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花岗石价格:引力新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03:06

引力新解

胡忠林

[摘要]假如月球停止围绕地球旋转,它会自然落入地球吗?这是新、旧两种引力理论的分歧所在。现有的引力理论只承认质量间的相互吸引,而忽视客观存在着的排斥。对引力理论的全面解析,将带来很多新发现。


       牛顿力学只适合于描述低速运动,所以他被爱因斯坦相对论所取代。而由狭义相对论派生出的“对称”思想则只适合于解决简单问题,它对“破缺对称”的解决无能为力。科学的发展已显现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包括生命现象在内的众多复杂问题,相对论的思维模式,显然已撑不起物理学的门户。因为物理学是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础,理当包罗万象。

    历次物理革命总是以哲学观念的革命为先导,此次当然也不例外。我曾多次尝试,完整地表达创新理论。但要想让权威们接受一种难懂的创新理论,实在不是单靠说理所能完成的。因为权威们接受新观念的能力,甚至不比中学生强。所以本文暂不谈理论,而直接展现观点和证据。暂时希望不要因此指责我的结论缺乏逻辑基础,这是无法两全的选择。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现有的引力理论是个怪胎,人们既没有完整的引力理论,也没有全面的引力体验。人们只能体会到地球对人体的引力作用,体会不到天体之间的引力以及地球对气体分子的引力有什么不同。看到苹果坠落地球,便想当然地以为:月球也能如此。实际上引力作用并不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为质量间的相互吸引,有时也表现为排斥。具体机理是个复杂的问题,其中的奥妙绝非三言两语所能交代。为了简化论证的难度,我想以简明的事例阐明新、旧两种引力理论的根本分歧。现有的引力理论只知道质量间的吸引而不承认有排斥,不仅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引力奇点”疑难。而且按照这种理论,围绕地球旋转的月球,应该总有一天会由于地球的引力,而逐步靠近地球,甚至象人造天体一样陨落。但事实是月球离地球越来越远。

    物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引力能”消耗使地球自旋减速,造成月球远离,但我肯定两种理论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我断言:假使你能让月球逐步靠近地球,做为整体的月球,并不会感到靠近地球越来越容易。恰恰相反,它感受到的却是靠近地球越来越难。更极端的事例:假如能把地球劈为两半,引力的作用决不会使它们重新合二为一,而是彼此远离对方!这样的结论和人们的常识是格格不入的。虽然在这篇短文里,我无法直接证明这个结论,但我相信,看了后面的论述,你会愿意考虑这种可能性。以后如果给我足够的篇幅,我完全可以把其中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

    曾记否当年卢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时,就有人指出,电子会由于不断辐射能量,最终落入原子核。现在我们知道,即使用电子对着质子去撞,也不必担心电子被质子吸住。事实已然如此,但真正的道理却罕有人知。尽管我无法搬动地球、月球为我做实验,但原子核内的核子却明白地显示出这种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关系。强力为何会有排斥?同样是当代理论物理难解的疙瘩。我可以证明强力和引力的机制是相通的,它们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甚至比“对称”还要简单,这是后话。只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变化内涵,才能造就出这个奇妙的物质世界。

    如果这些理由还不足以使你将信将疑,我还可以提醒一种事实:为什么木星的引力会把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拉成一系列碎块?仅靠吸引,有那么大的断裂力量吗?

    我的引力理论不仅能解释所有已知的引力现象,更由于其深刻的理论内涵,还可用来解决某些奇妙的现象。激光实验的某些特殊现象原本可作为我的理论预言,令人惊叹的是:专业人员竟然在没有相关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完成了试验内容!只是他们对实验的解释(本文做省略处理),却难以令人苟同。

    朱棣文教授采用三对两两相向的激光束,将预先冷却的原子牢牢禁锢在一狭小区域,这种被称为“光学粘胶”的激光制冷技术,已可将原子的温度冷却到10-12K数量级。激光粘住原子的作用,其实就是和地球吸住人的引力,具有相同作用机理的力,你完全可以把它也视为引力。包括弱力、强力、电力,它们虽有各自的特殊性,但都服从共同的作用机理。你根本无法想象最终的答案是多么简单,又多么奇妙!

    激光并不只能禁锢原子,它还可用来克服地球引力,去随意移动生物细胞。这种“激光光镊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医学研究,只是由于人们对微观引力作用的根本无知,所以至今无人把它和引力作用联系起来。再难猜的谜,在你知晓谜底之后,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如果你能认清引力相互作用机制,不仅微观现象迎刃而解,而且“宇宙暗物质”的答案,也必成竹在胸。

    量子物理学置微观世界的复杂性于不顾,直接采用统计概率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实际上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一贯采用的简便方法。对于难以把握的宏观现象,统计概率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是从没有达到过量子物理学“十三位有效数字”的骄人战绩而已。但谁都知道:统计概率不能代替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世界上每起飞十万架次飞机,就会有一架掉下来”的结论,我们更关心:每一次“空难”发生的具体原因。调查飞机失事,没有人去依赖方程式,但多数都能通过模拟再现事故原因,找到答案。微观世界如此高度的可再现规律,认清它们变化的规律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了。量子物理学从理论上根本否认微观世界因果关系的做法,实质上是不思进取的自甘堕落。如果连基本物理过程都因为太过复杂而不敢正视,还要奢谈从根本上定量解决微观问题,岂不尽落后人耻笑?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总结出了大自然的简单,包括复杂的生命现象也不过是四种碱基的配对游戏,计算机原理更是0和1的简单组合。微观世界的高度同一性,“互动”和强关联是非常复杂,但绝不是没有简单的规律可循。今天,在人类共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我可以只用一种规律演绎出整个物质世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轮廓,几乎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只要你拥有广博的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在理解所有过程的基础上,才可以定量证实。方程式总会有用武之地,但首先要搞清物理过程。否则,无穷大、“奇点”的幽灵,总会始终伴随着理论物理的各个篇章。不要认为只有方程式才是唯一科学的论证方法,它实质上只适合于解决确定的简单问题;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逻辑思维远远超过计算机。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也远不敌围棋国手,便是最基本的证明。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最精巧的思维往往看上去是行不通的,下棋时的妙着往往也有这种特征。请给我一次阐明理论的正式机会,因为我要改变的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人们认为理所当然、毋容置疑的东西。想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那些结论,有几条是能轻易让人接受的?!倘若你对于尚不知道大地原来是个悬空球体的人,讨论苹果为何会掉落地面?没准他真会把你送到精神病医院去!

    没有专业物理学家的参与,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就不可能得以实现;没有专业物理学家,业余作者只能一事无成。但二十世纪也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业余物理学家在理论创新过程中的地位。衷心希望专业物理学家不要一味地嘲笑业余作者,在能够产生钻石的地方,肯定沙子居多。相信我的研究成果,能给当前举步维艰的理论物理研究,带来新的活力。

    我不需要大笔的研究经费,也没有制造过任何学术垃圾。我用二十多年的心血,铸成的完整理论却无缘面见真正的物理学家,这是创新世纪的悲哀!愿这样一篇短文,能够制造一次平等对话的机会,我只要求这一次机会。对于真的斗士,一次机会足矣!

 

附:

本文作者:胡忠林,男,1963年10月生,1979年开始对高能物理产生浓厚兴趣。1985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而后一直任教于安徽省淮南卫校至今。终生最大的遗憾,就是由于跳级没能考取理想的大学。从而使我二十多年的理论物理研究之路充满坎坷。也许可以告慰的是:医学专业的独特视角,使我能够发现职业物理学家忽视的东西。在物理世纪向生物世纪转变的历史进程中,我惊讶地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恰当的位置。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业余出身的爱因斯坦,二十一世纪还会历史再现。因为创新之路,是无法设计的,它属于独辟蹊径的勇士。

联系电话:0554--3310744 邮码:232007
邮箱:hzl631016@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