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描淡写你的美情侣名:心灵鸡汤3-人生为何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00:29

人生为何不同

  紧紧抓住自己的树叶

  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

  ——桑塔那

  米德在伯父的林场里散步,时不时听到树上小枝子断裂时发出的劈啪声,偶尔也可以听到猫头鹰的叫声。

  “米德,奶奶为什么会死?”八岁的堂弟蒂姆突然问他。米德吓了一跳,因为他没有想到蒂姆会跟自己说话,他们散步这么久了,蒂姆还没跟他说过一句话呢。

  “那是上帝的意愿。”米德边说边捡起一根树枝,用力甩了出去。他转过脸看看小堂弟,接着说:“上帝出于某种原因让她死的。”

  “我不明白,你讲讲死到底是什么?”蒂姆大声说。他的语气让米德吃惊,他的眼睛好像有了泪水。

  “奶奶去世,你一定很伤心吧?”他点点头。

  “好吧,我来跟你讲一讲。”米德停下来,希望这时能看到兔妈妈带着小兔子穿过树林,这样就可以用它们来做个例子。可是,四周除了高高的橡树,什么也看不到。“蒂姆,奶奶老了。”他正说着,一片树叶落下来,他捡起树叶递给蒂姆,“这片树叶曾经很年轻,可现在老了。”

  “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死的吗?”蒂姆看着树叶间。

  “当然不是,就像所有的树叶不会以相同的方式落下一样。”

  “别的树叶是怎样落的?”

  “有的落得很慢,像奶奶一样……”

  “这我知道。”蒂姆打断他的话,“告诉我,其他人的树叶是怎样的?”

  “我刚才不是在说吗?有些树叶落得很慢,像老人;有些落得很快,就像有人患了癌症。”米德从地上拾起一块鹅卵石,抛向天空。

  “为什么有的树叶落得快?”米德真想不到蒂姆会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这,我也说不清,也许是因为有的树叶天生虚弱,要么就是它们病了,就像我们有的人很早就死去。”

  “有时候我看到,树枝断的时候,成百上千的树叶同时落下,那是怎么回事?”

  “你想想,遇到飞机失事或地震时,不是也有成百上千的人死亡吗?这跟树叶是一样的,有时会一起落下来。”

  “米德,你的树叶呢?”蒂姆好像有点害怕提这样的问题。

  “肯定在什么地方,但我现在说不清。”米德感到有些冷,便把上衣拉链拉上去。

  “米德,我要保护你的生命,我要抓住你的树叶,不让它落下来,这样你就不会死了。”

  米德惊愕了。“听着,小孩子,人总是要死的,只是迟早而已。死是避免不了的,正如你不能把所有的树叶都抓住,就是这样。”

  “可是春天来了,树上又长满了树叶,这是怎么回事?”

  “这就像新生儿替代了死去的人。”米德抬头望望天空,天色已经暗下来。

  “那么,米德,婴儿是从哪儿来的?”

  “这不容易解释,这里好冷,咱们回家吧。我跟你赛跑,看谁先跑到家。”

  “等等,米德,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预备——跑!”

  “什么?”

  “没什么。从现在起,让我们紧紧抓住自己的树叶吧!”

  面对死亡,人们不禁要思索自己的生命意义。或许没有人能说出生命对于我们真正意味着什么,就像畅游的鱼儿并不清楚自己生活在海水里一样。

  “烹调”生活

  向后看才懂得生活,但只有向前看才能生活。

  ——凯尔克加德

  布鲁诺的妻子在他退休前不久去世了,这使他非常悲伤。此后,他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后,就总是坐在电视机前,一直看到睡着为止。不过,他的白天过得还不算糟糕——在工厂里,他是个受人尊敬的质量检查员。工作便成了他的精神支柱。然而,他退休了,再也没有工作了。寂寞一下子成了布鲁诺生活的全部内容了。很少有人会来拜访他,甚至很少会有人给他打电话,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布鲁诺迅速地衰老了。可他只有65岁。

  她的女儿为此焦急万分。她记得,在她母亲活着的时候,他的性情总是那么开朗,精力总是那样充沛,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难倒他似的;可现在……还有什么东西能够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兴趣呢?

  一个周末,女儿提着一只食品袋和一个长方形的礼品小包出现在了布鲁诺的面前。

  “那是什么?”他看着那个小包问道,“今天又不是我的生日。”

  “这是我给你的礼物,”女儿说,“你老是吃腌肉,我真担心你会营养失调。”

  他打开了礼物:“是本烹调书?”

  “是的,”她说,“这是给初学者用的。你喜欢吃的菜肴,比如烤肉糕、实心细面条、炖菜等等,这里都有。”

  女儿走了以后,布鲁诺将这本烹调书从头到尾地翻了一遍,然后认认真真地开始阅读起来。没过多久,他就去买来了许多食物。第一次的试验是做他最喜欢吃的烤肉糕。根据烹调书上提出的要求,他照葫芦画瓢地做了一遍,不料却做得相当成功——真的,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烤肉糕,而且,更重要的,这是他亲手烹调的!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烹调成了他生活的一种需要。

  不久,他又不再满足于仅仅是为自己烹调了。这时,他对自己的烹调技艺已十分自信,觉得完全可以在众人面前露一手了。于是,他开始邀请邻居和朋友到自己家里来吃饭,他烹调的一道道鲜美的菜肴果然赢得了人们的啧啧称赞。他因此也经常得到邻居和朋友们的回请,这样,他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他的客人随之也越来越多了。他买了一本又一本的烹调书。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会为他的客人端出一道新的菜肴。

  烹调重新“烹调”了布鲁诺的生活。他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他又变得那么开朗,那么生气勃勃了。生活对于他,又展现出了迷人的魅力。此刻对于布鲁诺来说,烹调就是这样的例子,它使他从寂寞中解脱了出来,为他创造了一种新生活:有了新朋友,也有了新的生活兴趣。

  在生活中所作出的改变,无论它看上去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对你有生之年的影响,都会像将一块石子扔进池塘一样,会产生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一直会影响到池塘的边缘。

  配套的生活

  你若寻求财富,不如寻求满足。满足才是最好的财富。

  ——萨迪

  他们蜷缩在风门里面——是两个衣着破烂的孩子。

  “有旧报纸吗,太太?”

  珀尔正在忙活着,她本想说没有——可是她看到了他们的脚。他们穿着瘦小的凉鞋,上面沾满了雪水。“进来,我给你们喝杯热可可奶。”他们没有答话,他们那湿透的凉鞋在炉边留下了痕迹。

  珀尔给他们端来可可奶、吐司面包和果酱,为的是让他们抵御外面的风寒。之后,她又返回厨房,接着做她的家庭预算……

  珀尔觉得前面屋里很静,便向里面看了一眼。

  那个女孩把空了的杯子拿在手上,看着它。那男孩用很平淡的语气问:“太太……你很有钱吗?”

  “我有钱吗?上帝,不!”珀尔看着自己寒酸的外衣说。

  那个女孩把杯子放进盘子里,小心翼翼地:“您的杯子和盘子很配套。”她的声音带着嘶哑,带着并不是从胃中传来的饥饿感。

  然后他们就走了,带着他们用以御寒的旧报纸。他们没有说一句谢谢。他们不需要说,他们已经做了比说谢谢还要多的事情。蓝色瓷杯和瓷盘虽然是俭朴的,但它们很配套。珀尔捡出土豆并拌上肉汁,土豆和棕色的肉汁,有一间屋住,珀尔的丈夫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些事情都很配套。

  珀尔把椅子移回炉边,打扫着卧室。那小凉鞋踩的泥印子依然留在炉边,她让它们留在那里。她希望它们在那里,以免忘了自己是多么富有。

  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富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生活来考量“富有”的定义。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满足,都只是自我的一种体会。

  活着为了什么

  活着的兵卒,其价值高于死了的皇帝。

  ——拿破仑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都知道,只是我们常常会忘记——这才真是奥妙所在。

  故事是一个守墓人的亲身经历,是他亲眼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还附着钞票,要他每周在她儿子的墓地上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见面了。一辆小车开过来停在了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的车上,她病得走不动了,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个礼拜都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叫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正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的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一直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无人闻,无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去医院的孤儿院,那儿里的人都很爱花。他们爱看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是活着的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了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的一番话太草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的。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病好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生活得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的长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有着真正感受的人。当你的生命能为别人做点什么的时候,你不仅是懂生活的人,还是一个懂得人生价值的人。

 

人生为何不同(2)

更新时间2009-11-2 10:48:38  字数:4950

 

   回家

  短时间的挫折比短时间的成功好。

  ——毕达哥拉斯

  哈里回来了,6个月后第一次睡在自己的床上,早上醒后惬意地看看窗帘在晨风中飘动。回家的感觉真好,但似乎有点遗憾。

  6个月前,作为镇上收税员的哈里,在汽车展销会上看中了一款心仪已久的轿车,但当时手头缺现金,就问汽车销售员能否把这笔交易推迟到下周二。销售员说汽车当天必须买走,并且要付一大笔首付款。情急之下,哈里动了保险箱里的税款。车到手后,哈里开着它直奔波特兰市,准备把他存在银行保管箱里的一些债券兑成现金。不料,在去的路上,由于车打滑,出了车祸,哈里被送入医院,神志不清地躺了一周。当然,动用税款的事就败露了,他被判了6个月监禁。

  父亲痛心地说:“儿子,你真糊涂啊。”

  “我知道,爸爸。”

  “你在镇上的信用一向都好,麦克唐纳在你每周只赚15美元时就为你开了一个赊欠户头。取得了他的信任,你在镇上任何地方都容易贷款。”

  “对不起,爸爸。”

  “如果你今天要去镇上,替我买些剃须刀片,好吗?”

  哈里没出门,整天在花园里忙活着。第二天,父亲问起刀片的事儿,哈里回答说他没去镇上。父亲严肃地斜眼看了他一下。母亲赶紧去镇上把刀片买了回来。

  “你有什么打算吗,孩子?”几个星期后父亲问道,“我们并不是要赶你走——这是你的家,但……”

  哈里正看着波特兰日报,说:“正好,他们在招聘清洁工,我明天准备去应聘。”

  哈里乘公共汽车去了小镇北边的山区,来到靠近加拿大边境的森林找工作。他找了一份不要求个人档案的砍伐工。他每天工作在人迹罕至的森林里,觉得非常自由,自由的感觉是如此美妙,以至他毫无怨言地忍受着劳作的艰辛。

  但他忘不了家里的亲人,父亲话语中那忧郁的掩饰不住的忧伤让他无法忘怀。

  他又回来了,坚定地、平静地乘公共汽车在小镇中心下了车。只要他还想给亲人们带来一些安慰,或是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他就得面对全镇的人。

  汽车停在了麦克唐纳的店前,哈里的心还是提到了嗓子眼儿,麦克唐纳就坐在店前的长椅上。

  “你好,麦克唐纳。”哈里礼貌地打招呼。

  麦克唐纳冷冷地默默地打量了他一会儿,缓缓地跟着哈里走进店中。

  “我买几件白衬衣。”哈里说。

  “15号,34号的袖子。”麦克唐纳说道。

  哈里把手伸进裤兜,紧抓着一卷钞票,“再要几双袜子,颜色要黑的和灰的。”

  “袜子是11号。”

  哈里选了6双,他还挑了两条领带和三条内裤,做这些事时他的手一直放在裤兜里抓着那把钱,实在等不及要把钱拿出来了。

  “就这些了,一共多少钱?”

  柜台上有一本记账本,哈里看着麦克唐纳打开它,翻到有B字打头的那一页找到“巴尔.哈里”。

  “一共是22美元50美分。”麦克唐纳边说边在账本上记录着。

  哈里用不着掏出裤兜里的钞票了,他的手慢慢放松了。手从裤兜里退出时,空空的,但满手是汗。

  麦克唐纳把东西包好,递给哈里,说:“再来啊,哈里。”

  哈里提着包,走在街上,脸上露出释怀的微笑,嗓子眼儿像被什么堵得满满的。

  他回家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家。

  ——他不用再害怕什么了。

  因跌倒所受的皮外伤大都可以恢复,而心灵上的挫败感则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除;无论这段时日多么艰难,只要能够再一次爬起,将会获得重生的力量。

  君子交易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苏霍姆林斯基

  凯伦.布克往返办公室的路上会经过一块油漆简陋的指示牌。黄底上漆了粗大的红字,简单写着“桃子——任摘——一公里半”。有一天,和丈夫一起开车出去的时候,凯伦终于忍不住说:“我们去找找看。”

  一路驶去,不到半公里,又碰到另一块黄色的“桃子”指示牌,有个红箭头指向右边。

  “没有一公里半嘛。”说完凯伦才注意到原来有一条小泥路与大路岔开。上了小路,又看见小些的指示牌,只有红箭头指示他们到田里去。

  车子一路开去,他们看见篱笆上歇了一只红尾鹰。走近了,鹰掠过人们的头顶,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飞走了。

  “这只鸟一定是望风的。”凯伦打趣说。

  他们来到田的另一边,这才发现另一个红箭头,指示他们顺着乡下人叫做“猪尾巴”的小径开到树林深处。小径上每过一个转弯或者前无去路时,总有另一个指示箭头。

  在整整一公里半的地方,有条黄狗欢迎他们,好像一直在那里等着似的。他们在树荫下把车停好,旁边有辆小拖车,还有两条狗,几只猫,桃树一望无际。屋里似乎没人。

  附近有张木头桌子,上面放了好些篮子和一张招贴,上面画了果园地图,还写着:“各位朋友,欢迎光临,桃子五块钱一篮。钱请放在下面的狭槽里。摘多摘少不拘。”

  “我们怎么知道打哪里下手呢?”丈夫问。

  “唔,”凯伦高声说,眼望着狗,“你们这几个家伙要摘桃子吗?”狗叫起来了,跳来跳去,然后冲到前面领路。这里的例行手续显然就是这样了。

  他们跟着狗到树林里去,树上长满熟了的桃子。凯伦奔到一棵树前面,他的丈夫到另一棵树旁边,两个人后面都跟着一条狗。

  篮子装满了,两人往回走,新朋友领路。

  他们把篮子放进冷却器。凯伦取出皮夹,一只从来没见过的大虎猫在放钱的狭槽一旁睡着了。“你说猫会点数目吗?”凯伦问。

  “照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形,”丈夫回答说,“猫恐怕还会找钱呢。”

  他们拍拍那几条狗,跟它们道别。这时有辆汽车开来。“你们住在此地吗?”驾驶的人问。

  “不,可是它们会指点你们怎么做。”说着,头向狗猫那边点点。

  那人细读招贴上的指示,随即拎了一只篮子,跟着边叫边跑的狗去了果园。

  他们开着车慢慢的离去,回头一望——好一个淳朴的乐园。

  信任犹如生活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光彩。信任是人与人之间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没有了信任也就没有任何情感存在。

  善良的回报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仁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在一个小镇上,饥荒让所有贫困的家庭都面临着危机,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小镇上最富有的人要数面包师卡尔了,他是个好心人。为了帮助人们度过饥荒,他把小镇上最穷的20个孩子叫来,对他们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篮子里拿一块面包,以后你们每天都在这个时候来,我会一直为你们提供面包,直到你们平安地度过饥荒。”

  那些饥饿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去抢篮子里的面包,有的为了能得到一块大点的面包甚至大打出手。他们心里只想着要得到面包,当他们得到的时候,立刻狼吞虎咽地把面包吃完,甚至都没想到要感谢这个好心的面包师。

  面包师注意到一个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儿,她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别人抢完以后,她才到篮子里去拿最后的一小块面包。她总会记得亲吻面包师的手,感谢他为自己提供食物,然后拿着它回家。

  面包师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块面包,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样抢夺较大的面包,可怜的格雷奇最后只得到了昨天一半大小的面包,但她仍然很高兴。她亲吻了面包师的手后,拿着面包回家了。到家后,当她妈妈把面包掰开的时候,一个闪耀着光芒的金币从面包里掉了出来。妈妈惊呆了,对格雷奇说:“这肯定是面包师不小心掉进来的,赶快把它送回去吧。”

  小女孩儿拿着金币来到了面包师家里,对他说:“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金币掉进了面包里,幸运的是它并没有丢,而是在我的面包里,现在我把它给您送回来了。”

  面包师微笑着说:“不,孩子,我是故意把这块金币放进最小的面包里的。我并没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给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这块金币,是你选择了它,现在这块金币是属于你的了,算是对你的奖赏。希望你永远都能像现在这样知足、文雅地生活,用感恩的心去面对每一件事。回去告诉你的妈妈,这枚金币是一个善良文雅的女孩儿应该得到的奖赏。”

  接受他人的施舍并不应该成为人们丧失良知的借口,这一行为本身显现了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处于困境的人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善良与慷慨。

  最好的消息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

  “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他说道。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

  “哦,对你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官员说道,“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你让人给骗了!我的朋友。”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这真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温森多说。

  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一条蛇抽一斗烟

  一般人的最大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富兰克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巴西外交部长阿拉尼亚在1942年1月27日的里约热内卢美洲国家特别会议上宣布,巴西决定与轴心国断绝一切外交和经济关系。不久巴西总统瓦加斯于8月22日正式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巴西参战后,不仅为盟国军队提供军事基地和大量的战略物资,而且巴西军队在前线也参加了反击法西斯的激烈战斗。1943年3月25日瓦加斯总统发布特别法令。根据该法令,一支由美国提供装备的巴西远征军迅速建立起来了。

  1944年7月2日,巴西远征军中的第一梯队乘坐运输舰,离开里约热内卢的瓜纳巴拉海湾,于7月16日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登陆。随后,巴西远征军的第二和第三梯队相继到达意大利,全部官兵共约5万人。巴西的各个种族和民族都有人参加这支远征军。远征军官兵深知他们代表着祖国与人民,他们士气高昂,决心与法西斯分子血战到底。

  就在巴西的远征军出国之前,德国的宣传机构大放厥词,说什么巴西军队都是些“看了令人作呕的、胆小怕死的劣等人种的代表”,还嘲笑说:“要是巴西军队有能力在欧洲作战,那么,一条蛇也就能够吸下一斗烟。”

  但是铁的事实无数次地破灭了德国法西斯的美梦。巴西远征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多次受到同盟国领导人的嘉奖和亲临慰问。更为有趣的是,巴西远征军的全体官兵在战斗打响之后不久,为了回击德国法西斯的嘲笑,一律换戴了一种颇为罕见的肩章,肩章上的图案是:一条蛇正在抽一斗烟!

  巴西远征军在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仅俘虏的敌军就有2万多人。他们占领了极为重要的卡辛诺山阵地,突破了轴心国军队在亚平宁山区的最后防线,并于1945年4月接受了德军第148榴弹炮师和3个残存的意大利师的投降。一直到1945年7月,巴西远征军才高奏凯歌班师回国。他们的远征用事实证明正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一条蛇有时也确实能抽一斗烟!

  嘲讽别人的人总摆出一副自认优越的姿态,却更容易激起众志成城的决心,激起的愤怒化为力量的源泉。一旦形势发生逆转,嘲讽别人的言行将成为自嘲的象征。

 

人生为何不同(3)

更新时间2009-11-2 10:49:09  字数:3841

 

   迎接新生命

  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数人的结局是不幸的。

  ——培根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

  突然,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对神父说:“神父,快!赶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没的!”

  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深信上帝会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我有上帝与我同在!”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

  这时,又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洪水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相信我的上帝一定会来救我。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教堂整个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着教堂顶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升机缓缓飞过来,丢下绳梯之后,飞行员大叫:“神父,快!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不想看到洪水把你淹死!”

  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上帝会来救我的!你赶快去救别人,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后,见到上帝,便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您不肯救我?”

  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去找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又派了一艘快艇去,你还是不上船;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是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生命中太多的障碍及低潮,皆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与愚昧所造成。在别人伸出援手之际,别忘了,唯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够帮得上忙!放弃无谓的执著,伸出接受援助的手,是避免陷入困境的智慧选择!

  好习惯终身受益

  在世上要获得成功的方法有两种:通过自己的勤勉,或通过别人的无能。

  ——拉布吕耶尔

  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但有一本不很贵重的书却得以幸免。有一个能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书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书页里面却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小纸片上写着:这块奇石在黑海边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谜底在于: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这个穷人于是变卖了家当,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捡起来的冰凉的石头随手就扔掉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重复地捡到己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辨认真正的奇石。为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就往海里扔。一天过去了,他捡的石头中没有一块是书中所说的奇石。一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他还是没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有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他仍然随手扔到了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惯性了。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性地扔到了海里。

  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服务于我们。否则,我们也可能把点铁成金石扔进海里,而且是不由自主的。

  孩子的“爱情”

  不同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们的观念与行为常常大相径庭。

  ——吉姆

  约瑟和几个朋友谈起“男女之大防”,对于孩子的精神来说,真是一种扭曲。本来到了青春期,孩子会自然地意识到性的区别,对于异性有些神秘感是正常的。但是,传统的教育却把性当作罪恶,以为这样就能挡住年轻人天性的自然发展。

  就在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许多上了高中的女孩子对于青春期和第二性征,还有一种恐惧感。束胸是普遍流行着的,和今天流行着的扩胸,到处是丰乳器的广告,恰恰相反。

  这事看来好像非常遥远,其实不然。约瑟说他的中太太就告诉过他,她18岁的时候,还对男性有恐惧感。有一次,她坐到了一张木头椅子上,感到那椅面有点温暖的感觉。她想起来这是一个男教师刚刚坐过的。突然,她感到了恐怖,担心就此怀孕,那该是如何的可羞。这事居然发生在大城市里,真是不可思议。

  传统的性别恐惧,他本以为早已成了过去。没想到,就在不久以前,在德国,在一个日本留学生朋友家里做客时,他们家的女孩子一面在室内玩着溜冰鞋,一面闹着要转学。原因是,这个才9岁的女孩子,到一家德国小学里读书,第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女孩子的出现,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到一个学期,居然有一个德国男孩子宣称他爱上了她。

  这在德国学校里是常见的事,可在这个日本小女孩身上,她的反应不是像西方小女孩子那样得意,而是十分愤怒。

  而那德国男孩却坦然地找尽一切机会来对她表示亲密。

  有一天,小女孩生病了,请了假没有去上学,德国小男孩居然在班上大哭起来,说是没有这个日本女孩子,他就不能继续上课,他要回家。

  老师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阻挡他。

  到了家,他哭着对母亲说,他要和一个日本女孩子结婚。

  发生了这样可笑的事,在日本,家长就是不引以为羞,也要引起深深的忧虑的。

  约瑟问日本小女孩的父母,那德国孩子的家长如何反应。

  朋友告诉约瑟:“那孩子的母亲说,那很好啊。但是结婚要有礼服、婚纱、戒指,还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园,这要花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你现在什么也没有,连玩具都是妈妈给你买的。你要和这位可爱的日本女孩子结婚,从现在起,就得努力学习,将来才有希望得到这一切。”

  那男孩子居然擦干了眼泪,从此就十分用功起来。

  当时他朋友的女儿就在旁边,她一直很紧张地阻止着父母亲讲述这个故事。但是故事太有趣了,父母亲还是快速地讲完了。

  约瑟非常有兴致地问她对这个德国小男孩有什么感觉。

  她把嘴一撇,说:“神经病!”

  约瑟并不觉得非常扫兴,接着问她:“那男孩子的母亲呢,她不是很开明吗?”

  她更加不屑一顾地说:“更是个神经病!”

  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中,会培养出来不同的观念与行为。有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我们的观念是否永远是正确的。

  永远的怀念

  婚姻的价值不在于成人创造了孩子,而在于孩子创造了成人。

  ——德维瑞恩

  儿子勒克小的时候,总喜欢坐在父亲安德鲁膝上看电视。三岁的孩子已能够清楚地判断真实与虚幻的人和事。他知道车祸、火灾、宇航员是属于现实生活中的,而蝙蝠侠、蛙人、星球大战则属于虚幻世界。惟独恐龙,他似乎永远分不清它到底属于哪个时空。

  他无法理解这个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而今却灭绝得不见踪影的庞然大物。安德鲁越是对他解释就越是平添他的困惑与愤怒,按他的逻辑:凡是现在看不到的东西就意味着它从未存在过。

  一天,电视中正在播放缅怀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生平的纪录片。当年轻的总统驾驶帆船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时,勒克仰脸问我:“那人是谁?”

  “约翰.肯尼迪,以前的美国总统。”

  “现在他在哪儿?”

  “他死了。”

  “他没死!他不是还在比赛帆船吗?”

  儿子目不转睛地直视着安德鲁的眼睛,好像要看出父亲是否在戏弄他。“他真的死了?他的一切都死了吗?”

  “是的。”

  “他的脚死了吗?”

  儿子一脸严肃的表情,使安德鲁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肯尼迪事件”后,勒克把生死问题视为头等大事,他的小脑袋似乎深深地陷入对这一古老而又永恒问题的思考之中。从此以后,每当他们到林中散步时,都会格外留意林中死去的小动物。

  安德鲁趁机向他解释世间生死之道。对一个三岁大的孩子讲这种问题,他从心眼里感到有些过分,可勒克却听得津津有味。

  “通常人们认为:人的身体死后,还有另一部分仍然活着,那就是灵魂。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总有人认为那是真的,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怀念’。”

  时光飞逝,一年半后,勒克的曾祖母去世了。按照生活习俗,要在家中对亲人的遗体做殡葬准备。人们还要给老人守灵。

  一时间,老人的房间里来了许多宾客,他们纷纷前来缅怀老人家生前的快乐、幽默与和善。

  安德鲁牵着勒克的手,走到他曾祖母的棺木旁,他认真地端详了曾祖母一会儿,然后把父亲拽到一旁,一脸庄重地盯着安德鲁,轻声说:“爸爸,那人不是老奶奶,老奶奶根本不在那里面!”

  “那她在哪儿呢?”安德鲁问。

  “正在别的地方与人说话呢!”

  “为什么你要这样认为呢?”

  “不是认为,是我知道。”

  霎时,空气仿佛凝固了,两人互相凝视着,一动不动。终于,勒克开口了:“这就是怀念吗?”

  “是的,勒克,这就是怀念。”

  安德鲁怀着近乎敬畏的心情欣喜地望着儿子,他相信他刚刚弄明白一个人类最为深奥的道理。

  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看不到什么效应;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看见自己的良好的教育所获得的成效。

 

人生为何不同(4)

更新时间2009-11-2 10:49:42  字数:5501

 

   花与少年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泰戈尔

  大卫——范斯的隔壁邻居——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7岁。有一天大卫正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怎样使用瓦斯驱动的割草机割草。当他正教孩子如何在尽头将割草机掉头时,他的妻子叫他去问事情。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所过之处,大约2尺宽的一条痕迹已被夷为平地!

  大卫回头发现发生的事之后,他开始失控了。大卫花了一大把时间费力地侍弄那些令邻居们羡慕的花圃。当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后,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大卫,请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的妻子也提醒了范斯,为人父母必须明了孰重孰轻。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上的东西还要重要。被棒球砸碎的窗户、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灯及掉在厨房里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父母必须记得不要打破一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充满活力的感觉变得麻木,再增添更大的损失。

  几个礼拜以前,范斯买了一件运动外套,并和店主马克.麦克斯讨论为人父母的问题。店主告诉范斯,当他和他的妻子以及7岁大的女儿出外晚餐时,他的女儿打翻了水杯。这对父母在水渍擦干净后并没有责备女儿。她抬头看着他们说:“你们知道,我真的很感谢你们不像别的父母一样。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会对他们咆哮并且教训他们要更小心一点。谢谢你们没有那样做!”

  有一次,范斯和一些朋友共进晚餐,相似的事件发生了。他们5岁的儿子弄翻了桌子的牛奶杯。当他们开始责备他时,范斯也故意弄翻自己的杯子。当他开始解释自己在48岁还会弄翻东西时,男孩开始微笑了,而他的双亲似乎也明白了范斯的意思,不再生气。人们多么容易忘记自己仍然在学习啊!

  最近范斯听到一个有关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个曾经取得过重要的医学成就的科学家。有个报社记者采访时问他,为什么他会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来,这都与他小时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样!

  他的母亲到厨房来,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呼、教训他或惩罚他,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几乎没看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损害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他的确这么做了。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还是得把它清理干净,让物归原处。所以,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欢哪一种?”他选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你知道,我们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实验。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小男孩做到了,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这堂课真棒!

  这个知名的科学家说,那一刻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除此以外,他还学到,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人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的父母都跟他母亲的反应一样,那不是很好吗?

  几年前,保罗.罗威曾经在收音机上说过一个在成人关系上也适用的故事。

  有个年轻女人下班后开车回家发生了碰撞,撞坏了挡泥板。她在说明那辆车是出厂才几天的新车时边说边掉泪。她回家怎么向丈夫解释呢?

  另一辆车的驾驶员充满同情心,但他也表示他们必须记下彼此的驾驶执照和车牌号码。当这年轻女人从大大的棕色信封中取文件时,有张纸条掉了出来。上面,男人的笔迹写着:“如果出了事……记住,亲爱的,我爱的是你,不是车!”

  且让我们记住,儿童的心灵比任何物质都要重要。当人们将儿童看成这世上最伟大的杰作来予以呵护和关爱之时,自尊和爱的花朵就会开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都要美丽!

  特殊礼物

  世界最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宇宙,比宇宙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丽丝的儿子比尔上一年级了,一个星期后,他就带回家一个新闻:他在游戏场上跟班上唯一的黑人孩子罗杰在一块儿玩。

  丽丝忍住气,不动声色地说:

  “好呀。要过多久才会有别的孩子跟他一块儿玩呢?”

  “噢,我要永远跟他一块儿玩下去。”比尔回答。

  又过了一个星期,丽丝得知比尔要罗杰与他同桌。

  一天,丽丝去找比尔的班主任老师,她用疲倦而略带嘲弄的眼光迎接丽丝。

  “噢,我猜你也是想为您的孩子找个新同桌吧。”她说,“您能稍等一会儿吗?我正要接待另一个孩子的母亲。”

  丽丝抬头看见一位年龄与丽丝相仿的妇女。当丽丝认出她就是罗杰的母亲时,丽丝的心跳猛然加快了。她矜持沉静,端庄稳重,但仍然掩饰不住她向班主任老师问话中透出的不安:

  “罗杰表现怎么样?我想他跟别的孩子还处得来吧?如果不是这样,请您照直告诉我。”

  她犹疑了一下,又接着问老师:

  “他给您添什么麻烦了吗?我是说,因为他老是调换座位。”

  丽丝可以感觉到她内心可怕的紧张,因为她明白问题的答案。丽丝真佩服这位老师,只听她语言温和地回答:

  “不,罗杰没给我添麻烦。在开头几周里我要把所有的孩子的座位都调换一遍,好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个正好合适的同桌。”

  丽丝作了自我介绍,并且说丽丝的儿子将是罗杰的新同桌,丽丝希望他们俩要好。即便是在当时,丽丝也知道这不过是几句表面的应酬话,并不是内心深处的愿望。但丽丝可以看出,这话给她帮了忙。

  罗杰两次邀请比尔到他家去,丽丝都找借口回绝了。后来就发生了那件使丽丝永远负疚的事情。

  丽丝生日那天,比尔放学回家,带回一只脏兮兮的折成方块形的纸盒。打开一看,里面有3朵花,一张用蜡笔写着“生日快乐”的卡片和二枚镍币。

  “这是罗杰送的。”比尔说,“这是他的牛奶钱。我说今天您过生日,他非叫我把这带给您不可。他说您是他的朋友。因为全班就您一位妈妈没有强迫他再调换一个同桌。”

  不要把自己的偏见传染给下一代。容忍是沟通的第一原则,也因为有这种精神,才能保持所有人类思想的精华。

  失去敌人

  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爱可以消除一切愁恨和敌人。

  ——雨果

  蓓蒂.安.斯路易9岁的弟弟丹尼尔和7岁的弟弟提姆参加了教会举办的“拓荒俱乐部”,那是一个每周一次的儿童活动。姐姐、爸爸和蓓蒂都是那个活动里的老师。那一年,弟弟们跑来向蓓蒂抱怨。他们说,有个叫约翰的男孩子老是找他们的麻烦。

  约翰11岁,是个领养的小孩。当时在蓓蒂爸爸的班上,他是那种总爱惹是生非的小孩。更糟的是,他根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出了问题,反而觉得是爸爸在找他的麻烦。他常常找弟弟们的碴,把他们的帽子扔到地上骂他们,再不然就是踢他们一下后赶快溜掉,有时候甚至会用粗野的话骂蓓蒂。大家都觉得他是个问题学生,对他很头痛。

  妈妈得知这个情况后,过了几天,她从镇上买了一袋棉花糖回来。

  “这些糖是要给约翰的。”她告诉丹尼尔和提姆。

  “给谁?你说要给谁?”

  “给约翰的。”妈妈向他们解释。对敌人仁慈,你就有打败敌人的可能。对约翰好?人们实在无法想象。他实在是太调皮捣蛋了。但是,这周那些将要参加“拓荒俱乐部”的男孩子,每个人口袋里都会有两块棉花糖,一个是自己的,另一个是给约翰的。

  蓓蒂正要去上班,刚好不小心听到提姆在说:“来,约翰。这个糖果给你。”在回家的路上,蓓蒂问他,约翰当时有什么反应。

  提姆耸耸肩:“他好像吓了一跳,然后向我说声谢谢,就把糖吃掉了。”

  又隔了一个星期,一天,约翰向提姆冲了过来,提姆抓紧了自己的帽子,准备好要对抗约翰。但是约翰并没碰提姆一根汗毛,只是问提姆:“嘿!提姆,你还有没有糖果?”

  “有啊!”提姆松了一口气,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给了他一粒糖。从那之后,约翰每个星期都会来找提姆,向他要一粒糖吃。而提姆每次都记得要带两粒糖,一粒给自己,另一粒给约翰。

  同时,蓓蒂又用另一个方法“战胜了我的敌人”。有一次,蓓蒂和约翰在走廊上擦身而过,蓓蒂看到他脸上流露出很不屑的表情。他正准备要张开嘴说话,但是蓓蒂先说了一声:“嗨!约翰。”然后给他一个夸张的笑容。

  他很惊讶,闭上了嘴巴,而蓓蒂则继续走自己的路。从那时候起,只要蓓蒂一看到他,蓓蒂就会对他微笑,然后说:“嗨!约翰。”不给他任何说粗野的话的机会。后来,他也开始用些简单的问候语来响应蓓蒂。

  他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找弟弟们的麻烦了,对蓓蒂也不再那么粗暴。蓓蒂爸爸甚至对他刮目相看。约翰现在是个好孩子了,和一年前的他完全不一样。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转变,蓓蒂想那是因为有人给了他机会的缘故。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性情与生活,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给对方下定义,要知道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被揭穿的谎言

  连上帝也会去帮助诚实而勇敢的人。

  ——米南德

  左琴科上学读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教师把每次提问所得的成绩写在记分册上,他们打上分数,从5分到1分。

  左琴科进学校的时候,年龄还很小,上的是预备班。当时他才7岁。

  对于学校的情况,左琴科一无所知,因此,最初3个月里他简直是懵懵懂懂。有一次,老师布置他们背诗。可是,左琴科没背会那首诗,他压根儿没听见老师的讲话。因为坐在他后边的几个同学不是用书包拍他的后脑勺,就是用墨水涂他的耳朵,再不就揪他的头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左琴科坐在教室里总是提心吊胆,时时刻刻提防着,生怕坐在后面的同学再想出什么招儿来捉弄自己。

  第二天,仿佛与左琴科作对似的,老师偏偏叫他起来背那首诗。

  左琴科不仅背不出来,而且都没想到过世界上会有这么一首诗。

  教师说:“好吧,把你的记分册拿来!我给你记个1分。”

  左琴科哭了,他还是第一次得1分。不过他并不清楚,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课后,他的姐姐廖利亚来找他一起回家,看了他的记分册。她说:“左琴科,这下可糟了!老师给你的语文打了1分,这事儿真糟!再过两个星期就是你的生日,我想,爸爸不会送照相机给你了。”

  左琴科说:“那可怎么办呢?”

  廖利亚说:“我们有个同学干脆把记分册上有1分的那一页和另一页粘在一起,她的爸爸用手指舔上唾沫也没能揭开,这样也就没有看到那个分数。”

  左琴科说:“廖利亚,这不好吧!”

  廖利亚笑着回家了。而左琴科呢?忧心忡忡地来到市立公园,坐在那儿的长凳上,翻开记分册,怀着恐惧的心情盯着上面的1分。

  左琴科在公园里坐了很久,然后才回家。已经快到家了,他才突然想起,自己把记分册丢在公园里的长登上了。他又跑回公园,可是记分册已经不见了。起先他很害怕,继而又高兴起来,因为这下他可没有记着1分的记分册了。

  回到家里,左琴科告诉父亲,记分册被他搞丢了。廖利亚听了他的话笑了起来,并对他眨眨眼睛。

  第二天,老师知道左琴科的记分册丢了,又给他发了一本新的。

  左琴科翻开这本新的记分册,指望上面没有一个坏分数,但在语文栏内还是有个1分,而且笔道更粗。

  左琴科顿时十分懊丧,简直气极了,就把新的记分册往教室里的书柜后面一扔。

  两天以后,老师知道左琴科的这本记分册也丢了,又给他填了一份新的,除了语文有个1分外,老师还在上面给左琴科的品行打了个2分,并且说,一定要把记分册交给他的父亲看。

  课后,左琴科见到廖利亚,她说:“如果我们暂时把记分册上的那一页粘起来,这不算撒谎。一个星期以后,等你生日那天拿到了照相机,我们再把它分开,让爸爸看上面的分数。”

  左琴科很想得到照相机,于是就和廖利亚一起把记分册上那倒霉的一页的四角都粘了起来。

  晚上,爸爸说:“喂,把记分册拿来!我想看看,你不至于会有1分吧?”

  爸爸打开了记分册,但上面一个坏分数也没有,因为那一页被粘起来了。

  爸爸正翻阅着左琴科的记分册,楼梯上突然传来了门铃声。

  一位妇女走进来说:“前几天我在市立公园散步,就在那里的长凳上看到一本记分册,根据姓氏我打听到地址,就把它给您送来了,让您看看,是不是您的儿子把它搞丢了。”

  爸爸看了看记分册,当他看到上面有个1分,就一切都明白了。

  他没有骂左琴科,只是轻轻地说:“那些讲假话、搞欺骗的人是十分滑稽可笑的,因为谎言迟早是要被揭穿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左琴科站在爸爸面前,满脸通红。他沉默了好久说:

  “还有一件事:我把另外一本打了1分的记分册扔到学校里的书柜后面了。”

  爸爸听了没有生气,他的脸上反而露出了笑容,显得很高兴。他抓住左琴科的双手,吻了吻。“你能把这件事老老实实说出来,这使我非常非常高兴。这件事可能长时间内没人知道,但你承认了,这就使我相信,你再也不会撒谎。就为这一点,我送给你一架照相机。”

  诚实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美德与修养的表现,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身处在何处,只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兴许你的命运就会出现转机。

 

人生为何不同(5)

更新时间2009-11-2 10:49:58  字数:4912

 

   莫忘致谢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会变得更为和谐,更为美丽。

  ——莫米

  依琳娜、莎拉和德鲁还小的时候,每当他们要向人家致谢,就口述感谢词句,由他们的母亲贝德福德笔记。但是到孩子长大一些,有能力自己写谢柬了,却必须三催四请才肯动笔。

  贝德福德会问:“你写了信给爷爷,谢谢他送你那本书没有?”或问:“陶乐思阿姨送了你那件毛线衫,你可向她道谢了?”他们的回应总是含糊其辞,或耸耸肩膀。

  有一年,贝德福德在圣诞节过后催促了几天,儿女们竟一直毫无反应,她大为气脑,便宣布:“谢柬写妥投寄之前,谁也不准玩新玩具或穿新衣。”

  但他们依旧拖延,还出言抱怨。

  贝德福德忽然灵机一动,说:“大家上车。”

  “要去哪里?”莎拉问,觉得好奇怪。

  “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她反驳。

  “不要啰嗦!”贝德福德斩钉截铁地说。

  等孩子都上了车,贝德福德说:“我要让你们知道,人家为了送你们礼物,要花多少时间。”

  贝德福德对德鲁说:“麻烦你记下我们离家的时间。”

  来到镇里,德鲁记下抵达的时刻。3个孩子随贝德福德走进一家商店,帮她选购礼物送给她的姊妹。然后贝德福德他们回家。3个孩子一下车便向雪橇走过去。贝德福德说:“不许玩,还要包礼物。”

  孩子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屋里。

  “德鲁,记下到家的时间没有?”

  德鲁点点头。

  “好,请你记录包礼物的时间。”

  孩子包礼物时,贝德福德替他们冲泡可可。终于,最后一个蝴蝶结也系好了。

  “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德鲁。

  他说:“到镇上去,用了28分钟,买礼物花了15分钟,回家用了38分钟。”

  “包这几个盒子用了多少时间?”依琳娜问。

  “你们俩都是两分钟包一个。”德鲁说。

  “把礼物拿去邮寄,要花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

  德鲁计算了一下,答道:“一来一去56分钟,加上在邮局排队的时间,要71分钟。”

  “那么,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花多少时间?”

  德鲁又计算了一阵,“2小时34分钟。”

  贝德福德在每个孩子的可可杯旁放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支笔。

  “现在请写谢柬。写明礼物是什么,说已经拿来用了,用得很开心。”

  他们沉默构思,接着响起了笔尖在纸面上的声音。

  “花了我们3分钟。”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封好。

  “人家选购一件情意浓厚的礼物,然后邮寄给你,所花时间也许超过两个半小时,我要你们花3分钟时间道谢,这难道是过分的要求吗?”贝德福德问。

  3人低头望着桌面,摇摇头。

  “你们最好现在就养成这习惯。早晚你们要为很多事情写谢柬的。”

  向人道谢虽然只是一个形式,但它却能反映一个人珍惜情谊的本质,不要忽略任何情感的表达,因为它是能体现内心的。

  只用四种感觉

  只要抱着希望,死去的意志会在内心复活。

  ——罗曼.罗兰

  乔治.康贝尔诞生时,双目失明。“他患的是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医生说。乔治的父亲望着医生,不敢相信他的话,“难道您就束手无策了吗?手术也无济于事了吗?”医生摇摇头,“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听说过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乔治看不见东西,但是他双亲的爱和信心,使他的生活过得很幸福。作为一个小孩,他还不知道失去的东西。

  然而,在乔治6岁时,发生了他所不能理解的一件事。一天下午,他正在同另一个孩子玩耍。那个孩子忘了乔治是瞎子,抛一个球给他:“当心!球要击中你了!”这个球确实击中了康贝尔。此后,在他的一生中再没有发生过那样的事。乔治虽没有受伤,但觉得极为迷惑不解。后来他问母亲:“比尔怎么在我之前先知道我将要发生的事?”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因为她所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现在她有必要第一次告诉她的儿子:“你是瞎子。”

  “乔治,坐下。”她温柔地说道,同时伸过手去抓住他的一只手,“我不可能向你解释清楚,你也不可能理解得清楚,但是让我努力用这种方式来解释这件事。”她怜爱地把他的一只小手握在手中,开始计算手指头。

  “1——2——3——4——5。这些手指头代表着人的五种感觉。”她讲道,同时用她的大拇指和食指顺次捏着孩子的每个手指。“这个手指表示听觉,这个手指表示触觉,这个手指表示嗅觉,这个手指表示味觉。”然后她犹豫了一下,又继续说:“这个手指表示视觉。这五种感觉中的每一种都能把信息传送到你的大脑。”她把那表示视觉的手指弯起来,按住,使它处在乔治的手心里,“乔治,你和别的孩子不同,”她说,“因为你仅仅用了四种感觉,但是,你并没有用你的视觉。现在我要给你一样东西,你站起来。”

  乔治站起来了,他的母亲拾起他的球。“现在,伸出你的手,就像你将抓住这个球。”她说。乔治伸出了他的一双手,一会儿,手接触到了球,他就把手指合拢,抓住了球。

  “好,好。”母亲说,“你绝不能忘记你刚才所做的事,乔治,你能用四个而不用五个手指抓住球。如果你从这里入门,并不断努力,你也能用四种感觉代替五种感觉,抓住丰富而幸福的生活。”

  乔治的母亲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而她用简单的数字来说明问题,的确是使两个人的思想交流得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乔治绝不会忘记“用四个手指代替五个手指”的信条,这对他说来意味着希望。每当他由于生理的障碍而感到沮丧的时候,他就用这个信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他发觉母亲是对的。如果他能应用他所有的四种感觉,他确实能抓住完美的生活。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愿。遇到任何伤心、失望的事情,也不要灰心丧气。我们要抱着希望与失望决斗,当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时,胜利就已经在我们的手中。

  空的彩蛋

  思想——自由的精灵。

  ——莎士比亚

  杰里米一生下来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不但身体扭曲变形,反应迟钝,而且身患绝症,如今病魔正一点点地吞噬着他的生命。尽管如此,他的父母仍旧尽最大的努力让他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并且把他送到圣特丽萨小学读书。

  杰里米12岁的时候,才读到小学二年级。很显然,他的学习能力非常有限。上课的时候,他会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动身子,嘴里流着口水,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有时他也能很清楚很明白地说话,就好像有一道亮光洞穿了脑中的重重黑暗。但是,这种情况非常稀少而且短暂。大多数时候,杰里米总是会使桃瑞丝.米勒老师发火。

  一天,米勒老师打电话给杰里米的父母,请他们到学校来。

  空荡荡的教室里,福里斯特夫妇惴惴不安地坐在座位上。桃瑞丝老师对他们说:“杰里米应该到特教学校去上学。让他和这些学习上没有障碍的比他年龄小5岁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对他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听了老师的话,福里斯特太太伤心地哭了起来。福里斯特先生说:“米勒小姐,你知道,这附近没有那种学校。如果我们把杰里米从这所学校带走的话,对他来说会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为我们知道他很喜欢这里。”

  福里斯特夫妇离开以后,桃瑞丝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坐了很久很久。她感到那冰雪的冷酷似乎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深处了。她虽然很同情福里斯特夫妇,但继续让杰里米留在她的班级里是一件极不公平的事情。她还有其他18个孩子要教,而杰里米会使他们分散注意力,不安心学习的。此外,杰里米根本就学不会阅读和书写,为什么还要在他身上浪费更多的时间呢?

  然而,她突然觉得有一种罪恶感笼罩了她的心灵。“哦,上帝,”她大声地祈祷着,“请您帮助我吧!让我对杰里米多些耐心吧!”

  从那以后,桃瑞丝老师竭力不让自己老是去注意杰里米制造的嗓音和他那茫然的目光。

  有一天,杰里米拖着他那残疾的腿一瘸一拐地走到讲台前,“我爱您,米勒小姐!”他大声说道,声音大得全班同学都能听见。

  同学们大笑起来,桃瑞丝的脸一下子红了。“这很好啊,杰里米,谢谢你。现在,请你回到座位上去吧。”

  不久,春天来了,孩子们都在兴奋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复活节。桃瑞丝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颗硕大的塑料彩蛋。她对孩子们说:“请大家把这个复活节彩蛋带回家去,明天再把它带回来,但要记住的是,明天在把彩蛋带回来的时候,彩蛋里面要放一个能够代表新生命的东西。”

  “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应着,除了杰里米。他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桃瑞丝的脸,甚至没有像以往那样发出任何噪音。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鸟声啁啾。19个孩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他们把各自的彩蛋放进讲台上的一个大柳条篮子里。数学课上完后,就到了打开这些复活节彩蛋的时候了。

  在第一颗彩蛋里,桃瑞丝发现了一朵美丽的花。“哦,很好。花儿当然是新生命的象征!”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女孩挥舞着双臂叫道:“那是我的!”

  接着,桃瑞丝打开了第二颗彩蛋。彩蛋里放的是一只惟妙惟肖的塑料蝴蝶,“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长大以后变成的,因此,它也是新生命的象征。”桃瑞丝又打开一颗彩蛋,里面放着的是一块长着苔藓的小石头。

  接下来,桃瑞丝打开了第四颗彩蛋,她一下子惊讶得屏住了气。彩蛋里竟然空空如也!这一定是杰里米的,她想,当然,他根本就不明白她布置的作业。为了不使杰里米感到难堪,她轻轻地把那颗彩蛋放到了一边,伸手去拿另外一颗彩蛋。

  突然,杰里米大声叫道:“米勒小姐,您不打算说说我的彩蛋吗?”

  对于杰里米这冷不防的问话,桃瑞丝没有任何准备,她惊慌失措地答道:“但是,杰里米,你的彩蛋是空的啊!”

  杰里米凝视着桃瑞丝的眼睛,轻声地说:“是的,但耶稣的坟墓也是空的啊!”

  顿时,大家都惊呆了,教室里鸦雀无声,时间也仿佛停止了。良久,桃瑞丝才回过神来,她问道:“你知道为什么耶稣的坟墓是空的吗?”

  “哦,当然知道啦!”杰里米大声说道,“耶稣被杀死以后,遗体就放在坟墓里,但是天父又让他复活了!”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科学,更没有真理。

  休息室的镜子

  愤怒使别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却是自己。

  ——托尔斯泰

  大学里上大课,一般每次2小时,中间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这时,教师可以到教室附近的教师休息室去坐坐,抽支烟喝口茶聊一会儿天。上课前,教师也可以在休息室里做些准备工作。

  当助教那阵子,汤姆对休息室里靠门的墙上装的一块大镜子很不以为然。但他注意到每位教师上课前总要到镜前整整衣领,捋捋头发。

  在一次教师例会上,主任的讲话使汤姆改变了对镜子的看法。

  她说:“我们在休息室安镜子,一方面是希望每位教师能做到衣着整洁,仪表大方,这是我们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另一方面我们希望……”

  主任顿了有10秒钟,然后缓缓地说:“请我们每位教师将不良的情绪留在这里,不要带进课堂。”

  接下来,主任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她先生吵了架,完了就去上课。

  那天上课时她情绪很坏,在黑板上写字时多次出错,在以往这是从未有过的——她的责任心和治学态度是有口皆碑的。当她在黑板上写完字转回身时,发现有一个女孩子正低着头照手中的小圆镜。要在平时,她会停下讲课,用眼睛给女孩暗示她的错误,但今天,她一下子冲到女孩眼前,将女孩狠狠训了一顿。就在这时,她无意中从桌上的小圆镜中看到了自己的面孔,那是怎样的一副面孔呀!平时温和娴淑、优雅端庄的面孔被愤怒扭曲。她猛地顿住了。

  “最好将不良情绪留在休息室,否则……”

  镜子的妙用是可以帮助你自我控制,以理智的眼光来行事。在课堂上,教师优雅的外表、充满爱心的笑容比任何丰富的学识更有助于感染学生。有些镜子,不仅可以修饰外表,还可以使我们看见自己心灵上的晦暗。

 

人生为何不同(6)

更新时间2009-11-2 10:50:13  字数:4035

 

   愤怒时请闭嘴

  如果在愤怒时说话,将会做出最出色的演讲,但却会令你终生感到悔恨。

  ——安布罗斯.比尔斯

  一个人因为一件小事和邻居争吵起来,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谁。最后,那人气呼呼地跑去找牧师,牧师是当地最有智慧、最公道的人。

  “牧师,您来帮我们评评理吧!我那邻居简直是一堆狗屎!他竟然……”那个人怒气冲冲,一见到牧师就开始了他的抱怨和指责,正要大肆指责邻居的不对时,就被牧师打断了。

  牧师说:“对不起,正巧我现在有事,麻烦你先回去,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一大早,那人又愤愤不平地来了,不过,显然没有昨天那么生气了。

  “今天,您一定要帮我评出个是非对错,那个人简直是……”他又开始数落起别人的劣行。

  牧师不快不慢地说:“你的怒气还是没有消除,等你心平气和后再说吧!正好我的事情还没有办好。”

  一连好几天,那个人都没有来找牧师了。牧师在前往布道的路上遇到了那个人,他正在农田里忙碌着,他的心情显然平静了许多。

  牧师问道:“现在,你还需要我来评理吗?”说完,微笑地看着对方。

  那个人羞愧地笑了笑,说:“我已经心平气和了!现在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值得生气的。”

  牧师仍然不紧不慢地说:“这就对了,我不急于和你说这件事情,就是想给你时间消消气啊!记住:不要在气头上轻易说话或行动。”

  常言道:戒郁制怒,健体延年。制怒不仅是一种理智的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

  克制冲动

  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达尔文

  斯坦德是一位经理,一大早起床,发现上班时间快要来不及了,便急急忙忙地开了车往公司急奔。

  一路上,为了赶时间,斯坦德连闯了几个红灯,终于在一个路口被警察拦了下来,给他开了罚单。

  这样一来,上班更是笃定迟到。到了办公室之后,斯坦德有如吃了火yao一般,看到桌上放着几封昨天下班前便已交代秘书寄出的信件,斯坦德更是生气,把秘书叫了进来,劈头就是一阵痛骂。

  秘书被骂得颇有莫名其妙的感觉,拿着未寄出的信件,走到总机小姐的座位,又是一阵狠批。秘书责怪总机小姐,昨天没有提醒她寄信。

  总机小姐被骂得心情恶劣之至,便找来公司内职位最低的清洁工,借题发挥,对清洁工的工作,没头没脑地,又是一连串声色俱厉的指责。

  清洁工底下,没有人可以再骂下去,她只得憋着一肚子闷气。

  下班回到家,清洁工见到读小学的儿子趴在地上看电视,衣服、书包、零食,丢得满地都是,当下逮住机会,便把儿子好好地修理了一顿。

  儿子电视也看不成了,愤愤地回到自己的卧房,见到家里那只大懒猫正盘踞在房门口,儿子一时怒由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立即狠狠地一脚,把猫给踢得远远的。

  无故遭殃的猫,心中百思不解:“我这又是招谁惹谁啦?”

  这时,斯坦德正好从猫身边走过,谨慎的猫为防止再被人踢,迅速抓了一下斯坦德就溜,可怜的斯坦德被猫抓破了腿。

  处于情绪低潮当中的人们,容易迁怒周遭所有的人、事、物,这是自然而然的。情绪的控制,有待智慧的提升。很简单的三个字:“不迁怒!”几千年来,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不速之客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圣诞节前夕,天空乌云密布,最后一批顾客正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中。然而,南二街上的旧钟表店内依然灯火通明,满头银发的店主埃德加正在调整壁炉钟内的乐钟。

  8点左右,忙活了一天的埃德加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童年时,在加利福尼亚,一位老钟表匠先给埃德加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钟去练习修理,然后逐步让他修理铁路用钟、手表、标准钟和装有乐钟的大钟。

  他和同样双耳失聪的爱妻黑兹尔收集修理旧钟所需要的旧零件,又把这些“宠物”从过分拥挤的居室搬到闹市的店铺中去。他们两人工作得非常协调,他修理机械部分,她擦洗钟框,有时还得修整钟框的表面。

  埃德加干完了活,站起来朝后室走去,这时,他颈后部突然感到从前门袭来的一阵冷风。

  他转过身去接待最后一位顾客。但是,当他看到两个男人时,长期的接客经验告诉他来者不是顾客。那两个人身着派克上装和牛仔裤。一个30多岁,另一个近50岁。年轻人留在店门旁,年长的两眼露着凶光朝柜台走来。埃德加一边慢腾腾地把记事本和铅笔推到柜台台面的另一端,一边尽力不露声色,抑制着愈来愈强烈的不安情绪。

  埃德加朝那张紧绷着的脸微笑了一下,然后用手指指自己的耳朵,摇摇头。那人仔细观察记事本,那张紧绷着的脸露出一丝吃惊的神情,然后转过身去对他的同伙咕哝了几句。

  埃德加乘机仔细打量那人,特别注意到那人插在上装右口袋中的手,那只手在不安地颤抖着,暴露来者的不良企图。他怒火中烧,但内心有一低语把怒火压下去了,这低语就是“要镇静”。于是他在记事本上写道:“我能帮助你吗?”这时,那人第一次正视埃德加,并微笑了,然而这微笑充满冷嘲热讽。这时,埃德加也明白那人为什么把他的同伙留在门口,而且看上去这两个人像正在准备铤而走险,干一些他们日后会追悔莫及的事。

  钟嘀嗒嘀嗒地响着。埃德加不慌不忙地又写了一句:“你是来当钟表的吗?”于是他指指放满挂表和怀表的“当”柜。埃德加不是典当商,但是,每当他看到一些人把他们心爱的东西放在他面前要求典当时那副可怜的模样,就于心不忍收下了。而当货主来取还时,这些东西总是原封不动还在埃德加那里,并且货主只需付给埃德加收货时付的价钱,不必付分文利息。

  这时,年长的那人稍许放松了些,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仔细看了一下自己手腕上的表,就写道:“这块表你将给我多少钱?”

  埃德加发现在他面前的那双灰眼睛流露出窘迫的神情。那块表很普通,不过此时却拥有巨大的力量——这是讨价还价的工具,摆脱困境的出路。埃德加明白穷途末路把这两个人带到了他的店中,于是他问道:“你需要多少钱?”记事本上写的答复是:“值多少就给多少。”

  埃德加把手伸进钱箱,拿出一张50美元的钞票塞在那人的手中。两人紧紧地握了一下手,通过这一接触,他们互换了同情和感激。两人都明白这块表不值50美元。那人在转身离去前写道:“一旦我有了钱,我会马上来赎。祝圣诞节快乐!”

  宽容是对他人的仁慈,有时也是对自己的仁慈。用谅解、宽恕的目光和心态看人、待人,也就会觉得在纷杂的世界里,春意盎然,到处充满温暖。

  宽容六十年

  如果一个人宽恕了别人,那么他便觉得自己非常坚强。——小仲马

  有一对夫妇结婚六十年了,他们分享每一种感觉,谈论每一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秘密,只是妻子在壁橱顶部有个鞋箱,她警告丈夫绝不要看。为了夫妇之间的相互信任,男人从不想去窥探鞋箱里的秘密。直到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说她不会好了,她才叫男人把鞋箱拿到她的病榻旁。

  男人按照妻子的吩咐打开鞋箱,发现里面放着两块勾织的桌布和一大堆钞票,共计2.5万美元。他问妻子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我们结婚时,我祖母告诉我幸福婚姻的秘诀是不要争吵。她教了我一个法子,假如我生你的气了,想吵架,就去静静地勾织桌布。”

  男人感动了,鞋箱里仅有两块桌布,说明他只惹妻子生了两回气,可他们在一起生活了60年哪!,一种幸福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亲爱的,”他说,“这是对桌布的解释,那么,2.5万美元又是怎么回事呢?”

  “啊!”他妻子说,“这些钱是我卖桌布挣的。”

宽容是理解的体现,只有理解了别人,才能宽容别人,对别人的苛刻,就是对自己的放纵。宽容是生活快乐的源泉,它让我们忘却计较,忘却烦恼,以一颗微笑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一切。

一切都可能改变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zhan有的唯一形态。

  ——叔本华

  玛丽整理旧物,偶然翻出几本过去的日记。

  日记本的纸张有些发黄了,字迹透着年少时的稚嫩,她随手拿起一本翻看。

  “今天,老师公布了期末成绩,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五名。这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没有考第一,我难过地哭了,晚饭也没有吃,我要惩罚自己,永远记住这一天,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

  看到这里,玛丽自己忍不住笑了。她已经记不清楚当时的情景了。也难怪,与离开学校后这十几年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相比,这简直不值一提。

  翻过这一页,再继续往下看。

  “今天,我非常难过,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样做?她究竟是不是我的亲妈妈?我真想离开她,离开这个家。过几天就要选择大学了,离家远远的,我走了以后再不回这个家!”

  看到这,玛丽不禁有些惊讶,努力回忆当年,妈妈做了什么事让自己那么伤心难过,但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又翻了几页,都是些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在当时却感到“非常难过”、“非常痛苦”或是“非常难忘”的事,看了不觉好笑。玛丽放下这本又拿起另一本,翻开看,只见扉页上写道:“献给我最爱的人——你的爱,将伴我一生!我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看了这一句,玛丽的眼前模模糊糊地浮现出一个男孩的身影。曾经以为他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可是离开学校以后,他们就没有再见面,她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在做什么。她只知道他的爱没有伴随自己一生,她的爱,也早已经改变。

  许多人曾经以为只要好好爱一个人,就不会分手,现在才知道,你对他好,他也一样会爱别人。曾经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第二个人,可是一旦你经历了一生中的第二次爱情,就会发现和第一次一样甜美,一样折磨人,一样沉迷,一样刻骨。

  不要沉湎于过去的不幸,因为每一个人都同样有着自己的不幸。过去的快乐、悲伤留待回忆,未来的幸福正在我们的计划中,任何的一切都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