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晶莹不算丑:假账的审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14:30
我所知道的假帐的几个类型
1、会计信息系统是人造的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体系建立在会计的几个假设的基础上的。比如说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等都是带着主观和人为的因素。经济环境本身是变化不定的,用这些假设本身就不能适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真实的记录企业的经济行为。
2、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可选择性太大,造成同一个企业,同一段时期的经济行为,在不同的会计处理起来最后的报表不经相同的情况。比如说: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包括原值、使用年限、清理费用和残值,这四个因素中有三个是会计人员在计提折旧的时候未知的,需要会计人员去判断和估计。就像是薛老师说的那样,学院的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本身是很难界定的,如果按照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房屋建筑物按照15年或者20年折旧,这样的处理虽然符合制度要求,但不一定真实的反映了学院的经济状况。
   另外像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标准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划分,应收账款转坏帐的期限划分等等,很多都是不确定的。
    这些造成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时间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可比,当然也肯定不能如实的完完全全反映企业的真实的经济状况。
3、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比如说企业的无形资产,像商誉、非专利技术、企业人力资产等等,这些都在为企业创造各种价值,应该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但是现行的会计制度不允许企业反映该类资产,除非是特定的情况。
4、传统的会计信息报送制度造成的影响。比如说我们作年度报表审计的时候,往往是企业在4月份的时候才能把去年的帐做完,我们5月份甚至是6月份才能出具审计报告。严重的滞后,必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恰当的使用会计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也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5、另外一个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历史成本原则。物价上涨以后,资产的市场价值必然随着物件升值,但是在会计帐簿里,却仍然是按照原始的历史成本反应资产原值以及计提折旧(虽然有加速折旧法,但我觉得仍然是比较死板的,无法按照市场的物价水平变动灵活的调整)。这个也是比较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
6、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本身就是良莠不齐,在会计业务处理需要做职业判断的时候,不同水平的会计作出的处理是不同的。所以目前来说,较大灵活性的职业判断不太适合国内的会计现状。
上市公司编财报的四大手法、十大骗术
博达财报信息揭露不实,只是上市柜公司唯一的个案吗?半年报即将出炉,但许多报表之外的交易,在报告上根本看不出来,连资深的会计师都无法识破……
八月四日,在一场「会计师经营执业环境的未来与挑战研讨会」上,台湾省会计师公会理事长陈兆伸当着金管会委员吴琮璠及副主委张秀莲的面,针对博达案后社会对会计师查帐的要求日升,大声直言说:「现在会计池里的(公司)都是鳄鱼,根本不是一般的鱼!」形容在财报表面上交易一切正常,公司体质却已经出了问题;就像是平常不动如浮木的鳄鱼,会突然张开血盆大口吞掉了投资人的钱。
这些发言引起了一阵喧腾,把会计师和上市柜公司的「紧张关系」拉升到了最高点,但也点出了上市柜公司经营阶层「五鬼搬运」的手法,越来越高明,在上市公司半年报即将公布的前夕,更让会计师界笼罩在草木皆兵的气氛中。
致远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长王金来表示,现在会计师要负责监督的,都是「高级的管理舞弊」,而非过去与一般阶层的行政错误,但不肖公司的交易手法日渐复杂,要看董事会纪录有纪录,要函证、要合约都具备,对象也绝非关系人,但是,「一个借贷转成十几个借贷,衍生性商品交易纪录密密麻麻,还都是英文的,叫人看不懂。」
到底有哪些衍生性金融商品和新颖的手法,竟然能让上万名会计师奉行的审计准则都失效?许多会计师其实吃过不少公司的闷亏,但依据现有会计准则编报表,却很难逼他们现形,从他们经验中,可以整理出最骇人听闻的十大手法。
银行将应收帐款转卖海外 增加会计师查证难度 
首先,第一次因为博达事件而翻上台面的,就是利用应收帐款质押融资(Factoring),把不实应收帐款变成帐上现金的新手法。原本银行是为了开发更多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收取企业客户的应收帐款,并相对融资给他们,多半是买断客户的应收帐款,将收款权移至银行内部。过程有点类似过去大家熟知,把应收票据拿去银行,折成现金的贴票业务。不过,却因此被业者利用来衍生为列在帐上的现金。
一位资深的会计师指出,过去上市柜公司到了四月份年报结算前,为了要美化财务报表,制造出连年屡创新高的假营收数字,会将堆放在仓库多年、已经失去市场性的「烂存货」,透过向子公司塞货的方式拉高营收,存货变成财务报表上「新鲜的应收帐款」。但是即使堆到子公司去,存货毕竟还是卖不出去,子公司没有钱付款给母公司,到了隔年编财报时,往往就会出现过期的「烂应收帐款」。过去膨胀营收的手法,会计师说,公司自己玩到了这里,通常游戏就玩完了。
但是这些应收帐款有了银行的帮忙,在前一年质押融资,就可以马上回转成帐上「新鲜的现金」。银行也不是笨蛋,在这些可疑的应收帐款尚未确实回收之前,公司拿到的现金是受到限制的,可能被银行止扣,或是背后有合约规定无法动用,除非帐款一一回收。
银行这项业务,应该是让正常营运的公司运用,取得灵活的营业资金,但是有些公司着眼的,却是会计报表上巨额的帐上现金,足以让投资人赋予正面评价;加上营收数字可藉由这种手法不断灌水,股价很容易炒作。今年博达还没出事之前,就曾经有会计师「误会」博达是一家好公司,资本额才四十六亿的公司,竟有六十三亿元现金,还心动的想要去买,却不知道这六十三亿元,根本是不能动用的虚帐。
如果这项业务是国内银行所承办,会计师若起怀疑,还能函证银行出具是否受到限制用途的说明。但是,一旦经由国内承办此类业务的银行,转介到国外银行去,再经过包装,由国外银行将这些应收帐款债务证券化,分散销售给不特定投资人,国内知名事务所的会计师坦承:「这种合约根本连看都看不懂。」若想要函证,公司甚至可以「安排」国外银行答复,一些没有邦交国家的外国银行,国内又没有设分行,所收到的「答复」可信度也不见得高。
第二种手法近年来更是普遍存在于上市柜公司,就是公司表面上筹募海外可转债(ECB),实际上特定关系人却可用很低的金额比例,购买其中的选择权部分,从中获取数倍以上的可观利润。
根据证交法规定,公司若办理现金增资,其中一○%到一五%必须提供出来由员工认股,其余八五%也必须由原股东认股。但是海外可转债则无这样的限制,认股的特定人可以由经营阶层安排,或根本是由董事长介入的。也就是说,当公司股价有上涨空间,这些特定人就有机会转换并售出股票获利。
调整海外可转债转换价格 关系人获暴利  原本这种想法的限制,在于国内公司发行海外可转债动辄数十亿元,关系人再有钱,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只为等待未来转换股票的时机。因此承销券商目前有一种拆券的财务工程技术,将海外可转债中,可以将债权转换成股权的选择权,与债券本身拆开。一位会计师表示,例如说一张六十亿元的可转债,就可以拆成约一亿元的选择权,和五十九亿元的公司债。
有了这项技术加持,董事长或关系人就可以只合资拿出一亿元,认购选择权的部分,其余五十九亿元由承销券商,找银行之类需要固定报酬的金融机构或法人来认购,反正对这些投资机构来说,公司债最后到期连本带利,还是有高于定存的报酬。
最可怕的是,若在海外可转债转换到期时,公司股价表现不佳,公司经营阶层甚至可以偕同券商,调整转换价。例如原本公司股价五十元,转换价定在四十五元,但后来股价掉到了四十元,一谞i转债投资人就会选择保留债券不转换成股权。但这些特定人手上只有选择权,因为股价都已经低于转换价,选择权就变得不值钱。然而,经营阶层却可以协同券商将转换价再下调到三十元,使得关系人一样能用一股比市价低十元的价格购入股票,再卖回到市场赚差价。一位前执业会计师坦言:「他们简直立于不败之地。」也难怪券商向上市柜公司推销海外可转债时,许多公司趋之若鹜,惊呼真有这么好的事!
这种手法最不好的影响,就是原本公司法中规定股东有平等的权利,但公司经营阶层却可以利用有利地位,只图利自己,转换了一堆股票售出,他们赚了一笔差价,但转换后使一批库藏股或新股流入市面,膨胀公司股本,原始股东的比例变小、权益也受损,好处只有当初的特定人拿走了。
谎称外资入股 以隐藏负债比数字 
第三种手法称为「假入股、真举债」。现在有越来越多公司陆续宣布与外资策略联盟,顺势引进外资买下公司的股份。看似正面,不过却有部分公司可以利用这种手法掩人耳目,实质上进行巨额举债。这种手法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美化负债比。例如一家股本三十亿元的公司,引进五亿三千万元的外资股份,看似股本增加至三十五亿三千万元,外资占一五%;但其实是借了五亿三千万元,负债比一下拉高了一七?六%。也就是说,用这样的方式,可以隐藏一七?六%的负债比数字,股价不会因为负债比拉高而被负面评价,反而会因为投资人对合作案的期待而对股票持正面评价。实务上,往往公司体质已经变坏了,仍无法从财报上察觉。
这类公司在外资入股后,通常看不见有什么实质的合作,彼此做做样子,一旦债务合约到期,双方就假装合作破局,外资便乘机撤出。
一位会计师指出,为了方便债务到期时计算,和防止所谓的外资偷卖公司股票,公司经营者、大股东都会极力将股价维持在稳定的区间中,如果和同业一比,其股价出现不寻常的平静,甚至大盘起落二、三○%,这些公司的股价却毫无波动,就有可能动的是这种脑筋。
第四种手法,则是恶意隐藏公司资产背书保证的纪录。一般上市柜公司大股东、经营阶层自己向银行借钱,欲以公司现金存款做连带保证时,财报上必须注明这项行为。于是有些经营阶层透过职权,把公司现金存款提款单,盖章填妥交由银行,银行圈存后,公司帐上现金看来平常没什么两样,经营阶层同样达到目的,却能避开必须揭露讯息的规定。
例如公司现金存款有三亿元,经营者个人借两亿元,他便盖章填妥两亿元的提款单放在银行,签约说明当他到时还不出钱来,银行便可以直接将公司现金领出来补。银行没有风险,经营者没有被质疑的危险,这项合约只有「你知、我知」。
银行说明,当会计师来函函证公司现金存款时,银行可以注明公司「帐上现金」及「可用现金」,但会计师表示,按照常理判断,有谁会想到非当期交易所产生的现金,还要查背后合约?
除了上述四大手法,设人头公司产生假营收数字、假交易,或是利用关系人用巨额购买公司资产来美化盈余等老掉牙的方法,还是不断地在市场上发生。去年第三季,证期局曾发函给会计师事务所,纠正会计科目中的「薪津」误植为「薪资」、「坏帐损失」误植为「呆帐损失」,虽然这只是其中一份公文,但证期局人力疲于处理这类细微末节的事,无法查出重大舞弊。现在,正在赶工上半年年报的会计师,也陷入一种大小细节都要查的恐慌当中,真的能发挥监督功能吗?
上市公司是怎样操纵利润的? 根据上市公司公布财务报表情况,常见的利润操纵手法有:
  1.利用销售调整增加本期利润。
  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扭亏或达到净资产收益率及格线,公司会在报告日前做一笔假销售,再于报告发送日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
  2.利用推迟费用入账时间降低本期费用。
  将费用挂在"待摊费用"科目;待摊费用多为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也有一些摊销期在一年以上(如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等),待摊费用的发生时间是公司可以控制的,因此把应计入成本的部分挂在待摊科目下,可以直接影响利润总额。
  例如某上市公司1998 年中期报告中,将6000多万元广告费列入长期待摊费用,从而使其中期每股收益达0.72 元,以维持其高位股价,利于公司高价配股。
  3.利用关联交易降低费用支出、增加收入来源。
  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制造虚增利润较为困难,但可以通过"其他业务收入"项目的调整来影响利润总额。包括以其他单位愿意承担其某项费用的方式减少公司本年期间费用,从而使本年利润增加;或向关联方出让、出租资产来增加收益;向关联方借款融资,降低财务费用。
  如某上市公司对1998 年度广告费用的处理:由集团公司承担商标宣传的费用,由股份公司承担产品宣传费用,解决了上述6000 多万广告费用挂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下的问题。但谁能说出一条广告中产品宣传部分与商标宣传部分应各占多少呢?
  4.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利润调整。
  新增的三项准备金科目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这三个项目的不同处理可以使上市公司将利润在不同年度之间进行调整。
  如某上市公司在1998 年年报中提取了巨额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造成公司1998 年的巨额亏损,这样也就为其1999 年中期报告扭亏提供了较大的方便。
  5.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减少费用的提取。
  公司向关联企业收回应收帐款,同时以对该单位的短期融资方式(记入其他应收款)又把此笔金额从账面上划转给对方,可以使应收账周转率指标明显好转,并使本期期末应提的坏账准备减少,降低了费用支出。
  6.利用其他非常性收入增加利润总额。
  通过地方政府的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等)来增加利润总额;这种调节利润的方法有时不必真的同时有现金的流入,但却能较快地提升利润。
  某上市公司的1998 年年报显示,其利润总额2.08 亿元,其中有1.13 亿元是政府的财政补贴,而补贴款的一部分还是以其他应收款的形式体现的,可见"补贴"对利润的贡献之大。
四十个常见的欺诈行为1. Pilfering Stamps   盗用印鉴
2. Stealing merchandise, tools, supplies, and other equipment items   偷窃商品、工具、存货和其他设备物资
3. Removing small amounts from cash funds and registers   从库存现金和资金账簿中挪用小额款项
4. Failing to record sales of merchandise, and pocketing the cash   销售商品时不作记录,并私自保留现金
5. Creating overages in cash funds and registers by under-recording   通过登记入账时少计金额来私自截流现金
6. Overloading expense accounts or diverting advances to personal use   虚增费用或者挪用预付款用于私人用途。
7. Lapping collections on customer’s accounts   重复收取客户的款项
8. Pocketing payments on customer’s accounts, issuing receipts on scraps of paper or in self-designed receipt books   套取客户支付的款项,开具非正式或自制的收据
9. Collecting an account, pocketing the money, and charging it off; collecting charged-off accounts and not reporting   隐匿收到的应收款项并将其作为坏账处理;或者收到已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款项但未作报告
10. Charging customer’s accounts with cash stolen   收取客户账款时偷窃现金
11. Issuing credit for false customer claims and returns   根据虚构的客户索赔或退货签发贷项通知单
12. Failing to make bank deposits daily, or depositing only part of the money   没有每日将款项送存银行,或仅存入部分款项
13. Altering dates on deposit slips to cover stealing   改变银行存单的日期,以掩盖偷窃行为
14. Making round sum deposits -- attempting to catch up by end of month   通过重复计量存款数(或指利用银行借贷反复创造存款)以在月底时掩盖(已存在的问题)
15. Carrying fictitious extra help on payrolls, or increasing rates or hours   在工资表中加入虚假的加班、或增加工资率或工时
16. Carrying employees on payroll beyond actual severance dates   在员工离职后继续支付工资
17. Falsifying additions on payrolls; withholding unclaimed wages   在工资表上虚增支出项目,扣留未领取的工资
18. Destroying, altering, or voiding cash sales tickets and pocketing the cash   伪造、篡改或作废(撕毁)现金销售单据,截留现金收入
19. Withholding cash sales receipts by using false charge accounts   使用虚假的费用支出来扣减现金销售收入
20. Recording unwarranted cash discounts   记录未实际产生的现金折扣
21. Increasing amounts of petty-cash vouchers and/or totals in accounting for disbursements   增加备用金支付的单据和/或支出项目的汇总金额
22. Using personal expenditure receipts to support false paid-out items   用个人的支出票据为依据制造虚假支出
23. Using copies of previously used original vouchers, or using a properly approved voucher of the prior year by changing the date   使用已使用过的原始单据复印件,或使用更改日期的单据
24. Paying false invoices, either self-prepared or obtained through collusion with suppliers   支付自己伪造、或与供货商勾结取得的虚假发票
25. Increasing amounts of suppliers’ invoices through collusion   通过勾结供货商,增加发票的金额
26. Charging personal purchases to company through misuse of purchase orders   通过滥用供货订单,使公司为个人购货支付款项
27. Billing stolen merchandise to fictitious accounts   给虚构的账户开账单,以隐藏失窃的商品
28. Shipping stolen merchandise to an employee or relative’s home   将偷窃的商品运至内部雇员或其亲属家中
29. Falsifying inventories to cover thefts or delinquencies   伪造存货盘存表/清单来掩盖偷窃或过失
30. Seizing checks payable to the company or to suppliers   扣留本应该给公司或者供应商的支票
31. Raising canceled bank checks to agree with fictitious entries   改大作废支票的金额,使之与虚假分录相符
32. Inserting fictitious ledger sheets   插入虚构的明细分户账单
33. Causing erroneous footings of cash receipts and disbursement books   人为地错误汇总现金收据和支付账簿的总额
34. Deliberately confusing postings to control and detail accounts   故意混淆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过账
36. “Selling” door keys or the combinations to safes or vaults   出卖金柜、保险箱等的钥匙或密码
37. Creating credit balances on ledgers and converting to cash   虚构应付账款,并提取现金
38. Falsifying bills of lading and splitting with the carrier   伪造运费单据,并与承运人分享
39. Obtaining blank checks (unprotected) and forging the signature   取得空白支票并伪造签字
40. Permitting special prices or privileges to customers, or granting business to favored suppliers, for “kickbacks”   允(许)诺给予顾客特别优惠的价格或其他优惠项目,或者(保证)给予供应商特殊的利益,以取得回扣。
会计报表审计中应注意的几方面技巧会计报表审计是审计业务中的一项重要业务,研究会计报表审计中的技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论述,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会计账簿审计、往来账审计、利用外部证据审计、审计询问,以及审计设备现代化等方面简单介绍了会计报表审计应该注意的技巧,希望对审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一、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技巧       在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实践中,需要寻找既准确又简便的审计技巧。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内部业务的抵消审核上,因而审计师常常会利用合并会计报表与母公司会计报表、各子公司会计报表之间的特殊必然联系,对合并会计报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复核,来确定合并会计报表数据的正确性。总结下来,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利用“合并净资产”与“母公司净资产”之间关系核实“合并净资产”的正确性,合并抵消对净资产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合并前子公司报表调整等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数、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资产减值准备抵消数、存货抵消数等。核对关系如下:合并净资产+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或+)长期投资调整数-(或+)资产减值准备抵消数+(或-)存货所含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或)其他资产所含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母公司净资产。
2.利用“合并净利润”与“母公司净利润”的关系,核实“合并净利润”项目的正确性。其存在的关系为:合并净利润+(或-)存货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数+(或-)其他内部购销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或+)资产减值准备抵消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数+(或-)合并前投资收益调整数-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它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数=母公司净利润。
3.利用“合并投资收益”与“各子公司净利润合计数”的关系来核实投资收益项目抵消的正确性。由于子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体现为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各个项目,因此存在以下计算关系:合并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本期收益+本期计提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他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项目-本期未确认投资损失=子公司净利润合计数。
二、会计账簿审计技巧          会计账簿审计的内容主要是看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和管理是否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审计工作中,应注意掌握下面的一些技巧:
1.审阅。通过审阅账簿记录的日期和摘要说明,看有无记账日期颠三倒四、摘要说明含糊不清或摘要说明与账户核算内容不符的问题;通过审阅账簿的文字书写,看有无任意使用红字记账或涂改、挖补、刮擦问题;通过审阅凭证金额,看各账户金额在承上启下、结计余额和责任人交接时是否衔接;有无资产类账户出现贷方余额或权益、负债类账户出现借方余额等异常现象。
2.核对。通过核对各账户余额的计算是否正确,看有无结总增列或结总减列以及错记、漏记、重记等问题;通过账证核对,看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是否一致,有无无证记账或有证不记账,以及账证金额不符,故意多记或少记问题;通过账账核对,看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内容是否相同,记账方向是否一致,记账金额是否相符,本期发生额与期末余额是否相符;通过账实核对,看现金、有价证券、财产物资等项数字是否账实相符。
3.分析。通过分析,主要看各项经济业务本期发生额的增减变化与上期有无异常情况,从中发现疑点。
4.查询。对在审阅、核对、分析中发现的疑点问题,通过找知情人直接询问,从中确定有无账簿上的舞弊行为。
三、往来账审计技巧       往来账审计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两个方面,分属企业的短期债券和短期债务。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项目。对往来账的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下面的一些技巧:
1.分析账户的账龄及余额构成,应选取账龄长、金额大的、年内往来频繁年底突然结算清户的、年末出现大额贷方余额的等应收款项目进行调查询问和向债务人进行函证。根据函证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适当的调整;未回函的,可以再次复询。
2.对应收款项收不回已确认为坏账的,应审查有无必要的审批手续,计提的方法是否适当,账务处理是否合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对已经确认认为坏账的而又重新收回的应收账款,要审查是否做了冲销原坏账的账务处理。
3.抽查商品入库记录,查核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户同时挂账的情况。及时抽查部分凭证,确定核算内容的真实性,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事项。
    4.要审查往来账的明细余额合计数和总账及报表余额是否相一致,核对有关凭证和账薄记录,即查核账账、账证、账表是否相符。
四、会计报表审计中询问方面应该注意的技巧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获取审计信息主要通过对管理者和雇员的询问。询问是查证工作现场所观察到的情况是否属实、或政策、程序是否被贯彻执行的主要手段。有效运用询问的技能在审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审计询问,审计师就能使被审计方自己说服自己接受审计建议。下面是一些审计师在讯问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技巧:
1.询问具体问题。比如,若审计师问到改变控制程序的可行性并得到实施更改不经济的回答时,这种回答表面意思容易理解,但其真实含义却模糊不清。要得到有用的审计信息,审计师就必须询问具体的问题:“增加了什么成本?”“有节约成本的其他有效方法吗?”等等。缺乏对问题细节的追问,一般的或非具体的回答无助于识别核心问题或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2.注意没说到的问题。即使被审计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审计师的意图,当接受审计师询问时,也会在披露重要信息方面出现纰漏。例如,作为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的一部分,审计师会问:“你们是每月核对银行账单吗?”回答“不是”,审计师就会在调查表上作“不是”的标记,这可能预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实际上,他们每周都收到并核对银行报表,而被审计人对此却没有说明。
3.运用非限定性询问有助于减少这类误解。非限定性询问不能简单的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审计师既要鼓励被审计人对问题提供全面完整的回答,也要让被审计人有充分的时间作出答复。例如,针对上述情况,审计师应问:“银行账单多长时间核对一次?”此外,也许有必要向被审计方介绍一些审计问题的背景,以帮助他们判断审计师需要的重要信息。
五、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
1.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将“结果审计”转变为“结果审计”与“过程审计”并重。“结果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只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及账薄上的数据进行审计,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会计报表及账薄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审计评价。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原始数据一经输入,即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输出所需信息。这样会计报表及账薄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输出结果的真实性、正确性、不仅取决于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系统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还取决于电子数据的处理过程等。
2.计算机辅助审计将审计线索从可视性向不可视性转化。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可视审计线索逐渐消失了,审计需要跟踪的审计线索,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分散在磁性介质上,即“可视性”向“不可视性”转化。
3.保证审计取证的实时性。实时审计和网络会计做到了将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相结合,事后审计和事中审计相结合,能够按时按质的完成审计的取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