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良苦的良什么意思:射义第四十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51:31

射义第四十六

【题解】

王夫之说:射礼有五。一曰乡射,谓州长招集民众习礼于州序之射。二曰大射,谓诸侯与其臣在国学习礼之射。三曰燕射,谓君宴其臣,一献之后举行之射。四曰宾射,谓天子诸侯宴飨来朝之宾,因与之射。五曰泽宫之射,谓天子祭前选择助祭之士之射。《仪礼》今存《乡射》、《大射》二篇,本篇即发明其义。

【原文】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①。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 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②。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注释】

①燕礼:诸侯为了慰劳臣子而举行的一种饮酒礼。举行燕礼时,主人并不是国君,而是宰夫(太宰的属官,掌为宾客进献饮食)。之所以以宰夫为主人,是因为君尊,怕臣子不敢与之抗礼,所以让宰夫代行主人之事。尽管如此,臣子仍以敬事国君之礼来敬事宰夫。

②周还(xuan旋):周旋。

【译文】

古代诸侯举行射礼,一定要先举行燕礼;卿、大夫、士举行射礼,一定要先举行乡饮酒之礼。之所以先举行燕礼,是为了明确君臣的名分;之所以先举行乡饮酒之礼,是为了明确长幼的顺序。所以射箭的人,不论前进还是后退,左旋还是右转,动作一定要符合规矩。从内心来说,沉着冷静;从外表来说,身体挺直;然后才可以把弓箭拿得紧瞄得准。把弓箭拿得紧瞄得准,然后才可以指望射中。所以说,从人的外部射箭动作就可以看出他的内在德行。

【原文】

其节:天子以《验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薪》为节,士以《采繁》为节。《验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薪》者,乐循法也;《采蔡》者,乐不失职也①。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故明乎其节之志则无暴乱之祸矣以不失其事功成则国安,则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也。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曰:射者,所以观盛德、大夫、士②。射者,男子之事也立德行者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注释】

①《驹虞》者八句:《驹虞》、《采茹》、《采繁》都是《诗经.召南》篇名,《狸首》则汉时已佚。这几首诗歌的含义,既不是完全如本节所说,也不是和本节所说的全不沾边,这就是所谓的断章取义。②是故句:王夫之说:“此谓射宫之射也。选者,选其德行以与于祭。”

【译文】

射箭时的节拍:天子射时,以《验虞》为节拍;诸侯射时,以《狸首》为节拍;卿大夫射时,以《采茹》为节拍;士射时,以《采繁》为节拍。《验虞》这首诗,是赞美朝廷百官齐备的;《狸首》这首诗,是赞美诸侯以时勤王而修职贡;《采薪》这首诗,是赞美卿大夫遵循法度;《采繁》这首诗,是赞美士的格尽职守的。所以天子用赞美百官齐备的曲子为节拍,诸侯用赞美按时朝王进贡的曲子为节拍,卿大夫用赞美遵循法度的曲子为节拍,士用赞美惜尽职守的曲子为节拍。所以明白了各自伴射歌曲的含义,从而做好各自的工作,才能功业成就和德行树立。德行一旦树立,就不会有杀人越货、为非作歹的不轨行为了;功业成就,国家也就安定了。所以说,从射箭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人的德行如何。所以古时候的天子通过射箭比赛来选拔有资格参加助祭的诸侯、卿大夫、大。射箭,这是男子的事,所以才用礼乐来修饰它。所以说,在所有的事情当中,要寻一件既有礼乐的修饰而又可以经常进行并从而树立起德行的,非射箭这件事莫属,所以圣王很重视它。

【原文】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①,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数与于祭而君有庆,数不与于祭而君有让。数有庆而益地,数有让而削地。故曰:射者,射为诸侯也。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故《诗》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②。”言君臣相与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则安则誉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而兵不用,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注释】

①贡士:郑玄说:“三岁而贡士。旧说云:大国三人,次国二人,小国一人。”

②故《诗》曰八句:郑玄认为就是上文《狸首》之诗的内容,孔颖达从之。后世学者多持异议。例如,王夫之说:“诗,逸诗,盖以赋诸侯燕射之事。旧说以为《狸首》,则未见其然也。”曾孙:凡远孙、裔孙皆可曰曾孙。此谓初祖之曾孙。侯氏:诸侯。四正具举:行燕礼时,四度正爵,即献宾、献君、献卿、献大夫之爵皆献完毕。此后才开始射箭。

【译文】

所以古代的天子做出规定:诸侯每年都要向天子报告国计、贡献方物,还要向天子推荐人才,天子便在射宫里考核他们的箭术。其仪容体态合乎礼的要求,其射箭节奏合乎乐曲的节拍,而且射中得又多,那就有资格参加天子的祭祀。其仪容体态不合乎礼的要求,其射箭节奏不合乎乐曲的节拍,就没有资格参加天子的祭祀。获准参加祭祀的次数较多,夫子就有奖励;获准参加祭祀的次数较少,天子就要责备。奖励的次数多了就增加他的封地,责备的次数多了就削减他的封地。所以说,射箭比赛这件事,关系到诸侯的黝险荣辱。所以诸侯君臣对箭术都非常用心,对于练习射箭的礼节、练习射箭的乐曲也非常用心。诸侯君臣在练习礼乐上如此尽心而导致被流放、被灭国,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所以有篇逸诗说:“身为宗室的诸侯,’当燕礼进行到四度正爵献过之后,有德行的君子,从大夫到众士,不论官大官小,都不要呆坐在官衙内,都到国君那里去侍候。既参加燕礼,又参加射礼。既获得国安,又获得名誉。”诗的意思是说,君臣都对射箭非常尽心,对练习射箭所需的礼乐也非常尽心,所以不但获得国安,而且获得声誉。所以天子制定了射礼,而诸侯认真实行。.这就是天子为什么能够驾驭诸侯而不用武力,而使诸侯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办法。

【原文】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①,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②,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责军之将⑧,亡国之大夫,与

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怠点扬解而语④。公同之裘扬解而语曰:“幼壮者裘后之人周为公孝弟,曹重好礼气不从流俗,修身以侯死者不卷?―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解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旎期称道不乱者不⑦?一在此位也!"盖仅有存者⑧。

【注释】

①矍(ju邑决)相:古地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城内闽里西。圃:泽宫。即学宫中习射的场所。

②射至于司马:到旅酬阶段,在射箭比赛开始之前,先举行乡饮酒礼。乡饮酒礼进行立一人为司正,比赛,而司正本为旅酬而设,他先充司马,主持射礼。所以赛射箭的时候。

③责:通“债”,败也。纠察饮酒失礼者。在旅酬之前进行射箭在射箭比赛时他又闲着无事,所以就让,说“射至于司马”,就等于说到了要比

④公周之裘:人名。孔子的学生。公阁是姓序点,人名。孔子的学生。姓序,名点。裘是名,之是语助词。举解:举起酒杯。在射礼进行过程中,司正使一人举解是旅酬即将开始的礼仪。语:发表议论。古时举行射礼,只有到了旅酬的时候才可以发表议论。

⑤眷奎(q挽其蝶卜六七十岁的老人。

⑥不:通“否”。下同。

⑦年卿“毫”。八十九十曰毫。期:百岁老几称道:言行。

⑧盖仅有存者:孙希旦说:公周之裘与序点二人所言,只有孔门高足才能做到,今乃要求普通观众做到,未免不近情理,因疑此节乃附会之言,不足凭信。

【译文】

孔子在矍相的泽宫演习射礼,围观的人很多,形成了一道人墙。射前先举行饮酒礼,到了该射箭的时候,孔子叫子路手持弓矢出列延请射箭的人说:财而过继给他人作儿子的人都有资格进来参加比赛“败军之将、便国君亡国的大夫、为了贪,没有资格进来参加射箭比赛。其他的。”听到这话之后,有一半人自以为合格而留下,另外的一半人都走开了。一比赛结束,到了旅酬的时候子又叫公周之裘和序点举起酒杯对在场的人讲话。孔公周之裘举杯说:“幼年壮年时能够孝顺父母敬事兄长,到了老年还讲究礼法,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而至死不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就请在宾位落座。”听到这话之后,人又走了一半。序点又举杯说:“爱好学习而不厌倦,爱好礼法而不改变,活到了八十九十乃至一百岁也言行毫不糊涂,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就请在宾位落座。”听到这话之后,人差不多就走光了。

【原文】

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①。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一;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鹊;为人子者,以为子鹊;为人君者,以为君鹊;为人臣者,以为臣鹊。故射者各射己之鹊。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

【注释】

①射之为言者三句:这是用声训来释义。“射”、“绎”、“舍”三个字古音相近。

【译文】

所谓射,就是寻绎的意思,或者说是释放的意思。所谓寻绎,就是寻绎自己志向之所在。所以在射箭的时候,如果心平气和,身体端正,就可以把弓矢拿得紧、瞄得准;把弓矢拿得紧、瞄得准,自然就射中目标了。所以说,:做父亲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父亲应该达到的目标;做儿子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儿子应该达到的目标;做国君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国君应该达到的目标;作臣子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臣子应该达到的目标。这也就是说,各人所瞄准的都是各自应该达到的目标。所以天子的大射叫做“射侯”。所谓“射侯”,也就是向诸侯应该达到的目标射去。射中目标就配当诸侯,射不中目标就不配当诸侯。

【原文】

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不得与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于祭者有庆,益以地。进爵细地是也。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①。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

【注释】

①故男子生三句:已见《内则》,详彼处注释。

【译文】

天子在举行祭祀之前,一定要先在泽宫演习射箭。泽宫之所以称“泽”,是因为要在这里选择可以参加祭祀的诸侯。在泽宫射毕,然后再在射宫中射。射中的诸侯可以参加祭祀,没有射中的诸侯不得参加祭祀。不得参加祭祀的诸侯要受到责备,并削减封地;可以参加祭祀的诸侯,将受到褒奖,并增加封地。受到褒奖的先进爵,受到责备的先削地。所以男孩子出生以后,要让射人用桑木之弓射出六只蓬草之箭:一箭射天,一箭射地犷四箭分射东南西北,表示敬天敬地,威服四方。有天地四方的雄心大志,乃是男子分内之事。一所以一定要先立下这样的雄心大志,然后才敢享用谷物,这就像是先干活而后吃饭那样。

【原文】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求反诸己而已矣①。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②,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曰:“射者何以射③?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鹊者④,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诗》曰:“发彼有的,以祈尔爵⑤。”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注释】

①求反诸己:王念孙说当作“反求诸己”,是,今从之。

②揖让而升下:郑说说:“下,降也。饮射爵者亦揖让而升降。”所谓“射爵”,就是罚酒。

③何以:郑玄说:“何以,言其难也。”

④正鹊(zhenggu争鼓):正是靶心,鹊是箭靶。

⑤《诗》曰二句:见《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有:语助词。尔:你。

【译文】

比赛射箭这件事,其中含有求仁之道。射箭时先要求自己做到心平气和、、身体端正,自己做到了心平气和、身体端正之后才开始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目标,则不应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应回头来检查一下自己。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在射箭比赛这件事上。虽然比赛结束时胜负的双方还是客客气气地揖让而升揖让而降,但最后仍免不了由胜者使不胜者饮罚酒。君子以不胜为耻,所以要争,而且不争就是没有君子风度。”孔子又说:“射箭的人怎样使射箭和音乐相配合?又使音乐和射箭相配合?这是难做的事。按照音乐的节拍发射,发射出去而正中靶心的,大概只有贤者才能做到吧!如果是不肖之人,他哪里能够谈得上射中呢?”《诗经》上说:“射箭时心中默祝一定要射中目标,以求不喝对方的罚酒。”祈,求也。祈求射中目标以免去罚酒。酒是用来养老的,用来养病的。祈求射中而免去罚酒,实际上就是免去了非老非病而受他人奉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