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 kardashian viedos: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大学生创业者们的苦与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23:11:14
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大学生创业者们的苦与乐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出现在我们身边,而接受采访的这几位大学生创业者中有暂时的成功者,也有事实上的失败者。在这里,我们无意渲染致富神话,更不是编织个人传奇,只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创业经历能让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或是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从中体会一些经验。 

    成功

    天津师范大学两名大二男生

    吃顿烤鸡翅 想出好商机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带他(她)来吃吧,如果你恨一个人也带他(她)来吃吧。”这句“涉嫌盗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经典台词的开场白是天津师范大学的两位“学生老板”给自己的小店撰写的广告语。这两位来自东北的小伙子就因为共同吃了一顿烤鸡翅而因此成为师大附近“赫赫有名”的“津门翅客”的老板。

    “津门翅客”是大二学生金德全和同学董磊合伙经营的一家烤翅店,店址紧靠师大校区,经常光顾烤翅店的“主顾”也以附近几所高校的学生为主。与金德全约好见面的那天,“津门翅客”正在装修,狭窄的店面里堆满了封阳台用的塑钢窗框。

    “津门翅客”的店面不大,上下两层大约也就百余平方米,除了厨房和卫生间外,剩下的地方也就能摆十张左右的小餐桌。

    和很多大学生创业的经历相似,这俩人投资开烤翅店的想法也来源于一次无意中的发现。“哈尔滨市有一家烤翅店生意特别好,经常会见到去吃鸡翅的客人排队。我们去年冬天一起去吃饭发现原来烤鸡翅也能这么火,所以就想在天津也开一家类似的店。”

    金德全喜欢吃鸡翅却不能吃辣,可是他偏偏想到要用“辣”来取胜。两个不同厨艺的小伙子就真的四处淘换,找来自诩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汁来腌制鸡翅。在开业之初,正是这个独特的辣翅成就了“津门翅客”。

    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两层百余平方米的小楼每年的房租是11000元,接下来就是购买烤箱、各种调料、桌椅板凳,没用一个月,“津门翅客”开张营业。“我们的一期投资3万元,除了一小部分是自己的,大部分都是跟同学们七拼八凑借来的。”虽然目前“外债”还没还清,但是眼看着小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两位“学生老板”也并不介意。

    3月中旬,伴随着一则“只要你能吃4根辣翅,全桌免单”的广告,“津门翅客”开张了。如今,“津门辣翅”已经在师大校区外“存活”一个月,小店经营状况良好。现在,“津门翅客”在网上开通博客订餐,对外的宣传依然是“巨辣鸡翅”。“我们觉得这项工作挺好的,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会继续下去。”金德全和董磊都是学美术的,但是他们两人丝毫不介意成为“厨子”,而且还很有信心能成为“名厨”。

    失败

    天津师范大学一名大二女生

    大学服装店 损失近万元

    在接受采访的众多大学生创业者中,小惠是唯一的一位女孩,同时也是投资最大、赔钱最多的一位创业失败者。

    2007年10月,来到大学城上学的小惠第一次有了想要经商的念头。“学校的位置特别偏僻,买东西不方便,特别是女孩要是想买漂亮衣服至少要坐1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商业中心。”爱美的小惠在来到新校区后首先发现的就是“商机”。

    没有深思熟虑,也没做“市场调查”,甚至不懂得核算成本和开支,毫无准备的小惠没过多长时间便成为校园里一家小服装店的“老板”。“第一个月我确实赚钱,但是我当时算的只是卖衣服的盈余,却将房租、人工、水电都没计算在内。如果这么算下来,我最多也就是不赔不赚。”等到小惠将这笔账算清楚,她便发现自己开始赔钱。

    “做服装生意压货特别厉害,一旦进货失误,所有衣服就都砸手里。”店里的客流稀少,服装压货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再加上小店需要人照看影响学习,小惠的服装店在坚持了不到4个月后便宣告“倒闭”。在朋友的帮助下,小惠总算将自己的店面转租出去,收回部分房租,就这样4个月的时间让小惠损失近万元。

    如今接受服装店的新老板依然在做着服装生意,可是以往喜欢逛街购物的小惠却再也没有进去过。

    每次从店门前经过,望着里面熟悉的场景,她总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我也总结自己的失败经验,觉得这次的投资失误是因为没有提前进行市场调查。实际上如果我要是开一家复印打印店,可能现在还在经营。”有过这次失败的经历,小惠变得成熟很多,她开始懂得思考什么才是顾客最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最需要的。

    失败

    江南大学一名天津学生

    “股东”出分歧 拆散创业路

    大多数的大学生创业者都会选择流通领域,也就是卖东西。可是学习通讯工程的小刘和同学却选择另外一条道路——中介所。不过就是这条不用大投资、大成本的小生意也在经营两个月后宣告失败。虽然小刘避讳提及原因,不过从与他的谈话和同学们的介绍中了解到,导致他们“生意”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三位“股东”之间产生了分歧。

    与很多想拿创业项目当成事业来做的大学生比起来,小刘的想法比较简单,中介所只是他在大学时代勤工俭学或者说赚零花钱的一个方式而已。以介绍家教为主要业务、推荐群众演员等其他副业为陪衬的“中介所”在去年春天开业,办公地点就是小刘的宿舍,同宿舍的两位室友是他的“合伙人”。三人既是老板也是员工,每天骑着电动车奔跑于学生和家长之间。

    “最开始我们的生意不错,每位接受中介服务的学生大约会付给我们100~150元不等的中介费。”小刘他们的“客源”都是三人一点点找来的,光散发出去的传单、广告就花费他们不少钱,更不要提经历。在家教工作步入“正轨”后,“中介所”拓展“业务范围”,开始为一些影视剧剧组寻找群众演员。虽然一次赚钱不多,但是每月下来也是收入颇丰。

    随着业务的扩大,问题一点点暴露出来。首先,来他们中介所找家教工作的同学开始跟他们玩起花招。“我们那么不容易找来‘客源’只是赚点辛苦钱,可是有部分同学却在与家长‘接头’后把我们甩开,让我们‘人财两空’。”小刘说,这种事是他们始料不及的,而且即使是发生之后,他们也没有想到特别可行的办法来解决。为此,三位“股东”开始出现争执。

    特别是在大三开学之后,通讯工程系开始细分专业,以前一直住在同一宿舍的小刘三人因为选择专业不同而搬离旧宿舍。住宿地点的变更直接导致他们在生意上最终“分道扬镳”,开学后没多久,小刘他们组建的“中介所”便宣告破产。

    “以前很多物品都放在宿舍里,我们三人每天见面可以一起商量。分专业、换宿舍之后,大家住得远了,那些共同的物品放在哪个宿舍都不合适,很有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再者大三的课程比较忙,所以我们便决定不干了。”对于“中介所”两个月夭折,小刘这样解释。因为一直没有拿“中介所”当成事业,所以失败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困扰。不过,每每提起当初“创业”的经历,小刘的言语里依然还会流露出一丝怀念和向往。(李柏彦 王子瑞 王绍丹 崔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