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箱bd 百度云:哪位方丈不念经?——指导小学生背诵的策略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6:49:55

记得小的时候,总把背书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老师挥一挥手,就能让我们这群小和尚叽哩呱啦地忙活一阵子,虽然早已淡忘掉当时是不是有口无心,但却依稀记得这档差事倒是轻车熟路,很容易应付的。

 

 

星移斗转,我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原来的那位发令者,小班级的“大住持”,竟也因袭陈规般地发号施令,可这套做法似乎不太灵验,看着背书表上一片一片的空白——这样惨淡——我有些不解。为了激励学生下功夫背诵课文,我把自己的名字也写进了背书表,张贴在雪白的墙壁上。

 

 

接下来,自己身体力行的“插队”生活,让我对背书有了另一番理解。

 

 

背书——别苦了学生

 

 

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求学生背诵所有精读课文。其中像郑振铎的《燕子》、《黄山奇松》、《古今贤文》和诗词等篇章是精读课文中的精品,它们惟妙惟肖、行云流水的语言引人入胜,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学生乐于去背诵,往往是一气呵成,双目生辉,在翰墨中徜徉,得到了美的享受。

 

 

可精读课文中还有很多侧重于体现价值观维度,它们多运用平铺直叙的写法,记述一件事情,渗透一种观念,而且篇幅通常也较长,学生通过朗读已经能生长自己的语感,而如果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背诵一辈子都几乎不可能再重现的材料必然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率。你看,孩子们在背诵《动物园的晚上》、《陶校长的演讲》时是一脸犯难的表情,他们碍于师长的威严、巧语,受迫于同伴的努力造成的大气压力,才勉为其难地“念经”。

于是,我把选择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先浏览全册课文,根据自己的判断初步列出背诵的篇目,我丝毫不担心学生会偷工减料,不负责任,因为,当他们感觉自己是背书这出戏的导演时,他们的严肃精神决不亚于任何一位老师,精挑细选的结果也远远超出我预计的范围,此时,我才出山作更细致地筛选,截取精彩段落,为背书“减肥瘦身”,自然是两情相悦了,在我的带动与监督之下,背书终于一天天景气起来。

背书——学生的饕餮大餐

 

 

在和学生一起背书的日子里,我稍不留神就会被一些勤奋的孩子抛在后面了,所谓青出于蓝一点不假,他们中的很多人暗地里与我较劲,放学回家也不忘背书,结果甚至能超前背诵,有些孩子更是打趣地说我“老”了,我索性也不着急,将计就计,徘徊在中游,领先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站台在老师的肩膀上,这份不虞之誉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后来的学生一旦看到有与老师并驾齐驱的希望也将不遗余力地追赶。

 

 

当课内功课走上正轨后,又一个想法在我脑中孕育,我向孩子们提议:大家轮流“当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诗词、成语、谚语、歇后语和其它摘抄的词句,大家利用课前准备时间,见缝插针式地一起背诵。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很活跃,按照座位顺序,每天由四位同学主持,在早读课的间隙,还有学校中午的读书时间,“当家”的小老师把自己挑选的词句抄在黑板上,有声有色地解读,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当然,我也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适时地成为小老师的助手和顾问,帮助他们做好解释工作,或者冷不丁地考一考“小住侍”,考一考大家。在欢笑声中,师生之间的智慧汹涌地交汇,这里没有强迫,没有尴尬,有的是很多教材中学不到的词汇,如状元、榜眼、探花、进士;有的是对成语的积极归类比较,如青黄不接、寅吃卯粮、入不敷出。我们搜集了勉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抱负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记住了令人捧腹的歇后语:猪八戒戴花——臭美。尽管师生需要频繁地摘抄,需要另外“参禅悟道”,但当一个孩子每天都能品尝到新鲜可口的语言资源,发现其他伙伴尽在品评自己贡献的珍馐美味时,怎能按捺住内心的激动?

 

 

教师和学生一道博闻强记是多么和谐的境界,这种种尝试是为了打破教师超然物外的语文教学定式,不念经的和尚不能做方丈,教师只有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从背书局外人返回到学生中间,并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拓展背诵内容的获得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带领孩子们体会到积累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