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远职业技术学校:蒋介石与毛泽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0:06:23

        蒋介石在历史课本上是以一个品格低劣、极端专制、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投机分子的形象出现的。似乎
对蒋介石的刻画仅仅是为了衬托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和成就!在非民主的社会里,正史是有阶级性的,是统治阶
级编写或受命于统治阶级编写出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我们无法在正史中获取真知!那我们不妨就已知的
史料和事实或结果作些比较。       
                                                            一、家庭出身

        蒋介石,原名蒋志清,1887年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镇一个家道中落的商人家庭,母亲王采玉因是填房的
身份以至母子两人备受歧视。雪上加霜的是,对蒋志清还算爱护的父亲蒋肇聪在蒋志清8岁去世,孤儿寡母处
境凄凉,相依为命。蒋介石的童年是在和“伙伴”的斗殴和乡邻的欺凌中度过的。这滋长了蒋志清对社会强烈不
满,产生了叛逆性格并最终走向了革命。母亲的淳淳教诲对童年灾难的蒋志清来说是刻骨铭心,蒋介石从没违
背过母亲的意愿。在蒋志清14岁时,王氏给其安排了19岁毛福梅为妻,尽管蒋对毛并无感情,但其母在世时
,蒋对毛还是非常不错的。参加革命之后,蒋介石每次在政治上不顺心的时候,都回到溪口镇看望母亲寻求
安慰,王氏1921年去世,孙中山墓铭志为“教子有方”,蒋于是更死心踏地的追随孙中山,也常于日理万机当中
回家为母亲扫墓,在母亲坟前喃喃自语。1939年11月2日,日本空军轰炸了蒋的溪口老家,把其发妻毛氏炸死,
王氏的墓地也被炸飞。在重庆听闻这个噩耗,蒋介石痛哭流涕,象红了眼的公牛一样暴怒,下令向日军全面反
攻,“以血还血”。到台湾后,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落叶归根,常伴母侧于天地。1975年4月5日,蒋在台湾去世,
死不瞑目的双眼仍然向浙江老家的方向眺望……
         毛泽东于1893 年诞生于湖南韶山的一个拥有至少38亩田地的“贫农 ”家庭,作为长子,屡屡反抗父亲的封
建家长制管理,多次离家出走,逼迫父亲让步。并鼓励周围的伙伴起来反抗大人的“压迫”,争取“翻身做主人”,
毛泽东的童年是在与父亲的斗法中度过的,在毛父死后,毛马上与发妻罗氏离婚。很明显,毛跟蒋不同,他的
叛逆性更多表现为造老子的反,也萌发毛泽东“打倒一切,造反有理”的信念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文革中,
毛泽东鼓励学生打倒老师的“压迫”,下层掀翻领导的“独裁”。毛泽东对母亲很同情,很有好感。不过母亲在他的
眼里也只是一个“懦弱的可怜虫”——因为她不敢造丈夫的反。可以看出,在叛逆方面,毛泽东要比蒋介石表现
的更为激进和彻底,颇有大义灭亲的味道……
 
                                                               二、文化素质

         蒋介石5岁能背诵四书五经,以聪明闻名于周围。1906年,报考保定陆军学校,1907年,以优秀的成绩得
以留学日本振武学堂炮兵科。1910 年,考入世界闻名的日本士官学校,因回国参加革命被开除。蒋介石日语流
利,会说英语,德语,能听懂部分俄语。当然,粤语更不在话下拉!这也养成了蒋介石的孤傲清高的性格,在
革命后时常不自觉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性,着实让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土包子”感觉不爽!
       毛泽东求学则要曲折的多,三进三出学堂,在长沙师范读书四年,当然,这不是说毛智商不高。很明显,
他的重心不是放在学习,而是在与老师的斗争上。毛泽东在演讲或发稿时,文字是很空洞的——尽管诗写的
不错。当然,这也让毛泽东在形象上更贴近传统社会的农民风格,浑身上下透露出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和力。

                                                     三、 政治信仰
       
        蒋介石在陈其美的介绍下1908年加入同盟会,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但蒋介石却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会“
三民主义”,蒋介石梦想成为曾国藩那样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学家。在冈村宁次的教导下,为日本
的军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精神所倾倒。尽管蒋介石的“总理遗训”和“三民主义”喊的比别人都响,但蒋更多的
是一个民族主义的狂热者!
       毛泽东有机会接触马克思主义是在北京大学当图书管理员期间,毛对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李大钊很是崇
拜,企图接近,但当时的毛泽东实在不显眼,李大钊没有搭理他。共产党建立后,陈独秀更欣赏学生张国焘
而不是信徒毛泽东。所以他只是通过学习一些马克思观点,加上个人的主观理解和客观需要,阐发一些个人
观点。当然,由于政治斗争和鼓动群众的需要,毛泽东发展了阶级斗争论,把好好的一个民族分为21种人!
可以看出,蒋介石从来就不是一个彻底的“三民主义”者,毛泽东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倒
更象一个极端的现实主义者!

                                             四、对日战争

       蒋介石几乎在对日战争中一举一动都被贴上了“消极抗日”的标签,毛泽东领导的共军则成为了8年抗战的
“支柱”。1933年,日军大举入关,在蒋介石电令抵抗,孙殿英取得了赤峰城大捷,宋哲元29军激战喜峰口,
中央徐庭瑶17军抗日古北口,商震32军、傅作义联手独石口,长城内外,烽火连天。 1935年,自红军长征后,
蒋介石把几乎所有的中央军都调往华北前线,只留下了薛岳和吴奇伟率领几万人负责“剿共”。全面抗战后,蒋
介石多次亲临前线指挥,对于擅自撤退“中原王”韩复渠军法处置,军纪很严,抗战是积极的。在台儿庄战役后
,蒋介石顶着日机的轰炸主持了川将王铭章的追悼会,部下让他回避空袭时,蒋介石表现得很镇静:“小小的
日本飞机,不要理它”。幸好小日本空军不长眼,没炸准哪个最亮的光头,否则,中国的抗战该结束了。在相
持阶段,蒋介石是消极抗战的吗?在39年,母坟被炸后,蒋介石表现出了与日本人不共戴天的仇恨。三次长
沙会战,血战昆仑关,山西等大半个中国,明知屡败,却仍屡战,就连抗日第一名将张自忠也在枣宜之战
中陪了进去。1944年,雪峰口之战后,蒋介石喊出了“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鼓励青年
保家卫国。八年抗战,蒋介石歼灭日军268万余人。其手下的老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沙场!
        毛泽东抗战之初,八路军打过一个的平型关战役,干掉小日本1800人,还有值得一提的“百团大战”。抗
战8年,共军歼敌52万,部队发展超过了100万。

                                                 五、 家长制管理

        这是蒋介石与毛泽东统治方法最大的共同点,尽管我们一直抨击蒋介石个人独裁,但毛泽东比他有过之
而无不及。蒋介石的专断思想首先来自于日本陆军绝对纪律和绝对服从的军国主义的影响。在1913年,首次
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后,蒋介石一直对孙中山革命乐观态度不以为然,看不起孙中山利用军阀打军阀的那一套。
但对孙中山的独断专横的风格和家长制管理方式很是欣赏,在蒋介石看来,要统一四分五裂、非常时期的中国,
需要非常人物、非常手段,中国需要拿破伦、华盛顿那样的铁碗。蒋介石自认有资格,有责任,有能力成为中
国的华盛顿。蒋介石上台后通过陈立夫控制党务,戴笠特务统治等方式排除异己。1950年, 退守台湾后,通过
对国民党的改组,形成了蒋家父子“家天下”的局面。蒋介石没有继承总理的理想,却发展了总理的独裁,这也许
是孙中山想不到的。
         毛泽东反感父亲的家长制管理,却也走上了封建管理的老路。跟蒋介石不同,毛泽东的专制独裁是通过
个人崇拜来实现的。康生、刘少奇、林彪的鼓吹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难怪他们曾如此受到毛泽东的重用。
不难发现,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专断几乎如出一辙,文革和1938年的苏联大清洗又何其相似!区别在于,蒋介石
是通过一种近乎无赖的方式进行不光彩的个人独裁,暗杀、收买等无所不用其极。毛泽东则要高明的多,披着
神圣的外衣站在一览众山小的权利颠峰上倾听“毛主席万岁”的呼声!总之,他们都达到了需要的地位,“殊途同
归”吧!在客观效果和个人形象方面,毛泽东更加伟大。不得不说的是,蒋介石在对待有功之臣时明显要比毛泽
东宽容得多,跟蒋介石纠缠了大半辈子的阎锡山、白崇禧之流到台湾后还能如此优待似乎不可思议。毛泽东则
显得过于铁面无情,刘少奇、彭德怀等老功臣为此冤死!

        两位带有浓重的封建思想的独裁者在叛逆性格和政治统治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在权术应用和政治嗅觉
方面,毛泽东明显比蒋介石手段委婉,城府更深,效果更好。在舆论的宣传和鼓动人民方面,毛泽东远比蒋
介石“技高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