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2手游金刚狼属性:中医处方之肝炎 伤寒 霍乱 破伤风 淋巴结核 肋间神经痛 糖尿病 多发性神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21:05
中医处方之肝炎 伤寒 霍乱 破伤风 淋巴结核 肋间神经痛 糖尿病 多发性神经 病毒性肝炎
    1.典型症状:有与肝炎病人接触史,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及/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黄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黄染。
    2.实验室检查:尿中尿胆原含量增加,谷丙转氨酶增高,麝香草酚浊度试验、锌浊度试验均可出现异常;黄疸型肝炎患者,尿内胆红素可呈阳性,总胆红素及一分钟胆红素可增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
    3.本病多属中医托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黄"、“胁胀’’、“阴黄”、“虚劳’’等范畴。
一、急  性  期
   (一)无黄疸型
    基本方
    蒲公英l 8~3 0克  土茯苓l 2克  秦皮9克 白花蛇舌草3 0克  广郁金9克  制大黄9克
    加减法
    1.湿偏重:加苍术9克。
    2.热偏重:加黄芩9克,或猪胆汁炒黄连3克。
    3。脘腹胀:加炒枳壳9克、木香9克。
    4.犬便溏薄;制大黄减量,加炒自术9克、焦六曲1 2克。
    5.疲乏明显:加糯稻根3 0克。
    6。肝区痛明显: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1 2克。
    7.食欲减退明显:加炒谷芽9克、炒麦芽9克,或用炙鸡金(研末),每次3克,每目2次,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土茯苓渗湿,广郁金疏肝理气,例大黄荡涤温热之壅滞,秦皮清肝泄热。
    参考    ,
   1.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继运,肝失疏泄而成;治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毒为主。
    2。清热解毒药如板蓝根、一见喜、铁扁担、虎杖、垂盆草、过路黄、半边莲、紫参、败酱草、凤尾草,化湿利尿药如藿香、佩兰、生苡仁、车前草、玉米须、金钱草,疏肝理气药如制香附、莪术、砂仁、柴胡、川朴、青皮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平胃散(和胃、理气、化湿),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等;愈后宜续服清肝扶脾丸或强肝丸(益气健脾、活血祛瘀、理气舒肝),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病毒对肝脏的损害。
    4.据报道柴胡、乌梅、五味子、金樱子、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灵芝、丹参、野菊花、田基黄、一见喜、当归龙荟丸、生地与柴胡同用、板蓝根与岗稔根同用,均有降转氨蔫作用;虎杖、黄柏、大黄、贯众、鱼腥草、晚蚕砂,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
    预防
    1。杨树枝、柳树枝各30克,水煎成200毫升,每服1 00毫升,每日2次。
    2.蒲公英、板蓝根各3 0克、生甘草3克,水煎成1 00毫升,每日1次,连服3~5天。
    3.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煎服l剂,连服7天。
    4.甘露消毒丹12克(温开水吞服),每日1次,连服5~7天.
(二)黄  疸  型
    基本方
    茵陈1 5~3 0克 生山栀9克  黄柏9克  生大黄9克(后入)  黄芩9克生甘草3克  七叶一枝花3 0克
    加减法
    1.挟风寒:加麻黄6克。
    2.湿偏盛:加土茯苓1 5克。
    3.热偏盛:加龙胆草9克。
3.        肝大明显:加丹参l 5克。
5.脾大明显加炙鳖甲12克
6.黄疸持久不退:加青黛0。9克、明矾4 5克(研末),入胶囊饭后吞服,每日 3次。
    方义
    基本方茵陈清利湿热;山栀、黄芩、黄桕泻火,大黄荡涤肠胃,前后分消,使湿热从二便而出;生甘草、七叶一枝花降泄、清热解毒。
    二、慢性期
基本方
 当归9克 丹参12克 赤芍9克 白芍9克 炙黄芪12克 广郁金9克 败酱草30克
加减法
1.        食欲减退:加焦山楂12克 炒麦芽12克。
2.        湿偏盛:加干藿香9克 佩兰9克 生米仁12克
3.        热偏盛:加生山栀9 黄连3克。
4.        湿热两盛:加茵陈15克 生山栀9克。
5.        低热:加银柴胡9克 川石斛9克
 6;脾肿大:加乌梅4.5克、炙整甲l 2克(先煎)。
  7肝区痛: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12克。
  8早期肝硬化:加三棱9克、莪术1 2克、炮山甲1 2克(先煎)。
  9黄疸晦暗不退:加茵陈1 5克、熟附片9克(先煎)。
  l0.脾虚:加白术12克、茯苓1 2克。
11.气虚:加党参12克。
  12.血虚:加制首乌12克。
  1 3.阴虚:加生地1 2克、北沙参12克。
14.阳虚:加仙灵脾1 2克、肉桂3克(后入)。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丹参、赤芍活血散瘀,广郁金开肝气之郁结,炙黄芪益气健脾,辅以败酱草清热解毒而祛余邪。
肠伤寒
一 发病期
  基本方
苦参9克 银花l 2克 苍耳草12克 藿香9克 川朴6克  白花蛇舌草3 0克  甘露消毒丹12克(包煎)
    加减法
    1.湿偏盛。加苍术9克。
    2。热偏盛:加炒黄连3克。
    3。食欲不振:加焦山楂12克、焦六曲12克。
    4。胸闷腹胀:加炒枳壳9克、木香9克。
    5。恶心呕吐:加姜半夏9克、陈皮6克。
    6.大便秘结:加凉膈散1 2克(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藿香、川朴芳香化湿,苍耳草祛风化湿,苦参清热燥湿,甘露消毒丹化浊利湿,白花蛇舌草、银花清热解毒。
  
(二)极    期
    基本方
    苍术9克 知母12克 生石膏60克(先煎) 黄连4.5克青蒿9克七叶一枝花12克
    加减法
    1.便秘:加枳实9克、制川军9克。
    2。便溏:加煨葛根6克、银花炭12克。
    3.红疹:加生地12克、紫草茸9克。
    4.白痦:加川石斛12克、生苡仁12克。
    5.阴津受损:加北沙参12克、麦冬9克。
6.精神呆滞、嗜睡:加广郁金9克、石菖蒲l 2克。
    方义
    基本方用自虎加苍术汤以清阳明胃热,燥太阴脾湿;配青蒿以宣化湿热;黄连、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
三)恢  复  期
    基本方
    北沙参12克  麦冬1 0克  生地12克  玉竹l 0克  山药12克炒扁豆12克
    加减法
    1.胃热:加竹叶9克、生石膏30克。
    2.低热:加川石斛12克、地骨皮12克。
    3.纳差:加炒麦芽12克、炒谷芽12克。
    4.便溏:去生地,加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
    5.不寐:加合欢皮12克、夜交藤1 5克。
    6。心悸:加丹参12克、远志肉6克。
    7.气虚:加太子参12克、制黄精1 2克。
    方义
    基本方用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养阴增液,山药、炒扁豆健脾化湿。
斑疹伤寒
  1.典型症状:发病急骤,有寒战、高热、头痛、全身肌痛、失眠、疲乏、呕吐、脉速、结膜充血、肝脾肿大,第5日起胸背开始出现淡红色斑疹或丘疹,2小时内蔓延至颈、腹及四肢,严重者有谵妄、烦躁不安、脑膜刺激征。
    2。实验室检查:发病一周后,变形杆菌交叉反应0X的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或逐渐增高。
    3.本病多属中医“温病’’范畴。
    基本方
    大青叶30克生地1 5克银花1 5克  蒲公英30克紫草12克鲜芦根60克
    加减法
    1。尿黄尿短:加淡竹叶9克。
    2.斑疹过密或紫黑:加水牛角30克(先煎),症重再加用神犀丹3克(分2次吞)。3.神昏谵语:加紫雪丹1.5克(吞服),每日2-3次,或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每日2次。
  方义
    基本方用大青叶、蒲公英、银花、芦根清热透邪,生地、紫草凉血解毒。
   布氏杆菌病(波状热)
一)急  性  期
    基本方
    大青叶30克黄连3克黄芩3克  藿香12克 银花12克 生米仁3 0克
    加减法
    1.高热:加柴胡6~9克。
    2。汗多:加浮小麦3 0克,
    3。咳嗽:加光杏仁9克、制半夏9克。
    4。咯血:加藕节1 2克,
    5。小便短少:加车前草12克。
    6.食欲不佳:加炙鸡金9克。
    7。关节疼痛明显:加防己9克、晚蚕砂12克 (包煎)。
    8.淋巴结肿大:加夏枯草1 2克、黄药脂9克。
    9。睾丸胀痛:加川袜子9克、炒玄胡9克。
   方义
    基本方用大青叶、黄连、银花、黄芩清热、解毒、燥湿,藿香化湿和中,生米仁利水除痹。
    
二)慢  性  期
    基本方
生地12克 炒黄连3克 炒米仁l 5克 秦艽9克 鱼腥草3 0克 鸡血藤3 0克
  加减法
 1. 低热:加银柴胡9克、地骨皮12克。
 2. 盗汗:加浮小麦1 8克、糯稻根I 8克。
  3.便秘:加脾约麻仁丸9克(吞服)。
4. 腹痛:加生白芍12克、甘草3克。
5.腹泻:加炒白术9克、煨木香6克。
  6.失眠:加炒枣仁9克、夜交藤1 8克。
  7.咯血:加藕节炭12克、白茅根15克。
  8.衄血:加黑山栀9克、旱莲草12克。
  9.便血:加地榆炭1 2克、槐花炭12克。
  10.胃纳不佳:加炙鸡金g克、炒莱菔子9克。
11.关节痠痛:加羌活9克、防己9克。
  12.关节强直:加地龙干9克、伸筋草1 5克。
  13.肝脾肿大:加丹参12克、炙鳖甲12克(先煎)。
  l 4.血虚:加当归g克、桑椹子12克。
  1 5.气虚:加党参g克、炙黄芪12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滋养阴血,鱼腥草、黄连清热解毒,生米仁、鸡血藤利湿通痹,亦可养血行血,秦艽祛风湿、除虚热。
  
    霍乱
    基本方
    于姜6克  黄连3克  黄芩9克  甘草4 .5克 辟瘟丹2.1克(温开水调服)
败血症
生地15  银花15  紫花地丁15  黄连4.5  野菊花30  甘草3  水牛角60 (先煎)
加减法:
1.        高热加生石膏30(先煎)、黄芩9。 2.便秘加制川军9(后入)、玄明粉12(冲服)。
3.痰黄加鱼腥草15 桑白皮12。       4.尿少加车前子12(包煎)/块滑石18。
5.尿血加生蒲黄12(包煎)、白茅根18。 6.便加生地榆12 槐花炭12。
7.鼻血加丹皮9 蚕豆花12。           8.咯血去川军加生侧柏叶12 大黄炭9。
9.目黄加茵陈12 龙胆草4.5。        10.斑疹明显加紫草9  丹参12
11.惊厥抽搐加钩藤15(后入)、广地龙9;症重加羚羊角0.9-1.5(研粉吞服),亦可用山羊角30(先煎)代。
12.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
方义
基本方用水牛角(代犀角)、生地凉营,黄连、野菊花、紫花地丁、银花、甘草清热解毒。
破伤风
葛根9  制川乌9  僵蚕12  蝉衣12  白芷9  木瓜12   吴茱萸9  全蝎、蜈蚣(等分研末吞)1.5-3克(每日2次)
加减法:1.便秘加制川军9、玄明粉12(冲服)。 2.痰黄加天竺黄9 或竹沥油30(冲服)。
方义
基本方用葛根、白芷解肌祛风,僵蚕、蝉衣、全蝎、蜈蚣熄风解痉,吴茱萸、木瓜温通散寒、舒筋活络,制川乌祛风通痹。
肺结核
丹参12  百部18  黄芩9  生苡仁12  生牡蛎30  清炙黄芪12
加减法:
1.        潮热加银柴胡9 地骨皮12。  2.盗汗加浮小麦30  瘪桃干9。
3. 胸痛加桑白皮12。           4.纳差加生谷芽12。
5.津少加北沙参12  麦冬9。     6.空洞加白芨粉9(调服)。
7.咳嗽较频加杏仁9  川贝粉3(吞服)。8. 痰黄腥臭加鱼腥草30 冬瓜子12。
9.痰中带血加茜草根12 藕节12。症重用参三七粉1.5-3克(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百部润肺止咳,抑灭瘵虫;黄芩清肺泄热助百部以祛邪;丹参活血养血、袪瘀生新,改善肺部血液运行,促使病灶愈合;黄芪既可补肺金,又能健脾土,起扶正作用;苡仁健脾滑痰、清肺除湿;牡蛎软坚化痰、消散结核病灶。
结核性胸膜炎
柴胡9  百部15 黄芩9 全瓜蒌12 鱼腥草30 生牡蛎30(先煎)
加减法:
1.咳嗽加炙款冬9 紫菀12。          2.胸痛明显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3.痰热加大贝母9 桑白皮12。        4.痰湿加制半夏9  茯苓2。
5.血瘀加丹参12 桃仁9。            6.潮热加地骨皮12 炙鳖甲12(先煎)。
7.胸水加控涎丹1.5-4.5克。         8.脓胸加冬瓜子12 桔梗9 或生米仁15 鲜芦根30。
方义
基本方用柴胡疏泄少阳之邪,解往来寒热;鱼腥草、全瓜蒌清肺泄热,宽胸化痰,消肿解毒;百部、黄芩抑灭瘵虫;生牡蛎软坚、化痰、散结。
结核性腹膜炎
白术12  百部12  黄连3  鬼针草15 木香9  生白芍12  甘草3
加减法:
1.腹胀加大腹皮12 厚朴9。          2.腹水去甘草加商陆12  生姜皮4.5  车前子30(先煎)                              3.便秘去白术加制大黄9 炒枳实。
4.虚热加银柴胡9  青蒿9。         5.腹泻较频加乌梅炭6  赤石脂18(包煎)。
6.腹部有块白芍改用赤芍,加三棱9  莪术12 ,体虚较甚者改用当归9  丹参12。
7.腹痛明显加吴茱萸2.4 白芍可以加量。
方义
基本方用木香、白术行气健脾,白芍、甘草缓急定痛,百部、黄连清热解毒、燥湿杀虫,鬼针草活血散瘀。
自发性血糖过低症
党参12  炙黄芪12  枸杞10  制首乌12  桂枝6  生白芍10  淮山药12  饴糖30(冲入)
加减法:
1.汗多加煅牡蛎30。                 2.心悸加柏子仁10 磁石18克(先煎)。
3.头晕加川芎6  白芷4.5克。
基本方用党参、黄芪益气;制首乌、枸杞补血;桂枝、白芍和营;山药、饴糖健脾养胃。
肠结核
炒白术12 吴茱萸3 补骨脂9 百部12 苦参4.5 煨肉果9 五味子3
加减法:
1.潮热加川石斛12      2.盗汗加煅牡蛎30(先煎)
3.腹胀加木香9        4.便血加地榆炭12
5.便秘加肉苁蓉12 蜂蜜30(冲入)。 6.贫血加熟地12 当归9。
基本方用白术、补骨脂、吴茱萸 煨肉果以助脾肾之阳,配五味子滋阴,使阴阳得以调协;苦参、百部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淋巴结核
白花蛇舌草30 白芥子9 夏枯草12 生牡蛎30(先煎)野菊花15 海藻12 青皮9 陈皮9
加减:血虚加当归10 炙黄芪12 阴虚加生地12 玄参12。
基本方用白花蛇舌草、野菊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白芥子、陈皮、青皮、海藻、生牡蛎理气消痰、散结软坚;夏枯草清火散郁,并有抑灭瘵虫的作用。
过敏性鼻炎
防风9 乌梅4.5 五味子4.5 路路通9 蝉衣4.5 甘草3 
加减法:
1.头胀头痛:加菊花9 白蒺藜12  2.容易感冒加炙黄芪12 白术12
3.涕多加金樱子12         4.鼻甲肥大增生加川芎6 丹皮9。
基本方用防风、路路通祛风通络;乌梅、五味子敛肺;蝉衣、甘草散风热、和脾气,并有镇静、脱敏作用。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生地15 白头翁15 银花15 茜草12 生米仁15 黄连4.5 甘草3 
加减法:
1.高热加葛根9 柴胡9    2.腹胀加木香9 厚朴4.5
3.呕吐加姜竹茹9 陈皮9   4.腹痛较重加台乌药12 制乳香4.5 由蛔虫引起者加苦楝根皮9          5.腹泻频繁去生地加补骨脂9 煨肉果9
6.便血量多:加生地榆12 槐花炭12 药后不止再加三七粉3(吞服),每日2次。
方义
基本方用白头翁、银花、黄连、甘草清热化湿,泻火解毒;生地、茜草凉血止血,行血祛瘀,生米仁渗湿排脓。
急性坏死性结肠炎
炒荆芥9 黄芩9 生米仁12 槐花炭12 生地榆12 败酱草15 生侧柏叶12
加减法:
1.腹胀加木香9          2.血热加生地12
3.瘀多加当归9          4.后重加炒枳壳9
5.腹痛加生白芍12 甘草3。
方义
基本方用败酱草、生米仁、黄芩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渗湿排脓;槐花炭、生地榆、生侧柏叶凉血止血。
肋间神经痛
柴胡9 川楝子9 制香附12 桃仁9 郁金10 赤芍12 炒元胡12 甘草3克。
加减法:
1.内热加桑白皮12 炒山栀9。  2.瘀滞较甚加五灵脂10 三七粉3克(冲入)。
3.阴虚火旺加生地15 麦冬10。
坐骨神经痛
桑寄生30 独活9 鸡血藤15 川牛膝12 制川芎9克(先煎) 细辛3 桂枝9 甘草4.5
加减法:
1.寒盛熟附片9克(先煎)肉桂6克(后入)。   2.湿重加苍术9 茯苓15。
3.瘀滞加红花9 桃仁9。            4.麻木加蜈蚣二条 全蝎末1.5克(吞)。
5.腰痛加杜仲12克 川断12克。        6.痛剧加三七末3克(分二次吞服)。
基本方用桂枝、细辛、独活祛风散寒,温通经络;桑寄生、川牛膝、鸡血藤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制川乌功专散寒止痛;甘草和中并解川乌之毒。
面神经麻痹症
当归10 川芎9 赤芍10 僵蚕10 白附子6 全蝎末3克(分吞)。
加减法
1.挟热加菊花9 夏枯草15克。  2.瘀阻加红花9 桃仁9克。
3.气虚加炙黄芪12克。      4.肌肉牵痛:加地龙干10。
方义
基本方用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治风先治血,故加当归、川芎、赤芍以养血行瘀。
糖尿病
党参12  生地15  知母12  淮山药15  天花粉10  蚕茧十只
加减法:
1.尿糖呈强阳性加生黄芪12-15克。   2.血糖明显增高加玄参12、苍术10。
3.偏肺热多饮加生石膏30-60克(打,先煎)。  4.偏阴虚多尿加山萸肉12 五味子4.5克。
5.偏胃热多食加石斛12  麦冬10 或黄芩10制大黄6克(便秘时用9-12克)。
6.肾阳亦虚(阴虚及阳)加熟附片6-9克(先煎)。     7.视力减弱加杞子12  蕤仁肉12克。                    
8.浮肿或有蛋白尿加茯苓12 丹参12 益母草12克。   9.皮肤或下阴瘙痒加茯苓皮15 地肤子12  白藓皮12克。                 10.高血压头胀头晕加生石决30克(先煎) 钩藤15克(后入);后项牵强时加葛根9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知母滋阴润燥,党参、花粉、山药益气生津;蚕茧能止消渴,治小便过多。
多发性神经炎
桑枝30 生苡仁18 羌活10 独活10 秦艽9 西河柳12 当归10 鸡血藤15
加减法:
1.肤色发绀加桂枝9 川芎9  2.两足萎弱加健步虎潜丸9克(分吞)。
3.脾肾两虚加白术15 熟地12。
方义
基本方用桑枝、羌独活、西河柳、生米仁、秦艽祛风、通络、利湿、除痹,当归、鸡血藤养血行血、舒筋活络。
肋间神经痛
柴胡9 川楝子9 制香附12 桃仁9 郁金10 赤芍12 炒元胡12 甘草3克。
加减法:
1.内热加桑白皮12 炒山栀9。  2.瘀滞较甚加五灵脂10 三七粉3克(冲入)。
3.阴虚火旺加生地15 麦冬10。
坐骨神经痛
桑寄生30 独活9 鸡血藤15 川牛膝12 制川芎9克(先煎) 细辛3 桂枝9 甘草4.5
加减法:
1.寒盛熟附片9克(先煎)肉桂6克(后入)。   2.湿重加苍术9 茯苓15。
3.瘀滞加红花9 桃仁9。            4.麻木加蜈蚣二条 全蝎末1.5克(吞)。
5.腰痛加杜仲12克 川断12克。        6.痛剧加三七末3克(分二次吞服)。
基本方用桂枝、细辛、独活祛风散寒,温通经络;桑寄生、川牛膝、鸡血藤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制川乌功专散寒止痛;甘草和中并解川乌之毒。
尿崩症
生地12 熟地12 生龙骨30 牡蛎30 山萸肉12 桑螵蛸12 炒黄柏10 仙灵脾12 鹿角片12(先煎) 甘草6
加减法:1.头痛加山羊角18(先煎)     2.便秘加肉苁蓉12 火麻仁10
        3.唾少口干加北沙参12 天花粉10    4.皮肤干燥加知母12 地骨皮15
        5.四肢乏力加党参12 炙黄芪12      6.阳虚明显加熟附片9(先煎) 肉桂3(后入)
        7.阴虚明显加龟版12 杞子12。
方义
基本方用生熟地益肾养血;仙灵脾、鹿角片壮肾阳;山萸肉、黄柏滋肾阴;龙骨、牡蛎、桑螵蛸固涩肾气,甘草补中润肺,现代药理报道有抗利尿作用。
震颤麻痹症
制首乌15 生石决30  龙齿30  钩藤15 (后入)  天麻10  陈胆星10  全蝎末3克(分二次吞服)
加减法:
1.气血虚加炙黄芪12 当归10 生白芍10  2.肝肾虚加生地12 熟地12 山萸肉12 潼蒺藜12            
3.虚火上亢加知母12 炒黄柏9           4.脾虚生痰加拍打白术12 淮山药12 陈皮6。
方义
基本方用制首乌、天麻、钩藤养血熄风;生石决、友齿平肝潜阳;陈胆星、全蝎化痰解痉。
颈淋巴结核
生牡蛎30(先煎) 制黄精12  平地木15  玄参12  夏枯草15  紫背天葵12  淅贝母10  海藻12 蜈蚣粉0.15克(吞服)
加减法:
1.低热加葎草15-30                          2.全身无力加炙黄芪12  
3.食欲不振加炒白术10 炒麦芽12             4.结核坚硬加皂角刺9。
基本方用黄精、玄参补脾润肺,滋阴凉血;平地木、天背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生牡蛎、夏枯草、浙贝母、海藻化痰消核,软坚散结;蜈蚣解毒,兼有抑制结核菌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
桂枝6-9 秦艽10 威灵仙12 制川乌6-9(先煎)  鸡血藤12  豨莶草30
加减法
1.发热加银花15 连翘10          2.风胜加羌活9 海风藤12
3.湿胜加苍术9 生苡仁30         4.寒胜加制草乌6-9(先煎) 细辛3
5.化热去川乌加生石膏30-60(打 先煎) 知母12 桑枝30                                                                                                        
6.上肢痛加防风9 片姜黄9        7.下肢痛加独活9  牛膝12
8.出现环状红斑:去桂枝、川乌,加大豆卷10  生地15 丹皮10。
方义
基本方用桂枝、制川乌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秦艽、威灵仙、豨莶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鸡血藤补血、行血活络;甘草缓解川乌毒。类风湿性关节炎
当归10 赤芍10 桂枝9  生苡仁30  地龙干12  炮山甲12  另:三七粉0.9克 制马钱子0.06克(吞服)
加减法
1.气短疲乏加炙黄芪12 党参12        2.贫血明显加熟地12 鸡血藤12
3.肾虚腰痠加桑寄生30 杜仲12 淮牛膝12      4.肌肉萎缩加白术12 淮山药18 茯苓12。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赤芍、三七活血行瘀,桂枝、生苡仁祛风利湿;地龙干、炮山甲、马钱子活血水肿,通利经络、舒筋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