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章奇谭免费漫画:各宗教的神学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00:50

各宗教的神学观

【文选1】

巴哈伊信仰的灵性信念 

上帝所遣新圣使的来临代表了历史的关键转折点。祂们放出一股新鲜的灵性冲撀力,激发起个人的更新和社会的进步。巴哈欧拉的启示,以及伴随它的灵性冲击力,尤其意义深远,因为它对应着人类的成熟期。

只有一个上帝 ── 宇宙的创造者。横贯历史,上帝已通过一系列神圣使者向人类显示了自己。每一位圣使都创立了一个宗教。这些圣使包括亚伯拉罕,克里希那,琐罗亚斯德,摩西,佛陀,基督和穆罕默德。这一系列的神圣教育者反映了同一个历史性的“上帝之计划”,旨在教育人类认识造物主,并培养人类的灵性、知识和道德能力,其目的一直是为一个全球性的、不断演进的文明铺路。上帝对现代人类之意旨,在仅仅一百余年前由巴哈欧拉所启示。祂是这些神圣使者中最近代的一位。

  这就是巴哈欧拉关于上帝、宗教和人类之教义的精髓。巴哈伊常常将这些信念简单地表达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家。“一体性”一直都是巴哈伊信仰概括一切的主题;在神学术语中,它体现为这一认识:唯一造物主对同一人类,只有一个整体计划。

  与这些认识相配合的是这一理解:人的本性从根本上是灵性的。虽然人在地球上以物质身体存在,每个人的根本特征却被不可见的,有思维能力和永恒的灵魂所定型。

  灵魂使躯体充满生气并且使人区别于动物。灵魂只有通过个人与上帝之联系 ── 经由祂的圣使作为媒介 ── 才会成长与发展。这种联系通过祈祷、学习这些“教育者”启示的经典、爱上帝、道德自律和服务人类而得到滋养,正是这个过程赋予生命以意义。

  培养生活的灵性方面有几点裨益。首先,人不断发展出那些构成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基础的内在品性。这些品性包括信仰、勇气、爱、同情心、有信用和谦卑。当这些品性越来越多地被显现出来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也随之进步。

  灵性发展的另一个效果是领悟并遵从上帝的旨意。不断接近上帝使人为来世作好准备。灵魂在身体死后继续生存,并开始一个朝向上帝的灵性旅程,这旅程经过许多的“世界”,或称“存在之境域”。在这条旅程上不断进步,在传统术语里,被比作“天堂”。如果灵魂没有发展,它就停留在远离上帝的状态中,这在传统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术语中,称为“地狱”。

  来自上帝的新圣使之出现,代表了历史的关键点,祂们中每一位都放散出一股新鲜的灵性冲击力,激励起个人新生和社会进步。巴哈欧拉的启示以及伴随着它的灵性冲击力,尤其意义深远,因为它对应着人类的成熟期。

  巴哈欧拉教导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今天已进入了它集体存在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就象一个青年进入成年一样,现在人类也可以达到新层次的成就。全球性的事业,从前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现在能够达成了。这样的事业包括实现世界和平,达到全球社会正义,促进在技术、发展、人的各种价值追求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平衡。

不可知的本质

  在阐述巴哈伊是如何看待上帝、宗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时,最好的起点是介绍巴哈伊关于上帝的概念。从巴哈伊有关“上帝”的概念以“上帝是不可知的”这一认识开始。

  巴哈欧拉教导,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它的绝对统治者。祂的本质是无局限的、无穷无尽的和全能的。因此有血肉之躯的凡人,以其有限的悟性和能力,不可能直接领悟或理解这神圣本体以及祂的动机或运作之道。

  虽然上帝其本质是不可知的,然而祂选择了一系列神圣使者,通过祂们使祂自己为人所认识。

  这些圣使是通往上帝知识的唯一途径,祂们包括世界各伟大宗教的创始者:摩西、克里希那、琐罗亚斯德、佛陀、基督、和穆罕默德 ── 这里仅列举那些最为人知的圣使。巴哈伊也将其它先知包括于其中,如诺亚和亚伯拉罕。

  用巴哈欧拉之言,这些圣使乃“上帝之显示者。”这些显圣者是上帝之属性和完美的完全反映和反射,是传达上帝对人类之旨意的纯洁管道。

  上帝派遣了一系列圣使来教育人类 ── 这一认识被称为“天启进化论”。就象上学的过程。儿童们在小学各年级升入中学和大学时就被授予越来越复杂的知识。人类也是如此一步一步地接受一系列神圣使者的“教育”。在每个时代,上帝之圣使的教义并不是符合于我们自身的知识水准而是适合于我们集体成熟水平。

双重地位

  上帝之显示者具有双重地位。一方面,祂们是神圣存在体,完全反映出上帝之旨意。另一方面,祂们是人,受生老病死的约束。祂们有不同的身体特征,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召唤人类。这些不同造成了宗教间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有时反而掩盖了祂们内在的一体性。

  巴哈欧拉言道,“全能无双之上帝有目的地遣往地球之人民的每一个先知,都被委以一个使命,并被命令以最适于祂出现时代之要求的方式行事。”

  然而,从根本上说,上帝之圣使们的灵性教义是普遍相同的。每一位圣使都强调了爱上帝、臣服于祂的旨意和爱人类的重要。虽然言辞有所不同,每一位圣使都教导了“黄金法则”。这一公认的永恒法则即是:希望自己如何被对待,就该如何对待别人。

  “你要确信无疑地知道,上帝所有先知的本质是同一性的。”巴哈欧拉写道:“祂们的同一性是绝对的。上帝,那造物主,如此说:在吾信使之间没有丝毫区别”

  上帝之显示者通过神圣天启过程向人类传达上帝之旨意。这些启示的过程已被记戴在世界的伟大圣典中,包括从《旧约》到《古兰经》,包括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和琐罗亚斯德的经典。这些经典代表了人类对上帝启示之言的记录。

  巴哈欧拉说上帝之言是全世界的“金钥匙”,唯有它才能开启潜伏在每个人内心的灵性潜能;唯有它才能帮助我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没有上帝之言,人类将会停留为本性和文化环境的俘虏,只滞留于那些与躯体生存相关的品性上。假如没有神圣指引,贪婪、自私、不诚实、腐败等等就会不可避免地泛滥。

  对巴哈伊来说,巴哈欧拉所启示的书着、书简、和信札代表上帝之言在今天的重新申述。虽然它们与以往的宗教天启兼容,并且代表着“上帝不变之信仰,于过去及未来都是永恒的,”但是,巴哈欧拉的著作也包含了关于上帝对当今人类旨意的新真理。

【文选2】

上帝

目录

一 中国传统记载的上帝

二 基督宗教中的上帝

三 犹太教的上帝

四 伊斯兰教的安拉

五 印度教中的上帝

六 希腊神话中的最高神

七 拜上帝会的上帝

八 玄天上帝

九 关于上帝之文献

十 中国传统上帝观

九 关于上帝之文献

十 中国传统上帝观

  上帝,或称天,天帝等,中文本意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是自然化的最高的神。

  在中国上帝,又称天、帝、天帝、天主、昊天上帝等,早期亦称皇天或皇天上帝,部分文献又称“太一”等。“帝”后来通常用来指帝王、君主、天子。“天”是最通常的说法,又称苍天、上天、上苍、老天、老天爷等,如“苍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中的“天”。

  亚伯拉罕诸教认为是万有的创造者、宇宙的统管者、真理的启示者、选民的拯救者和罪恶的审判者。

[编辑本段]一 中国传统记载的上帝

  史书中最早出现“上帝”一词的记载的书籍是《尚书》和《诗经》。

  《尚书》:“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诗经》:“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昊天上帝(尚书)或皇天上帝(北京故宫供奉的牌匾)是上天、天帝、天父(与“地母”相对)、皇天(与“后土”相对)、老天爷等的正式称谓。上帝在中文的本意为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自古就在中文中出现。明代利玛窦将天主教传至中国,为了便于传教,便将拉丁文“Deus”翻译成中文古已有之的“上帝”。(中国伊斯兰教也有相似之词,即真主,意思相当于上帝。)但是信仰的不同,其“上帝”的含义也不一样。

  《通典》记载,周礼设六官,其中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大方位天帝:一曰苍辂,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辂,以祀东方上帝。三曰朱辂,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黄辂,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辂,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本于道,天由道而生。墨子把上帝鬼神看作人类之外的另一种生灵[9]。东汉大儒郑玄声称“上帝者,天之别名”,并有六天一说,认为上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宋朝理学派大儒朱熹认为,“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体的不同称呼,心学派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早期的上帝,带有浓厚人格神色彩,如《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后期儒家信仰中“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仅被视为哲学上的无形无名的“本体”,称为“理”。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则为道教所继承,发展为“玉皇大帝”,但已不再作为至上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于代表“天”的“玉帝”)。

  中国民间神话信仰和主流文化儒家信仰中的天、上帝、天帝、昊天上帝,在道教神话中演化为玉皇大帝。在道教信仰中,玉皇大帝为天界、神界的皇帝,但他并非道教中的最高神,在民间则被认为是主宰宇宙的至尊天神。

[编辑本段]二 基督宗教中的上帝

  1、意为全知、全能、全智、全视、全权、全爱、全造的永远至高并永生者,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有。

  2、认为是万有的创造者、宇宙的统管者、真理的启示者、选民的拯救者和罪恶的审判者。

   初期的《圣经》思想将上帝认为是以色列民族的上帝或是守护神,而以先知以赛亚为代表的后期《圣经》思想认为,上帝平等地对待世人,应该作为全人类的礼拜对象。他的这种观点得到了承认。

  到了公元前550年,“惟一上帝”理论出世了。耶和华,这位以色列的主人、拯救者和世人的统率者这样说:“以我为始,以我为终。除我之外无神灵存在。” 犹太教礼拜的恭听篇这样引用《希伯来圣经·申命记》:“听啊,以色列人!耶和华是我们的上帝,耶和华是我们惟一的上帝!”这个祈祷应该是在耶和华被作为惟一上帝确立之后才有的吧。

  历史上,这种“惟一上帝”的理论曾经得到深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耶和华”这个名字本身就有十分明显的“惟一的上帝”的色彩。

  最初,上帝现身在摩西面前的时候,说“我是自有永有的”;犹太人因此称上帝为“雅赫威”,由于当时希伯来文献只标记辅音,所以用拉丁语字母来表示这个单词就是YHVH。平时犹太人用“主人”(adonai)这个单词的发音来诵读YHVH,只有每年犹太历七月初十日大祭司进入至圣所时,才能在约柜前说出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历史上圣殿多次被毁,祭司血统混杂于其他家族中,这个单词的发音因此失传了。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将圣经从原语种翻译成德语,必须解决YHVH的发音问题,所以他很有想象力地把adonai的元音嵌入YHVH中,成了YaHoVaH,英语即为Jehovah,这就是中文“耶和华”的来历。现代随着希伯来语的复兴,圣经考古学发现了YHVH的正确发音及其真意——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主宰。

  而希伯来语“上帝”(Elohim)这个词是“神明”这个词的众数形式——希伯来语单词分单数、双数和众数三种形式——顾名思义,上帝是“创造诸神明的大神”。圣经认为,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宇宙的统管者、真理的启示者、选民的拯救者和罪恶的审判者。这也是《圣经》的解释,所以《圣经》不承认在万物创造以前,除了耶和华还有别的上帝存在。

  根据《创世记》中的典故,上帝先在黑暗和混沌中创造了光,接着创造了天地、生物和人。根据埃及和希腊的神话传说,宇宙中最初只有一个上帝,而后诞生了很多上帝,分别创造自己的天、地、水、风、云、山和河流等自然事物,而宇宙是在诸上帝诞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而已。虽然诸上帝们能够决定人和自然,但他们也只是包含于宇宙的一种存在。根据这种认识,宇宙也会被上帝认为是永远存在的事物。相反的是,《圣经》认为上帝是超越虚无和万物的惟一创造者。 上帝让世人来到世间,就是让世人了解,热爱他并为他效劳的。决不能对上帝的意志产生怀疑!感谢万能的上帝,世人呀!祈求上帝接受对他的祭献吧!

  《圣经》的思想在当时多神教的社会中也称得上“极具想象力”。我们不能否认,“创造诸神明的大神”这种说法所带有的形而上学的色彩使得“惟一上帝”论的发展成为必然。

  ★基督宗教常用祷告词

  《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

  愿祢的国降临,

  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祢的,直到永远。

  阿们!

[编辑本段]三 犹太教的上帝

  犹太教的上帝观和基督宗教的上帝论都源于亚伯拉罕信仰,不过犹太教不承认三位一体,即犹太教只承认上帝是一个本体,不承认上帝有三个位格。公元1世纪,承认三一上帝的犹太人皈信基督宗教,造成了犹太教和基督宗教的分野。

[编辑本段]四 伊斯兰教的安拉

  汉语中又翻译为真主、阿拉、胡大等,为最高神以及唯一的神。

[编辑本段]五 印度教中的上帝

  印度教中,“梵”是没有位格的存在,宇宙万物皆有神性(梵);又有众神之首因陀罗(帝释天)以及主神梵天(大梵天、大梵天王)、创造神毗湿奴、毁灭神湿婆等,不同时代不同教派各个神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编辑本段]六 希腊神话中的最高神

  卡厄斯(Χαος‎ / Chaos‎,“虚空”)是希腊神话中的原始神,他被描写成一个无底的深渊,从中生出了大地万物。

[编辑本段]七 拜上帝会的上帝

  19世纪中期,洪秀全、冯云山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曾专程到广州学习基督教教义,但因其“信仰不纯”而未能受洗。其后他便自称天父“爷火华”次子,称“爷苏”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宗教大相径庭,被视为异端邪教。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编辑本段]八 玄天上帝

  天上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也称北极玄天上帝。常被简称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大帝、北极大帝、北极佑圣真君、开天大帝、元武神等称;俗称上帝公、上帝爷或帝爷公。

  其象征北极星,为统理北方之道教大神、统领所有水族(故兼水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属于黑色,又称黑帝。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镇邦护国之神,明朝官方建了许多玄天上帝庙,并由官方祭祀。北帝据说拥有消灾解困,治水御火及延年益寿的神力,故颇受拥戴。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说,玄天上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为净乐国王及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42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大帝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佑圣咒》称玄天上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北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北帝消灭龟精蟒妖于脚下的功劳又被元始天尊封其为玄天上帝。而玄天上帝不仅仅统率所有水域的安全,他还是北极星的化身,可指引船只航行于正确方向,不会迷失于海上。

  北帝肖像图至于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北宋宋真宗、宋徽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

  玄武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编辑本段]九 关于上帝之文献

  1.启导本《圣经》,

  2.约翰·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

  3.路易·伯克富的《系统神学》,

  4.赵中辉的《神学名词词典》

  5.基督教祷告词

[编辑本段]十 中国传统上帝观

  上帝一词首先出现於儒家经典——五经,这五部经书都提到了该词,其中最早的是《尚书》的“虞书·舜典”。除此之外,四书等其他的儒家经典以及各史书中也提到了上帝,有时也称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国的原初神话和宗教体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着“最高的主宰”,也称为“帝”,或者“天”,“太一”。北京天坛祈年殿即为历代君主祭祀上帝之处,内供奉有昊天上帝之神位[8]。

  中国古代上帝信仰有两种起源,一是对“天”(天空、宇宙)的崇拜,一是对北极星(北辰、帝星)的崇拜。

  《通典》记载,周礼设六官,其中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大方位天帝:一曰苍辂,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辂,以祀东方上帝。三曰朱辂,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黄辂,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辂,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本于道,天由道而生。墨子把上帝鬼神看作人类之外的另一种生灵[9]。东汉大儒郑玄声称“上帝者,天之别名”,并有六天一说,认为上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宋朝理学派大儒朱熹认为,“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体的不同称呼,心学派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早期的上帝,带有浓厚人格神色彩,如《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後期儒家信仰中“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仅被视为哲学上的无形无名的“本体”,称为“理”。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则为道教所继承,发展为“玉皇大帝”,但已不再作为至上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於代表“天”的“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