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机号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何推迟召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21:33
经济形势急转直下

钮文新

人民币从升值压力到贬值压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从强劲到被国际势力唱空,经济政策从抑制增长控制物价到放弃物价控制、保增长,180度的变化似乎就发生在一夜之间。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十分担心和忧虑的事情,但现在好像正在变成事实。

人们在期盼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尽快召开,期盼着中央尽快拿出“给力”的政策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解决麻烦。但以往最迟 12月3日前结束的会议,今年推迟了,12月上旬即将过去了还没有召开。

为什么会这样?表面上看,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基本已成定局,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全部将面临“突然熄火”的风险。已经公布的数据表明,外贸出口增长迅速回落至一位数,增速几乎是自由落体般的下跌,所以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外需部分显现已经无法指望;内需部分如何?在房地产这个投资主力即将灭火之际,所有传统产业的投资都将面临停顿,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投资风险巨大,股市的下跌也为其融资添置了障碍;内需经济的另一个方面――消费有能怎样?房地产和汽车销量的大幅萎缩,已经使居民大宗消费倍显疲弱,能量不足。

更讨厌的是:中国已经被做空中国的势力盯上了。不管是主动调整的控制性回落,还是自由落体式的失控性回落,做空中国势力必将把未来的一切“不良”经济数据都当成做空中国的理由和借口,而我们在数据的事实面前,一定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的被动局面。这就是中国中央政府必须面对现实。

还有讨厌的事情:鉴于中国投资环境的迅速变化,一些优质的实业外资资本开始离开中国。随着珠三角地区一些加工高档商品的外资企业回归本土,最近食品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比如,百事可乐将24家灌装厂打包委以康师傅,达能酸奶以整顿为名,关闭了在上海的工厂;传闻说:雀巢的冰激淋生产也将停止。这些动作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一定会全部或部分地退出中国?现在不能确定。但迹象不容忽视。

如果外资企业不再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那对内资企业会不会构成心理上的影响?当然会。这就是问题的严重性。实际上,美元的升值和人民币的贬值,势必吸引大量资本回归美国本土。而这件事长此以往,势必引发美国制造业的日益强健和中国制造业日益虚弱的恶性循环。更麻烦的是,中国的就业岗位将被挤出,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我们还必须看到:今天的“反倾销”仅仅是贸易保护吗?我们总以为反倾销会伤及在华的外资生产厂商,所以对中国不利,对欧美企业也不利。但实际上,伤及在华外资生产厂商正式欧美对中国的“反倾销”的目的之一,因为他们如果不把这些厂商逼回本土,自己国家的就业岗位就不可能增加。这一点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基调已经发生了逆转,而且已经开始倒退。

为什么会倒退?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言,金融危机告诉我,发展实体经济才是避免泡沫经济伤害的根本路径。而这一点,世界各国都看到了。这也是我们一直反对宏观经济政策过度紧缩的一个重要理由:会对中国实体经济构成严重伤害。

我们一直不希望中国经济政策紧缩过度的另一个相关原因,就是担心上述事情“综合发作,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过度的紧缩政策不仅没有抑制住物价上涨,反而严厉地压制了内需经济,使实体经济变得异常虚弱。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中央面对这样情景决策必然左右为难,十分被动。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一直主张必须“扛”而不是“抗”。“扛”的意思是:减少对物价上涨的关注,而以保住实体经济、保住就业为核心。允许企业将前端的成本上涨压力转导到消费品(CPI),保住企业利润;企业有利润,才可以增加员工收入,而政府通过减低企业和个人税负促使企业增加员工收入,用收入增加的良好预期,减少社会因物价上涨而产生的痛苦,同时保住消费。这恐怕是应对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的唯一出路。

现在怎么办?依然是“扛”。不过,过去我们“扛”是主动去“扛”,而现在势必要被动地“扛”。保住实体企业、保住经济增长,毫无疑问地再度成为未来经济政策的主旋律。千万要注意的是:让货币政策回归被动地位。放松货币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极其有限,适度放松,让金融市场活跃起来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能用主动大规模投放货币去刺激经济。原理很简单,即便是在大幅度减税的前提下,实体经济的恢复也需要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必须让货币伴随实业的恢复而增长;否则,如果我们在实体经济恢复之前就大幅度放松货币,我们很容易落入“流动性陷阱”。

在中国无法影响全球商品定价的前提下,面对发达国家不负责任、滥发货币、制造了大规模的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先选择先活下去,然后再说转型和发展的问题。中国毕竟是个人口大国,社会稳定的脆弱性远远高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这一点绝不能不管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