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d475 磁力链接:C. G. 荣格:我+我们=完整的我;梦境=现实的发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42:43
  来自:小雨雨   阅读原文?   (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之一。著有《无意识过程心理学》、《心理类型》,《分析心理学与梦的释义》和《记忆、梦、思考》等。

 

1875年7月26日生于瑞士图尔高州。少年荣格腼腆而敏感,常常与父母的信念,老师的要求相悖。他和同学相比很特别,脆弱而且容易受伤害。1902年荣格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5年任该校精神病学讲师。后来辞职自己开诊所。1911年被推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后因与弗洛伊德的分歧退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自创分析心理学。上世纪20年代,曾到非洲、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进行几次旅行考察,开始研究种族潜意识的性质与现象,广泛考察了古代神话及祭祀仪式。1961年去世。

 

       荣格在人格结构问题上,提出把人格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荣格毕生致力于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他的一生著述浩繁,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研究学贯中西。他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不仅在心理治疗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而且对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荣格对东方文化和宗教一直很感兴趣,并借用到了自己的理论当中。在他生前,曾写过几篇文章,论及心理学和东方宗教。他的涉猎很广,藏传佛教,印度瑜伽,中国的道学和易经,日本的禅学和东方的冥想,都有过深入的思考。他还曾引用过中国炼金术的理论和佛教的曼陀罗图治疗过精神病。

 

荣格在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中,堪称是异教徒。荣格虽然师承佛洛伊德,也确从佛洛伊德身上得到不少本事,佛洛伊德甚至私下说“荣格是天才”,初期两人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悸动,佛洛伊德写信给荣格时说:“如果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将要拥有精神医学允诺之地。”蜜月期很快过去,1912年荣格发表了《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与佛洛伊德产生了分歧,主要分歧在于对里比多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完全是性的潜力,荣格则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由此,荣格全盘推翻了佛洛伊德的理论。

 

荣格曾不讳言的说,他的心理学理论,除了一部分来自“临床心理学经验”之外,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外部渠道与途径,它包括了东方宗教在内的所有学问。荣格的著作《心理学与宗教:西方与东方》(“Psychology and the East”),算是他对禅佛学问的最佳注释。

 

早在2500年前,在古希腊的德尔斐太阳神庙①前一座石碑上锈刻着一行字:“人啊,认识你自己。②”千百年来,站在世界思想山巅的思想者们一次次地探询着“认识人”之谜。然而,认识人是多么困难,以至于关于人的知识是如此贫乏。卢梭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他的思想也在这美丽的祖国上渐渐地成长和成熟,最终滋润了欧洲的心理学界和思想界。荣格理论发展的大致轮廓是从精神病学通过心理分析学转向分析心理学,从原型理论⑥转向宗教动机心理和东方哲学的心理机制。荣格年轻时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后来由于对研究的核心问题持不同看法,像阿德勒一样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分道扬镳。不过在早期荣格深受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荣格终于创造出其独特的心理认识和实践方法,自然而然产生了荣格自己的心理学领域,其思想非常丰实和具有魅力。

 

历史上,唯有极少数的灵魂拥有宁静的心灵,以洞悉自己的黑暗。而开创分析心理学的大师-荣格,便是这少数之一。他是佛洛伊德最具争议性的弟子,并将神话、宗教、哲学与灵魂等佛洛伊德忽略的问题,引入了分析心理学派中。他,是现代思潮中重要的变革者和推动者之一。忽略了他,便忽略了与现代社会紧密攸关的整个思想。

 

荣格心理学的人格面具和人格

 

荣格所指的人格面具⑦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人格面具这个概念把人际交往的方式上升到了理论层面,成为一种心理分析的工具。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以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我们戴着人格面具表现着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人格面具是靠我们的Body language、衣着、装饰等所体现。我们以此告诉外部世界我是谁,用人格面具去表现我们理想化的我。但在另一方面,人格面具的作用在于它维护了人的虚伪与怯懦,这种反应来自于自身对未知事物或人的恐惧,从而启动了心理防卫机制,使人不自觉地步入了与真实人性不同的心境。人格面具又是一种严格的检查机制,使人的行为在检查的过程之后得到完成。但是我们并不必因此感到自责,人格面具的产生是合理的,它是一种社会的产物。

 

 

      卡尔·荣格名言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荣格

性格决定命运。—— 荣格

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 荣格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荣格

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荣格

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 —— 荣格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荣格

没经过激情炼狱的人从来就没克服过激情。 ——荣格

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荣格

I+We=Fully I,(我+我们=完整的我)。 ——荣格

        外向直觉型个性适合于当今许多革新领导人物。 ——荣格

 

 

 

术语诠释


放大(Amplification):依直接联想(参阅该条)和人文科学中(象征学、神话学、玄学、民俗学、宗教历史学、生态学等)与之相等同的部分学说对一种梦状作一详尽阐释与澄清。


女性意向和男性意向(Anima and Animus):一个男人的潜意识朝女性性质和一个女人的潜意识朝男性性质人格化的过程。这种心理双性同体现象是生物事实的一种反映,即,占更大数量的雄性(或雌性)基因成为性决定中的决定因素。占很小数量的相反性基因则看来可以产生出一种与相反性别相等量的性格。这一性格常常不被意识到。女性意向和男性意向最为典型地将自己人格化地表现出来的形式是梦中和幻想中的人物形式(“梦中女孩”,“梦中情人”),或依一个男人的不理智情感和一个女人的不理智想法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行为调整因素,它们是最具影响力的原始意向(参阅该条)中的两种形式。


C. G. 荣格:“每个男人心中都有女人的一种永恒形象,不是这个或那个女人的形象,而是一种绝对女性形象。这一形象从根本而言是潜意识的,是从嵌在男人身上有机体系上的初源处(Primordial origin)遗传来的因素,是所有祖先对雌性经历所留下的一种印痕(imprint)或'原始型’(the archetype)(参阅该条),是女性打下的全部印象的一种积淀……。由于这一形象是潜意识的,因此它总是潜意识地给一个人勾勒出所爱的人的形象,也是情感上产生好恶的重要原因。(《人格的发展》,荣格全集,第17卷,第198页)


“女性意向是各种情感的混合体,那些情感能影响男人的理解力,也能将其理解力弄得变形('她转动着他的头’)。而在男性意向这一最初'潜意识’形式之中,男性意向是一个由同时产生又从未加以考虑的诸多观点形成的混合体。那些观点在女人感情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结果,男性意向十分愿意将自己印在'知识分子’身上,印在所有'英雄

’身上,这包括歌唱家、艺术家、体育明星等人。女性意向对女人身上的一切,只要是潜意识的、黑暗的、暧昧含糊的和无目的的,均有一种偏爱。对她的虚荣、冷漠、无助等等,也偏爱不已。”(《心理疗法的应用》,荣格全集,第16卷,第301页往下


“任何一个男人跟男性意向交谈不到五分钟,都会变成女性意向的牺牲品。如果有谁还有足够的幽默感,能客观聆听接下来的对话,准会惊愕不已,因为交谈中大堆大堆的平常话,被滥用的老生常谈的话,从报纸和小说里摘出来的老用法和每种陈旧的描述,全都点缀着低俗的滥用现象,全都缺少逻辑性。正是这样一种很不尊重谈话者本人的对话,在世界各种语言中成百万次地被重复着,而且从根本上讲总是一成不变的。”(《阳向离子》,荣格全集,第9卷,第2部分,第15页)


“男性意向(也包括女性意向)的自然功能即是一直将自己放在个人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参阅该条)之间;这完全像人格面具(参阅该条)一样,作为一种层面摆放在自我意识与外界物体之间。男性意向和女性意向可起一种桥或门的作用,引领到集体潜意识形象上去,这就如同人格面具起一种走进世界的作用一样。”(讨论笔记,未发表。《幻象》

第1部分,第116页)


原始意向(Archetype)。 C. G. 荣格:原始意向的概念……是从多次观察研究中得来,例如世界各国文学中的神话和童话全包含有绝对动机,这种动机到处都在发生着。我们在今天活着的人的幻象中,梦境中,极度兴奋中和错觉之中都会发现这些同样的动机。我把这些典型形象和联想称作原始思想。它们愈是生动逼真,它们愈会被染上非常强烈的情调(参阅该条)色彩……它们给我们造成印象,影响着我们,迷惑着我们。它们在原始意向中均有出处,而原始意向本身又是一种不能表现出来的、潜意识的、先存的(pre-existent)形式,该形式看上去像是继承下来的灵魂结构的一部分,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地同时将自己显示出来。这一原始意象因具有本能性质,因此,它便成了情调情结(the feeling tonecl complex)(参阅该条)的衬托,而且与情调情结一起自治该区域。(《过渡的文明》,荣格全集,第10卷第847段)


“我一再碰到人们对原始意象产生的误解概念,该概念说,原始意象是由其内容决定的,换言之,即,它是一种潜意识思想(假如这一表述能被接受的话)。很有必要再次指出,原始意象不被其内容所决定,只被其形式所决定,而且也只在很小程度上。一个原初形象(参阅该条)只有在其成为意识因而被物质性的意识经验所充塞时才被其内容所决定。其形式,无论怎样……好像可以跟一个带轴的水晶体相比拟。好像可以这样说,该水晶体尽管自身没有物质实体,但却用液体弄出一个水晶结构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依照了离子与分子相合成的具体方法。原始意象本身是空的,纯形式的。其间别无他物,除了具有特权的重现可能性而外。重现本身并非继承而来,它们也只是形式而已,从此角度看去,他们在每个方面都与本能特点相一致,而本能也仅被形式所决定。在谈及它们都不能以实体形式出现问题时,证实原始意象的存在与否正如证实本能的存在与否。(《原始意象与集体潜意识》,荣格全集,第9卷,第1段,第79页往下)


“在我看来,上述这种原始意象的真正实质不可能被意识到是很有可能的。说它是超验的,因而我称其为心理状态也是可能的。”(《心理结构与动态》,荣格全集,第8卷,第213页)


联想(Association):念头、知觉等由于相似、同时产生,互为相反和偶然相依而联系在一起。弗洛伊德在解析梦时说自由联想是:同时发生在梦者脑际中的念头,该念头不一定非与梦境有关不可。荣格释梦时说经引导的抑或受到控制的联想是:同时产生的念头,该念头从一个已给的梦境中进行着,时刻与该梦有关联。


联想测验(Association test):凭借计算反应时间(the reaction time)和诠释对刺激字(stimulus words)所做的回答的方式发现情结(参阅该条)的方法。


情结标志(Complex-indicators):当刺激字触碰到患者想隐藏或是没意识到的情结时,患者所耗费的过长时间、所犯的各种错误或者所做的回答的特异性质。


情结(Complex)。 C. G. 荣格:“情结是由于创伤(参阅该条)的影响或者某种不合时宜的倾向而分裂开来的心理碎片。如联想实验所证明的那样,情结干扰意志意向,搅乱意识过程:它们起骚扰记忆和阻碍一连串联想的作用。它们能在短时间里围困住意识,或者用潜意识影响言谈与行动。简言之,情结的行为有如独立体,有如一个尤其在非正常的思想状态下十分明显的事实。疯人还能听出情结有如声音,它们甚至攫住了一个人的自我性格(ego-character),就像精灵的自我性格在自动下笔和与此相类似的技巧中显现出它们自己一样。”(《心理结构与动态》,荣格全集,第8卷,第121页)


意识(Consciousness)。 C. G. 荣格:“当一个人回忆着意识真正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下述的东西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即某种事实产生了极大的奇迹,以至在宇宙中发生的一个事件会同时在内心里产生一种形象,所谓发生即是说也在内心里发生了,这也即:变成意识了。”(《巴塞尔讨论会》,私下出版于1934年,第1部分)


“因为我们的意识确乎没有自己把自己造出来——它是从不知的深层中冒出来的。孩提时,它缓缓地醒过来,然后通过生命,每天早晨从一种潜意识状态下的深层睡眠中醒来。这犹如一个逐日从潜意识的原始子宫中出生一样。”(《心理学与宗教:西方与东方》,荣格全集,第11卷,第569页往下)


梦(Dream)。 C. G. 荣格:“梦是嵌在精神最深处最隐蔽地方的一扇掩藏着的小门,这扇小门朝着宇宙的夜空开启,而那宇宙的夜空在没有任何自我意识之前很久,也是精神,而且将继续是个精神,不管我们的自我意识向远方走出多远……。所有意识均是分着的;但在梦中,我们却将与意识相似的东西当作原始夜晚那黑暗之中更宽广、更真实、更永恒的人的住所。那存在着的仍然全都存在着,那全部存在就寓所于他的身上,人们很难将所有自我的本质从自我空气之中分辨出来。梦正是从所有这些联为一体的深层中冉冉升起的,倘若它不是永远这般像婴儿一样稚气十足,那它永远不会这般奇异,永远不会这般不朽。”(《过渡的文明》,荣格全集,第10卷)


外倾性格(Extraversion):一种态度型,特点是集中注意力于外部物体。参见内倾性格。


上帝形象(God-image):该词来自于教会教士,他们认为上帝形象(imago Dei)是印在灵魂之上的。当这种形象同时产生在梦境、幻象、错觉等之中时,从心理学观点看,它即是自我的一个象征,精神整体的一个象征。


C. G. 荣格:“只有通过精神,我们才能够认识到上帝活动在我们身上,但我们却不能分辨出上帝和潜意识是否为两个不同的实体。两者都是解释超验内容的模糊不清的概念。但它可以通过一种可能性所能达至的可能程度被经验认证,即在潜意识之中存在着能在梦和其他里面同时将自己显示出来的一种整体原始意象;如果将其他原始意向与这一中心联系起来的话,便还存在着一种独立于意识意向(the conscious will)之外的倾向。结果看上去,该原始意向产生出一种常常体现上帝特点和上帝表现出来的象征就不是不可能的了……。上帝形象并非这样地与潜意识恰好吻合,而是与其一种特殊内容相吻合,即是说,与自我的原始意象相吻合。正是由于这一原始意象,我们便不再能经验地将上帝形象分辨开来。”(《心理学与宗教:西方与东方》,荣格全集,第11卷,第468页往下)


那么一个人可以将上帝形象解释为……自我的反映,或者反过来说,解释成人身上作为上帝形象的一个自我。”(《伊比特》第190页)


圣婚(Hierosgamos):神圣或者精神婚姻,古代再生之谜和炼丹术中的原始意向人物的结合。典型例子是将基督和教会作为新郎新娘和将太阳和月亮炼在一起呈现出来的例子。


个性发展过程(Individuation)。 C. G. 荣格:“我使用'个性发展过程’一词旨在表示一个人变而为心理学上的'个人’的过程,即是说变而为一个分离开来、又不可分割的一体或'整体’。”(《原始意象与集体潜意识》,荣格全集,第9卷,第275页)


“个性发展过程意味着变而为一个单一、同质的个体,而且,由于'个性地向前发展’就是要与我们最深处的、最后的,而且不可比较的太一相结合,因此它便包含了变而为一个人的自我的意思。我们由此可以把人性发展过程转变而为'走向自我’或者'自我实现’。”(《论分析心理学的两篇论文》,荣格全集,第7卷,第171页)


“但是我曾一再写道,个性发展过程与自我走进意识常相混淆,因而自我(ego)常被误认为是自我(self),这自然产生了一个令人无法有指望澄清的混乱概念。个性发展过程便除了是个自我中心论和自动起性而外就什么也不是了。但是自我(self)比仅仅一个自我(ego)所包含的东西要多得多……。它(指self——译注)不仅是一个人的自我,而且也是其他所有人的自我(selves),而那个自我(ego)则仅指一个人的自我。”(《心理结构与动态》,荣格全集,第8卷,第226页)


人格扩张(Inflation):是一种通过与人格面具相认同,或有一种原始意向或在病理病例中与一历史或宗教人物的认同,而逾越其特有限定的人格扩张。


内倾性格(Introversion):一种态度类型,其特点为生活定向中的主观心理满足。参阅“外倾性格”。


玛那(超自然力量)(Mana):美拉尼西亚语,意为源自一个人,一个客体,一种行动或事物的极其有影响的力量,或来自于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和精神的巨大力量。同时又是健康、声望、力量的意思,它们能产生出奇迹,有治愈力量。是心理能量的一个基本概念。


曼荼罗(梵语)(Mandala):一种魔圈。在荣格那里,象征着目标中心点,或象征着作为心理整体的自我;是一种走向中心的心理过程的自我复现现象,是朝新的人格中心产生的过程。该概念可由圆状、方状或四位状的东西象征性地复现出来;靠对四这个数和其倍数的对称摆放,象征性地复现出来。在希腊神话的女妖术(lamism)和印度神秘的(Trantric)瑜伽术中,这个魔圈(mandala)是一种用来静思打坐的工具,是诸神的椅座和出生的地方。被干扰的曼荼罗:即指任何偏离圆状、方状,或者四边都一样长的十字状,或者基数不是四或四的倍数的形式。


C. G. 荣格:“曼荼罗意味着一个圆圈,尤其意味着一个魔圈,这种象征形式不仅只在整个东方可以找到,而且在我们中间亦能看见。魔圈在中世纪被大量地复现出来。那些特具基督教味道的魔圈即来自中世纪早些时候。它们大多把基督置于中心,旁边是四个福音传教士,或在基本方位上安有象征这些传教士的东西。这一概念一定是个非常古老的概念,因为荷拉斯(埃及太阳神——译注)和他四个儿子也以同样方式被埃及人再现出来。……曼荼罗形式大部分以一朵花、一个十字架或一个车轮的形式出现,这一形式有一种朝作为其结构基数的四的方向而去的显著趋势。”(《金花之谜》,1945年,第96页往下)


“曼荼罗……往往在心理迷惑和失调情形下出现。原始意向便因而形成星座状,以一种秩序模式复现出来,该模式像一种刻有分成四份的十字架或圆圈的心理学称为'视角探测器’的东西,将自己放在混乱不堪的心理上,这样,每种东西都得到满足,然后各自归位,搅扰着的迷惑心理便被那个具有抵抗作用的圆圈钳制住了……。与此同时,它们成了印度神秘瑜伽术,成了一种帮助恢复秩序存在的工具。”(《过渡的文明》,荣格全集,第10卷,第803段)


圣灵存在(Numinosum):鲁道夫·奥托语(出现在其所著《神圣的意念》一书中),意为一种无法言述的,神秘的,令人恐怖的,直接体验的和只与神灵产生关联的感觉。


人格面具(Persond):最早指演员戴的面具。C. G. 荣格:“人格面具……是个人适应抑或他认为所该采用的方式以对付世界的体系。比如,各行各业都有其自己特有的人格面具……只是有个危险,即(人们)和其人格面具合而为一了——教授与其课本,歌唱家与其声音……。可以稍加夸张地说,人格面具实际上并非戴面具其人,但其他人甚至连自己都认为该面具即是其自己。”(《原始意象与集体潜意识》,荣格全集,第9卷,第122页往下)


原初形象(Primordial image):由荣格最初使用,指原始意向。


精神状态(Psychoid):“灵魂状的”或“准精神的”。C. G. 荣格:“集体潜意识复现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不能被直接感知或被'再现’,这是与可感知的精神现象相比较而言的。由于它具有'不能被再现’性质,由此我称它为'精神状态’。”(《心理结构与动态》,荣格全集,第8卷,第436页)


四位体(Quaternity)。C. G. 荣格:“四位体是一种几乎发生在全世界的原始意象。它构成任何全部判断力的逻辑根基。倘若谁愿意做一下这种判断力测验,那准会得到这四层方面。例如,你若想整体地描述一下地平线,你就会指出天空

的四个部分……。总有四种因素,四种基本性质,四种颜色,四种阶层,四种精神发展道路,等等。同样,在心理学定向中,也有四个方面……。为了给我们自己定向,我们必须有一个能肯定存在着某种事物的功能(即感觉);也必须有第二个功能,它能确定那是什么(即思维功能);必须有第三功能,即说明那个东西是否与我们相适应,我们是否希望接受它(情感功能);还有第四个功能,它显示出那东西源自何处,要去何处(直觉)。上述这些全做完毕,也就不必添加地说什么了……。理想的完成形式就是圆形或球形,但它的自然最小分裂式是个四位体形式。”(《心理学与宗教:西方与东方》,荣格全集,第11卷,第167页)


一个四位体或叫四元经常具有3+1构架,那个组成四位体的一元数常占有一个特殊地位或者具有一种区别于其他数的性质(例如,三个福音传教士的象征物为动物,而第四个传教士,或即是圣路加的象征物则为天使)。就是说这“第四个”与其他三个相加,将它们一起构成象征着整体的“一个”。在分析心理学中,“卑劣的”功能(即不听支配的主体意识功能)代表“第四个”,它对意识的整合是个性化过程中重要任务之一。


自我(Self):原始意象的中心;次序的原始型;人格的整体。其象征物为圆形、方形、四位形;儿童,曼荼罗等等。


C. G. 荣格:“自我是一个总数量超过意识自我(the conscious ego)的数量。它不仅包含意识,而且也包含潜意识精神,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我们也在其中的人格……。我们能达到自我意识的边缘的希望几乎没有,因为不管我们怎么样地去意识,总存在着一个没有定限也无法定限的潜意识物质的量,该量属于自我的整体之中。”(《两篇论分析心

理学的论文》,荣格全集,第7卷,第75页)


“自我(the self)不仅是个中心,而且是个包含意识和潜意识的圆圈;它是这个整体的中心,正如自我(ego)是意识思维的中心。”(《心理学与炼丹术》,荣格全集,第12卷,第41页)


“自我(the self)是我们生活的目标,因为我们正是把那一至关重要的整合所做的最完整的表述称之为人格。”(《两篇论文》,荣格全集,第7卷,第238页)


阴影(Shadow):人格中的卑劣部分;所有个人与集体精神因素的总量,由于这些因素无法与被选择的意识态度共相并存,因此这些因素在生活中便被拒绝表现出来,因而就接合到一种相对自治的带有与潜意识相反倾向的“分裂人格”中去。阴影则对意识加以补偿;所以,它的影响既可是积极的,又可为消极的。

 

C. G. 荣格:“阴影将一切个人不愿承认的东西都加以人格化,但也往往将它自己直接或间接地强加在个人身上——例如,性格中的卑劣品质,和其他不相容的倾向。”(《原始意象与集体潜意识》,荣格全集,第9卷,第284页)


“阴影即那个隐藏着的,受压抑的部分,因为正是那最大部分的卑劣与负罪的人格中的最大分支可以回溯到我们动物祖先的王国中去,因此整个潜意识历史方面都被包括了进去……。如果因此相信人类这一阴影是万恶之渊,那便可以对更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加以肯定,即潜意识的人,也就是他的阴影不仅由道德上应受指责的倾向构成,而且也显现出大量好的品质,如正常本能,适宜的反应,富于实际的顿悟力,具有创造性的冲动,等等。”(《阳向离子》,荣格全集,第9卷,第二部分,第266页)


灵魂(Soul)。C. G. 荣格:“倘若给人的灵魂下界说,那它一定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复杂多变体。因此,不可能仅仅通过本能心理学将其弄懂。我只能带着惊奇和敬畏的心情直勾勾地望着我的精神本质的深度和广度。这一没有空间的宇宙里隐藏着数不清的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在人类发展超过几百万年的过程中积淀而成,而且已经固定在有机体之上。我的意识如同一只眼睛,穿透最遥远的空间,但却是精神上的非自我(pon-ego)用无空间的意象填塞在那些空间中间。而且这些意象并非苍白的阴影,而是威力巨大的精神因素……。在这一图像旁边,我想放上这样一幅壮景,即一幅夜晚中星辰点点的天空,因为可与内心这一宇宙等量齐观的东西只有外面那一宇宙;当我通过天体这一媒介到达这个世界时,我也通过精神这一媒介到达了那一世界。”(《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荣格全集,第4卷,第331页往下)


“说上帝除在人的灵魂当中而外,可以在任何地方显现自己,这会是一种亵渎。但确实,正是上帝与灵魂之间的亲近或称关系,自动消除了对后者的任何贬值。谈及亲近关系,也许会走得太远;但不管怎样,灵魂之中肯定包括有与上帝保持关系的功能,否则不会有什么联系会出现。这种与之相呼应,用心理学的话说,即是,上帝形象的原始意象。”(《心理学与炼丹术》,荣格全集,第12卷,第10页往后)


同步(Synchronicity):荣格创造的词,旨在指出有意义的巧合或相等:(a)精神与身体状态或事件的同步,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偶合。例如,当发现一种内心感知到的事件(如梦、幻影、预感等)与外界现实相呼应,即内心预感意象“变成现实”,这种同步现象便发生了。(b)如果相似或相同的想法、梦等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也为同步。不能将两方面的同时发生都解释为偶合,而似可看作与潜意识中活动着的原始意象过程有着根本的联系。


C. G. 荣格:“我很早以前对潜意识心理学的痴迷致使我寻找着另外一个解释原则,因为在我看来偶合原则在解释某种潜意识心理方面引人注目的现象时,很不恰当。结果,我发现了精神并列现象,这不能把二者偶然性地联系起来,而必须通过其他原则,即事件列联性联系起来。在我看来,之所以将这事件这样联系起来,是基于一个事实,即它们的相对的同时性,即所谓'同步’。确实,时间看上去很不像个抽象物,而是一个具体的连续统一体,其中包含着质量或叫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在不同地点通过并列现象同时将自己显现出来。那一并列现象不能被解释为偶然现象,就像不能将同时发生的同一想法、象征或者精神状态情况解释为偶然现象一样。”(《金花之谜》,第142页往下有修改)


“我之所以选这一词,原因在于这种同时发生的两件互为有意义地联系而非偶然联系在一起的事件,在我看来,是一个评判的基本标准。我因此使用了同步的一般概念,但却采用一个并发事件的具体意义,在这一并发事件中,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偶然不相关联的事件发生了,它们具有同样或相近的意义,这与'纯系同步发生性’()形成对比,该词则仅仅意味着两个事件的同时发生。”(《心理结构与动态》,荣格全集,第8卷,第441页)


潜意识(Unconscious,the)。C. G. 荣格:“理论上讲,不能给意识领域划定界限,因为它具有无穷尽扩展能力。但是经验地说,当它遇到未知(the unknown)事物时,又总发现它有限界。这一点构成所有我们不知的事物,因而这一事物与作为意识领域中心的自我(the ego)没有联系。未知事物可分为两类客体:一类为那些处在外部且可以被感觉感受的客体,另一类为那些处在内部且可以被即刻体验到的客体。第一类包括外部世界中的未知事物;第二类包括内部世界中的未知事物。我们把这后者领域称为潜意识。”(《阳向离子》,荣格全集,第9卷,第2部分,第3页)


“所有我知道,但在当时并未思考的事情;所有我曾意识到,但现在却已忘掉的事情;所有我的感觉已感知到,但并未被我意识头脑注意到的事情;所有我不是主动地、对其不加注意地去感受、思维、记忆、渴望和做的事情,所有将塑造我,并在某些时候会进入意识的未来的事情:所有这些都是潜意识的内容。”(《心理结构与状态》,荣格全集,第8卷,第185页)


“除了这些,我们必须包括那些或多或少具有全球性的对痛苦想法和感觉的诸多压抑。我把这些内容整个称为个人潜意识。但除此而外,我们也在潜意识中发现了许多种不仅个人后天才来的而且也是继承下来的性质。如,由于必需而没有意识动机介入的作为冲动而采取行动的本能。在这'更深’层次中,我们也发现了……原始意象……。本能与原始意象一起形成集体潜意识。我之所以称其为'集体’的,是因为它不像个人潜意识,它并非由个体和或多或少有些特殊的内容所构成,而是由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所构成,由那些习以为常地发生的事物所构成。”(《伊比特》,第133页往后)


“第一类包括那些个体人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因此可以被意识到;第二类形式,似乎可以这样说,即为一种无所不在,永恒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性质。”(《阳向离子》,荣格全集,第9卷,第2部分,第7页)


“精神的更深'层次’在向纵深的黑暗之中隐去时,失掉其个体独特性。'往下’,即是说,当它们朝自治的功能体系走去时,它们愈益变得具有集体性质,直至它们变成普遍性,而后在身体的实体性中完全消失,即是说,在化学实体中消失。身体上的碳仅仅是碳了。因此'在最底层’,精神也仅仅是'世界’了。”(《原始意象与集体潜意识》,荣格全集,第9卷,第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