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用手机遥控器:人物形象巧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27:08

人物形象巧分析

    [阅读导航]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文章主题,因此,在鉴赏写人的记叙文时,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理解作品,也是主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把握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就可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主题倾向。正因为这样,分析人物形象的题型在考试中也屡见不鲜。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解题思路入手。

    思路一:抓住细节,展示人物风采。

    理解人物性格的关键在于抓住细节,尤其是典型细节。因为人物性格是由许多的细节“装备”起来的。一个眼神,一个心思,一个动作,一句话,无不是人物形象的展示。

    1.抓住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经历。如《小巷深处》一文中:“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如同一尊雕像”表现了母亲在烈日下守候的姿态,连皮肤也变成古铜色的了,突出了母亲为了“我”,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一个伟岸、高大的母亲形象就树立在眼前。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走!”’就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我们却看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崇高精神。正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才会有“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宏大志愿,也才会有那斩钉截铁的豪言壮语。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如《心声》一文中:“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郑重”表明李京京已做好了朗读的充分准备,相信自己能朗读好课文;“眼睛一眨不眨”表现了李京京迫切希望程老师能给他一个朗读的机会。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他渴望表达亲情的愿望。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风筝》一文中:“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一个“惊呼”,一个“跳跃”,就逼真地写出了小兄弟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如果不是如此喜欢风筝,又怎会这样密切地关注天上风筝的一举一动呢?又怎会让自己的情感跟随着天上风筝的起落缠绕而跳动呢?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如《心声》一文中:“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在公开课上,李京京是真想举手朗读课文,就是因为他心中所铭记的亲情太强烈了,想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可是举手之后又担心程老师不会喊他,也担心赵小桢会嘲笑他,这种矛盾的心理,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犹豫不决。

思路二:抓住情节,丰满人物形象

人物的塑造离不开情节的发展,正是随着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也就是说,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伴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而逐步丰满、完善的,因此,抓住情节,也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关键之一。

1,  理清情节,演绎人物性格发展史

将作品中一系列有因果联系的具体生动的事件一条条理清,这些事件就是人物性格的演绎发展史,在我们面前展示的就是人物性格发展变化过程,这样分析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就更完善,更丰满。如《勇气》一文中,那位法国妇女的智慧和勇气无疑是值得大力赞扬的。在她第一次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时,她毫不犹豫:“哦,当然啦。快!”她认为这理所当然,义不容辞,根本不去想这们做的后果。这是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正义力量的支持,这样的勇气令人敬佩。她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丈夫被敌人杀死,她成了寡妇,三个孩子失去了父亲。当她再次面对美国伞兵的的求救时,竟然仍没有犹豫,还是那句质朴的话:“哦,当然啦。快!”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是何等的无私啊!这样的勇气令人震撼,值得崇敬。人物的形象就在这情节的发展中演绎得更完善,更丰满,更感人。

    2.找准冲突,展现人物思想境界。

    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愿望要求的不同,总会产生诸多矛盾,人物的性格就会在这矛盾冲突中表露无遗。如《空城计》一文中,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气势汹汹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只有二干五百军兵居守西城。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诸葛亮别无选择,只得棋走险招,巧施空城计,下令隐匿旌旗,大开四门,自己则登上城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看到此情此景,司马懿先是“大疑”,继而赶紧撤军后退。在这场矛盾冲突中,我们既看到了诸葛亮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也看到了司马懿的自负多疑。

    思路三:纵横对比,挖掘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有时候不能孤立地来看,还要通过纵横对比来挖掘人物的性格。

纵比:即将同一人物个性发展的不同阶段相比较。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在出场时说自己是“罪囚”,听天由命,随遇而安,甚至打算在破庙里暂且安身。当他明白高太尉派人定要他性命时,才杀死陆虞侯等人,“便出庙门投东去。”可见,他的个性特征由“逆来顺受”走上了“反抗”之路,主要原因是一个“逼”字,从他身上看到了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必然性。

横比:即将不同人物的异同相对比。如《骆驼寻宝记》一文中,将骆驼与其它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骆驼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为大家谋福利的高尚境界。

[能力升级]

借你一个微笑

杨保中

试卷一发下,我发现李俊的眉头又锁在了一起,他只考了58分。

一个考试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到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他递过来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你每天借一个微笑给我,好不好?”

这个要求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

    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在抬头注视我。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到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他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一耸肩,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纸条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准备离开时,我递给他一张纸,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后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期末考试李俊成绩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得也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我有点担心,一个连话都不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却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他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在后面大声地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1.找出最能表现李俊性格特点的句子,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2.本文成功塑造了李俊这个人物形象,读后你有什么启发。

[解题指津]

第1题可以抓住这两个关于李俊神态描写的句子。

    (1)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2)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

    第(1)句是神态描写,抓住关键字词“涨得通红”“紧紧锁住”,反映了李俊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但又不敢出声的那种期待、难过、窘迫、紧张的心理。第(2)句也是神态描写,“忸忸怩怩很不自然”表现了他拘谨、胆怯、不善与人交流的性格。

    第2题要求分析整个人物形象,这就需要我们应用“思路二”、“思路三”,联系情节,纵横对比来思考。李俊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从自卑变得自信;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勇敢面对。在充分把握了人物形象后,就可以谈自己的体会,比如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如何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等。

    [实战演练]

                                    现场教育

                                             林雪

    黄明知道儿子的学校今天发成绩单,就早早回家看儿子的成绩。儿子读书一向不用功,成绩很差,他自己不着急,却急坏了黄明。黄明希望儿子这回考得好一点,可是回到家一看那成绩单,竟没有一科及格。黄明大骂说:“你读书这么差,将来能干什么?”儿子说:“我长大去踩三轮车。”黄明气炸了肺,甩手给了儿子一巴掌。

    黄明决心捣碎儿子的三轮车梦。午饭后,他就带儿子上街,坐一回人力三轮车。踩三轮车的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问黄明去哪里。黄明说:“你看哪里有长坡就去哪里。”小伙子莫名其妙,但还是向一个长坡踩去。这段坡特别长,小伙子上到一半就踩不动了,只好下车拉着黄明父子走,低头弯腰像一头牛。黄明指着车夫如弓的弯腰对儿子说:“你看,当三轮车夫多辛苦。”

    小伙子好不容易把黄明父子拉到坡顶,他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如牛。黄明却说:“掉头,下坡。”小伙子问:“怎么刚上来又下去?”黄明说:“这不关你的事,我付了钱,你只管踩车,叫你下坡你就下坡,叫你上坡你就上坡。”小伙子不得不掉转车头下坡。刚下完坡,黄明又说:“上坡。”小伙子只好再次连踩带拉把黄明父子拖到坡顶。

    黄明就这样坐在车上,指挥小伙子上坡下坡,走了三四个来回,把小伙子折腾得几乎累趴在地上。黄明这才叫小伙子停下,教导儿子说:“你看,当三轮车夫不但辛苦,还要像牛马一样被人随意驱使。你还想当三轮车夫吗?”儿子说:“不想了。”黄明说:“不想当三轮车夫,就要用功读书,读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坐在办公室里工作,雨不淋,日不晒,人人敬重你,多好。”儿子说:“爸,我以后要用功读书了。”

现场教育收到预期效果,黄明很满意,准备和儿子回家。小伙子却叫住他问:“先生,你知道我读过多少书吗?”黄明很不屑地说:“你,初中毕业就不错了。”小伙子说:“很抱歉,我正好像你要求你儿子做的那样,读过大学和研究生,还得了个硕士学位。我知道你不相信,恰好我的证件都带在这里,给你看看吧。”小伙子从车头的小包里掏出几本证书递给黄明。黄明接过证书一一翻看,想不到,这个踩三轮的小伙予,千真万确是硕士研究生毕业。黄明问:“你怎么来踩三轮车?”小伙子说:“我一时找不到工作,钱又用光了,就暂时借一辆三轮车来拉客。人有走运的时候,也有不走运的时候,但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人的品格。一个把三轮车夫当牛马一样驱使的人,即使他坐在最高级的办公室里,也是一个下等人。”

    黄明的脸上热辣辣的,不知为什么,他在这个三轮车夫的面前,竟然有一种自卑感

    (选自《五分钟热读》)

    1.文中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明这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结合“思路二”联系故事情节,弄清黄明为什么会感到脸上热辣辣的,这样才好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黄明感到自己做法的可鄙,为自己不尊重别人的做法感到惭愧,同时也为自己看走了眼感到无地自容。

2.结合“思路二”和“思路三”,联系情节,再与黄明的前后态度横向对比,表明黄明是一个好父亲,但却不是一个有高贵品格的人。他望子成龙,却不尊重别人,好在黄明后来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一个有救的人。

(摘自2007《新课程报语文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