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8电视剧偷心俏冤家:【引用】漫谈政治教研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09:57

漫谈政治教研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王国芳

 

    作为教师,仅仅埋头教书显然是不够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名学习者和研究者。但在现实中,不少老师对教学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觉得教学研究无从做起,反映到教研论文的写作上,则常常感叹“没什么东西好写”。但笔者以为,教学研究其实是“有心处处皆文章”的。本文试结合笔者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的实践体会,就政治教研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谈一些想法,希望对广大政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教材研究中获得选题

研究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教材研究既可以是常规性的,也可以是非常规性的。常规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分析,即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总需要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以必要的分析,对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加以认真的分析;二是对教材的处理,即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相应的取舍、整合与调整,以提高教学教育的效果。非常规性的研究,最常见的是教材指瑕,即对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进行探讨与论证;除此之外,教材建设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即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无论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点独到的、有见地的分析,还是对教材内容的一次成功处理,也无论是对教材中一处瑕疵的分析与探讨,还是对教材建设的一点微小建议,其实都可成为我们撰写政治教研论文的有价值的选题。例如,高一经济常识教材中有大量的数据材料,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是一个颇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据此写成了《浅谈数据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一文,发表于《政治课教学》1997年第9期上。这也是笔者在教学杂志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教研论文。笔者还曾写过《以变求新 常变常新——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一文,对课本材料的处理提出了 “改头换面,注重呈现形式的新颖性”、“角色转换,力求人材关系的亲近性”、“借题发挥,强调思维过程的开放性”、“时空错位,讲究使用时机的灵活性”、“优化组合,挖掘材料之间的联系性”等五种方式,后来发表在《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7期上。这些论文就选题的途径而言,都是属于教材研究类的。

二、钻研教法中获得选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乃至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想要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必须深入钻研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当然,钻研教法既可以是宏观上的,如对某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进行研究;也可以是微观上的,如对教学的某一个细小环节进行精细化设计、对教材的某一个具体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具体剖析,等等。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肯于钻研教法,便不难从中获得大量的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特别是对教法的微观钻研,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内容更丰富、天地更宽广:新课如何导入、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如何突出,学生如何参与、教学目标如何达成、问题如何设计、素材如何引入和运用、学生活动如何组织,等等,是教师每一次课堂教学中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这么多的实际问题,我们何愁无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呢?笔者曾写过《哲学典故中的经济学启示》一文,简单介绍了哲学素材如何在经济常识教学中发挥作用,后来发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第12期,就是属于钻研教法类的选题。再如,笔者针对引入政治课堂的情景材料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一问题,撰写了《情景材料处理应把握的四个“度”》一文,提出了“强调信息挖掘的充分度”、“提高教学主体的参与度”、“突出问题设计的探究度”、“力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四个问题,后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上,也是从钻研专教法中获得的选题。

三、实践反思中获得选题

    有名家曾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实践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自身实践的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克服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地扫除成长中的障碍,才能不断地校正前进的方向,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走向成长。当然,教师实践反思的范围是很广的,从反思的内容看,除了“教育反思”外,还应包括“教学反思”、“教研反思”以及其他工作反思;从反思的性质看,主要可分成“总结经验型”(即对实践中的成功之处进行的反思)、“反思失误型”(即对实践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的反思)和“问题研究型”(即对实践中碰到的现实或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三种。反思即研究,成果即论文,实践反思自然也是政治教师获得论文选题的重要途径。例如,笔者创办了我校的政治教研组网站——白马湖在线(http://www.bmhzx.net),对于教研组网站建设的实践有较为系统的思考,后来写成了《对当前教研组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第3期上。再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名校,建校初期,更是经亨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杨贤江、范寿康、朱光潜、王任叔等名师云集,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笔者经常利用丰富的校园人文资源为政治课教学服务,颇为成功,于是就深入思考,写成了《校园人文资源入课来》一文,发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5年第2期上。

四、课堂观察中获得选题

课堂观察俗称听课,是教师上课以外的所承担的另外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加以专业化的思考讨论,不仅对上课教师是一种业务上的帮助与提高,而且对听课者即课堂观察者本身而言也会有莫大的启示与收获。就专业的课堂观察而言,观察者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要确定本节课主要观察什么(即确定本节课的课堂观察的观察点)和怎样观察(即确定观察的方法和所要用的观察技术,通常是制作与观察点相适应的课堂观察量表)的问题,而这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探索。在具体的课堂观察过程中,最易引起观察者思维兴奋的两个问题往往是课堂的亮点与不足。亮点亮在何处、因何而亮、有何值得借鉴甚至推广价值,不足之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进、有何启示,等等,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另外,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往往能发现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未察觉、未引起重视或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产生“旁观者清”的效果,从而进行进一步思考。例如,笔者听了我校五位青年教师同课异上“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框内容,引发了我对不少问题的思考,最后撰写了两篇文章。其中《课堂讨论见功夫》一文是一位教师的课堂讨论的组织得非常成功,使得我对课堂讨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形成了“讨论情景的创设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前提”、“讨论信息的捕捉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讨论结果的运用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归宿”等看法与观点。后来该文发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9期上。还有一篇是《进一步  海阔天空——听孙老师“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一课随感》,后来发表于《教学随笔》2006年第7—8期上。

五、解题探讨中获得选题

    题目的解答、练习的讲评是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但题目的讲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以为,题目的讲解,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对答案,即教师在讲解题目过程中仅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二是明思路,即教师不仅把答案告诉学生,也把答案的来龙去脉也告诉学生;三是析特点,即教师不仅仅是分析题目的答案,而且也注意对这个题目或此类题目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概括;四是寻启示,即教师在做好上述三步工作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分析该题对学生平时学习、考试的启示与借鉴。据此,也可以把教师分成优、良、中、差四个层次。那些只会“报答案”的老师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那些能“析特点”、“寻启示”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如果我们在平常的试卷讲评中,能够把一个题目讲到第三、第四个层次,用文字组织起来,其实就是一篇不错的论文了。笔者曾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如《“如何认识”类试题解读》(发表于《试题研究》2002年第6期上)、《怎样提取有效信息——一道高考题的解析给我们的启示》(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第910期)、《审题三明确 答题三提高——2002年春季高考文科综合第38题分析》(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中)第785期》)、《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略谈》(发表于《试题与研究》2005年第30期)、《意义类高考题解题切口剖析》(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第6期)等。

六、高考研究中获得选题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必定要关注高考,要善于研究高考,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脉搏,进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高考研究也是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很宽广的领域,主要包括试卷评析、命题研究、教学导向三个方面。试卷评析,既可以是对试卷亮点的评析,也可以是对存在的问题或值得改进之处的评析;既可以是对个别试题的评析,也可是对试卷中的某一部分综合评价,还可以是对整份试卷的整体评价,等等。命题研究,既可以是命题策略、试题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可以是命题预测方面的研究,还可以是命题取材方面的研究,等等。教学导向,可以研究试卷对学生学习和应考的导向,也可以研究试卷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义,甚至还可以研究高考对教师命题方面的指导作用,等等。可见,高考研究中蕴藏着政治教师撰写论文的取之不尽的选题。笔者在每年的高考之后,都会写一写高考研究方面的论文,自认为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盘点主要如下:《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两个“脱节”》(发表于《政治教育》2001年第11期)、《2002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浅析》(发表于《政治教育》2002年第10期)、《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的四个不协调》(发表于《素质教育大参考》2003年第8期)、《试题设计应体现和践行新课程理念》(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的第11—12期)、《文综跨学科综合题命题的两个问题》(发表于《地理教育》2004年第6期)、《探究性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其启示》(发表于《试题与研究》2005年第11期)、《新课程理念下文综命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发表于《教学月刊》2005年第8期》)、《相融 相济 相辅 相随——我读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10期)、《高考政治主观题设问类型大盘点》(发表于《求学(文科生版)》2008年第3期上)等。回顾这些研究高考的文章,其实研究的主要就是试卷评析、命题研究和教学导向这三个问题。

七、学法指导中获得选题

    学法指导对很多政治教师而言,可能还仅仅是一个“说起来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很多老师往往只注重教法的研究,而忽视甚至根本没开展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从某种角度说,学法指导是我们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的一个全新视角。笔者以为,学生学习政治学科主要是要做好“看”、“练”、“思”三件事,所以,政治教师的学法指导也应围绕指导学生“看好”、“练好”、“思考好”三个目标进行。但要让学生“会看”、“会练”、“会思考”,真正做到这“三好”,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笔者在这个问题上花了不少功夫,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笔者根据学生对政治课本感到“不会看”、“没什么东西好看”这一普遍问题,结合自己多年高三教学的实践,撰写了《开卷有益  看书有“道”——谈高考政治复习之看书方法》一文,发表于《试题与研究》2008年第7期上。再如笔者针对不少学生在思想政治概念的学习中,缺乏必要的方法,只知死记硬背,既不能全面理解、也不会灵活运用概念的现状,撰写了《政治概念解读技巧》一文,发表于《求学(文科生版)》2007年第11期上。再如,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十分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指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笔者撰写了《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一文,发表于《求学(文科生版)》2008年第2期。又如,笔者针对政治高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只知一味做题的现状,撰写了《回归课本  跳出题海  积累方法——高考政治后期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指导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益,后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三版)》第2345期上。

八、聚焦热点中获得选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活力之所在。再加上国内外重大时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历来是政治高考的重要内容。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关注社会热点,并对社会热点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与研究。首先,作为政治教师,必须领会与把握重大时事、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其次,政治教师还应对一些重大时事、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从政治学科的角度进行相应的思考与分析;最后,政治教师还可对一些重大时事、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作出相应的高考预测,等等。而这也是政治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教研论文选题上具有的优势与特色:可把聚焦热点作为获得撰写教研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例如,200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江西、福建、辽宁、浙江四省成功实施后,即将在全国铺开,笔者根据这一时事热点,撰写了《聚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文,发表于《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2006年第11期上。再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等六项原则,笔者及时撰写了《对坚持“六个必须”的哲学解读》一文,发表于《升学指导报(文综)》2006年第16期上。又如,笔者对200813月的几件重大时事进行了梳理,对考生在政治后期复习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热点作了简要剖析,写成了《2008年最新时政热点点击》一文,发表于《求学(文科生版)》2008年第6期上。

    当然,政治教研论文的选题途径除了上述所举的八种,应该还有很多。其实,在平常的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缺少的不是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我们缺少的只是对教研论文选题的发现。要解决教研论文“没什么东西好写”的困惑,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工作做细。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细到深处——我们或许就能体会到“有心处处皆文章”的境界了。

    本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