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暖妻老婆入婚随俗:经穴秘密 4针灸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48:51

经穴秘密 一

[收藏] 2009-11-14 09:49标签:肺经 井穴  分类:随笔

6孔最郄穴。

     [穴义]肺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渗入脾土。

    [名解]

    1)孔最。孔,孔隙也。最,多也。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应秋,其性燥,肺经所过之处其土(肌肉)亦燥(肺经之地为西方之地),尺泽穴流来的地部经水大部分渗透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运地部的经水时如过筛一般,故名孔最。

    2)肺经郄穴。郄,空隙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而承运本穴经水的地部脾土性干燥,经水流经本穴时大部分漏失脾土之中,脾土如有众多空隙一般,故为肺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性温热。

    [运行规律]经水一部分循肺经向列缺穴流行的同时又不断地渗入脾土之中,另一部分则在吸收脾土之热后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将肺经冷降的水液分润脾土。

    [治法]寒则灸之或深刺补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7列缺络穴,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童玄,腕劳。

     [穴义]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

     [名解]

    1)列缺。列,裂也,破也。缺,少也。列缺名意指肺经经水在此破缺溃散并溢流四方。本穴物质为孔最穴下行而来的地部经水,因其位处桡骨茎突上方,下行的经水被突出的桡骨(巨石)所挡,经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故名列缺。

    2)童玄。童,少儿也,与老人相对,少为阴,老为阳,此处代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水液。玄,带赤的黑色也,即暗红色。赤为火之色,为热,意指穴内气血特点有温热之性,黑为肾之色,表示穴内气血为水液。童玄之名所指乃穴内气血为温性水液,即是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血。

    3)腕劳。腕,手腕也。劳,劳作也。腕劳名意指本穴分配血液给手,手受血而能握也,而能劳也,故名腕劳。

    4)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由于其溃缺破散向外分流,向外侧流向了阳明经,向内(里)流向了任脉,向下流向了本经,故其为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

    5)肺经络穴。本穴的地部经水由于其溃缺破散并向手阳明、任脉分流,它有联络其它经脉气血物质的作用,故其为肺经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即血),性温热。

    [运行规律]本穴的气血走向有三支。第一支经水流向任脉,第二支经水流向大肠经,第三支经水循肺经主干道而下行于经渠穴(当肺经经水量大并超过上述渠道的分流作用时,肺经经水则循脾部溢流)。

    [功能作用]将肺经经水分流于任脉、大肠经。

     [治法]任脉不通则向内直刺多提插捻转,表里不通则横向外刺,本经受阻则循经而通。寒则补之,热则泻之,皆无灸,灸亦无功。

     [藏象]列缺穴有如人体上源的水利枢纽,左右肺经、大肠经、任脉则如肺经经水输供的不同对象,经水分配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各经所管辖区域的阴阳虚实,从而导致不同部位的各种病变。

     [注]四总穴歌曰“头项寻列缺”,其意二。一是头病多因风,取列缺穴可通肺气,金可制木。二是列缺穴经水为上源之水,水善调寒热,而头为人之上部,泻皮层之液则头部阳气生,故列缺穴列为四总穴中调治头项的要穴。

    8经渠经穴,属金。

     [穴义]肺经经水流经的渠道。

    [名解]

    1)经渠。经,经过、路径也。渠,水流之道路也。穴名之意指本穴为肺经经水流经的渠道。    本穴位置因处列缺穴之下部,列缺穴溢流溃缺之水在此处又回流肺经,故名经渠。

    2)肺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因肺经的经水由本穴经过,动而不居,故为经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列缺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血、性温热,在本穴流行时的变化是蒸发散热,为生气之穴,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之气,地部经水性温热,天部之气性凉湿。    [运行规律]本穴的地部经水一方面循肺经流向太渊穴,一方面又不断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以气化水湿的形式将肺经气血的热能传输天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9太渊俞穴,原穴,属土,脉会。

    [别名]太泉,鬼心。

    [穴义]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

    [名解]

    1)太渊。太,大也,极也。渊,深涧也,言穴之形态也。太渊之名乃从类象的角度描述穴位微观下的形态特征,指肺经水液在此散化为凉性水湿。因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如经水从山之顶部流入渊之底部,故名太渊。

    2)太泉。太,大也。泉,水流、源泉也。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飞落而下,为山上落下之大泉,故名太泉。

    3)鬼心。鬼,与神相对,神处为天,鬼处为地,鬼在此代表地部。心,内部也,中心也。鬼心之名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流向地之地部。

    4)肺经俞穴。俞,输也。指本穴为肺经经脉凉性气态物的主要输送穴位。本穴的气血为地部的经水,流行方式是从高位流向低位,如瀑布飞落而下,经水落下之时向空中散发大量凉性水湿之气,为肺经凉性气态物的主要输送之处,故为俞穴。

    5)肺经原穴。原,6)源也。本穴为肺经凉性气态物的输送之源,7)故为肺经原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土者,生金之物,因本穴为肺经天部之气的主要输供之处,表现出土的生金之性,故其属土。

    7)本穴为脉会。脉,脉搏也,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本穴形如深渊,上接天部,下通地部,天、人、地三部之气皆会于此,故为脉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性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本穴气血的运行是由地之天部流落地之地部,在由高位流向低位时,经水大部分化为水湿气态物逸散于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散化肺经地部水湿,向天部输送肺气。

    [治法]寒则灸补,热则泻针出气。

    [藏象]太渊穴之形态有如山涧深渊,太渊穴之气血则有如山涧流趟的溪水,溪水的寒热温凉及流至的溪水多少,其变化导致了穴位局部环境场的改变,这种改变它是通过深渊中散发的水气而实现的。局部环境场的改变进一步又影响到更大的环境场,此即是太渊穴的内在作用机制。

     10鱼际荥穴,属火。

     [穴义]肺经经水吸热气化上达于天。

     [名解]

    1)鱼际。鱼,水中之物也,阴中之阳也。际,际会、会聚也。鱼际者,水中之阳聚集也。本穴气血为太渊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肺经经水经过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失散,因此传至本穴的地部经水已较稀少。而本穴所处为西方之地,地性干燥,故其经水吸收脾土之热后大量蒸发上达于天。鱼际之名即是意指穴内气血由阴向阳的这种主要变化,故名鱼际。

    2)肺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指本穴的经水经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散失后流经本穴的地部经水极为细小也。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因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量极少,受脾土之热而较多蒸发上达于天,表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少量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本穴经水一方面循肺经流向少商穴,一方面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气化肺经水湿,散发脾土之热。

     [治法]寒则补而留之,热则泻气摇孔出针,或凉药水针。

     [藏象]鱼际穴内的物质运行有如不太多的寒冷水流流至热燥的地面,因热燥的地面作用于寒冷的水液而使水液快速的气化,气化后的热燥水气则上炎于天并作用于天部,从而导致天部环境的改变。此亦即是鱼际穴作为荧穴有主治疾病显见于面的特异性原因。

     11少商井穴,属木。

     [别名]鬼信。

     [穴义]肺经体表经脉的地部经水由本穴经内部通道回归肺脏。

    [名解]

    1)少商。少,与大相对,小也,阴也,指穴内气血物质虚少且属阴。商,古指漏刻,计时之器,滴水漏下之计时漏刻也。少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流注方式为漏滴而下。本穴物质为鱼际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经过上部诸穴的分流散失,因而在少商穴的经水更为稀少,流注方式就如漏刻滴下。少商穴在拇指之端,其滴下的位置是从地之上部漏落到地之下部,即由体表经脉流向体内经脉。

    2)鬼信。鬼,与神相对,指地部或阴类之物。信,信用。鬼信名意指本穴流注的地部经水遵守其规律而运行。因本穴为地之天部与地之地部的连通之所,肺经体表经水的运行为漏滴般滴向肺经体内经脉,有如计时之器的漏刻般遵守其运行规律,故名鬼信。

    3)肺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的流注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并从孔穴通道而流,故为肺经井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物质的流注方式是经水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而温热水湿之气则从地之地部向天部蒸发,此向外蒸发的温热水湿之气因其水湿含量较大只能上行于天之下部,只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并不表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经水量极少,经气量较多。

    [运行规律]经水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经气则由地之地部外出天部。

    [功能作用]将肺经体表经水导入体内,排泄体内肺经之气。

    [刺灸]点刺出血。

    [藏象]由膜质包裹密闭的肺脏有如一个锅炉,心室提供的热源则如炉堂内的火,肺脏内的阴液则如锅炉内的水,肺脏内的气则如锅炉内的高温气体,中府穴则如锅炉的放气阀,肺经体表经脉亦如与放气阀相通的输气管道,而少商穴及其与肺脏相通的内部经脉则如锅炉下部的回水管口,同时,少商穴还是输气管道和放水管道的交会点。经过上述比喻,我们就不难理解了肺经的内外经脉、气血物质、少商穴和其它穴位了。少商穴作为井穴,它能够主治心下满,它的作用机理有如锅炉的放水塞放水一般,是通过肺经的体内经脉的泄水而实现的。

    [注]井穴皆可治“心下满”,心下满所描述的对象是心,而少商穴能调节心的状态是通过肺之母脏来实现的。“心下满”是指心的状态为满实之状。实又有阴之实与阳之实之分,阴为液、阳为气,气为无形之物,无满之状,即使是在密闭的容器内也只有鼓胀和凹陷之别,心的满是阴液的满。心与肺相连,仅以膜质相隔,心与肺都可看作是在胸腔限制空间内的软质皮囊,心内的阴液不可能被肺内的气体压缩成满实之状,只有肺内的阴液才能使心内的阴液挤压成满实之状。而少商穴通过井穴与肺经相通的体内经脉放泄了肺内的阴性水液,减少了肺内水液与心内水液的空间争夺,心的膜质皮囊得以舒张,心内阴液的水位得以下降,心之皮囊内的满之状即得以消除

。    二,手阳明大肠经

(说明,不是我的作品!)今天将手阳明大肠经经穴解释粘贴于下,有兴趣者可看看。    有关中医方面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争论的东西不是无理,而是有理,因为各人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察的,观察的角度不几时出的结果也不同罢了。    中医界就是这样,不能妄自称大,我犯了这方面的严重错误,亦会损德,太不值得了。    我来提议一下,以后我在网上公布我的学习心得,大家有什么疑问尽量提出来,我尽自己所能回答。    我们用争论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求中医理论及中医各个论述、各个概念的正解上,这样是不是对学术会更有用些?比如下面的这些解释,如果你了觉得它符合中医本意,这样我们再进入下一个主题,如果你觉得此解不当,我们再来讨论,大家说,好吗/我说过,以后我会将中医经典论著的内容逐章逐章的谈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樟树公

    二、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1商阳井穴,属金。

     [别名]绝阳,而明。

     [穴义]大肠经经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名解]

   1)商阳。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阳气也。商阳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也就是地之内部。商阳穴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    由于人体系统的重力场特征,人体内部的温压场高于外部的温压场,因此大肠经体内经脉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物就会由本穴的漏刻滴孔向外喷射。商阳之名正是对本穴气血物质这一运动特征的概括描述,故名商阳。

    2)绝阳。绝,断绝也。阳,阳气也。绝阳名意亦可释为阴绝而阳,或曰纯阳。如商阳之解,本穴的气血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所化,出体表经脉后化为纯阳之气,穴内无阴性之水,是绝阴化阳的过程,故名绝阳。

    3)而明。而,语气助词,作转折用。明,与暗相对,指可见。而明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可见之物。在中医学中,物质可划分为二大类,一类为阴,一类为阳,阴又为有形之水,阳又为无形之气。有形之水可见,无形之气不可见。穴名冠以而明,它正是对穴内的气态物质处于特殊的可见状态的描述。由于本穴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气化并喷射而出,成为了可见之状,因而明白可见,故名而明。

    4)大肠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的气化之气从地部孔隙而出,故为井穴。

    5)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内部外出的高温高压气态物,水湿浓度大,出体表经脉后其变化为散热冷疑,表现出西方之气的秋凉特性,故本穴属金。

    [气血特点]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性凉。

    [运行规律]阳气由大肠经的体内经脉外出体表经脉并循经传于二间穴。

    [功能作用]气化大肠经体内水液,向大肠经体表经脉输送高温水湿气体。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血必淡、色必暗),热则摇孔出气,无见其血。

    [藏象]本穴的微观形态有如高温锅炉的放气阀,气血物质则如放气阀外喷的高温水蒸气,内部经脉中的经水则如锅炉管道中的高温之液。

     2二间荥穴,属水。

    [别名]间谷,闻谷,周谷。

    [穴义]大肠经气血在天部不太高的层次冷凝化水。

    [名解]

    1)二间。二,概数,在此表示较小之意。间,间隔、空隙也,指本穴物质所处为空隙之处。    二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位处不太高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所处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二间之名即是对本穴气血物质所在的空间层次范围的说明,故名二间。

    2)间谷、闻谷、周谷。间,间隔、空隙也。闻,听也,指距离短近。周,范围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之处。间谷、闻谷、周谷名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位处较小的间隙处。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高温水气,此高温之气因是由商阳穴的喷咀喷出,行至二间穴后扩散的范围不大,如处于狭小的区域,故名间谷、闻谷、周谷。

    3)大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因散热而有部分水气冷凝而降,在地部形成细小的经水,故为荥穴。

    4)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湿之气,在本穴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的变化,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大部分为天部之气,同时地部亦有极少经水,天部之气及地部经水性皆温热。

    [运行规律]天部之气向三间穴上行,地部经水向商阳穴下行。

    [功能作用]大肠经经气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3三间俞穴,属木。

     [别名]少谷,小谷。

    [穴义]大肠经气血在稍高的天部层次形成风气。

    [名解]

   1)三间。三,概数,与二相比稍大。间,间隔、间隙。三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比二间穴稍高的空间层次。本穴物质为二间穴传来的天部清气,其性温热,上行至三间穴后所处的天部位置较二间穴为高,故名三间。

    2)少谷、小谷。少与老相对、小与大相对,皆言小之意。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少谷、小谷名意皆指本穴物质所处的空间范围较校

3)大肠经俞穴。俞,输也。大肠经气血由于有二间穴的散热冷降,在本穴处基本上无气血物质的升降变化,本穴只是起到了大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作用,故为俞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中的气血物质由于基本上无升降变化,而在二间穴不断提供气血物质的情况下,穴内的气血物质只是循大肠经向上部的合谷穴横向移传,表现出风木的横向运动特征,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穴内物质以横行的风气形式循大肠经传向合谷穴。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合谷原穴。

     [别名]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穴义]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名解]

    1)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常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容,容纳、包容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汇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纳也。口,脾胃之属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

    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

    [功能作用]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治法]虚寒则补而灸之,实热则泻之,热症凉药水针良。

     5阳溪经穴,属火。

     [别名]中魁。

     [穴义]大肠经气血在此吸仍霍升上行天部。

     [名解]

    1)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也。阳溪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仍霍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阳溪。

    2)中魁。中,与旁相对,正也,指本穴气血运行的路线是大肠之正经。魁,首也,与尾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首为阳,尾为阴也。中魁名意指本穴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气。

    3)大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大肠经经气由本穴经过,故为大肠经经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输至此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吸热后上炎于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本穴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穴内经气由天之中下部上炎至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吸收天部之热并向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而后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6偏历络穴。

     [穴义]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别走肺经。

    [名解]

   1)偏历。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偏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行至本穴后因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偏历。

    2)大肠经络穴。因本穴有天部之气偏走肺经,有联络大肠经与肺经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阳热之气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偏走肺经,二是循大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向肺经输送大肠经的阳热之气,改善肺气之虚。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7温溜郄穴。

     [别名]逆注,蛇头,池头,地头,通注。

     [穴义]大肠经的阳热经气在此聚集并缓慢蒸散。

     [名解]

   1)温溜。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也。温溜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缓地散仍霍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温溜。

    2)逆注。逆,反也。注,灌注也。逆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上行。注是对有形之物的形容,其运动方向向下。逆注即是与有形之物向下的灌注方向相反,而本穴气态物的运行方向正是如此,故名逆注。

    3)蛇头、池头、地头。蛇,头小身大之动物也。池,水池也。地,田地也。头,首也。蛇头、池头、地头皆是对本穴气血物质总量与输出量的比喻,意指输出量小也。蛇头与其身相比为孝池之头与其池相比为孝地之头与其地相比为小,故名。

    4)通注。通,通过、通行也。注,灌注也。通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不光有悄悄地溜走散失的变化,气态物同时也不断地散热缩合如细雨之降归走本经,故名通注。

    5)大肠经郄穴。郄,空隙也。本穴物质为天部之气,其变化为不断地散失,微观下的穴位四周如有众多细小的空隙一般,故为大肠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其性较干燥。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以缓慢的蒸散之状循大肠经向上传输。

    [功能作用]散发大肠经气血之热,向大肠经以外的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有余于气则泻,不足则补,偏寒加灸。

     8下廉

     [别名]手下廉。

     [穴义]大肠经经气位处天之天部,天之下部气血廉洁清静。

    [名解]下廉、手下廉。下,与上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于手部。下廉、手下廉名意指本穴下部层次的气血物质洁静清明。本穴物质为温溜穴传来的水湿云系,此水湿云气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天部,而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故名下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大部分散热冷却横向下行上廉穴,小部分则横向下行手五里穴。

    [功能作用]吸附并聚集天之天部的浊重之物并使其沉降。

    [治法]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寒则补针多留或灸。

    [藏象]下廉穴的天部之气如同气象学中所指的在西北方向刚刚形成的高空冷湿气流,它的运行是不断地从西北方的高空向东南方的低空移动,即是横向下行。此高空冷湿气流中的滞重部分它会快速地从天部的高位降至低位,即如传至上廉穴的水湿云气,而轻质的部分它会在飘行更远处才形成降水云系并化雨而降,此即如传至手五里穴才冷降归地的水湿云系。

    9上廉

    [别名]手上廉。

     [穴义]大肠经经气中浊重部分在此归降地部,天之上部廉洁清静。

    [名解]上廉、手上廉。上,与下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于手部。上廉、手上廉名意指大肠经气血物质所处为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气血虚少,洁静清明。

    本穴物质为下廉穴传来的水湿云系,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下部,而天之上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故名上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继续散热吸湿并横向下行传向手三里穴。

    [功能作用]吸附天部的水湿浊物向下沉降。

    [治法]实热则泻之,虚寒则先泻后补,寒则灸之。

    10手三里

    [别名]三里,鬼邪,上三里。

     [穴义]大肠经浊气在此降地并覆盖较大的范围。

     [名解]

    1)手三里。手,指穴所在部位为手部。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手三里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上廉穴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在手三里穴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手三里。三里、上三里之名意与手三里同。

    2)鬼邪。鬼,与神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地部。邪,指邪气。鬼邪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的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肠经经气中浊降于地的经水,脾土受之,脾土喜燥而不喜湿,今受之水湿,实为受邪之害,故名鬼邪。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之水。

    [运行规律]天部的水湿云气沉降于地,地部的水液一部分渗入脾土之中,一部分气化上行曲池穴。

    [功能作用]润化脾燥,生发脾气。

    [治法]寒盛则补之或点刺出血,湿盛则泻之,热盛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