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om 2:冉懋雄: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发展现状与建议 - 中国乡村经济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04:17

冉懋雄: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发展现状与建议

2008-10-12 11:09:12 中国乡村经济网 来源:中国乡村经济网 浏览1260 次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冉懋雄

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究所(贵阳550002E-mailranmoxiong@sina.com

 

    我国中药材种植发展迅速,己将其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加以发展,并己取可喜成效。现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己约达100万公顷,种植品种约400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有200多个企业单位与品种。至2007年底止,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检查认证并正式公告的有40多个企业单位与品种,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中药材种植与GAP实施发展概况,并对当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建设的发展提出了6条建议。

关踺词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GAP基地建设  发展现状  建议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Suggestion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Planting in China

Ran Maoxiong

The Researching Office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Herbal of Guizhou Province, China (Guiyang 550002,  E-mail: ranmoxiong@sina.com)

Summa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rowing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in China, it has been promoted as the emphases of adjusting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ng socialist new country, and has achieved delightful fruits. Nowadays, the area of herbal medicine has been as wide as about one million hectares, including 400 kinds of it. There are more than 200 enterprises or units planting it standardizationally and having GAP base. By the end of 2007, more than 40 enterprises and varieties have been authorized on the scene and announced officially by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SFDA).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assa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in planting herbal medicine and carrying out the GAP programs, as well as six suggestions.

Key words: Herbal planting,  Current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10年来,在中药现代化与中药产业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广大中药材产区都将中药材生产(种植与养殖)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加以发展。中药材生产得到高度重视,正在积极开展中药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建设。现特结合笔者对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生产基地建设的了解与检查认证,结合笔者深入我省药材基地的调研与工作,以及长期从事中药民族药资源与中药材种植研究的实践体会,对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实施发展概况加以介绍,并对当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的发展提出几点看法与建议,以供参考。

1 我国中药材种植与GAP的实施发展现状

10多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以中药材生产为主体的中药农业与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产业己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国中药产业总产值己达1000多亿元,中药出口也突破10亿美元大关(2006年我国中药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3.8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8%;中药出口总额达到10.90亿美元,同比2005年增长31.32%,是近1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1998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中药材GAP概念,并开始着手研究制订中药材GAP。自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普局正式发布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以来,我国中药材生产己进入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崭新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现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达100万公顷(约占耕地面积的1.7%),种植品种约400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有200多个企业单位与品种。至2007年底止,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中药材GAP检查认证的有80多个企业单位与品种,其涉及21个省(市、区),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检查认证的有60多个企业单位与品种,正式公告的有40多个企业单位与品种。即2004年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GAP检查公告(第1号)(国食药监安[2004]59号)至中药材GAP检查公告(第5号)(国食药监安[2006]649)所公告的具体的品种及GAP基地建设地点是:丹参(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三七(云南省文山县、马关县、砚山县)、山茱萸(河南省西峡县)、鱼腥草(四川省雅安市)、西红花(上海市宝山区长兴岛、崇明岛)、板蓝根(安徽省太和县)、西洋参(吉林省靖宇县)、人参(吉林省靖宇县、临江县)、麦冬(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栀子(江西省樟树市,新干县)、青蒿(重庆市酉阳县)、罂粟壳(甘肃省武威市、张掖市等)、黄连(重庆市石柱县)、山茱萸(浙江省临安市,淳安县)、人参(吉林省长白县宝泉山参场种植区、尼粒河参场种植区、马鹿沟参场种植区)、穿心莲(广东省清远英德市)、灯盏花(云南省泸西县)、山茱萸(陕西省佛坪县)、何首乌(贵州省施秉县、从江县等)、太子参(贵州省施秉县、雷山县等)、桔梗(山东省沂源县)、党参(山西省陵川县)、薏苡仁(浙江省泰顺县)、绞股蓝(陕西安康平利县)、铁皮石斛(浙江天台县丽泽基地、田洋陈基地等)、三七(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马塘镇、德厚乡,马关县夹寒箐乡)、天麻(陕西省略阳县)、山茱萸(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板蓝根(河北省玉田县)、荆芥(河北省玉田县)、黄芪(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贲红)、广藿香(广州经济开发区萝岗区、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川芎(四川省彭州市敖平镇、汶川县水磨镇)、泽泻(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白芷(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新桥镇,射洪县柳树镇,蓬溪县红江镇)、苦地丁(河北省玉田县唐自头镇)、银杏叶(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太子参(福建省柘荣县城郊乡)、龙胆(辽宁省清原县)、玄参(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龙坪乡等)、地黄(河南省武陟县西陶镇、大封镇,温县武德镇、招贤乡等)、山药(河南省武陟县西陶镇、大封镇,温县武德镇、招贤乡等)、当归(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部镇,岷县西寨镇)、款冬花(重庆市巫溪县)、头花蓼(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城关镇、杨柳塘镇、双井镇,贵阳市乌当区新乡)、平贝母(黑龙江省铁力市)、人参(吉林省集安市麻线乡、榆林镇、大路镇、台上镇、清河镇、头道镇),共计40多种(含人参、三七、山茱萸、太子参等不同企业与不同产地申报的品种)。

我省同全国一样,也将中药材GAP作为发展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促进中药现代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贵州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中,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培育药农大户,大户带散户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各生产环节与其全生产过程,以达生产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坚持突出药材质量第一的原则,整个生产过程中以质量优先,最终生产出质量稳定的药材,为中医临床用药和制药企业提供优质、稳定、无公害的GAP药材;坚持科学、真实的原则,将中药材GAP工作建立在科学设计、科学实施的基础上,努力应用新方法新技术,确保所有结论、数据、规程等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十五”以来,我省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以地道药材和民族药材为重点的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建设。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贵州中药材生产以植物药材为主,其种植总面积达7.63万公顷,种植品种100种左右。如天麻、杜仲、黄柏、半夏在全省各地均有种植;山银花、银杏、五倍子、厚朴、鱼腥草、桔梗、板蓝根、白术、百合等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种植面积在666.7公顷以上的有杜仲、黄柏、山银花等19种。同时,我省在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运作模式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模式运营的探索。主要有:政府(干部)+种植大户+农户,如施秉县、安龙县、道真县等;企业+科研+种植大户+农户等。还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推进中药材的大面积种植。

我省现对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已基本形成,相关部门将管理使用的建设发展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的原则,根据项目情况,对中药材种养业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形成了国家科技部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金、“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资金、省发改委与省经贸委的技改资金、省扶贫办的扶贫贷款资金、省农业厅的产业化项目资金,与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省外重点企业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等构成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现国家、省、地(州、市)与企业己共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并以无偿资助或政府贴息等方式引导企业为主体地发展中药民族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目前,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建设,已由以往的天麻、石斛、半夏、杜仲、黄柏、淫羊藿、吴茱萸、茯苓、五倍子、白芍等10余个品种增加到有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艾纳香、山银花、天冬、黄精、南沙参、南板蓝、白及、钩藤、昆明山海棠、山慈菇、喜树等40多个品种。其研究层次也在不断深入,己由形态学、栽培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基因工程等多种领域。在进行中药材GAP种植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别具特色的中药民族药材GAP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己有天麻、淫羊藿、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石斛、半夏、杜仲、黄柏、吴茱萸等18个品种共约866.7公顷GAP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并有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3GAP基地通过国家检查认证并公告。2008年6月,我省又有贵州同济堂制药公司的淫羊藿基地和贵州联盛生态发展公司的吴茱萸基地,向国家提出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并己通过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初审,即将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现场检验认证。上述基地都很好地辐射、带动了我省不少地区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示范推广成效明显。同时,还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喀斯特生态建设等工程的实施,推进了贵州中药民族药材生产与GAP基地建设的有力发展。

目前,引领中药农业的发展与GAP基地建设,己成为培育药农大户和山区农民增收奔小康的一个亮点。贵州中药材GAP基地分布在全省各地道产区,以点带面,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则有力引导了全省中药材GAP的推行,既培育了药农大户,大户带散户,又使农民增收,现全省共带动10万余农户种植中药材受益,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例如,贵州信邦中药发展公司在施秉和雷山等县建成的中药材GAP示范基地中,施秉GAP示范基地从1998年开发至今,生产面积从35公顷发展到133.3公顷,主要规范化种植何首乌、太子参、毛慈菇、白及、南沙参等15个品种,带动农户种植药材的户均增收己达2000元左右。雷山GAP示范基地以种植太子参“抗毒一号”、组培太子参为主。其施秉的何首乌基地和雷山的太子参基地,已于20049月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AP现场认证,为我省第一家通过国家GAP检查认证并公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该公司在研究建设何首乌、太子参GAP基地的同时,还严格按GAP的要求先后与9个县市通过“订单农业”和2480个农户签订了中药材种植、收购合同,以进一步带动贵州山区农民致富。200511月,贵州威门药业公司在施秉牛大场镇的苗药头花蓼GAP基地,又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现场检查认证并公告,这是我省中药农业与规范化种植又一新的成果与典范。贵州同济堂制药公司为建好“第一车间”,从1999年就开始对淫羊藿进行了资源调查、保护抚育与野生变野种等研究及GAP基地建设,现己在贵州雷山县、龙里县、修文县等地建成了约3万亩的淫羊藿规范化保护抚育与种植GAP基地。更可喜的是,贵州同济堂制药公司于20073月,己成为我国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中药企业;贵州信邦中药发展公司的何首乌等20多个产品,己于2006年走向了南韩等国际市场。

2 中药材种植与GAP实施的主要存在问题

通过中药农业的发展与中药材GAP基地建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中药规范化生产与GAP的实施,一是调动了地方党政、医药企业、个体药农和相关教育科研院所的积极性,为县域经济发展,山区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二是促进了生态建设,利于生物多样性,利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可持续战略实施;三是培养了一批从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GAP基地建设的人才,有力推进了中药材栽培(养殖)学科的发展;四是更有效保证了中药材的“真实、优质、稳定、可控”,利于中药产业“第一车间”建设,有力促进了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但是,在中药材种植与GAP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下面结合其主要存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1 中药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野生资源量锐减与野生变家种多未很好研究解决 

中药资源破坏严重,野生资源量锐减,面对生态环境恶化,中药材需求日益增加(世界各国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每年呈两位数增长,预计未来10年的需求量将翻3番),给我国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而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不清,1983年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迄今己相隔20多年。在这期间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药材生产收购统计工作长期中断,生产经营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己造成实际上严重的家底不清。又由于政府主管部门缺乏较准确的基础数据与切实可行的规划布局引导中药材生产发展等原因,从而出现了不少无序自发生产与盲目发展等问题。

我省也是如此,虽是举世闻名的“川广云贵,地道药材”之乡,但中成药生产,特别是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成方制剂,其使用的原料药材绝大多数乃依赖于野生资源;野生中草药资源是我省发展中药民族药产业与中药现代化的基础。而素以野生“小三类药材”著称并为优势的贵州,现在野生中草药资源破坏则甚为严重,储藏量普遍存在下降趋势,如石斛、天麻、毛慈菇、珠子参、金铁锁、三颗针等野生药材己极难采集。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的基础研究薄弱,保护、抚育的有效措施与管理及其优质生产更较难施行。加之GAP药材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却优质不优价等问题难以解决,故中药民族药资源的保护抚育与中药材生产的成效就极难显现。

目前,中药材野生变家种等问题也多未研究解决,更难以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养殖)生产,而且还有不少野生民族药材尚未按有关规定立项研究上升为国家标准。如据调研统计,我省中成药、民族药成方制剂使用的原料药材有478种,其中,227种为非国家药典标准品种(仅在2003年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收载)。而上述227种贵州地方标准药材品种中,除极少数品种(如头花蓼、黑骨藤、大果不姜子等)开始进行野变家研究或种植研究外,其余的近200种(如观音草、黑骨藤、岩豇豆、果上叶、八爪金龙、对坐叶、一枝黄花、朱砂莲、千里光、山栀茶等)几无野变家研究与种植生产,全靠野生资源提供原料生产。特别是许多具贵州特色、产量较大,并有较好研究与开发基础的地方标准药材,都面临生物多样性破坏日趋严重、野生变家种与保护抚育研究不够,以及市场无序竞争与管理无力等问题,这必将严重影响我省乃至整个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随着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热潮和中医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中医药需求的不断增加,在给我国中医药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的同时,也给中药资源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冲击。我国虽是世界上中药民族药等天然药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们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民族药资源等天然药物资源的认识不足,滥挖滥采、过度利用等问题较为严重而普遍,从而导致不少中药民族药资源紧缺,分布范围缩小,甚至有的物种濒临灭绝。所以我们要切实加强中药民族药等天然药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研究实施,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建立完善的管理监控体系,以实现中药民族药等天然药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以满足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达到保护资源,永续利用之目的。

1.2 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零星分散,多处于小农经济状态,缺乏产业化协调机制与有效管理

我国中药材生产(种植与养殖)长期都处于小农经济状态,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甚为零星分散,旧观念束缚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落后生产方式与习惯难以改变。如据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国家79个重点统计的中药材种类中,全省种植面积33.366.7公顷的中药材有50多个,占被统计调查种类的60%以上,可见其种植与基地建设零星分散的这一普遍现象。

在中药材种植与生产基地建设中,尚存在多头管理、各行其是,分散经营等现象,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联结也比较松散,有的还未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协调机制。即使在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生产,在政府+公司+协会+农户(大户为主或大户带散户)+科研院所等中药材GAP生产模式营运中,鉴于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限制和发展不平衡,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要求有的还不能很好地长期坚持及认真落实,尚存在缺乏有力的产业化协调机制与有效管理。甚至还有对中药材GAP要求与SOP操作规程,难以得到群众自觉响应和严格认真执行等现象的出现,诸如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的生产计划、生产日志、生长记录及人员培训考核等,有的也不能很好坚持,不能认真按GAP规范要求严格执行等。

因此,我们应当切实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生产基地建设,克服有关GAP要求与SOP只能作为实验研究和试验示范生产,无法在规模化基地上全面而认真落实的现象。要切实加强基地统一规划,统一规范要求,加强技术培训,将中药材GAP要求与SOP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生产全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体系建设,这正是保证中药材优质高产与实施中药材GAP的重要内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两大中药生产巨头——津村和CRACIE将开始在我国的原料基地推行可追溯体系,即生产履历管理,拟用23年时间对过万家药农实施调查,指导其正确使用肥料和农药等,将安全管理延伸到原料生产阶段。报道尚称,津村制药对约1万家药农进行了调查,并作成数据库,将涵盖其在华供货农户的两成,剩余数万户也将会同当地药材商共同调查。CRACIE公司还对每种中药材逐一规定了种子消毒、农药喷洒、肥料使用等栽培程序,要求农户遵守,并计划先从需求量大的葛根等开始,依次进行。我认为日本企业这种利于提高与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做法,我们应当持欢迎与学习的态度。因为这对于建设中药产业“第一车间”,抓好中药产业源头是极其有利的,这些做法将对我国中药产业发展与中药外贸的促进有着现实意义。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应从我们国情出发,要切实保护好我们的种质资源与生产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等,不能随意盲从,趋利避害。

1.3 中药材生产技术人才缺乏,生产科技含量较低,生产关键技术亟待尽快深入研究与切实解决

中药材生产与其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是一项涉及中医药学、农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中药材质量取决于整个生产全过程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只有规范的生产,才能得到质量稳定、均一可控的药材。所谓“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以植物药来说,就是从播种经过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到采收、初加工至形成商品药材为止的整个过程;其系涉及面广,影响因子多。由于中药材生产与GAP基地建设内容广泛,涉及多学科多部门,而我们的基地现都普遍缺乏中药材生产专门人才,生产科技含量普遍较低。尤其是既有医药知识又有药材种植(养殖)技术的高层人才更为奇缺,致使有关中药材生物特性与生态环境适应性等生产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药材生产产量与质量相关性等研究均较为薄弱,有关珍稀名贵药材、地道药材与特色民族药材的有效保护、抚育、野变家与有效生产等均较为滞后,与GAP技术规范要求尚存在不小差距。

特别是中药资源保护与抚育、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种子种苗检测与标准、生产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如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平衡施肥与专用肥、合理采收与产地加工等)、药材优质高产等方面的问题,确实亟待尽快加强研究与切实解决。例如,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尚处于一种自产自销的原始生产状态,现所种植的近160种大宗常用中药材,其种源还停留在使用农家品种或混杂群体阶段,绝大多数中药材种子种苗还没有法定质量标准(经培育并审定或鉴定的中药材品种仅有枸杞、人参、地黄、红花等20余种)。中药材良种对于药材产量与质量改善的贡献率极低,与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如水稻、玉米、油菜等)的选种繁育等研究相比差距甚远,其良种覆盖率己达85%以上,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均基本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并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种子种苗的独立产业。因此,不能认为我国95%以上的药材栽培技术是规范的,95%以上的产品是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的;更不能认为我们不需要引进国外的标准和技术,我们的中药材栽培技术己是最先进的了,甚至认为国外根本就没有中药栽培技术和理论,等等。我们应当正视现实,加大研究力度,加大科技技入,尽快切实解决。

1.4 中药产业发展不平衡,中药材市场亟待加强整顿,培育中药材生产龙头企业与种植大户还不够,还未真正形成中药农业产业的特色与优势 

10多年来,中药工业发展很快,但中药农业与中药饮片生产却相对较为落后。从生产形态上看,中药农业基本上还是以千家万户经营为主,规范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落后的生产方式影响了中药农业的技术进步。上已提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生产基地建设的目的,在于稳定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旨在切实加强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生产质量管理与可追溯性,达到药材质量的安全、有效、稳定与可控,实现“药材好,药才好”目的。而我国中药材生产技术与管理均落后于农业,培育中药材生产龙头企业与种植大户还不够,还未真正形成中药农业的特色与产业优势。中药材质量标准不少还停留在外观检测水平,药材质量还难以达到优质高产与稳定可控。中药材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有的也甚突出。业内外人士己不禁发出感叹:“中医不灵”之根源在于“中药不灵”。这些都是影响中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我们贵州历来就有“小三类药材”、种质资源丰富优势,而少有或几乎无大品种、乃至能左右中药材市场的品种优势;即使贵州天麻、杜仲之类著名地道药材也面临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区的竞争。未形成象四川川芎及云南三七等中药材那样具有地域品牌特色与优势,也少有一个品种成为地区或县域经济的支柱,更没有“一县一品”或“一县多品”地做出特色,做大做强。

面对西部大开发、中药现代化、中药材GAP实施的难得机遇,我国各地上至各级党政部门,下至基层农村,都将中药民族药材生产发展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药、发展地方经济及富民富县的重要举措。要尽快加强中药农业龙头企业与种植大户的培育,更好克服与解决盲目快上或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而造成“药多价降,药贱伤农”之忧。目前,中药材市场亟待加强整顿,中药材生产与中药材市场信息还不灵,还不能有效引导生产,药材价格波动大,药材市场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政策配套支持尚存在一些亟待研究与落实的问题,以致造成优质药材不优价,存在不合理价格竞争;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药材严重短缺,致使企业和药农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受到挫伤。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高度重视与切实解决。

3 对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的几点具体建议

3.1 继续认真学习中药材GAP,坚持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中药材GAP是一项全新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和社会性都很强。我们必须继续认真学习GAP,坚持积极稳妥推进中药材GAP 。要在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其重大意义,其决非权宜之计,更非政绩工程,必须全面而准确地认识理解GAP,认识GAP实施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更进一步学习、认识、深入研究地道药材与中药材GAP的科学内涵,以更好地认识中药材GAP这项政策性、技术性和社会性都很强的全新工作,以更好更快地促进中药材种植与GAP的全面实施。

3.2 认真研究制定中药材GAP规划布局,防止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盲目发展。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应当按照产地适宜区优化原则,合理布局而选定和建立。实践证明,地道药材反映出的科学内涵与中药区划、中药材GAP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研究中药区划与实施中药材GAP,以地道药材为主体的研究方法和遵循原则切实可行,这是在中药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继往开来之举,也是我国全面科学地实施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之关键。

各地(或以各省、市牵头)要在更深入开展中药材生产区域化的调查与研究基础上,遵循“地区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原则,通过深入调研,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以更好更快地推进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

3.3 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切实研究与逐步攻克中药材种植关键技术难关。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生产,必须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要切实研究中药材种植关键技术,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做到在优质基础上高产,在高产基础上优质。建议由各地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牵头,药监、经贸等部门参与,组织有关专家对中药种质资源与良种选育、中药材种植区划与分区布局等进行深入研究及科学评价,并将对中药材种植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研究作为指令性计划与任务,组织产学研的科技人员联合攻关。

尤其要以质量第一、生产第一的观点,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索与研究地道药材的标准化和现代化,赋予这一古老的传统中药材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定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新的或量化的科学内涵,以更好阐明其与中药区划、中药材生产共性关键技术与中药材GAP的科学性、相关性和实用性。切实将地道药材、中药区划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纳入现代中药资源学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要更深入研究探索其与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类型、生物有效成分或部位的动态积累等的相关性,以更好更快地推进中药材种植与GAP的全面实施及中药学科的深化发展,以达到建好我国中药产业优质高产“第一车间”的目的,以更切实地提高中药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3.4 充分发挥中药协会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组织与促进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为推进我国中药材生产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工作,推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应充分发挥中药协会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谋我国中药农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据悉,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决定,将在会员企业内部开展“优质地道药材示范基地”评选与授牌工作,并己研究制定了《“优质地道药材示范基地”评选标准(试行)》;对符合评选标准规定要求的优质地道药材示范基地,由专业委员会予以评选与授牌(目前的“优质地道药材示范基地”的评选与授牌工作,暂仅对优质地道植物药材基地进行评选与授牌)。这是很利于我国中药农业发展的大好事情,其将利于宣传推广在我国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的基地建设工作中己取得优异成果的会员企业,以树立中药行业的标杆企业,提升会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的凝聚力,更有利于推进中国中医药事业与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各地(或以各省、市牵头)要加强培育扶持有丰富种植与加工中药材经验的药农大户,组成有广大药农参加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加工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以更好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特别是地道药材产区,更可大力推广,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例如,我省施秉县根据中药材种植发展的需要,从2001年起就相继在牛大场镇等主要药材种植区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协会;2006年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施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由药农大户、全国劳模张代金同志带领广大药农进行以太子参、头花蓼等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并专门负责中药材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市场与信息等相关服务工作,以更好学习、传播科学种药,更好保障广大种植药材农户经济效益的实现。他们还特别注意培育药农大户与广大药农散户的“结对子”,切实为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具体困难,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并己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施秉县现己成为贵州省内外闻名的药材种植大县。如其中药材种植发展最好的牛大场镇的5000多农户中,就有3000多户种植中药材,形成了以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等为主导产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其中太子参占全国1/3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新兴的太子参药材基地。2006年全县中药材总产值己达390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3.74%(其中,牛大场镇药材总产值,己占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 “十五”期末,施秉全县就己出现了不少因种植中药材而致富的10万元户乃至100万元户(药材种植大户存款在100万元以上的有2户,10万至100万元的有30户),有的己提前进入了小康。施秉县现已成为上海华宇、江西江中、贵州信邦、贵州威门等多家制药企业的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并通过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既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又提高了农民商品经营水平和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这是我省发展中药材生产,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奔小康的一个典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可喜贡献。

3.5 认真研究修订《中药材GAP认证管理办法》和《中药材GAP检查评定标准》,以利公平公正公开依法进行中药材GAP检查认证。在认真总结近几年实施中药材GAP与检查认证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要进一步坚持实施与搞好中药材GAP检查认证工作。为此,特提出如下6条具体建议:

3.5.1 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修订《中药材GAP认证管理办法》和《中药材GAP检查评定标准》,研究编制《中药材GAP检查评定标准》细则,并按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分类分目分条说明其具体检查评定标准与有关指标等。对属野生资源保护、抚育或与规范化种植相结合的中药材GAP检查评定标准,亦应单列并编制其细则(此检查评定标准2004年西安会议曾研究讨论,建议再进一步研讨编制之)。

3.5.2 环境检测评价应与中药材野生保护抚育、地道产区及基地选择等基地实际结合进行检查考量(如灌溉水可否改为至少每2年一次);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药材质量检测标准规定,除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外,也应与生产实际结合考量(如原检查评定标准中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则宜删除,此规定要求不符合生产实际)。

3.5.3 国家和各省市药监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引导与服务意识,尽量简化中药材GAP认证检查程序,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文件管理资料,更不应完全硬套GMP的检查认证与管理要求;有的品种(特别是地域性强的药材或民族药材等),可否由各省(市、区)药监部门组织检查认证,再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审定与公告。同时,对凡通过检查证并公告的中药材GAP基地应予及时授牌,以利其品牌化与提升竞争力。

3.5.4 中药材GAP检查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现场检查方案,自主地对企业实施中药材GAP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应坚持中药材GAP基地的现场检查认证形式,检查员应由具有中药材生产实践经验的药学、农学、生物学和药检、药监管理等多学科的专家组成,尤其要注意中药材生产的地域性与品种的特殊性,以选派适宜的检查员。

3.5.5 对现场检查并获得认证通过的中药材GAP基地,应定期或不定期由省市(地、州)药监部门组织医药、农林、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管与现场检查等工作,以保证中药材GAP生产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

3.5.6 国家和省市药监等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中药材市场管理与整顿,加强中药材GAP宣传,出台利于中药材GAP基地发展的优惠政策,打造中药材GAP品牌,对通过中药材GAP认证的生产基地和产品,给予注册和统一标志,并推行药材优质优价,以有利于中药材生产与GAP基地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4 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的发展前景

中药资源、中药材生产与中药材GAP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与继承性,应运用生态学观点,以地道药材为主体开展中药材区域特征研究与中药材生产区域化,以研究生态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对中药资源及中药材生产的品种适宜区进行分析,合理分区划片,揭示了中药资源与中药材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与中药资源保护抚育、中药材种植(养殖)与GAP生产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及全面实施。这是在我们伟大祖国医药科学长期实践基础上与现代科学及法制管理成功的有机结合及新进展,是我们伟大祖国医药科学这一古老而又新兴领域的可喜成果,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它赋予了我们中药研究与生产领域继往开来的更大推动力和引导力,并将对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中药现代化及祖国医药的伟大复兴起到积极推进作用。面对世界“回归自然”热潮和中医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中药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它将更有利于人们对中医药不断增加需求的适应,更有利于中药更好更快地走向优质化、标准化、现代化与国际化,更有利于为人类防治疾病、保健康复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附:冉懋雄研究员简介

 

冉懋雄研究员,土家族,男,1965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并自愿赴贵州省参加三线建设。曾任贵州省中药研究所业务所长;现任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贵阳医学院研究员(教授)、贵州省政协委员、贵阳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主建国会贵州省委社会科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GAP检查认证员、贵州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贵州省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以及贵州省中药现代化办公室成员及专家、贵州省绿色产业专家、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咨询专委会专家、贵阳市专家咨询团专家、贵州省新药民族药评委、贵州省高级职称评委、贵州省药学科技基金评委、贵州省开发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贵州省知识经济促进会常务理事等职,并任《中药材》杂志、《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华现代中医药杂志》、《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杂志、《贵州医药》杂志的编委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杂志的特约审稿专家。

  历:冉懋雄研究员赴贵州工作后,曾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县虎庄公社、遵义地区绥阳县太白公社参加“四清”、劳动锻炼、巡回医疗及灭疟等(1965.7.1966.7.),贵州省遵义地区医院(1966.7.1967.11.),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1967.11.1979.4.),贵州省药品检验所(1979.4.1984.4.)及贵州省医药管理局(1984.4.1984.11)工作;198411月奉调创建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该所现名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并己合并到贵阳中医学院)等工作,直至现今。

专业方向与主要成果:冉懋雄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资源与区划、中药材生产与GAP基地建设、中药制剂与分析、民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等工作。曾主持或参加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共24项;获国家科委、卫生部及贵州省科技进步成果奖6项,如全国中药资源普查1995年获国家科委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1996年获国家中医药局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997年再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银花新资源黄褐毛忍冬研究,获1992年卫生部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1993年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等。

开发研制国家级新药和苗药新药并己获证书的有6种,如治疗尘肺的千金藤素片、 治疗偏头痛等的全天麻胶囊治疗等;在研的尚有“川天康胶囊”等。

出版专著与发表论文:冉懋雄研究员主编或参编并正式出版的专著,主要有《医院药剂分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47.8万字)、《贵州中药资源》(总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160.9万字)、《中国中药区划》(主编,科学出版社,1995年,94.0万字)、《中华本草》(编委,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2000年,2000.0万字)、《药剂辅料大全》(副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3年,160.0万字)、《现代中药栽培养殖与加工手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271.0万字)、《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1999年,90.0万字)、《中药栽培学》(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年,80.0万字)、《现代中药炮制手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182.4万字)、《中国药用动物养殖与开发》(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年,87.6万字)、《名贵中药材绿色栽培技术丛书》(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102.9万字)、《中药组织培养实用技术》(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49万字)、《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编委,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年,80万字)、《中华本草(苗药卷)》(副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年,148.4万字)、《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副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80.4万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指南》(编委,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320.0万字)、《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副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年,35万字,1200幅图)、《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编委,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年,186.00万字)等共44部,其中主编16部;执笔1000万字以上。

在专业刊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20多篇、译文10多篇;在有关报刊公开发表的医药科普作品110多篇。

科技创新与突出贡献:冉懋雄研究员在中药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国中药区划研究与建立、中药制剂与分析、中药栽培与养殖、药学史研究与民族药研究开发及中药现代化等方面均有贡献。例如,在我国率先提出了中药区划学中药区认识论,积极为中药区划学这一新学科立论,填补了我国中药区划和农业区划的空白,丰富和发展了中药认识新理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在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生产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上尽心尽力并卓有成效。在以贵州苗族医药为重点的民族医药族源探索、苗医药史分期及研究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与做出贡献。

冉懋雄研究员为了更好将贵州丰富中药民族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省政协积极参政议,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曾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国家或省级多项重大项目和规划等软课题研究。如在全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贵州中药现代化、省医药十五规划、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规划、省中药产业化发展规划、省中药行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十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贵阳市医药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为主要参加者和撰稿者;共研究编制了《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与可行性报告》、《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十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贵州天然药业发展研究》、《贵州省医药工业“十五”发展规划》、《贵州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贵州省生物技术产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贵阳市医药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40多个重大项目与软课题的总结报告或专题资料(约500万)。同时,尚主持或参加编写了《中药材GAP培训班讲义》、《贵州省重点中药材GAP种植技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检查培训班资料汇编》、《贵州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班资料汇编》、《全省特色农产品种植示范项目培训会资料》等20多种的学习培训教材或资料(约200万字)。其均具前瞻性和实用性,有力地推进了中药现代化和我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冉懋雄研究员特别在贵州苗药研究开发与上升为国家标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建设等工作中,更有着较为突出的贡献。他在以贵州苗族医药为重点的民族医药族源探索、苗医药史分期及研究开发等方面,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提出了新的见解,在实践上主持研究开发了“圣宁感冒液”等3个苗药新药,还主编了《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全面总结了我省苗药研发经验,奠定了理论基础;又担任省苗药新药评审推荐专家,促使我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与独家产品优势的150多种苗药顺利地上升为国家标准。

10年多来,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建设中,冉懋雄研究员更坚持深入第一线并做了大量工作与突出贡献。他自1998年以来就一直深入到施秉、雷山、剑河、黎平、兴义、安龙、遵义、赤水、湄潭、凤冈、余庆、正安、道真、毕节、大方、赫章、威宁、息烽、清镇、乌当、修文、龙里、长顺、罗甸、荔波、紫云、关岭、六枝、水城、盘县等中药材生产基地,其足迹几乎踏遍贵州全省各地,向县、乡党政领导与广大药农宣传讲解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建设,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向他们传授有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的知识,不辞辛劳地直接参与并具体指导贵州信邦、同济堂、威门、宏宇等有关制药企业在抓好药材种植这一源头,建好中药产业这一“第一车间”。在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淫羊藿、天麻、杜仲、石斛、半夏、吴茱萸、黄柏、钩藤、金银花等20多种贵州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他的具体参与和悉心指导下,施秉县的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于2004年、2005年相继在贵州率先通过了国家GAP检查认证并公告。又具体指导了贵州同济堂制药公司的淫羊藿基地和贵州联盛生态发展公司的吴茱萸基地建设,于20086月,向国家提出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并己通过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初审,即将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现场检验认证。贵州信邦、同济堂、威门、宏宇等药业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以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户建立了稳定利益的共同合作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农民增收与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仅贵州信邦药业公司在施秉县就建成了3800多亩中药材GAP基地,每年向基地周边的农户发放劳务费220多万元;每年基地聘请的农民工的人均收入达8000~10000元。自2001年开始,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牛大场镇的5000多农户中,就有3000多户种植中药材,形成了以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等为主导产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其中太子参占全国1/3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新兴的太子参药材基地。该县的药农们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逐年增加收入,药材种植大户存款在100万元以上的有2户,10万至100万元的有30户,有的己提前进入了小康。该镇现已成为上海华宇、江西江中、贵州信邦、贵州威门等多家制药企业的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并通过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既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又提高了农民商品经营水平和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该县种药大户、农民企业家张代金和贵州信邦中药发展公司总经理贺定翔同志,在2005年还分别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贵州省劳动模范。这是我省发展中药材生产,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奔小康的一个典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可喜贡献。同时,冉懋雄研究员还应邀到四川、重庆、云南、陕西、湖北、河南、甘肃、山西、吉林、安徽、浙江、广州及上海等省市的中药材基地去进行了有关学术讲座、技术指导或中药材GAP基地检查认证等。

现在,冉懋雄研究员还继续在为中药现代化与中医药事业,为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的发展而壮心不己,而努力勤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