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星光大道第六季:冯德全论早期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41:23
  我承认天才,研究天才,一方面是为了成批培养天才;但更把天才儿童作为每个宝宝的巨大潜能能够充分开发出来的证据,从而普遍提高人口素质。
    天才儿童一般有跳级型、充实型、特长型三种发展类型,都是人才品质、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秀苗,最易于发展为栋梁之材。
    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是培育天才的摇篮。什么是天才?天才是性格优秀、富有理想和创造才能的人。这一任务主要落在早期教育身上,因为婴幼儿是体能、智能、性格能最易开发出来的浅表层富矿。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寿命不可能成倍的增长,有限的生命怎样获得爆炸般增长的知识和技术?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让人更加健康、更加智慧,性格更优秀,更有创造力,更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一切能离开早期教育吗?如果等人的不良的习惯、性格、爱好、观念、思维模式都定型以后再去改变它,就难以补救于万一!

    人类要重新认识婴幼儿

    有人认为婴儿除了吃、喝、拉、撒、睡和哭以外什么也不会,那是当今社会最愚昧的角落之一。可惜宝宝处在无意识时代,她不能大声疾呼自己有着非凡的学习能力,只能等待人类文明的觉醒去认识她们。
    其实谁也不会否认,初生婴儿的智能还不如狗和猫,但是她短短二三年却轻松完成人生最重要的学习一跃而为万物之灵!你看宝宝们来到人间二年左右:
    一、学会认人和交往,1岁多能区别50来个不同的脸孔,喜欢亲昵和交际;
    二、学会两条腿直立行走,永远脱离动物状态;
    三、识物和记事,心理学界统计人一生获得的基本技能约95%是5岁前学来的!让人瞠目结舌;
    四、学会用手劳动,10个手指能做无数动作;
    五、只要给音乐环境宝宝能理解音乐,一生爱好音乐;如给外语环境,她说外语如母语一样;
    六、掌握一门听觉语言(听话说话),学得唯妙唯肖,天衣无缝;
    七、只要给视语(识字阅读)环境,宝宝能像学会认物、说话那样,三四岁脱盲阅读……
    有人不以为然说:这些都是孩子天生就会的。不对,这些都是宝宝不知不觉中学来的,而且她们完成的学习何止以上一点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智力和非智品质的获得,如思维、想象能力的提高,兴趣、习惯、情感、意志、性格的养成,所有人的高级心理的发展在婴儿期效率都是最高的。世上所有名家伟人,他们哪一项才能不靠婴儿期生长出发达的根系呢?
    婴幼儿出生时没有人的行为,连拉屎拉尿都在床上、裤子里;但是短短二三年她们都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伟大转变!
    以上种种事实面前,我不禁呐喊:“人类要重新认识婴幼儿 !” 我还要高呼:“婴幼儿个个都是神童” !只可惜在她们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大多数人的天赋都被社会磨灭了!
    连狼孩卡玛拉也是 “神童” ,她的儿时受狼的“早教”,便天才般地习得了狼性,这是任何一个错过了早期发展的人永远也不愿学、也学不会的。谁能学会不穿衣服,吃腐败的肉,敏捷地爬行,从不直立行走,不会哭也不会笑呢?
    为什么婴幼儿个个那么“神”呢?……从单细胞生命体发展为地球上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人脑,自然界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而在人的母体内,受精卵单细胞发展为人脑,却只需9个月;从动物祖先发展为最高智慧的人,自然界也经历数百万年的岁月,而只有动物心理水平的婴儿到具有现代智能、性格能的成人却只要十几年。
    孩童的智能发展,为什么能用短短的时间,走完自然界从单细胞生命到现代人的漫漫长路呢? 因为人的精卵细胞和人的婴儿,都潜藏着人类忆万年进化遗传至今的无穷智慧。
    早期教育塑造个体性格、民族性格,乃至人类共通的性格。例如一岁前的宝宝是没有“性羞感” 的,赤身裸体从来不要遮羞布,但在世上所有父母“原生态” 的早教影响下,孩子个个到三岁就不愿穿漏裆裤了……
    什么是学习? 人们总以为上课、听课、学知识是学习,实际上学习的内涵是让孩子获得体验,建立或改变某种行为的过程。卡玛拉在狼群里生活,获得了野性的体验,形成了狼的行为,这种学习终于改变了她的人性而获得狼性。
    孩子一降生到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获得体验,建立行为” 的学习。遗憾的是现在的教育使许多孩子获得了痛苦的体验,学会了厌恶学习,建立起逃避学习的行为,这是最令人痛心的悲剧!

    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

    科学的早教是人类文明的“第三阶梯” :
    第一阶梯是大约始于一万年前人类探索自然,发展了自然科学;第二阶梯大约始于五千年前人类研究社会,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都是文明的大觉醒;
    这第三阶梯同样伟大,是研究人类自身潜能的最大化的开发。它的出现时间虽然仅仅百年,却已映照出满天彩霞,红日将冉冉升起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童年是人生的春天,抢在春天里播种吧!以便从种子开始培植幸福人生和栋梁之材。  
    不要以为从0岁开始播种的人才周期太长,其实不过十几年,只有优质树木成材期的十分之一。人们应该倒过来说:“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培育人生的根系只要六七年就够了,这个“根系”决不同于大厦的基础,基础只可承重,不会自已拔高;而人才的根系却有巨大的能动性,可充分吸收大地的营养,使之根深叶茂,系繁树壮。试想,当你培养出身体健美,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关爱的孩子来,他日后的发展还会让你忧虑吗?
    “早期教育” 这名称,只可姑且说之,姑且听之,因为它易被误解为“传道、授业、解惑” 之教;“早教”,它并非学历教育、义务教育、专业教育,也非系统文化知识传授,实属人体潜能的最佳期开发;它超出了教育学的范畴,是人类学的重要分支,把“早期教育”改为“儿潜朝发”更为恰当。

   李白有一首名诗:
          朝发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己过万重山。
    我喜爱这诗的朝气篷勃、轻松欢快和勇往直前的追求。开首的“朝发” 更 合我心意,一则:表明我对“早教” 实质的理解,二则:期盼“朝发” 事业如轻舟般冲破云雾,三则:憧憬早教的大河彩云满天,澎湃而入人类文化之大海……管它两岸猿猴们如何胡乱啼鸣呢!
    早教之重要,可以这么比喻:如果说人生是参天大树,它就是生根催芽;如果说人生是精美的陶瓷,它则是美观的泥胚;如果说人生是飞向太空的飞船,那么它是构建飞船的运载火箭……;早期教育不只为孩子上小学做准备,而为她完美人生塑雏型!
    古今中外名家、伟人的成长莫不与他的家庭影响、亲情关系、良好的早教(包括一定磨炼)关系密切。可惜,由于历史学家和传记作者对于早期教育的无知,往往一笔带过名家早期的生活趣事和经历,谁知这一忽略,却是全世界人才成长史上最严重的失落!

    “第二生命”的养育

    人有看不见的“第二生命”,心理在成长,丰富的信息、快乐地用脑、可负荷的心理感受是心理发展的营养素。肌肉要在发达期运动中发达,人脑靠在生长期使用中生长,“用进废退”的辩证法则,也适用于人脑功能的完善、卓越。
    健康心理和智慧是需在“最佳期” 播种的,不论音乐、美术、外语、方言、游泳、溜冰、数学启蒙、视觉语言(识字阅读)……,统统要早期接触和感染薰陶,(我说的是“接触”,不是系统传授),迟了就难以深造。我统计中、韩、日的围棋高手,八九段名将都在5岁前对弈,实际上接触围棋要早得多。所有著名戏曲大师大多誉为“六龄童”、“七龄童”,其实一两岁就受戏曲熏陶了。那么多奥运会金牌得主,哪个不是从小播下喜爱运动的种子?这就叫“童子功”!
    由此我想起晚会上常有这种人:当拉他唱歌时他边逃边说“不行,不行,我没有一点音乐细胞!”。我曾把它当玩笑话,现在却另有所思:许多人的心理成长期失却音乐熏陶,致使脑内少了音乐物质,等脑成熟后难以弥补了。
    如此想来,现实中缺少“音乐细胞”的人大有人在,而缺少“外语细胞”、“数学细胞”、“体育细胞”、“创造细胞”、“人际交往细胞” 、“识字阅读细胞”的人又何尚不多,都可从早期生活中找到“病根” !
    我说狼孩卡马拉是“神童”, 因为她的心理居然习得狼性;然而,错过最佳期让她恢复人性却徒劳无功了。据训练记载:
    一年,她才能站起来,走几步又开始爬行;
    两年,她才会笑,只有每天早上辛格夫人拥抱她时,才露出一丝微笑;
    三年,才学会晚上睡觉,白天活动;
    四年,学会说6个单词,这时她已经12岁了;
    五年,会用手“劳动” ,只可握勺子喝汤;
    六年,会说35个短句,到十七岁死去时,也只会说45句常用的话。
    可见孩子完全失去人心养育,命运是何等悲惨!
    不仅智力兴趣需要“朝发” ,人的习惯、情感、意志、理想、勇气、观念、性格、人际交流等等更要 “童子功”,所以早教必须是全素质培养;甚至在身心承受的范围内有时接触点磨难、挫折和委屈也是心理营养,因为养育人才决不是一味赏识就包治百病、万事大吉的!
                              
    性格培养放在首位

    教育主要不在解决知识和认识问题,而是培养起人的良好情绪、习惯、兴趣、方法、意志、性格、理想等,也就是塑造人的心灵。早期教育则是让良好心灵生根催芽,伸展出发达的根系。
    塑造心灵不靠说教,务必用丰富的亲情生活拨动孩子“心弦” ,触及她的“感受” ,也就是触动了“心”、“感”、“欲” 。一棵好苗到6岁时若有以下的“心”、“感”、“欲”的心灵曙光,那就成功了大半:
    1、 快乐心•幸福感;
    2、 爱心  •美感;
    3、 自信心•成就感;
    4、 好奇心•求知欲;
    5、 责任心•坚强感;
    6、 是非心•荣辱感;
    7、 上进心•想往欲;
    8、 忍耐心•挫折感。
    凡自幼生活中有“感受”而形成的性格是最稳定的,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例如5岁前爱睡懒觉的孩子,一辈子难以坚持早锻炼。这话正符合“3岁看大,7岁到老”的古训,它能千年流传,反映出真理的指向。
    孩子是适应环境的动物,文明家庭出文明孩子,愚昧家庭出粗野孩子,狼窝里养出卡玛拉 。你亲切鼓励、严格要求,孩子懂事明理、快乐上进;你娇惯溺爱,她就成为 “宠物” 或任性古怪 ;你给孩子丰富的生活情趣,她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你成天数落她的弱点,弱点被强化,她越向弱势发展……每个宝宝一出生就有亲爱的妈妈,孩子当然“儿不嫌母丑”;她一出生就听世界名曲,自然能听准钢琴上88个半音……。所以,家庭环境和亲情生活即“儿潜朝发”,家长与孩子生活的每一瞬间、每一态度、每一表情、每一交流都在进行着某种好的或坏的早期教育。
    孩子感官是一部“摄影机”、“窃听器”,默默地吸收着周围的信息,并且像学会母语的口形、含义、语音、语调一样学得逼真无误。所以,你希望孩子无论有什么样的好行为,一句话也不用“教”,尽管自己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孜孜不倦、神采飞扬地去做就是了,(经常要有意做给孩子看而不让她觉察)这样,孩子一定是你行为、情感、意志、性格、为人的翻板。如果你教育孩子总是无可奈何地抱怨,那她的心态也无可奈,丧失自尊和自信。当孩子的心态进入了这个“陷井” 而不帮助其跳出,她将永无出头之日。
    爱是一种强大无比的精神力量,但母爱不都是好的,要看它把孩子引向何方。“教育爱”易于塑造美好人生和卓越人才,“血缘爱”养育平庸之辈,而“溺爱”则毁掉孩子的良好性格和才能,甚至到头来身体也难以保住。爱河横流,泛滥成灾,孩子同样被“溺毙”。不同的母爱有质的区别,而不是量的多寡。
    什么是溺爱?常见的溺爱有十种:(1)待遇特殊。(2)过分注意。(3)轻易满足。(4)放任自流。(5)祈求央告。(6)包办代替。(7)惊慌病痛。(8)过度保护。(9)害怕哭闹。(10)当面袒护。
    什么是最重要的早教,就是让孩子养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一经养成,行为如同自动化一般。那十分规律的生活极利于孩子心情愉悦,意志坚强,使她养成什么时候该做的事一定去做,以后再也没有受强迫、制约的痛苦了。
    许多人误以为享受的童年即幸福的童年,他们哪里知道:生活丰富、兴趣广泛、有动有静、受到积极鼓励而又严格要求的孩子才是快乐幸福、积极向上的金色年华。如果说享受即幸福,这种“幸福童年” 很快将化为不幸的青少年,乃至悲剧的人生。
    所有影响孩子行为的信息中,没有比父母的表情更重要的了。孩子进步时父母要微笑;孩子浮躁时父母要严肃;孩子放肆时,父母要生气和冷淡……“情感信息”是孩子最佳心理营养素,一定要把握好给孩子的情感信息源。
    家庭氛围要有一条“最佳情绪线”, 那就是:和蔼可亲、民主平等、宽严并济、处事认真、愉快而尊重。
    同时要讲究“表情教育”,在孩子面前是恬静、微笑、欢快、狂欢;或者认真、严肃、沉默、忧愁;或者冷淡、生气、伤心、气愤……都要恰到好处。父母的喜、怒、哀、乐、愁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真正有效的教育决不在话多。
    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爱还要有所区别: 8个月内的宝宝 “爱而外露”,8个月后的宝宝“爱而少露”,3岁后的孩子则“爱而不露” ,通常和蔼可亲、礼貌而认真足矣!
    教育者在孩子面前,首先是一个“智者”,一个胸有成竹、大智若愚的人;孩子的任何问题你千万不要立即说教,更不可唠叨数落,因为你的消极情绪都是削弱孩子上进动力的“反教育”。
    那怎么办?默默地弹奏“导引六步曲”:
    第一步,看主流。欣赏孩子的闪光点,使自己客观、自信。
    第二步,找根源。默默地思考孩子缺点、弱点形成的原因。
    第三步,消除根源。找准孩子缺点、弱点的根源后,悄悄地改变产生弱点的各种细节影响。
    第四步,冷淡与淡化。对孩子一贯存在的问题暴露时,家长集体都要表示不满和气愤,严肃批评一两句然后冷淡、走开,劈头给一个没趣!全家都保持一段时间的冷淡,但再也不提孩子这种坏行为,让孩子渐渐淡忘。此后可有一人出面严肃告诉孩子改正就好,但仍要保持冷淡一段时间。
    第五步,转移兴趣。迅速着手培养新的兴趣和兴奋点,用新的兴趣取代不良兴奋点,这最重要。
    第六步,成功鼓励成功。“失败为成功之母” 是鼓励成人而言,婴幼儿缺乏理性思维和意志力,他们只能 “成功为成功之母”。在新的兴趣点上帮助他做出引人注目的成绩获得进步的喜悦。
    决不可耻笑和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她的心理比身体更稚嫩,一受伤害就会胆小、怯懦、内向、害羞而且难以愈合。如果一旦发现上述的心理问题,人们都应表现出毫无觉察,彻底淡化;同时多带出去与小朋友游戏疯闹,让他完全淡忘自己的怯懦和羞涩,重塑他快乐、活泼、积极、开朗的性格。

  “视语”“ 听语” 同步发展

    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人可以掌握多种语言形式,如听觉语言(听话说话)、视觉语言(识字阅读)、触觉语言 ( 盲文 ) 、手势语言( 哑语 )等。外语也有以上的语言形式,而婴幼儿学习各种语言的能力都是冠军。
    听觉语言是作用于耳朵的听觉信号组合起来代表一定意义的语言,孩子在情境、语气和表情中听熟了,就能领悟、记住、模仿,并连贯地说出,这样“听语”就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学得唯妙唯肖。
    视觉语言是作用于眼睛的视觉图象一一文字,按规律组合起来代表一定的意义的语言。孩子看惯了也能领悟、记住并配合听觉语言读出来。这样,识字、阅读就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细细想来毫不奇怪。
    几千年来,人们都认为听语不学也会,天生就会;而视语呢,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学好。果真如此吗 ? 不!你要新学一口方言或外语往往经历数年、数十年的修炼仍说不好,这是普遍的事实。因为学“听语”,一要看准口形,二要听清语音,三要理解词汇,四要掌握语法,五要发准语音和语调;仅仅发准语音就需8 个器官 ( 胸腔、喉头、声带、舌头、牙齿、嘴唇、鼻腔、口腔 )数十块肌肉的高度协调, 不然就走音走调,语不连贯了。但是世上只有婴儿不怕难, 2年左右就说得天衣无缝,以致给成人社会一大错觉:听话说话是天生就会的。
    比较起来,视语比听语易学得多。因为:
    第一、视觉接受信息,帮助记忆的能力比听觉强4倍以上,所以1岁的婴儿能认识50个不同的面孔,3岁时能记数以万计的物品毫不费力。你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报姓名,印象模糊,而接过名片一看,名字就清晰浮现于脑海,这就谓之“百闻不如一见"。
    第二、汉字词汇虽多,但文字却十分节省,能像魔块一样用2000多个常用字即可组成数万个词汇,构建瑰丽多姿的大千文章,比孩子学听语要记住纷繁复杂的方言音节和语调简单得多。语音,看不见摸不着,飘忽不定,哪有字形来得实在呢?
    第三、视语的语法规则在听语的学习中早已适应了,阅读中自然领悟更快。
    第四、宝宝识记形象的能力特别强,在婴儿眼里,物品图象与文字图象没有区别,他们处于右脑优势时代,对实物形象认识万计,怎会独怕字形二千呢 ?
    人们只要跳出习惯思维的陷阱,就能发现视语与听语同步、相似发展是顺理成章的平常事。
    人类社会最自然地教孩子学听语的数年间,却偏偏把孩子视语的环境打扫得干干静静,等到错过了最佳期再拔苗助长,这岂不人为地制造语言发展的“小儿麻痹症”吗?看听语那条“腿”天天运动, 长得又粗又壮;而视语的“腿”不让运动,几年下来又细又短,长大起来怎能善于阅读、自学和思考呢? 造成全社会大多成人都是“语言发展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患者”! 不买书,不读书,不会自学和思考。我们要让人脑这“半边天” 亮起来才好!
    宝宝降生后就沐浴在认物、听话、走路、听音乐的环境中, 他自然会认物、说话、走路、听音乐;如果宝宝降生就沐浴在识字阅读的环境中,那么孩子也会像认物、说话、走路、听音乐和其他行为一样,不知不觉认字三千,三四岁脱盲阅读,五六岁博览群书,从小喜爱读书自学,并且毫无负担和压力。这是汉字教育的最新里程碑,是数千年来汉字教育最伟大的历史性创举;我国有望彻底消除文盲和不爱读书、不会自学的半文盲了!
    有人看到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会认字,总不免疑虑重重:“难道宝宝认一个字不难吗?” 可我要反问: “难道宝宝听准、记熟、说准一个语音不难吗?”孩子学习世上一切事物根本没有难易之分,只有有无兴趣之别。
    “家中处处贴上字、词,孩子大一点还贴句、成语、儿歌、谜语等,难道排山倒海的文字不会给孩子压力和负担吗? ”可我也要反问“难道孩子一睁眼醒来,听觉语言像潮水般涌入他们的耳朵,孩子不会有负担吗?难道人间万物的形象,一古脑儿映入他们的眼帘,孩子不会有压力吗?"其实所有的这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濡染识字、游戏认读,在生活中玩和学,就如同濡染认物,游戏学话一样,都是教在有心,学在无意,是人生早期最有效的快乐学习, 毫无负担可言,它与中小学生的有动机、有任务、需要意志努力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宝宝生来都是“盲” ,连妈妈也不认识,后来在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脱掉“语盲”、“物盲”、“行为盲";如果出生后也耳濡目染一个个文字,她同样自然而然地脱掉“文盲"帽子,早早地扔到太平洋去了。
    语言应在生活中学习,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听觉语言的参与,并使生活丰富多采;那为什么凡有生活的地方,不能让视觉语言加入,使生活更加斑斓多姿呢?
    人们在孩子出生后的智力发展最佳期里,把视觉语言发展的权利剥夺得干干净净,使孩子上小学后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会自学,处处离不开老师的“满堂灌”……这段愚昧的教育史及其危害应当尽快结束了,今后的小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带上听语、视语两种语言工具去上学,这是教育史上无限迷人的人文景观!
    汉字最利于婴幼儿自然认识,因为它是一幅幅图形,结构很稳定,书写有风格,表意有韵味,利于视力的 “聚焦”.这样一个一个的汉字,就像一个个物品,能使婴幼儿获得“认读敏感”,形成印象记忆。像记住语音、认识实物一样,深深地印刻在孩子飞速生长着的大脑神经元里。事实己经证明,在婴幼儿面前,所谓最难学的方块文字,已成为最易学的图形文字,汉字将以更加光彩夺目的形象,出现在世界文字丛林之中。

    中国早期教育往何处去

    人类对子女从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自古就存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当今中国社会的早教由于多种原因形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于是出现了5种形态早期教育的并存:
    一是“原生态”的早教,即原始的、人类繁衍和适应环境所需,与生俱来的自然早教。这种“早教” 简单仆素,比如爱宝宝,亲亲、抱抱、逗逗、笑笑,教孩子认人、识物、走路、说话等等,它让孩子自然成长为一个社会人。这种“早教” 是自发产生的,家长并没意识到自已进行着早期教育,但事实上作用非常之大。“原生态”早教有的很成功,有的却很糟;成功与糟决定于家长的素质。今日的亿万家庭大部份仍对儿女进行着这种原生态的早期教育。
    二是100年来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早教,它把早期教育提高到理论指导的地位,培养孩子比较全面发展。但它忽视了3岁前最重要的早期教育,也忽视大力提高父母的素质,理论比较陈旧,且在乡镇普及由于造价太高还比较困难。
    三是近五六年来从国外泊来的亲子园早教,它把早期教育提前到宝宝一岁左右开始,是一项重大的变革。但它仍然脱离家庭为主的早教,每周一二次活动,收费颇高而效果不够明显,坚持和普及都大有困难。
    四是各种幼儿兴趣班的早教,名目繁多。它培养幼儿发展兴趣特长,使孩子生活更充实,扩大视野,建立自信,是很有益的早教形式。但兴趣班不能完全替代全面的素质培养,且它也不能深入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三岁之前也不便于上各种培训班。
    第五种早教形态,是我们30年大力提倡的“0~6岁家庭生活的亲情早教和其它早教形式的结合”,这就是“冯式早教” 。从“0岁方案” 到“早教革命” 就是为开拓这条人类早教的金光大道奋斗着。它有利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子女成才,同时提高三代人素质;由于成本低廉,它又使教育公平最大化,还希望通过它的普及,建设全社会科学育儿的新文化。

    积55年的教育实践经验,30年的早教研究和观察,我深深认识到父母和家庭是早期教育的主“教育场” ,它如同阳光、空气、磁场、地球引力一样时刻作用于于你的孩子;不论你自不自觉,愿不愿意,你都时刻在塑造着一个人。早教是父母、祖辈逃不脱、躲不掉的天职,你进行着的不是自觉的早教,就是不自觉的早教;不是科学的早教,就是反科学的早教;不是有益的早教,就是坑害孩子的早教。所以我总愿充满期待地温馨提示年轻父母和祖父母们:
    你可以有童年的遗憾,但你不能
    给孩子遗憾的童年;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能够
    成为天才的父母和老师!

    家庭生活主“教育场” 的6根支柱:
    1、 正确的亲子关系;
    2、 良好的环境薰陶;
    3、 丰富的生活情趣;
    4、 积极的概模影响;
    5、 有趣的学习活动;
    6、 伙伴的快乐游戏。
    人人都有童年,童年经历是内容十分丰富的早教启示录,你的智慧、能力、情绪、意志、性格之长短,总与童年生活有千丝万缕之联系。要把你的童年与现在的你联系起来,悟出最珍贵最深刻的早教经验与教训。这些经历的思考包括:
    你是怎样成为现在的你的?
    你性格中闪光的果,童年时是怎样播下种子的?
    你性情之缺失和弱势,童年的故事又怎样给你打下了烙印?
    你再现的童年世界里,有哪些家庭生活和内容特殊的氛围?
你童年时父母的修养、突发事件、各种人物的影响,小伙伴的游戏及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种种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憧憬,向往与失落……无论欢乐、温馨、愁苦、愤怨与遗憾都要细细咀嚼,都要在早教理论之江河中淘洗。
    这样你不仅能找到自己成长、发展之根系,深刻认识自己的身心怎样从小发展而来,从而你能鉴别、改善你孩子今日成长的土壤,调节光照和气温,科学施予养料,进而比较清醒地把孩子培育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才。
    我们共同的理想是: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无穷的人才资源,变艰辛的养儿育女为无限甜蜜的天伦之乐,变千百年流传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幸福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