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D-927链接 下载:世界500强的中层内训课:中层领导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56:34

  《世界500强的中层内训课:中层领导力》

  第一章无能vs实力

  无能上司造就低能下属无能型:上司之所以成为上司,固然有着多种多样的的理由,但其所凭借的却未必都是自身的实力。换言之,上司不一定都有真才实学。当然有人会感叹:“现在这个世道,百分之百靠真本事飞黄腾达的又能有几人?”话虽如此,但无论身在何处,只有用实力和成绩来证明他的存在价值,上司才能够在组织中生存下来。倘若让只有20%~30%能力的人担当重任,则必将导致严重后果。“像他那种人怎么配坐那个位置?”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无能的上司着实不少,从而使被迫与这种不学无术之徒共事的下属牢骚满腹。这种无能上司指挥工作的方式大致是这样的:“看一看不就明白问题的所在了?要是还发现不了,就多找几个人讨论讨论,听听别人的意见,如果还不行,就多去查阅相关资料,搞清楚实际情况。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要设计好方案,预估一下各个方案都会带来哪些效果或是副作用。举例来说,这个要是这么做的话,一定会导致那个问题的出现,那么就要再找到解决那个问题的方案,而那个方案……”以上言论乍听之下似乎还过得去,实则这种圣贤语录式的“一般性工作指示”谁都会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丝毫无助于下属开展工作。私底下,下属们一定会对之嗤之以鼻:“像那种工作指示我也会做。我们上司就这点儿水平,也配拿那么高的薪水?真是搞不懂。”更严重的是,对于那些希望向上司请示当前工作疑难的下属来说,这种话无疑会令其大失所望,打消他们再次向这位上司请示和探讨的念头。作为上司,应当能够区分泛泛而谈和就事论事这两种不同情况。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这种不分场合、泛泛其词的上司比比皆是。他们为什么要重复这些人尽皆知的陈词滥调呢?因为他们自身实力不足,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这些无能的上司们通常有以下几种行为特征:过分强调基础以掩饰自身的无能;说话宽泛、空洞、不切实际;工作中拈轻怕重;故意表现得为重要工作奔波劳碌;以为成了领导就是自身能力的证明;在人际关系上挖空心思。尽管我们可以通过上述种种征兆来判断上司是否有真才实干,但实际要从一个组织中揪出那些无能的上司并不容易。原因是这些人虽然能力不足,却个个聪明精乖。听上去似乎很矛盾,可是这所谓的“聪明”决不是指他们智慧过人,而是说他们善于为人处事、深谙组织中的生存之道。更确切地说,他们更热衷于将聪明才智用在掩饰自身的无能上,而不是用于工作本身。

  这种上司时不时会做些华丽的表面文章,吹些大言不惭的牛皮,藉此蒙蔽下属或同事的眼睛,让人误以为他们是有真才实干的聪明人。既然没什么真本事,那么只好把别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了。于是就有上司用名牌服装、名表、名包来包装自己,妄图掩人耳目。不懂核心技术的上司很危险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做好,最好的办法是坦然承认(当然如果全盘承认,身为上司的你可能会觉得丢脸,那么多少适当地承认一点吧),然后和下属一起集思广益,共同完成工作。这样做,至少下属们不会说“上司没本事”,反而会赞赏“上司很尊重下属的意见,带领大家发挥了集体的创造性智慧”。可惜大多数上司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总是急于掩饰自己的无能,又以贼喊捉贼地装模作样一番,总之就是使出浑身解数混迹于组织当中。现在就让我们来拆穿这些无能上司的生存策略,看看这些行为对下属都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吧。01:善于说官话的上司这是那些企图掩饰自身无能的上司们乐此不疲的策略之一,即使用“照本宣科”式的工作指示虚张声势,讲一通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其实,这是一条既简单又百试不爽的高明策略。假如上司说的全是些冠冕堂皇的基本理论,下属能说他错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基础”扎实的上司吧。死角公司近来遇上了发展瓶颈。公司高层意识到,仅以当前的业务规模很难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认为有必要改变业务组合。经过几个月的思索,新业务终于确定下来。现在公司需要组建一个负责推进这一项目的专门团队。ceo特命公司人事部经理金基本研究组建方案。这可是ceo下达的指示!对于对组织结构设计一窍不通的金基本经理来说,可是生平大难临头的时刻。不过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经理自有渡过危机的妙策。他先委命下属仔细研究,拟出合理方案。一周后,下属们交来了两个新产业团队的组建方案,其一是设立一个由ceo直属管理的组织,其二是在现有业务部门中选择一个相关度最高的部门,统管新业务团队。金基本经理:(嗯……好歹得说点什么才能树立起上司的威信嘛……ok,就讲点基本的,最基础的才是最重要的嘛!)金助理,知道我为什么找你谈话吧?公司不是要拓展从未做过的新业务吗?一个新业务团队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是不是?当然了,也得有资金支持。(如此这般……)听明白了吧?

  金助理:呃?啊……是啊,您说的对。不过,策划案怎么做才好呢?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或是重新设计的地方?我不太确定啊!金基本经理:(咦?看来是不吃这一套啊。既然如此……)金助理,你再好好听我说一遍。我们现在不是要开展新业务吗?新业务团队必备的条件都有哪些呀?你仔细想想。还有,只交来两个提案怎么行呢?再多拟几个给我看。不多拟些方案、互相比较优缺点,怎么能找到最佳方案呢,你说是不是?金助理:是,知道了。金基本经理:别着急,好好想一想再做,下周拿来给我看。(呼!总算捱过了今天,可以松一口气了。是不是该买本讲组织构建的书来看看啊?)其实金基本经理对金助理说的这些话一句也没错,乍听起来似乎每一句都至关重要,不了解内情的旁观者说不定还会感叹:“嗯,真是字字珠玑啊。”可事实上,这些话对金助理的工作一点实际帮助也没有。这些泛泛之谈只会令金助理奇怪自己的上司“做出那样的指示有什么意图。”而他始终不可能从这种疑惑中获得任何东西,因为金经理所说的全是照本宣科的理论套话。更何况,这些理论随便翻一翻教科书、搜一搜互联网就可以信手拈来,我们的金助理真正需要的却是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死角公司实际状况的指导。可惜的是金经理并不具备为他提供这种指导的能力,最后只留下莫名其妙的金助理一个人继续冥思苦想。深入思考根本性问题也没有错,可是单单考虑这些并不能推动实际工作进程。脱离现实、高度抽象的大道理只会浪费时间,于工作不会有任何帮助。本例中的金基本经理对下属做出的指示一言以概之,只不过是一句“你再去好好想想”罢了。02:不断以提问攻势刁难人的上司有人说,即便是和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辩论,也有必胜的法门。那就是和在亚里士多德谈话之间不断地插入“那又怎样?”的反问。比如可以这样说:“嗯,话是不错,但那又如何?”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交流意见的会议中。不要以为无能的上司在开会时会一言不发,他只需在别人发表观点时不断地插问“那又如何?”这种基本问题就行了。无需多言,这种胸无点墨的上司根本没有能力在会议讨论中发表个人见解(真要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可就露馅了!),可是这种看似简单的“提问攻势”却能产生貌似命中靶心的效果,显得见解不凡。

  假设我们以“如何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主题展开会议(其实什么主题都无所谓,因为不管主题是什么穿插的评语都一样)。提问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他可以这样问:“客户关系管理的确重要,但许多企业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没找到具体方法吗?现在讨论的问题在我看来也是一样。你来说说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或者这样说:“任你怎么讲,客户关系管理说到底不就是要好好听取客户的需求吗?那么我们的客户都在要求些什么呢?”类似的方法还有一种,简言之,就是摆出一副“看你怎么说服我”的态度。这是无能上司们的惯用伎俩。要他们指出下属的策划或构想中的缺陷?别抱幻想了,他们甚至连策划案都看不懂呢。这种人往往会说:“详细说明一下!看你思考到何种程度了。”这是在变相要求下属进行详细说明。上司决不会承认自己不懂,让下属来教。他还会反复强调:“我只是随便问问,我自己当然知道得很清楚、考虑得很周详了,但毕竟要了解下属思考问题的深度啊。”遇上更加厚颜无耻的上司,他还会添油加醋地说:“仅仅发表自己的主张是不够的,能够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才更加重要。我这是在为你创造机会锻炼自己啊。”总而言之,当上司对你追问不休时,他决不会承认自己不知道,反而会伪装成一副意在锻炼下属的模样,让你对他感恩戴德。实力型面对无能的上司,下属们往往很难袖手旁观。抛开业务能力不谈,这些无能上司之中不乏人品足以登上“我愿与之共事的上司”排行榜no.1的好人,许多下属乐意与之私交。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中,眼看着上司因为能力不足忙得焦头烂额,下属们也会寄予同情。况且,做下属的去指责上司无能多少也有些难以启齿。焉知五年、十年后,自己会不会也面临和今天的上司同样的处境呢?可是,为什么我们仍然要说“无能”是上司必须坚决摒弃的不良因子呢?因为无能只会令自己自怨自艾。一旦出现问题,掩饰无能的言行就会变成向下属转嫁责任的行为。这是牺牲他人以掩盖自己过失与无能的策略。在总是将自己的过失转嫁给下属的上司手下工作,下属们容易采取防御性的工作态度,最终他们的工作干劲会因为上司的无能而逐渐消减。那么遇到这种情况,上司们该怎么办呢?

  01:绘出大纲,摸准脉络成语“囊中之锥”是指把锥子放在口袋里,锐利的一端自然会穿透口袋伸出来。同样,有真才实干的人即使不高调声张,他的优秀也会自然而然地广为人知。所谓领导者,顾名思义就是前面提到的“带领”之人,即必须做好领路人。领导者实力的第一要素当然就是指明道路。小到一份策划书的整体脉络,大到一个企业的业务方向,规模虽有大小之差,本质却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真正有能力的上司必须拥有全局视野,同时,他还能够明确指出当前应该集中解决什么问题。凭真本事带领团队的上司有如下这些行为:●准确绘出大纲,指明问题的本质及解决方向;●不断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提出激发下属学习意识的问题;●当好下属的庇护伞;●出现问题时,首先考虑如何解决,而不是责备训斥;●不急功近利,不沾沾自喜。it解决方案公司的金组长正在研究要提交给客户公司的客户管理系统改善方案。由于客户规定的时间比较紧,项目负责人金经理在公司标准提案书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就交来了,报告中的错别字随处可见。金组长:我看了看提案,该有的内容似乎都有了。但有一个问题,对方公司为什么要更换现在的客户管理系统呢?金经理:上次和客户面谈时也问过了,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金组长:什么问题都没有就要换,这怎么可能?肯定有什么理由啊。金经理:一般来说,更换it系统的原因要么是觉得系统落伍了,要么就是嫌成本太高了。金组长:我们现在的方案是从a到z全部换过。这样一来,成本必然会上升,万一对方的要求是节约成本,那就不合适了。从对方公司的财政状况看来,我认为他们也不是为了节约成本才要换的。金经理:经您这么一说,好像的确如此。金组长:你刚才说另一个常见原因是系统落伍,这话是不错,可是目前的系统是什么时候投入使用的呢?金经理:听说是两年前开始使用的。金组长:要说落伍,时间也不怎么长啊。无论如何,我觉得不像是因为这些常见因素才要更换的。你先弄清楚客户公司到底为什么要换系统。我想他们是不是为了提高客户管理水平,?如果我的推测正确的话,我们交给对方的提案就不应该以现在这种从头到尾更换的形式制作,而是对原来的系统加以更切实的保障。你再围绕这个中心仔细思考一下。另外还要突出我们的提案不同于其他公司的内容。这一次我觉得就以客户管理水平升级为重点吧。

  像上面这种情况,如果遇上没有真本事的领导,多半就要一边研究报告一边挑错字了。越是无能的上司就越看不到全局,一味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有些机灵的下属一般会在报告里故意留下三四页篇幅的错别字,因为上司如果挑不到刺儿,讨论是不会结束的。有实力的领导在对错别字这种细节问题指指点点之前,会先设法抓住报告的中心思想,然后就像上面的金组长一样,告诉下属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诸如“无条件重新想过”此类毫无指向性的废话他一句都不会说,相反他会把自己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明确地传达给下属,让他们明白问题的核心。02:别忙着教训,先解决问题再说无能的上司遭遇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先找到可以呵斥指责的对象。他们会立刻叫来犯了错的下属,冲他大叫大嚷:“怎么会搞成这样?是哪里出了错?”于是这个倒霉蛋下属要么干脆来个哑巴吃黄连一声不吭,要么就老老实实地回答上司的问题,解释事情是怎么“搞成这样”的,同时绞尽脑汁为自己开脱。然而这种回应方式往往令上司更加火冒三丈,因为上司冲口而出的“为什么”并非是真想弄清事情的原委,只不过是在怒火中烧、难以抑制之际劈头盖脸地发一顿脾气罢了。耳听着上司大呼小叫,下属们往往暗中抱怨:“都已经是泼出去的水了,你还想要我怎么样啊?”与此相反,精明能干的上司会先考虑如何收拾残局。当然,有时为了解决问题也需要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其目的决不是为了要追究责任。

  第二章怀疑vs信任

  “监工”上司制造爱搞小动作的下属怀疑就是“不信任对方”。要探讨上司不信任下属的话题,首先要谈谈什么是信任。信任就是“相信对方”,人们为什么相信对方呢?管理学家克莱默和泰勒在《组织中的信任》一书中指出,信任的源泉有三:首先是寻求交换平衡的“计算型信任”;其二是以能够分享必需或重要知识信息的实力为基础的“知识型信任”;最后一种是在兴趣爱好等情感层面对彼此有好感时产生的“认同基础型信任”。始于利害关系的计算型信任只要置于商业交易或缔结和约的过程中就很容易理解。在商业交易中,如果己方给予了彼方一定利益,彼方就应相应地回报给己方同等程度的利益,当双方利益均等时,就产生信任。这时倘若任何一方预见到自己将会蒙受损失,就不会再继续相信对方。这同“实力”亦或“好感”是两码事,纯粹是商业交易关系。第二种情况,人们会在对方“实力”不凡的前提下相信对方。假如每次向某个下属布置工作后,他都处理得干净利落,上司就会相信以后无论交给他什么工作(非常重要的工作),他都会以自己预期的水准完成。这和体育比赛中拥有顶尖技术实力的选手在危机时刻发出决定性一击的道理相同。因此,下属具备的优秀实力就成为承担重任的理由。最后一种是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自然形成的“心照不宣”的信任。“他都和我共事10多年了,总不会背后捅我一刀吧?”这种信任就是其中的典型。像这种情况,即使下属没什么实力,但上司往往出于觉得他“人品还不错”、“就相信他一次”的心理,便对这位下属给予了信任。这三种信任中,无法断言哪一种信任更好。因组织的情况和上司的特点而异。比如在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组织中,以实力为基础的信任可能就非常重要。因为分配工作时一旦感情用事,就可能导致上百亿的损失,所以必须抑制这种倾向。相反在注重团队协作的组织中,就很难过于依赖员工的个人实力。此时培养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牢固感情和融洽关系比提高团队成绩更重要。怀疑型:以自我肯定成功学闻名的诺曼?文森特?皮尔在他的《只要敢想你就行》一书中说:“相信自己能做到,你将无所不能。”对某个人的信任——亦即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是自信心的原动力。只有这样,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信任才能成为散发正面能量、形成和维持更融洽关系的基础。这也是许多管理学家在企业管理研究中都相当关注相互信赖的重要性的原因——因为企业间成功的合作关系、双赢的劳资关系的根基都是信任。上司对下属员工的领导也不例外。无论上司对下属是何种信任,都能够激发下属的工作信心和热情。培养信任关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也有一朝即毁的可能。倘若上司或下属中的一方违反了重要条款,亦或阳奉阴违、两面三刀,那么就很难期望彼此间的信任能够继续维持。那么上下级之间信任关系破裂、不再互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固然很多,但多以先入为主的成见和错误认识为主。由此引发的不信任关系极有可能发展成无意义的误会和不必要的冷战,很难轻易恢复。尽管下属不信任上司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这里我们只讨论上司不信任下属的情况。

  01:四处巡察的上司如果上司不信任下属,下属基本上就永无出头之日。如果是上司出于信任委派的任务,下属一定会兴高采烈地去执行,但如果是在上司怀疑的目光下接到的任务,下属就会有一种“被监视”、“不被上司认可”的感觉,亦或“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的担忧,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来回巡察监视下属的上司会严重影响到下属的工作效率。工作上不仅如此,有的上司在情感上也不信任下属。老是抱着“对他再好也没用,到头来还是会在背后骂我”这种心态。不信任下属的上司行为如下:无法爽快地委派任务,总要犹豫老半天;即使委派了任务,也总是频频(一天一次、或早中晚各一次)检查进展情况;为了检验自己不在场时有没有人说自己坏话而常常故意出现在下属们聚会的地方;时刻巡察下属有无偷懒不工作。上下级间的这种不信任关系长此以往地继续下去,下属将会对上司也不信任。他们心中会萌生逆反心理和怀疑感:“上司都不信任我,我又何必去信任上司?难道他真能对我说话算话?还不是需要的时候利用我,完事之后就把我一脚踹开?”02:不相信下属能力的上司“只需做完那些就行了,反正不合我意……”“即使是再小的事情,也要经过我的许可才能做……”“我要是不在一旁看着就不放心。”“那些非你能力所及,只做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以上是不相信下属“实力”的上司常说的话。只要是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下属,大概多少都听到过一两次。每当下属向上司请示想要加快工作进度或者追加新任务时,满腹疑虑的上司就会说这样的话,甚至还叱责下属没事找事、制造麻烦。听惯这种话的下属很可能就会变成被动接受任务的员工,不再积极主动地找事做了。这也是为什么“别想着出风头,安安静静地把该干的干完就好,至少不会挨骂”这句话成为金玉良言的原因了。我们来听听在组织中不被信任的下属们是如何说的:“所有人都看着上司的眼色行事。在上司正式下达指示之前,没有人可以行动,也没有人想去行动。大家都没有自己去创造点什么的欲望,只是被动地接受上司的安排,以为和上司步调一致就能成功,安于依着上司定下来的套路工作。”“尽管上司们都嚷嚷着要下属积极发表意见,但大多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实际决策全由上司来做。因为他们不相信下属的意见是对的,结果我们这些实际工作者完全丧失了主导权和决定权。反反复复总是这样,后来我们就觉得:‘反正决定是由上头来做的,我自己要那么十全十美干嘛?’往往敷衍了事就算了。”

  上司认为如果让不够专业的下属放手开展工作,一旦出现过失,责任全要担在自己头上,因此尽可能地希望下属只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务。如果下属主动承担了工作却没有办好,他们就大加斥责:“自己分内的事都做不好,还要管别人的闲事。”可是不要忘了,这句话一旦出口,就会成为浇灭下属积极工作欲望的罪魁祸首。如果下属的实力都比上司优秀,那还要上司做什么?上司本就有责任培养下属,如果只因不相信他们的实力就连工作都不敢交托,那还怎么培育人才呢?纵然下属的实力稍显不足,但只要在不足之中发现其潜力所在,他们的实力就会像滚雪球一般一天天增长,作为上司的你可千万不要忘记自己这个本分。不放心也好,不满意也罢,请你先充满信心地对下属说:“我相信你!”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心理学中不是有“自我实现预言吗?”哪怕只表扬一句“做得好”,下属的工作热情也会提高。如果始终得不到上司的信任,那么就连其潜在的能力也会被抹杀。信任型:01:给下属主导工作的机会相信自己什么事情都能独立完成的心理,说得好听点是“自信”。这种自信会萌生“我要试一试”的愿望,是激起挑战欲望的重要手段。但“过犹不及”,自信心如果太强,就极有可能变成自满,继而导致悖离实际的决策或有勇无谋的挑战。所以上司与其陶醉于骄傲自满、唯我独尊,还不如定下一个“应该重点处理哪些事”的目标,然后主次分明地进行管理。美国富国银行的ceo理查德?柯瓦希维奇曾说过:“我能做的事情不过是向股东和客户演讲、以及和员工们握手而已。”意思是说上司掌控一切和统领一切还不如重点指导某些核心工作更有成效。监管过度的领导机制会剥夺下属独立制定计划、主导工作的机会。记住,上司过多干预琐碎事务的行为不但会增大下属的压力,还会妨碍他们通过工作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向下属安排工作要以“信任”为前提。许多规定和惯例是为了运作效率的提高以及管理的便利性制定的,上司在指挥工作时如果墨守成规、令下属们束手束脚的话,他们就只能遵照上司的指示按部就班地执行,从而无法自己开动脑筋工作。被誉为最佳客户服务百货公司的诺德斯特姆就采用了“最小化”的方法执行各项营业规章制度,使得营业员服务顾客的水平显著提高。他们坚信如果固守繁冗而耗时的程序、事事请示领导的话,商场的营业员就无法为顾客提供快捷而优质的服务。

  前总裁詹姆斯?诺德斯特姆就曾说:“如果公司过分强调规章制度,员工遇到问题就只能频频对顾客解释‘这不符合公司规定’。正因为此我才这样不喜欢规则。”他经营公司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如果事情与顾客有关,就按照你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去处理”。虽然这条简单规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权限滥用,但诺德斯特姆认为这种风险只不过是为达到“最佳服务”目的甘愿做出的小小牺牲而已。“如果不信任员工、总是制定各式各样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就不要愚蠢地期待员工们会全心全意努力工作了。”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的这句话值得我们反复琢磨。02:别把下属变成失败者“不是失败,是在学习克服失败的方法。”当下属办事不利的时候,上司真该好好想想这句话。没必要非把下属都变成失败者,只要他不重复同样的错误就够了。越是强调他的失败,他就越容易逃避承担风险大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盯着失败不放的上司一定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视角。当下属遭遇失败,与其对之厉声呵斥,不如换一种方式,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前不久,负责谷歌广告系统的副董事长谢乐尔?桑德伯格就犯了一个错误,导致谷歌损失数百万美元。当她向董事长拉里?佩奇辞职时,没想到佩奇却高度评价她的挑战精神,并对她说道:“我很高兴你犯了这样的错误,我希望我们的公司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公司,哪怕失败了也要不断地挑战新事物。假如要求你们永远不犯错误,谷歌就会沦为一个保守的公司。”

  第三章独断专行vs洗耳恭听
独裁上司造就盲从下属领袖气质被认为是引领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其来源于希腊语“kharisma”,本义为恩宠、恩惠或礼物,在早期的基督用语中,它指上帝赋予人类的特殊能力,尤指救助人类的异禀或预言能力。charisma一词因此也被援引到企业组织领域,意指“驾驭下属的无形力量”。在拥有领袖气质的领导者的带领下,组织的全体成员都会壮志满怀、热情洋溢地投入工作,为达成目标一丝不苟地努力。或许正是因为此,但凡组织的领导者都渴望拥有这种素质。然而,要在现实中找到真正拥有这种领袖气质的人却十分困难,因此人们才认为电影里那些魄力十足的组织头目“很酷”,不由自主地心生向往。谁都希望拥有领袖气质,组织中的上司也一样。尽管某些上司会因其独特的外貌或个性彰显出强烈的领袖气质,但实际上领袖气质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有的上司会通过忽而拉高嗓门,忽而耷拉下眼皮“用鼻孔看人”,忽而又轻言细语到几不可闻这些外在行为故意表现得很有领袖气质。他们的模仿精神虽然可嘉,但很遗憾,这些举动并不能让他们获得领袖气质。领袖气质通常只有在下属“自发地认可并崇拜”上司时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不管你有何种“秘密武器(包括性格或外貌等)”,只要下属不认可,你就仍然不过是一个“只会装模作样的上司”罢了。除了使外貌和声音显得“另类”之外,上司还会运用自己在组织上下级结构中的权力发掘领袖气质。不过试想一下,利用职位和权限等手段会让下属自愿地服从你,还是只会把你自己变成一个不可接近的可怕存在?这些错误的领袖气质观念非常容易导致上司走上“独断专行”的道路。独断型:01:坚持“按我说的做”的上司八字公司的营业企划组正在讨论新的营业点奖励制度。新制度将重点聚焦于对新顾客的招揽上,但却忽略同老顾客关系的维护。简单地说,不管光顾各营业网点的老顾客是否减少,只要店主能招揽到新顾客,就能获得奖励。这一奖励方案的提出者是担任组长的赵我意经理。但组员们却认为经理提出的新制度负面效果更大,认为应该慎重斟酌。赵我意经理: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现在决定——就按原来的方案办。组员1:等一下,经理。刚才我不是说了吗?那样做的话,营业点的店主们会不乐意的。只顾着招揽新顾客的话,老顾客很可能会减少,这样会影响营业点收益的。组员2:对啊。方案还没有正式实施,就有人听到风声,现在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大家都一肚子怨气呢。组员3:公司不也在倡导顾客满意经营的理念吗?我认为“撇下老顾客”式的制度行不通。赵我意经理:(勃然大怒)喂!喂!我都说了就那么办了,你们哪儿来那么多废话?你们是组长还是我是组长啊?就按我说的做,出了问题我负责!老实跟你们说,就是让我下课我也干!组员1:经理,如果不希望出现那种局面的话……赵我意经理:你说什么?我认为我已经说得够多了,我的想法也表达得很清楚了,不是吗?怎么,不喜欢按我说的做啊?那就去别的组啊,要不然就离开公司。要想留在这儿,就得听我的指挥,明白吗?我有我的方式,接受不了的就走人。什么话这么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这种独断专行的上司。他们因为过于向往领袖气质,所以要求下属完全按照自己的方针行事。02:打着沟通旗号说教的上司上司独断专行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擅作主张,听不进下属的意见或不和下属商量、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当然,某些上司的确拥有不用事事找下属商量也能完成工作的优秀实力,这令下属们不得不钦佩,向他们投以尊敬的目光。问题出在那些不具备这种实力、却仗着职权压人、武断决策和行动的上司身上。他们普遍不喜欢那种试图说服下属的沟通过程,所以以沟通为目的的会议常常会变质为他们单方面下命令和说教的场所。相比倾听与交谈,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想法是否充分表达。所以每次开会讨论,上司说话的时间总是比下属长,会议往往演变成上司单方面依照预订议案进行解说的一场宣讲,下属都成了一言不发观看剧目的观众。下属当然会暗自嘀咕:“这种例行通知的会议还开它干嘛?人人都忙着自己的工作呢,偏要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把所有人都召集到这个会议室里来吗?你自己定好之后每天往公告栏里一写不就行了……”以沟通为幌子的独裁上司行为如下:“我想ooo是对的。”“看来ooo是最好的选择。”“如果ooo的话,嗯……有点困难呢……有这样的先例吗?我可负不起这个责任啊。”“董事长希望朝ooo这个方向去做,大家都知道吧?”“你们不认为是ooo吗?”“如果ooo的话,不就好了吗?”这种单方面的用“命令”和“说教”武装自己的上司无论和下属谈什么,都会装成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频频打断对方的讲话,又或者不停地单方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的谈话模式也都是清一色的“发表自己见解+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见解”的结构,尽管他们时不时也会以温和的语气和巧妙的措辞掩饰自己的独断和霸道。倾听性:01:练习主动攀谈如果想了解下属的真实想法,就不能坐等他们来找你吐露心迹。上司必须主动去找下属谈话。3m公司的ceo吉姆?麦克纳尼接受《商业周刊》杂志专访时曾感叹从员工那里获得真实反馈着实不易,因为只要自己一提出某个见解,员工纵然内心反对,表面上也倾向于说:“吉姆,你的构想真棒。”看来连以开放的上下级文化著称的3m公司的员工也不轻易向上司吐露真实想法,更何况是在国内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了。因此,上司主动找下属谈心就变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上司还必须改变思维模式,学会倾听和接纳下属的批判性意见,加强相互沟通。

  当下属提出的某个新的见解、领导者很难接受时,大多数领导者的反应是“就按我说的做”或者“你说的话你自己负责”。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很可能就此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让下属产生错误认识。他们很容易把这种话解读为:强出头的结果,要么挨批,要么被迫担下所有风险,但若乖乖地一言不发,那就万事大吉。这种风气一经形成,任谁都不会再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温斯顿?丘吉尔就曾说过:“不仅毫不忌讳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需要勇气,聆听别人的意见也需要勇气。”为了获得员工的真实意见,上司们还需要努力强化自己的感性能量。02:打消“多管闲事”的念头世界级培训专家马歇尔?戈德史密斯曾说,成功人士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妄想长胜不败。争强好胜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细枝末节上也不依不饶地一心想着压倒对方,这就容易出现问题。越是竞争意识强、事业成功的人,越容易觉得自己是对的,总想凌驾于他人之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上司干涉下属工作的欲望。对此戈德史密斯这样定义:“上司干涉下属工作的行为是成功人士想获得胜利、证明自己的一种表现。”这种欲望体现为总想在下属原先的意见基础上附加新的价值。结果导致某些上司一不多管闲事就坐立难安,他们总喜欢在下属发表意见之后满不在乎地摆出一副“我早知道了”、“我知道得比你多”的模样。如果上司的干涉能够提高工作成效,那固然好,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上司对下属的工作指手画脚时都喜欢对下属的意见视而不见,多管闲事带给他们的只是一种“一吐为快”的畅快感,但对下属开展工作带来的则是妨碍。有时这种多管闲事连5%的改进作用起不到,而这不足5%的改进换来的可能是另外30%的损失,这30%正是决定创造性思维的条件——“下属的激情”。上司如果不想掉进独裁的陷阱,首先要摆脱多管闲事的诱惑。请你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多少次以“不过……”或者“可是……”的发话试图干涉下属的工作吧。如果是小事一桩,那么就算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也请用两句鼓励来代替你挑剔的评语吧。只要改掉这种爱多管闲事的坏毛病,你会惊异地发现原来自己日常说的话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废话呢。

  第四章自负vs谦逊

  自命不凡的上司没人帮前不久访韩的ge总裁杰弗里?伊梅尔特在会见韩国企业家时曾说过下面这一段话:“在ge,最重要的是必须成为不断学习、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人。骄傲自满的人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在公司里失去立足之地。以谦虚的态度时刻学习的人、坚持不懈努力的人才会成功。埋怨别人的人绝不可能获得成功。”伊梅尔特总裁想要强调的是对“过分自信”即自负的警惕。对自身能力的自负感以及对过往业绩的骄傲都必然导致轻视和瞧不起人的处事态度,最终不但自己惨遭失败,还会让组织受到极大的损害。美国南加州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沃伦?本尼斯把不听下属意见的领导者称为“耳朵疲惫的人”。之所以这样说,可能是考虑到对一个承担着重大决策责任的上司来说,事事垂询、并且尊重和自己处在不同级别上的下属的意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必须把自尊心和情感上的障碍都放下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要时刻谨记“一个人不可能是万事通”这个普遍真理。《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指出,一个卓越的企业重新沦为平凡甚至更糟糕的企业的主因之一就是管理者的“自负”。哪怕是一度为企业创造过辉煌业绩的领导者也会在自命不凡的一瞬间拉开个人失败的序幕,成为企业走下坡路的起点。他说:“虽然仅凭领导者一人之力无法完成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过渡,但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可以凭个人之力让企业灭亡。”这句话已经在因会计丑闻而销声匿迹的安然公司和世界电信身上得到了印证。美国硅谷的管理咨询公司圆桌集团的总裁帕特里克?兰西奥尼在他的《ceo的五大诱惑》一书中指出,相比“创造辉煌业绩”这种诱惑,ceo更容易陷入“扬名立万”的诱惑,他告诫领导者如果患上了所谓的“出名癖”,企业即便可以成功一时,但也无法成功一世。历史上不乏自命不凡的领导者,拿破仑便是其中之一。让雄心勃勃的拿破仑首度受挫的事件是入侵前苏联的失败。史学家指出,入侵前苏联失败的原因就是源于拿破仑的固执和自负。1812年,拿破仑远征前苏联前夕,法军司令雷伊等人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建议拿破仑考虑到寒冷的冬季气候推迟远征。可是拿破仑只是不耐烦地表示“我都知道了”,完全无视部下的忠告。不仅企业高层身上存在自负问题,众多中层上司身上也同样存在。上司的自负会成为下属们茶余饭后的可笑谈资。如果上司确实既没有能力、又骄傲自满,那么被讥嘲为“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也很正常。问题是能力优秀的上司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处境,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就算什么都不做,下属也会自然而然地认可并尊敬这位实力派的上司,可是他们却偏偏要摆上司架子,致使下属原本“油然而生的敬意”瞬间消失得一干二净,只剩下反感和厌恶。这时连上司本已被承认的能力和业绩可能也会被下属贬为“运气好”。

  自负型:01:无所不知的上司自负的上司宣称:“我什么都知道,我什么都正确。”他们自以为全世界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事。管理学家尤因称这种心理为“全知全能信念”,正是它播下了灾难的种子。例如不耐烦听完下属的话、听几句就凭感觉下结论,用“我都知道了,不用说了”这种话来打断对方等等,这些都是陷入“全知全能谬误”的上司的表现。即使下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构想,上司也会以“不合先例”为由对之视若无睹。错把自己当做全知全能的上帝的上司们都有哪些表现呢?首先,他们会事无巨细地对下属的意见评头论足,常常把“那样做对吗”、“那个错了”之类的口头禅挂在嘴边。即使下属的观点正确,他们也不轻易认可,每次都是“先否定再平反”。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话说,才有机会炫耀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哪怕是和下属探讨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事情(或者说是下属非常了解的话题),他们也不肯服输,反而一个劲儿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指责对方的错误。如果下属坚持己见,他们就索性固执到底,直到下属认输说“是!是我错了”他们才肯罢休。其次当下属反驳自己时,他们就会更加愤怒。他们只感觉自己的尊严被冒犯,而不去考虑这其实不过是针对某个问题或疑难提出的众多意见当中的一个。他们会觉得:“哦?你这是在反过来教我吗?”所以不管下属说什么他们心里都会无名起火。有趣的是,如果提出反对意见的不是自己的下属,而是和自己的工作无关的人,他们多半就能同意并接受。这种思维惯性源自想在下属面前炫耀自己无所不知的贪欲。在这种上司手下工作的下属会怎么想呢?——“真是个自大狂,他要得意就让他自己得意去吧。”“跟他说也是徒费口舌,就算要说怎么也得找个能沟通的人吧。”02:陷入“我是no.1”错觉的上司不少上司骄傲自满的程度虽然还没到“全知全能”的地步,但也认为至少在公司内部自己算得上no.1。他们觉得一切问题只有自己出马才能圆满解决,所以总是到处干涉别人工作。如果这也称得上是“美德”的话,姑且承认他们拥有这种“美德”吧。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在炫耀,而是在以“培养接班人”为目的向下属传道授业。他们坚信这些活生生的经验之谈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自以为是地认为下属也会觉得自己的教导是有价值的。但许多上司却忘了大部分下属都把上司的经验之谈当作无味的说教和反复的录音重放。

  “每次去向经理汇报工作时,他都好像完全没有兴趣给我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或信息,只是不断地向我提起他那不知已经重复了多少遍的成功经历。看他那个得意劲儿,就好像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没一件没做过、没有哪个领域不了解、也从来没打过败仗似的。除了强调自己工作能力多么出色、经验多么丰富之外,一点儿对我正在做的项目有帮助的话都没说。”“上司成功经验”的无休止重复对于下属来讲不过是让人厌倦的说教。如果你以为下属会为此感激涕零,那只是你这个上司的错觉,也是你目空一切的一种体现。然而现实却是,越是在公司里屡获殊荣的上司就越喜欢夸耀自己的成功经历,但他们自身却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陷入自负的上司为了向周围的人展现才能,还喜欢陶醉于“自吹自擂”。其实如果上司真的有才干,下属即便不喜欢他的个性或者领导风格,也至少会认同他的能力、尊重他这个上司。可是自抬身价的上司出于对“万一下属不认可我的能力怎么办”的担忧(甚至生怕下属们不了解自己的实力和业绩),总是每时每刻都故意向下属炫耀逞能。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陶醉于自吹自擂的上司吧。高万丈经理的口头禅是:“哎呀,这可怎么办才好呢?”别以为他在操心公司出了什么大事,这只不过是他变相夸耀自己的方式。(上午10点)高万丈经理:金助理,你说这可怎么办才好呢?金助理:啊?什么事啊?高万丈经理:没什么,只是董事长突然要我和他一起吃午饭。金助理:这有什么问题吗?高万丈经理:哦,也不是有什么问题啦……他说是因为上个月的合同问题处理得很好,所以请我吃一顿饭。董事长可是个大忙人哦!以前他都不怎么和经理们吃饭的,不知为什么今天突然要请我。真是受宠若惊啊……你说是不是?金助理:反正他说了请客的,您就尽情吃好呗。高万丈经理:啊哟,和董事长一起吃饭能吃出味儿来吗?我又没干什么大不了的事,他又何必特意请我吃饭呢。要是让别人看到我和董事长在一起吃饭,那不是叫我难做人吗?唉,这可怎么办才好……金助理:哦……(下午2点)高万丈经理:我们公司的顾客满意经营被产业协会选为了优秀案例,他们请我们做个演讲。因为公司的顾客满意经营体系是我创立的嘛,所以又不好派别人去……唉,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金助理:您亲自去一趟不就行了吗?还能为公司做广告呢,挺好的啊。高万丈经理:我还是觉得麻烦。虽说是我一手建立的,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呀。唉,竟然还特地把这个选为优秀案例,真是烦人哪。金助理:您也可以趁机去外面露露脸啊,好机会哦。高万丈经理:唉,好吧,虽然麻烦……但也得去一趟吧?(下午5点)高万丈经理:哎呀,这可怎么办呢?金助理:(天哪,真是烦死了,这次又怎么了?)经理,您怎么了?高万丈经理:哦,我孩子得了钢琴比赛第一名。金助理:哎哟,那真恭喜您啊。高万丈经理:可是还得给孩子买礼物啊。买什么好呢?再来看看下面这位全都管经理,认为公司事务没有一件不是自己做出来的。全都管经理:在我们公司啊,有几样东西是别人没有的。知道其中一个是什么吗?那就是最新的物资动员管理系统。只要有了它,足不出户就能知道我们产品的流向。以后你也时常会用到这个系统,好好学习吧。新员工:是,知道了。不过学起来容易吗?全都管经理:呵呵,那当然了。我制作这个系统的时候可是花了大力气的。开发小组那么多人,可是大家都没我那么拼命,小到一个一个按键都是我费尽心血做出来的,其他人全都站在一旁看热闹。哎,想到这些就来气。总之你好好用吧。我去喝杯咖啡再抽根烟再过来,你先自己看着。新员工:是,知道了。(全都管经理走开)一旁的金助理:哎哟,这家伙做的什么破系统啊。当初做的时候就该好好做嘛,弄出这么个破玩意儿像什么话呀。谦虚型:01:从严以律己做起当询问好上司“如何才能获得这么好的评价”,请求他们“传授秘诀”时,得到的回答有些差强人意,因为那并不是我们原先期待的什么神奇秘诀。而只是一些“我只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了而已”之类的很平常的话。被誉为优秀上司的人中,很多人都具有谦逊的品质。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归功于谦逊这一美德带来的几个好处:第一,因为不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所以他们不断地开发自身的潜能。骄傲自大的上司绝不会努力学习新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谦逊的上司和自负的上司之间的实力差距就日益明显。

  第二,谦逊避免了夜郎自大的想法。谦逊的上司更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接受好的建议。因而他们更能做出英明的决策,创出更辉煌的成果。第三,自负者总以为自己了不起,但很少有人愿意和自我吹捧的人打交道。而谦逊的上司绝不会把这样的观点来强加于人,所以他们能够和下属员工走得更近。第四,谦逊的上司不企盼别人都知晓自己的功劳。他们认为那些只是自己的分内之事,没什么值得称赞的,还说:“一定要表扬的话,就表扬帮助我取得成功的下属们吧。”这无疑与那种把下属功劳据为己有的上司有着天壤之别。下属们当然更愿意为这种好上司努力工作。02:赞扬下属,你的身价也将倍增担心自己无能、消极和自卑吗?多数上司都会觉得贬低自己很伤自尊,但是谦逊必须从敢于贬低自己开始。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吝啬地称赞自己,大方地表扬别人”。人们通常讨厌自吹自擂的人,所以那些炫耀自己“很好”、“了不起”的行为一定要坚决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的实力即使不刻意夸耀,大家慢慢也会知道。同时赞扬对方的广阔襟怀也会让下属们感受到你的谦逊。成功人士和组织领导者最常见的特点之一就是谈论自己的成功时将外部条件或别人给予的帮助统统省略,单把个人的努力说成唯一重要的因素,而当谈论自己的失败或困境时,又把原因归结在别人或是不利的外界因素上。但是当领导者认为成功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时,身边的下属就会有一种失落感。同样,自以为了不起的上司手下也不会有优秀的下属。因为他们每次努力完成任务或者协助上司工作的结果总是被上司一个人抢了功劳。最终他们会失去为这种不可一世的上司工作的愿望。上司谦逊品质的另一个表现是把下属当做“同伴”看待。如果你认为在组织中职位高就可以对下属颐指气使的话,就赶紧打消这种念头吧。以一种和下属平起平坐、共同带动组织前进的姿态对待下属,他们自然会感受到上司的谦逊品质。“他虽然职位高,可是真的很平易近人,懂得和下属合作共进!”只要获得这种评价,你就算及格了。纽可钢铁公司的前任ceo肯?艾佛森就是这样一位领导者。艾佛森就任以后一直努力为公司营造一种人人平等的文化氛围。在此之前纽可的员工一直统一佩戴以颜色区分职位高低的安全帽,艾佛森认为如果相信这种以炫耀权力为目的的安全帽的力量的话,干脆全都染成黄金色的好了。他相信只有珍惜每一位员工,把他们视为“同伴者”,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献身精神。因此把所有人的安全帽不论职位大小一律换成了白色。德高望重又虚怀若谷的谦逊美德不就是从这种精神中产生的吗?

  第五章卑怯vs勇气

  推卸责任的上司让下属无所归依“那是卑怯者的辩白!”这是电影《实尾岛》中的著名台词。就算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也多半知道这句台词。“卑怯”这个词带有很强的贬义色彩,日常对话中我们用得并不多。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卑怯。卑怯的上司手下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下属企业之间的竞争常被比喻为战争,而企业的领导者则相当于军队的首领。试想边喊着“前进,冲锋!”边向后退缩的将领手下会有勇敢的士兵吗?企业也是如此,在卑怯的上司手下工作,逞英雄的行为可能意味着要独自负担起所有的风险,最终成为替罪羊任人宰割。作为组织的头领,自己不勇往直前却将下属一个劲儿地往前推,就是卑怯的体现。卑怯型:01:功劳是我的,过失是下属的苦笑公司的廖不齐组长今天心情非常好,因为早上他交给董事长的下一年经营计划书得到了表扬。廖不齐组长:真不知道大家是否在用心工作,我给了你们这么长时间,建议也不知提了多少个,怎么还会摸不着方向呢?幸亏我在向董事长汇报的前两天写了这份报告出来。你们怎么这么不让我省心呢?不过话说回来,好歹凑合着写了一篇交上去,在董事长面前也算交差了……组员:……廖不齐组长:咦,怎么都成哑巴了?说话呀。组员:嗯……多亏组长您了。要不是您,这事儿就糟了。廖不齐组长:让我怎么信任你们、把工作交给你们呢?可是几天后,廖不齐组长的心情又跌倒了谷底。因为他交给董事长的经营计划书存在严重问题,并因此被董事长狠狠批了一顿。廖不齐组长:我说你们都是怎么办事的?组员:……廖不齐组长:这种小事都要我来操心吗?你们应该知道怎么处理吧?组员:(前几天你不是说都是你自己写的吗……)(过了一会儿,董事长办公室)廖不齐组长:董事长,前些天交给您的报告出现错误是由于下属们没有仔细核对资料。以后我会监督他们细心办事的,真是万分抱歉。很多上司都理直气壮地把下属的成果归结为自己的功劳。可是一旦出现差错,他们又死活不肯承担责任,反而冲着下属大叫大嚷、厉声斥责。即使错误是由于自己的指挥失当,他们也会狡辩说:“我什么时候让你那么做了?”从而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再不然就是转嫁责任,强调自己的指挥本来是正确的,只是下属理解错了。我们再来看一个和下属抢功的事例。

  pt公司在国内广告界算得上是屈指可数的名企。担任广告策划组组长的艾报告经理再过一个小时就要向重要客户华妆公司的ceo汇报他们新产品的广告策划案。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获得最终的委托许可。虽然这是pt公司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报告,但负责汇报的艾报告经理却并不担心。他在公司里素有“报告鬼才”之称,不过在广告策划组组员们的心目中,艾经理的形象并不怎么可爱。“他没什么创新能力,只不过是擅长做秀罢了。”看来员工可不是一般的不满,就拿昨天的事来说吧。艾经理:金经理,李经理,策划案都准备好了吗?金经理:是的,都准备好了。艾经理:哦,那打印出来放我桌上吧。晚饭过后花一两个钟头看看就行了吧?(我是谁啊?我可是艾报告啊!虽然不是我亲自做的,但汇报的时候装装样子绝不会有破绽!)金经理:怎么想都来气,怎么能每次都这样?李经理:怎么了?金经理:你想啊,为了设计广告创意我们不知道开了几十次会、熬了多少个通宵,明明是我们这些下属的功劳,凭什么到头来就他一个人在客户面前洋洋得意地汇报、得到领导的夸奖啊?他也该给我们一些露脸的机会吧,你说不是吗?李经理:嗯,想想也是。这些日子以来我们一直为此而准备,客户的疑问我们肯定能迅速解答,经理有时反倒不如我们了解情况。所以他才为此特意准备了几十张辅助资料来应付。金经理: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混日子。天理不公啊!岂止这样?他还不准下属在他做报告时议论,还经常假惺惺地搬出一大堆材料让我们学习。虽说这种上司早该下台的,可是现实中他们却很“顽强”地在组织中存留了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下属没有勇气指出这种厚脸皮上司的无耻行径。即便指出,他也不会承认,自己反而可能被贴上“尽唱反调的小子”这类标签。其次,公司高层无法了解下属的情况。由于高层领导主要和组长、经理们会晤,很少和员工们直接打交道,因此他们都是通过组长或经理来了解公司业务状况及员工反应的。由于这两种原因,卑怯的上司才得以在组织中混迹至今。02:把难题丢给下属的上司在组织中,上司下属职责分工明确。尽管如此,一些上司还是经常懈怠、回避自己应尽的职责。

  假设我们需要在两个互相竞争的市场部门之间选择一个能带来更多广告收益的部门。正确的做法是分别与两个部门的经理面谈,根据谈判或磋商结果做决定。可是有些上司却把这种事情丢给下面的普通员工或助理去做。把自己该做的事推给下属,是出于一种“不想面对困难”的心理。卑怯的领导者的一大特点就是“出了问题撒腿就跑”。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事例。背信公司的单纯男经理要在明天的经营会议上陈述员工报酬制度项目的结果。总算为过去三个月的辛苦努力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这也是首次在高层领导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晚饭后,项目组成员们和单经理的上司人事经理一起核对一遍最终报告。人事经理表示整体上做得很好,但向单经理提出了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报告中明年基本工资上涨率写的是4%,他要求改为6%。人事经理认为,基本工资的涨幅至少要和物价涨幅相当,员工们才不会士气低落,也才能兢兢业业地为公司工作。对此,单经理表示反对,认为在最近公司业绩不佳的状况下,4%已经算涨了不少。人事经理却说在人事部门里,如果不站在员工的角度,而总是以领导层的立场考虑问题的话,是行不通的,仍然坚持认为改了比较好。单经理无奈之余,只好按照上司人事经理的指示,将基本工资的上涨幅度改成了6%。第二天,单经理在经营会议上做了报告,刚开始一切进展顺利,高层领导对单经理的报酬制度内容感到满意。但是,当单经理开接着报告基本工资的上涨提案时,问题出现了:ceo:基本工资提6%啊……是不是太多了?最近公司的状况不是很景气啊。单经理:确实,我认为也有点困难,但也许是由于最近公司不景气的缘故吧,员工们的士气都低得不成样子了。为了提高士气,激励员工们努力工作,我的想法是应该提高一点。ceo:也不无道理。但若是公司都不存在了,员工又在哪里呢?首先要让公司生存下来嘛。人事部门做决策时这么感情用事怎么行?人事组长,你说是不是?你以为如何?人事组长:是的,您说得对。单经理似乎还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我在项目开始之初就说过了,要站在公司的立场考虑并做出决策,其实我昨天也跟他提过意见了,说提高4%比较好……看来还是经验不足啊。ceo:就是说嘛……单经理。再去好好想一想,拟出一个让公司和员工都感到满意的合理方案,再来向我汇报吧。

  勇气型:01:如果是最佳方案,那就果断决定在不确定性很高的经营环境中,下决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搜集到的信息足够全,并经过了精确的分析或长久的考虑,在现实中也不可能100%确定成功。永远抱着可能失败的风险意识做决策是领导者的宿命。实际上,伟大的领导者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在到了必须做决策的时刻,不拖延推诿,果敢地做出决策。由于对自身做出的决策没有信心,卑怯的上司总是尽可能地避免做出决策,并总是以“这件事不是我可以决定的”这种方式来逃避。而有能力的上司在应该做决策的时刻绝不犹疑。他们会以现有信息为基础,反复思考,选择自认为最佳的方向,果断地做出决策。只有勇敢地承担做决策的责任,才是有能力的上司。02:一味责备不会让下属真心拥戴你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说:“优秀的领导者总是以‘我们’相称。”取得好的成果之后,不吹捧自己的功绩,只说“我们的组员都很棒”这一句话,就能提升下属们的士气。相反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把一切都归功于自己,事情不顺的时候则怪责下属们没有好好辅助自己,把责任都推给别人,这样做是无法激发下属的忠心的。甚至更进一步,真正优秀的上司要有说“是我的错”这句话的勇气。说得通俗点就是要有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的勇气。那种事情不顺时把原因归结到自己头上、庇护下属的上司,下属就算是出于歉意,也会萌生以后要更加真诚地帮助这位上司的心理。以美国企业为对象的一次研究显示,把问题归结在自己身上的领导者领导的企业,其股价上升得更多。美国电脑销售公司戴尔的ceo凯文?罗林斯就是一例。一次,公司的销售业绩大幅下滑,连原定的基本成绩都没达到,于是ceo罗林斯这样说道:“我们的产品销售价格政策没有制定好,都是我的错。”这种自我反省反而带动了市场的良好反映。有勇气的上司们即使失败是由下属员工的失误造成的,也会自己去承担责任。因为他们相信这是上司应该做的事情。对于下属的失误,如果上司本人摆出一副自己毫无责任的模样不理不睬的话,那么他失去的将是下属的忠诚。本人不肯承担责任,反而把责任转嫁给他人的上司是不会有人拥戴的,也不会有人向他实事求是汇报真实信息。因为大家都知道,就算自己汇报了不利信息,得到的也只不过是一顿责备而已。

  第六章虚伪vs真诚

  表里不一的上司制造关系疏远的下属妻子问:“你叫我怎么相信你?这又不是你第一次向我说谎了。上次你连保证书都写过了。”丈夫回答:“这次是真的,你就相信我吧。”这是电视剧里夫妻吵架时常常可以听到的经典对答。这一经典剧目在办公室里也经常上演。唯一的不同是下属员工的台词必须处理为旁白。上司说:“我以后会做得更好的,所以这次领导力评估拜托你们一定要手下留情啊。你们也了解我的心情吧?”下属的回答一定是:“是。(我怎么相信你啊。被你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你现在不过是后悔了才那么说而已,等评估一过,你就恢复原状了。)”歌曲“想要亲近却又遥不可及的你”虽然是在隐喻男女关系,但换个角度看,却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职场中上司和下属的关系。虽然为了组织和个人的成功,两者必须结成业务上最亲密的关系,但另一方面,最难处甚而最疏远的也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虽说两者常常见面,比较容易亲近,但事实并不如此容易。虚伪型:01:两面三刀的上司金经理从周一早上开始就一直在厉声斥责朴助理做的市场企划书令他不满。到了下午,他对朴助理的态度突然软了下来,表情也十分温和。比如突然来到垂头丧气工作着的朴助理身边,意外地开始谈论起天气好坏,还表现出对桌上放着的家人的照片十分感兴趣,种种行径十分可疑。“一定有什么蹊跷。”朴助理的预感果然变为真的了。下班时间一到,金经理发话了:“朴助理,你开车技术不错吧?有件事拜托你。今天晚上我和几位经理有个重要的会餐,席间要喝酒。本来把车停在公司就行了,但不巧明天一大早就有一个会要开,不能把车这么放着就回家。你明白我的苦衷吧?能帮我把车开到我家停好再下班吗?”听了金经理的话,朴助理习惯性地应道:“是。”话一出口,他忽然看清了改颜相向、假装亲热的金经理的嘴脸,想到自己已定好的约会,但却无法理直气壮地拒绝,更加对自己的窝囊也恼火起来。工作以后,很容易发现这种假装为下属好、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的上司。表里不一的虚伪上司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种是完全忠于自己的感情、堂而皇之行事的“纯真”型(不认为自己真的虚伪的人);第二种是怀着周密计划、意图行事的“巧妙”型。读到这篇文字的上司中说不定有人就认为:“我才不虚伪呢。就算有过这种表现,我也是纯真型的。”。当然,纯真型可能没有巧妙型那么虚伪,但似乎很难说哪种类型更好。更准确地说,类型的划分没有意义。因为不管哪个类型,对下属来说,都会生出“被骗”的感觉,都会满腔愤怒。

  如果上司对下属不够真诚,那么对下属的态度则会随时发生变化。如果珍惜下属员工的话,即便自己有不顺心的事,也不会把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对方身上。相反,如果没有对下属的爱惜之心,那么下属员工就会时时成为上司的出气筒。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上司两副嘴脸背后的实质,开始了解虚伪上司的本色。奈特公司的贾慈悲经理的外号叫“第六感”。新近加入该组的宋气包经理对同事们给上司起这样一个外号并总对他避之唯恐不及的行为感到不解。虽然加入不久,不大了解贾慈悲经理的为人,但至今为止他眼中的贾慈悲经理简直是一个天使。上周他没能完成周五必须做完的客户公司销售情况分析,正自坐立不安,贾慈悲经理却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由于他刚进入公司,还没适应环境,叫他慢慢做不用着急。但是今天,终于还是出事了。贾慈悲经理:(阴沉着脸)喂,高经理。客户销售情况到底什么时候交来啊?宋气包经理:啊?您说让我慢慢做的……贾慈悲经理:什么?我什么时候说过?宋气包经理:您上周这么说的啊。贾慈悲经理:你说的这像话吗?规定时间是什么时候啊?是上周吧?那不应该按时完成吗?你以前的公司是这样工作的吗?宋气包经理:不是的。贾慈悲经理:那为什么不按时完成?耍我是吗?宋气包经理:没有没有,绝对没有。贾慈悲经理:那原因到底是什么?什么时候才能交来?宋气包经理:我会尽快完成交给您的。贾慈悲经理:不完成别想下班!要是匆匆忙忙赶完,做得一团糟的话,你就等着好看吧!(过了一会儿,休息室)罗助理:您别郁闷了。宋气包经理:没什么,我没事。朴助理:我们贾经理的“第六感”外号可不是白叫的。平时好像把心都掏给你了,可是一遇上什么不顺心的就拿我们出气。反正就是一个劲儿地骂“该死、祖宗”来撒闷气。他刚被上面的训了一顿。不是因为您负责的工作没做好,只不过您运气不好罢了。罗助理:您别放在心上。职场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吗?宋气包经理:嗯,是啊。02:明知故问的上司有的上司会在难以直接对下属讲明实情或说出真实想法之前,间接或含糊地旁敲侧击,试探下属的心意。自己不亮底牌、却去偷看对方底牌的这种上司在交代高难度项目之前,为了观察下属的反应,常会将其拉到一边悄悄说:“金经理,我们部门里我能放心交代工作的就只有你了。”“我听说金经理你越是碰上难事,越是争强好胜,非要排除万难把事情办好……”以此来观察对方的反应。

  他们平时不喜欢明确表示自己的想法,总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地绕弯子说话,这样才觉得安心。同时他们都有隐晦地向对方暗示自己意图的恶习,有时候还单独向人许下不负责任的空头承诺。下属交来计划书,他们翻也不翻就先问:“你认为怎么样?”定会餐或研讨会日程和场所时也是这样。他们一边让下属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一边隐晦地暗示自己的意图,试探下属们的想法。又不是在考试,明明自己心知肚明,明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却来故意试探别人,这会很伤感情。下属们当然只会隐隐感到不快,觉得自己被骗了。上司试探的言语会让下属不断地分析玩味。他们会纳闷:“我们上司为什么问那句话?他是当真的吗?没有别的意图吗?应该有点什么意思啊……”继而而投来疑惑的眼光。这种试探继续下去的话,下属们就不能集中精力工作,每天揣测上司的意图察言观色,发掘传闻的真相,一天天地耗费时间。于是,上司不真诚的言行在下属心中种下了不信任的种子,使得他们对上司的任何一句话都无法从表面意思上去相信。真诚型:01:做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上司组织内部的上下关系中,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真诚作支撑,还存在更深层次的交易关系。上司和下属都奉行交易原则,我付出,就要有回报。如果其中一方认为从对方那里再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交易关系就会至此终止。位高权重的上司们一旦落马,大都会感叹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因此,如果想要赢得人心,即使目前自己会蒙受损失,也要秉持真心待人的态度。02:说一百遍不如行动一次最后,要铭记一百句话不如一次的行动更能有效地传达自己的心意。如果只是口头上说“我真的很爱惜你这个人才”、“下属悲伤我也悲伤”、“我有为大家牺牲的觉悟”等种种华丽的溢美之词而不付诸行动,下属则会感觉不到你的真诚。感动公司的任情味副董事长负责业务部的工作。一天,任副董事长刚从国外出差回来。疲惫不堪。按计划,第二天他要在经营会议上汇报出差结果。正当他急匆匆地往家里赶的途中,他接到了组长的一通电话。说组内一名员工的父亲刚刚去世。听了这话,任副董事长非常为难。“这是我负责的业务部的员工的伤心事啊,去还是不去呢?”如果去吊唁的话,去殡仪馆要3个小时的车程,那么自己连合眼的时间都没有,就要去参加明天的会议了。稍一迟疑之后,任副董事长马上开车出发。他只是想,与其孤零零地送一个花圈过去,还不如直接去安抚他、拥抱他、慰劳他。
第七章冷酷vs关爱

  不近人情的上司没人受得了父母教养子女、老师教导学生都时不时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了养成正直的人格,“表扬”固然重要,但“爱的鞭策”也十分必要。我们通常把前者叫做正反馈,把后者叫做负反馈。好父母和好老师的作用就是适当地调和这两种反馈。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给下属布置工作和帮助下属成长的上司。虽然正反馈是激励下属的重要手段,但同样也要能够适当地运用负反馈。上司的职责之一就是充分了解下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取长补短,为公司培养优秀人才。有时候需要给员工们打气,有时候则必须客观正确地指明他们的错处,发挥“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智慧。如果出于觉得下属“也有好的地方”就对他们的错误等闲视之、或者以“自由”的口号袖手旁观,这其实不是为下属将来着想的好上司的行为。也就是说,虽然上司应该用深切的情感、温暖的关怀以及适时的表扬来善待下属,但有时也需要使用冷静、透彻而严厉的忠告,发起“爱的鞭策”。冷酷型:01:唯我独尊型上司俗语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据说这是释迦牟尼降世行七步后所说的话,意思是宇宙万物中只有我是最尊严的存在,是一种象征人类的高贵存在性的表述方式。可是到了现在,这句话便转而用于讽喻那种自负天下没人比自己更强的人。行为不近人情的上司很多都把自己封闭在这种唯我独尊的牢笼之中。如果细心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拥有卓越的实力,性格中的好胜心或成功欲都远胜常人。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能以出色的工作成果获得认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成长为领导者。如果要换个称谓,他们其实就是《商界精英综合症》的作者凯特?鲁德曼和埃迪?厄兰森所说的那种典型的精英领导者。他们具备足以成为推动组织成功的驱动力的共同特点。但问题是,这种特质同时也隐含着极危险的因素,即他们性格背后所隐藏的冷酷性。他们可能是杰出的战略家或激情洋溢的实践家,但他们有时也会转变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病态成就狂。问题由此产生。此时的他们可能会蹂躏他人、不考虑下属能力和实际情况而一意孤行。例如以“延伸目标”的名义强求下属解决艰难的课题或任务,规定不切实际的完成期限。如果员工有畏难情绪,他们就批评说:“这点事情都做不了?我看你是没有工作热情吧……”“就凭这点能力,能做好工作吗?”让下属哑口无言。当他们觉察到对方没有自己专业或能力不及自己,马上就对其“刮目相看”,投以轻蔑的目光。最终会逼得筋疲力竭的下属就忍无可忍,从而导致无数优秀人才或潜在人才辞职离去。

  02:评价随期待值变化的上司“期待值违反效果”是指当一个人对对方怀有一定的期待,而对方的言行却没能符合这一期待时,这个人当初的想法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上司对下属的期待随下属行动的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现为两种:第一种,在下属平时工作表现不好,对他没什么期许的情况下,这位下属偶尔一次好的表现就会在上司心中留下好的印象,从而彻底颠覆以前种种的不良表现(这小子表现可嘉呀!应该好好表扬他一下!)。第二种,如果下属平时工作表现非常好,上司对他的期待值也很高,那么偶尔一次的失误就会被上司贴上“没有能力的标签”(这小子!我那么信任你,连这点事都办不好?)。问题由此而产生,我们来看一个由于上司太过信任致使下属的一次失误他都无法容忍的例子。a经理:今天真是郁闷。b经理:怎么了?a经理:前天董事长不是来我们这儿视察吗?组长让我陪同,并向他做简要汇报。我可能当时太紧张,说话有些结结巴巴。董事长倒是没说什么,组长的脸色却很难看。果不其然,今天早上就把我叫去训了一顿。b经理:就为这点事情?我那天也在,感觉你表现还不错啊。好像比平时表现的要好嘛?a经理:可是组长却不满意啊,唉。b经理:组长有时候是这样的。有些人平时一直表现很好,偶尔犯一次错在他眼中仿佛就该进地狱似的,而有些人却总是把事情搞砸,可是只要一次做好了,组长就好像他做了什么天大的事一样地赞不绝口……a经理:你说他那样做像话吗?b经理:就是啊。努力工作的人一次失误也不允许犯;表现不好的人一次做好了就被夸上天。以后谁还有兴致努力工作啊?组长的标准还真是奇怪。a经理:就是说啊。以后谁要想被组长夸奖,只要平时不努力工作,偶尔做好一次就可以了。这成话吗?a经理的组长的回应却是:“他可是我真心爱惜并且想要好好栽培的人才啊。我对他的期望很高,因此也想要相应地强化对他的锻炼。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吗?连狮子都会把自己的幼崽丢下悬崖,只抚养那些自己爬上来的小狮子。我也是这样。新来的组员一入公司,对那些能力一般的人,我一般不会抱太大的期望,只要不给我添乱就谢天谢地了。但是那些看来很有潜力、值得下工夫栽培的人,我就对他们严格要求,这是我培养人才的方式。像a经理这样的人不能一被我训斥就觉得委屈。那都是爱的鞭策……他反而应该感谢我才对。”

  组长的辩解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并且组长认为自己在根据下属的水平“因材施教”。但这样做真能如他所愿地激发下属的干劲吗?很可惜,被鼓舞的人只是那些组长不抱特别期许的人,而像a经理那样有能力的下属反而愈发士气低落。因为在上司“培养人才”的名义下,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只能得到斥责和批评。组长的那些所谓狮子冷酷地对待自己的幼崽一说也许是胡说八道,狮子生活的非洲草原上根本没有悬崖,只有平原。关怀型:01:关怀会让差劲的记忆力增强只有关心下属,爱才会产生。例如,平时对下属毫不关心的人绝不可能知道下属陷入了怎样的苦闷、想做什么事请。对下属怀着关切之心、试图深入了解下属的心情和努力才可以说是爱的出发点。network公司是一个向企业客户出售it服务的企业。在营业特点上,这个公司的员工分散在几个客户公司上班。由于这是辞职异常频繁的it行业,常务副总级以上的管理者对下属员工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熟悉。不过,也有对下属的名字乃至各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记得特别清楚的管理者,那就是艾夏蜀副总。吴关心经理为了学习他卓越的管理技巧,特地向他请教。吴经理:艾总,您怎么能够记住那么多的员工的名字,还时时记得去关照他们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秘诀?艾副总:嗯……怎么说呢?也没什么特别的呀。可能只是我会真心关怀每一个员工吧?我一想到这是我们公司宝贵的员工,他坐什么车啦、爱吃什么东西啦、家住哪儿啦、高尔夫能打几杆啦……这些琐碎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地储存在脑子里了。吴经理觉得话虽然听上去虽然不错,但并没引起什么共鸣,只把这当作工作出色的上级惯常打的官腔罢了。吴经理:艾总的记忆力真是好。100多名下属的兴趣爱好全都记得这么清楚。艾副总有些不知所措了。因为他并不单指“记忆力”。艾副总:吴经理,你记得妻子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她爱吃的东西是什么?她是喜欢穿裙子呢,还是喜欢穿裤子?这些小事你都记得吧?吴经理:是啊,当然记得。艾副总:但是这些事都很琐细啊,你的记忆力真好啊?吴经理:哎哟,艾总,那是记忆力好才记得的吗?当然是因为爱妻子才记得的呀!艾副总:不错。真心爱她的话,就算不想记得,也会储存在脑子里。对下属也是一样嘛。如果你有一颗爱下属的真心,那是绝对不会忘记他们的兴趣爱好的!

  用爱对待下属的上司能够激发起下属无穷无尽的忠诚。古书有言“吮疽之仁”。是指“吮吸毒疮以治病”,比喻上级对下属极尽爱护。过去鲁国有一个大将叫吴起。他虽然品性奸恶,但总是和身份最低的士卒一起吃饭,外出时不骑马、不乘车,亲自背负粮食,以种种这样的方式与士卒同甘共苦,是一位非常朴素的将军。一次,士兵中有一个人长了一个毒疮,吴起见状立即为他吮吸脓血。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痛哭起来,有人觉得奇怪,问她:“您的儿子不过是一个士兵,将军却用自己的嘴帮他吸出脓血,您为什么还哭得这么悲伤呢?”那位母亲答道:“不是为这个。过去将军为孩子他爸吮吸毒疮,他因而感激涕零,作战时奋勇当先,终于战死沙场。这次将军又为我儿子吮吸毒疮,那么我儿也不知何时就会死去,所以我才痛哭的啊。”02:付出信任将换来成倍的回报相爱的恋人不仅能够同甘,而且可以共苦。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也是如此。与其只在他们工作时给予关注,还不如平时就怀着一颗和下属一起面对困难、给予安慰的心。营业组的金经理最近心里很不舒服。因为同事们都成功找到了客户,而自己却没能找到。虽然在上司金主管看来,金经理既有潜力工作又努力,只是因为暂时没做出成果,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下去的话,金经理的自信心将会彻底摧毁。金主管:金经理,你来一下。不久前我遇见了一位朋友,他对我们公司的产品非常感兴趣。但我最近有点忙。你可不可以替我去一下?(几天后)金经理:金主管,前几天您给我介绍的那一位决定购买我们公司的产品了。托您的福,合同已经签下来了。谢谢您。金主管:客气了!我只是介绍你认识而已。你表现得好,他才同意签合同的嘛。金经理:为了表示感谢,今天晚上我请您吃饭。金经理:不用,是你帮我的忙,应该我请客。工作过程中,由于不出成果而丧失信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如果能遇到金主管这样的上司,那真是幸运。金主管给予的关照,使金经理得到的不仅仅是业绩,更重要的是“自信”。而且金经理也会对在自己困难时期伸出援手的金主管更加信赖。

  第八章整齐划一vs兼容并容

追求统一声音的上司抹杀创新思维整齐划一是“归为一者”。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不分大小、长短统统规定为一个标准、划于一条线上,就是整齐划一的表现。日本的军国主义和希特勒的极权主义价值观把国民的思维方式关进同一个牢笼里,强行要求大众发出相同的声音、做出相同的行动正是一种整齐划一的形式。又如韩国的职场,至今仍在有意无意间追求着清一色的思考和行动方式。或许是韩国社会的特殊文化作祟,韩国人一旦聚在一起,就会有强烈的注重和谐的传统倾向,排斥出格的行为或不同的声音。在我们追求和谐的时候,似乎还喜欢把“和谐”等同于“统一”。事实上“和谐”和“统一”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很奇怪,在组织中人们总是错误地将两者合而为一。许多上司都认为只有、相似才能更好地实现和谐。但是和谐和统一的共同点充其量不过是“没有吵闹的杂音”这一点而已,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整齐划一型:01:禁止出格行为的上司“大家都安安静静的,怎么就你一个人爱与众不同?”这是在组织中经常听到一种话。其实出格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很苦恼。首先是和同事关系疏远。有的人尽管本来想早1个小时上班、晚1个小时下班,也被周围同事无形的眼光逼得放弃。就算你是积极劳动模范、广受上级认可,也很可能受到大家的排挤,因为你一个人的行动会导致别的同事都跟着一起受累。于是,同事对出格者无形的牵制和猜忌会削减他们比别人更加积极工作的意愿,形成一种所有人都敷衍了事的工作氛围。上司同样会对出格的下属看不顺眼。一旦自己的团队里有出格的人,他就不得不整天烦恼该如何才能让“他”和其他的“众人”和谐共处。更加令人不舒服的一点,就是上司自己可能会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对上司来说,他们是由于自己的性格和品质在组织中获得认可之后,才升到今天的职位的。如若要他们承认出格者的行为,就相当于要他们承认以后这个组织中被认可的人就是和自己不同的人了。换言之,上司会认为自己现在已经变成了旧时代的人物,已经不适应未来了。正因如此,对那些出格的人,上司持反对态度。一面高喊着缔造“全球性企业”的响亮口号,一面混淆“不对”和“不同”概念的事例层出不穷。人们总是喜欢固执于自己的模式。thomas:经理,这样工作是很不合理的。韩国式经理:哪里不合理?thomas:如此这般。韩国式经理:虽然美国企业可能是你说的那样做的,但这里是韩国。就照我说的做。thomas:但是……韩国式经理:不愿意吗?到了罗马就要遵从罗马的习俗,whenyouareinrome,doastheromansdo。懂吧?(啊,今天英语说得还不错)知道用韩国话怎么说吗?——不喜欢寺庙就别当和尚。老老实实按照我说的去办。

  不只上司讨厌出格的下属,出格的上司也不易得到下属的好评。罗经理刚刚结束了国外工作,回到本国总部担当策划组工作。由于早上开车从江南地区的家中出发到公司所在地的江北上班很不方便,罗经理便决定避开交通高峰,提前到早上7点上班。同时,为了保持外语水平,也为了避开傍晚的交通高峰,他决定下班后留在办公室学习2~3个小时再回家。没过不久,罗经理就发觉下属们看自己的眼光和以前有些不同。当他从一起工作的几位组长那里确知策划组的员工的确对自己很有意见后,罗经理在和几位经理同事一起喝酒时开诚布公地询问了原因。原来问题出在自己的举动上。尽管一开始他告诉过下属不必顾忌自己,只管早早下班、准时上班,但大多数员工都会提早到罗经理上班的时间一脸疲惫地出现在办公室,然后又满腔怨忿地坐在桌边直等到罗经理下班。最后,罗经理终于找到了一个避开交通高峰的好方法,他在公司附近的培训中心报了一个早晨班,傍晚又在一家健身中心入了会。之后,员工们的脸色果然好了起来。同事和上司对出格者的不友善的目光会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为了开展一项与现有业务不同的开拓性业务,急需打破常规的思维和行动,但在这种组织氛围中却无法实现。在强调团队精神和谐的部门或小组里,一个人的出格行为可能会破坏整体的团队协作,出于这种考虑,员工自己也会尽可能地克制。于是,同事的氛围和上司不满的眼光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下属积极尝试新事物的意愿。02:不允许例外的上司现在的“职场风俗画”和过去不同的代表性方面就是“会餐”。在过去,正副经理级领导一般会每月定期、或在特殊时候邀集全体员工去酒馆喝酒,谁也不能缺席。而现在员工的无故缺席通常令他们无法理解。他们认为参加会餐如果没有可以接受的理由,绝对不能允许例外。他们通常都会死死咬住不参加会餐的员工,拉下脸来这样问:“什么?家里有事?谁没个家啊?”“孩子病了?那你去了就能好了?”“我们是一个组的。没点团队精神能一起工作吗?”越是这样,下属绞尽脑汁制造“可以接受的理由”的水平就会越来越高。这样一来,那些认为会餐理应是“五花肉下烧酒”、“第1轮是义务所在、第2轮责无旁贷、第3轮必不可少”的思想根深蒂固的上司就很难包容年轻一代多样的个性了。打量下属的衣着外貌的视线也要稍稍缓和一些。在所谓“统一时代”的七八十年代,白领职工穿着有颜色或有条纹装饰的衬衫就算相当出格了,肯定难逃上司苛刻的眼光或斥责。可是假如现在还对下属色彩鲜艳的领带或条纹衬衫看不顺眼,你就很可能属于墨守成规的统一型上司了。不允许例外的上司喜欢顺应自己的指令和掌控的人,容易与有创造力的、有热情的人产生。他们将自己局限在期望性格迥异的员工对同一个指示做出相同反应的愚蠢幻想之中。兼容并包型:01:不要以偏概全包容始于开放的视野和见闻。不以自己的价值观评判下属,而以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这样才能够息息相通。如果沟通时固守着“我们那时候不是这样的”、“现在的年轻人都如何如何”、“现在的女人都怎样怎样”、“反正oo国的人全都那样做”这些成见的话,你就已经丧失和对方平和沟通的心态了。当然,我们不是要求上司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个性,只要以对方本来的面目去看待他、回应他就足够了。真正意义上的包容是“将每一个员工视作独立的人格体,尊重员工多样化的个性和潜能并关怀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价值”。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在公司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02:超越被动的包容,积极一点有杂种优势法则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在企业组织中也同样适用。并且,新颖的创意更能在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观点的交流中擦出火花,从而促进企业的新变革。思想或背景类似的人过于抱团的结果只会形成排斥多样性的封闭型文化,一不小心就可能堕入集体思考的深渊。就算组织当中人才济济,倘若成员们不能够畅所欲言,就可能罹患感知不到外界变化和刺激的“集体思考麻痹症”。对于员工的多样性,上司不能采取消极的、防御式的管理,而应该怀着“人的多样性是创造性革新的基础”的信念,积极地予以运用。如果上司“纯种主义”的倾向过强、或一味偏心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那么多样性也就只能成为妨碍组织实现“大一统”的最大绊脚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