全市规模化养禽场存栏量大于5000只养殖场有322个,有污染防治设施的123个,占养禽场的38.20%。濮阳市有年出栏2000只(头)以上规模养殖厂180个,有治污设施的不足40%。安阳市大型规模养殖企业有治污设施的占50%,中小型养殖企业及散养户都没有治理设施。据了解,在我省达到国家规模标准的近6000家养殖场中,没有进行环评、没有上标准污染防治设施、随意排放污染物的占95%。

  目前畜禽养殖企业尚不能与当地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形不成资源有效利用的循环农业链条,粪肥存施不当,不但影响农村环境卫生,而且随地表径流入河,对地表水造成较大污染威胁。可以说,畜禽养殖已成为我省最大的农业污染源,也是影响农村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化肥、农药、污灌和污泥农用对环境潜在影响大

  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各市不少地方过量使用化肥、不当施用农药以及不科学的污水灌溉等问题依然严重。城市污水处理的污泥农用也逐渐成为新情况、新问题。

  据统计2007年驻马店市化肥使用量为(折纯)62.44万吨,农药使用(折纯)量1753吨,南阳市化肥使用量为(折纯)75.97万吨,农药使用(折纯)量17534吨。2007年周口市化肥施用量从2004年的110万吨增加到130万吨,年平均化肥施用总量120万吨(实物),单位耕地面积和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用量为120公斤/亩,总养分投入为40公斤/亩,均超过15公斤/亩的安全上限;化肥使用比例失衡,氮肥过高,磷肥不足,钾肥偏低。氮、磷、钾肥的平均使用比例为1:0.4:0.2(合理的氮磷钾平均比例为1:0.5:0.5),土壤钾的供求已经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同时,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机态养分所占比例明显偏低,是我省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农药用量偏大、施用不科学商丘市农药年施用量4002吨,其中高毒农药使用量1917吨,占48%;周口市平均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用量为1.0公斤/亩。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杀虫剂用量过大、剂型不配套,加上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大多数农民不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农药和肥料,不仅造成农用化学药品大量浪费,并在土壤中残留量大,通过地表径流或下渗造成水体污染。而且,农药的不当或不合理施用,也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

  (四)秸秆对水体和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除部分作为饲料、工业原料、直接还田利用外,其余的堆放于田间地头、道路及河道两侧,造成河道堵塞及水体污染;有些在田间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如濮阳市2007年总种植面积729.3万亩,产生秸秆354.6万吨,能有效利用的为107万吨,有效利用率为48%;驻马店市2007年主要作物秸秆产生量为956.3万吨,南阳市为958.9万吨。有效利用率都不到50%。 农业秸秆利用层次比较低甚至被遗弃在田边地头,造成了新的农业面源污染。从循环农业及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出发,应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实现秸秆的多层次循环利用。

  (五)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问题应引起重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农民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是居住面积的不断增加,无统一规划的建造房屋,造成村落内布局散乱拥挤,公共场所日渐消失;其次是新居多沿公路建设,形成带状村落,致使公路街道化;第三是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生活污水量大幅增长;第四是化肥的大量施用,使农村传统的垃圾和生活污水消减模式:厕--圈--坑--农田已基本不存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村、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随意堆放在田边、路旁、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成为许多农村的普遍现象,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凸现出“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雨季时雨水、污水夹杂生活垃圾或满街横流或进入沟、渠、河流,地表水的污染负荷剧增,农村浅层地下水质恶化,疾病流行隐患增大。规模较大村庄和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六)乡镇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影响大

近年来,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各地乡镇工业企业污染呈减缓趋势,关、停、并、转了一批“十五小土”和“新五小”等重污染企业,从源头上控制了部分新污染源的产生。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些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农田被城市垃圾占用和毁损,因污染引发的民事纠纷事件近几年呈上升趋势,环保纠纷已成为继征地、拆迁之后又一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由于产业梯级转移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一些重污染工业项目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加上许多乡镇布局分散、点多面广,规划中没有进行功能区划分,企业布局不尽合理、装备落后、工艺水平低、管理粗放、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或不能正常运转等因素,企业废水、废气、废渣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引发农村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七)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据权威部门调查,我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有1%的土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对食用农产品安全和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八)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

  目前环保机构只到县级,而部分县环保队伍与机构建设严重滞后,乡镇无环保机构,环保监管能力未形成。农村环保工作机构缺失,经费无保障,开展农村环保工作基础条件差,许多地方环境监测不出县城,农村环境质量不清,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使农村环保工作和污染防治困难重重。目前农业部门负责沼气工程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城建部门负责环卫,水利部门负责饮水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乡镇企业污染、秸秆禁烧等工作,出现多头管理现象,职能互相交叉,总体工作缺乏综合协调。

  三、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村没有真正落实。加上部分领导存在重经济轻环保思想,为保一方经济利益,对出现的问题遮遮掩掩,欺下瞒上。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在城市和工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农村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而且有限的资金分散于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由于投入不足,县级环保机构缺乏监测设备,缺少工作必需的车辆、通讯等设备,形不成有效的监测监管能力;由于投入不足,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治污设施。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受体制影响,县级以下政府没有设置环保专门机构,乡镇、村级没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造成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监管不力。

  四是技术欠缺。农村污染治理目前只有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技术较为成熟,推广工作也很有成效。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然技术项目很多,实验、试点工作也都做了不少,但适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的节能减排实用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

  五是法制建设滞后。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去推进,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增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责任感,把环境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除了加强各级的日常宣传力度以外,在我省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中设置环保专栏节目,使农村环保知识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入乡进村。

  (二)环保工作的主战场要向农村延伸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研究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制订工作方案。当前要切实抓好《河南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在条件成熟时,可及时提出和推动生态省建设规划。各级环保、发展改革、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各级环保部门特别是县级环保部门要把环保工作的主战场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工业延伸到农业,努力解决城乡环保“二元结构”日益突出的难题,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当前,要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农村环保与节能减排技术、环境监测、环境维权“三下乡”活动。建立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

  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各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可承受能力,来制定实施方案。二是加快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各级政府应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建设治污设施。可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镇、工业园区等建设污水处理厂,其他镇以后逐步建设。各村镇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设一些小型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四)切实加强县级环保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环保工作监管体制机制,尤其是乡、村的环保监管机构建设。力争建设一支责任划分明确、权力相对集中、协调运转高效的农村环保监管队伍。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省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在工业集聚区存身。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研究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

  五)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 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呈现不同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一要作好规划,统筹安排。对农村现有的环境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作好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进行治理;对需要预防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对当前经济力量达不到的,要拿出具体计划,实施分步治理;对需要进行科研攻关的,要拿出人力、财力建立攻关队伍。确实把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加快农村节能减排实用新技术的研发推广; 三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生态村镇对农村环境建设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四要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工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

 

  河南省环保联合会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