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之吴家大少:盛世,一个不祥的字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40:24
盛世,一个不祥的字眼 林一柯
        “盛世”声声,是小人在荷包里积蓄的通货,是小农在篱笆内温存的呓语,是小国在城墙内满足的欢唱……

  辞旧迎新之际,一曲关于“盛世”的杂乱乐章又蠢蠢泛起,并进而演绎为一场普遍参与的“宏大交响”;而且,是由一位身着燕尾服的教授大人荣任首席小提琴师。

  一位年高德劭的某教授同志于不久前“盛情演奏”的关于“当代中国是五千年来最大盛世”的小提琴独奏,以及由此引发的泛网络、传媒、声音和视频的反驳、嘲弄、抨击和支持,激烈的观点交锋,漫天飞舞的“板砖”,构成了2006年年末至2007年年初中国社会生活中一曲格外热闹的交响,让我们的感官最近很是繁忙了一阵。

  但是,一切终将平息和静寂下去,人们或许应该在内心深处而不是感官层面,沉静地面对这一个问题:作为概念的亮丽的“盛世”,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抑或“不是东西”?又是因为什么,我们最近屡屡会听到这个亮丽的语词?

  稍微翻翻史书,便不难发现,凡是被人们广泛承认的“盛世”或类似称号,往往是一个年代作古或基本作古之后,人们对其进行的一种结论化的评价。“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均见“盛”于后世、后人的笔墨口耳之间,源于民间的、公正的、与前世后世相比较、经过检验的、较长期而稳定的普遍认同,而绝非唐玄宗和康熙、乾隆本人或其手下的博士、教授们在《政府工作报告》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最高指示”、“决策参考”中发表的;并且,即使是改朝换代、改弦更张,其“盛世”的尊号也会为后人所承认,所尊崇,其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也将为后人所借鉴。那些已经被历史“盖棺论定”的“盛世”,一般要包含国家的强大、经济的繁荣、民生的富足、社会的和谐、风俗的淳正等诸多要素。一个“盛世”的产生,需要具备诸多苛刻条件,经受历史的监督和验证。

  而相反地,凡是并不被人们认可,而仅仅是作为当代人对当朝的评价的“盛世”,往往是出自于谄媚者流及协从者流,抑或至少是糊涂者流的口吻。于此类朋友而言,只须信手拈来、可以在口头和书面上无限复制、传播的“盛世”一词,是物美价廉而深受“利益集团”青睐的通货,是低成本的贿赂用品。更何况,由于许许多多被“道德”的虚无枷锁禁锢的傻瓜们永远也学不会这种“秘技”、“攻略”,则这种能力的稀缺性就更加突出了,并可以充分地作为使自己脱颖而出、扶摇直上的“快捷键”。

  虽然我们正视并承认当代的发展,但我们仍然不屑于讨论“盛世”一说符合现实的程度;但已经有不少人通过朝代、国家、全球份额、影响力、领先程度等真实而核心的要素比较,揭穿了“当代中国是五千年来最大盛世”的可笑论断。围墙内的自我欣赏,一旦放在全球化的谱系中,就狼籍不堪起来。

  为盛世“捧哏”的人,大抵在后世的名声会受到一些影响,会被后世的草根、“冬烘”、学者、循吏诸人给予毫不留情地斥责,甚至在当世也会受到此类人的攻击,这也是其按动“快捷键”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至于今天持“盛世”说的人,更由于身处网络社会这种“混乱”环境中,而要遭遇更多人的围剿和贬低。可见“捧哏”一职,亦相当不易为也。但是,相对于其直接的政治收益和经济效益而言,这种成本显然是低的,是可以忽略的。借用和改造那位德国友人黑格尔说的话:“名声永远是灰色的,利益之树长青!”

  不过,在当下,一个令人瞩目的态势是,官方话语也已经堂而皇之地加入了“盛世”的制造和传播队列,并且由于官方机构设备的先进与规模所致,已经形成燎原之势。试打开网络搜索引擎或有关“正面媒体”,查找宣传机器或主流传媒们关于“盛世”的叙述,其数量之巨、层次之高、用词之盛,又显然超过教授者流。

  这一状况出现的出现,显然有着一些“市场面”的成因。每一年岁末年初,必须进行恢宏的成就盘点;每五年的党政换届,必须进行恢宏的成就盘点;每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出台,必须进行恢宏的成就盘点;每一位重要领导人的出与入,也往往需要进行恢宏的成就盘点;某一地区,行业,领域,某一事项,工程,工作,但凡有“里程碑”式的因素产生,当然都免不了进行恢宏的成就盘点……要组织举行如此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恢宏成就盘点,假如不使用“盛世”,真真难矣哉!

  于是,在“各条战线”的频繁使用中,“盛世”越来越油滑,越来越习见,越来越平常,越来越使人们心安理得,越来越使大家忘却所有维系“盛世”的必要的实质要素和真切事实,越来越让“盛世”的表象与真相加速濒于割裂和解析。

  “盛世”声声,是催眠的伎俩,是自欺的谎言。因此,也往往伴着更大的“反盛世”因素的到来;而在某些人心满意足地享用“盛世”的同时,围墙之外,属于他人的“盛世”则正在悄无声息地、健康地成长。

  “盛世”声声,是阻碍前行的荆棘。因为睁开眼睛看世界是容易的,但作为它前提的“睁开眼睛看自己”却极度艰难;在欺骗和自欺欺人中陶醉的结果,往往是加速落后。

  必须慎言“盛世”。因为,漫长的历史经验已经明确无误地证明,“盛世”泛滥的时节,往往是“乱世”和灾难积累、产生的年代;而深入问题的内核,我们也不难发现,“盛世”之所以能够泛滥,也往往正是由于在当时的历史现场,许多人已经开始感到不安,而需要使用这种名为“盛世”的麻醉剂。

  为“盛世”捧哏,是对这个年代的无情嘲弄。

  甚嚣尘上的“盛世”和“盛世”文化,可能是一个需要警觉的、甚至是不祥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