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怪探续第二季:中国古代九州及汉十三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42:38
中国古代九州及汉十三州        《禹贡》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徐州

《吕氏春秋》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并州

州: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1、司隶州: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2、青州:东汉州名。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3、幽州:东汉州名。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4、徐州:东汉州名。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5、冀州:东汉州名。治所邺县,在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6、荆州:东汉州名。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7、扬州:东汉州名。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8、兖州:东汉州名。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9、豫州:东汉州名。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10、凉州:东汉州名。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营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武威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11、益州:东汉州名。治所雒县,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12、并州:东汉州名。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13、交州:东汉州名。治所 广信(广西梧州市)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

14、雍州:东汉州名。东汉兴平元年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治所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

除十三州加司隶外,另有:
1、平州:东汉末公孙度据辽东,自号平州牧。事见《公孙度传》
2、郢州:(黄初三年,222年)五月,以荆、扬、江表八郡为荆州,孙权领牧故也;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十月,孙权复叛。复郢州为荆州。事见《文帝纪》
3、广州:是岁(黄武五年,224年),分交州置广州,俄复旧。事见《吴主传》。
4、宁州:泰始七年(271年),分益州南中四郡置宁州。太康五年(284年),罢宁州入益州,置南夷校尉以护之。事见《资治通鉴·晋纪一、三》
十三个州级行政区是东汉的事情,东汉的十三州为:青、冀、并、幽、荆、扬、兖、豫、徐、益、交、凉十二州+司隶地区,没有雍州。
关于雍州,东汉光武帝时代就曾经设立过,后来废除。到兴平元年,李傕当政的时代,分凉州设雍州。曹操废凉州入雍州(后会提及)。后来到了曹丕时代,又复置凉州。
汉末三国时期的变化很烦,由于军阀割据,对于敌对势力对州域的划分自然不会予以承认。比如:
建安十八年,曹操说要恢复《禹贡》九州的割据,于是“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省司隶及凉州,以其郡国并为雍州;省交州,并荆州、益州。于是有兖、豫、青、徐、荆、扬、冀、益、雍也。”(至于郡的划分还要繁琐,这里就不说了)
曹操把十三州变为九州,但这种情况刘备孙权自然不可能答应,交州已经差不多是孙权的地盘了,曹操要把交州分割并入荆州、益州,自然是做梦。
同样,孙吴还曾两次把交州分为交、广二州,这种分法同样也得不到曹魏的承认。
至于多个势力分占一州的情况,比如荆州、扬州,这倒不需要一分为二,因为行政区划没有动,孙权、曹魏也都承认一个扬州、一个荆州,没有要搞什么扬独、荆独之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