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吸毒对比照:中国近海建成海上大庆油田纪实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21:00

中国近海建成海上大庆油田纪实

2011年01月20日 18:16:45来源:新华网(广州) 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大中小
温州手机报,移动发送wzsjb到10658000 联通发送821到106557877

开放,不仅仅是简单模仿和照搬。在海洋一次又一次强悍的挑战面前,海油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海洋石油工业发展之路

  2006年5月17日,台风“珍珠”袭击南海东部海域,流花11-1油田遭遇重创。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7根锚链刮断,3根软管断裂,流花被迫停产。

  流花油田日产原油2万桶,按当时的油价计算,停产一天损失1000多万元!

  修复工程异常艰巨。锚链和软管的打捞、修复和回接,都要在水下300米处实施,而且7根锚链以及13.5英寸软管的打捞,在世界海洋工程史上没有先例!

  中国海油向拥有顶尖海洋深水工程技术的平台原设计商求援,修复工程的难度吓退了原设计商。面对外方的苛刻条件,中国海油决定自己修复!

  2006年6月起,中国海油大胆突破旧有思路局限,全面整合国内外资源,组成包括20多家国企、外企、民营公司的工程队伍。按照外方方案,修复加停产两年代价近百亿元。而自主修复工程仅用时1年零3天,以低得多的费用提前一年复产,减少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创造7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创出零事故安全纪录,令世界海洋石油界震惊。

  “跨国公司的资源战略是全球性的,这决定了它们在选择介入时把利润放在更重的位置,风险稍大就可以考虑放弃。但中国资源基础薄弱,必须把现有资源当作我们的家园悉心经营。”傅成玉如是说。

  29年来,中国海油走出一条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向加大原始创新力度转变的科技发展道路。自主创新的每一步跨越,都是不断迎战、攻坚克难、征服自我的过程。

  截至2010年底,渤海海域累计发现原油地质储量45亿方,其中稠油占比62%。

  开发海上稠油是世界级难题,国际上没有开发先例,外国公司纷纷退出。但国家的资源,海油人不能轻易放弃。

  西方人做不到,中国人未必就不行。依靠自主研发,海油人攻克了海上稠油注海水强采以及长距离海底稠油混输等关键技术。目前渤海稠油产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海上稠油总产量。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将渤海稠油开发经验用于巴西油田,取得成功。

  “中国海油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改变思路,不断挑战新目标的过程,依靠的就是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中国海油副总经理周守为说。

  21世纪初,中国海油剥离优良资产在海外成功上市,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存续企业。改革过程中,创造无一人下岗的奇迹,形成“员工是改革的主体,不是被改革的对象”等理念。

  目前中国海油五家上市公司市值以及没上市部分的账面价值总和超过9800亿元。“超越了绝大多数我们曾仰望的国际石油公司,中国海油的发展之路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是国企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转化的实证。”傅成玉说。

  “海上大庆”建成前夕,中国海油的成长案例进入哈佛商学院,向来自全球的企业管理精英开讲。“我对一家中国公司表现得如此出色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名学员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