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d810磁力链接:千年慈湖(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33:58
[ 作者:张满福、冯荣仁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12    更新时间:2006-5-26    文章录入:张满福 ]
师古情怀
天然留得此林泉,近水遥山一色妍;
师古亭前风景好,公余临眺忆前贤。

这是150年之前的钱塘教谕,慈溪举人裘溥宗写的抒情诗,诗中描述的慈湖师古亭把我们带到了悠远的年代。
为了通行方便,宋代时的普济寺僧人在湖心筑长堤贯通南北,堤上造拱桥使湖水东西相通。宋天圣五年(1027)慈溪县令孙知古在堤上建亭,名清凉亭。30年后县令唐昌期又更名为“涵碧亭”,这就是慈湖师古亭的前身。
慈湖之有亭,为群山怀抱中的碧湖增辉,她与青山翠堤相得益彰,俨然是杭州西湖的缩影。
星转斗移,岁月悠悠,慈湖涵碧亭面临倒坍之忧。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慈溪县令胡观澜在湖心堤上重建六面重檐攒心式的廊亭。这座采用双围柱插金造的木石构造的古亭,下檐设副阶,施望板,用12根石柱承托亭顶。从建筑力学来讲,亭柱越多,承重力越散,重力分布愈难掌握,工匠精巧把握木构梁枋和石柱的精密榫接,使之承重均匀,柱脚东西两边又用四块大条石作围护,既起到稳固柱脚的作用,又可供旅人歇足,这是慈湖师古亭已历230多年寒暑而依然挺立于阚湖的原因。
“师古亭”三字由甬上已故著名书法家凌近仁先生所书,师古是“师古法今”的意思,《史记·秦始皇纪》中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师古亭面宽达4、5米,内外柱间距2、4米,石柱高4、51米,12只高高翘起的翼角,凌空欲飞,亭柱上的对联道出了湖畔山色之妙:“三围秋色从中起,一片冰心望里收”。
师古亭是浙东现存最古老、面最宽阔的木石结构重檐式廊亭,她的特有的构造形式,特有的人文内涵与特有的地理环境揉合在一起,这更是师古亭特有的魅力所在。
是啊,思故、思古、师古------
这多像昌期先生在《慈城,我可爱的故乡》一文中所表达的心情那样:
“浙江之东,有座名镇,叫做慈城。慈城,便是我的故乡。
故乡好比一棵树,我便是长在树上的果子。我的甜蜜,我的富贵,可以在岁月里消逝,但果子里却有一颗永不糜烂的核——赤子之心!旅游海外50多年,那一夜不在重温儿时梦?那一夜不在刻骨思念着我的家乡!
前年的春天,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当我一脚踏上故土,泪眼相见,竟无语凝噎,面对斯情斯景心中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我在旧时的山,旧时水,旧时的路,旧时街上,追寻着儿时的欢乐。然而,我今已逾古稀之年了。
穿过曲曲折折的小巷,缓步出了北门,映入眼帘的是平静得像铺着一块明镜似的水天世界。这便是有名的慈湖了。那清清的水,还是象过去那样,流溢着一股股令人沉醉的乳香,带着无穷的柔情,无穷的蜜意,流进了我的心坎,洗落了我在海外都市的喧闹繁嚣,荡涤着我旅途的仆仆风尘,使我意忘却老之已至;我真想一跃而游,像孩提时那样痛痛快快、卜条、卜条的打几个沉浮,喝几口湖水!是呵,我不是喝这湖水长大的么?这碧波荡漾的慈湖,多象一位端庄明丽、善良质朴的母亲的乳汁!正自感慨,抬头望处,忽见一座玲珑小巧的师古亭,这便是我青少年时期玩得最勤的地方。亭的周围树高草低,花娇鸟语,一座古刹静卧于荫森树木之中,出奇的幽静,那是我最不能忘记的地方——普济寺。想当年,与同伴携手结伴游玩寺院。或攀参天大树、或采路边小草,嘻笑打闹、笑声四溅。而今,这笑声还一定藏在寺里呢?
长溪岭就在城的小北门外,我是不能不去的。这山峦是慈城坚固的屏障,岭下大宝山畔的那座为民族英雄朱贵将军建造的朱贵祠,多年来总是牵动着我的心。面对古朴的祠堂,遥想当年朱将军金戈铁马,驰骋沙场,刀剑拼杀之声,顿时在耳际作响,那场面该是何等的壮烈,何等的惊心动魄!呵呵,万种的民族情思,万种祖国恋情,又一次唤起!
故乡的夜,月色朦胧,云影朦胧,人群朦胧,慈城罩上一层轻雾,我归途车过东门外的清道观旧址,清道观已不是旧时模样,掩映于星月的薄纱中,影影绰绰,含羞迷人。那份温馨,那份沉静,那份端庄,就是慈城的化身?我象孩儿般地天真无邪地斜藐着这历经百年沧桑的清道观旧址,又凝望那幽深的小巷,顿发出思古幽情!那小街,那深巷,不是有着一个个历代状元、探花、榜眼、进士第等的遗址么?多像一串串明珠在我身旁发光!这又是名镇慈城的化身!
慈城,过去叫慈溪县,它建于唐期以前,算来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唐代的名相房琯,就曾经当过慈溪大令(即县长)。谁都说自己的家乡好。我的家乡啊,不仅好,还人才辈出呢!历代的的名贤先哲真是一个又一个。汉朝的董黯(孝子),三国时的阚泽,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到了近代,在海内外出名的人就更多了。比如曾任宁波中学校长的杨敏曾,曾任效实中学校长的陈谦夫、陈布雷、冯度等,以及北大教授何育杰、魏友仿;有书法家姜西溟、梅调鼎,还有金融界巨子秦润卿、李寿山、陈秉权、陈润之、冯受之、孙蘅甫,葛莘木等,都是慈溪县里出生的人。近代尤为令人钦佩的要数抹云老人秦润卿了。他一生热爱故乡的公益教育事业,先后筹资创办了宁波效实中学、慈湖中学、普迪小学。更令人称颂的是,凡进入普迪小学读书的,都可完全免费。课本、练习本、笔墨,全都不要钱。这普迪小学便是专门给穷人孩子读书的。学生毕业后,成绩优良的,还给介绍工作。这在国内可是一件罕见的培育贫民子弟翻身的事呢!穷人的孩子能不高兴么?秦润卿先生还筹资创办了抹云楼图书馆,将天一阁、醉经阁流失的图书珍藏于阁中。
受到乡贤先辈的影响,这些年来,我这个游子也为家乡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尽了一点绵薄之力。我平时爱好围棋。围棋又出自中国。我这次出资百万以上美金在故乡宁波举行世界“应氏杯”围棋赛。
这几年,我来过几次故乡,故乡的情呵总是萦绕着我的梦魂,就象一根无形的绳紧紧着我的心。
故乡的一山一水,总是牵着我的心,我希望故乡更美。但说实在的话,我心里还有一丝遗憾。我记得早年的慈城三面皆山,郁郁葱葱,一眼望之,染绿了双眼,也染绿了心灵。但现在,这可爱的绿色很少见到了。据说是开山取石的缘故。过去,县城里面小河交错,河水清澈,现在因为扩建,小河极少留着。即使偶而见到旧时的小河,却是黑色的水,河面上杂物飘浮,还有综合电镀厂,泡沫塑料厂等几家工厂就造在东门的民宅之中,几支烟囱黑浪排空,也实在令人可厌。想必,这里的居民一定有说不出的由衷之苦。当然这也是历史前进中的短暂现象。
每每重游故乡,我总有这么一个想法:慈城的教育事业一向在宁波各县中是出了名的,以小学来说,有中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还有冯氏的尚志、藕田、俞氏的继善、正始、道本、念慈、普迪,还有一个慈湖中学,慈城在历史上出了那么多的文人,又有那么多的学校,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很有条件。城镇里面还遗留着浙江省保存得很完整的孔庙,如果旧地重新修复建筑,集浙东各文庙佚散的编钟等文物,实在是一件很有益的事。大成殿旁边的明伦堂现在还基本上保存完好,这是以前讲文吟诗的地方,修葺一下,与中城小学相望相对,情趣无限。竺巷东路是镇里较热闹的去处。小菜场就设在这条街上,热热闹闹的。我倒希望这条街道清静一点,多一点文化的氛围和气息,成为一条很在家乡文化特色的街道。还有,希望慈溪能复县。慈溪因孝水而定名,原有历史名人先贤,后人读史都易纠错,现在的慈溪市应为三北市,应该把慈溪名称还给故乡,否则我予孙将来未经我赔同,一定误到浒山去。建县建市应该有历史知识,才能名实相符。
我现是七十余岁的老人。老了,路总是要走下去的。一颗赤子的心却永远留在我的故乡。鬓雪丹心,飘泊在海外,虽说我已是稍有名气的国际企业家。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总令我有无限的惆怅和无穷的感慨……”。( 1990年12月25日)
慈湖——母亲湖,游子心中梦牵萦绕的乡魂。
是呵,这是多么宽广的师古情怀啊!
 
 
上一篇文章:千年慈湖(九)
下一篇文章:千古慈湖(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