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路云为什么没有去sm:《 国际政治批判》之二:画地为牢(爱国论) - - 逝者如水 - [东方博客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07:01
第二章   画地为牢                                                                                                                                 乌鸦是一只有趣的鸟。它说:“这样罢,    我一口气能飞多远,这多远的地方就做我的                                                                                            领土,我做一个王!”                                     ——《雪峰寓言》  中国的围墙堪称世界之最。从乡村围到城市,从豪门围到山庄,从远古那沉重的木枷直围到明亮的电子计算机机房。农家小茅屋,垒起土墙,把自己紧紧封闭在贫穷的窠臼中;帝王的宫殿,筑起高大红墙,将思维、视野限制在方寸之内。几千年的“墙文化”延续至今,凡权益所在,无一不在围墙的封闭之中。为什么会有长城屹立?有了城防,对外可以抵挡游牧民族的劫掠,对内则产生一种凝聚力,把城内的人民压向一个权力核心。因此,谁修了长城,谁好象就拥有了长城以内的土地、山河和人民,长城也就成了他家的院墙。将有形的,实实在在的围墙融会贯通,国人的演绎能力无与伦比。中华民族素称“铜墙铁壁、坚如磐石”,但每一个国人都可以感觉到人际间总有那一堵一堵看不见而陌生的围墙。形成于50年代现仍通行的户籍制度不仅人为地在城市市民与农村农民之间划上一道鸿沟,而且这种画地为牢式的管理,象圈在栏里的牲畜,将人口静态地固定在一定地区。我国的流通体制,商业、物资、外贸部门“三分天下”。国内、国际贸易脱节,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流通割裂,地区封锁,画地为牢,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自成体系,分散管理,行行、层层设库,中转环节多,流而不通,诸侯割据,行业垄断。如此等等,都可称之“围墙效应”。      这种“围墙效应”的政治反映,就是国际政坛的画地为牢。 文化圈大脑是自由的,思想无国界。不敢说的事敢想,办不到的事可以想到。有如空气,头脑不受国界的限制。       但是,作为政治生活中的人,作为世界任何一国的国民,他的头脑不是空气,而是水——不是海洋中的水,是江河里的、池湖里的、乃至自来水管里的水。人都是政治人,文化都是政治文化。“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转引自《政治的智慧》伍天冀、杜红卫编译,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P39)统治阶级推行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象自来水管里的水一样灌输给他们的臣民。年经月久,这样的信仰、思想和意识演变成一国、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社会意识,犹如圈在堤坝里的水一样,文化打上了界碑。 宗教链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千百年来对人类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宗教。当今时代与历史上任何时代一样,宗教在政治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有重要的政治冲突都源于宗教的纷争。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天主教徒和佛教徒,穆斯林和东正教徒、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穆斯林和犹太人之间的一系列冲突,都离不开宗教的因素。在诸多的宗教冲突中,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冲突尤为突出。在斯里兰卡,1992年1月印度教徒组成的“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阵线”因为宗教对立,企图把伊斯兰教徒赶出北部泰米尔人地区。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徒人数与伊朗、土耳其及埃及三国的伊斯兰教徒人数之和不相上下。在80%的居民是基督教徒的东帝汶地区,1991年再次出现了要求独立的问题。并终于在21世纪的钟声中跨入了联合国的大门。在菲律宾,总人口的10%是伊斯兰教徒,他们的游击队——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把据点设在棉兰老岛马拉维,一直在从事反政府运动。在苏丹,自60年代以来一直内战不断,占多数的穆斯林和占少数的南部黑人基督徒之间存在严重问题。塞浦路斯被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是希腊基督徒,北部是土耳其族穆斯林,埋藏着冲突的种子,随时可能爆发。       冷战结束后,最危险的宗教对立有两个。一个是阿以冲突,以色列是犹太教国家,它引起同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的冲突以及边界争端和巴勒斯坦人的骚乱。另一个是与阿以冲突同样古老激烈的克什米尔冲突,克什米尔冲突过去曾经成为导致多次印巴战争的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印度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矛盾一向非常尖锐,除了因克什米尔问题与邻国巴基斯坦伊斯兰教国家摩擦不断外,在国内,“寺庙之争”引起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长时间流血冲突。92年12月6日,圣城阿约提亚的巴布里清真寺被毁,从而再度引发有着300年历史的寺庙之争,冲突导致2000余人死于非命,5500人受伤,自此,阿约提亚成为印度社会宗教对立的一个伤心的代名词。2003年2月27日,一列满载3000名印度教徒的火车,刚参加完在阿约提亚举行的宗教仪式准备返乡,突遭千余名穆斯林的包围并纵火袭击,从而引发了一场印度近10年来最为严重的教派流血冲突。        海湾危机从表面看仅是一场同一宗教氛围的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纠纷,其实这也是一场因宗教观念不同而导致的新型战争。首先危机是因伊向科这个“异教徒(英国)划定的国界,人为地制造的国家”提出奥斯曼帝国时代的领土要求而产生的。这里包含着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因世界观不同而导致“文化战争”的性质。其次这场海湾战争也是一场“石油战争”,这反映了伊斯兰世界的民众对新老石油基督教徒的不满。最后,这场战争的主要背景因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民众对英美依靠其实力扶植的以色列以及对此采取默认态度的联合国一直心怀不满。巴勒斯坦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迎合了要恢复伊斯兰文化的阿拉伯民众的心愿。        宗教纷争与民族矛盾纠缠在一起。在很多情况下,宗教冲突表现为民族冲突,民族纷争中一旦掺上宗教问题的因素,冲突更是剪不断、理还乱。纳一卡地区原是阿塞拜疆境内的一个自治州。在该州18万人口中,76%是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族裔,23%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自1988年起,纳一卡州就因亚族裔争取脱离阿塞拜疆不断发生冲突,导致数以千计的人死亡。邻国伊朗和土耳其积极介入,争相对前苏联的伊斯兰教国家施加影响。西方则对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寄予同情,更使争端复杂化。波黑共和国436万人中,穆斯林占44%,塞族32%,克族17%。这三个民族分别信奉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不同的宗教信仰使民族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而且除波黑境内民族矛盾外,塞、克两国也都染指波黑,企图把有共同信仰的本民族人聚居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宗教,作为世界文化的特殊一环,俘虏了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居民,而且正运用它巨大的魔力,悄无声息地“腐蚀”着更多的心灵。“主义”在东欧消失了,宗教的幽灵肆虐街头,与此相伴随的是“火药桶”遍地开花。 意识形态链        政治领导人对一国进行统治、管理,必然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基准。在中国,“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就象《圣经》、《古兰经》等宗教教义一样,先人的各种理念、学说就是现代统治者的治国经典。        冷战期间,最为典型的就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的对抗。双方以此为界限,拉帮结派,划分阵营,组成了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在营垒两侧僵持对峙、各不相让。        而今,苏联的共产主义已倒台,西方攻克东方意识形态的最后堡垒就是共产主义巨人中国,导致中美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再度尖锐化。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构想,加紧筹建冷战后“世界新秩序”,以“民主和自由”为幌子,大力推进全球民主化进程,中国成了其重点对象,“人权问题”在美对华政策中一下子上升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成为改善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自尼克松70年代初打开对华关系大门以来,美历届政府把“人权”因素置于对华政策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出于“联华制苏”的战略考虑,又一直摆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8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美国会和舆论界频频攻击中国“侵犯人权”,宣称中国的人权记录将成为美中关系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预料,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将长期存在下去。        两极体制,是冷战期间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的总轮廓。具体而微的,在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又各为营垒,各自为政。正如同为伊斯兰教有逊尼派、什叶派之分,同为基督教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派别,在共产主义世界,最突出的意识形态斗争表现在中苏之间。回顾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史,透过“最亲密时期”的背后,从苏共20大开始,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分歧,并由这种分歧发展到公开摊牌,两党关系完全破裂。1960年6月在布加勒斯特各国共产党会议上,赫鲁晓夫带头对中共进行围攻。1963年7月中共代表团到莫斯科会谈,以期消除分歧,反遭攻击。中共为回应苏共的挑战,撕破脸面,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连续发表9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1965年1月苏共新领导在莫斯科召开有19个党参加的分裂会议,集体对中共施压。此后,双方拉开架式,摆出阵势,恶言相向,展开意识形态论战。以中共拒派代表参加1966年3月苏共23大为标志,中苏两大共产主义政党分庭抗礼,走向分裂。   种族圈        滑天下之大稽。不论你我他,不论白人、黑人、黄人,人人生而为人,为何要贴上“种族”的标签?人是商品,分门别类?人是动植物,区别家猪、野猪?区别乔木、灌木?        据知,当今世界有三大人种2000多个民族分布在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组成了一个语言不同、习俗相别、信仰不一、情感各异的大花园。假如彼此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倒也罢了。问题是因此而带来的“种族病”:种族歧视、种族压迫、种族隔离,甚至种族暴力、种族冲突无处不在,无日不休。种族歧视链    早在奴隶社会,古罗马帝国就将日耳曼人和法兰西人视作“劣等种族”和“野蛮人”,并强迫他们归依罗马帝国。此后,压迫民族世代承袭,奉行这种种族歧视政策。其主要手段有剥夺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其它权利;压低工资收入;可任意逮捕、拷打或杀害;强行限制在“保留地”内居住等。    这是一项野蛮政策!    野蛮政策的市场偏偏就在视为世界文明乐园的西方。   在美国,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歧视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从公开的肉体上的袭击、迫害到隐蔽的就业、升职、住房歧视都有。在中国大陆出生、1952年到美国深造的彭滋成博士,形容种族歧视是一种看似无形实则有形的“玻璃罩”。 1992年4月29日晚,美国洛杉机市发生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破坏性最严重的一次暴力事件。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的最深刻的背景就是种族歧视。白人和黑人在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两极分化。政治上,洛杉机市人口340万,其中拉美移民达100多万,加上黑人和亚裔移民,有色人种在这里已占多数。但白人在这里的政治、经济领域却起着绝对的领导作用。广大黑人、拉美等外国移民几乎完全处在受支配和受歧视的地位,白人和有色人种之间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1991年3月黑人司机罗德尼•金被洛杉机警察毒打,而白人警察却被无罪开释,更增加了黑人对白人的不满。经济上,表面看黑人已结束了在法律上被歧视的历史。但在经济上却只能忍受二等公民的地位。据1990年美国的国情调查表明,黑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2.1%,但个人收入额却仅占全国个人收入总额的7.9%;白人儿童有15.1%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黑人儿童却达44.8%。特别是洛杉机地区的贫富差距在全美国名列榜首。在这里有的人腰缠万贯,住着价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别墅,然而就在这些人挥金如土的地方,数以百万计的美国黑人和拉美移民却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造成这次洛杉机市黑人暴动的背景正是由于黑人的处境悲惨。在社会方面,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社会动荡和高失业率。1992年初美国的失业率为7.2%,而有些地区黑人的失业率竟高达50%,使大批黑人生活难以为继。加上白人保守阶层中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意识,导致社会积怨加深,黑人铤而走险。美国社会学家雷诺德•李斯曼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美国,作为一个黑人意味着仍继承了先辈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生活在美国的墨西哥族人,波多黎各人,印第安人,情况和黑人也差不多。”(《美国社会的不平等》,好时光出版公司1976年版,P71—71)    附件一:美国种族分类情况简表    附件二:近五十年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重大事件   此间马德里《世界报》报道指出:"洛杉机反映了一种全球性趋向,白人越来越富,黑皮肤和黄皮肤的民众则日复一日地日子不好过,变得更穷,并被推向绝望。”    洛杉机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照见了人类的种族歧视和因此产生的冲突中的黑暗的洞穴,揭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长期存在的严峻事实:全世界存在形形色色的种族主义。    在加拿大城市多伦多,继美国洛杉机事件后,92年5月4日晚,一场有组织的反种族主义抗议示威,突然演变成一场暴力事件。这是愤怒与失望的青少年的一次不满情绪的大宣泄。参加暴力事件的多数黑人青年对加拿大的种族主义感到愤怒与失望。在多伦多这个拥有20多万黑人的大都市里,过去四年中已发生过8起白人警察向黑人开枪事件,其中4人丧生。黑人社会对此强烈不满;黑人对目前的困苦处境感到愤怒。多伦多市有25万失业者,黑人青年为自己前途无望、压抑已久的心理不平衡终于找到机会发泄出来。    在英国。1991年7月间<星期日独立报》发表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过半数的英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种族主义的。79%的黑人、67%的白人和56%亚洲人认为英国是“非常种族主义”和“相当种族主义”的。1992年3月童子军运动的奠基人巴登鲍威尔勋爵仍然认为作为男女童子军的那些黑人只不过是些只能乱弹琴的无用之人。70年以前,这种论调不会有人予以置评,但在这文明的时代,有人竟还在说这样的话,充分证明英国是一个种族主义社会。    在法国。1991年6月间公布的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71%的法国人说在法国的阿拉伯人太多了,45%的人说黑人太多,94%的人说种族主义是“普遍的”。1992年5~6月间国际人权联合会的报告指出,“法国警察中经常有种族主义行为发生,并且没有受到处分”,种族主义行为最经常地表现在“预防性地”检查身份的时候,尤其是随后对被检查者进行监视。在确定政治责任时,报告补充说,“上级给警察下达指示有时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导致警察在执行公务时附带还执行歧视性任务”。1992年3月有一名重要的政客说法国“被移民的吵吵嚷嚷和恶臭搞得乱七八糟”,这个人不是法西斯分子让—玛丽·勒潘,恰恰是准备重返政坛的前总统希拉克。    在德国。柏林墙一倒,德国青年排外狂大发作。新纳粹分子驱逐外国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意大利。种族事件司空见惯。1991年5月索马里人在罗马示威,抗议住房太拥挤、太破烂。根据1990年实施的严厉的移民法,意大利在1991年头四个月里驱逐了6000多名非法移民。并在边界挡回13435人。1991年7月举行的一次全国性民意测验表明,75%的人反对再吸收移民。1992年3月在佛罗伦萨,一辆公共汽车上的2名阿拉伯人被其他的乘客命令坐到后座,这两个人就乖乖地唯命是从。一位衣着讲究的妇女在有人问她和她的同胞为何这样对待他们时,她的回答是:“因为所有的外国人都有难闻的气味。”    西方被认为是人类的天堂,但“天堂”并不属于居住在“天堂”里的所有的人们。    种族主义是一种全球性现象。由于差距悬殊,西方自然而然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这就是说,世界的其它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种族病”的感染。    巴西可谓世界人种的大熔炉。白人、黑人、黄人、印第安人和各式各样的混血人杂居于此。但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占巴西人口总数43%的黑人及具有黑人血统的混血人在政治、经济、文教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至今得不到公正的待遇。种族歧视的幽灵依然在巴西的国土上徘徊,成为社会的痼疾。在巴西联邦及州、市地方政府中,黑人就任高级职位者凤毛麟角。据1993年8月统计,在联邦众议院503名议员中,黑人议员不足10人;在高级外交官及武装部队高级军官的行列中几乎没有黑人;在全国357名天主教会主教中,只有5名是黑人,在7000名神父中,黑人只占200人。在教育方面,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巴西白人超过具有同等学历的黑人的8倍。黑人文盲率高达42%。在就业及劳动者收入方面,黑人大多从事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50%的黑人劳动者无固定工作。白人比从事同种工作的黑人的工资平均高出114%。种族隔离链    有情人终成眷属?话只说对了一半。读读陆放翁的《钗头凤》,看看千古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生难成对惟有梦成双。然而,有情人因为种族隔离难成眷属的怕是不多。1991年南非总统德克勒克的儿子威廉和一位黑人血统的混血姑娘亚当斯宣布订婚。在世界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承认种族隔离政策的国家中,总统的儿子和不同肤色的女子订婚在南非上下引起轰动。可好景不长,1992年3月间,亚当斯小姐对记者说:“这桩婚事已经结束了”。舆论指称,这对年轻人的关系告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德克勒克总统和夫人不同意他们的结合而不断向他们施加压力,终于迫使他们分手。    如果说在洛杉机白人居住区和“非白人”居住区之间,横亘着一条确实存在但肉眼看不见的分界线,那么在南非,这样的分界线不仅确实存在,而且诉诸法律、明白无误地承认种族隔离政策,其始作俑者当推马兰博士。在1948年的整个南非竞选活动中,阿非里卡人的政党(1951年后与国民党合并)领导人马兰博士主张在国内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正是在这个时候,“种族隔离”一词才为国际上所通用。马兰竞选获胜就任总理(1948—1954),觉得自己为群众潮流所拥戴,开始猛烈推行他的“种族隔离”纲领,迅速制订一系列法律。如“关于警察镇压和政治统治的法律”,“旨在物质和文教方面进行种族隔离的法律”等。从1948年后有过三次大选(1953、1958、1961)换过三次内阁,在此期间甚至还改变了宪法,把一个王国改为共和国,但这种变化都未能使1948年确定的种族隔离政策有所改变。相反,每次大选产生的总理都不断声明他们绝对恪守种族隔离原则。因此,自1948年以来的种族隔离政策就象雪崩一样愈益扩展。至此,南非所颁布的种族法律已达100多项,其中以《集团住区法》、《种族特定住区法》和《班图自治法》等最为典型。这些法律规定,占南非人口2/3的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必须从原居住地迁到占南非总面积12%的贫瘠边远的“保留地”居住,不得在白人居住区占有土地、房屋等财产,不得进入白人的居住区,不得与白人同时出入剧场、影院、餐厅等公共场所等。    附件一:南非有关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法律    附件二:南非消除种族隔离大事记    一提到种族隔离,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好望角之端的那块土地,而且一定认为它是南非所独钟,其实不然。南非的种族隔离只不过政策化、公开化罢了,有些虽无明目张胆的法律界定,但实际政治生活中仍不乏过去乃至现在依然奉行着种族隔离方针的国家。与南非不同,日本从没有着力改善国内的种族隔离政策。日本人坚抱着独尊民族想法,加上惟恐受外来血统玷污的忧虑,形成富有礼貌但毫无罪咎感的种族隔离政策。眼下日本拥有两大批永久居留的少数民族,他们包括200~300万名“部落民”和70~100万韩裔人。“部落民”基于他们的祖先曾从事“不法”职业,因而成为被拒向外通婚,不能与社会同化并且遭受种族歧视,一个形同贱民的社团。韩裔人的处境怎样呢?1952年日恢复独立后,大战期间曾享有的日本国籍随即被取消,使他们象其他外国人一样成为没有公民权利的纳税人,没法享受住房、儿童福利和其他援助,甚至在日出生的韩裔人也不能享有公民权。日本的种族隔离措施,是由官僚主义制度、舆论、法律和社会约束力形成的。但这并没有遭到日本人的反对。种族冲突链    假如人类的字典中根本就不存在“种族”字眼,假如地球村的居民不存在“种族”的界限,世界将会怎样?“种族”的存在到底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在人类生活中,种族主义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究竟是有益的力量,还是有害的力量?   1993年9月21日,30岁的黑人男子米尔顿·梅特卡夫在美国辛辛那提西北15公里处发现两男一女因车故障滞留在路边,便主动停车帮助,好心得到的回报是:遭到这三个白人的攻击,黑人“雷锋”被浇上汽油,点火烧死;    1990年12月,2名吉卜赛人在意大利博洛尼亚自己的露营地被杀害;    1991年4月,在德国德累斯顿,新纳粹分子把一个莫桑比克人从一辆行驶的车上推下摔死。5月间,他们侵入维滕贝格的一处公寓,迫使2名纳米比亚人从四楼阳台跳下去,使他们重伤;    1991年8月,在伦敦东南部一个单调的高楼住宅区,一个名叫罗兰德·亚当斯的黑人青少年,从一个邻里俱乐部走出来,一帮白人冲上去用刀把他捅死。    这只是些偶发的、孤立的现象?不,这仅是世界种族冲突的一角一点。在世界各地区,由点到面的种族冲突,种族流血每天都在进行。    种族集团之间力图独立与征服的矛盾不断引发武装冲突。例如,欧洲南部和巴尔干地区的种族集团——保加利亚人,希腊人,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土耳其人——谋求从多民族的奥斯曼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努力耗费了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和20世纪的早期阶段。种族事件触发一战,并且以战胜国承认民族自决而告终。在两次大战的间隙,希特勒的德国以种族重新统一复兴为由,实现了与奥地利的武力统一以及对捷的征服。二战结束后,种族冲突仍搅得世界苦不堪言。继印度从英国手中获得独立后,印度次大陆分割为巴、印;巴勒斯坦争端使阿以争斗不休;殖民地国家为了民族解放而进行的历史性斗争;加丹加省脱离刚果(现名扎伊尔)的努力;在希腊塞浦路斯人和土耳其塞浦路斯人这两个强大的种族集团之间发生的塞浦路斯争端;在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与异教徒之间,在加拿大的法语系和英语系人们之间,在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之间,以及在比利时的佛兰德人和窝龙人之间一步步白热化的争端;西班牙国内的巴斯克分离主义运动;尼日利亚比夫拉人的冲突;孟加拉人同巴基斯坦的分裂;以及南非大量的种族和部族的动乱等。   附:美国近三十年种族冲突简史    现实的世界似乎稍事太平些,但随着大国国际体系的终结,在关上两强冷战最后一道门的同时,打开了种族冲突的“潘多拉之匣”。    苏联帝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解体犹如一座突然复活的火山,从波罗的海国家到乌克兰,从高加索到鞑靼,种族冲突再次出现。从1986年12月阿拉木图爆发大规模种族骚乱以来,苏境内的族际纠纷和流血冲突一发而不可收。戈尔巴乔夫1990年曾提出警告苏联有实际面临“黎巴嫩化”的危险,事实不幸言中。    种族冲突的“热战”打得最厉害的要算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围绕纳一卡自治州的归属问题而进行的“不宣而战的战争”。从1988年2月起至1993年初,已有3000多人死亡。一向比较平静的中亚地区,1990年连续发生大规模的种族冲突。如6月4日至12日在吉尔吉斯为分建私房用地而发生的吉尔吉斯族和乌兹别克族之间的武斗,共有170多人死亡,近千人受伤。1989年6月在乌兹别克的费尔干纳地区发生了乌兹别克人与梅斯赫特土耳其族居民之间的冲突,造成人员伤亡,极端分子还提出“把乌兹别克还给乌兹别克人”“绞死土耳其、俄罗斯人”等口号。在哈萨克的新乌津市极端分子要求把所有高加索各族居民迁出该市,同高加索族人发生殴斗,造成人员伤亡。1992年3月28日摩尔多瓦总统斯涅古尔宣布在全国实行紧急状态,此前以讲俄语居民为主体,谋求脱离摩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已于2月16日宣布在该地区实行紧急状态,由此导致种族纷争。    东欧:矛盾与冲突。柏林墙的倒塌给欧洲带来了喜悦,同时也在欧洲东部留下了巨大的战略窟窿,欧洲种族主义老魔鬼便毫无顾忌地爬出这个窟窿,把这块近十亿人口的土地折腾得死去活来。由种族矛盾发展到联邦危机,捷克斯洛伐克在1993年新年的钟声中,捷克族与斯洛伐克族正式分家。在罗马尼亚,罗西北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住着300万匈族人,自1989年来罗匈两族矛盾加剧,导致1990年3月发生流血冲突。此外还有同德意志人、乌克兰人、保加利亚人的少数民族问题。多布罗加(其南部1940年归属保加利亚)是传统的冲突地区。在保加利亚,除和罗马尼亚的多布罗加问题外,还有100万异己的土耳其人。阿尔巴尼亚同塞尔维亚的矛盾最为尖锐,缘由就是塞尔维亚的科索沃自治省,200万人中90%是阿尔巴尼亚人。在匈牙利,同邻国的矛盾,如斯洛伐克人,乌克兰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的关系也颇多龋龉,匈罗关系更是剑拔弩张。至于南斯拉夫,1991年6月起,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马其顿族、斯洛文尼亚族以及波黑流血战不断,不得不一分为五。特别是波黑,克塞两族及穆斯林之间屡战屡和,屡和屡战。 国家圈    在朝鲜半岛上,以北纬38度线划分为临时军事分界线。这条分界线长213公里,宽4公里,这就是形成于50年代初期战争结束以后著名的“三八线”。这条神秘的“三八线”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一是国家的分裂。“三八线”一砍,朝鲜半岛辟为两半:南韩和北韩这样两个国际社会的主权国家;二是造成这种分裂局面是外界权势作用的结果,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人为地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    一砍就是40年。同为大韩民族互为怨仇的40年!    40年,就是为了这种对抗,不知白白耗费了多少民族的宝贵的军备、钱财乃至生命!而且至今依然如故!    大韩民族的悲哀!    人类世界,实在太多这样的悲哀! 独立链    荒唐可笑吗?我的家乡莲塘村,中国浙江金华郊外一块巴掌大、仅数百号人的地方,竟闹起了独立运动,搞什么“莲塘共和国”,村委会煞有介事地通过了一系列独立建国纲领。    也是的,当今独立自决风潮方兴未艾,小国寡民竟成时髦。各帮各派,各种各族,或全民公决,或揭竿而起。纷纷另立山头,画地为牢,世界重又回到原始洪荒时代。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如我家乡象上面虚构的那样欲脱离中国而去,搞国中之国,许是“总有那么一天”。看看苏俄的情况,就明白这不是白日梦(一笑)。    90年代初的苏联大地,独立风潮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在短短的2~3年时间内,先后刮起三股劲风。一股来自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各共和国用“主权宣言”搞独立王国。1990年3月11日加盟国之一的立陶宛,带头宣布脱离苏独立,同时改换了国名,废除了苏宪法在其领土上的效力。这一决定当即被苏当局视为“非法的和无效的”。但立陶宛新当局仍执意“独立进程”。尔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步其后尘。这三个波罗的海沿岸共和国在争取脱离苏这点上抱成一团,结成“命运共同体”,他们相互间签订政、经协定;制订与苏宪法和法律相悖的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改国名国旗国徽国歌,建立本共和国的海关、警察和民族军队。紧随波罗地海三国的还有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它们同样声明不参加制定和签署新联盟条约。特别是1990年6月12日俄联邦议会率先通过“国家主权宣言”后,在短暂的半年时间内,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和阿塞拜疆纷纷刮起主权风。面对这种势不可挡的独立风潮,苏于1991年3月9日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草案不得不明确写上“各加盟共和国有权按规定程序自由退出联盟”条款。在这般强劲的主权风和独立风的侵蚀下,苏联名存实亡。另一股来自各自治共和国。它包括10多个自治共和国,“主权宣言”都要求升格,表示决不当“二等客体”。如俄联邦的鞑靼自治共和国宣布只在俄联邦选总统的同一天选举自己的总统。在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曾一度宣布既脱离阿塞拜疆又脱离苏联。车臣一印古什在政变军人杜达耶夫将军的策反下,1991年11月2日宣布成立独立的车臣共和国。格鲁吉亚西部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近年来一直要求独立。1992年7月阿议会宣布恢复1925年宪法,实即宣布独立,尽管与格鲁吉亚武力冲突,阿领导人坚决要求脱离格鲁吉亚。1990年8月摩尔多瓦境内的约20万加告兹人宣布成立独立的加告兹共和国。9月住在摩尔多瓦东部讲俄语的居民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并于1991年8月决定退出摩。第三股来自一些民族自治州。格鲁吉亚境内的18万人口的南奥塞梯自治州,1990年9月宣布脱离格,成立苏维埃民主共和国。属阿塞拜疆一个自治州的纳一卡这个仅18万人口的地区,1991年9月2日宣布脱离阿,成立共和国。在俄联邦,州、边疆区和一些自治体单方面宣布升格为共和国的动向不断扩大。1993年7月初,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议会宣布建立“乌拉尔共和国”,沃洛格达和车里雅宾斯克两州以及滨海边疆区均已宣布成为共和国。此外,克拉斯诺尔斯克、伊尔库茨克和加里予格勒等州,也正在研究宣布成为共和国,赤塔州计划举行关于升格为共和国的公民投票。它们的共同点都宣布本共和国法律“至高无上”,以尽量扩大自己权限。用戈尔巴乔夫的话说,现在“主权风”已达到荒谬的地步,连一些市和区也都在争主权,搞“分封的公国”。    苏联的分崩离析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的一大热点。    当今世界热点之二:南斯拉夫的分离运动。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并脱离南联邦。南联邦政府26日晨声明,这个单方面的决定是“非法的和无效的”。继斯、克分离之后,1991年9月上旬马其顿也举行公民投票,74%的人赞成“马其顿作为独立和主权国家”。借助这一独立风潮,波黑共和国总统、穆斯林民主行动党主席伊泽特贝戈维奇不顾境内塞族人的强烈反对,坚持独立主张,并于1992年4月6日后相继获得欧共体和美国的认可。与此同时,波黑境内的塞族人眼见大势已去,便联合1992年秋成立的5个塞族自治区合并为“塞尔维亚波黑共和国”,宣布脱离波黑独立。在原南最大的塞尔维亚方面,隶属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自治省也跃跃欲试,另立山头,投入邻国阿尔巴尼亚的怀抱。    热点之三: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分离现象席卷亚非拉欧等几乎世界各个角落。亚洲。头号大国中国,整个国家曾一分为四:葡萄牙占领下的澳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共产党的大陆和国民党盘踞的台湾。尤其是海峡两岸数十年来一直各自为政,互为敌手。1992年5月虽然台湾的“中华民国”宪法废除与大陆敌对的“战乱时期”条款,但如“行政院长”赫柏村所说“两岸仍处交战状态”。不仅如此,近年来台岛内外“台独”势力甚嚣尘上,“两个中国”呼声不绝于耳。在中国大陆,达赖集团与国际上分裂势力相勾结,精心炮制“西藏问题”,谋求西藏的主权独立。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斯里兰卡的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以及印尼的东帝汶地区(已独立),分离主义运动始终没有停止过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努力。弹丸之地不丹,1988年起开始排斥与不丹族人对立的尼泊尔族居民,因为后者发起独立运动。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干维尔革命军仍在进行已长达三年之久的独立战争。中东的库尔德人一直联合在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境内的居民,谋求成立独立的库尔德国家。欧洲,受苏解体和南分裂的影响,独立风暴波及英国,出现了苏格兰以及威尔士要求独立的呼声,搞得梅杰政府心中犯痛,1992年2月22日梅杰发表谈话,把苏格兰的独立浪潮喻作老虎,“老虎如果不被关在笼子里,就会毁掉(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联盟”。南斯拉夫危机也唤起了法国的科西嘉地区和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的独立意识。对此法国总统密特朗曾不无忧虑地发问:“如果每一种族部分都想有一国地位,那么明天欧洲将由多少国家组成?”非洲。1991年5月埃塞俄比亚门格斯图的马克思主义政权被反叛力量倾覆,受游击队控制的埃北部厄立特里亚地区1991年宣布独立。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非洲。1991年7月埃临时政府承认国内各民族有实行独立的权利,并允许厄独立。观察家指出,如果民族独立的浪潮蔓延,有900个民族的非洲就会重新划界。美洲。从加拿大讲法语的魁北克省,不时传出独立的呼声。权势链据说,狮子往往以能传至8公里远的吼声来确立自己的势力范围;野鸡每天在日出之前“咯咯”啼叫,以表示保护自己的“领地”。用不着大惊小怪。90年代初,在任一方的“父母官”们,纷纷垒墙筑堰,设置关卡,实行地区封锁。例如在湘鄂赣边界的一些县市,为了启动和保护本地市场,竞相采取封疆自保手段。表现在:商品销售排挤刁难“外货”,资源分配强调“肥水不流外人田”,资金流动只进不出,生产布局趋向“大而全”等。甚至在经济审判工作中,即受案法院在处理经济纠纷中,偏离司法工作原则,不顾事实法律,不顾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推行地方保护主义。这些“父母官”们为什么得以割据一方呢?原因就在于他们是这一方水土上有权有势的“狮子”和“野鸡”。与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一样,国际政治舞台也不乏这样的“野鸡”。1945年4月斯大林曾对南斯拉夫领导人说:“这次战争(二战)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到之处,决不可能不是这样。”  的确如此。苏联把东南欧看成其势力范围,干涉它们的内政,占有他们的领土,强制推行苏联模式,要按照苏的需要执行外交政策等。苏联委派波兰出身的苏联人罗科索夫斯基任波兰的国防部长。对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南斯拉夫,苏采取了从撤走专家、组织围攻、直至“革出教门”的压制措施。美英解放了被伊侵占的科威特,围绕战争结束后的权益问题的主导权之争随即展开。英美人士强调“行使武力与市场权益”的关系。在英国国内,认为“应由最积极地参加这次战争的国家来掌管战后(科威特)振兴事业的主导权”那些对恢复秩序做出了贡献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得到相应报答。有人主张不能把这一地区的经济利益分给没有积极参战的日本。这就等于说,是我们英美占领了这座山头,这个山头就该属于我们。这同样是斯大林逻辑的翻版。 画地为牢,分割势力范围的另一种形式是依仗自己的势力,将国际政治、军事、经济集团化。(详见《争权夺利·拉帮结派》章)。1949年4月4日,美国联合西北欧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希腊、土耳其、西德和西班牙以后加入共16国)。北约组织从成立之日起,就受美国长期操纵和控制,实际上是显示美国势力的工具。与此相对应,苏联在东西欧之间切上一刀,将保、捷、匈、波、罗、东德和阿尔巴尼亚等东欧国家收在其保护伞下,于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约规定:“如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另外1948年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签订的《美洲国家组织宪章》也如出一辙。通过这一纸协议,美洲划入美国的地盘。1949年4月正式成立的“经互会”一直为苏联所垄断,是其经济上的势力范围。爱国链“先有国家后有小家”。对于普通的公民,“家”是其生身之地,立足之本,家是你的。那么,“国”是谁的?也是属于所有的普通臣民的吗?当格鲁吉亚全民公决执意独立的时候,苏联是他们的吗?当阿布哈兹人决意建国的时候,格鲁吉亚是他们的吗?当波黑的塞尔维亚族分离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波黑是他们的吗?南斯拉夫是他们的吗?再看德国的情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大洋彼岸—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现状》(P17-18),在这本由“权威”学者著作的别字连篇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话:“1989年10月18日克伦茨在国内外局势的压力下一错再错,于11月9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匆忙作出全面开放东西德边界和柏林墙的决定。这固然为那些渴望家族团聚的公民提供了方便,但更为东西德反社会主义势力的勾结,为西德吞并东德打开了大门。克伦茨的这一错误决定,使整个东德局势急转直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在这里,一边是东西德“那些渴望家族团聚的公民”,一边是统治者为政治斗争垒筑的横亘在柏林城当中的戒备森严的柏林墙,为防止“反社会主义势力的勾结”而紧锁的边界;一方面既然开放柏林墙为民众的骨肉团圆“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则又将它斥之为“错误的决定”。这说明了什么?东德是谁的在此不是再清楚不过了吗?民意难违,违则亡。“不可收拾”的不是东德的子民,而是民心向背的那个东德专制政权。 国家并不属于所有的臣民,国家往往容易为统治者所篡夺!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社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强者争雄、王权争霸的历史,一部血淋淋的人斗人、人杀人、人吃人的历史,人类常常为动物界的弱肉强食、小鱼大吞蹉叹唏嘘,并讽之为“兽性”。殊不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宇宙间最野蛮、最绝情的莫过于人类,尤其是那些自诩为“天下父母”的统治者!纵观历史,从中国古代的诸侯争战到本世纪的二次大战;横看现实,从党派纷争到弑君篡位,无不为了夺权夺天下。他们一旦取得政权,就拉帮结派,排斥异己,任用亲信,搞家天下;就父萌子荫,夫贵妻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封锁舆论,压制民主、自我粉饰、自我标榜;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等级森严;就画地为牢、偏安一隅或侵略扩张、连年征战。“可是,当你们一旦取得了人民本不应付托给你们的政权,你们就厚颜无耻地告诉人民说,这个政权是你们的私有财产,它永远属于你们和你们的子子孙孙的,你们并且用严刑峻法禁止人民不论在任何时候商议罢免你们的事,甚至还借口你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许人民过问你们如何行驶政权!”(《皮佑文集》P18)而臣民呢?被驱使到战场上充当炮灰的总是他们!死于饥寒交迫、悲观绝望之中的总是他们!在地球上每一角落里当牛做马的总是他们!在这里,国家是统治者的,不是那些手无寸铁的臣民的。统治者占有国家就如强盗占有山头,他们实质上是一伙更大范围、更大意义上的窃国篡位的“合法”的强盗!他们的哲学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占山为王! 意大利政治家莫斯卡这样说过:“在所有一切社会里——从很不发达刚在文明肇始时期的社会,直到发达最强有力的社会,只有两个阶级的人——一个是统治阶级,另一个是被统治阶级。第一个阶级人数总是较少,完成一切政治职能,垄断权力并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而第二个阶级人数众多,受第一个阶级的指挥和控制,他们为统治者提供生活资料,提供为了维持国家所必须的工具。”(埃塔诺·莫斯卡《统治阶级》,纽约麦格芬—希尔公司1939年版P50,转引自《当代世界政治理论》P78)《共产党宣言》的作者也曾提出:“至今有过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抗上面的。”顺民者昌,逆民者亡.普通民众是容易满足的,当统治阶级顺乎民心、在享受权力带来好处的同时幸分得老百姓一杯羹,民众表现出热情,矛盾得以缓解,社会得以发展,国家得以强盛。反之,当统治阶级或草菅人命、横征暴敛;或骄奢淫逸、不理国事;或只顾争权夺利,不顾民怨鼎沸,被统治阶级就冲破控制,揭竿而起,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权。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是一切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据报道,九十年代初,无极县陈村农民邱满囤配制“邱氏鼠药”享誉国内外,27个国家来信求购其技术、配方,美商人提出用270万美金聘其到美。香港商人托人到邱处说合,花30万元请他到港办鼠药厂。邱毫不所动,坚定地说,“中国鼠害严重。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人民服务。”明白人哑然失笑!鼠无国度,鼠害无国度.据粗略框算,全世界有60亿只耗子,吃掉世界粮食产量的5~10%,还能传染20多种疾病。鼠害如同大气污染,臭氧层变薄、生态灭绝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 邱氏此举体现了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在西方国家,这样的民族主义常被统治者用来对其臣民进行政治动员的工具。埃里奇·弗里姆曾将它描绘为近代人的宗教,近代人的“血族相奸”,近代人的“神经不健全”。(《神志清醒的社会》P58,转引自《当代世界政治理论》P423)还有人把民族主义描述为一种空洞无物的意识形态,(政治学家吉尔·德拉努瓦《1992年的思考》,1992年5月刘桂兰译)这种意识形态非常富有弹性,能为极其矛盾的客观目标服务。既可以用于肢解国家,又可以用于建立国家。既可以用于建立一种普救说,又可以用于激发地方主义。政治统治者利用它,作为他们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政治动员手段,并且几乎无往而不胜。在进行这种动员时,每个国家的统治者都咒骂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而认为自己的特殊的民族主义牌号是可贵的和高尚的,即具有强烈的排外性。伯恩斯指出,“通达人情的哲学家必须有理由回忆这一可悲的事实,即在整个所谓文明世界里,人们都认为自己是某一特定国家的公民而几乎从没有想到自己是人类的成员。对于千百万人来说,爱国主义已经变成狂热地依附自己的国家的同义语,并且通常都同仇恨和猜疑外部世界的情绪结合在一起。”([美]爱·麦·伯恩斯《当代世界政治理论》P423)在我文明古国,自“爱国”一词诞生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搅在一起,以致一提起爱国主义就似乎有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弘扬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遗产。我们从小就熟知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人类的骄傲;专制的象征长城是世界奇迹;祖冲之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数学家;僧一行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子午线的天文学家。一直到中国从十年“文革”的噩梦中醒来,真正看到了那个日新月异的外部世界为止,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人家都在水深火热之中。 爱国主义成为一种工具,进步政府执政阐释爱国主义的内涵。反动政府夺权又推行他们划定的爱国主义主张。对前者爱国主义无可非议,且应积极倡导,因为它代表了国家的利益,人类的利益;但在后者,统治者叫嚷爱国主义无非是要臣民爱他们的政权。然而,政权并不完全代表国家,它仅是国家的要素之一。地球是一个广义的村落。“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人民而不是政府或国家”。(《当代世界政治理论》P453)政府或国家只是人类强者捏造出来的产物,是旧封建制度的遗产。“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宗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缺乏普遍性,它所注重的利益只不过是自己民族的利益。而不是一切人类的利益。”人文主义者罗素进一步阐释说,“一个充满了爱国者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斗争的世界。一个民族信仰它的爱国主义越深,越会变得发狂似的漠视其他民族所遭受的损害。人一旦学得了把自己的利益服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利益,就没有坚强的理由可以终止人类的绵延。因为民族骄傲的掺入,所以实际上很容易使人们对于牺牲的冲动只限于自己的国境为止;就是这个掺入毒害了爱国主义,使它作为一种宗教比其他以拯救整个人类为目标的信仰,显得低级了。”(《社会改造原理》P31)罗素的论述是精辟的,罗素的理想也是许多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从18世纪哲学家康德的世界公民到19世纪诗人歌德的“人类高于一切国家”,再到20世纪的宇宙公民,都表达了一个共同信念:一个人不仅是某一国家的公民,而且是整个世界的公民!爱国,同时爱世界!这种建筑在人类观、世界观的爱国主义正是我中华民族的襟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80章)老夫子的这一希望把历史车轮拉回到原始公社时代的空想,被人们批判为开历史倒车。但是现实是无情的。冷战结束,马克思的世界大同陷入了低潮。昔日的黎巴嫩,昨天的阿富汗和九十年代的波黑,历史被拉回到部族与宗教战争时代,世界重回“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地。老夫子的空想在2000年后的整个人类的星球上得以兑现。夫子,你可以瞑目了。你能瞑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