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lue:我国小麦生产贸易发展变化及其对策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42:25
我国小麦生产贸易发展变化及其对策建议 WWW.SFNCC.ORG.CN © 2008-5-8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360docimg_0_

屈宝香,刘丽军,周振亚,张  华,周旭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小麦区域化、专用化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在分析我国小麦国内消费与国际贸易变化趋势基础上,提出了小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麦;生产;贸易;对策建议

小麦在我国谷物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谷物产量的1/4以上,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是关系粮食安全的农作物品种。小麦特有的化学组成、独特的加工性能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拥有其它任何粮食原料都无法具备的良好粘弹性、胀发性和延伸性,可以被人们随心所欲地加工成各种形态的食品。因而小麦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中有着其它粮食产品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我国小麦朝区域化、专用化发展
1.1  小麦生产在调整中发展
2000年前,我国小麦生产总体上是稳步发展的,由于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进入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阶段,全国农业开始进行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加之小麦种植比较效益下降,其后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减少,生产发展呈下滑趋势。但是粮食面积减少过多,粮食产量连年下降,造成国内粮食供求偏紧,粮食价格一定幅度上涨,影响到百姓生活与社会安定。为此,自2004年起国家采取粮食直补与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小麦等粮食生产才又得以恢复发展(图1、图2)。
1.2  小麦生产日趋区域化、专用化
为了调整小麦品种与品质结构,加速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2002年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近年政府部门发展小麦产业强有力的策略和政策落实,进一步推动了小麦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专用小麦品种开发取得显著进步,现已培育出一批专用小麦品种,并依据规划建设形成了专用小麦的产业化生产基地。
1.2.1  小麦生产向华北地区集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小麦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增加,东北及西北、华中、东南沿海、西南小麦生产下降。从1980年到2005年,各地区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见表1。
表1  1980~2005年各地区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变化
 地区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4 2005
 华北 37.70 43.90 42.60 47.70 53.20 55.70 59.57
 东北 7.70 4.50 5.60 3.50 1.50 1.00 2.55
 华中 11.80 11.50 10.30 10.70 9.80 10.70 10.60
 东南沿海 13.30 12.60 12.70 11.40 10.20 8.40 7.86
 西南 10.80 8.40 8.90 9.60 9.00 7.60 7.30
 西北 18.60 19.00 19.90 17.20 16.40 16.60 12.12
 全国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目前,我国的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华中地区,3个地区占了我国小麦总产量的82.29%,华北地区以59.57%的比重独占鳌头,西北和华中地区分别以12.12%和10.60%的比例位居其后,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只占了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5.16%。由于单产大幅度提高,华北、华中两大小麦主产区总产量占到全国的70.17%,这两个地区增产的小麦占到全国小麦产量增量的90%以上。
1.2.2  小麦生产向优势省份集中
我国的小麦生产向优势省份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1980年到2005年小麦产量增加的省份有17个省份,产量减少的省份有12省份。小麦产量增加的省份主要在华北和西部适合于小麦生长的地区,而小麦减少的省份则主要分布的东南沿海小麦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自1980年开始,小麦产量最多的6个省份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是逐年增长的(除1990年稍有下降之外),从1980年的63.05%,增长到2005年的77.70%(图3)。
在产量增加的省份中,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对全国小麦增长的贡献最大,分别占了我国小麦产量增加量的42%、22%、18%和12%。河南、山东和河北3个主产省从1980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7.7%,上升到1990年的39.3%,到2005年已经上升到56.5%,超过了全国总产量的一半,而且1990年之后这种集中的趋势明显加快。目前位居我国小麦产量前6位的省份依次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和四川(包括重庆)(表2)。
表2  1980~2004年小麦产量最大的6省份位次变化及占全国比重 单位:%
 位次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4 2005
  地区 比重 地区 比重 地区 比重 地区 比重 地区 比重 地区 比重 地区 比重
 1 河南 16.4 河南 17.8 山东 16.7 山东 20.2 河南 22.4 河南 27.0 河南 26.5
 2 山东 14.1 山东 17.4 河南 16.5 河南 17.2 山东 18.7 山东 17.2 山东 18.5
 3 江苏 9.4 江苏 9.7 江苏 9.4 河北 10.4 河北 12.1 河北 11.5 河北 11.5
 4 四川 8.7 河北 8.7 河北 9.3 江苏 8.7 江苏 8.0 安徽 8.6 安徽 8.3
 5 黑龙江 7.3 四川 7.3 四川 7.1 四川 7.2 安徽 7.1 江苏 7.5 江苏 7.5
 6 河北 7.1 安徽 7.1 安徽 6.0 安徽 6.8 四川 6.4 四川 5.4 四川 5.2
 合计  63.1  67.9  65.0  70.5  74.7  77.1  77.7
资料来源:近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

1.2.3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全国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迅速,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逐渐向生态适宜区集中的同时,品质逐年提高,呈多样化、产业化发展。第一产麦大省河南省专用小麦品种2005年种植面积为2692.67hm2,2006年达3074.67千hm2,占全省小麦面积的60.7%,约80%为强筋小麦。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005年为2000千hm2,2006年2333.33千hm2,占全省小麦面积的近70%,其中3/5为强筋小麦、2/5为中筋小麦,2005年订单生产量占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总量的49.71%,优质专用小麦加工量占生产总量的87.77%;优势产区加工能力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87.57%。河北省2006年小麦播种面积为2417.24千hm2,其中优质小麦达到1200千hm2,占到49.64%。陕西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620千hm2,占全省小麦面积的51%,强筋小麦101.33千hm2、弱筋小麦48万亩,商品量69.4万t,订单生产量20万t。江苏专用小麦面积为466.67千hm2,安徽专用小麦面积475.71千hm2。河南等小麦主产省十分重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与加工业的发展,面粉与食品加工业和粮食贸易蓬勃发展,进一步带动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发展。
2  我国小麦消费与进出口贸易
2.1  小麦总量供求紧张,供不应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尽管饼干、糕点和西式面包消费快速增长,但小麦产量的85%用于制作馒头和面条。近年小麦供求趋紧,高质量专用小麦供不应求。据测算,1992/1993~2002/2003年度10年间小麦年均消费量为1.07亿t。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测算,2004/2005年度全国小麦年消费量为1.05亿t,而2004年我国小麦总产量为9195.2万t,小麦缺口近530万t,优质专用小麦还依靠进口。2004/2005年度,我国小麦进口数量达800万t,考虑到还出口一定数量的小麦,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在作全国粮食市场分析与预测的报告时认为,我国小麦供需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
2.2  小麦国际贸易量增长,进口大于出口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麦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呈下降趋势,近年小麦供需紧张,小麦进口将是长期趋势。2005年我国出口谷物1017.5万t,同比增长1.1倍;进口谷物627.2万t,同比下降35.7%;谷物由2004年净进口495.8万t转变为净出口390.3万t。2005年我国出口小麦产品60.5万t,同比下降44.5%;进口小麦产品353.8万t,同比下降51.3%;净进口293.4万t,同比下降52.4%(表3、表4)。
表3  2001~2005年度我国小麦进口情况 单位:千t
 国  家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1~2005年合计
 加拿大 405.89 372.64 204.33 2532.34 1449.18 4964.38
 美  国 225.66 161.68 213.29 2812.58 490.34 3903.55
 澳大利亚 49.71 70.24 6.56 1783.59 1008.24 2918.34
 阿根廷 - - - - 562.38 562.38
 其  他 8.80 - - 104.65  113.45
 总  计 690.06 604.56 424.18 7233.16 3510.14 12462.10
注: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表4  2001~2005年度我国小麦出口情况 单位:千t
 国  家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1~2005合计
 印度尼西亚 - 102.74 121.44 - - 224.18
 马来西亚 - - 5.64 - - 5.64
 菲律宾 78.63 31.38 650.71 274.02 193.88 1228.62
 越  南 - 6.77 295.98 116.83 26.52 446.10
 韩  国 364.80 537.38 871.26 316.21 0.1 2089.75
 朝  鲜 3.17 3.94 94.55 11.17 11.17 124.00
 日  本 0.20 0.94 22.70 39.81 17.01 80.66
 其  他 8.00 11.24 175.20 25.89 11.59 231.92
 总  计 454.79 680.85 2237.48 783.93 260.26 4430.87
注: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从表3可以看到,2001~2005年近5年间,我国共进口小麦1246.21万t,其中2003年进口小麦最少为424.18万t,2004年最高达723.32万t,小麦进口有增加趋势;我国进口小麦主要源于美洲及澳洲,其中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进口量分别接近500万t、400万t、300万t,从阿根廷进口小麦56.24万t,从其他国家进口11.35万t。
从表4可以看到,2001~2005年我国小麦合计出口443.09万t,其中2003年小麦出口最多为223.75万t,2005年小麦出口最少仅26.03万t;我国小麦主要出口东亚和东南亚,2001~2005年中国出口东亚地区小麦为229.44万t,出口韩国最多为208.98万t,出口朝、日两国分别为12.40万t、8.07万t,同期出口东南亚小麦190.45万t,出口菲律宾最多为122.86万t,出口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分别为44.61万t、22.42万t、0.56万t。此外,出口其他国家或地区小麦为23.19万t。
3  对策建议
综合分析国内小麦供求与进出口贸易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尽管2005年国内的小麦产量回升、进口减少,但是从未来发展来看,我国的小麦进口量仍将呈现增长之势,因此对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完善粮食生产补贴与优质小麦良种补贴政策,稳定小麦生产
近年小麦生产效率下降、小麦主产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小麦生产,政府必须继续实施粮食生产补贴与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的补贴政策。通过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小麦生产能力,稳定小麦产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供给,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2  加强区域性适用优质小麦品种培育与配套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我国小麦种植范围较广,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条件适宜种植不同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要提高小麦产品的品质,就要求不同区域拥有本区域适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同时加强其相关品种配套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从而确保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增加、品质提高,同时,确保实现农民增收。
3.3  合理调整与布局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优化产业布局
随着小麦生产向最适宜地区与省份的集中,小麦主产区的小麦加工能力也得到提高,小麦生产与面粉加工企业分布应逐步集中化、区域化,使小麦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3.4  提高小麦生产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促进小麦产业的提档升级
小麦是我国主食粮食作物之一,优质专用小麦则主要是高档面粉加工行业的原料,必须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避免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造成的品质缺陷,提高小麦商品质量,促进小麦产业的提档升级。◇

参考文献
[1]王道龙,屈宝香,等主编.中国粮食总量平衡与区域布局调整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4.
[2]农业部课题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
[3]唐华俊,等主编.食物供求·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9.
[4]唐华俊,等主编.演变中的食物消费——中国典型地区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8.
[5]俞东平,屈宝香,等主编.中国南方粮食结构优化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6]黄承彦,等.山东省优质小麦产业发展探讨.济南:山东农业科学,2004:1.
[7]张文云,赵玉山.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有关问题的探讨.农业科技通讯,2005,10.

*项目支持:国家科技部公益研究项目“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全及其资源保障研究”(2004DIB4J142)。
作者简介:屈宝香(1961~  ),女,北京人,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农业、区域与粮食问题。

[ 作者:屈宝香,刘丽军等 ]  [ 来源:2007年第9期 ]  [ 点击数:514 ]  [ 责任编辑:sf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