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亚惠美食有限公司:关于“文化大革命”起因的探讨 1 席 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0:18

历 史 专 题

关于“文化大革命”起因的探讨
席  宣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很突然的,人们当时不理解,事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集中了全党智慧,对“文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论断。经过7年多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仍然是我们研究“文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随着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进展,随着对“文革”研究的深入,探索“文革”的起因,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这绝不是出于发微探幽的好奇心,而是力求从“文革”这场浩劫中,取得多方面的、更大的历史补偿。
近年来,从事“文革”起因的研究,已经不局限于党史、革命史工作者。许多政治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当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也帮助党史、革命史工作者拓宽了视野。
但是,由于众说并列,头绪繁多,使人目不暇接。似乎“文革”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一切弊端,都同“文革”的发生直接关连。然而,当人们把目光投向别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发现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一些主要弊端,在别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尽管表现形态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而那些国家虽然也出过一些乱子,却没有发生过“文革”。
能不能把那些乱子叫做“小文革”或是“‘文革’的派生形态”呢?显然不能。中国“文革”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执政党的领袖亲自发动和领导,由党的中央委员会作出决定,并号召全民参加;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性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形式是发动亿万群众自下而上地打倒“走资派”、全面夺权。不难看出,这样的“文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历史学的科学性,就在于凭借翔实的史料,对具体历史过程进行研究,揭示出本质的、带规律性的认识。既然“文革”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探索“文革”的起困,就应该主要对当时和之前的历史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出主导因素和因果联系。把“文革”前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作为实例,加以推演,同“文革”挂上钩,虽然也能说出一些道理,也能给人以启发和教育,但那不是历史学的任务,也不是党史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