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嘉mvp2机箱怎么拆:紫檀家具的继承与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06:48
顾永琦
紫檀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贵的木种,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雨林中,非千年不能成材。郑和七下西洋时,采回了大量紫檀原材。通过明、清两朝对紫檀的开发,经数百年无数艺人的努力,加上康、雍、乾三代皇帝及宫廷文人、专职艺术家的参与,所制紫檀家具融入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宫廷为代表的家具文化(图1、2)。清中期以后,国力衰退,闭关自守,紫檀来源中断,紫檀家具制作步入低谷。改革开放的春风犹如紫气东来,吹得国强民丰。紫檀又飘洋过海地来到中国。

图1雅室兰香
随着清王朝的消亡,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真正的紫檀早已绝种,但现代社会发达的通讯及运输工具的触角已伸入到一些与世隔绝的孤岛密林中。1996年一位在印度洋岛上搞筑路工程的朋友带回一件小工艺品,请笔者鉴别是何木种,在纸上一划,色紫红,表面有明显的布格纹(波痕),用极细砂子磨光,在百倍放大镜下观察,细胞呈豌豆状纵向单列(紫檀微观特征)。木质坚重,光润无比,与《本草集经注》、《本草纲目》、《格古要论》记载的紫檀特征完全相符,是紫檀无疑。此后笔者从印度洋岛屿购回数百吨紫檀原材,经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研究中心鉴定,学名为“檀香紫檀”。后经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清古典家具专家鉴定,确认是中国明朝时期曾使用过的老紫檀木,从而否定了百年来真正紫檀早已绝种的说法,并否定了多数学者认为紫檀即蔷薇木的错误认识。紫檀木与蔷薇木虽有相似之处,但不是同一木种。它们的最大区别:紫檀色紫,含有丰富的紫檀素,水泡、水煮不会有紫红色素溶出,新鲜剖面和未经太阳暴晒的年久表面均呈紫色,管孔里充满硅化物,在阳光下银光闪闪。蔷薇木(牛毛纹紫檀)富含橙黄色素,水泡即溶出,绝无紫色;新鲜剖面橙黄色,日久呈金丝蜜枣色,久晒灰白色;S状管孔内少有硅化物,大多呈空置状。该木种名称鸠占鹊巢,已讹误数百年,应该正名。中国人首先开发了紫檀,制作成高贵的家具。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明确记载定名和鉴别方法如下:“真者,揩粉壁上色紫,故有紫檀名。近以真者,揩粉壁上果紫。余木不然。”取紫檀木块在白纸或白墙壁上划痕,手感滑润,色紫红者为真,其说极是。

图2晨
紫檀不远万里再次来到中国,为研究发展紫檀家具提供了百年难遇的机会。怎样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善用,专家学者对此甚为忧虑。著名家具专家王世襄先生大声疾呼:“千万不要把这点有限的资源随随便便地糟蹋掉,要珍惜用之,千万,千万!”。目前这方面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很多优质紫檀在未进行有效干燥处理的情况下,就急于生产,结果制造出的家具开裂现象十分严重,暴殄天物,令人痛心。故干燥定性、制作工艺、设计理念以及培养专业人材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3荷香棋醉
紫檀因稀少珍贵,制作紫檀家具便有极高的要求。明朝中后期从南洋进口了大量紫檀原材,制作出的家具却是极少的,是不是像人们所传说的当时社会风气喜欢黄花梨而不喜欢紫檀家具呢?数百年来紫檀一直位居名贵木种之首,很多方面都优于黄花梨,明朝的手工业制造非常发达,为什么未能得到应有的使用和开发?自从1996年我们进口了紫檀原材后,这一问题才得到解答。紫檀是一种高密度、富含油胶物质、管孔里充满硅化物的特殊木种,它的自然干燥周期要数十年以上,明代对木材的干燥处理技术相对落后。用新鲜原材制作的家具会产生开裂现象,即使用搁置了几百年的老料或旧家具残料制作的家具也会因环境中的干湿急剧变化产生开裂。主要原因是紫檀木中的水分子因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向外扩散非常缓慢,极难迅速平衡因环境干湿急剧变化引起的湿差应力反应。未经人工干燥处理过的木材,它的含水率永远不会低于当地大气湿度的底限以下,一旦紫檀木表面的水份缺失,就会失去平衡,导致开裂。推断明朝的许多行家里手对此都束手无策,只得把大批紫檀原材束之高阁,打入冷宫,直至二百多年后清王朝建圆明园时才派上了用场。我们专程考察了浙江省博物馆藏明代紫檀画案,该画案不但全身布满了细密的裂缝,还有因制作时紫檀木含水率过高引起明显的收缩凹陷现象。我们在1996年取的一些未经干燥处理的家具坯料也出现同样的缩陷现象。蔷薇木因管孔通透,呈蜂窝状结构,水份进出比较容易,湿差应力反应较弱,相对来讲开裂现象要比紫檀轻微。

图4竹报平安
现代科技对木材的干燥处理已是很发达了,但对紫檀进行蒸汽、微波、远红外、真空等干燥方法,都因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均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该木种的特殊性,让曾替我们干燥处理的北京林业大学木材干燥处理的专家感到棘手。结论是该木种因管孔内充满硅化物,出水通道受阻,无法进行人工有效干燥处理。此后,我们通过对紫檀木内在结构的深入研究,采用了特殊导热介质(食品级抗水物质),运用铸造中热交换定性理论模式编排干燥处理程序,在微压下控制紫檀木内部的相对湿度平衡,使水分子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纤维组织向外扩散运动,同时与导热介质进行置换。通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攻克了数百年来紫檀木无法进行人工有效干燥处理的难题。经过特殊干燥处理过的紫檀木不但解决了开裂、变形、收缩等问题,还具有抗潮防胀功能,并明显地提高了质感和光亮度,为研究发展紫檀家具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紫檀家具制作工艺,应以明晚期、清早期中国古典家具最成熟时期的榫卯结构和独特风格为基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明式座椅全部采用细藤丝现编软屉(图3)。细藤丝编织工艺已失传多年。该工艺的开发,使新制明式紫檀椅古朴典雅,坐躺软硬适中,舒心透气。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条件的平民百姓也能爱抚一回曾被皇家独占数百年的紫檀家具,百般娇媚、千般温柔会袭得您如痴如醉。

设计理念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一要体现家具是服务于人的主题,并把现代人体工程学理论巧妙地融入其中,又要不失明韵清风。二要有观赏收藏价值,做工要十分精细。三要特别注重色泽深浅,天然纹理,使每一件紫檀家具充分展示一种自然美(图5、6)。
中国的传统家具从宋代至清早期,历经近千年发展过程,形成最具代表性的明式家具风格。北宋院画形成中国院画史上最高水平,而家具业作为一种匠人的营生,未能进入文化艺术的范畴,与文人未能积极参与有极大的关系。历来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对于匠人,匠气都持轻蔑之态,所以家具在历史上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地位。
明晚至清中期,海外大量硬木的输入相对来说推动了家具业的发展,这段时期宫廷高文化素质的艺术家参与了家具的设计、制作,可惜又走到显示皇权威严、穷奢极侈的一面。晚清至民国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又形成了不伦不类的含有殖民色彩的海派家具。直到20世纪80年代传统家具文化几乎丧失殆尽。
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一些专家学者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部分残存的明清家具图片整理出版,以此来唤醒人们保护研究数百年前留下的具有强烈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古典家具。但事与愿违,坐地贩子受利益驱动,人手一本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把稍好一点的古家具尽数倒出国门。中国传统家具一夜红遍世界。国内留下的一点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家具,几乎都未能幸免于难。王世襄先生悔恨交加,说:将来研究中国古典家具只怕还要到国外去搞, 自认千古“罪人”。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7 8
名贵硬木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再一次走进国门,使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可惜这十多年来,因没有很好地引导,高文化艺术素养人员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这一传统文化的复兴机遇中去,致使这一时期的家具从文化内涵、形体设计、艺术品味、制作工艺、产品质量都今不如昔。导致大量进口名贵木材资源浪费,同时也失去向国际传播和竞争的能力。
痛定思痛,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培养高层次、高文化艺术素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与江苏南通永琦紫檀艺术珍品馆合作成立了“中国传统家具及其现代转型研究实验基地”,为培养新一代高级专业人才拉开了序幕。
附注:文中所有家具均为江苏南通永琦紫檀艺术珍品馆设计、制作。
责编一粟
图1雅室兰香
图2荷香棋醉
图3现编藤屜
图4
图5南官帽椅
紫檀扇面型南官帽椅
紫檀扇面型南官帽椅原是著名中国古典家具专家王世襄先生收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椅的断代、型制、结构、文饰在一些研究中国古典家具专家、学者中引起诸多争议。本着尊重历史,向前看的态度,在几个部位进行了调整和改动,力求使其更完美。
1、原件搭脑粗细一样,缺少力度与美感,现改为中间粗两头细,在变化中追求力度之美。
2、后脚座面以上设计成朝前方向作90°相交,调整了数百年来明式座椅后脚座面以上向前倾斜不科学、不美观的结构。
3、原件因靠背牡丹纹饰的花瓣雕刻了叶状筋脉(图3)。这是工匠画蛇添足所至,我们另行设计了牡丹文饰(图2)。
4、藤面压条采用预应力镶入法,使压条与边框永久贴紧。一改数百年来压条用木销固定不美观易松动的做法。
5、原件踏脚是直枨,与上部弧型大边(边框)不一致,现改成与大边弧度一致,并增加了中间的宽度及上表面的弧度,使之丰满有力,光脚踩在上面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按摩舒心效果。
图6紫檀卷书式宝座
宝座历来为厅堂重器,可惜大都是花架子,看着气派,坐着难受,摆设而已。新的设计思想既要做到美观悦目,气势不凡,更要使用舒适。形体定位、美观与功能相融是主题。该宝座下部鼓腿彭牙内翻马蹄,张力蓄势,坚实稳重。上部S线卷书靠背,雕蝠庆双喜,靠在上面透气按摩双效。S线扶手前低后高,手臂搁上去舒展自然,坐、靠踏实稳重,成为当代三件一套,六件成堂的传世之器。
整体结构严谨,间不容发。鼓腿彭牙相交采用有“千年不倒”之称的抱肩榫结构,打磨细润透滑,手感极佳,犹如凝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