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001:四季养生家庭温灸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5:02:50
四季养生家庭温灸法
1、春季养生美容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借春季的天时重点调养肝的阴阳。
温灸穴位:肝腧穴
零 2、夏季养生美容 长夏气候特点偏湿“湿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灸治脾的重要时机。
温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养生美容 早秋气温高为湿燥,晚秋气温降为凉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一切新旧病患容易产生,因此,秋天 养生以润燥保阴为主。
  温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肠腧
4、冬季养生美容 冬季是养生之重点。
温灸穴位:腰阳关、命门、肾腧
  疗程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
  4、饭后一个小时内不宜温灸;
  6、孕妇禁用温灸按摩;
  7、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8、过肌、过饱、酒醉禁灸;
  9、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10、温灸棒的散热孔勿堵上,需要保持温灸棒的干净。
六.自然灸法之日常保健治病应用自然灸法治感冒
取穴:
主穴:太阳、印堂、大杼、合谷。
配穴:发热加大椎,鼻塞加迎香、头痛加攒竹、咳嗽加肺俞。
说明:感冒属于表卫气虚,表卫不固,致使风寒、风热之邪侵犯肌表,导致鼻塞、头痛、发热等感冒症状。足太阳膀胱经走表,感冒的发生,常与膀胱经经气虚或不利有关。大杼、攒竹、肺俞同属于膀胱经,太阳、印堂、大椎、合谷、迎香为祛风寒、清热的常用穴经验穴。
穴位定位: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连线的中点再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食、中二横指宽)。
合谷:合谷:在手背虎口处,当食指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大椎:大椎:俯伏坐位。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颈后最高骨)突起下凹陷中。
迎香:大椎:俯伏坐位。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颈后最高骨)突起下凹陷中。
攒竹: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肺俞:在背部,当第三胸椎突起下,旁开1.5寸(约食、中二横指宽)。
操作方法:
主穴均取,配穴据症而加。将内置点燃的艾粉条的自灸棒分别于各主穴上滚压、点按。注意:操作规范,防止灰烬掉落烫伤皮肤。每穴灸10~15分钟,施灸时间应充分,以穴位及周围皮肤潮红温热为度,灸后周身微有汗出者为佳,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七.如何用温原堂自然灸法为小孩治遗尿症
3岁以上的小儿,经常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地排尿,称为遗尿症,轻者隔数夜一次,重者每夜一次或一夜数次。遗尿多发生在深夜,尿后能继续熟睡。遗尿小儿平常多见小便量多色清亮,四肢冰凉,有的口渴喜欢喝水。长期遗尿会出现面色苍白或灰黯,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肢体疲乏等。 基本上小儿遗尿的发生是因身体发育不完全,膀胱的开阖功能低下所引起。很多小孩长期白天过度疲劳,或有父母的经常训责,使得精神过度紧张,加之傍晚又喝了过多的水,故晚上睡觉时很容易发生尿床。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患儿可自愈,也有延续几年甚至到成年的。
取穴:气海、关元、肾俞、百会。
说明:气海、关元同属于任脉穴,能培固人体一身之元气。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百会为督脉之要穴,能升阳补脑,促进大脑发育。
穴位定位
气海: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横指(食、中指)。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横指。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骨头突起下,旁开2横指(食、中指)。
百会:正坐位。在头顶部,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方法
滚压、点按穴位气海、关元、肾俞、百会,每穴滚压5~1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温热为度。
注意
本法要由监护人来完成操作。操作时要随时注意温原堂自灸棒的温度变化,避免过高的温度烫伤小儿,注意不要让艾草灰烬掉落烫伤。施灸后,如果局部出现皮肤变红、发热,属于正常现象,不需作任何处理。如不慎烫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过大,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或者消毒酒精,再用纱布包扎,并保护局部不让水打湿。另外,施灸完毕后,一定要熄灭艾粉条,不要让小孩玩耍。
遗尿症对小孩的成长不利,会影响自信心,引起自卑,导致社交能力差,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其未来的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八.温原堂自然灸之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气海,关元。
说明:足三里应用广泛,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亦为全身强壮要穴。气海、关元同属于任脉穴,能培固人体一身之元气。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穴位定位: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中)下4横指,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气海: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横指(食、中指)。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横指。

方法:选准穴位后,将内置点燃的艾粉条的自灸棒分别于各主穴上滚压、点按。每穴灸10~15分钟,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施灸时间应充分,以穴位及周围皮肤潮红温热为度,施灸温度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施灸,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注意操作规范,防止灰烬掉落烫伤皮肤。
《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九.温原堂自然灸治冻疮
穴位:阿是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在冻疮局部先自灸棒滚动20分钟,然后再点按阿是穴10分钟。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5分钟。灸的温度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用本法连续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拾.温原堂自然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足三里。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穴位定位:
中脘: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肚脐正中向上约1掌宽。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中)下4横指,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方法:将内置点燃的艾粉条的自灸棒分别于各主穴上滚压、点按。每穴灸10~15分钟,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施灸时间应充分,以穴位及周围皮肤潮红温热为度,施灸温度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胃痛可立即缓解。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冬春交替之际最易患上感冒的多是老年人、婴幼儿和素体虚弱者,中医学认为这是肺气不足、抗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失调的缘故。灸法探源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孟子?离娄》曾记载:“今人欲王者,犹七灸法探源 “灸”字在现存文献记载中,以《庄子?盗跖》最早提及:“丘所谓无病自灸也。”“灸”字在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指的就是艾灸。从中可以推断在春秋战国时代,艾灸法是颇为盛行的。
灸法属于温热疗法,与火的关系密切。火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或80万年前的“蓝田人”时代,乃至更远。据推测,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煮食或篝火防兽时,有时可能会被迸出的火星烧灼烫伤皮肤,但同时这种局部的烧灼也可以减轻某些疾病的症状。这种情形反复多次出现,就使人们受到启发,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干枯的植物茎叶作燃料,对局部进行温热刺激。这可能就是灸法的起源。
灸法,亦称艾灸疗法,是中医中最上乘的治疗保健方法,是人类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的体系。灸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有人甚至认为人类开始使用火就酝酿着“灸”的产生。
艾灸通过温热的物理作用和艾草的药性作用,刺激有关穴位,能增强肺的功能,增加血液白细胞的含量,增强吞噬细胞的活力,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菌、抗病毒,解热镇静,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同时艾草燃烧的烟具有抑菌杀菌、抗病毒的作用,能抑制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所以能避免细菌和病毒入侵呼吸道,起到预防流行性疾病的作用。在冬春季节交替感冒易发时节,每日或隔日灸一次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中)下4横指,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和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突起下,旁开2横指),能有效预防感冒。在感冒初起时,每日灸1~2次,每穴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红热、舒适为度。能减轻或消除感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