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es-795 中文:新闻手册 - 张元纲的博客 - dayanfeiguo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8:04:11
字号:大 中 小

新闻手册

  前言

  新闻既是一种专业,也是一种技艺,因为新闻工作者既要有特殊技能,也要遵守共同标准。那么,新闻工作与其他专业有什么区别呢──比如,人们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语言形容医学和法律专业吗?或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新闻媒体在自由社会中扮演的特殊角色。

  人们常把新闻出版自由称作民主制度的氧气,而且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法国政治评论家阿列克西·德-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在大约200年前游历美国时,就注意到这一点。他写道:”没有民主就无法有真正的报纸, 没有报纸就无法有民主。”自那时以来,这个简单的陈述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中得到印证。无论是新兴的民主还是已经确立的民主,都取决于知情公民的意愿,而新闻媒体是公民自治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

  为保证新闻工作者能够提供这些信息,许多国家为新闻出版自由确立了法律保障。比如在美国,新闻是唯一在宪法中被提及的职业:”国会不得制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正如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在1787年所述:”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所以首要目标是维护这一权利。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在自由社会,新闻工作者不但受到法律保护,而且也肩负责任。在有些国家,这些责任得到明确阐述;在另一些国家,它们是不言而喻的。但几乎所有国家的新闻工作者都有着不约而同的职责:为了让公民了解情况,他们有责任提供准确公正的信息,独立于任何外界影响。

  在世界各地的民主国家,新闻媒体还有另一个功能:充当监督人,监视政府政治和司法部门的活动。新闻媒体保持民主政体的生命力,因为它让没有声音的人发出声音,使占统治地位的多数无法践踏少数人的权利。在19世纪,美国作家和幽默家芬利·彼得·邓恩(Finley Peter Dunne)曾经说,记者的工作就是”让痛苦的人好过,让好过的人痛苦”。在自由社会中,新闻工作者的这个主要角色,经年累世,始终不变。设在美国的热心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of Concerned Journalists)在20世纪末曾对新闻工作者做了一项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新闻职业性质的看法。调查显示的共识是:”新闻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为公民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社会中进行生活并发挥作用。”

  这本手册简要介绍了在民主制度中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力争立足于事实而不是观点。观点自有其位置,在有良好编辑质量的报纸上,观点文章被限于社论或意见专栏版。我作为记者和编辑,从事这种新闻工作长达20多年,这也是我如今在美国及世界各地的专业培训班中所传授的新闻从业方式。我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实用指南,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为各自所在地区服务。
  作者黛博拉·波特(Deborah Potter)是位于华盛顿的新闻实验室(NewsLab)(www.newslab.org)执行主任。该机构由波特女士创立于1998年,旨在为新闻工作者提供网上资源。此外,她曾在波因特学院(Poynter Institute)和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教授新闻专业,也曾担任广播暨电视新闻主任基金会(Radio and Television News Directors Foundation)执行主任。波特为美国及世界各地的新闻编辑室举办记者培训班。她是专栏作家,为《美国新闻评论》(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撰写关于广播新闻的文章,并且写有《准备、就绪、带头:新闻领袖资源指南》(Ready, Set, Lead: A Resource Guide for News Leaders)一书。波特从事电视新闻工作达20年以上,其中包括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担任过16年记者,报导白宫、国务院、国会事务以及国内政治和环保新闻。她曾担任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电视系列节目”In the Prime”的主持人。波特女士具有北卡罗来纳大学查普希尔分校(Chapel Hill)的文学士学位和美利坚大学的硕士学位。

  什么是新闻?

  对于”什么是新闻”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一目了然。新闻就是新的东西,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字典对新闻的定义是”对于最近事件或先前未知信息的报导”。 但是,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并不见报,也不上广播电视。

  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件事有足够的新闻价值而得到刊登或播放呢? 真实的答案是:这要取决很多因素。 一般而言,新闻内容要与接收新闻的对象普遍有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重大新闻可能在巴库毫无新闻价值。 新闻记者一般根据以下各类”新闻价值”来决定取舍:

  时效性
  事情是最近发生的吗?是我们刚刚得知的吗? 如果是,它就可能有新闻价值。 当然,”最近”的意思因媒体而异。对于周刊而言,从上期出刊以来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具有时效性。对于24小时播放的有线新闻频道而言,最有时效性的新闻也许是”突发新闻”或此刻正在发生的、可以由记者现场报导的事件。

  影响力
  事件影响很多人还是有限的人? 如果你所在城镇中有两万人的供水系统受到污染,这具有影响力,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的读者或听众。一则报导说,在一个边远地方的夏令营里有10个孩子因为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这也具有影响力,因为它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一位工人剪断了电缆不是重要新闻,除非它导致整个城市数小时断电。

  近距离
  事件是否在我们身边发生,有没有我们这里的人卷入? 一架飞机在乍得失事坠毁,在恩贾梅纳是头条新闻,但在智利可能就不是,除非飞机上有智利乘客。

  争议性
  人们是否对此事有不同意见? 人的本性决定了我们对冲突、紧张状况或公开辩论感兴趣。 人们喜欢选择立场,看谁会获胜。 冲突并不总是意味着表达针锋相对的观点。 医生与疾病斗争或公民反对法律不公,也是一种冲突。

  显要性
  事件是否涉及著名人物? 一件普通的事情或事故如果涉及名人,如政府总理或电影明星,则会成为新闻。 如果那架在乍得坠毁的飞机上有一名著名摇滚乐手,这个事件就可能成为全球头条新闻。

  现实性
  人们是否在谈论这件事? 一个关于公车安全的政府会议不会受到多少关注,但如果会议是在一次严重公车事故之后召开,情况就会不一样。 某次足球赛中发生的事故可能有好几天都出现在新闻上,因为这是时下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

  奇特性
  事件是否非比寻常? 这正像常说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但人咬狗就是新闻!” 我们对非同寻常和意想不到的事件有着天然的好奇心。

  此外,何谓新闻还取决于新闻消费对象,不仅要看他们住在哪里,而且要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与关心的问题,导致对不同类型的新闻感兴趣。一个针对年轻听众的广播节目可能把音乐及体育明星的消息包括在新闻中,然而这些消息不会出现在针对更年长、经济收入更高的读者的商业报纸上。一个报导医疗新闻的周刊会报导药品试验,因为阅读刊物的医生们会对此感兴趣。但是,除非这个药品可以治愈某种众所周知的疾病,否则一般地方性的报纸大多会忽视这条消息;唯一例外也许是这个研究项目所在地的报纸。

  新闻机构视自己的工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因此,构成新闻的是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并且能够使他们成为民主社会中有所作为的公民。 但与此同时,大多数新闻机构也是商业企业,必须盈利才能生存。因此,新闻也有旨在吸引人的内容:人们想知道它仅仅是因为它有趣。这两个特点不必相互冲突。 事实上,一天当中最叫好的新闻,往往既重要也有趣。但新闻机构通常把新闻划分为两个基本范畴:硬新闻与软新闻,后者也叫专题新闻或者新闻特写。
  新闻种类

  硬新闻基本上是当天的时事,是人们在报纸头版或网页头条看到、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一开始听到的;战争、政治、商务、犯罪等经常是硬新闻的内容。城市公车司机今天宣布罢工,成千上万人不能上班,这是硬新闻。 它具有时效性,争议性,影响广泛,近在咫尺。社区需要立即得到这个消息,因为它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较而言,一个世界著名运动员曾在孤儿院长大的消息属于软新闻。这是一则有人情味的消息,涉及一位显赫人物,经历独特,人们很可能想与朋友谈论这条消息。 它不一定非要在某一天刊登或播出,因此属于专题新闻。许多报纸和在线新闻网站另外开辟专题栏目,登载生活时尚、居家生活、艺术娱乐等消息。 大报甚至分专题开辟每周栏目,如食品、健康、教育等。

  区别硬新闻与软新闻的并不仅仅是新闻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采用不同的文体。一般而言,硬新闻单刀直入,为的是让读者尽可能快地掌握重要信息。专题特写新闻则往往从一则轶闻或实例引出故事,为的是引起读者兴趣,因此,这类报导要花费更多笔墨之后才点到要害。

  有些新闻稿将这两种写法混合运用。那些没有时间敏感度、但具有重要主题的报导常被称作”新闻特写”。比如,报导一个社区针对艾滋病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是一篇新闻特写,而关于治疗艾滋病的新方法则是一篇硬新闻。新闻特写是探讨社会趋势或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讲述具体的人和事,反映人们的亲身经历。(我们将在第三章”报导新闻”中详细讨论不同的写作风格。)
  新闻来源

  新闻工作者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发现新闻,但是大多数新闻基本依靠以下三个来源之一:

  * 自然发生的事件,如灾害事故;
  * 预先计划的活动,如会议及新闻发布会;
  * 记者的挖掘

  非计划事件常常成为主要新闻:一艘渡轮沉没,一架飞机失事,一次海啸或泥石流,皆有新闻价值,而且不但在当时如此,在数天或数星期之后仍具有新闻价值。报导的繁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距事件距离的远近以及涉事人。在巴黎发生的一次致命汽车事故或许平常不是重大新闻,但是,1997年在巴黎发生的这一事故,不但在法国而且在全世界成为轰动新闻,原因是罹难者之一是英国王妃黛安娜。

  目击灾难发生的公民常与新闻机构取得联系,记者也从第一线救援人员那里获悉消息,如警察、消防队员、救生队员。在某些国家,新闻机构可以监听一线救援人员之间的通话,进而可以即刻派记者赶赴现场,观察事件的发展。

  在许多新闻编辑室中,最显著的新闻来源是本地事件的日程表,即所谓”日志”,包括政府会议,商家开业,社区活动等。日志上的活动并非一定具有新闻价值,但却是记者寻找新闻的好起点。经常固定报导某一专题或机构的记者,即”跑某一专线的”(beat)记者表示,他们经常通过查看日志来找到新闻点。

  新闻发布稿可以是新闻的另一个来源,但这同样也只是一个起点。通过邮件、传真、甚至卫星录像,新闻编辑室每天收到几十件新闻简报。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发布大量简报,其他大型机构,如私人企业和非营利团体,也发布简报,为的是让新闻媒体知道它们正在展开的工作。一份新闻简报看上去像新闻,但因为其来源本身是有自身动机的,因此不可能反映全部情况。新闻简报可能在事实上并无差错,但所显示的往往仅限于对发布者个人或机构组织有利的事实。即使简报看上去具有新闻价值,一个有专业素养的记者一定首先会判断其真实性,而后提出问题以确定实情,然后才决定是否值得报导。

  有组织的活动,如示威,可以成为新闻,但是记者必须警惕,避免只宣传一方的观点,从而受到活动组织者的利用。政客非常善于通过组织活动和所谓”上镜机会”来吸引媒体报导,而这些活动本身有时没有任何实在的新闻价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应该忽视这些事件,而是说他们需要注意通过更多努力,给予全面的报导。

  大多数记者说,他们的最佳新闻报导来自于自己的挖掘。有时新闻源于陌生人,比如那些通过造访、电话、电子邮件来向新闻编辑室投诉的人。有些新闻机构积极从所服务的社区中徵求建议,为人们提供反映情况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记者花大量时间,与那些能提供消息的人建立关系。(我们将在第二章”新闻采访 “中进一步讨论建立来源的问题。)

  记者经常也能够仅仅通过四下走动,倾听人们的交谈而找到新闻,比如从运动场或在邮局排队时偶尔听到的谈话中就可能发现新闻。在没有采访任务时,不妨问问人们的生活状况或他们社区的情况;这有可能让你赶上一则不曾有人报导的新闻。

  另一个发现新闻的办法是提问题:在报纸或广播电视上次报导的情况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后继报导常常能反映出比即时报导更有新闻价值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发展。比如,火灾发生后第二天的新闻可能报导了有多少人死亡以及财产损失的程度,但是,几个星期之后的追踪报导可能导致发现无线电系统的问题,从而揭示出是这个问题导致了消防员无法作出迅速反应,因而未能避免更大伤亡。

  文件、资料、公共记录也可以引出极有价值的新闻。记者可用它来寻找趋势或发现异常。这样做要花费更多气力,不过几乎也总是会得到相称的回报。比如,电子资料最方便,但在资料没有电子化的情况下,据说有的记者把书面资料输入电脑资料库程序,为的是能够在大量的统计资料中寻找最重要的信息。例如,如果对驾车超速的人名单按照姓名而非日期排列进行搜索就可能产生新闻:电视记者南希·阿蒙斯(Nancy Amons)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她所在城镇有一个驾车人三年内得到12张罚单,甚至还在一次事故中导致另一位驾车人死亡,但这个人却没有被吊销驾驶执照。她的调查导致这个城镇的官员承认了他们的失职。
  新闻工作者的角色

  新型技术使任何拥有电脑的人都可以像大型新闻机构一样广泛散发信息。但是,一个设计甚佳的互联网站并不一定是可靠的新闻来源,无论它的内容写得多么好,更新多么频繁。实际上,在这个信息已不再是稀有商品的世界,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新闻工作者不同于宣传家或闲话人。新闻工作者必须对现有信息进行过滤甄别,在确定信息价值与可靠程度后,才向公众发布。所有新闻,不管是硬新闻还是特写新闻,都必须准确。新闻工作者不但要获取信息来讲述新闻,而且要在使用信息之前核实信息。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记者依靠第一手的观察,此外也从多个来源确定所得信息的可靠性。除非有极特殊的情况,他们标明信息来源及其身份,以便接收新闻的大众掂量其可信度。

  但是,新闻工作不仅意味着传播有事实依据的信息;宣传品也可以有事实依据,但是那些事实是用特别方式提供的,为的是影响人们的观点。我们已经谈到,公关专家也用事实,但可能是一面之辞。相比之下,记者努力做到公正全面。他们努力讲述准确而真实的情况,反映的是实情,而非自己或他人对实情的看法。

  新闻报导与其他信息形式的另一个区别是,新闻工作者努力做到与报导对象保持独立。公关专家受雇于机构,他们所写的关于这个机构的材料,不会包括不利于这个机构形像的信息。相比之下,记者的介绍致力于完整,即使其中有些不是正面的内容。

  记者不是仅充当自己的观点或他人提供的信息的传声筒。他们要从头组织起自己的报导,决不把事实与意见或谣传相混淆,并且要有良好的判断力。《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主编比尔·凯勒(Bill Keller)说,新闻工作的一个主要责任是”判断信息”。

  记者不同于其他信息传播者的另一点在于,记者的第一忠诚是对公众。正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公报》(Montreal Gazette)的行为守则所说:”一个报纸最重要的资产是它的操守。这种操守换来的尊重,得之困难,失之容易。”为保持这种操守,记者付出巨大努力,避免任何实际的或印象上的利益冲突。(我们将在第七章”道德与法律”中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客观与公正

  新闻客观性的概念出现于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是针对当时大多数报纸报导耸人听闻和带有观点倾向性的反动。”客观性”这个词最初被用来描述一种新闻方式;新闻工作者力图用客观方法来写新闻,不反映个人或公司的立场倾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工作者要求自己也做到客观。美国《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主编伦纳德·唐尼(Leonard Downie)如此重视客观性,以至他拒绝登记参加选举投票。但是,今天许多新闻工作者承认,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可能的。1996年,美国职业记者协会 (U.S.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从协会行为操守中删去了”客观性”一词。新闻工作者也是人。他们对自己工作很认真,但他们的确有自己的看法。宣称完全客观意味着他们没有价值观。不过,新闻工作者大多同意,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观点有自觉意识,不让它影响工作。新闻工作者不应该使听众从新闻报导中觉察到其个人的观点,并且应该可以通过用客观科学的方法核实信息而做到这点。换句话说,报导本身应该是持平公正的。

  此外,新闻报导应避免一面之辞。新闻工作者应该寻求对立的观点,在新闻报导中不偏不倚。除了要对所说事实予以核实以外,他们应该在存在事实争议时,找出各种不同的观点。

  然而,公正与持平不是一回事。持平意味着任何新闻都只有两方面意见──这种情况很少见──而且各方意见应受到同等重视。实际上,新闻工作者如果在报导中寻求这种人为的持平,反而可能使报导从根本上失去准确性。例如,绝大多数独立的经济学家可能对某一预算政策的后果持有同样看法,只有少数人观点不一样,而后者被以往经验证明是错误的。新闻如果给这两种观点同样的时间与版面,就可能起误导作用。

  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是,既要以对当事人公平的方式报导各种重要观点,又要让听众(或读者)了解全面、真实的情况。记者兼博客丹·吉尔摩(Dan Gillmor)说:”在某种意义上,公正意味着倾听不同意见,并对它们加以报导,但并不意味着重复谎言或重复歪曲事实之词来达到慵懒的平等假象,这样做会导致有些记者在一方得到压倒性支持的事实面前,刻意去寻找引用对立面的言论。
  新闻提供者

  全世界的记者都具有某些共同特点。他们好奇心强而且穷追不舍。他们要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不得到答案不会罢休。他们不畏强权,尽心尽职。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4台的编辑克文·马什(Kevin Marsh)说,一个好新闻工作者具有”抓住大真相的能力──而当事实不符时,又有足够的谦逊放弃之。”新闻工作既具有挑战性又很复杂。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已故董事长菲利普·葛兰姆(Philip Graham)曾经说:”(新闻工作者)不可避免地肩负着难以成就的使命,即每星期拿出历史的第一份初稿,而我们永远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它的历史永远无法完结。”

  今天的记者发布消息的渠道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多,从社区小报到环球电视新闻频道以及在线新闻网站。每一种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在大多数国家,日报的工作人员一般最多,报导的题材比广播媒体更广、更有深度。随着在线网站的发展,许多报纸开始突破每日出版一次的传统限制。但是,报纸只能为识字、经济收入高的读者服务,即那些有阅读能力并有钱买报纸的人或者能够上网阅读的人。

  广播是世界上用得最广泛的新闻来源之一,它的优势是快捷方便。广播记者能迅速播出新闻,任何拥有电池收音机的人都可以在几乎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收听。广播记者报导新闻既用声音也用文字,听众可以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广播新闻每天多次播出,消息更新频繁。但是,大多数广播电台的每次新闻节目时间有限,因此播出的往往是对重大新闻的综合摘要,缺少报纸的深度与广度。

  电视新闻既有声音也有图像,可以向观众展示、而非仅仅讲述正在发生的事件。电视的优势之一是能够传输情感、让观众分享经历。技术进步──如小型摄影机、数码编辑、移动传输等──使电视能将消息迅速播出,与广播相差无几。但电视媒体对于图像的依赖也可以成为缺陷:电视新闻有时因一些复杂的事件没有最佳视觉效果而不对其加以深入报导。

  近来,印刷媒体与广播媒体的传统范畴界限逐渐模糊。在美国等国家,如今许多新闻机构制作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媒体新闻。正因为互联网是可以无限扩充的,所以在线新闻不像印刷广播媒体那样受时空限制。新闻网站可以提供更多信息,而且提供的时间更长,此外,还可以让用户搜寻他们最感兴趣的新闻。

  报纸、广播电台及电视台的在线网站看上去十分相像。它们用照片来展示新闻,许多网站还可提供新闻的串流录像,乃至完整的新闻节目。此外,这些网站提供”播客”(podcast)版本,即把新闻文档公布在互联网上,让用户下载到电脑或移动媒体播放器上,供日后享用。在有些网站,人们既可以阅读新闻,也可以听记者朗读新闻。新闻机构甚至开办网上交谈(即一般简称的”博客”),让记者通过在线日记的形式,介绍他们正在采访的新闻以及新闻编辑室正在做的决定等。

  新闻世界不断演变,许多新闻工作者发现他们必须掌握更多的技术方能做好本职工作。报纸记者除了采访消息来源、撰写新闻报导之外,可能还要为网页拍摄照片。编辑的工作除了审阅记者的稿件和确定标题之外,可能还必须将新闻稿件放到网上。摄影记者除了拍照片,可能还需拍摄录像,并且提供相关的说明文字。许多新闻机构为使记者适应新闻编辑室中日新月异的角色而给他们提供培训。目前,一些新闻教育界人士采用所谓”综合教学大纲”(convergence curriculum)来帮助学生成为未来所需的技术多面手。

  但是,尽管有这些新要求,优秀新闻工作的核心依然如故。正如比尔·科维奇与汤姆·罗森斯蒂尔(Bill Kovach and Tom Rosenstiel)在《新闻要素:论新闻从业者需知及公众的期待》(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 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xpect)一书中写到的,在民主社会中有一些明确的原则,既为新闻工作者所公认,也是公民有权期待的:

  * 新闻工作的第一职责是符合事实。
  * 新闻工作要第一效忠公民。
  * 新闻工作的本质是核实。
  * 新闻从业者必须独立于报导对象。
  * 新闻必须成为权力的独立监督者。
  * 新闻必须成为社会批评与折衷的论坛。
  * 新闻必须努力使重要信息有趣且相关。
  * 新闻必须做到消息全面与适度。
  * 新闻从业者必须能够根据他们的个人良知行事。

  这些价值观使新闻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通讯传播。奉行这些价值观并不容易,新闻工作者几乎每天都面临要他们就这些原则作妥协的压力。为确保新闻业发挥其主要功能──为公民提供生活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就必须时刻牢记这些准则。
  新闻采访

  一位前政府官员通过电子邮件送来一个线索,他说应有人去查看一下华盛顿州渡轮上的救生筏装备。埃里克·诺尔德(Eric Nalder)当时是《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的记者,他决定前往调查。他首先打电话给轮渡系统的安全主管。这位主管刚刚上任,但他提供了前任的姓名和地址。诺尔德通过电话找到了这位已经退休的前任,这位前任确认救生筏配备数量不足。然而,诺尔德远远没有满足于发现了这样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对他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

  为全面了解情况,诺尔德需要获得资料,显示每艘渡轮上有多少只救生筏、每只救生筏的承载量以及渡轮的最大载客量。他要通过份析这些资料确定短缺的严重程度。此外,他要亲自乘坐渡轮,与乘客及工作人员交谈。只有完成了这些调查以后,他才能动笔写报导。他的调查揭露出该州的渡轮救生筏仅够承载七分之一的乘客,这篇报导被作为头版头条新闻刊出。

  采写新闻的过程十分艰辛,既包括收集事实,也包括谨慎地核实事实,以求准确。记者有时亲自目击事件的发生,但更多的是从直接经验者或相关专家那里了解细节。记者还会通过更多的渠道补充或确证情况,并利用公共记录、报告、档案等文件对所得信息进行核实。

  记者收集的信息应该回答所谓5W和1H,即”五个什么和一个怎样”:什么人(who)、什么事(what)、什么地点(where)、什么时间(when)、什么原因(why)、怎样(how)。 取决于情况的复杂程度,记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提出这些问题。

  什么人:

  * 新闻涉及什么人?
  * 什么人受到影响?
  * 什么人最了解情况?
  * 这件事中缺少什么人? 什么人还有这件事的进一步信息?
  * 什么人处于矛盾冲突中? 他们是否有共同点?
  * 我还可以就这件事采访什么人?

  什么事(情况):

  * 发生了什么事?
  * 其要点是什么? 我要报导什么?
  * 读者、观众或听众需要知道什么情况才能了解这件事?
  * 什么令我感到意外?我所了解到的最重要的事实是什么?
  * 这件事的来历是什么? 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 人们能对此做些什么?

  什么地点:

  * 事情发生在什么地点?
  * 为了解全貌,还有哪些地方我应该去?
  * 这件事下一步会向哪里发展? 它将如何收场?

  什么时间:

  *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 事情的转折点在什么时候?
  * 我应该在什么时候报导这件事?

  什么原因:

  * 为什么发生这件事? 它是一个孤立事件还是一种趋势?
  *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做? 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 为什么这件事有重要性? 为什么人们会想知道这条消息?
  * 为什么我可以肯定已掌握了正确的信息?

  怎样:

  * 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 这件事的发生将会给其他方面带来怎样的变化?
  * 这件事能对读者、听众、观众及社区有怎样的裨益?
  * 我是怎样得到信息的? 出处清楚吗?
  * 一个人会怎样对朋友描述这件事?

  许多记者的脑子里始终装着这类问题,以便不让自己放过事件的重要内容。
  观察

  现场观察是作好新闻报导的基础之一。只要有可能,记者要亲自目击情况,从而能够作出准确的描述。有经验的记者在现场调动所有感官。他们眼看、耳听、鼻嗅、口尝、触觉,因而他们的报导能使受众犹如身临其境。

  为做好这一点,记者需要准确记录他们的观察。印刷媒体的记者可用笔记本和笔来做这项工作,但许多记者带着录音机和照相机,尤其是那些要为网版提供新闻稿的记者。广播电台记者需要录下声音,而电视台记者则必须既录音又录像。

  录音机是确保引语准确无误的办法之一。但是,众所周知,电子设备也会出故障,因此,每一个记者都应该是笔记好手,这一点很重要。以下是有经验的记者作好笔记的一些窍门:

  * 写下事实、细节、思绪、想法,并清楚地将它们分门别类,注明出处。
  * 画房间、场景以及物体相互位置的示意图。
  * 一定要写下人名的正确拼法、头衔以及联络信息。问出生年月,确保年龄无误。
  * 在笔记本上写出此次采访的基本规则。
  * 不要记得密密麻麻,留下补记的空间。
  * 空出笔记本的内页,在这里记以后要问的问题。
  * 尽快对笔记进行补充注释。

  为了提高笔记速度,许多记者用速记法来写一些普通的字词, 然后注释笔记,把缩写还原完整,避免日后混淆迷惑。此外,他们做记号,标出所知最重要的信息、新闻稿可能会用的合适引语、需要追踪或核实的情况以及有待回答的问题等。

  显而易见,记者在出发采访新闻之前一定要把工具齐备:笔记本、笔、录音录像带、数码录机,新电池等。最尴尬的情况是,到了地点才发现,摄像机里面没有胶卷或录像带,或者口袋里唯一一支笔没有墨水。今天的记者常常要带更多的工具:移动电话和手提电脑。再多带几样简单的东西也将很有帮助:把一根橡皮筋套在笔记的空白页处,可以让你快捷地翻到这一页;一个塑料袋可以在雨天保护你的笔记本,保持纸页乾燥,不至于渗墨;一个小望远镜可以帮助你在不能靠近的情况仍能看到事情发生的情况。一个计算器可以帮助你换算数字,例如把飞机的载油吨数换算成公众比较熟悉的体制单位等。
  调研

  记者采集的信息往往大大超过新闻稿所能容下的内容。但是,这些多余信息总是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了解有关事件或问题。有时,背景信息是赋予新闻以深刻意义的关键。例如,诺尔德在他的救生筏报导中提到,渡轮所经水域一月份的水温之低,人在水里半小时便会死亡。这个信息将救生筏短缺的严重性显示出来。这种就是记者希望通过新闻调研找到的信息──调研可以在外出采访前进行,也可以随着采访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因为有了电脑与互联网,记者今天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调研手段,而其中有许多是通讯录、年鉴、百科全书、地图等新闻行业基本工具的高科技翻版。此外还有资料库和文件报告,而这些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往往得之不易,因为那时需要人亲自到图书馆或政府机关查找。另外,还有一些资源是在互联网刚起步的二十年前难以想象的:搜寻引擎、博客、聊天室、电子信箱名单等。所有这些资源都对记者收集新闻背景资料非常有用。然而,有一个调研工具百年未变,这就是,新闻机构自身的资料室──那里通常收藏着这个机构发表或播出过的报导。无论这些”剪辑资料”是储存在文件柜里,还是储存于电脑文档中,它们可以成为各类新闻报导的有用调研起点。许多记者自己也保存有关某些专题的剪辑资料。

  我们可以设想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邻国的前任总统逝世了。被委派写这条新闻的记者需要知道一些基本事实:年龄、死因、死亡的时间与地点。但是记者还应知道这位前总统的政绩,了解在他的任期内该国发生了什么变化。所以,作为第一步,这位记者要查阅以前的新闻报导──利用所在新闻编辑室的档案或上网查找。这些早期报导可能提到某个与前总统关系密切的人,记者可以要求采访这个人。在采访之前,记者需要了解其背景,如果恰巧这位前总统的朋友保存着前总统的所有信件,那么就可能披露一些令人意外的新信息。

  采访前不作背景调研如同不看地图便驱车前往一个陌生之地。你也许能够到达要去的地方,但你也很可能错过了途中该转弯的路口。
  来源

  记者报导新闻时既利用第一手信息来源,也利用第二手信息来源。第一手来源可以是个人采访,如采访对某个事件或问题有直接经验的人,也可以是掌握与问题直接相关的原始文件。作为目击者的记者本人也被认为是第一手来源。第二手来源可以是根据原始文件而产生的文字报导。比如,在火灾案中,被烧房屋的主人是第一手来源。参与救火的救火队员也是第一手来源。但是,第二天救火部门所发布的新闻公告就是第二手来源。

  记者调研新闻所遵循的一个经验规则是,单一来源不可能提供完整的信息。在前总统的例子中,记者查到的一个来源引出了另一个来源。有时来源相互矛盾。为了理清这些矛盾之处,记者必须明确有份量的证据在哪里,或找出第一手来源,如文件等,以确定哪一方的说法属实。第二手来源的最大用处是,它能够帮助核实从第一手来源获取的信息。

  无论依靠哪一种来源,关键是要注意其真实性与可信度。如今,任何人都可以设计出看上去很专业的网站,都可以设法发出看似真实而其实是假冒的电子邮件。网上能查到的信息并不意味就是真实的信息。记者需要核实所有信息的来源,决定其是否有足够的可信度,是否可用于新闻报导。

  新闻报导的来源取舍是新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问题可帮助判断是否选择了恰当或最佳的消息来源:

  * 这个消息来源人如何得到其所知? (就其个人背景或专业背景而言,他是否应该知道这些事情?)
  * 我如何通过其他来源或其他文件来核实这一信息?
  * 我的来源的观点有多大代表性? (例如,这是属于一个人因与房东有矛盾而发出的大声抱怨呢? 还是说,这是一个代表确实有严重不满的所有房客说话的声音?)
  * 这个来源在过去是否可靠?是否可信?
  * 我用这个来源是因为这样比较简便呢?还是因为我知道从中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 来源提供信息的动机是什么? (是为了让他自己脸上增光,还是为了让他的老板难堪? 这个人为什么会与我交谈?)

  一旦发现了对某一情况有用的信息来源人,最好与其保持长期联系。从每个来源人那里尽可能获得更多的通讯联系信息,不仅是办公地址与电话号码,而且包括手机号码,家里电话号码以及电子邮箱地址等。有经验的记者对来源做经常性的”工作”,时常同他们联系,了解是否有任何有意思的信息。要尽可能为消息来源同你联系提供方便,例如,把你的名片发给采访中遇到的所有人。

  所有有信息渠道的人,包括秘书、文书等,都可能成为记者的信息来源。他们可以提供文件副本,常常知道哪个人最了解哪些问题。记者若尊重他们,采访他们上司的要求可能会很快获准。
  采访

  美国记者克里斯汀·吉尔戈(Kristin Gilger)说过:”有技巧的采访是一切好新闻好文章的基础。” 采访的定义是,来源人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说出信息、观点、经历。采访与普通谈话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采访中记者把握问题的方向。

  约定采访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人们也许不愿意与记者谈话,特别是当事件具有争议性的时候。与政府官员打交道时,记者可以提出,公众有权利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有经验的记者发现,通过预料官员会提出的借口和推辞,他们甚至可以说服最不情愿的官员接受采访。

  记者可采取的一些对策是:

  * 他们没有时间。
  记者可以提出在被采访者最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见面。将采访时间定得短一些也有帮助。
  * 他们害怕,因为他们认为这条消息会让他们难堪。
  尊重他们,明确告知你采访的原因,这可帮助减少对方的担忧。
  * 他们不知道要说什么。
  记者需要说明为什么这件事特别需要他们的观点。
  * 很难联系他们。
  记者经常要通过秘书或公关人员来联系被采访的人。记者如果怀疑采访要求没有被上达,有时会直接写信给希望采访的对象,也会在中午吃饭时间或下班后的时间打电话,争取与要采访的对象直接取得联系。

  当确定了采访时间并对采访对象以及话题做了调研以后,还需做进一步的准备工作。大多数记者列出问题或话题清单并带在身边,但不会照本宣科。他们仅在采访结束前核对一下清单,确保没有遗漏重要问题。此外,这个清单还列出希望从采访对象获得的其他信息、文件、照片等。

  所提问题是采访的大梁。它们也犹如船舵,保证采访之船行驶在正确的方向上。好的问题可能带来意外的、很有信息价值的回答。不好的问题会使你质疑自己为什么要费这番力气与此人谈话。问题如果提得太具体,会将采访引入歧途。

  采访开始的第一个问题很重要,它会给随后的谈话定音。许多记者喜欢以一个”打破拘谨”的问题开始提问,使被采访人放松。这个问题往往是能让采访对象感到舒服的、愿意回答的问题。事实上,它可能与你采访的初衷并不相干, 但它通常能帮助你获得对方的好感,形成一种信任与开诚布公的气氛。

  最好的问题往往是能让被访人自由回答的问题,而不是那种能简单地以”是”或”不是”作答案的问题。好问题也不带色彩,即不表露记者的观点。例如,下面两个说法就有所不同,一个是:”你怎么看这件事?”,另一个是:”你怎么会有那种想法?”。然而,除了提问题得当以外,保持沉默也同样重要,要让被采访人自己说话。好记者是好的聆听者,最重要的信息常常会从记者的沉默中得到。你听到的东西可以让你提出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

  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记者罗伯特·西格尔(Robert Siegel)曾讲述了他采访一位土耳其外交官的经历。当时教皇保罗二世刚被一名土耳其人在罗马开枪打伤。西格尔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知道任何有关穆罕默德·阿里·阿贾(Mehmet Ali Agca)这个人的详细情况吗?他住在意大利的什么地方?他在那里做什么?意大利给他的是什么签证?” 所有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在几个问题之后,西格尔停顿了一下,准备放弃继续提问。外交官为填补沉默说道:”不过,他是土耳其最著名的被定罪的杀人犯,他暗杀了我们一家大报的编辑,后来越狱逃跑。”西格尔事后说,由于他一开始的提问太具体,他几乎错过了这个重要信息。他承认,更好的开场问题应该是:”请告诉我一些这个人的情况”。

  记者既可以当面采访,也可以电话采访、电子邮件采访、或网上的即时通信采访。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势与缺陷。当面采访能让记者对采访对象有一个全面感觉。墙上是什么照片? 书桌整洁还是零乱? 书架上有些什么书?此外,面对面的采访可以让记者从被采访者的外观举止上来判断信息的可信程度。他看上去是紧张还是坦然? 是否愿意直视记者的眼睛?

  克里斯托弗(齐普)·斯坎兰(Christopher [Chip] Scanlan)是美国波因特学院(The Poynter Institute)写作训练班的负责人。他讲述了采访一位丈夫死于癌症的妇女的经历。这位妇女带他在家中走了一圈。在卧室里,她说:”你知道,我每个晚上都在枕头上撒一点(我丈夫用的)科隆香水,这样我就可以觉得他还和我在一起”。这种细节可以让读者感同身受,也是斯坎兰不可能通过电话或网上采访获得的。

  电话采访节省时间,有些记者觉得电话采访比较容易作笔记,无须要注意与被访问者保持目光接触。他们甚至可以把笔记输入电脑。电子邮件采访对采访远距离的人很有帮助,但是记者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音,也不能”即时”地跟踪提问。互联网的即时通信采访与电话采访相似,但是网上采访都涉及一个问题,这就是:回答问题的人是否是采访对象本人。

  针对这种潜在的问题,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的《弗吉尼亚领航报》(The Virginian-Pilot)新闻编辑室制定了网上采访规则:”鉴于非常容易在互联网上假造回邮地址或以他人名义登入,我们在引用电子通讯信息时,必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互联网的管理不同于通讯社(如路透社或美联社);假信息可以来自任何地方。”

  记者在利用电子邮件等网上通讯手段时,应遵循与运用其他通讯形式相同的专业标准。他们必须明确自己的记者身份,并且告知对方所寻求的信息是什么,以及出于什么原因。他们需要运用同样的核实事实技巧和思维,与对待其他形式的信息来源无异。

  无论用什么形式进行采访,记者通常把某些问题留在最后。记者可能先对谈话做一个综合,以确定他们所听到的话准确无误。然后,他们会问被采访人有没有任何补充。此外,记者会问怎样与他再次取得联系,特别是在非办公时间。最后,记者要对采访对象抽出时间接受采访表示感谢。许多记者在每一次采访结束时会最后问这样一个问题:”就这个事情我还可以找谁谈?”
  基本规则

  大多数采访是”可公开引用的”(on the record),意思是记者可以援引所有被采访者说的话,并直接说明出处。很有必要让采访对象清楚这一点,特别是当采访对象是不习惯于被报纸或电台电视台引用的普通人。

  如果信息不是可以公开引用的,那么记者与被采访人必须事先就使用信息来源的条件达成协议。一般而言,”背景”(on background)采访或”不具名”(not for attribution)采访的意思是,新闻报导可以用这些信息,也可以直接引用原话,但不能透露消息来源的姓名;可用泛指的方式说明来源,如”一位外交部官员”或”一位公司工程师”等,但前提是,消息来源与记者双方都同意采用这种说法。

  许多新闻机构对使用匿名来源有明文规定。比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规定:”使用不具名来源只适用于以下情况,即当本报没有其他办法公布我们认为是可靠并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当我们使用这些来源时,我们不但有责任使读者相信来源的可靠性,而且有责任让读者体会出来源这样做的动机所在”。记者不应该轻易同意进行背景采访,因为在来源知道消息不会追溯到他们那里时,有时试图将此作为展开人身攻击或党派攻击的掩护。使用不具名来源使公众难以评估信息的可信度。

  但有的时候,记者只能以背景采访方式获取信息,因为这是消息来源愿意透露信息的唯一方式。例如,如果来源担心一旦别人知道自己与记者谈话就会面临安全威胁时,他/她会只同意以背景的方式提供信息。以下是帮助记者判断是否应该接受并使用背景信息的指南:

  * 这一信息是公众极其关注的。
  * 没有其他办法以公开引用方式获取该信息。
  * 来源人是知情者。
  * 你愿意(在你的新闻稿中)解释为什么来源不能具名。

  在某些国家的首都,政府官员会同意以背景或”深度背景”方式与记者谈话,意思是记者可以使用所提供的信息,但不能作为直接引语,也不能透露其来源。记者只能写官员据称认为这样或那样。以”不供引用/非正式的”(off the record)方式所提供的信息,记者完全不能用,因此,除非该来源对有关新闻异常重要,记者完全没有其他选择,否则大多数记者反对这种安排。不供引用/ 非正式的信息甚至不能向另一个来源重复,但是它可以给记者带来启示,从中发现值得追踪的新闻。

  无论是哪一种安排,记者在采访开始之前,务必要让双方理解并同意基本规则。有时,来源在采访当中想改变规则,例如,在告诉记者某些重要情况后说:” 但你不能用这个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最好事先把一切讲清楚。除非在采访继续进行之前重新达成另一协议,否则记者不能同意保留信息。

  记者还应明确会采取什么程度的步骤来保护消息来源的身份。在某些司法辖区,记者如果拒绝在法庭上透露保密的消息来源,可能面临坐牢。如果记者不能冒坐牢的风险来保护消息来源,应该如实讲明。

  有些记者非常有技巧,善于把非公开引用的信息变成公开引用的信息。诺尔德便是其中之一。在一次非公开引用性质的采访结束后,他把一段无关痛痒的引语念给被采访人听,然后问:”为什么您不能将它公开呢?”当来源表示同意后,他又将笔记中的一些其他引语读给采访对象听,争取其同意引用。他说,有一次他把整个非公开引用的采访变成了公开引用的信息。这种变化的部份原因是,采访对象听到了诺尔德反读给他的引语,对诺尔德的准确性有了信任。

  另一个记者需要了解的重要基本规则是,信息来源对公开信息的时间会设”时禁”,即信息来源提供信息的条件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之前,记者不得使用这一信息。例如,政府部门在宣布某项新政策前数小时甚至一天之前,会向记者提供书面简要通报,让记者在有关的正式新闻发布会以前有所作准备。记者必须遵守所获信息的时间禁令,除非那一信息在解禁时间到来前已成为公共消息。
  确保准确无误

  信誉是记者最重要的资本,而准确性则是保护这一资本的最重要手段。为确保准确,记者必须对收集的所有信息进行核实、再核实。记者会犯错误,但错误应该少而又少。美国《波特兰市俄勒冈人报》(Portland’s Oregonian)的编辑在对该报所犯错误进行审议后得出结论,导致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 依赖记忆;
  * 自以为是;
  * 用第二手消息来源;

  我们将在第四章(新闻编辑)中进一步讨论准确性的问题。但是,记者是新闻机构避免犯错的第一道防线。那些善作笔记、勤查笔记、并尽一切可能寻找第一手来源的记者,将能较成功地遵守已故美国出版家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提出的新闻三则:”准确性、准确性、准确性”。
  新闻写作

  所有新闻报导都是由事实、观察结果、直接引语和细节内容组成的。记者收集的信息几乎总是超过报导所能容下的内容。由于为搜集信息付出了巨大努力,记者自然希望在新闻中尽量多用这些信息。但是,把所有相关事实都放入报导很少能成为引人入胜的好新闻。大量罗列信息的报导让人费解。记者如果要解释一切,到头来往往会让读者不知所云。此外,报纸只有那么大的版面,广播与电视新闻只有那么多时段,而读者、听众、观众也只有那么一点空隙时间和注意力来跟踪新闻。

  好的新闻靠选择,而不是靠压缩。记者必须运用新闻判断力来决定哪些是应包含的重要信息及其前后次序。对于许多记者而言,写报导的最大困难是决定舍弃哪些内容。可以有助于作决定的一个方式是:确定新闻的中心点或主题,也叫焦点。
  焦点

  新闻焦点,从根本上说,就是说出”这条新闻的关键是什么?”。 波因特学院写作课教授齐普·斯坎兰认为,可以通过下列五个问题确定焦点:

  * 新闻是什么?
  * 人物故事是什么?
  * 景像是什么?
  * 我如何能用六个词来讲述这件事?
  * 结果如何?

  想像你正在报导一场迅速蔓延的山火灾情。你已经在外面花了一整天与人交谈,观察损失情况。现在,在动笔前,你需要给报导确定一个焦点。你也许可以通过运用斯坎兰的问题来找出焦点:

  * 新闻是什么?
  一场大火在城市以东的山区摧毁两座民房,但没有人员伤亡,城市商业区幸免。
  * 人物故事是什么?
  两家人现在无家可归,但庆幸仍然活着。
  * 景像是什么?
  在冒着烟的房屋废墟边,家庭成员相互拥抱。
  * 我如何用六个或更少的词来讲述它?
  火毁家园但精神仍在(Fire destroys homes but not spirits.)
  * 结果如何?
  一场危险火灾导致的财产损失有限。

  现在,写这篇报导的记者知道,他的起点应该是失去家舍的家庭;他将在报导开头部份引用一位家庭成员的话,对每个成员幸免于难表达感激之情;报导中还将包括一些财产损失的信息。记者知道可以省略一些收集到的信息,如商业区有多少消防队出动等,但记者仍然可能引用消防队长的一句话。

  这个焦点练习的结果并不是说,每条消息都只能有一个焦点。恰恰相反,虽然基于同样的事实,但不同新闻机构的记者会因为选择的焦点不同而写出不同的报导。在山火新闻的例子中,记者可以用同样五个问题而确定出不同的焦点。

  * 新闻是什么?
  本市商业区逃过山火劫难,大火仅烧毁位于市中心东部山区的两栋民房。
  * 人物故事是什么?
  业主对这场火没有伤到他们感到幸运。
  * 景像是什么?
  一位业主在店铺外与消防队员握手。
  * 我如何能用六个词来讲述它?
  火灾未能使生意停顿。(Fire can’t stop business.)
  * 结果如何?
  一场危险火灾造成的经济影响有限。

  这篇报导的导语是业主松了一口气,在开头部份则引用了一位未遭火灾损失的店铺业主的话。两篇新闻稿包含同样的基本信息──两栋民房被毁而商家未受影响──但它们的新闻侧重点不同。在动笔之前知道重点所在,能帮助记者决定如何取舍事实和引语。威廉·津瑟(William Zinsser)在《论写作》(On Writing Well)一书中指出:”从思维清晰到写作清晰;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经验丰富的记者不会等到一天结束,亦即完成了调研、采访、观察之后,才来寻找新闻焦点。其实,他们在采访开始时,脑子里可能就有一个焦点,从而决定应去什么地方和找什么人采访。当然,焦点可以随着记者搜集到更多的资料而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很平常。对于记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坐下来写稿之前,必须确定焦点。

  脑子里有了焦点仅仅是着手写报导的第一步。第二步是组织内容,安排结构顺序。首先应该把新闻的基本事实清楚地列出,然后决定哪些事实应该放在开头、中间、结尾。从采访记录中挑选出最佳原话引语或声音片段,然后决定它们应该在报导的什么地方出现。倘若需要把某些细节包括在报导中,要作记号。有些记者感到,在动笔之前写一个提纲很有用,可以按照它来完成写作。
  写作

  优秀的新闻写作要简洁、清晰、准确。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很不容易。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记者往往想把所得信息全部写进报导。但对忙碌的新闻消费者而言,要点突出的新闻更有吸引力,而且,新闻机构如果让报导拖拉冗长,就不会有足够的时间或版面报导其他新闻。

  一般而言,与其他类型的写作相比,新闻报导使用的句子和段落较短。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要点。当谈到另一个观点、人物或场景时,要另起一段。

  记者运用简洁直接的语言,以便于理解。新闻报导使用的动词、名词较多,形容词、副词较少。优秀的新闻稿不会措辞模糊,模棱两可,也不会重复(口+ 罗)嗦,每一个词都有份量。正像E. B. 怀特(E.B. White)在其经典著作《风格的要素》(Elements of Style)中说的,写作的一个基本规则是:”删掉不需要的词。”

  好作者总是努力挑选最恰当的词来传达意思。十九世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说:”用词确切与近乎确切的区别,犹如闪电与萤火虫的区别。”为保证选词达意,记者经常查阅字典及参考书。

  新闻写作的对象是普通公众,因此,记者要避免使用多数人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如果为了准确,必须使用某个技术词汇,最好说明其定义。例如,一个有关全球能源的报导中有”矿物燃料”一词,记者应通过举例加以说明,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此外,记者要避免婉转的用语,因为它们会造成公众的困惑与误解。如果市议会投票通过”修建一个新的安葬设施”,那么广播或报纸就应该告诉市民,本市”计划修建一个新墓地”。

  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向人们说明事情,而非仅仅叙述事情。比如,一篇好的报导不是仅仅说参加葬礼的家庭成员悲痛万分,而是会通过描写家庭成员如何相拥而泣来表现这种悲痛。好作者不是仅告诉读者那个人很高,而是会提到这个人在进门时需低头才能入。

  准确性对新闻写作至关重要。一篇准确的报导会有正确的基本因素:语法、拼写、标点符号、日期、地址、数字以及其他有关细节。人物的名字与年龄有误会影响记者的信誉。此外,准确的报导应该提供完整的信息,而不是一面之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则新闻要做到面面俱到,囊括该题目的所有相关信息;然而,记者决不能漏掉关键信息,导致报导失真。比如,报导中说新的检测方法更容易诊断出口腔癌,言下之意,原来的检测方法不可靠。但是,如果新的检测方法仅仅是速度快一些,那么记者应该提到这一点。在第四章”新闻编辑”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准确性的问题。
  导语

  报导的开端一般叫导语。它的作用是抓住读者、听众或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继续读、听、或者看下去。导语一般有两类:硬导语和软导语。硬导语是对新闻关键内容的概括──如第二章所说的五个W与一个H。软导语则从渲染气氛或对一个人物的介绍开始。另一个看待两者区别的方式是,把硬导语看作是对”有什么新闻”的回答,而软导语则是对”有什么人物故事”的回答。

  无论软硬导语都可以用于硬性新闻。例如,关于新总理当选的报导可以有几种写法。硬导语可以这样开始:

  前反叛势力领袖乔舒亚·史密斯今晚当选总理,在自1993年以来首次举行的民主选举中赢得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选票。

  软导语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

  在扬斯顿长大的乔舒亚·史密斯,从小就胸怀大志。他说,因为他的个子一向比同龄孩子矮,学校里的大孩子欺负他。当他对小学老师说有一天他会当总理时,老师笑起来。
  现在不再有人笑他。史密斯昨天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选票赢得选举,成为这个国家自1993年以来的第一位民选领导人。

  如上所示,硬导语比软导语简短──常常仅有一句话。软导语虽然可能长一些,但其中的每一句话都为新闻要点服务。两种导语都包含这篇报导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选择合适的导语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新闻的重要性与时间性,以及新闻机构、出版物或广播电视台的性质。一般而言,通讯社、网上新闻、广播电台以迅速及时为特徵,因而它们的报导通常采取硬导语。每周一次的新闻节目或周刊一般多用软导语,因为大多数听众很可能已经知道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最常见的软导语是轶事导语,即类似上例总理当选新闻的导语。轶事,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小故事。一篇关于社会趋势的报导可能从数个相互联系的轶事或实例开始。在特殊情况下,某些新闻的最好开篇可以是一句引语或一个提问。所有这些导语可以被形容为”延缓式”导语(”delayed” lead),即人们还要在几句话之后才能发现报导的主题所在。
  报导结构

  每个报导都有结构,一如人体都有脊骨。没有结构,报导就会成为一堆没有主干的事实大杂烩。结构对一篇报导能否让人理解和能够有意义至关重要;但并不是所有报导只应有一种结构。好作者会选择最适合报导内容的结构。

  倒金字塔
  许多报导以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作为开头,这是100多年以前形成的传统新闻结构。这种”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上面,然后是其他信息,按重要性依次排列。这个结构对报导重要新闻或突发新闻非常有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时性是核心。如果你是某个重要事件的新闻首发者,你就要在报导一上来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比如,关于强暴风雨的报导一般以受灾人数以及重灾地点为开端。在应该使用这种结构的时候不予使用,会被称为”埋葬导语”,让公众难以了解新闻的重要性。

  在倒金字塔结构中,紧跟导语的信息扩充或发展导语所提的要点。在上面暴风雨新闻的例子中,记者可以进一步描述重灾区的景象,再加入引用幸存者或救灾人员的话。辅助段落依主题展开,加入细节,提供这场暴风雨的背景信息。如果是一篇长篇报导,记者可以加入一些与主题有联系、但非直接相关的第二手信息。例如,在暴风雨的新闻报导中,记者可以加入国际赈灾行动的信息,以及有关幸存者目前与长期的需要等。倒金字塔结构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是,如需节省时间或版面,编辑可以从稿子的最后开始删节,不必担心损失主要信息。

  时钟沙漏
  所谓”时钟沙漏”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的一种变体。它同样是以最重要的信息为开端,但在几个段落之后,会掉转方向,变成一种通常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叙述。用同样的上述暴风雨的例子来说,记者可能以一个硬导语开始,随后有几个辅助段落,然后根据某位目击者的经历开始叙述这场暴风雨的经过。这种叙述结构要求在开头部份与叙述部份之间有一个清楚的转折点。记者可能这样写:”当狂风暴雨骤然袭来时,农场主伊克巴尔·坎正在粮仓里。……”,而后开始时钟沙漏下半部份的故事。有些报导完全按时间顺序走,这些报导往往是特写性质的。

  钻石
  新闻报导的另一个形式是”钻石”结构。在使用这种结构时,记者首先以某个具体人物事件开始,人物的经历揭示出报导的实质所在。这个小故事随后扩展开来,让人们看到其更广泛的意义。在报导最后,记者再返回这个人物的故事,以此结束报导。

  在使用这种结构时,记者常常会放入一个”核心”段,说明报导的意义所在。波特兰市的《俄勒冈人报》(Oregonian)执行编辑杰克·哈特 (Jack Hart)说,核心段”可以回答导语所提出的问题,说明这个事件/情况为什么重要,将报导放入一个更宽的背景中”。核心段应在新闻的较前部份出现,以便让读者明白继续往下读的意义。

  钻石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新闻以及报纸报导。例如,在报导一种新的艾滋病治疗方法时,记者可以首先介绍一位需要治疗的患者,然后描述新的试验药物及其生效原理,在报导结尾时指出上述那位病人的医生预计,如果新药没有效果,病人将会不久人世。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报导的中间部份应该抓住听众,引人入胜。正如一位杂志编辑所说,高明的文章应该让读者想要知道下一步的情况。
  结尾

  除非采用传统的倒金字塔风格,并且估计编辑会对报导的后一部份有所删节,否则最好在动笔时已经对结尾有所构思,这就好像在旅行出发时脑子里最好有一个目的地一样。这一条对广播电视报导尤其重要,因为广播电视新闻不同于印刷新闻或在线新闻,听众观众不能选择接收信息的顺序,吸收信息的方式是线性的。有研究显示,听众或观众往往对最后的内容记得最清楚。因之,许多广播电视新闻的结尾是一个总结,再次强调新闻的要点。

  结尾常与开端相呼应,即重新回到开始提到的重要地点与人物。在基于时间顺序的叙述中,结尾是最后发生的事。如果前面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结尾就可能提供答案。结尾常常展望未来。有时候,新闻故事以强有力的引语或人物声音片段作为结尾。但适合用这种结尾的情形很少,除非引语极其有力,再添加任何笔墨都有失效力,否则应该慎而用之。
  标明出处

  新闻报导区别于社论或评论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新闻报导需标明消息来源,也就是”谁说的?”。新闻报导要明确说出信息来源的身份,尤其是在报导有争议的说法或令人怀疑的信息时。

  出处既可以直接说明,也可以间接显示。以下是一个直接说明出处的例子:”警官安托尼尔·克斯塔说,那名男子已被逮捕,并受到谋杀罪的指控。”如果用间接显示的方式,这个句子就可以写为:”警方逮捕了这名男子,并指控他犯有谋杀罪”。在这两个例子中,听众都能够知道警方是信息的来源。

  大多数新闻报导要交代信息的出处,其主要原因是,要让公众自己决定是否相信得到的信息。比如,同样一条关于北韩决定中断核计划的报导,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信度,而取决因素可能在于这个说法的来源,例如到访中国官员或一组国际科学人士。

  明确消息来源出处的另一个原因是,让公众清楚是谁发出的有争议的言论,对这一言论负责的应是那个来源,而不是记者或者新闻机构。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可以避免受到法律诉讼;这方面的法律保障因国家而异。但可以说,好的新闻报导都能明确说明某一指责来自哪里,某个立场属于哪方。

  当然,不是新闻中的所有信息都需要明确出处。指出每个细枝末节的信息来源,会使新闻报导变得无法让人理解。记者直接观察得到的信息,可以无须注明出处地给予描述。同样,没有争议的、普遍接受的事实,也无须明确出处。例如,记者可以报导某个足球队赢得比赛而无须说明出处,因为比分结果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记者说某个候选人在政治辩论中获胜,就必须明确信息出处,否则就逾越了事实与观点的界线。
  引语与原声节选

  新闻报导主要通过记者的语言来叙述,但也会包括其他人的话,即引语和说话人原声节选片段。如果将人物直接说的话运用得当,引语可以使新闻生动有力。在报导开始部份用引语,可以让人对报导中的事情有一种亲近感,从而产生更大的兴趣。

  根据定义,引语必须注明出处,以便让人们知道谁是说话人。直接引语至少要有一句话,而且必须是原话。当一个人所说的话基本值得复述时,记者就可以用直接引语。部份引语大多用于文字报导中──当引用整句话会导致困惑或太冗长时,记者可以引用原话的一个词或短语。记者有责任将部份引语放在上下文中,使原意不会改变。例如,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数周动乱后发表的全国讲话中说:”如果不同歧视这一社会毒素作斗争,那么我们就不能有任何持久的建树。”有些记者在报导中完整地引用了这句话,但是伦敦的《卫报》(Guardian)在导语段落中只引用了其中的一个词:”杰克·希拉克发出呼吁,与种族歧视的”毒素”作斗争”

  就采访而言,显然不是被采访者的每一句话都值得引用,但是,应该如何选择直接引语呢?基本规则很简单: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得更好,就不要用原话或原声节选。很多新闻报导充满引语,而且大多是官员的话,它们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记者应避免选择仅仅陈述事实的引语,特别是官僚语言。谁需要听到市长说:” 我们期待在下星期就如何向低收入人发放城市基金的应急计划作出决定”?这种信息可以由记者用更清晰简练的语言更好地重述出来。例如,记者可以这样写:”据市长说,人们至少要再等一个星期,才有望获得市政府的救济金”。

  最有效的引语应带有说话人的特点,为报导增添洞见。说话人使用有色彩的语言,反映出个人的经历或专业知识。电视调查报导记者托尼·考瓦里斯基 (Tony Kovaleski)指出,这些引语要有激情。他说:”在采访中,要努力抓住激情;在写作时,一定不要遗漏它。”一个有用的经验规则是,引用那些听起来真切的话,不要引用好像是照本宣科的话。

  一旦选好了最佳引语,就让报导围绕它们而展开。但是,美国NBC电视新闻网的记者鲍勃·多特森(Bob Dotson)警告说:”不要用原声节选取代更有效的报导叙述。”仅把引语或声段串在一起的报导,是一种懒惰的交差。”
  数字

  有一位新闻教授曾经把他的学生描绘为”做好事而恨数学的人”。大多数记者永远也不会热爱数学,但他们需要数学,而且需要知道为什么如此。数字虽然看上去很实在,但并不是没有缺陷。记者必须具备数字能力才能对有意义与无意义的数字加以区别,否则,他们的报导轻则造成误导、困惑,重则完全失真。

  记者需要有数字的直觉,在查看某些数字的时候,能够觉察出数字是否对头。他们需要通过数学运算来判断数据的含义。他们需要用数学概念来理解金融与商务,明了破产与繁荣期。一句话,记者需要用数学技能来理解数字的意义,就像他们要运用语言技能来理解字词的意义一样。

  能干的记者既有数字能力,也小心翼翼对待数字。他们能很快发现不对头的数据,并且具有基本的算术与统计学知识,从而能够核实有疑问的数据。他们知道如何计算百分比、比例、变率以及其他数字关系,从而写出比原始资料生动得多的新闻报导。他们能够而且应该把数字转换成普通人易于理解的语言。

  在今天高度技术化的世界,具有数字能力的新闻工作者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他们是要能够评断和解释科学、医学、技术、经济新发展的作者和编辑。他们能够自己进行数据分析并从中发现新闻,而不是需要等待可能怀有其他目的的人所作的分析结果。

  一旦对数字进行过反复核实,记者就要决定如何在报导中使用它们。经验规则是,数字用得越少越好。数字应该四舍五入力求简化,并且放在上下文中以求含义清晰。《在发展中经济体中进行商务经济报导的10点经验》(Ten Practical Tip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porting in Developing Economies)一书的作者保罗·汉普(Paul Hemp)指出:”数字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它的真正意义来自于它的相对价值。”因此,在一条关于学校增长开支的新闻中,记者可以把原始数字转变为给每个孩子平均增加的开支。在一个谈到每年肺癌死亡人数的报导中,记者可以指出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有一架大型客机坠毁。

  记者如果不能掌握数学能力,就失去了一种解读周围世界信息的基本技能,如犯罪统计数字,污染标准,失业数字等。记者如果不具备与其所报导的内容有关的数学能力,必然会在追求准确性的过程中力不从心。

  新闻编辑

  现在是早晨九点钟,是对当天报导内容作出安排的新闻编辑会时间。

  有些记者与摄影师已经被派出采访当天的某些消息。有些人是前一天晚上接到任务,有些人是在清晨举行的首席执行编辑电话会议之后被分配了采访任务。在九点钟的新闻编辑会上,那些尚未有当天报导任务的记者”投掷”各自的报导设想,争取让编辑批准将其纳入今天晚间新闻或在明天见报。负责分配任务的编辑要审视一遍当天当地的议事日程表,上面所列事件有的值得报导,有的不值得。编辑们一旦就报导内容作出决定,便可确定当天新闻的编排组合。

  至此,编辑似乎可以放松一下了。但是,在新闻编辑室中的任何决策都不是板上钉钉;计划的改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新闻总会不期发生,另一方面有些新闻会因没有如期所料的发展而被放弃。还有些新闻可能需要更多采访,当天无法完成报导。新闻编辑总管、编辑和制作人要负责决定新闻的取舍、处理和编排。他们根据消息的重要性、受关注程度、新发展以及时间与版面的限度,来选择和改变当天的新闻编排。

  但是编辑工作并不就此为止。在报纸还没有开印、广播还没有播出之前,编辑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角色: 他们必须确保呈现给公众的报导不但写得好、播得好,而且要准确、完整、公正。

  大多数新闻编辑室有不只一位编辑。在大多数新闻机构,一个人不可能处理一天的信息量。规模大的新闻编辑室会设有数层编辑,他们都向新闻部的负责人报告,如报社总编辑或电台电视台的新闻主任。你将在下面看到,编辑工作要求有多方面的技能,有高超的文字水平,同时还要有应对不断变化的日程表和在压力下高效工作的能力。
  报纸编辑

  在典型的日报编制中,通常有一批采访报导各路新闻的记者。地方报纸的大多数记者通常隶属于”城市”或”都市”采访部,负责该报的社区新闻版。在全国发行的大报社,则还设有全国和国际新闻部,下有常驻外国首都和其他国家的记者。有些记者为报纸的专题版工作,采访体育、商务或特写新闻。每个部或版面都有一个主编,负责监督记者的工作,主编手下有一个或多个助理编辑。

  报纸编辑负责分配新闻采访任务,修改文字报导,监督版面的设计与排版。多数大型报纸的编辑仅负责上述一方面的工作,但小型报纸的编辑往往要一人统管。此外,报纸可能有一位照片编辑,分管摄影记者,也可能还有一位图像编辑,负责绘制地图、图表等。大型报社还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负责帮助记者查找新闻背景资料,并管理存放着该报所有过去报导的资料室。
  电台电视台编辑

  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室的组成与报社不同。大多数广播电视记者不是按照新闻专题分类,而是归属于某一节目,如早间新闻或晚间新闻等。这些节目都有一个制作人负责,由制作人决定播出内容、时间长短及先后次序等。在大型新闻编辑室,总制作人领导多个制作人的工作。

  除了记者之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室还有播音员或”主播”,他们在节目中出现,介绍记者当天所采访报导的新闻。广播电视的主播通常要在每天的新闻节目中多次出现。

  在电视新闻编辑室,编辑头衔有时被用于指新闻技术人员──他们负责新闻的技术制作,剪接合成录像录音,完成播出的最后成品。在许多新闻编辑室,摄影记者负责剪裁自己的录像内容,配合由记者撰写和录播的报导。
  编辑的角色

  最近刊登的一家小型报纸招聘编辑的广告是这样写的:”应聘者应有很强的写作、编辑与排版能力……。他或她应该做事准确,有责任心,善于在团队气氛中出色工作,并具有管理技巧。” 大电视台在招聘制作人时要求具有”判断新闻的专业能力……高超的写作技巧……必须有管理技巧,必须具备同时能够兼顾多重任务的素质,必须有条理”。

  可见,编辑必须既是干练的记者,又是新闻编辑室的领袖。他们自始至终参与新闻制作。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新闻判断力,因为他们决定报导内容并负责分派记者。他们必须是很强的笔杆子,能够帮助记者组织正在发展中的新闻,他们要与第一线记者讨论情况,并就是否需要布置更多的人力以增加报导的角度作出决定。编辑直接参与对报导形式的决策,撰写或选择新闻标题、图片文字说明、照片、插图等等。他们必须领导并激励下属工作人员。

  编辑与制作人必须与记者紧密合作,讨论、审核记者的新闻报导。报纸编辑要审阅文稿,选择插图说明──无论是图像还是照片。他们决定该如何排版以及用什么样的标题。在大多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室,在报导内容得到制作人批准之前,记者不会进行录制或合成。此外,制作人决定新闻播放的顺序,为每条新闻分配时间。
  文字编辑

  编辑要发挥”第二双眼睛”的作用,发现报导中的错误。这里要强调的是第二双眼睛, 因为记者一向应该在把报导交给编辑以前,自己首先力求做到准确无误。第一稿是良好的开端,但是仅此而已。每个作者都应该留出修改稿子的时间。好的作品都要经过反复推敲。

  核实报导的准确性是文字编辑的第一项工作。编辑要注意发现语法、用词、拼写等错误。他们尤其注意主语与动词的搭配,以及主语与代词的搭配。编辑要确保所有的数字正确,例如地址,电话号码,年龄,日期,时间等。他们要把记者计算过的东西重新演算一遍,确保准确。他们要核实记者所用引语来源的身份头衔准确无误,并在通篇注意是否标明了应表明的消息来源出处。

  此外,编辑十分注意报导是否有事实出入以及是否客观公正。细心的编辑带着问题审阅新闻稿,这些问题包括:

  * 记者如何知道这些?
  * 为什么公众要相信这些?
  * 报导的要点有根据吗?
  * 引语是否准确?是否反映说话人的真正意思?
  * 是否呈现了各方观点?
  * 有没有什么遗漏?
  * 报导是否公正?

  此外,编辑也注重趣味和语言,后者会因地方文化而异。(我们将在第七章”伦理与法律”中进一步讨论)。无论是编辑还是记者,应该将报导大声诵读── 特别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室──用耳朵听出哪些句子过长、哪些词句多余、哪些用语别扭以及哪里会生歧义。在许多新闻编辑室,编辑有权不同记者商量而对上述类型的问题作出修改。

  但是,编辑并不是简单的校对员, 而是地地道道的记者。大多数编辑与制作人都有当记者的经历。所以,当他们读记者的文稿时,注重的不仅是上述那些基本点。他们要确保报导能够做到让原本完全不知情的人理解。他们要尽量让报导富有吸引力。

  如果新闻稿不如意,编辑或制作人必须能够与记者一起修改完善。这是编辑或制作人发挥领导技巧的时候。他们采用一种通常被称为的”指导”(coaching)方式。
  指导

  指导是编辑帮助记者独立解决报导中的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避免因编辑改写报导而使记者产生的反感。指导可以帮助记者得到提高,不犯重错,减少需要编辑一再插手解决问题的情形。”坦桑尼亚《阿拉西里报》(Alasiri)的新闻编辑乔伊斯·巴齐拉(Joyce Bazira)说:”好编辑通过与记者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的交流来提供指导,记者也可以与编辑讨论具体采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编辑一起解决问题……。”

  其实,指导技巧是与优秀记者所应具备的技巧相吻合的,即认真倾听,提出恰当的问题。这个过程之所以奏效是因为,记者通常知道他们在报导中遇到了问题,尽管可能对如何处理没有把握。作为指导人,编辑的责任是提问题、倾听、帮助记者改进报导。这与有些编辑所担当的”修改者”角色非常不同。

  修改者
  修改报导;
  在截稿时作修改;
  取代作者;
  暴露缺点;
  造成反感;
  把握控制权。

  指导人
  帮助撰稿记者;
  在整个过程中提供帮助;
  使作者得到提高;
  立足优点求提高;
  培养独立性;
  分享控制权。

  许多编辑拒绝指导记者,认为这太浪费时间。他们认为自己动手修改更快捷。当临近截稿时间时,指导也许不现实。报纸必须准时付印,广播电视必须按时播出,而编辑不能放任错误。但是,在致力于提供指导帮助的新闻编辑室,编辑不会等到最后一分钟才来审核记者的报导,而是在新闻制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与记者合作,帮助记者改进报导,这样,在最后截稿关头所需要的编辑时间就会相应减少。

  博茨瓦纳记者罗德里克·姆库木比拉(Rodrick Mukumbira)目前在《恩加米时报》(Ngami Times)任职,他认为作为新闻编辑,指导记者是主要职责之一。他说:”编辑工作不应仅是给记者交代任务,然后在定稿时修改错误;编辑应该介入报导过程 ──当记者为一个线索而挣扎时──从而节省最后定稿时所需的时间。”

  善于指导的编辑会在记者离开新闻编辑室之前同他们沟通,在记者从外面打电话来时与他们交谈,在记者刚采访回来动笔写报导之前同他们交流。指导型编辑会通过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记者找到新闻要点,如:

  * 发生了什么情况?
  * 你要报导的最根本内容是什么?
  * 公众需要知道什么?
  * 怎样才能让这一点变得明确?
  * 到目前为止你对你这篇报导感觉如何?
  * 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 下一步你要做什么?
  * 我能给你什么样的帮助?

  指导型编辑总是寻找每个报导中值得提出表扬与鼓励的方面,而且在指出问题时,侧重于少数几点。波因特学院的吉尔·盖斯勒(Jill Geisler)说,当她提供指导时,她坐在自己的手上,因为她不希望动记者的稿子,而是愿意让记者自己来谈手中的报导,这样她可以听出报导内容是否清楚,并提出记者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比较豁达和谐的新闻编辑室里,对话是一种奖励,而非惩罚。指导过程带来记者水平的提高,使新闻报导变得更敏锐有力。
  标题新闻、图片说明与引子

  除了负责编辑报导以外,编辑还负责与新闻相关的其他内容。在报纸和在线新闻的编辑部,编辑要为报导撰写标题,为照片写说明文字。新闻标题既要提纲挈领,也要吸引人。它要让读者对新闻的大致内容一望而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应来读这篇报导。图片说明多像一种标识,解释照片或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在广播电视的新闻编辑室里,制作人可能负责写新闻标题,也还要写所谓的引子,即对那条新闻作一个短小精悍的预告,使听众或观众为得到完整的消息而希望继续收听收看。

  新闻标题,顾名思义,应该简短而引人注目。文字媒体的新闻标题要概括这条新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有利于版面井然有序,并且通过标题字体的大小,显示每条新闻的相对份量。编辑在撰写新闻标题时,并不是简单地将第一个自然段压缩。称职的编辑力图让标题抓住新闻的灵魂,因此,他们必须首先对新闻报导的内容了如指掌。编辑需要通读报导全文,审视有关照片与插图。如果编辑认为要点不突出,就应该与记者交换意见,而不是靠猜测,进而有可能造成标题误导甚至出错。此外,编辑的困惑也显示,对这篇报导可能需要再下功夫。

  新闻标题的语言应该直接了当,使用专有名称和现在时。一般可以不用连接词、定冠词,也可以省略系动词,如”is”或”were”(”是”)。一条关于一名女子与男友在抢劫一系列银行后被抓获的新闻,可能冠以这样的新闻标题:”强盗、男友被捕”。但是,编辑要避免所谓”新闻标题语” (headlinese),即那些日常生活中几乎从来不用的、只是为了满足标题精炼需要才采用的生僻词汇。

  新闻标题应该与新闻的语调相配合。硬新闻要求标题直接了当,如以下《津巴布韦独立报》(Zimbabwe Independent)的标题:”走私者降低津巴布韦黄金产量”。这个新闻标题确保读者能一目了然这条新闻的内容。相反,专题报导的标题可以是对内容的暗示,以便激起读者的好奇心”。比如,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先驱报》(Buenos Aires Herald)刊登的一篇对新唱片的评论采用了这样的标题:”时髦玛丹娜时光倒流”。

  因为新闻标题要适合有极为有限的版面空间,报纸编辑在创作新闻标题时犹如玩拼版游戏一般。美国《纽瓦克星报》(Newwark Star-Ledger)的文字编辑约珥·皮赛茨诺(Joel Pisetzner)说:”我像是在拼合一个绑架要挟子条。把字词拆散、再拆散、混合、搭配”。虽然这可能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但是编辑们说,他们必须时刻想着读者的需要,而且要避免陈词滥调,特别要小心双关语,避免生歧义。那些过份追求有趣、花巧、诱人的标题往往弄巧成拙。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准确如实,没有误导。新闻标题所指必须是新闻内容所述,否则将给读者带来极大反感。

  广播电视的引子与新闻标题类似,目的是引起观众对消息的兴趣。引子规则与新闻标题规则大致相同──制作人必须在看过报导和与记者交流以后再动手写引子;老生常谈与故作聪明也通常会失败。引子不应该过份渲染、过度推销其后的报导内容。

  但广播电视引子也与报纸新闻标题有所不同:引子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并且自成一体。与其他新闻或广告内容分离。引子不需要有新闻标题那种概括性,它的目的是吸引观众继续收看。因此,制作人在引子里往往提出一些有待回答的问题,或者通过承诺将有值得看的故事在后头而引起观众的期待。

  让我们进一步举例说明这种不同。先看美国《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从约旦首都阿曼发出的一篇报导。它的导语是:”星期天,一名伊拉克女子在约旦全国电视节目中承认,她是基地组织自杀爆炸队的第四名成员,这批人于上星期炸了这里的三家旅馆,导致57人死亡。”《洛杉矶时报》这篇报导的标题是:”伊拉克女子平静承认如何炸旅馆”。对于同一条消息,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晚间新闻则使用的引子是:”她是谁?为什么她同意成为约旦旅馆的第四名自杀炸弹手?请看今晚详细内容。”电视的引子没有提到这名女子的自供,但向观众承诺,会为他们提供她承担什么角色的答案。

  照片的文字说明与新闻标题的用意不同。它无须像新闻标题那样概括内容,而仅协助读者欣赏视觉图像的内涵。因之,照片与文字说明共同组成一个小报导,让读者可以一望而知,而无须阅读伴随的报导。

  图像文字说明需要明确标明照片中的主要人物。如果有数位人物出现,那么最好让读者知道中心人物是”戴帽子的”或”站在右边”的那个人。文字说明不应完全重复新闻标题,也不应直接摘录报导中的话。文字说明也不必具体描述照片中一目了然的内容。”卡洛斯笑着走出飞机”在效果上不如”卡洛斯在流亡15年后兴高采烈返回故土”。

  大多数文字说明短小精悍,仅有一到两行小型字体。但有时,报纸或新闻网站登出多幅照片,配上较长的文字说明,从而成为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照片散文。在较长的文字说明中,可以引用照片人物的原话。
  图表与视觉形像

  报纸记者有时不喜欢用图表图像,因为它占据版面,强迫缩短文字报导。但是,好的图表图像不但使报纸更富有视觉吸引力,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报导的内容。图辅助文字,而不是削弱文字。正如某报纸图像设计师朗·里森(Ron Reason)所说,图像是”信息而非装饰”。

  每一图表或图像都必须有明确目的;填充空闲版面或播音时间不能成为使用它们的理由。图表图像应该帮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报导。这意味着编辑必须首先完全把握报导内容,然后再设计或选择相关插图。图像艺术家通常负责提供视觉形像,而编辑的作用是将这些形像赋予思想,找出它应代表或显示的信息,并确定其准确性。

  图表图像既可以显示基本事实,也可以说明一个过程。如果是报导国家空气污染情况,那么用一张地图可以使哪个地区污染最严重一目了然;用一图表则可以用展示空气污染如何影响肺脏。这些对广播电视和印刷媒体同样有效。

  任何一种媒体都应避免让图表图像包含太大信息量;应该让读者或观众通过看图获得一个基本观念。不妨把图表图像当作高速公路上的路标──驾车人因移动速度很快,没有机会研究它,因此,路标上的信息必须一目了然。

  让我们假设,你要报导市政年度预算比十年前翻番的消息。但经过仔细阅读资料,你注意到预算增长主要发生在过去三年。如果将过去十年的预算规模变化通过一个条型图表来显示,可以很容易让人们看出这点。

  对于读者和观众来说,形状信息比数字信息更容易吸收。例如,在报导城市商业发展挤走居民住家的消息时,往往需要列举这一带办公楼和公寓楼数字。但更有效的办法是,制作一个圆型比例图来展示两者的关系。在作比较时,尽可能用比例数而非原始数字。如果甲城人口是乙城人口的10倍,那么,如果在报导中只说甲城艾滋病死亡人数比乙城多一倍,其实是一种误导;只有计算出人均死亡率,才可以得到公正的比较。使用图表的编辑必须懂一点统计学,并力争做到透明准确,有助于理解。
  管理

  如上所述,编辑既是经理也是记者。他们每天与记者密切合作,同时也负责监督记者长期进步情况。编辑寻找各种机会──当面的或书面的──向记者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此外,许多编辑负责对下属员工进行年度工作考核,这是一种比较正式的反馈。

  效果好的反馈必须及时而具体,既可以当面提出,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写出。大多数编辑认为,应该采用当众表扬、私下批评的方式。对于繁忙的编辑而言,唯一能够保证下属员工得到一对一反馈的办法是,安排定期的反馈面谈。经常让员工了解他们自己的工作表现,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工作评审时出现意外及不愉快。

  新闻编辑应该设法听取员工对编辑工作的诚实反馈。这可以通过非正式的谈话进行,也可以通过请员工填写匿名问答卷来收集。无论用什么方式,编辑必须反复强调,他们需要大家开诚布公,不会因批评意见而心存嫉恨。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让编辑也了解自身的工作情况,以便改善。

  高级编辑或新闻主任为新闻编辑室定调,营造积极气氛,建立并加强共同的规范与价值观。在管理得当的新闻编辑室,编辑要避免厚此薄比。他们鼓励公开交流,经常召开会议以确保人人理解新闻机构的目标。编辑要十分注意员工的士气,并通过努力庆祝成就,奖励优秀,尽各种方式鼓励士气。当众表彰优秀表现,是促使有更多优秀表现的方式之一。
  广播电视与在线新闻

  广播、电视、以及以互联网新闻是特殊形式的新闻,具有一些上述章节中所不曾提到的条件和要求。广播电视记者不但运用语言,而且使用声音与形像来制作报导。他们的文稿必须适合听众而非读者的需要。在线记者同电视记者一样,可以在报导中采用音象,同时也可以加入与读者互动的成份,让读者能够按照自己的速度来了解新闻。

  为简便起见,我们在本章用”广播电视”来描述经电波、电缆和卫星传播的所有电台、电视台新闻报导。
  广播电视新闻的形式与术语

  广播新闻的基本形式包括读稿(”reader”),配音报导(”voice over”或曰”V/O”),合成报导(”wrap”/”package”)。顾名思义,读稿是没有音响效果或录像画面的报导,由播音室里的主播人朗读。配音报导是电视新闻用语(也叫画外音),指报导中有录像画面,由主播或记者一边报导,一边播放有关画面。在配音报导中,除报导人的声音外,不放画面中人物说话的原声(”sound bites”)。如果在配音报导中加入实际原声,就叫做”V/O-SOT”(配音加声报导),SOT(sound on tape)指”录像带上的声音”。虽然许多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现在都已使用数码而非过去的录音录像磁带,但是SOT已成为一种习惯用法。这些形式的报导── 读稿,配音、配音加声──一般都很短:通常在一分钟以内,有时仅有10至15秒。

  由现场录音/录像以及记者的声音合成的报导在广播电台叫做”wrap”,在电视台叫做”package”。这种报导含记者的声音(有时称为 “track”),以及与报导相关的人物声音片段和自然声,即实际现场的声音。电视新闻显然还要加上影像,其中可以包括静态或动态的图像。这类新闻既可以现场直播,也可以预先录制,一般比其他形式的报导要长一些,依广播电视节目的性质有时可达6至7分钟。每个合成报导都有一段导语或前言(lead- in/introduction),由节目主持人介绍。很多合成报导在结尾会有记者的结束语(tag),再添加一些信息。

  广播电视采用的另一种报导形式叫”NATSOT”(自然声合成报导)。它在电视新闻中最常见,但有时也出现于广播节目中。这种报导中没有记者本人的声音,所有叙述都来自报导中的人物。这种形式往往要求事先有更多筹划,报导工作量丝毫不亚于其他形式,但它的效果很强。有时,摄影记者独立制作这类新闻,身边没有采访或文字记者,他必须确保录下报导这条新闻所需的全部信息,否则,最后的作品无法让人理解。
  广播电视写作

  广播电视报导是为人们通过耳朵听而不是用眼睛读。因此,记者的文稿必须琅琅上口,意思清晰口语化,让人一听就懂。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不像报纸和网上的读者,如果第一遍没听懂,不能回头再读一遍。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编辑艾迪·布里斯(Ed Bliss)的描写是:”话音一落,驷马难追。”

  广播电视报导比报纸来得简短,也必须如此。广播电视的半小时新闻,只相当于报纸的一两页版面。广播电视的导语不能包括我们在第二章讲的五个W及一个 H,以免造成导语过长,令人难以理解。因此,广播电视的导语仅提出两到三个要点,其他要点放在后面。此外,广播电视新闻往往省略某些细节,如年龄和地址等,而这些通常包含在文字报导中。广播电视报导要使用较短的句子,以便在播报时不至于要在句中停顿换气。

  广播电视记者必须注重字词的音节音调。像诗人一样,他们需要对速度与节奏很敏感。爱德华·默罗(Edward R. Murrow)是曾经在伦敦报导二次世界大战新闻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记者,让我们来看看他文稿中的一句话:”灯火管制从伯明翰 (Birmingham)延展到伯利恒(Bethlehem),但是今晚英国,天空晴朗”。这种文句是为人听的, 用词简洁,结尾乾净利索。

  广播电视记者必须警惕那些印在纸上毫无问题,但读出来会荒唐可笑的文句。当美国演员及电视娱乐家露西尔·鲍尔(Lucille Ball)逝世时,报纸新闻用”83岁的鲍尔”的说法。但广播新闻则说:”露西尔·鲍尔享年83岁”。由于”鲍尔”(ball)在英文也有”球”的意思,第一种用法听起来容易造成混淆。广播电视文稿也必须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比如,英语中”miner”(矿工)与”minor”(未成年人)很容易混淆。这类词必须用在恰当的上下文中,才能使意思清楚明了。广播电视记者要养成在播音前把文字稿大声朗读一遍的习惯,以便发现这类问题以及其他在纸上并不明显的、有可能造成尴尬的歧义的情况。在报导一条为慈善事业募捐的高尔夫球锦标赛时,最好不要说某人与总理”play a round”(打了一圈),因为英文中另一个听起来完全一样的短语”play around”指”有不轨行为”。

  尽管广播电视的文稿是为朗读的,但是,拼写正确的重要性不亚于印刷媒体。因为,拼写错误常导致播音时磕巴或念错。为了确保艰涩词的正确发音,广播电视记者常常在文稿中加入注音。随着许多电台电视台现在把新闻稿放到网上,拼写正确越来越重要。此外,有些电台电视台采用电脑软件,自动把播音稿转换成字幕,以方便听力有障碍的观众。不论是哪种情况,拼写错误会有失记者或电台电视台的信誉。

  比之印刷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风格更加口语化。换句话说,广播电视记者的文稿应该如同他们在说话。一条报纸新闻可能写道:”该男子乘一辆红色丰田卡车逃跑,警察如是说”。但在广播电视中,来源要放在前面,所以文稿可能是这样的:”警察说该男子乘坐一辆红色丰田卡车逃跑。” 为保持口语风格,播音员不必在新闻中用人物的全名或完整头衔。一般而言,播音时不用中间名字,除非它是该人物名字的重要部份。有时,连名字都不必道出。例如,报纸新闻的报导是:”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胡尔希德·迈赫穆德·卡苏里星期四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会晤了以色列外长西尔万·沙洛姆。” 但广播新闻可以简单说:”巴基斯坦外长与以色列外长今天在土耳其举行了会晤”。

  即时性是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特色。如果在节目进行过程时发生新闻,播音员可以而且应该及时报导:”总统正在飞往开普敦……。”这样的报导比”总统今天飞往开普敦”更有即时性。一般而言,广播电视记者避免在导语中指出时间,除非事情发生于当天。星期三的报纸的导语可能是:”姆贝基总统星期二飞往开普敦 “,但星期三早晨的广播新闻会用不同的说法:”姆贝基总统抵达开普敦。”甚至记者更应该展望总统星期三在开普敦的日程,用现在时态写为:”姆贝基总统今天早晨在开普敦大学与学生会面。”
  声音

  广播电视记者在新闻报导中使用的声音片段相当于印刷媒体的直接引语,但是,记者在选择声音片段时必须更多一层考虑:声音节选的内容仅在纸上看起来意思清晰是不够的,它必须在广播电视中清楚易懂。广播电视记者必须对声音片段的长度心里有数。因为,在纸上看起来很短的话语,说话人实际可能用了很长时间才说完,记者为了不使报导超出预定的时间长度,必须缩短节选。

  广播电视记者尤其必须注意声音片段前后的内容衔接转折。他们的报导应该天衣无缝,自始至终吸引听众观众的注意力。比如,如果声音片段部份是以代词作主语开头,记者必须在前面铺垫清楚那个代词指的是谁、是什么,使听者得到必要的信息正确理解随后的内容。举例来说,如果当地一所学校突然发现头虱,记者选择的学校护士的声音片段是:”他们来到这里又抓又挠,我们立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况非常明显。”她说的”他们”指的是小学生。但是,如果在声音片段之前的句子是”学校的护士们说他们正在对付突如其来的头虱流行”,那么,紧跟着的声音片段就会让人误以为片段一开始提到的”他们”是指头虱。在那段声音片段前的正确报导语句可以是:”突如其来的头虱流行意味着玛丽·史密斯与其他护士今天要接待比平时多得多的学生。”

  除声音片段,广播电视新闻还包含所谓”自然声”或效果声。这些是记者在采访新闻过程中录制下来的实际声音:风的呼啸,警车的警笛,孩子的欢叫,等等。有些国家的新闻报导经常使用效果声。加入事件现场的自然声音能够让听众或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声音还可以从听觉上起到转折过渡作用,带领听众观众从报导中的一个情景进入另一个情景。

  效果声既可以用低音量播放,陪衬在记者的话音之下,也可以放到”最高声”,使它十分清晰。无论用那一种形式,它的作用都应是帮助记者讲述新闻;运用得当的效果声犹如墙砖之间的水泥,把整个报导粘合在一起。美国摄影记者史蒂夫·斯韦策(Steve Sweitzer)认为,对电视报导而言,效果声对报导的完整性必不可少。他说:”声音是画面的另一半”。
  图像

  电视比广播更图像化。高水平的电视记者能够让语言与录像融为一体,使报导富有震撼力。图像不是装饰性的”壁纸”,而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份。视觉形像显示发生了”什么事”(what), 而文字叙述解释”为什么”(why)。用艾迪·布里斯的话说,”眼见也许为实,但不等于理解”。

  电视记者在动笔之前需要知道要采用哪些镜头片段。只要可能,记者应该首先看过所有相关录像,从而使文字与图像吻合。这不单是一个风格问题。研究显示,当语言与镜头相互呼应时,观众对报导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大大提高。反之,观众大多只记得他们所看到的,而不记得他们所听到的。假设有一条消失是关于暴风雨对国家燃料供应的影响。如果录像仅展示暴风雨造成的破坏与灾后情况,观众很可能会漏掉燃料供应中断的中心要点。但是,如果在播放暴风雨破坏景象的同时,记者对灾后情况作一些描述,然后在镜头转向被困的燃料卡车或人们大排长龙买汽油的情景的同时,记者说明暴风雨对燃料供应的影响,那么这个报导就会被人们更好地理解。

  语言与图像同步并不等于记者应该描述观众从镜头中看到的情形。比如,当镜头上显示一辆农用卡车驶过尘土飞扬的土路时,记者没有必要说”罗伯逊一家人住在长长的乡间道路的尽头”。相反,此时记者应该说出这一画面的背景及意义,例如,也许说:”旱情如此严重,罗伯逊一家今年迄今无粮可卖。”
  新闻节目

  读者阅读报纸或网上新闻,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接收新闻的方式。但是广播听众与电视观众则不然。报纸的读者可以选择从头版读起、从体育版读起,或从讣告版读起。网上读者可以滚屏查看网站主页的内容,然后再选择细读哪一篇消息。然而,广播听众或电视观众不得不按照新闻节目的编排顺序接收消息,而新闻顺序是由新闻制作人事先决定的。

  新闻节目一般以制作人所认为的当天主要新闻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的重要性依次递减。制作人必须考虑新闻节目的整体效应,而非仅注意每一个单条新闻。制作人时常会把非比寻常或比较重要的新闻放在稍后播放,但在前面作预报(即我们在第四章讨论过的”引子”),从而使观众保持兴趣,继续收看。

  几乎像报纸编辑确定版面一样,电视新闻制作人要编排节目,即列出各条新闻的播出顺序。制作人负责把握每条报导的确切时间长度,因为新闻节目要有精确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一旦节目开播,制作人要确保节目按照预定时间进行。如果其中某条新闻超出预期时间长度,制作人要决定在其后删节哪些内容。反之,如果某条新闻被取消,制作人必须提供其他信息填充空档。
  在线新闻

  在某些方面,在线新闻与印刷及广播电视新闻有着相同的共性,但是,它也具有与互联网相关的特性。一般来说,网站提供供人阅读的文章,如同报纸一样。但另一方面,上网人可以选看录像剪辑,因此,网站又类似电视广播。充份利用网上媒体优势的新闻报导使读者成为参与者,让他们在各种信息中各取所需。明尼苏达大学新媒体研究所主任诺拉·保罗(Nora Paul)说:”只有在用户具有某种程度的控制时,才算是新的新闻形式。”

  网际记者网(CyberJournalist.net)是一个专门研究互联网及各种技术如何使媒体发生改变的网站,发行人乔纳森·杜布 (Jonathan Dube)说:”网上记者必须同时在多个层面上运思:用词,观点,报导结构,版面设计,互动,录音,录像,照片,新闻编辑等。电视主要是展现新闻,印刷媒体更多是讲述与解释,而网上媒体则是展示、讲述、说明与互动。”为此,网上记者必须通过多层次提供信息,运用多种新闻形式。
  在线新闻形式

  在线新闻最基本的形式被称为”印刷附加”(print plus),即在文字报导之外还配加其他成份,如照片、录音、录像、更多信息的链接等。记者通过在报导中设置链接,可以引导读者到其他网页获取进一步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由新闻机构之外的来源提供的,可以增添更丰富的历史及背景资料。在线报导还可进一步包括与资料库的链接,让用户可以在那里进行搜索。例如,一条关于全国中学考试成绩普遍下降的新闻,可以与存有各个学校成绩的资料库链接。用户既可以搜寻某个具体学校的成绩,也可以搜寻某个城市的学校成绩,从而对不同学校的成绩进行比较。

  另一个网上报导形式是运用专门配合报导的”点击互动”(clickable interactives)手段或多媒体图像,从而可以更有创意。图像可能线性排列,但读者可以按照自己选择以任何次序了解各方面内容。大多数网上的”幻灯展”也是如此,即把文字搞、录音、静态照片相互结合起来,让读者享用到多种媒体。

  有些网上工具可以带领人们从360度观看一个地点,从而给在线报导带来更好的效果。同样,闪光(Flash)动画软件可以帮助设计互动内容,如录像、图像、动画等。例如,伦敦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开设了一个非法毒品与酗酒专题网站,它让读者可以”选择”某一种毒品以及摄入量,再选择身体的某个器官,如大脑或心脏等,然后,读者便可读到该量毒品对这一身体器官产生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安全信息。有些网站甚至使用小测验与游戏的形式报导消息,即把信息分解为问话与回答, 让读者自己去发现记者报导的内容。
  在线写作

  根据乔纳森·杜布(Jonathan Dube)的说法,在线新闻的写作是报纸与广播写作的交汇。他认为,采用广播电视的简洁风格有助于人们理解网上新闻,但是他也认为,有太多网站忽视了写出好文章的基本规则。他说,口语化当然很好,但是语法与拼写也很重要。电视新闻经理斯格特·阿特金森(Scott Atkinson)说,他对网上写作的最好忠告是,要像给朋友写电子邮件那样写。他说:”这不意味着你可以胡乱拼写,不注意信息结构,或没有上下文;而是说,你应该用最亲切的风格来写作。”

  正因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闻网站给读者多重选择,所以,作者应该避免使用那些不能迅速说明新闻内容的滞后引语或轶闻式引语。网上新闻的引语应该使读者认为有必要继续阅读,否则,读者就要点击另一条新闻了。一般而言,网上新闻比报纸新闻要短一些。一个比较可行的指导原则是,把每条网上新闻限制在800 个(英文)单词之内,并使之完全排在一个页面上。有研究显示,读者愿意滚屏阅读网上文章,因此没有必要迫使他们用更多的点击来继续阅读同一篇文章。但是,为了让文章易于理解吸收,杜布建议网上作者把文章分成更多部份,比报纸文章更多地使用小标题或条列式。

  通过电子邮件甚至联网聊天,网上新闻能够使读者即时直接地向记者或编辑作出反应。此外,许多网站为读者提供张贴反馈意见的空间,让读者相互分享,并跟帖回应。美国明尼苏达州公共电台(MPR)既在广播中也在网上征集人们对报导题材的建议,邀请听众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来提供更多信息。在明尼苏达州公共电台网站的报导都有”协助我们报导这条新闻”的链接,听众可以由此附上自己的评论与观点。

  明尼苏达州公共电台在制作特别报导之前──如审视该州经济状况的报导──也进行听众意见调查,。该台副主任比尔·布森博格(Bill Buzenberg)说,听众的参与使”报导更充实,更深入,包含了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声音”。

 

  专线新闻报导

  许多新闻机构都有固定报导某个具体领域或专题的记者,也就是跑专线的记者。(在英文中用”beat”来形容专线。”beat”最初是指警察巡逻的专定路线。)专线记者得以熟悉一个领域或一个地区以及有关人物,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必须了解消息来源使用的专业术语或行话。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在报导中也使用术语行话,相反,称职的记者应该是翻译,即把那些原本难懂的专业用语变成公众易于理解的概念。

  小型新闻编辑室基本没有专线记者,每个记者必须能够采写各类新闻。但是,在大型印刷或广播电视新闻机构中,记者有机会专注于报导某一类型的新闻。有些专线历来都有,如:政府、警察、法庭、商务等;有些专线则因地而异,取决于当地人口成份等因素,例如:有些报纸广播设有专门报导环保、老年人、教育等问题的记者。

  专线记者的基本责任是掌握所负责的专门领域的新闻动向。他们应该随时跟踪报导自己领域内的消息及日常动态──会议,报告,网上信息发布等。但是,除此之外,专线记者还必须自己挖掘非日常性的新闻。他们要自己想办法来了解情况,需要同消息人士建立关系,从那里了解各种公开甚至幕后的真实情况。他们的报导形式广泛,即会有突发新闻,也会有特写报导。波因特研究所的齐普·斯坎兰曾担任奈特-里德报系(Knight Ridder)的专线记者,他说:”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专线记者都有条理、有意志、有使命感,并且有广泛的消息来源。”
  专线报导技能

  记者无论自己选择,还是被分配报导某个领域,都必须首先掌握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技能:明了那个领域的主要建制。虽然了解一个系统的运作要花很多精力,但正因为如此,专线记者能够采写出令非专线记者望尘莫及的报导。我们在第二章曾提到报导救生筏问题的记者埃里克·诺尔德,他是通过以下问题,一步步了解他所负责的专线领域的:

  * 谁是有影响的各方?
  * 谁是负责人?
  * 谁是管理人?
  * 有哪些规定?
  * 如何运作?
  * 错误被记录在哪里?
  * 支出被记录在哪里?
  * 谁知道真实情况?我怎么得到它?

  要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记者必须下功夫,要”熟悉路线”。应该尽量阅读有关这个领域的材料,了解会议时间和议程,订阅专刊,最重要的是,必须出去跑消息。专线记者不能仅依靠电话,他们必须到实际中去,与人见面,与人交谈。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WTKR电视台的调查新闻资深记者麦克·梅瑟(Mike Mather)说:”没有人能坐在新闻室里得到新闻。”专线记者要想方设法认识每一个可能提供帮助的人──从官员到文书──把名片发给采访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专线记者要建立消息来源的通讯录,找到尽可能多的联络信息,并经常作”路线检查”以保持与他们的联系。此外,好的专线记者不但报导领域中能够左右风云的人物,而且探讨他们的行动对社会的影响。

  专线报导工作要求记者必须很有条理并且有人际技巧。有条理意味着要通过日历把握会议、听证、报告发布时间或行动最后期限等信息;意味着随身携带一套信息工具,可以随时输入调出联络信息,特别是电话号码与电邮地址;意味着能够随时把未来报导设想存档,有为跟踪消息而每天需做事情的清单。如今许多记者把这些信息放在电脑里,用软件地查找人名日期,很是方便。但是,记者在办公室外也需要这些信息,因此,他们或带上一份打印材料,或携带一个手提电脑,或使用可无线连接互联网的掌上电脑。鉴于技术手段有时会有失误,必须经常将信息复制储存。

  从事专线报导意味着,既需要与人建立足够密切的关系,使他们信任你,又必须保持专业工作的距离。根据斯坎兰的说法,做专线记者最难的是”总是要回去与那些消息来源打交道,即使你写的报导令他们不快”。
  政府与政治

  跑政府新闻的记者不但要了解政府部门的内部运作,而且要追寻政府决策带来的影响。记者在报导政府事务时,如果总是能问”有谁关心”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便能够找到生活受到政府行动影响的人,而对这些人物的报导更具有吸引力。

  政府事务大多是开会,所以,报导政府专线的记者势必报导大量的会议新闻。但枯燥的会议并不意味着枯燥的报导。公众需要记者告诉他们重要的情况,而不是听或读一本流水帐。好的会议报导并不是集中于会议室中发生的事,而是那些受会议发生的事情影响的人。

  报导政府事务的记者,务必懂得如何读解预算及报表等财务信息。”跟着钱走”是对所有记者的有益忠告,但尤其适合报导政府与政治事务的记者。有关政府资助项目的新闻或许看起来枯燥,但是税收与政府支出直接影响公众,纳税人需要知道他们的钱被如何使用。一般来说,政府一切都要靠文件,因此,政府专线记者必须能够得到文件并理解之。

  民主国家的政治记者具有一项关键使命:向公民提供所需信息,从而使他们在选举政府候选人时能够做出知情的选择。为此,记者需要了解候选人的背景资历,在重要问题上的立场以及他们在选举活动中的讲话和广告等。记者在报导政治新闻时,也需要了解候选人的支持者,因为支持者的意愿常常能预示候选人当选后会采取什么行动。

  记者报导民意调查须知

  * 谁做的民意调查?它是正当的民意调查机构吗?它还为谁做民意调查?
  * 这次民意调查由谁资助?他们的政治目标是什么?
  * 有多少人接受调查?
  * 他们是怎样被甄选出来的?
  * 被调查的是什么样的人?
  * 民测结果是基于所有被访者的回答,还是基于其中的一部份?
  * 民意调查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
  * 民意调查是怎样进行的?
  * 民意调查提问了哪些问题?
  * 误差值是多少?原始数字是什么?
  * 调查结果与其他民调结果有出入吗?如果有,为什么?
  * 这次民调值得报导吗?

  以上问题经作者许可,选自 “20 Questions a Journalist Should Ask About Poll Results” (Third Edition)。作者:Sheldon R. Gawiser, Ph.D., and G. Evans Witt.(http://www.ncpp.org)

  民意调查是报导选举新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记者在决定报导民调结果之前,必须对它有所审视。(参见”记者报导民意调查须知”)。那种仅仅显示有多少百分比的选民支持某个候选人的”跑马赛式”或”跟踪式”的民意调查的价值很有限,因为它反映的不过是选战竞逐当中某一片刻的情形。有些记者认为,这些民调事实上会使投票人倒向领先的候选人,因为人们一般愿意支持有希望得胜的人。但是,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注意民调的投票人往往也对竞选议题有较多的了解。因此他们的忠告是,持续报导那些有根据的”跟踪式”民调结果,但不要把它作为新闻报导的主要焦点。

  记者报导竞选议题时,不但要注意候选人说什么,也要注意投票人想知道什么。许多新闻机构进行”议题民调”,以了解公众在选举年最感兴趣的议题。有时,候选人试图避免谈论投票人十分关注、但有争议的议题。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应该提出公众在提的问题。优秀的政治记者不仅说明候选人在某议题上的立场,而且会了解候选人在以前所担任的公职或其他岗位上,曾就这些议题采取过什么行动。记者会寻找具体实例使竞选议题报导变得生动,比如,通过某些人的经历显示某一竞选议题的重要性,并说明不同的候选人当选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商务与经济

  商务新闻关系到几乎所有人。失业,食品价格,燃料成本,个人储蓄投资,所有这些不仅对商界决策人有重要意义,对就业者与消费者也很重要。跑地方经济新闻的记者主要报导雇主雇员问题,建筑业与房产销售消息,以及对地方经济具有主导作用的行业动态,例如农业、制造业、煤矿、健康保健等。负责全国商务经济新闻的记者则需报导商品市场、证券市场、利率、机构债务等更复杂的商务经济动态。

  商务经济新闻记者必须注意使报导的内容能为一般人所理解。他们不但要自己懂得经济概念与术语,而且要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说明这些概念。这样做十分有益,甚至对那些以专业人士为主要对象的出版物或新闻节目也是如此。例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以深谙商务的读者为对象,但该报仍然把常见术语的意思解释清楚,如”国内生产总值”即是一个国家商品与服务产出总值。天长日久,商务记者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简明定义,随时用在新闻报导中。读者或听众、观众欣赏记者对诸如”债务转换”,”货币贬值”,”私有化”等经济术语作出的清晰说明。人们愿意了解为什么那些概念不仅与公司、政府有关,而且也对个人有意义。

  商务记者需要读懂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年度报表等等。他们经常可以通过查看历年的收支变化而发现新闻。记者会比较同一行业或同意地区中的不同企业的情况。当某个商家关张或倒闭时,记者不但要了解会导致多少人失业,而且要知道这将对当地社区产生什么样的冲击。而为了回答这个比较宏观的问题,记者需要知道该公司是否是当地最大的雇主,是否有其他地方企业提供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地方的失业率是多少,等等。

  商务新闻报导不同于其他领域新闻报导的是,它要求记者具有更好的数学与统计学知识。但是,商务记者却应该在报导中尽量少用数字,因为太多的数字会令报导变得枯燥无味。最有吸引力的商务新闻带有人性意味,通过描写具体人如何受到或将要受到经济变迁的影响来展示经济发展的意义。
  健康、科学、环境

  有关健康和环境的新闻对人们的生活有直接影响。报导艾滋病的记者都知道,无知几乎与艾滋病本身一样危险。新闻报导可以教育人民保护自己。健康、科学、环境专线新闻会包含从禽流感到人类染色体序列到河流筑坝影响等极其广泛的题目,而且,每个题目又都含有复杂的内容。记者的目标是要将这些问题解释清楚。

  报导这些新闻需要熟悉科学家与医学研究专家的语言,但他们的语言往往令外行人费解。加拿大新闻社记者丹尼斯·比科特(Dennis Bueckert)对记者的忠告是,不要被它吓倒,也不要在新闻稿里使用它。就像商务新闻记者一样,科技新闻记者也应针对复杂的术语形成一套自己的定义,从而使报导通俗易懂。

  科技专线记者需要懂得科学方法和基本的数学与统计知识,以便知道如何核实研究结果。同时,科技新闻记者要注意避免将每一个进展都说成是突破,也应避免追求非”是”则”非”的绝对答案,而是应该接受相对的可能性。这样的新闻或许不那么富于戏剧性,但肯定更准确。

  新闻记者遵循的全面均衡报导原则,在科技新闻报导中有时反倒会导致有失偏颇。对不同的科学观点给予等份报导有可能造成误导。比如,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铅会对儿童的智力水平造成伤害,只有少数研究人员不同意这种观点。记者虽然可以对两种观点都作报导,但不应令人以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科学共识。

  编有数本有关科技新闻写作书籍的马里兰大学新闻学教授卡罗尔·罗杰斯(Carol Rogers)对科技新闻记者提出了两个有用的建议。首先,消息来源的背景很重要,而有些记者经常不注意说明报导援引的说话人士的身份。公众有权利知道为什么你要引用这个人的话。比如,在一条关于气候变化国际会议的新闻中,记者引用了白宫科技办公室负责人的话,但记者没有提到,这位负责人也是深受尊重的气象学家。记者假如能提供这个信息,公众就能更好地掂量其观点的可信度。

  其次,罗杰斯说,公众对某一科技新闻的背景知识,特别是复杂一点的科技新闻的背景知识,远远不如报导这条新闻的记者。所以,报导一个科学会议的记者不应认为公众已经听说过或读过前一天的报导,也不要以为他们会看明天的报导。记者应该向人们提供理解这条新闻的背景信息,就好像你的报导是他们了解这个消息的唯一来源。而这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警察与法庭

  报导犯罪与法庭新闻的记者,需要知道司法系统是怎样运作的。很少有记者受过刑事司法训练,但是警务专线的资深记者建议,记者至少应选修一门这方面的课程。众所周知,警方一般非常不情愿向记者提供信息,但是如果记者了解他们的规则、规章及程序,那么就可以把问题问到点子上,从而更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警务记者须确切了解自己报导地区的犯罪定义。例如,在美国,”入宅盗窃”与”抢劫”不属于同一类罪行。入宅盗窃是强行进入一个建筑物进行犯罪活动,而抢劫则是用强力窃取金钱或财物。整理出一个重要的术语表,可以帮助记者避免一些令人尴尬的错误。警方的新闻发布可能提供一些犯罪的基本事实,但好记者会进一步挖掘。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会到犯罪现场查看细节,并与邻居或证人谈话。

  法庭记者必须对法律程序的全过程了如指掌,应该知道当一个嫌疑犯被逮捕、起诉、提审、审判、判决、释放时会出现什么情形。经验丰富的记者说,了解法庭程序的最好方法是到法院去,可以先从法院内负责备审案件目录(其中包括审案清单和开庭日期)的书记员开始,随后了解应从哪里得到法庭记录、起诉文件、证词的副印件。在开庭前,要阅读案件的卷宗,包括审判前的请求和申诉状。如果记者本人不能每天到庭(这种情形常会出现),那么应该通过其他报导跟踪案子的进展。

  辩护律师是司法专线记者最好的信息来源,他们常常比检察官更愿意与记者谈论手上的案子。记者要尽量了解法律术语,但避免在新闻稿中使用它们。《法院专线记者手册》(Covering the Courts: A Handbook for Journalists)的作者亚历山大(S·L·Alexander)说:”律师得到的忠告是,用大词迷惑记者。”她的建议是:”如果你不懂,就请采访对象作解释”。
  体育

  一些最优秀的新闻作品出自体育记者之手。康涅狄格州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 University)教授比尔·施万贝克(Bill Schwanbeck)曾经是电视台的体育记者,他指出,体育新闻中很自然地充满戏剧性、感情起伏以及不同凡响的人物。优秀体育记者的报导远远不限于比赛分数或一场竞技结果。当然,他们提供这些最基本的信息,但他们还提供相关的洞见和背景,而这并不是通过在现场或电视上看比赛就能得到的。体育记者会解释” 为什么”以及”如何”会如此,而非仅仅展示”什么人”和”什么事”。此外,体育记者也报导有关体育商务的新闻,并撰写关于运动员、球队老板及体育运动迷的特写。

  但是,体育记者仍然要从最基本的做起:他们必须熟悉所有运动项目,清楚所报导的项目比赛规则和评分方式等。体育记者的截稿时间很紧,在报导晚间比赛时尤其如此。他们必须一边注意比分,一边记笔记,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最重要的,他们需要找到每条新闻的主题,围绕主题安排细节。

  在许多情况下,最精彩的报导不是来自运动场。体育记者会深入幕后,探究背景,观察更衣室内的气氛或队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及其可能对比赛产生的影响。记者尊重运动员和经理人,但这不是英雄崇拜。他们通常喜欢所报导的运动项目,但不充当任何一队的爱好者或拉拉队。像其他记者一样,体育记者应该是新闻事件的公正独立的旁观者。

  一如商务记者与科技记者避免使用经贸术语行话,体育作者也应该避免使用只有最热心的体育迷和教练才知道的术语。用前体育记者、现任网站”记者工具箱 “(The Journalist’s ToolBox)发行人的麦克·莱里(Mike Reilley)的话说,要”保持简单”,”不要卖乖”。他还警告年轻的记者,在采访运动员与教练时,有时会碰上怒气冲冲的情形,特别是在比赛失利以后。莱里说,许多职业运动员越受激越有出色表现,所以记者应做好坚持自己立场的准备。
  伦理与法律

  如果权力的定义是影响他人的能力,那么自由媒体具有巨大的权力。一般而言,民主社会中的新闻媒体享有不必事先征得政府同意而报导消息的权利。许多国家从法律上为记者提供保障,使他们可以行使这项权利。但是,有权利就意味着有责任。在自由社会,记者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准确、公正地报导新闻,也就是从事有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

  伦理道德是指导行为的原则体系。如果说,法律规定的是人们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或不可以做什么,那么,伦理道德则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伦理道德是建立在价值观──个人的、职业的、社会的、道义的──基础上,并源于情理。按照伦理道德作决定就是指在日常新闻工作中应用这些价值观。

  1994年,为抵制西半球反言论自由的压力,美洲国家签署了《查普特佩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Chapultepec)。该文件阐明,有伦理道德的新闻对新闻媒体的长期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的信誉有赖于它要致力于反映真相,追求准确、公正、客观,并使新闻与广告泾谓分明。以上目标及对伦理与职业价值观的尊重不可强制实现。它们完全属于记者以及媒体自身的责任。在自由社会,奖励与惩罚来自公共舆论。

  新闻界的伦理过失时有发生。记者假造新闻;编辑从消息来源那里接受金钱;新闻机构以新闻为幌子作广告。当出现这类情况时,公众有权对媒体刊登的新闻提出质疑。记者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会使职业信誉受到质疑,进而使所有记者和所有新闻机构蒙羞。而信誉损失将威胁到新闻机构的经济生存能力。
  伦理道德原则

  曾经报导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情形的已故记者、获奖小说家约翰·赫西(John Hersey)说:”新闻职业有一条神圣的规则,即作者决不能创造。新闻执照的铭文应该是:这里没有一点编造。” 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不会将自己的话强加于人,也不会假装到过他们不曾去过的地方。他们不把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杜撰与抄袭是对全世界基本新闻职业标准的践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违规行为都显而易见。

  由于来自媒体股东、竞争对手、广告人及公众的压力,记者每天都会遇到伦理道德难题。他们需要通过一种程序来解决这些难题,确保新闻工作的操守。他们需要有一套考量伦理道德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即使在截稿时限的压力下,也能够作出正确决定。

  这种考量方法基于记者所依循的原则,亦即美国职业记者协会(U.S.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的基本原则。该协会是新闻行业的一个自发组织。这些基本原则是:

  * 寻求真相,报导真相。
  记者在收集、报导、诠释信息时,应做到诚实、公正、勇敢。
  * 尽可能减少伤害。
  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以尊重人的态度来对待消息来源、报导对象及同事。
  * 独立运作。
  除对公共知情权负责以外,记者不应有任何其他义务。
  * 可靠负责。
  记者要对读者、听众、观众以及同行负责。

  表面看来,遵守这些原则似乎并不难。记者当然应该追求真相,尊重消息来源。但情形常常是,原则之间相互冲突。例如,记者在追求真相过程中所发现的情况,可能会给违规者的家人造成伤害;身为某个非政府组织成员的记者,可能对这个组织的活动有更多了解,但是,这种关系可能也会影响到其报导的独立性,难以取得公众的信任。在许多情况下,新闻道德决定并不是在对与错之间的选择,而是在对与对之间的选择。

  那么,记者如何才能作出合乎伦理道德的决定呢? 有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从根本上避免发生矛盾。例如,记者可以不加入任何外界团体,或者自动放弃报导自己所属的团体。在其他情况下,记者应尽可能在相互冲突的原则之间取得平衡,并永远记住寻求真相、服务公众占第一位。
  作合乎伦理道德的决定

  有些新闻编辑室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处理涉及道德的问题,即每当出现问题时,由高级编辑决定如何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迅速快捷,但可能失之主观独断。它也无助于记者独自在外采访或找不到上司时作出正确决定。为此,许多新闻编辑室采取另一种决策程序,扩大参与,从而帮助所有记者知道在很多情况下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

  作出决定的第一步是认识问题。大多数记者在陷入困境时有所意识,他们会警觉到不太正常的情况。此时需要将他们感到的不自在表达出来:是哪些价值观可能受到了影响? 涉及到哪些新闻原则问题?新闻目标与道德立场时常发生矛盾。例如,记者获得了独家新闻,想在其他人之前抢先报导,但是,他也需要考虑可能的后果──如果消息不正确怎么办?记者不应该仅仅为了达到诸如战胜竞争对手等外在目的,而丧失道德。

  在明确问题之后,下一个步骤是收集更多信息,帮助作出正确决定。例如,对照一下新闻编辑室的规定和指导原则,跟其他人交换看法。首先与新闻室的同事和上司谈,但不必局限于此,倾听其他声音往往是有益的,包括那些与那个报导没有直接关系、但比较了解情况的人。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记者与医生不同,对记者的期待不是不造成伤害。许多真实和有重要意义的报导会伤害某些人的感情与名誉。这不可避免。但是,记者要努力把伤害减至最低程度,避免使他人面临不必要的风险。在波因特学院教授新闻伦理的鲍勃·斯蒂尔(Bob Steele)喜欢问一个问题:”如果角色调换一下会如何? 我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让我们假设,记者发现某工厂雇用了12岁以下的男童,他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星期工作6天,工资不到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半。国家宪法禁止雇主雇用14岁以下的少年,工作时间每星期不得超过45个小时。记者发现这样的一个工厂,掌握了剥削儿童的证据,但是,在发表或播出这条报导之前记者还需要知道些什么?

  如实报导这个工厂的情况肯定会产生后果,而有些后果可能非常痛苦。遇到这类情况,记者可考虑给自己列出一个表,看看都有哪些人和机构可能受这条消息的影响,进而斟酌这条新闻可能带来的后果。毫无疑问,这篇报导将直接影响那些男孩子,但是,它也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家庭以及工厂厂主。记者在明确了这一点后,便可以开始斟酌有无报导这一情况的其他方式,做到既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又可以减少伤害。在这个工厂例子中,记者可能会决定通过用孩子们的照片,而不是他们的名字,来减少消息可能带来的伤害。

  以上仅仅是一个例子,说明新闻决定可能产生的道德后果。其他可以考虑的因素还包括,报导类型与版面的选择,以及报导的语调等。头版新闻配上通栏标题及大幅照片所造成的影响当然远远超过放在内页里的小条新闻。一个电视报导如果在播出之前多次宣传,就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和随之而来的道德后果,而夹在其他新闻中仅播出一次的消息远不会如此。

  通过采用一个程序来就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作出正确决定,将使记者和新闻机构能够对自己的行动有明确依据。记者通过说明自己的做法及其根据,能够提高信誉,确立公众对他们的信任。

  重视新闻道德影响的新闻编辑室,一定会讨论这类问题,而不是只有在出现问题时才予以处理。有些新闻室举行经常性会议,讨论在假设出现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采取行动。那些学会敞开心胸倾听意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并不让自己立场僵化的记者,在面临真正情况时,将能够真正做到这些。
  职业守则

  世界各地的记者协会和联合会都设立指导各自成员的职业守则。这些守则可涉及从抄袭到隐私权,从更正到守密等很多方面;有些比较简短,用词笼统,有些则洋洋洒洒,十分具体。巴黎大学新闻出版研究学院(French Press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Paris)教授科洛特-让·波特兰(Claude-Jean Bertrand)研究了许多国家的新闻职业守则。他指出,大多数守则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 基本价值观,包括尊重生命与人类共和;
  * 基本禁忌,如不说谎,不造成非必要伤害,不侵吞他人资产;
  * 新闻从业原则,包括准确、公正、独立。

  有时,这些守则属自愿性质,对违规后果没有明确说明。但人们一般相信,新闻界同行与雇主将会对行为不端的记者作出处理。在有些国家,新闻委员会负责听取对记者的不满意见,并可提出纠正错误的建议。此外,揭露记者不良行为的各种新闻评论杂志也有助于纠正错误。有些新闻机构设有一位监督员 (ombudsman),专门负责发现错误或不合职业守则的行为,其作用相当于公众在新闻编辑室中的代表。

  在有些国家,记者必须成为工会或协会成员,而他们的职业守则通常包含执行措施。比如,澳大利亚记者协会(Australian Journalists Association)设有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对记者不端行为的指控。一个记者如果被发现有违规行为,可能受到惩戒、罚款乃至被除名。
  行为准则

  除国家或地区的新闻职业守则外,许多新闻机构也设立了各自要求记者遵守的行为准则或标准。这些准则详细规定提倡和禁止哪些行为和活动,以及哪些活动必须得到上司批准。

  出于维护新闻机构信誉的需要,许多新闻机构对记者的工作和他们在业余时间从事的活动有限制规定。例如,记者和摄影记者被明确告之,不得操纵或”安排 “新闻,即不能要求人们专门为满足报导需要而做本来不会做的某件事或某种举动。此外,记者不能为获取新闻而隐瞒身份,除非该信息牵涉无可质疑的重大的公共利益,而且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获得。电视台可能明文禁止记者使用隐形摄像机或秘密录音手段获取新闻,除非编辑负责人基于公共利益的原因而批准这样做。

  在数码摄影技术出现后,新闻界增加了新的规定,禁止记者修改照片或录像以避免误导观众。导致确立这一规定的是出现了数个引人瞩目的事件,其中包括《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80年代的一张封面照片经数码处理,使埃及著名吉萨金字塔等古迹看上去比实际更加相互靠近。

  新闻编辑室的行为准则有很多涉及新闻独立问题。为避免有任何利益冲突的嫌疑,行为准则规定记者不得拥有其所报导的公司的股票,也不得与该公司有任何个人利益关系。此外,记者不得对某个政治议题公开表明立场,也不能公开支持某个竞选公职的候选人。新闻机构可能禁止记者与消息来源发展商务关系,并禁止记者在外兼职挣钱,除非得到有关主管的批准。

  《底特律自由报》(Detroit Free Press)是美国密西根州的一家报纸,其职业守则明确规定了该报的职业规范,其中包括,禁止从知情人购买消息,不允许消息来源在报导刊出前预审。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有一本冗长的标准手册,要求该台职工谢绝任何有影响该台决策之嫌的礼物;只有表达善意或好客的、并且是记者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得到的轻薄礼物,才可以接受。该台记者采访报导新闻时,不得接受主办方提供的免费旅行及食宿安排。

  虽然记者也许不可能避免所有潜在的利益冲突,但是他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对新闻机构造成负面影响。记者如感觉可能出现利益冲突,便应通报上司。如果记者与某个新闻事件有个人关联,应该主动要求派其他记者采访报导。许多新闻机构实行的一个常规是,记者必须报告他同被采访的人、事可能会具有的任何私人关联,哪怕实际上这种关联并不存在。

  行为准则一般是内部文件,但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把它公布在网上,让公众了解并可在一旦有违规现象发生时,追究报社或电台电视台的责任。
  社区标准

  新闻机构经常面临新闻价值与社区标准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需要高超的伦理道德决策。例如,当一位民选官员谈论一名反对党成员时使用了有种族污辱性的字眼时,有些报纸可能刊登该官员的原话;有的报纸可能登出那个词的前几个字母,而将其余字母用一条横线表示,从而不重复原话用词;还有些报纸则可能仅在报导中提到该官员用了令人反感的语言。报纸编辑的选择取决于他们认为读者有多大的容忍程度。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他们也会不畏得罪一些读者而作出某种决定。有时候,会出现令人震惊的、可能令公众反感厌恶的新闻照片,然而它们是报导某个重要消息的最有力手段,此时编辑也会面临同样的困难选择。

  许多新闻机构负责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选择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会专门在报导文稿或”编者按”中作出解释。例如,一幅母亲抱着皮包骨头饥饿而死的儿子的照片肯定会令人感到惨不忍睹。因此,与其坐等接到一些人可能打来的愤怒报怨电话,然后一一向每个人解释,编辑可以通过编者按指出,这张悲惨的照片将饥荒情况揭示得淋漓尽致,非任何文字所及。新闻工作者向公众解释他们的决定,也是在身体力行地履行对公众负责的职责。
  法律问题

  新闻媒体国际标准的基础是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rticle 19):

  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虽然各成员国承诺遵守《宣言》,包括其中第19条,但是,一些国家仍然压制本国新闻媒体,封锁国际新闻。在有些国家,新闻工作者因他们的工作而遭到杀害、监禁、流放。

  任职于美洲新闻协会和乌拉圭《探索》(Búsqueda)杂志的达尼洛·阿维利亚(Danilo Arbilla)认为,最好的新闻法是没有新闻法。他说,在一个理想的世界,有关新闻自由的立法不会超过两页纸,”其中包含用词明确直率的条款,禁止任何管制言论自由的企图……”。无庸赘言,世界不是一个理想的地方。世界上的新闻出版法如此多种多样,难以一概而论。有些民主国家的法律保障记者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但在另一些国家,信息的出版与播放受到限制。有些国家规定,将性侵犯受害人的名字公开或把受到刑事起诉的青少年的名字公开属于违法。即使在一个国家内,各地的法规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法庭是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能强迫记者说出秘密消息来源的名字或提供采访报导笔记,各地的法规就不尽相同。总之,记者需要明了所在国家的相关法律,也应该了解人们为解除某些限制性法律而正在进行的努力。

  记者最常遇到的法律问题是受到诽谤或损害名誉罪的指控。在美国,如果对一个姓名可能会被公众所知的人的描述与事实有重大出入、有可能导致这个人的名誉受损,便构成损害名誉罪。刊登损害名誉的话被称作”文字诽谤”,广播损害名誉的话被称作”口头诽谤”,但是,它们的基本含义相同。一般而言,如果一个陈述是真实的,就不能构成损害名誉罪。所以,如果引用某个消息来源的评论可能损害另一个人的名誉,记者就必须对来源的话进行独立的核实。

  随着新技术在不断使新闻工作方式发生改变,新闻法律也受到重新审视。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是:在线记者是否应享有与正规新闻机构的记者一样的权利与保护?对互联网博客是否也应给予同样的权利?但对这些问题不会马上就有答案。

  显而易见,新闻工作者应该与国家内的其他公民一样受到国家其他法律的管辖,如隐私权法。记者不能为获取信息而擅入私人宅地,也不能在没有被允许的情况下拿走文件,如果窃听电话将面临法律后果。当然,一个新闻机构可能决定,某一消息如此重要,值得冒受法律惩罚的风险。但这属于要由编辑、记者与主管人员共同谨慎决定的另一类型问题。

  新闻业资源(英文)

  会员团体

  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美洲报业编辑协会)
  http://www.asne.org/
  代表美洲国家报业编辑

  Association for Women Journalists(妇女记者联合会)
  http://www.awjdfw.org/index.html
  倡导在媒体与新闻编辑室中公正对待女雇员,具体做法包括:提供奖学金项目、职业发展专款、联系网,组织宣传活动、职业训练班以及年度维文卡斯尔伯利奖(Vivian Castleberry Awards)竞赛等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国际记者联合会)
  http://www.ifj.org/
  代表100多个国家的大约50万成员

  Investigative Reporters and Editors(调查性新闻记者与编辑组织)
  http://www.ire.org/
  代表从事调查性新闻的新闻工作者

  National Press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国家摄影记者协会)
  http://www.nppa.org/
  为印刷与电视台摄影记者提供服务

  Online News Association(在线记者协会)
  http://www.journalists.org/
  为在线媒体的记者提供服务

  Organization of News Ombudsmen(新闻监督员组织)
  http://www.newsombudsmen.org/
  新闻机构内部监督员的国际协会

  Radio and Television News Directors Association(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主任协会)
  http://www.rtnda.org
  世界范围电子新闻工作者会员团体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职业记者协会)
  http://www.spj.org/
  职业记者协会致力于改进和保护新闻行业。此外,它还倡导新闻自由和职业道德的高标准,鼓励公众必须了解的信息的自由流动,致力于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教育,保护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与新闻出版自由。

  Society for News Design(新闻图像设计协会)
  http://www.snd.org/
  代表版面设计者,绘图艺术家,插图画家,以及其他视觉新闻工作者
  报导与编辑

  Cyberjournalist.net(网际记者网)
  http://www.cyberjournalist.net/tips_and_tools/
  网际记者网是一个资源网站,注重显示互联网、融合作业(convergence,见注)以及新技术正在给媒体带来的变化。网站针对在线新闻、公民媒体、电子报导、融合新闻作业以及网上报导工具的使用等方面提供建议、消息及评论。
  注:媒体融合作业指多重媒介报导。例如,报纸记者的新闻稿同时也供报社的网站,甚至报社所属的电视台或电台使用。

  Journalism.net(新闻业网)
  http://www.journalismnet.com
  一位加拿大记者开办的提供全面服务的网站,含有几十个有用链接

  NewsLab(新闻实验室)
  http://www.newslab.org
  提供资源、新闻背景及广播电视记者培训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优质新闻项目)
  http://www.journalism.org
  提供资源及研究的美国非盈利组织

  Reporter.org(记者网)
  http://www.reporter.org
  为记者提供资源,包括与专线报导相关的链接
  专业新闻

  以下大多数是会员组织,在定期举行的会议期间提供培训,并在其网站提供资源。

  商务:National Center for Business Reporting(全国商务报导中心)
  http://www.businessjournalism.org/

  冲突:Center for War, Peace, and the News Media(战争、和平及新闻媒体中心)
  http://www.bu.edu/globalbeat/

  环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s(环保记者国际联合会)
  http://www.ifej.org/

  调查: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调查性新闻记者国际联盟)
  http://www.publicintegrity.org/icij/

  科学:International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国际科学作者协会)
  http://internationalsciencewriters.org/

  体育:Associated Press Sports Editors(体育新闻编辑联合会)
  http://apse.dallasnews.com/
  新闻培训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美国新闻出版学院)
  http://www.americanpressinstitute.org/
  以美国为基地的印刷媒体记者培训中心;网站提供多种资源,包括The Journalist’s Toolbox栏目内的有用链接

  CIESPAL(拉丁美洲国际新闻记者中心)
  http://www.ciespal.net/
  位于厄瓜多尔(西班牙语)

  European Journalism Centre(欧洲新闻记者中心)
  http://www.ejc.nl/
  以荷兰为基地的培训学院,提供欧洲媒体与资源的背景信息

  IFRA Newsplex(新闻研究培训中心)
  http://newsplex.textamerica.com/?_ctgry=7618
  设在美国和德国的培训中心

  Independent Journalism Foundation(独立新闻基金会)
  http://www.ijf-cij.org/
  支持东欧的新闻出版自由,在四个地区中心提供培训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ournalists(国际记者中心)
  http://www.icfj.org
  以美国为基地的培训中心,其”国际记者网”(http://www.ijnet.org/)提供有关全球范围培训和研究机会的链接

  Internews(互联新闻)
  http://www.internews.org/
  美国非盈利团体,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记者培训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Journalism(新闻发展研究所)
  http://www.iaj.org.za/
  南非媒体培训研究所

  Institute for War and Peace Reporting(战争与和平报导研究所)
  http://www.iwpr.net
  由伦敦一个非盈利团体提供的世界各地区的特别报告,有多种语言版本

  John S. Knight Fellowships(约翰·S·奈特研究基金)
  http://knight.stanford.edu/program/index.html
  为优秀的职业中期记者在斯坦福大学提供为期一年的专业研究

  Journalismtraining.org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专业记者协会)
  http://www.journalismtraining.org/action/home
  为寻求职业发展信息的记者提供全面信息;网站设有可搜寻资料库,包含地方、地区及全国新闻记者培训项目的信息

  No Train-No Gain(不练-不长)
  http://www.notrain-nogain.org/
  从事培训的报纸编辑在这个网站交换意见及培训方法

  Poynter Institute(波因特学院)
  http://www.poynter.org/
  以美国为基地的记者学校,网站提供资源、新闻背景信息及诸多链接
  言论自由

  Article 19(第19条款)
  http://www.article19.org/
  国际非盈利团体,视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流动为基本人权

  Canadian Journalists for Free Expression(加拿大记者支持言论自由)
  http://www.cjfe.org/
  非政府团体,在全世界捍卫记者的权利

  Freedom Forum(自由论坛)
  http://www.freedomforum.org/
  主要致力于关系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和信息自由问题的新闻机构

  Inter American Press Association(美洲新闻协会)
  http://www.sipiapa.org/
  支持西半球新闻出版自由的组织

  Journalists for Human Rights(记者支持人权)
  http://www.jhr.ca/
  以加拿大为基地的非盈利团体,专注于对非洲的报导

  Reporters Committee for Freedom of the Press(新闻出版自由记者委员会)
  http://www.rcfp.org/
  非盈利组织,致力于为记者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Reporters Without Frontiers(记者无疆界)
  http://www.rsf.org/
  国际新闻自由组织,以巴黎为基地, 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资源

  World Press Freedom Committee(世界新闻自由委员会)
  http://www.wpfc.org/
  捍卫并促进新闻自由的国际综合性团体
  书籍

  Clark, Roy Peter and Cole C. Campbell (eds.)
  The Values and Craft of American Journalism: Essays From the Poynter Institute.(《波因特学院文集:美国新闻价值观与技艺》)
  Gainesville, FL: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2005.

  The First Amendment Handbook. (《第一修正案手册》)
  Arlington, VA: The Reporters Committee for Freedom of the Press, 2003.
  http://www.rcfp.org/handbook/index.html

  Hachten, William A.
  Troubles of Journalism: A Critical Look at What’s Right and Wrong With the Press. (《新闻业困境:评述新闻出版之功过》)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rd edition, 2004.

  Hamilton, James T.
  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Sell: How the Market Transforms Information Into News.(《所有可销新闻:市场如何将信息转化为新闻》)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Overholser, Geneva, and Kathleen Hall Jamieson.
  The Press.(《新闻出版》)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Sloan, W. David and Lisa Mullikin Parcell (eds.)
  American Journalism: History, Principles, Practices.(《论美国新闻历史、原则、实践》)
  Jefferson, NC: McFarland & Company, 2002.

  Sullivan, Marguerite H.
  A Responsible Press Office: An Insider’s Guide.(《负责任的新闻办公室:内部指南》)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Stat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Programs, 2001.
  http://usinfo.state.gov/products/pubs/pressoffice/
  职业守则

  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美洲报业编辑协会)
  ASNE Statement of Principles(美国报业编辑协会原则宣言).
  Reston, VA: 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 2002.
  http://www.asne.org/kiosk/archive/principl.htm

  Radio-Television News Directors Association(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主任协会)
  Code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职业和专业行为守则).
  Washington, DC: 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主任协会(Radio-Television News Directors Association), 2000.
  http://www.rtnda.org/ethics/coe.shtml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职业记者协会)
  SPJ Code of Ethics(职业记者协会守则).
  Indianapolis, IN: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1996.
  http://spj.org/ethics.asp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ournalists(国际记者中心)
  Code of Ethics (by country and region)( [国别与地区]职业守则)
  Washington, DC.
  英文版: http://www.ijnet.org/Director.aspx?P=Ethics

归类于: 网络媒体, 全部 — liuren @ 12:12 pm

6条评论 »

  1. 刘老大的这个资料非常好,赞!

    评论 由 麦田 — 一月 23, 2007 @ 1:24 pm

  2. 大牛啊
    崇拜 hoho

    评论 由 kankan — 一月 23, 2007 @ 2:15 pm

  3. 刘老大出品,自然是精品,这个超级实用,收藏了

    评论 由 元小弟 — 一月 23, 2007 @ 4:15 pm

  4. 新闻工作者应该寻求对立的观点,在新闻报导中不偏不倚。除了要对所说事实予以核实以外,他们应该在存在事实争议时,找出各种不同的观点。

    评论 由 芙蓉的妹妹 — 一月 23, 2007 @ 10:14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