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盗基德晕倒文: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50:14
中国古代妙联趣谈


门联也称楹联,是将联语或挂或贴或直接刻在门柱或楹柱上。门联创作和张贴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哪一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依《平水韵》区别),就是上联,贴在门的右边。另一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贴在门的左边。所以在创作门联时,这个原则应特别注意,不然别人拿去了也不知那幅联是上联或下联,就不知该怎么贴了。

中国古代门联的联语,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也可以说是古人利用门联这种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也是是对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一种传播。

据清朝的楹联大师梁章钜《楹联丛话》书中记载,乾隆五十五年八月,恭值乾隆皇上八旬万寿。纪文达公(纪晓岚)曾创作了一幅门联,在京中一经坛上展出,轰动一时,被当时的文人一致认为是"极典丽,又极浑成,竟如天造地设者。"其联云: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此联首先用"八千"来表示岁月春秋的漫长;"八方"本指四方(东南西北)、四隅(西南、西北、东南、东北),此处借指天下(古代典籍中多见这个词)。"向化"即归化、归附。"八风",一说是:"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地形训》)"五数"指五行阴阳变化之数,古谓其数合天地造化之神功。"五世同堂"指乾隆皇上五世孙曾同堂,古来也只有乾隆皇帝一位。其实乾隆皇帝在七旬万寿时已经是五世同堂了。"五福",一说是:"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享尽天年)。"(《尚书"洪范》)"昌期"指兴隆昌盛时期。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被后来的历史学家所公认的。乾隆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圣寿最长的一位皇帝。此联正如清朝的文人形容的那样,也许人类的历史,中华的文化,仓颉造字等等一切的一切,冥冥中似由天定好的,否则又如何能写出此天造地设的门联呢?

在清朝,京师中历代帝王庙及孔庙(文庙)的门联,一般都由皇上御制。如乾隆皇帝曾为文庙的大成殿题一联云: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上联盛赞孔子的道德,下联盛赞孔子的功绩;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孔子的尊崇之隆。清朝的楹联大师梁章钜对此联的评价是:"惟圣人能言圣人,后有作者弗可及矣。"(《楹联丛话》)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南巡到山东邹县的孟子庙,御题一门联云:

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下联中的"孔颜"是指孔子及孔子的学生颜回。梁章钜对此联的评价是:"奎藻昭回(皇上的题字如日月星辰之光),当与七篇之书(借指《孟子》,因书中有七个章回)同寿天壤也。"

孔子的学生曾子以"孝"著称,被后世尊为"宗圣"。山东嘉祥县有曾子庙,其楹联云:

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咸承厥训;
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

上联的"格致"指风格气韵;"诚正"指心意真诚,思想端正;"修齐治平"是修身、齐家、治国、使天下太平的省称。原话是出自《礼记"大学》。"厥训"意思是"他的说教"。下联的用词均为常见词组,笔者就不再解释。此联对曾子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孔子的学生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以政事见称。唐开元二十七年(西元739年)被追封"卫侯"。济宁州之仲家村,为子路的故里。有仲氏祠,其门联云: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上联的"允"字在句子中当副词,意思是"确实、果然",此联颂扬了子路"闻过则喜"、"见义必为"等美德,子路的事迹详见《论语》中的记载。从以上列举的几幅门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对孔孟之道的崇尚,对能够依孔孟之道处事的人的尊敬。

清初的顺治年间,关公被顺治皇帝封为"忠义神武大帝",尊崇之典,实为历代之最。因此在清朝,中国的关帝庙在各地是最多的,关羽忠义的美德也被很多文人通过门联创作来颂扬。

河南许州(许昌)八里桥有一关帝庙,壁有画像:关帝骑马居中,曹公及张辽等分立两旁,酌酒饯行。有门联云:

亦知吾故主尚存乎?从今日遍逐天涯,且休道万钟千驷;
曾许汝立功乃去耳!倘他日相逢歧路,又肯忘樽酒绨袍。

此联在当时最著于人口,所叙之事亦见正史。其中"万钟"指优厚的奉禄,出自《孟子"告子上》。"千驷"借指很多的马,本出自《论语"季氏》,后来演变成形容非常的富有;《世说新语"言语》篇有"千驷之富"一词。上联的大意是:听到了吾故主刘玄德兄的消息了,今日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他啊!您(曹操)就算给我再大的官爵,再多的钱财都留不住我啊!

下联的"樽酒"一词有惜别之意,出自东汉才女班昭的《东征赋》:"酌樽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而"绨袍"的典故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魏人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遭其毁谤,笞辱几死。后逃至秦国改名张禄,仕秦为相,权势显赫。魏闻秦将东伐,命须贾使秦,范雎乔装,敝衣往见。须贾不知,怜其寒而赠一绨袍(厚帛制成的袍)。迨后知雎即秦相张禄,乃惶恐请罪。雎以贾尚有赠袍念旧之情,终宽释之。下联的大意是:我曾答应过您(曹操)立功(斩颜良)了再离去!倘若他日我们狭路相逢,我一定不会忘记曹公的"绨袍"之情啊!

后来关羽有华容道义释曹操之事。此联以关公的口气来写,赏读后令人对关公忠义之气节不禁悚然起敬。(据正史《三国志》记载,颜良确为关公所斩;而《三国志》中只说文丑是被曹操乱军所杀,却未讲明是谁杀的。)

另有一关帝庙门联云:"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上联的"武穆"指岳飞。下联的"文宣"指孔子,是山东人,而关羽是山西人。此联对关羽的褒扬之辞溢于言表。

清朝的文人徐锡麟、钱泳合著的《熙朝新语》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山东秀才张大美平时很虔诚的敬奉关帝,常到关帝庙上香。有一次在病中梦入关帝庙,见关帝穿着清朝的衣服在处理事情。过了一会儿,关帝叫张大美的名字,并说:"我庙中楹柱上的对联太粗俗了,我很不满意。我跟你有香火之缘,你就帮我从新写一幅楹联吧。"张大美不愧是读书人,即跪在地上诵一联云:

数定三分,扶汉室削吴吞魏,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志存一统,佐熙朝伏寇降魔,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关帝深加叹赏,曰:"此四十二字,尔来岁当知好处也。"次年乡试,首场张大美构思答卷未就,倦而打盹。梦到关帝叫他,说:"起来,起来!你忘了对联字数吗?"张大美惊醒,突然觉的文思沛然,答起卷子来就如事先拟好的一样。至榜发,中第四十二名,适符联字之数。

下联的"熙朝"意思是"使(蜀汉)兴盛";"威灵"意思是"显赫的声威";"丕振"的意思是"大振";这三个词在古代的典籍中很常见。这幅对联不仅很切合关羽的事迹,而且对仗工整,音律平仄和谐。在褒扬关羽的同时也道出了忠义之士的艰辛。 利用空间相册发图片帖 不丢图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五色风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五色风 (五色风)当前离线

UID
1232402 
帖子
35487 
主题
33 
精华
60 
积分
712447 
龙币
38005 个 
竞猜积分
61 分 
威望
247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86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4 
最后登录
2011-1-27 

版主

帖子
35487 
精华
60 
竞猜积分
61 分 
在线时间
8686 小时 

543# 发表于 2009-7-15 13:55 | 只看该作者 都是学问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潜力股”的新作《【召集】相约大年初三 第十一届“北京洋庙会”外》已被围观高达7957 次,刚刚“京华向日葵”又去顶帖啦。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红颜一笑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红颜一笑 当前离线

UID
1291053 
帖子
668 
主题
精华
积分
13362 
龙币
797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50 
在线时间
1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0 
最后登录
2011-1-11 

小有名气

帖子
668 
精华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190 小时 
544# 发表于 2009-7-17 23: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落红”的新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年味越来越重——预祝各位新春》已被围观高达6020 次,刚刚“周锦聚”又去顶帖啦。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772 
主题
131 
精华
99 
积分
178447 
龙币
12328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28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1-1-28 

论坛精英

 

帖子
8772 
精华
99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545# 发表于 2009-7-19 05:00 | 只看该作者

清朝皇子学习压力有多大

清代帝王吸取了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因此清朝多数皇子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并善于骑射。清朝皇帝的整体素质也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的。

  清朝,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正规。康熙在位的时候,诸皇子分居读书,到了雍正初年,为了便于皇子的读书,就在宫中设立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与前朝相比,清代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通常,皇帝选择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

  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康熙皇帝自己回忆说,他5岁开始读书从不间断,累得咳血,仍然坚持。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

  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因此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皇子们放学后,吃过晚饭,还得上一节“军事体育课”——骑马射箭,这部分教习师傅从满、蒙贵族中挑选,名为“谙达”。“谙达”又分为“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5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3人,他们轮流值班。再有,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负责茶食等事的书童,这些书童,从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两人。

  除了满文、汉文、骑射之外,皇子教育的内容也会依情况调整,例如康熙帝喜欢带皇子出巡,增广见闻,也让皇子有各种办理政务的实习机会,德宗载湉在翁同龢的安排下读西学,太后也曾请身边的女官裕德龄教载湉英文。

  皇帝、皇子对上书房的师傅非常尊重。雍正帝命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行拜见礼、作揖,张、鄂二人“立受之”。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后,任总师傅30余年,“诸皇子皆敬惮之”。他退休后,乾隆帝对他很照顾,并多次将自己的诗文寄给他。嘉庆帝对他也很尊重,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书“绿野恒春”四字。

  由此可知清朝对皇子的教育之严格,与前代“皇子出阁讲学片刻即归,徒以为饰观者,真不啻霄壤分也”。 “阿拉蕾妹妹”的新作《手机微博退出后回复流量“与己无关”》已被围观高达3619 次,刚刚“付卉”又去顶帖啦。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772 
主题
131 
精华
99 
积分
178447 
龙币
12328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28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1-1-28 

论坛精英

 

帖子
8772 
精华
99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546# 发表于 2009-7-19 05:01 | 只看该作者

花信风

花信风,是指某种季气时开的花。

南朝《荆楚岁时说》里所记载的意思:

    二十四番花信风,就是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为五天。每五天中,有一个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即一月二气六候花信风。二一十四番是指小寒至谷雨。

花信风:

小寒 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 三侯水仙
大寒 一候瑞香 二候兰花 三候山矾
立春 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候望春
雨水 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惊蜇 一候桃花 二候律棠 三候蔷薇
春分 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兰
清明 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侯柳花
谷雨 一候牡丹 二候茶糜 三候柬花
  
    每一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 “yuandama”的新作《去天津之—品尝天津味儿!》已被围观高达2076 次,刚刚“yuandama”又去顶帖啦。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五色风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五色风 (五色风)当前离线

UID
1232402 
帖子
35487 
主题
33 
精华
60 
积分
712447 
龙币
38005 个 
竞猜积分
61 分 
威望
247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86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4 
最后登录
2011-1-27 

版主

帖子
35487 
精华
60 
竞猜积分
61 分 
在线时间
8686 小时 

547# 发表于 2009-7-19 09:28 | 只看该作者 花信风,第一次听说,不过这个跟地域有很大关系吧,不同的地方花开的时间也有差异,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天眼摄郎”的新作《【原创】节日西单不夜城》已被围观高达1945 次,刚刚“水云阁”又去顶帖啦。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772 
主题
131 
精华
99 
积分
178447 
龙币
12328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28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1-1-28 

论坛精英

 

帖子
8772 
精华
99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548# 发表于 2009-7-21 11:3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官职

中国古代官职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
  (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提升官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而“左除”则是降级受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9)举:提升官职,对无官人士的提拔。 (10)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
  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职方
  太师 太傅 大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封人 工正 相国 庶长 令尹 柱国 公主 驸马 三公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将军 洗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议郎 令史
  尚书 六曹 合阁 仆射 侍中 内史 刺史 州牧 别驾
  主薄 郡守 太守 长史 从事 督邮 县令 县尉 三老
  亭长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录事 护军 可汗
  六部 三馆 学士 总管 元帅 留守 判官 巡检 提刑
  提辖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内阁 厂卫 太监 都司
  知府 亲王 总督 巡抚 监司 州判 知县 提督 总兵
  参将 散官 流内 流外 贝勒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
  大司马 郎中令 大司农 大将军 执金吾 中郎将
  尚书省 尚书令 结事中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关内侯 中书省 中书令 门下省 秘书省 枢密使
  员外郎 著作郎 国子监 节度使 招讨使 都点检
  观察使 按察使 衍圣公 大学土 宣政院 集贤院
  军机处 翰林院 钦天监 内务府 布政使 未入流
  税务司 资政院 咨议局 国务院 枢密院
  三闾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将作大匠 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 绣衣直指 监察御史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翰林学土 中书舍人 都指挥使 钦差大臣 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 总税务司 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部分古代官职与现代官职的对比
  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 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部长。
  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行政院长。
  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官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通判 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 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古代秘书官制简介
  主书:战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
  译官令 九译令:汉代设置的翻译官,负责翻译异国来信之语言。相当于当代的外文秘书。
  符宝郎:东汉时掌管天子印玺及符节的官。
  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的下属官员,负责中央馆、图书馆,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察权的各部刺史等。汉以后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与司隶校尉国为最有权威的督察官。
  从事:汉代刺史的佐吏,如别驾、治中、主簿等都为从事。当时各郡国也有从事。
  书佐:汉代主管文书的小吏。像功曹书佐、典郡书佐等,负责起草和缮写文书。
  尚书: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汉代在宫廷中主管文书的官称为尚书。
  二千石曹尚书:汉代郡国守相的官傣为二千石,古习惯上称地方行政长官为二千石。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郡国守相文书的尚书被称为二千石曹尚书。
  三公曹尚书: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三公职掌的文书的尚书被乐为三公尚书。
  尚书令:尚书的主管为尚书令。隋、唐时逐渐形成以尚书为尚书省长官的制度,这样尚书令就不是主管文书的官,而是中央行政监督各部门的最高首长。
  丞相:秦、汉时期定的制度。以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重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明初亦说左右丞相,不久即废,此后不再有丞相之名。
  中书令:汉武帝时以宦官充任,职掌传宣诏令。曹丕即位后设中书监及中书令,监令同等,其权任相当于宰相,习惯上监在令前。隋、唐以后,中书监废止,只存中书令。
  中书监:魏时曹丕即位后所设,与中书令同等权位。
  中书省:魏晋以后,尚书令之权被中书监、中书令所代,开始以中书省为中央总机构。至梁、陈时,中书省内部事务官中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
  中书舍人:唐、宋时中书舍人是相当尊贵的官职。明代设中书科中书舍人,仅掌书写诰敕等事,官阶从七品。开始名为中书省直省舍人,后固中书省废而改称中书科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不为人重视,仅作为外观装点而已。其中有以工书得名实际担任缮写者,清仍其制,一般称中书科中书,是无是轻者之官。
  秘书令:汉末曹操为魏王,初置秘书令,掌机要文书。曹丕即位后,改为中书监和中书令。
  等级与管理权限: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编辑本段]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捕风捉影”的新作《【原创】北京举行首轮购车摇号外场亲历记》已被围观高达1893 次,刚刚“spsx”又去顶帖啦。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江南鲟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江南鲟 当前离线

UID
1505293 
帖子
258 
主题
精华
积分
5162 
龙币
278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1 点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27 
最后登录
2010-10-18 

初入江湖

帖子
258 
精华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32 小时 
549# 发表于 2009-7-25 11:1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支持 一个。 “李秋雨”的新作《剪纸村里品年味》已被围观高达1518 次,刚刚“yuan780302”又去顶帖啦。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772 
主题
131 
精华
99 
积分
178447 
龙币
12328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28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1-1-28 

论坛精英

 

帖子
8772 
精华
99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550# 发表于 2009-10-6 12:3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九大毒药



断肠草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传说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另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番木鳖

就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鹤顶红

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砒 石

天然砒霜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单晶晶形为八面体, 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 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 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 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砒石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责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金刚石

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 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 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夹竹桃

夹竹桃又名柳叶桃,有毒,含有强心毒甙,夹竹桃作用与洋地黄同,干燥的3克就能使人死亡。

主要表现为洋地黄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律紊乱、心跳缓慢、不规则,最后出现室颤、晕厥、抽搐、昏迷、或心动过速、异位心律,死于循环衰竭。


乌头

乌头,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乌头碱(aconitine) ---详解

东汉末年,关羽中毒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其毒即为乌头毒。乌头的有毒成分是二萜类生物碱,其中毒性最大的是乌头碱(aconitine),只要几毫克就可以让人丧命,而且,它和河豚毒素一样,都是神经毒素,吃下去之后会导致全身神经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紊乱,不痛的地方感到痛,痛的地方感到不痛,肌肉也不听使唤了,心脏也乱跳了,又流口水又拉肚子,最后的死因,不是呼吸中枢麻痹,就是严重心律失常。 www.6park.com

乌头碱(aconitine) Molecular formula

乌头属在全世界有约300种,我国就有160多种,遍布全国各地,乌头的花很美丽,有观赏品种。实乃杀人越货必备之良药。


见血封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秒杀。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下岗职工苦呀”的新作《超火爆机枪扫射》已被围观高达1477 次,刚刚“净月坛”又去顶帖啦。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关心.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关心. 当前离线

UID
1426619 
帖子
12488 
主题
380 
精华
32 
积分
251061 
龙币
15118 个 
竞猜积分
33 分 
威望
27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32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1-1-29 

版主

帖子
12488 
精华
32 
竞猜积分
33 分 
在线时间
3262 小时 
551# 发表于 2009-10-6 12:55 | 只看该作者
清代帝王吸取了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因此清朝多数皇子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并善于骑射。清朝皇帝的整体素质也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的。

  清朝,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 ...
DBSoft 发表于 2009-7-19 05:00
当个太子可真累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五色风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五色风 (五色风)当前离线

UID
1232402 
帖子
35487 
主题
33 
精华
60 
积分
712447 
龙币
38005 个 
竞猜积分
61 分 
威望
247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86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4 
最后登录
2011-1-27 

版主

帖子
35487 
精华
60 
竞猜积分
61 分 
在线时间
8686 小时 

552# 发表于 2009-10-6 16:43 | 只看该作者 鸩应该就是个传说,鸟类里好像还真没有带毒的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浩然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浩然 当前离线

UID
1464678 
帖子
1269 
主题
精华
积分
25434 
龙币
1333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8 
最后登录
2010-9-9 

论坛精英

 

帖子
1269 
精华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9 小时 
553# 发表于 2009-10-6 23:5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772 
主题
131 
精华
99 
积分
178447 
龙币
12328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28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1-1-28 

论坛精英

 

帖子
8772 
精华
99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554# 发表于 2009-11-11 13:04 | 只看该作者 国之有觞 于右任


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帝制, 为辛亥革命的先驅。

于右任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被清廷通缉,亡命上海. 后协助马相伯创立复旦公学,并时时关注复旦,曾三度援手救助复旦于危厄之中,有“复旦的孝子”之称。

于右任是儒家系統中人, 長鬚飄灑,神態端莊,精书法,尤擅草书,以高超的書法藝術獨步書壇, 有《标准草书》一册行世,被誉为“当代草圣”。他在治學、辦學方面都有著獨到的見解,曾在條幅上寫下十九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以三省思過,以百忍度人,以萬夫不當之勇創業。」

于右任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审计院、监察院院长,是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1912年后担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1949年,于右任随国民党退居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

晚年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于1962年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国殇》。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强烈表露。诗的最后一节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乐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最后两句“山之上,国有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国殇》出自屈原楚辞《九歌》, 《国殇》是其中一首,是追悼将士的挽歌,所谓“殇”,“无主之鬼之为殇。”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葬在大陆,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772 
主题
131 
精华
99 
积分
178447 
龙币
12328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28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1-1-28 

论坛精英

 

帖子
8772 
精华
99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555# 发表于 2009-11-17 14:14 | 只看该作者 杏花聯


杏,清香甘甜,果肥肉厚。杏花,是春天的使者,它自古以來,就得到人們的喜愛,有「一枝紅杏出牆來」、「依然十里杏花紅」和「紅杏枝頭春意鬧」等佳句。

杏花,有報春花的美稱,入聯者為數不多,用於春聯,反映春色的有「點點滴滴杏花雨,絲絲縷縷楊柳風」,「風描春柳綠,雨繪杏花紅」;「冬去矣,天降杏花雨;春來也,地拂楊柳風」;「黃花綠浪襯紅杏,麗日藍天綴白雲」。

古今文人墨客都偏愛杏花聯:

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這是著名畫家徐悲鴻所擬。作者把塞上、江南的自然風光,描繪得何等艷麗,使人獲得美感和精神享受。

萬家爆竹夜,坐十二重屏,華堂猶憶同觀平復帖;
卅里杏花天,逢二三點雨,寒食不堪重上倚雲亭。

這是學者張伯駒的一副居室杏花聯。作者回憶舊日賞讀晉朝陸機的《平復帖》,渴望在杏花春雨中,與老友重上倚雲亭痛飲暢談的情景躍然紙上,富有情感,讀後備感親切、喜人。

學士青蓮,尚書紅杏;
中郎綠綺,太史黃庭。

這是古人的杏花聯,聯中含四位文人學士和四種顏色,不能說不妙。

清代學者彭元瑞為書房擬一聯: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彭元瑞在杏花開放之日參加省鄉試,一舉得中,並步步高昇,官至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聯語切人切境,格調清新,既陶冶情操,又催人奮進。

傳說南宋女詞人李清照自從她丈夫趙明誠去世後,心中悶悶不樂,南逃避難到桃花塢。 一年歲末,她在樹下摘半籃梅花,把漿糊塗在一截白紙上,用梅花瓣貼成半副上聯:

獨梅隆冬遺孀戶;

桃花塢對面有個杏花村,村裡一個知識廣博的讀書人,看了上聯後,心感李清照有再嫁之意,於是在二月杏花開時,採了半籃杏花,用杏花瓣貼在裁好的漿糊紙上,貼到李清照家的門上作為下聯:

杏林春暖第一家。

李清照看後,甚為高興。兩人情投意合,此後在一起過著美好日子。此为傳說,有待考究。

因為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使杏花和酒肆結緣,一些酒樓酒店貼有杏花聯:

竹葉杯中溪山萬里;杏花村裡風月一帘。

畫棟前臨楊柳岸;青帘高掛杏花村。

山西名酒「竹葉青」和「汾酒」曾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大獎,有人撰聯讚曰:

佳釀首推竹葉,醇醪獨出杏花。

竹葉杯中,萬里溪山閒送綠;
杏花村裡,一帘風月獨飄香。

盛讚之下,這兩種酒譽滿環球。

杏花與杜牧難解難分,相得益彰,正如楊柳與號稱「五柳先生」的陶淵明一樣。何以見得?有安徽大觀樓聯為證:

東望石城,春喚杜牧何之,故國杏花太零落;
南招彭澤,隱問陶明在否,隔江楊柳要平分。

這裡再說一個杜牧與杏雲姑娘的故事:

唐朝會昌年間,杜牧被委為池州刺史,上任僅幾天,聽說池州城內酒店有一位姑娘,聰明伶俐,名叫杏雲,他便抽空前去拜訪。

杜牧在酒店坐定後,杏雲姑娘端來兩碟小菜,拿來酒壺、杯筷到桌上,順口說:

一把酒壺手中拿;

杜牧隨口接道:

兩朵杏花腮邊開。

兩人就這樣連續對答,杜牧出對,杏雲姑娘應答如流,杜牧甚為高興。當杜牧付了帳,起身要走時,杏雲姑娘上前問道:「先生尊姓大名?」

杜牧沒有直接回答,而說出一副對聯:

半邊林靠半邊坡;一頭牛掛一卷文。

聰明的杏雲姑娘一聽,不禁失聲說:「啊!原來是刺史杜牧大人。」

衙役問道:「姑娘,你姓啥?」杏雲姑娘指著酒店正面的對聯說:「我的名和姓在對聯中。」

杜牧和衙役順著杏雲姑娘的手指方向望,那副對聯是:

但憑水流澆紅杏;借助火光燒彩雲。

上下聯末尾一個字是「杏雲」的名字,可姓呢?找不出答案。
牡牧說:「有水能澆,有火則燒,那無火無水呢?」
衙役思索一會兒,「啊!」了一聲:「杏雲姑娘原來性堯。」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772 
主题
131 
精华
99 
积分
178447 
龙币
12328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28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1-1-28 

论坛精英

 

帖子
8772 
精华
99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556# 发表于 2009-11-17 14:18 | 只看该作者 谐趣无情对


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愈工整愈好,而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 文意隔得越远越好。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一个教书先生出联:“鸡冠花未放。”有人对:“狗尾草先生。”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大大地嘲讽了此先生。

传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解缙应声答道:“容易。”朱棣说:“既说容易,你就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不是对出来了吗?”朱棣愣了半天,方恍然大悟, 连声称妙。“色难”,即面有难色之意。“色”对“容”,“难”对“易”,实乃精巧之无情对。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张之洞作答:“果然一点不相干。”“果”对“树”,乃物名;“一点”对“千寻”,皆量词(古八尺为寻);“干”对“斧”,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上下句极是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表。后,张之洞出对:“陶然亭。”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工部侍郎李文田却以人名为对:“张之洞。”“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

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情趣却也由此而生。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

陆耳山,曾与纪晓岚共同编撰《四库全书》,某日出城访友,归途过四眼井休息饮马,得上句“饮马四眼井”,可就是对不出下句。他日跟纪晓岚提起,纪晓岚说你陆耳山本身便是好对,陆耳山不解,纪晓岚便含笑对出下联:“驮人陆耳山。”两人大笑。

清咸同年间名将陈海鹏解甲归田,于新河养鸭。一日,客人来拜访,他便以鸭招待。于是有好事者为之题联:“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陈海鹏去世,其孙承继祖业,有人续上联为之:“欲吃新河鸭子;须交陈海鹏孙。”两副对联皆是无情对。

清时,有位吴学土,幼年时聪明过人。一次,他祖父带他到观音大殿,出一短联云:观音。吴学士对:流火。他祖父问他为何这样对,他说:“音不可观而观,火不可流而流,取义相似而对。” 下联出自《诗经》七月流火。此对句妙趣横生,不可多得。

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出“三星白兰地”征求下联。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对,但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年纪尚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乃对下联“五月黄梅天”。“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字字工整,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

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得上联“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下句,适逢主人前来报帐,其食单账目恰成下联“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三竺:指上、中、下竺;六桥:指苏堤上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六座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又有人出“公门桃李争荣日”, 对以“法国荷兰比利时”。实在是妙。

还有众多佳对,摘录如下与大家同赏:

花心,
李耳。

动武,
挪威。

青稞,
丹麦。

小丑,
中午。

唐三彩,
清一色。

乔国老,
石家庄。

牛得草,
马拉松。

花露水,
龙卷风。

风情万种,
光绪十年。

千手观音,
众口相声。

富士胶卷,
贫僧糊涂。

鸦片烟鬼,
燕窝糖精。

皓月一盘耳,
红星二锅头。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那天有诺重千斤,
此地无银三百两。

杨三已死无京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欲慰苍生须作雨,
相思黄疸急惊风。

避暑最宜深竹院,
伤寒莫妙小柴胡。
1

评分人数

    • 槛外人: 龙币 + 2 个 威望 + 1 点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槛外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槛外人 (槛儿)当前离线

UID
1386942 
帖子
24982 
主题
196 
精华
44 
积分
501312 
龙币
26705 个 
竞猜积分
30 分 
威望
230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96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9 
最后登录
2011-1-27 

版主

帖子
24982 
精华
44 
竞猜积分
30 分 
在线时间
2965 小时 
557# 发表于 2009-11-17 19:06 | 只看该作者 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槛外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槛外人 (槛儿)当前离线

UID
1386942 
帖子
24982 
主题
196 
精华
44 
积分
501312 
龙币
26705 个 
竞猜积分
30 分 
威望
230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96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9 
最后登录
2011-1-27 

版主

帖子
24982 
精华
44 
竞猜积分
30 分 
在线时间
2965 小时 
558# 发表于 2009-11-17 19:07 | 只看该作者 却原来还有这无情对一说 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772 
主题
131 
精华
99 
积分
178447 
龙币
12328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28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1-1-28 

论坛精英

 

帖子
8772 
精华
99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559# 发表于 2009-11-20 13:11 | 只看该作者 少林七十二艺

据《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称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内功,均在少林门中秘传,但无详细文学记载。现在所说的“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认为是少林功夫的总称,与“擂台”、“机关木人”等常在传说和近代的武侠小说中被称作神功,使其在神秘的面纱背后难现“庐山真面目”。
  
关于少林寺,在元代后,常住院(和尚居住的地方)分成了东、西、南、北四个院,并且各院宗师自掌门户、特别在武功方面,各自收徒,秘传单传,彼此保密,造成了即使同是少林寺和尚,师傅不同,所学到的功夫也有差别的局面,这种现象一直流传到今天。“少林七十二艺”,就是在上面所谈的背景下出现的。那是在1934年,有个叫金警钟的先生到少林寺访问,与当时的少林寺方丈、远近闻名的武术高手妙兴大和尚切磋武艺,取其精华,并根据少林寺旧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之说,以及自己的武功底子,编著了《少林七十二艺》一书,从此有了“少林七十二艺”之说。但是它毕竟大部分取材于妙兴和尚,而妙兴和尚仅为少林寺西院武功的代表,所以,很难全部代表少林寺武功。
  
继金先生之后,南院的贞俊、贞绪等和尚也编著了“少林七十二艺”。此后的永祥和尚亦编写了“七十二艺”,他们相同之处是都列出了七十二种功夫,皆取名“七十二艺”,但在内容上各有特点。永祥和尚为现代人,是西院子孙,他在继承金先生“七十二艺”基础上,吸收南院之长,将原书做了增删,补充了各种功夫的练法,内容十分详细,语言也较为通俗。可以说他很好地总结了少林内外功,堪称“少林正宗七十二艺”。
  
少林和尚们练的七十二艺,除大部与妙兴所谈,金警钟先生所著的七十二艺相同之外,不同的有铜砂掌、腿踢功、蛇行功、铁珠带、石桩功、旋风掌、金龙手、斩魔剑功、玄空拳、金砂掌、五毒追杀掌、金铲指功、跑板功、金刀换掌功、闪战功、千层纸功、追风掌功和轻悬功等。另外与南院七十二艺不同者还有心意把、铁身靠、千斤脚、流星腿、倒挂金玉瓶、后弹功、丈外制人、深夜降妖等。
  
七十二艺练功之要旨,固在乎强健体魄,坚筋肉,却内邪,御凌侮,然而非空言所能致效者,必须认真从事练习,不荒不怠,而后能成。练软硬内外功夫有三要:一 要深沉镇重,二要确实精当,三要节欲爱名。练功有五忌:一忌荒惰,二忌夸矜,三忌躁急 ,四忌躐等,五忌酒色。练功有七伤:一近色伤精,二暴怒伤气,三思虑伤神,四善忧伤心,五好饮伤血,六懒惰伤筋,七躁急伤骨。知此三要、五忌、七伤,始足与言练功。练功之法可分为数期,最初一步,先练皮肉;次则进而练筋骨,皮肉筋骨既坚实;更进而练习各部之实力,实力既充;然后更进而练习运气,此法如能任意往来,则大功成矣。练习何种功夫 ,必能速效也。
  
少林七十二艺的名称分别是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铜砂掌(竹叶手)、蛇形术(蜈蚣跳)、提千斤、罗汉功、铁头功、四段功、铁布衫功、双锁功、上罐功、石锁功、铁珠袋、千斤闸、鞭劲功、分水功、玉带功、鹰翼功、跳跃法(登高超远法)、霸王肘、一指金刚法、拔钉功、一指禅功、石椿功、金钟罩、铁牛功、旋风掌、卧壶功、拔山功、金龙手、推山掌、踢椿功、鹰爪功、斩魔剑、玄空拳、金砂掌(摩擦术)、铁砂掌、飞行功、枪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飞檐走壁法、一线穿、蹿纵术、金铲指、揭谛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闪战法、金刀换掌功、轻身术、铁膝功、陆地飞行术、穿廉功、浪裹功(泅水术)、点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墙术、门裆功、翻腾术、布袋功、蛤蟆功、千层纸功、弹子功、锁指功、追风掌功、软玄功。
少林七十二绝技基本功夫
  
七十二艺耳目基本功夫悬金钱 悬金钱乃练耳目之听视力,与防敌人袭击之法也。可取旧铜钱二枚(代孔者),以细丝线系于梁间,高与目齐。练时先立于铜钱前,以手推钱,使自眼前飞过,而习不瞬。再背身习听风之功,久之效乃大著。遇警之时,交手之际,自能临机应斗 ;再出绝艺各种功夫,则无不致胜矣。
  
七十二艺手上基本功夫打纸墩 打纸墩乃习拍打之阳劲也,其练法至简且易,将厚纸平迭三四寸,方七八寸,安置于坚实凳上,或桌角,以拳、掌、指、肘,颠倒击之。两足互换活步,随意击之,打之,拍之,插之,切之,削之,用种种手法,想象敌人来攻,一面破之,一面攻而取之。如此习之百日,则初步功成;再百日,则第二步功成;一年之后,则全功成矣。至是一掌到处,有如疾风暴雨,击中敌身,轻则仆,重则伤,惟不能致命。然其阳刚之劲,确令人不可捉摸。北五省习此功夫者颇多,此功成后,再习其他手上功夫,则进步有不可思议之效也,盖亦技击家不可少之基本功夫也。
  
金刚圈 金刚圈乃习五指拈捏之劲也,传于南七省。用具凡二,以铁所为,每重八斤,左右各一。初习者,可重四斤,其形如小儿游戏之滚铁环,每日捏转之;功成两指(拇指、食指) 有如钢钩,亦拳家之基本功夫也。
  
悬棉捶 悬棉捶乃习眼力与手上练准之功夫也,其练法至简且易。棉花少许揉为圆球,以丝线系于梁间,或以一指(一指金刚法、一指禅),或以二指(点石功),或以掌(仙人掌),或以拳(阴拳功),点打之,或以枪、刀、剑、棍等器击刺之。初则不易命中,久之自能随心所欲 ,待能点打击刺一一命中时,再闭目习之,亦能自如者,则成功矣。与人交手之际,则致胜易如反掌。此法日本拳术家多袭用之,故其临敌也,每易致胜。
  
七十二艺劲力基本功夫木人 木人功夫乃少林七十二艺之根基艺业,幸勿忽视。其练法亦极简易,取直径六寸、长九尺之圆木一根(枣木、榆木为宜),埋土中三尺五寸,外露五尺五寸,于顶端下一尺处,装一横木,长三尺二寸,直径一寸六分,其形如基督之十字架。装妥后,即如一人,横木即其手,上余一尺之高即其首,中为胸腹,下为腿足,故此等处。均需皮包裹之。习者立木人前,或推或捋,或抱或挤,或以指掌点打上部,或臀胯挤靠中部,或以足踢踩下部。总之想象人身各部,施以手法,均无不可,乃习全身劲力,手足应用之法也。 此功亦必有恒,忌用暴力,每于清晨舒筋后习之。始再习七十二艺中之功夫或其他拳脚,如以木人习点穴术,亦无不可云。
七十二不同版本
版本一
  01、铁臂功 02、排打功 03、铁扫帚功 04、足射功
  05、腿踢功 06、铜砂掌 07、蛇行术(蜈蚣跳) 08、提千斤
  09、罗汉功 10、铁头功 11、四段功 12、铁布衫功
  13、双锁功 14、上罐功 15、石锁功 16、铁珠袋 
  17、千斤闸 18、鞭劲法 19、分水功 20、玉带功
  21、鹰翼功 22、跳跃法 23、霸王肘 24、一指金刚法
  25、拔钉功 26、一指禅功 27、石桩功 28、金钟罩
  29、铁牛功 30、旋风掌 31、卧虎功 32、拔山功
  33、合盘掌 34、推山掌 35、踢桩功 36、鹰爪功
  37、斩魔剑 38、玄空拳 39、金砂掌 40、铁砂掌
  41、飞行功 42、枪刀不入法 43、五毒追砂掌 44、飞檐走壁法
  45、一线穿 46、穿纵术 47、金铲指 48、揭谛功
  49、梅花桩 50、捻花功 51、螳螂爪 52、跑板功
  53、闪战法 54、金刀换掌功 55、轻身术 56、铁膝功
  57、陆地飞行术 58、穿窗功 59、泅水术 60、点石功
  61、琵琶功 62、柔骨功 63、壁虎游墙术 64、门裆功
  65、翻腾术 66、布袋功 67、蛤蟆功 68、千层纸功
  69、弹子拳 70、锁指功 71、追风掌功 72、软玄功
  (以上转载自德虔、素法、勤炎《少林正宗七十二艺》)
版本二
  〖拳法〗01、少林罗汉拳:罗汉拳和金刚掌同为少林入门功夫,但修习到高深境界,最普通的拳掌亦能成为最厉害的武功。
  02、光明拳:当年五大门派集会黄山,我佛光明拳在天都峰大展神威,夺得"天下第一拳"美誉,可惜如今已不幸失传。
  03、闯少林三十三路神拳:罗汉堂专研。
  04、偏花七星拳:绝招是"七星聚会"。罗汉堂专研。
  05、左右穿花手:罗汉堂专研。
  06、少林双圈手:罗汉堂专研。
  07、大摔碑手:罗汉堂专研。
  08、波罗密手:又称少林风云手,罗汉堂专研。
  〖掌法〗09、大力金刚手:金刚掌是少林寺基本武功之一。般若堂专研。
  10、般若禅掌:有"少林第一掌"之称,般若堂专研。
  11、韦陀掌:有"灵山礼佛"、"恒河入海"等招数。般若堂专研。
  12、少林神掌八打:有分解掌、封闭掌、裂心掌等八种。般若堂专研。
  13、千手如来掌:般若堂专研。
  14、大慈大悲千叶手:般若堂专研。
  15、少林龙旋掌:般若堂专研。
  16、少林散花掌:掌风推动落下的花瓣攻向敌人。类似于"飞花摘叶"的功夫。
  17、少林握石掌:即少林绵掌,轻轻握石而化石为粉。
  18、一拍两散掌:般若堂专研。
  〖指法〗19、澄静指: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达摩院专研。
  20、摩诃指诀:绝招是"三入地狱"。达摩院专研。
  21、去烦恼指:绝招是"无忧无虑",达摩院专研。
  22、多罗叶指:十指轮弹,如波罗花绽开。达摩院专研。
  23、无相劫指:佛家无色无相的最高境界。达摩院专研。
  24、拈花指: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状。达摩院专研。
  25、大智无定指:源自《大智度经》,达摩院专研。
  26、一指禅功:被称为"少林第一指",能隔空伤人。需有深厚的铁指禅劲功夫为基础。
  27、铁指禅劲:一指禅的基础内功,练到登峰造极时五指可随意插入石碑之中。
  〖抓法〗28、少林十三抓:摹仿"龙蛇虎豹鹤猿鹰"等十三种动物的形态创出的一套轻灵翔动的抓法
  29、寂灭抓:般若堂专研。
  30、因陀罗抓:般若堂专研。
  31、少林虎爪手:般若堂专研。
  〖擒拿〗32、拈花擒拿手:戒律院专研。
  33、龙爪擒拿手:共三十六式。戒律院专研。
  34、十二擒龙手:戒律院专研。
  〖剑法〗35、达摩剑法:著名剑招有"一苇渡江"等。达摩院专研。
  〖刀法〗36、菩提刀法:菩提院专研。
  37、破戒刀法:名为破戒,即是大开杀戒,因此这套刀法全是攻势,狠准威猛。
  38、慈悲刀法:名为慈悲,即慈悲为怀,这套刀法招式柔和,没有杀招,与破戒刀相反。
  39、燃木刀法:菩提院专研。
  〖杖法〗40、伏魔铲法:般若堂专研。
  41、普门杖法:戒律院用来惩戒触犯寺规的弟子的一种杖法,招式巧妙,临敌时总能招招命中对方。但威力一般。
  42、大文殊杖法:菩提院专研。
  43、达摩八法神禅杖法:掌门人专研。
  〖棍法〗44、小夜叉棍法:绝招是"维护众生界",源自《维摩经》。罗汉堂专研。
  45、少林双截棍:罗汉堂专研。
  46、醉八仙棍法:少林十三棍僧发明的棍法,必须似醉似醒,半醉半醒,才有最大威力。
  〖身法〗47、蜻蜓点水轻功提纵术:少林僧提着水桶过河时使用的轻功。
  48、九图六坐像身法:少林弟子有五十四种打坐姿势,每种都可静坐十二个时辰。
  49、大挪移身法:脚不移身不动,就可平地挪后数尺,避开敌人的攻击。
  〖内功〗50、阿罗汉神功:练到高深境界有五百罗汉众生相。罗汉堂专研。
  51、降龙伏象功:练到高深境界可施展"佛门狮子吼"。般若堂专研。
  52、心意气混元功:又称"少阳神功",达摩院专研。
  53、菩提心法:练到高深时心如明镜,诸邪不侵。有化毒的功效。菩提院专研。
  54、达摩闭息功:戒律院专研。
  55、金刚不坏体神功:各院堂首座专研。
  〖特殊〗56、十八手罗汉神打:从九图六坐身法中演化出的一套武功,若与九图六坐身法配合使用,招式奇异,往往出乎对手意料之外。
  57、少林怀心腿:绝招是"佛在心头",达摩院专研。
  58、如影随形腿:达摩院专研。
  59、罗汉夺命枪法:罗汉堂专研。
  60、大韦陀杵:般若堂专研。类似于一种锤法。
  61、毗卢鞭法:戒律院专研。
  62、少林鸳鸯枕:特殊的暗器功夫。菩提院专研。
  63、少林童子功:少林各项高深武功的基础,亦有对敌招式。
  64、少林铁帚功:看门弟子扫地时练的武功。别小看打杂的弟子,曾有扫地的沉叶和尚成为当时寺中第一高手呢!
  65、如意缩骨功:少林弟子能够逃脱捆绑,遇难化险,全靠这套功夫。
  66、少林破衲功:又称少林铁袖功,即挥动衣袖迎敌。
  67、袈裟伏魔功:少林高僧任何物品都可作兵器。必要时挥动布满真气的袈裟为武器,另有超乎寻常的威力。
  68、定珠降魔无上神功:以一百零八颗念珠携带无上真气飞出攻敌,有毁灭性的杀伤力。
  69、杂阿含功:若能精研杂阿含功,对各种武功往往能触类旁通,事半功倍。曾有少林前辈同时兼修十三种绝艺,可惜现已失传。
  〖阵法〗70、少林金刚伏魔圈:达摩院长老专研。
  71、一百零八大罗汉阵:罗汉堂专研。(已失传)
  72、十八小罗汉阵:罗汉堂专研。
版本三
  1日月鞭法
  2燃木刀法
  3韦陀杵
  4风云手
  5拈花指
  6散花掌
  7鹰爪手
  8普渡杖
  9千叶手
  10醉棍
  11达摩剑
  12龙爪功
  13罗汉拳
  14伏魔剑
  15修罗刀
  16韦陀杖
  17大金刚拳
  18无常杖
  19一指禅
  20如影随形腿
  21如来千手法
  22韦陀掌
  23少林弹腿
  24寂灭抓
  25摩诃指
  26慈悲刀
  27大力金刚指
  28定珠降魔无上神功
  29虎爪手
  30伏魔杖
  31多罗叶指
  32魔爪功
  33达摩掌
  34无相劫指
  35大智无定指
  36去烦恼指
  37因陀罗抓
  38少林擒拿十八打
  39摩诃指
  41一拍两散
  42一零八路疯魔杖法
  43大力金刚掌
  44金刚狮子吼
  45金刚不坏体神功
  46须弭山掌
  47袈裟伏魔功
  48擒龙功
  49袖里乾坤
  50铁布衫
  51达摩剑法
  52金刚般若掌
  53杂阿含功
  54易筋经
  55金钟罩
  56大慈大悲千手式
  57普门杖法
  56阿罗汉神功
  57破衲功
  58少林长拳
  59罗汉剑法
  60心意气混元功
  61澄静指
  62光明拳
  63偏花七星拳
  64左右穿花手
  65双圈手
  66大摔碑手
  67菩提刀法
  68破戒刀法
  67大文殊杖法
  68达摩八法神禅杖法
  69达摩闭息功
  70菩提心法
  71降龙伏象功
  72如意缩骨功
版本四
  1一指金刚法
  2双锁功
  3足射功
  4拔钉功
  5抱树功
  6四段功
  7一指禅功
  8铁头功
  9铁布衫功
  10排打功
  11铁扫帚功
  12竹叶手
  13蜈蚣跳
  14提斤斤
  15仙人掌
  16刚柔法
  17朱砂掌
  18卧虎功
  19泅水术
  20千斤闸
  21金钟罩
  22锁指功
  23罗汉功
  24壁虎游墙术
  25鞭劲法
  26琵琶功
  27流星桩
  28梅花桩
  29石锁功
  30铁臂功
  31弹子拳
  32柔骨功
  33蛤蟆功
  34穿帘功
  35鹰爪力
  36铁牛功
  37鹰翼功
  38阳光手
  39门裆功
  40铁袋功
  41揭谛功
  42龟背功
  43蹿纵术
  44轻身术
  45铁膝功
  46跳跃法
  47摩插术
  48石柱功
  49铁砂掌
  50一线穿
  51吸阴功
  52枪刀不入法
  53飞行功
  54五毒手
  55分水功
  56飞檐走壁法
  57翻腾术
  58柏木桩
  59霸王肘
  60拈花功
  61推山掌
  62马鞍功
  63玉带功
  64阴拳功
  65沙包功
  66点石功
  67拔山功
  68螳螂爪
  69布袋功
  70观音掌
  71上罐功
  72合盘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分类
  一、拳法
  1.少林罗汉拳:罗汉拳和金刚掌同为少林入门功夫,
  2.光明拳:我佛光明拳在天都峰大展神威,夺得“天下第一拳”美誉
  3.闯少林三十三路神拳:罗汉堂专研。
  4.偏花七星拳:绝招是“七星聚会”。罗汉堂专研。
  5.左右穿花手:罗汉堂专研。
  6.少林双圈手:罗汉堂专研。
  7.大摔碑手:罗汉堂专研。
  8.波罗密手:称少林风云手,罗汉堂专研。
  二、掌法
  9.大力金刚手:金刚掌是少林寺基本武功之一。般若堂专研。
  10.般若禅掌:有“少林第一掌”之称,般若堂专研。
  11.韦陀掌:有“灵山礼佛”、“恒河入海”等招数。般若堂专研。
  12.少林神掌八打:有分解掌、封闭掌、裂心掌等八种。般若堂专研。
  13.千手如来掌:般若堂专研。
  14.大慈大悲千叶手:般若堂专研。
  15.少林龙旋掌:般若堂专研。
  16.少林散花掌:掌风推动落下的花瓣攻向敌人。
  17.少林握石掌:即少林绵掌,轻轻握石而化石为粉。
  18.一拍两散掌:般若堂专研。
  三、指法
  19.澄静指: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达摩院专研。
  20.摩柯指决:绝招是“三入地狱”。达摩院专研。
  21.去烦恼指:绝招是“无忧无虑”,达摩院专研。
  22.多罗叶指:十指轮弹,如波罗花绽开。达摩院专研。
  23.无相劫指:佛家无色无相的最高境界。达摩院专研。
  24.拈花指: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状。达摩院专研。
  25.大智无定指:源自《大智度经》,达摩院专研。
  26.一指禅功:被称为“少林第一指”,能隔空伤人。。
  27.铁指禅劲:一指禅的基础内功,练到登峰造极时五指插入石碑中。
  四、抓法
  28.少林十三抓:摹仿“龙蛇虎豹鹤猿鹰”等十三种动物的抓法
  29.寂灭抓:般若堂专研。
  30、因陀罗抓:般若堂专研。
  31、少林虎爪手:般若堂专研。
  五、擒拿手
  32、拈花擒拿手:戒律院专研。
  33、龙爪擒拿手:共三十六式。戒律院专研。
  34、十二擒龙手:戒律院专研。
  六、剑法
  35、达摩剑法:著名剑招有“一苇渡江”等。达摩院专研。
  七、刀法
  36、菩提刀法:菩提院专研。
  37破戒刀法:即是大开杀戒,刀法全是攻势,狠准威猛。
  38、慈悲刀法:刀法招式柔和,没有杀招,
  39、燃木刀法:菩提院专研。
  八、杖法
  40、伏魔铲法:般若堂专研。
  41、普门杖法:戒律院惩戒触犯寺规的弟子。
  42、大文殊杖法:菩提院专研。
  43、达摩八法神禅杖法:掌门人专研。
  九、棍法
  44、小夜叉棍法:绝招是“维护众生界”,罗汉堂专研。
  45、少林双截棍:罗汉堂专研。
  46、醉八仙棍法:少林十三棍僧的棍法,必须似醉似醒,半醉半醒
  十、身法
  47、蜻蜓点水轻功提纵术:少林僧提着水桶过河时用的轻功。
  48、九图六坐像身法:,少林弟子有五十四种打坐姿势,
  49、大挪移身法:脚不移身不动,可平地挪后数尺
  十一、内功
  50、阿罗汉神功:练到高深境界有五百罗汉众生相。罗汉堂专研。
  51、降龙伏象功:练到高深境界可施展“佛门狮子吼”。般若堂专研。
  52、心意气混元功:又称“少阳神功”,达摩院专研。
  53、菩提心法:心如明镜,诸邪不侵。有化毒的功效。菩提院专研。
  54、达摩闭息功:戒律院专研。
  55、金刚不坏体神功:各院堂首座专研。
  十二、特殊武功
  56、十八手罗汉神打:从九图六坐身法中演化出的一套武功,
  57、少林怀心腿:绝招是“佛在心头”,达摩院专研。
  58、如影随形腿:达摩院专研。
  59、罗汉夺命枪法:罗汉堂专研。
  60、大韦陀杵:般若堂专研。类似于一种锤法。
  61、毗卢鞭法:戒律院专研。
  62、少林鸳鸯枕:特殊的暗器功夫。菩提院专研。
  63、少林童子功:少林各项高深武功的基础
  64、少林铁帚功:扫地的老和尚沉叶和尚寺中第一高手
  65、如意缩骨功:少林弟子能够逃脱捆绑,遇难化险,
  66、少林破衲功:又称少林铁袖功,即挥动衣袖迎敌。
  67、袈裟伏魔功:必要时挥动布满真气的袈裟为武器,
  68、定珠降魔无上神功:以一百零八颗念珠携带无上真气飞出攻敌,
  69、杂阿含功:对各种武功触类旁通,有少林前辈兼修十三种绝艺。
  十三、阵法
  70、少林金刚伏魔圈:达摩院长老专研。
  71、一百零八大罗汉阵:罗汉堂专研。
  72、十八小罗汉阵:罗汉堂专研
七十二艺之练法
  七十二艺既有软硬内外之分,而软硬内外功夫中,又区分为若干种,前详七十二艺目录矣。功夫既有不同,练习之法,亦必各异,兹特就余所聆之于师者,述之于后。其实武术中之各种功夫,何止七十二艺,此特其最普通而切实用者,如南派之重手等法,则不在例,学者苟能尽之,则无敌于世矣。故功夫者,其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者,则在学者之精心领悟矣。若习者欲功成挟此以凌人,则非但易起骄矜荒惰之恶习,技不能成,即成功亦足以召灭亡之祸耳。七十二艺各种功夫,余虽多未试习之,然余师为少林宗派当代大师,所述各种练法,如能按法施行,再赴之以恒,则无不成功者也。
七十二艺之难易
  七十二艺有软硬功之分:软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功之纯者,无往不胜。彼专以阳刚之劲,号拔山举鼎之雄者,当之无不败也。其实软功固不止此,此仅其最通行而练习较易者。盖软功之深者,运力敛气,与内功其相去仅一间也。故软功至炉火纯青之候,多转而练习内功,按步而进,较诸毫无根底而即贸然练内功者,其难易固不可以道里计也。硬功,法较软功为多,完全用阳刚之劲,练习之法,亦较软功为简单,且不必皆有成法 ,成功易而收效速,故习者独众,初未若软功之罕见于世也。
七十二艺内外基本功夫
  凡习功夫者,不论软功硬功,胥以凝神固精,静心敛气为主。欲凝神固精静心敛气,又非排除一切思虑,骗除一切隐疾,不能成就。以下所举诸端皆备,有病者依法调治,无病者使内脏坚实,气沛体充,成功较易,收效较速;否则内疾不除,外邪易犯,纵使日习不辍,非但不易望其有成,抑且因此受其贼害。故世人往往言习跌坐者,易成白痴;习吐纳者,易成痨瘵。此皆未能先行内外功,调治内脏,不得其道,致外邪侵贼,内疾增盛,至成种种奇症,而不可以救药也。以下所举十要、十忌、十七伤等,皆为治脏强身法中最要关键。习者务宜牢记在心,处处留意。迨内脏既坚固,然后再依七十二艺中之四段功,逐段练习,必能达到目的。惟练习四段功时,亦须按部就班,不可间断,不可遗漏,每日以子午二时各行为最佳。盖子过阳生,午过阴生,合阴阳二气而融会之,则混然成太极之象,神思宁静,机械不作一切杂念,末由而兴混元一气,功自易成。若每日行一次者,则须于子后午前行之,其明约在清晨六七点钟为最宜;盖此时乃阴阳交泰之时,犹得气之盛也。除此二时期外,若任意行之,必无利益。再在行功之地点,宜幽静无杂声杂色之地为佳。若尘幕中大非其道,盖一有杂色瞩于耳目,神必乱,气必散,神乱气散,而能成功者难矣。 再四段功以柔为主,不宜有矫柔刚劲之气,不宜有贪多务求之心,不可犯十忌、十七伤,否则不弄到以白痴痨瘵而损其身心不止也。以上所述皆系理所必然,非作者矜奇眩异,故作此危词以耸人听闻也。作者曾目睹练功之人,未及半载,竟致咯血而亡,盖即内患隐疾,外感 邪魔故耳。深愿习者再三注意,于练习功夫前,先习内功外功及四段功百日,以作习他种软硬功夫之基本,技无不成者,勿视作者之语为河汉也。
七十二艺之法则
  七十二艺练功之要旨,固在乎强健体魄,坚筋肉,却内邪,御凌侮,然而非空言所能致效者,必须认真从事练习,不荒不怠,而后能成。练软硬内外功夫有三要:一 要深沉镇重,二要确实精当,三要节欲爱名。练功有五忌:一忌荒惰,二忌夸矜,三忌躁急 ,四忌躐等,五忌酒色。练功有七伤:一近色伤精,二暴怒伤气,三思虑伤神,四善忧伤心,五好饮伤血,六懒惰伤筋,七躁急伤骨。知此三要、五忌、七伤,始足与言练功。练功之法可分为数期,最初一步,先练皮肉;次则进而练筋骨,皮肉筋骨既坚实;更进而练习各部之实力,实力既充;然后更进而练习运气,此法如能任意往来,则大功成矣。练习何种功夫 ,必能速效也。
七十二艺与拳械
  练习武术,于拳脚器械之外,更须注重软硬功夫。盖拳械为应用之动作,而功夫为拳械之根本,故技击家精拳械外,而擅功夫,如说部中之某人擅铁沙掌,某人精金钟罩者是也,方可胜人。功夫大别有四:曰软功、曰硬功、曰内功、曰外功。软功多阴手,硬功多杀手,内功主练气,外功主练力。软功练习较难,成功后,在表面视之,初不见其异 ;擅此者若以拳械击之,中若败絮,欲损毫发不易也。或用拳击人,竟有相隔数尺,拳刚及身,而人已仆。阴柔之劲,殊足惊人,盖以柔胜刚,故世称柔劲阴功。硬功练习较易,成功后,若以刀剑击之,但须一蓄力,一运气,则鲜有不反扑而出者。或至数百斤巨石,横担其身,下卧钉板,令人用大铁锤击之,石粉碎而身无恙,此亦足惊人者。盖硬功为阳刚之劲,亦足惊人,故世称为刚劲阳功,技击界虽多习之,不过功夫之不同耳。软硬内外功夫之种类,名目繁多,何止七十二艺,况一种功甚有包括二三种者。今仅述七十二艺,如朱砂掌、阳光手等法,则属于软功;金钟罩、铁布衫等法,则属于硬功;蛤蟆气、吸阴功等法,则属于内功;铁牛功、千斤闸等法,则属于外功。功夫成,则身体强健,刀剑不伤,疾病不侵,风雨寒暑不能贼,更益以灵妙活泼之拳械,互相为用,则无往不利矣。由是观之,功夫与拳械,可相合而不可相离,合则各极其妙,离则各失其效;故燕赵技击界有“打拳不练功,到老不成名”之语也。
练七十二艺者注意事项
  习武之人,于拳脚器械之外,又须练习软硬功夫一二种,或数种。盖功夫之与拳术器械,亦犹耳之与目,宜乎并用,而不可须臾离者也。故技击家谚云:打拳不溜腿,一世冒失鬼。又云:打拳不练功,到老不成名。此即言打拳必须练功,若不练功,拳术虽打得精熟好看,终究花拳绣腿;器械虽练得灵活利落,终究是耍枪弄棒,不合实用。到老仍就空学一场,不能成名立业也。欲学武艺,首贵乎实用,故不可不练三种相当之功夫也。是犹读书之人,练习书写,而必须多读诗书而后方能做得文章;如不熟书法虽仅文章,亦不能通;反是即文章虽佳,学习陋劣,亦非全才,难入大雅之堂也。练习功夫,可分二类:一为自卫者(俗谓挨打者),如金钟罩、铁布衫、蛤蟆功、铁牛功等法,习者非但拳脚不能伤其毫发,功如绝精,即刀剑等亦不易遽入,偶而被人打击,固不觉如何;一为制人者(俗谓打人者),如一指金刚法、仙人掌、双锁功、点石功等。习者可使指、掌、腕功成,犹如铜浇铁铸,用以击人,最易致胜。各类功夫,凡七十二种,练法即各有不同,劲路亦复各异。功夫之高者,莫为气功,练成之后,非但能以气击人,枪刀不入,且强身延年,然不易练也。苟习之失当,且易致疾,甚有性命之虞。余友李君慕侠,即因习练气行功法吐血而亡也。寻常功夫,分为软硬二种、阴阳二劲。最可畏者,为阴劲软功一指禅与朱砂掌,着人必死,无药可救,似太嫌狠毒,有乖仁道。平常功夫,则以铁砂掌、鹰爪力等为最通行,击人轻重,可以自主,不至于出手即杀人也。凡行侠之人,技击之士,虽不能尽各种功夫而练之,然至少亦须练二种以上,一种为自卫(挨打)之功夫,一种为制人(打人)之功夫。制人之功夫,即稍不精亦无不可;至若自卫之功夫,则务须练习极精,于以少敌众之时,难免不为敌人之拳械着身,若功夫不精,必为所伤;若能精绝,纵身受拳械之袭击,亦不至受伤。故较制人之功夫为重要,此又技击家所不可不知者也。

TOP

.modact{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font-size:1px;color:#FFF;}.modact a:link,.modact a:hover,.modact a:active,.modact a:visited{font-size:1px;color:#FFF;}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772 
主题
131 
精华
99 
积分
178447 
龙币
12328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28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1-1-28 

论坛精英

 

帖子
8772 
精华
99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560# 发表于 2009-11-20 13:1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 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歎息。)

5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著,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著报效祖国,而不是想著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著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