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今日 歌詞:新型居家养老: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一个良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9:02:33

 来自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布吉、龙岭等社区的几十名老人,在该街道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居家养老联欢会,场面热闹喜气,其乐融融。记者毕国学 通讯员 冼余汉 摄 (来源:深圳商报)(资料图片)

新华网合肥10月26日专电(记者俞俭、周伟、王志、杨玉华)当前,“银发浪潮”扑面而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冲击无法回避。如何解决我国1.69亿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大力推进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四两拨千斤”,是当前我国综合解决老龄化问题现实而有效的一个重要良策。

空巢老人增多 居家养老服务呼之欲出

今年73岁高龄的汪云老人居住在合肥市中心的一个小区,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成为典型的“空巢”老人。每天“三顿饭”成了汪老最头疼的大事。汪云说:“我们年纪大了,又住在五楼,每天爬上爬下出门买菜很不方便,最盼望小区能有食堂。”

如今,像汪云这样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他们对社区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比较传统单一,覆盖面不广。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认为,对老年人服务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送餐、沐浴、理发、洗衣被、居室打扫一类,还包括康复护理、读报陪聊、紧急援助呼叫等。但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只是星星点点,服务能力薄弱。 江西省老龄办事业发展处副处长肖守渊说,现在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日常的工作都忙不过来,别说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了。据介绍,南昌市平均每个社区工作人员有6人,承担工作达120多项,工作经费捉襟见肘,人手和经费都无力顾及养老服务。

 

农村居家养老更是空白。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基本都是依靠自己,或邻里互相照应。乡村还没有建立针对居家养老的服务组织,农村老年协会也比较少。

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也很欠缺。许多老年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对儿女情感依赖性强,儿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心理失落。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武汉市武昌温馨家园助老服务中心主任周秀红说,经过不断探索,他们发现老年人不仅需要日间正常的托老服务,而且还需要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交友等服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

张恺悌说,老年人心理问题和精神需求应当引起严重关切,居家养老服务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老年人的自我心理调适,在生活上要找到乐趣,充实精神生活。

推进新型居家养老 拓展养老服务体系新内涵

武汉市武昌区堤东社区日间托老中心是当地老年人的乐园。这里有棋牌室、健身房、老年食堂。20多个白发老人在打牌、下棋,还有老人在翻看报纸、聊天。75岁的王实老人对记者说,家就在附近,每天来这里和其他老人聊天,一点也不感到寂寞。 堤东社区居委会主任魏凤云介绍,这个托老中心由湖北船厂旧厂房改造而成,区政府支持了5万元,企业赞助了3万元。她说,这些老人都能自己走动,子女大多在身边,托老中心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托老服务需求。

 

记者调研了解到,像这种白天到托老所吃饭、娱乐,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新亮点。

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立足家庭、依托社区,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及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实现养老。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认为,过去家庭养老只是子女们的事,现在我们把它升华为社会化服务,既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又满足了老年人生活服务及精神文化需求。这一模式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覆盖面大,与传统文化吻合,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

我国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其中上海市的探索值得关注。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重点聚焦困难群体老人,对他们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开展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目前,上海市已建立社区老年活动室5677家,建立老年康复站、老年学校、老年谈心站、老年食堂、老年理发室等各种老年人服务设施8000多个。全市108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服务;建立了234家助老服务社,有2.8万助老服务员为13.5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覆盖社区的养老服务网络。 把握三个关键点 积极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是一场影响社会的大变革,是一项立足长远的养老战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基层干部和有关专家认为,推进居家养老、充分发挥其破解老龄化问题“四两拨千斤”功能,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

政府引导是“四两拨千斤”的支点。张恺悌说,随着居家养老服务逐步由点向面拓展,新建设施需要投入,已建机构正常运转需要资金,困难、高龄老人需要补贴,而社区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居家养老”所承担的“四两拨千斤”重担难以为继。亟待政府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养老补贴等多种形式给予支持。

社会力量是“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山东省老龄办事业处处长王照奎认为,社区资源非常丰富,学校、机关、饭店、医院等都是可以整合的资源。要充分调动包括企业、民间公益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积极性,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居家养老的局面。

记者采访也发现,武汉市武昌区社会福利院将老年人活动室向社会开放,辐射周边6个社区,院里的老人和社区里的老人经常互动交流,收到较好效果。

科技创新是“四两拨千斤”的驱动力。依靠科技创新能提高居家养老的工作效率,提升其服务水平。不少基层养老机构负责人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像紧急援助呼叫系统、防意外摔倒设备、数字健康监测设备、机器人[92.99 -4.33%]护士、保姆等,能科学高效地照顾未来的老人,让老人不出家门、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周到的生活服务和医疗护理。这也是今后居家养老模式与时俱进、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所在,需要政府和有关单位提前谋划,早做安排。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近年来,民政部门抓住国家重视和加强社区建设的时机,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并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的支持。

北京市民政局26日宣布,北京市将出台九条政策,从社会福利、就业、日间照料等六个方面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北京90%的老人将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