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8404:精彩回顾:看大师是怎样打窝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42:02
调漂及钩在水下状态
前言:自从学习钓鱼以来,尤其是学习台钓技术以来,从各种媒体中接受、阅读了不少有关台钓(现在也有很多人称之为“悬垂钓”)的资料和文章,特别是关于调标方法、灵与钝的探讨、争论更是让我等这些钓技“低凹”者晕头转向、一头雾水。虽然都能读懂这些文章,但自己始终对这些方法缺少一个根本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能熟练运用了。因此,本人下决心:看别人十遍,不如自己亲自动手做一遍。于是,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将搜集到的目前常见的两大类五种调标方法(当然还有其它调标方法,但不在本人目前的学习、调试、试验的范围之内),在调标筒内进行了一次认认真真的亲身调试、试验。其目的,一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这些调标方法的实质和精髓,同时也为了使自己的钓技水平再提高一步。现在把它拿出来,向各位钓友做一汇报,也算是向各位钓坛高手、大师上交的一份作业,也作为同刚接触台钓技术的钓友相互学习、交流之用。可能存在不少错误之处,敬请给以热情批改,本人将深表感谢!   
(一)、不带饵调标   
    1、空钩、半水调4目(即通常所说的调4钓2)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调到4目;   
  (2)然后挂双饵(模拟饵,与真钓饵大小、重量基本一致,以下同),移动浮标达到钓2目;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下钩饵子线略有弯曲。   
  ——主要影响因素:饵团大小、重量要求严格,要求一致;   
  此法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不灵不钝”的钓法,多数钓家认为此法较适合比赛池钓,原则不适宜大自然野钓。   
    2、空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在空钩、半水时,通过增减铅皮将浮标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饵团在水下状态:受饵团大小、重量影响大,双饵卧底,子线处于弯曲状态;   
  ——适用垂钓场合(环境):属于钓钝,应用于有风浪、水流动干扰的环境。   
  3、无钩、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铅坠上先不挂子线和钩,在半水时,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双饵、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   
  ——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铅坠触底(或躺底),钩子(饵团)及子线均横躺水底;   
  ——适用垂钓环境:属于极钓钝,用于防止小杂鱼闹窝,以及钓刁滑鱼。   
     (二)、带饵调标   
    1、双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双钩挂饵,在半水状态下,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使标尖露出水面N目(N=1、2或3目);   
  ——饵团及子线在水下状况:   
  (1) 当只要看到钓目时,下饵就一定到底了,当钓目在3目以内时,水底饵团处于上饵悬浮,下饵轻触底,子线略有弯曲。   
  (2) 甚至当我将钓目调到4目时,上饵仍然处于悬浮状态,只是下钩饵子线明显弯曲
——灵敏度及实用性:   
  (1)此种调法,由于在确定调目时,就完全消除了双饵重量的影响,因此,这种调法非常灵敏。   
  (2)由于灵敏度非常高,稳定性就相对变差,因此我觉得,可能不适用于野钓和风浪较大时以及有水流流动的环境。   
     2、单饵、半水调平水   
  ——调标步骤:   
  (1)先单钩(上钩或下钩)挂饵,通过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   
  (2)然后挂上双饵,向上移动浮标使之上升到露出水面N目(N=1、2目均可)。此时饵团状态:下饵触底、上饵悬浮,子线有1-2目的轻微弯曲;   
  (3)当钓目调到3目及更高时,子线就更弯曲了,双饵就都卧底了   
  (4)当浮标的视标上移到全部露出水面时,铅坠触底了。   
  ——现象观察分析:   
  挂上双饵时,我观察到:当浮标向上移动到标尖处于平水状态时,是处于最灵敏的状态,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完全垂直。因此,从理论上讲,钓“平水”是最灵敏的,但这是不实用的钓目,一是视标标尖平水不便于观察,二是由于整个钓组太灵敏而稳定性很差,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钓1-3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子线略微弯曲1-2目。   
    (三)、结论:通过对以上几种调标方法的综合对比,按照灵敏度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我认为应该是:双饵调平水、单饵调平水、空钩调4目、空钩调平水、无钩调平水。   
     (四)、结束语:   
  (1) 以上调标的调试、试验仅是在调标筒内进行的静态调试,若拿到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需要作一些微小的调整和变化;   
  (2) 本次调试、试验所使用的是“钓仙”3#、11目细尾浮标,同时也使用了“无天”4#、7目粗尾(2毫米)浮标作为对比,取得了一致的试验结果。   
另补充:   
1、空钩、半水调2钓2时,水下两钩饵的状态是: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轻触底,子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   
2、(空钩、半水)调4目,其钓目显示如下:   
  1目:上钩饵悬浮, 下钩饵轻触底,下子线基本直(略弯);   
  2目:上钩饵悬、临界(擦)底,下钩饵卧底,子线略有弯曲;   
  3目:上饵触(卧)底,下饵卧底,上子线弯曲;下子线严重弯曲;   
  4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5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
实战找底  许多钓友在找底时经常遇到一个困惑:找底时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怎么就变成4目了?
  其实这个总是并不复杂,要看你是挂什么东西找的底,它的体积、重量同你使用的钓饵有多大区别。如果是自然环境中长期稳定的静流区域和积淤较厚的养殖池塘,水底一般都有厚度不等的粥酱状“虚底”。用比较重的铅皮裹在钩上找底,钩很容易穿过虚底落在较硬的“实底”上,当你换上钓饵时因饵的重量比铅皮轻了许多,钩沉底不是落在虚底的表面就是埋在浅表,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自然就增加了。我曾用与钓饵体积相仿的橡皮块找底,但必须强调的是橡皮块的大小和重量应该与钓饵的体积接近,一旦橡皮块的重量超过钓饵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出现以上现象。于是,不难想象,用既硬又重的钓饵在虚底较厚的水底钓鱼,饵会穿过虚底落在实底上,鱼看不见、吃不着饵,还怎么钓?
  推荐用小橡皮块找底,理由有二:一是不会脱落,底找得准;二是可以根据视标的粗细,钓饵的轻重,虚底的软硬选用重量不同的橡皮块,十分随意。橡皮块取材方便,取学生擦字的橡皮用刀片切成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就行(这种四方块同常规钓饵外形多橄榄形和球状的差别是多了棱和角,鱼对它不习惯,轻易不会吃它,找底比较顺利)。橡皮块的大小和重量选择应以浮标2-3目浮力需要的重量为宜,或者稍大于钓饵重量,在标尖能超过挂饵刻度1或2目即可,过重或过轻都不好。
   如果是钓灵,可把橡皮块挂在下钩上找底;想钓钝,就挂上钩。为了确保能找准底又不过了底,可以采用“反向验证法”来检验。
   比如,调5目钓5目。上钩挂橡皮块双钩到底,得到标尖露出水面5目,然后把浮标往下移1目,看是否变成4目,要是没变,说明已找过了底。调整的方法是,接着将浮标往下移,直到变成4目,然后把浮标上移1目,使它回到5目位置就行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到底又不会测过头。
   换上钓饵后,如果钓饵的重量比测底用的橡皮块轻,浮标会上升一点,可再将浮标下移到5目,也可暂时不动浮标,就这样先钓着,看浮标动作和中鱼效果再调整也不迟。对于是不是找到了底,有些人总觉得不踏实、心里没底。对此,我的看法是,宁可再花些时间,一定要把底找实了,千万别凑合。特别是钓鲫鱼,注意不让饵穿过虚底非常重要,因为鲫鱼不是鲤鱼,没有掘泥觅食的本领。
台钓中的诱鱼技术
台钓常见的诱鱼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动态诱鱼:很多鱼都爱吃“活食”,台钓就利用鱼的这一特点,把饵操作成不停地动着的状态,借以诱鱼。投饵时,把钓饵投到竿加线的最远点,钓饵入水后便像小虫一样悠悠晃晃在水中“游泳”,从入水点到到垂钓点。然后饵坨开裂,散开、雾化。雾化后,粉末像无数小虫在钓点的“窝子”里“飞舞”,引鱼吃饵。  
二以钓饵为诱饵:如果水中的鱼很稠密,而且食欲非常旺盛,垂钓时就不必打大窝,仅以钓饵代诱饵就行了。“钓饵代诱饵”的方法是:每次投钓饵都准确地落在入水点和钓点上,过一两分钟便提竿起钩(不管是否有鱼吃钩),有意识地把钓饵抖落在钓点上,让其雾化作为诱饵。这样投饵次数越多、钓点积饵越来越多,窝子越来越大(当然鱼也要吃掉一部分饵)。如果经常双鱼吞钩起双鱼,说明窝中鱼非常多,可以不必急于大量投饵,还可把钓饵减小至绿豆般或大米般大小。但此时也应高度警惕,由于饵太小,鱼会“散伙”而游往他处。要注意添饵“留鱼”。“以钓饵代诱饵”的打窝法是在养鱼塘最常用的钓法。其难点有二:1.饵料掺水量要适度,若太湿,投饵时饵坨容易在半路脱落;若太干,入水后不易雾化、浪费时间。初学者应“宁干勿湿”。2.投饵落水点一定要准确,每次必须投落在同一个点上,最忌东几坨西几坨,初学者必须勤学苦练。  
三重饵打窝:一般钓鱼比赛禁止重饵打窝,更不允许把饵捏成大坨用手投入水中,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人。但实际上,在上鱼情况不太好的情况下,打重饵大窝在比赛中是经常出现的。因为饵坨较大、较松、易散,投饵时可以不必从“最远的入水点入水。可以轻轻地从钓点的垂直点入水。落水底后,便立即抖散使其雾化,每次垂钓开始前,可以投上成窝,垂钓途中,可视鱼情随时“补窝”。一般情况下是鱼少时多用饵,鱼多时少用饵。当上鱼率明显减少时,表明窝中饵太少,便应及时补饵留住鱼,保持继续上鱼。  投饵量的多少、投饵的勤与怠,是“打大窝”的关键,也是难点。投少了、怠慢了,诱不来鱼,留不住鱼,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投多了,太勤了,饵料过剩,诱饵淹没了钓饵,鱼只吃诱饵不吃钓饵,搞成了白白浪费饵料,自己给自己帮倒忙。“重饵打窝”饵的用量必须根据鱼情慎重揣摩,千万不可盲目滥用,必须掌握好分寸。  
四逗诱:当窝里的鱼已经很多,然而鱼的注意力却集中在诱饵上,热衷于诱饵而钓饵受到冷落时,——鱼星泛滥却无鱼吃钩时,或者由于水底淤泥较多常把钓饵淹没时,便可用“逗诱法”对付。其具体操作方法是:钓饵落入水底后过几秒钟,将竿提起,后拉十几厘米,使浮漂上升一二目,然后放下还原。再过几秒钟,又将竿提起,过一会再放下……反复进行。使钓饵像小虫在水底跳动。鱼必然容易发现,一旦发现,以为是活食,便会猛追抢吞。
五跟踪打窝:我们钓鱼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水底打好窝后等了很久都无鱼问津;我们也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上午某钓点打窝钓鱼,效果颇佳,鱼连连上钩,可到了中午鱼越来越小,直到完全销声匿迹,用大量的好的诱饵也不能将鱼唤回窝中。鱼到哪里去了?天气的变化、水温的变化、溶氧的变化等等自然因素经常影响着鱼情的变化。鱼在水底,绝非一成不变。哪里的条件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就往什么地方跑。鱼若不在底层,很可能是到中层、上层或其他安乐窝去了。当鱼已离开了底层老窝时,无经验的钓者茫然不知,却固守阵地老等,白白浪费时光,实在可惜。而有经验的高手就能迅速敏锐地判断出鱼的去向,比较准确地知道鱼迁移的层次或处所。于是便迅速使出“追踪打窝”的技巧。例如,如果发现了鱼在水的中层,便立即把浮漂往下拉,使钓钩往上提,并在中层抖几团诱饵,把鱼聚集于窝中,然后在中层钓之。在中层或上层打窝的饵料,应选择比重较轻的粉料。这样的饵料在水的中、上层停留的时间要长些。
六调鱼迁窝:钓鱼比赛追求速度,因此,只要有可能,钓手会尽量将鱼“调动”至水的中层甚至上层来钓,以节约时间。具体作法是:在底窝的上边、水的中层,用较轻的饵料打好窝并停止底层的饵料,鱼便会上升到中层。这时,钓手就会抓紧时间把这些鱼钓上采,以夺取胜利。
我们说打窝诱鱼是台钓的一个技术难点,其原因有三:1.诱饵的选择与调配以及它的轻、重、干、湿、粘、散、大、小等方面都应尽量恰当适度,几乎达到精雕细刻的程度;2.要善于根据天情、水惰、鱼情确定诱饵及诱钓方法;3.诱、钓技术必须准确而熟练。台钓常用打窝方法
打窝诱鱼技术,是整个台钓技术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并非像一些钓友理解的那样,仅仅是“诱钓合一”。
台钓常见的诱鱼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动态诱鱼
很多种鱼都爱吃“活食”,台钓就利用鱼的这一特点,把饵操作成不停地动着的状态,借以诱鱼。投饵时,把钓饵投到竿加线的最远点,钓饵入水后便像小虫一样悠悠晃晃在水中“游泳”,从入水点游到垂钓点。然后饵坨开裂,散开、雾化。雾化后,粉末像无数小虫在钓点的“窝子”里“飞舞”,引鱼吃饵。
二、以钓饵为诱饵
如果水中的鱼很稠密,而且食欲非常旺盛,垂钓时就不必打大窝,仅以钓饵代诱饵就行了。“钓饵代诱饵”的方法是:每次投钓饵都准确地落在入水点和钓点上,过一两分钟便提竿起钩(不管是否有鱼吃钩),有意识地把钓饵抖落在钓点上,让其雾化作为诱饵。这样投饵次数越多、钓点积饵越来越多,窝子越来越大(当然鱼也要吃掉一部分饵)。如果经常双鱼吞钩钓起双鱼,说明窝中鱼非常多,可以不必急于大量投饵,还可把钓饵减小至绿豆般或大米般大小。但此时也应高度警惕由于饵太小鱼会“散伙”而游往他处。要注意添饵“留鱼”。
“以钓饵代诱饵”的打窝法是在养鱼塘最常用的钓法。其难点有二:1.饵料掺水量要适度,若太湿,投饵时饵坨容易在半路脱落;若太干,入水后不易雾化、浪费时间。初学者应“宁干勿湿”。2.投饵落水点一定要准确,每次必须投落在同一个点上。最忌东几坨西几坨。初学者必须勤学苦练。
三、重饵打窝
一般钓鱼比赛禁止重饵打窝,更不允许把饵捏成大坨用手投入水中,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人。但实际上,在上鱼情况不太好的情况下,打重饵大窝在比赛中是经常出现的。因为饵坨较大、较松、易散,投饵时可以不必从“最远的入水点”入水。可以轻轻地从钓点的垂直点入水。落水底后,便立即抖散使其雾化。每次垂钓开始前,可以投上几坨成窝,垂钓途中,可视鱼情随时“补窝”。一般情况下是鱼少时多用饵,鱼多时少用饵。当上鱼率明显减少时,表明窝中饵太少,便应及时补饵留住鱼;保持继续上鱼。
投饵量的多少、投饵的勤与怠,是“打大窝”的关键也是难点。投少了、怠慢了,诱不来鱼,留不住鱼,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投多了,太勤了,饵料过剩,诱饵淹没了钓饵,鱼只吃诱饵不吃钓饵,搞成了白白浪费饵料,自己给自己“帮倒忙”。“重饵打窝”饵的用量必须根据鱼情慎重揣摩,千万不可盲目滥用,必须掌握好分寸。
四、逗诱
当窝里的鱼已经很多,然而鱼的注意力却集中在诱饵上,热衷于诱饵而钓饵受到冷落时,——鱼星泛滥却无鱼吃钩时,或者由于水底淤泥较多常把钓饵淹没时,便可用“逗诱法”对付。其具体操作方法是:钓饵落入水底后过几秒钟,将竿提起,后拉十几厘米,使浮漂上升一二目,然后放下还原。再过几秒钟,又将竿提起,过一会再放下……反复进行。使钓饵像小虫在水底跳动。鱼必然容易发现,一旦发现,以为是活食,便会猛追抢吞。
五、跟踪打窝
我们钓鱼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水底打好窝后等了很久都无鱼问津;我们也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上午某钓点打窝钓鱼,效果颇佳,鱼连连上钩,可到了中午鱼越来越小,直到完全销声匿迹。用大量的好的诱饵也不能将鱼唤回窝中。鱼到哪里去了? 天气的变化、水温的变化、溶氧的变化等等自然因素经常影响着鱼情的变化。鱼在水底,绝非一成不变。哪里的条件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就往什么地方跑。鱼若不在底层,很可能是到中层、上层或其他安乐窝去了。当鱼已离开了底层老窝时,无经验的钓者茫然不知,却固守阵地老等,白白浪费时光,实在可惜。而有经验的高手就能迅速敏锐地判断出鱼的去向,比较准确地知道鱼迁徙的层次或处所。
于是便迅速使出“追踪打窝”的技巧。例如,如果发现了鱼在水的中层,便立即把浮漂往下拉,使钓钩往上提,并在中层抖几团诱饵,把鱼聚集于窝中,然后在中层钓之。
在中层或上层打窝的饵料,应选择比重较轻的粉料。这样的饵料在水的中、上层停留的时间要长些。
六、调鱼迁窝
钓鱼比赛追求速度,因此,只要有可能,钓手会尽量将鱼“调动”至水的中层甚至上层来钓,以节约时间。具体作法是:在底窝的上边、水的中层,用较轻的饵料打好窝并停止底层的饵料,鱼便会上升到中层。这时,钓手就会抓紧时间把这些鱼钓上来,以夺取胜利。
我们说打窝诱鱼是台钓的一个技术难点,其原因有三:1.诱饵的选择与调配以及它的轻、重、干、湿、黏、散、大、小等方面都应尽量恰当适度,几乎达到精雕细刻的程度;2.要善于根据天情、水情、鱼情确定诱饵及诱钓方法;3.诱、钓技术必须准确而熟练.
冬季钓鱼怎样使用红虫
    我介绍一下我用悬坠钓法,怎么用红虫来拉饵钓鱼的。取相对于粉料20%的红虫撒在拌合均匀的干粉上,把红虫打散,然后按照正常比例加水,快速搅拌,揉和成团。这样就可以了。另外提个建议,冬季钓鱼尤其是钓深水的时候,尽量用拉丝粉作为制作拉饵的添加剂,老鬼5号用来调配饵料的状态。
    还有一个方法,渔具店专门有的买,红虫夹子,夹子上有皮筋,用的时候,用夹子夹住红虫,皮筋往下一扣,这样一束红虫饵就制作好了,钓时,鱼钩挂住皮筋即可。
    两种红虫拉饵饵料配比:速攻50% 快枪手30% 鲫鱼帅10% 拉丝粉10% 在加入20%的红虫 ,水和饵料配比1:1   。丸九黄鲫60%,四季25%,拉丝粉15%,红虫20% 水和饵料配比1:1。1即可。另外冬季钓鲫鱼单用丸九黄鲫搓饵钓底效果也不错。
    使用红虫钓鱼得病是有这样的事发生在钓友身上,这个病据说比较麻烦,没法治,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需要打一辈子的吊针。手上有伤口,如果钓鱼时一定要用红虫的话,那记得带好橡胶手套。使用红虫钓鱼后,一定要勤洗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钓鱼还是安全第一。
    以上仅为我对冬季使用红虫钓鱼的一点粗浅认识,还望各位大虾

红虫,是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在温度较低的春季、晚秋和冬季到自然水域进行垂钓的主要钓饵之一。从每年的11月初到翌年4月,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只要还开口吃食的鱼,对于这种生长在污水沟和死水泡及坑、塘、小河中的小生灵,均特别爱吃,尤其为冬钓的上佳钓饵。有渔谚说:“春用蚯蚓夏用面,冬钓红虫是首选。”这“首选”二字说明了红虫在冬钓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所指的冬钓,包括入冬后的水面垂钓,结冰后的冰上垂钓,还有初春化冰后的水面垂钓,即前面所说的低温季节垂钓。在东北地区,每年的10月下旬到第二年的“五一”节前,垂钓鲫鲤等鱼都使用红虫。直到5月初气温升高,小鱼比较活跃,开始闹钩捣乱,才改用商品饵垂钓。
一、红虫的种类与选择
(一)红虫的种类
据动物学家研究考证,全世界红虫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从热带沼泽到极地,从平原到5600米以上的冰川均有分布。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摇蚊科昆虫有5000余种,在我国已知的品种也在500种左右。我们在观赏鱼市场和渔具店看到的红虫,不过是其中的几个品种而已。
红虫大小不一,粗细长短不等。钓鱼人习惯上把红虫分为“公虫”和“母虫”。“公虫”长20~30毫米,直径(粗)1~1.2毫米,身体短粗硬朗,头部呈蓝黑色,皮肤坚韧,耐撕咬。这就是被当做钓饵的大红虫。“母虫”体长25~30毫米,直径不足1毫米,但身体纤细,瘦软,头部黑色或绿色,多用来做诱饵。还有一种小红虫,体长仅1厘米,主要用于喂观赏鱼,也可捣碎掺于面食中做钓饵。这里所说的“公虫”、“母虫”实际上是不同种类的红虫,不过是钓鱼人叫习惯了的名称罢了。
(二)红虫的选择
红虫虽然可以当做钓饵,但有优劣之分。因此在购买和自己采集时应当加以选择。像大家俗称的脑门蓝黑色、身体粗壮的“公虫”,好存又耐用,最受钓鱼人的青睐。将其系在钩上,如同一朵盛开的红菊花,沉到水底又不断扭动,对鱼有极大的吸引力,易被鱼儿发现吞食。那些脑门发绿或发黑、身体浅红、节长、绵软细长的所谓“母虫”,不仅难养易死,而且垂钓时也不好用。将其系在钩上半死不活,无力扭动,诱鱼效果远不如“公虫”。还因其绵软、耷拉在钩下拖得很长,鱼(特别是小鲫鱼)吃饵时往往只*住长出钩外的虫体,还未将鱼钩吸入口中就已抬头送漂,造成空钩率高。同时,若遇上小杂鱼闹钩,被小杂鱼啄不了几下,就剩薄薄的一层白皮儿,完全失去诱鱼作用。“公虫”由于是从人工采集的红虫中一条条挑出来的,价格较贵,是“母虫”的5~10倍。使用“公虫”钓鱼时,用量远远小于“母虫”。“公虫”可像蚯蚓一样,单条挂在鱼钩上,强度远远高于“母虫”,所以钓鱼时钓鱼人大多用“公虫”为钓饵。“母虫”价格便宜,大多用来打窝子做诱饵和红虫拉饵(同商品饵和在一起)。
二、红虫的存养和使用方法
(一)红虫的存养方法
如果采集或购买的红虫很多,一次出钓用不完或每次出钓有剩余,就需要存养起来。红虫的存养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简易存养法:将其放在茶卤中或用湿布包上存养,可存养2~3天。
2.泥土存养法:将红虫放在有水有泥沙的盆中存养,红虫可长时间存活,但用的时候得用专门制作的小筛子把泥沙筛掉,使泥、虫分离,比较费事。
3.冰箱短期塑料袋存养法:红虫怕热不怕冷,临时收藏,可用塑料袋装着红虫,置于冰箱冷藏室内,可保存10~15天。
4.冰箱器皿长期存养法:将红虫放入盛着清水的大号搪瓷碗或玻璃容器、不锈钢饭盒、小瓷盆内,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存养,或置于冬天的室外,不令其冻冰。1~2天换一次清水,将变黑的死红虫及时挑出。这种存养方法红虫存活的时间长,用时也方便省事。但要注意,不要用塑料制品和铝制品存养红虫,否则会缩短保存时间。“母虫”很不好保存,应该现用现买。
5.捆好的红虫存养方法:把捆好的红虫先沾一些水,按照每一天的用量,分别放在包水果的小塑料袋里,然后把空气排出,把口系死,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把它们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冰冻,出发时取出就行了。如果路途较远,害怕冰融化后变质,可放在保温杯里保存。每次出钓剩下的虫捆也可这样保存,但由于剩下的虫捆中有些红虫已死亡,颜色有些变化,钓鱼效果会稍差一些。
6.虫捆的外出携带与保存:为防止在野外很冷的环境下捆红虫,也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钓鱼,垂钓前要在家里把红虫捆好。捆好的虫捆要放在一个鱼钩盒里,把所有的线头放在盒子外边,然后把盒子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保存,不能放在温暖的室内,否则红虫易死亡变质。由于活虫的上钩率高于死虫,所以在气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活虫。在室外使用时要注意,保存温度不能低于零度,冰冻的红虫一碰就碎,冰冻以后化开的红虫可继续使用。当温度低于零度时,可把红虫放在大衣里面的口袋里。温度高于零上时可放在冰面上降温,并在上面覆盖遮阳物。使用时拿住一捆虫,然后把线拉出来。不要拉线拽虫,这样很容易把虫拉断。
7.活红虫的野外携带保存法:如果怕红虫不够用,可在一个小盒子里铺几层湿的布或报纸,将红虫放入后再盖上报纸,放在温度高于0℃、低于5℃的地方保存并携带。钓鱼回来后存放在保存活红虫的容器里存养。
(二)红虫的使用方法
1.做诱饵: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用“母虫”或小红虫的活体直接掺到面饵里,或者捣成虫酱掺到面饵里,然后团成团抛到钓点进行诱鱼;也可把此诱饵装钩连续抛竿,投到钓点进行诱鱼,在低温季节时用此饵最好。另一种是用一个很薄的红色塑料袋,装入一些红虫,扎好袋口,用针在袋上扎多个孔,孔要小,使红虫不能爬出来。用一根长绳系到塑料袋口上投入水中。红虫在袋中不断蠕动,加之塑料袋本身的红或黄色,很快就会把鱼诱过来。但鱼吃不着,只好围着塑料袋游,这时投下饵钩,钩上也是红虫,鱼儿自然去吞食钩上的饵料。这种袋装红虫做诱饵经久耐用,钓完鱼,再将塑料袋收起,把红虫另作他用。
2.做钓饵:这是“公虫”的主要用法,一般有9种用法。
(1)单条红虫直接挂钩。
(2)把多条红虫用线捆成小把,到钓场后再将其系在钩上。
(3)用气门心胶管剪成小皮圈,通过笔帽将多条红虫从中腰勒住,垂钓时用鱼钩钩住皮圈即可。
(4)不将红虫用任何方式捆扎,而是将它散装在钩上或散挂在钩上进行垂钓。
(5)把活红虫与商品拉饵按一定体积比混和,加入适量水和成拉饵进行垂钓。配制的方法为:红虫与普通商品拉饵(未加水)按体积1∶1至1∶2,先将红虫放入饵盆,加入适量水把红虫和散,然后加入拉饵料,混和均匀,放置3~5分钟,适当糅和即可使用,也可适量加入虾粉等添加剂。
使用方法:与普通拉饵一样,钩从饵团中拉过,带上几条红虫和少许面饵。一般可调4钓4或钓5。此饵诱钓合一,又省去了单条红虫穿钩的麻烦,漂的动作也很好。
(6)把小红虫捣碎成泥,将它掺于面食中,使面饵变红,在初春时节垂钓效果特别好。
(7)将捆好的红虫把装在钩上之后,在山柰酒或丁香酒等或味道浓烈的香甜液中蘸一下,再入水垂钓,效果十分明显。
(8)在把系好虫捆的鱼钩下水之前,先在掺有“母虫”的拉饵里拉一下,使红虫把上粘满拉饵,然后抛钩入水,效果也不错。
(9)把钻有红虫的海绵或泡沫块挂在钩上,露出钩尖,钩入水后,红虫会探头于海绵或泡沫块体外进行摆动,诱使鱼儿前来咬钩。


作者: 盱眙小鱼儿    时间: 2011-1-15 19:43

红虫的使用方法
1.做诱饵: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用“母虫”或小红虫的活体直接掺到面饵里,或者捣成虫酱掺到面饵里,然后团成团抛到钓点进行诱鱼;也可把此诱饵装钩连续抛竿,投到钓点进行诱鱼,在低温季节时用此饵最好。另一种是用一个很薄的红色塑料袋,装入一些红虫,扎好袋口,用针在袋上扎多个孔,孔要小,使红虫不能爬出来。用一根长绳系到塑料袋口上投入水中。红虫在袋中不断蠕动,加之塑料袋本身的红或黄色,很快就会把鱼诱过来。但鱼吃不着,只好围着塑料袋游,这时投下饵钩,钩上也是红虫,鱼儿自然去吞食钩上的饵料。这种袋装红虫做诱饵经久耐用,钓完鱼,再将塑料袋收起,把红虫另作他用。
2.做钓饵:这是“公虫”的主要用法,一般有9种用法。
(1)单条红虫直接挂钩。
(2)把多条红虫用线捆成小把,到钓场后再将其系在钩上。
(3)用气门心胶管剪成小皮圈,通过笔帽将多条红虫从中腰勒住,垂钓时用鱼钩钩住皮圈即可。
(4)不将红虫用任何方式捆扎,而是将它散装在钩上或散挂在钩上进行垂钓。
(5)把活红虫与商品拉饵按一定体积比混和,加入适量水和成拉饵进行垂钓。配制的方法为:红虫与普通商品拉饵(未加水)按体积1∶1至1∶2,先将红虫放入饵盆,加入适量水把红虫和散,然后加入拉饵料,混和均匀,放置3~5分钟,适当糅和即可使用,也可适量加入虾粉等添加剂。
使用方法:与普通拉饵一样,钩从饵团中拉过,带上几条红虫和少许面饵。一般可调4钓4或钓5。此饵诱钓合一,又省去了单条红虫穿钩的麻烦,漂的动作也很好。
(6)把小红虫捣碎成泥,将它掺于面食中,使面饵变红,在初春时节垂钓效果特别好。
(7)将捆好的红虫把装在钩上之后,在山柰酒或丁香酒等或味道浓烈的香甜液中蘸一下,再入水垂钓,效果十分明显。
(8)在把系好虫捆的鱼钩下水之前,先在掺有“母虫”的拉饵里拉一下,使红虫把上粘满拉饵,然后抛钩入水,效果也不错。
(9)把钻有红虫的海绵或泡沫块挂在钩上,露出钩尖,钩入水后,红虫会探头于海绵或泡沫块体外进行摆动,诱使鱼儿前来咬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