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你眼里算什么说说:“黄粱梦”里说“黄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37:51

                   “黄粱梦”里说“黄粱”

 

 

                                        北方飞鸿 / 文

                                                                                               
                      【邯郸古观黄梁梦】

                                               1

    “黄粱美梦”、“一枕黄粱”、“南柯一梦”等成语,常用来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多半带有讽刺的意味,其出处源自唐人传奇小说《枕中记》。《枕中记》的故事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寒门书生卢生赴京赶考,不料再次功名不就,遂垂头丧气,郁郁寡欢而归。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道士吕翁,遂向吕翁感叹命运不济,屡考不中。吕翁闻言,便拿出一个青瓷枕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渐入梦乡,梦中,他娶娇妻,中进士,连连升官,历经宦海浮沉,几遭诬陷,亏得皇帝圣明为其平反冤狱,后又出将入相,封为燕国公。生五子俱进士及第,官居显位,全家享尽荣华富贵,高寿八十因病而终。临死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道士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米饭还没熟哩!卢生惊讶不已,道人对他说:人生之道,不就是这样吗?卢生茅塞顿开,遂扔下诗书跟道人学道去了。                          
    这,就是流传千年的黄粱梦故事。                                                                               2
     故事发生地的河北省邯郸市北约10公里处,人们依托这个奇趣而又寓有深意的故事,在此修建了吕祖祠【现位于黄粱梦镇黄粱梦村】。既有北方道观静寂、素雅的基调,又有江南园林旖旎、清丽的胜韵。景区内,沿中轴线依次由钟离(前殿)、吕祖(主殿)、卢生(后殿)三个大殿,东西行宫和里外院三大部分构成,附有丹房、莲池、八角亭、碑廊、假山等,全然一幅由水、榭、桥、廊、阁组成的画卷,是华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千年古观,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名扬海内外的古迹胜地。

我国传统上宫殿庙宇的一般格局是坐北朝南,大门南开,而黄粱梦吕仙祠却是坐北朝南,山门朝西。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时路过邯郸,当地县令为了方便两人在此休息,专门整修了山门前的邯郸古道和这座坐东朝西的山门。门额上的“邯郸古观”四个大字异常醒目。山门外是6米多高、近9米宽的双龙琉璃照壁,照壁中间的双龙戏珠活灵活现,四角还有四条跃跃欲试的小龙。据当地人说,每到下雨前,龙嘴里就会往下滴水珠,那便是下雨的预兆。

进得山门,山门外的喧嚣已然不复存在,幽雅清新的环境让人不觉耳聪目明。再行上两步,一座镶有“蓬莱仙境”四字的石刻照壁迎面而立,照壁最下方为一石基,石基上是灰砖砌就的墙体,照壁上有出檐,顶上还有黄绿两色的玻璃瓦。据考证,这照壁是宋、明时留下来的,至于“蓬莱仙境”这四个笔势飞舞,苍劲有力的石刻大字,在文史资料上却无从考证,民间传说前三个字是吕洞宾所写,“境”字却是乾隆皇帝南游时补上去的。据景区管理人员介绍,国内其他景点也有题写“蓬莱仙境”的石刻,可大多数是从这里摩刻而成的。                                     
    与石刻照壁相对的是通向建筑群中轴线的丹房,门上悬有明嘉靖皇帝题写的“风雷隆一仙宫”匾额。过丹房为中院,院内建有莲池,池中建桥,其上矗立一座尖顶八角亭,显得挺拔而有生气。周围红墙环绕,池中荷花飘香,令人心旷神怡。池北有三门,中门便是午门,上书“神仙洞府”,东西两侧为月亮门。进午门往北,正面为硬山式的钟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式琉璃瓦顶。前有月台,内塑钟离和两童子像。钟离殿的两旁,是精巧的钟楼和鼓楼,间有古松翠柏点缀,前后左右,布局和谐。确有古观幽雅之遗风。       
    再往北走,就到了吕祖殿,这是黄粱梦古建筑的主殿,比钟离殿更显得雄伟。吕祖殿歇山式琉璃瓦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前后各出单步廊,五彩馏金斗拱,飞檐翼角昂首望天。殿内塑吕洞宾和童子像,两壁嵌题咏刻石5块。殿前有碑碣,拜殿和月台,左右设廊。设东王母殿和西王公殿各七间。

卢生殿为后殿,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殿前有碑碣,左右设廊,硬山式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殿内有一尊用大青石雕刻的卢生睡像。卢生头西脚东,头枕青瓷枕,两腿微曲,右手托头,左手一把扇子扶于腿上,侧身而卧,睡意正酣。“事变几沧桑,白眼冷看道上客;尘缘皆梦幻,黄粱熟待枕中人”。睡像刻工精细,惟妙惟肖。石床高2尺、宽3尺、长5尺,与睡像连成一体。北面墙壁上绘有壁画,展现了卢生一枕而睡,一觉而梦,“富贵荣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的梦境。看墙上壁画,这时再去品味殿前柱子上“睡至二三更后,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都是古人”的对联,自会有更多的体会。    

黄粱梦的两侧是东西行宫。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往西安,第二年返回北京时,沿途为其修建了行宫多处,黄粱梦的东西行宫就是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专为慈禧太后一行建造的。                                                                                                           3
     黄粱梦吕仙祠到底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一般人认为建于宋代,因为宋朝王安石写有一首《听人叙黄粱梦》七言绝句:“邯郸四十余年梦,相对黄粱欲熟时,万事只如空鸟迹,怪君强记尚能追。”其实,考证建祠的具体时间已不太重要,因为黄粱梦的盛名不在殿而在梦,及由此引出的千古第一梦文化。

黄粱梦吕仙祠是国内唯一以梦为载体的文化景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国际间的梦文化研究与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日本五、六十年代小学课本中有《邯郸梦》一文,民间戏剧也有《邯郸记》一出戏,现已搬上舞台。把梦作为一种文化,是很美丽的。从古典小说《搜神记》,到《牡丹亭》、《红楼梦》、《李慧娘》,梦及由梦幻出现的人妖鬼神,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而黄粱梦则可称为中国的第一大梦,它深刻地反映出中国儒道结合、入世出世的传统文化,并以老庄道家做结论:无为是永恒,出世是正道。正由于此,这个梦千百年来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有《南柯记》,宋有《南柯太守》,元有马致远的杂剧《黄粱梦》,明有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清有蒲松龄的《续黄粱梦》,这一梦对于千古名著《红楼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概由于这特殊的意境,千百年来,黄粱梦道观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不管是得意还是失意,到此都自觉不自觉地要“内省”一番,因而留在这里的作品都写得极富哲理。如宋苏轼在《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中的:“一怀归涌此,万事邯郸枕。”元代完颜从郁的题为《题邯郸王化吕仙翁祠堂》的西江月词:“壁断何人旧字,炉寒隔岁残香。洞天人去海茫茫。玩世仙翁已往。西日长安道远,春风赵国台荒。行人谁不悟黄梁。依旧红尘地陌上。”明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说:“则为这断鼓零钟金字经,叩动俺黄粱境。”清李渔写诗曰:“世事皆虚梦独真,梦虔才与道相亲。独怜今世明如昼,梦少偏寻说梦人。”内省归内省,但是否真想通了似乎还很难说。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写下一首《题卢生庙》的诗:

 

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

邯郸今日题诗者,犹是黄粱梦里人。

 

清康熙时嘉兴人陈潢,在一贫如洗落拓邯郸时在卢生殿里题了这样一首诗:"

富贵荣华五十秋,纵然一梦也风流,

而今落拓邯郸道,愿与先生借枕头

 

此诗充分表现了陈潢无可奈何的心情。不过,此诗恰好被康熙帝的亲信、黄河督办大臣靳辅看到并大加赞赏。于是立刻传见长谈,视为奇才,随即聘其为参赞河务。陈璜后又立大功,被朝廷重用,但不久即遭小人陷害,最终病死狱中--硬是自己演绎了一出“黄粱梦”,正应了元好问的那句“犹是黄粱梦里人”。

此后,有个叫王鲁之的诗人,路过此地,对陈潢这首“借枕乞梦”的诗,作了幽默而含蓄的答复,他挥毫用流畅秀丽的笔墨写道: 
        

明知身世总邯郸,  尚有人求梦里官! 
        枕头若是许人借, 殿前车马是长安。 
    

这位王鲁之,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寒门学子。他曾多次在此投宿,可一次也没有做成黄粱美梦。也许他看破了红尘,不再渺无虚幻去追求那些穷苦文人,难已实现的美梦吧。                                                                                                      4
    “尘世难逢开口笑”,人活在世上确实不易,因而不独古代人、不独官场中人,大家都需要有一个能对人生意义经常回味一番的场所。也许正因为如此,现代的黄粱梦依然红火,题诗做赋的也很多,其中不乏上佳之作,如启功先生为卢生殿题写的楹联就极富哲理,上联是“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下联是“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此联劝诫人们不要沉迷于世俗功名,要用豁达的气度和宽大的胸怀去包容万物,不要因一时的荣辱而失去自己的人生。做官也好,经商也罢,细细品味此联,恐怕都能品出点味道来。  在卢生殿西侧,树着一块青黑色的梦字碑,游人每游至此处,总会对它青睐有加。梦字碑中央一个大大的繁体“梦”字,行楷写就,高1.2米,而碑的背面,则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卢生祠外梦字碑】
    
     相较而言,梦字碑比碑廊里的古碑要小,而且没有沧桑历史的印记,但它反而最为引人注意,因为1.2米高的繁体“梦”字,笔画内还有178个蝇头小楷,将卢生的“洞房花烛”、“金榜题名”、“建功立业”、“奸臣陷害”、“昭雪平反”、“步步升官”、“出将入相”、“功名利禄”直至“梦醒黄粱”的整个梦中经历娓娓道来。这样一来,整体的梦字碑便成了一个“梦里套梦解黄粱”的结构,可谓一绝。

另外,就整个“梦”字的结构而言,也可以解释为人的一生,梦字上下分为四部分,代表人生的四个阶段。梦的草字头被分解为两个“十”字,代表一个人前二十年,为草民阶段;中央则是一个“四”字,是人生的第二阶段,属多个岔道口,开始不同道路的跋涉;宝盖头象征人生的辉煌,上面添加的一点是一枚铜钱,上书“荣华富贵”四字,代表人生的成就阶段,最下面的“夕”则更富有韵味。代表人生辉煌之后的夕阳西下……

据了解,这个梦字碑是贵州遵义原政协委员陈善礼先生在1984年来邯郸讲学时所写,“梦”字里的小字则是邯郸文物研究所的陈光堂教授编纂,它是中国的文字艺术、文学艺术、文化艺术在碑上的高度汇集。此外,卢生殿前还有两块石碑令人寻味。一是“梅碑”,是邯郸进士王润泉所作梅花,背面是其亲笔题诗“梦醒黄梁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 最奇特的是卢生殿东侧竖立着一座仿葫芦形状的石雕,石雕正上方雕刻着太极图标,下方用认真、糊涂、认真、糊涂呈圆形围着的善字,背面刻有一首回文诗:“天天难过天天过,想想不通想想通.”据说此诗文有四种读法,每一种读法都有其自身含义,如积极向上的读法:天天,天天难过,过,想想,想想不通,通。比较悲观消极的读法:天天,天天过,难过,想想,想想通,不通。                                        
        大大小小的碑题,古人用不同感受为人们讲述着不同朝代的人对黄粱美梦的感慨与领悟,让人感叹,发人深思。


        人生如梦几时醒,唯有卢生做得成,我欲梦中还说梦,不知何处方卢生。
        何妨眼睡念头醒,百念难成一念成,旧里岂无消息在,谁来说与老书生。
        富贵荣华尘事心,卢生一枕古犹今,人生休道都如梦,再煮黄粱何足珍。


        林林总总的诗词,前朝现代的文人雅士说梦、谈梦、赞梦、惊梦,全都围着梦字吟咏,可见梦之一字确有其美妙之处。

黄粱梦吕仙祠以“天下第一梦”而闻名,是游人赏梦、观梦的好去处,而2001年新建的中国名梦馆,则成为游人寻梦的好去处。而馆前“情感三灵一枕荣枯参哲理,梦呈万象百年悲喜鉴人生”的对联自然也成了寻梦人唏嘘的对象。                            中国的梦文化源远流长,名梦馆内从数千条传统梦目里整理出30余条“名梦”,包括帝王、名人、理想、财富、爱情等等众多方面,从“黄帝梦游华胥国”到“庄周梦蝶”,再到“李白梦游天姥”、“于谦诉梦问功名”、“尤秀才因梦巧得银匠赠银”,直至最后的“临川四梦(南柯梦、牡丹亭、紫钗记和黄粱梦)”,一路下来可谓是“梦里寻梦问真情,谁知梦中亦现实”。                                                                                                                                                                                        

中国名梦馆最值得推荐的是寻梦、品梦,但其展示的梦也只是梦中的沧海一粟,无论卢生或他人做过什么样的梦,,最终还是要问问自己都做了哪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