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促进香港的交流:美国对中国的汇率阳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0:10

作者:郑小迈1  发表日期:2011-2-28 22:44:00

    美国对中国的汇率阳谋成功了
  
  重发《美国对中国的汇率阳谋成功了》是因为本人ID被版主封杀。
  
  当中国的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告‘人民币没有低估’,并自主地行使中国权力把人民币汇率钉死美元汇率,围绕着美元汇率浮动时,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汇率阳谋就成功了。为什么说汇率阳谋就成功了,因为美国政府根本就不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美国政府看透了中国政府为了政治的必胜很会运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孙子兵法,做了一个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政治套索,让中国政府自愿套在脖子上。这样中国政府就是想升值也不敢升值。如果升值,中国政府在政治上就彻底破产,这是中国政府输不起的。国内舆论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美国的出口,不利于中国的出口,这是美国的阴谋。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人民币升值,根本就无助于美国的出口,反而有害。美国出口中国最挣钱的是高端产品,例如飞机,人民币升值,即美元贬值,根本不可能增加对中国出口波音飞机,因为波音飞机的中国市场已经饱和,而且波音飞机的中国定单的生产排期都已经排到了5,6年以后了,就是想多卖几架也生产不出。美国进口中国的大都是低端产品,例如鞋衣箱帽,这些产品大都是美国本土不生产或者少生产的生活必需品。人民币升值,即美元贬值,这些产品再贵美国人也必须买。这就可以看到,人民币美元对不升值,美国卖一架飞机给中国就可以换一船鞋衣箱帽,一升值,一架飞机只能换半船鞋衣箱帽。这就等于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美国的高端产品就必须贱卖给中国,还得贵买中国的低端产品,另外,美国出口中国的低端产品主要是大豆玉米。这些产品出口,美国政府就必须用财政去补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美国大豆玉米就必须贱卖给中国,中国当然是多多益善,美国政府不是就要用更多的财政补贴中国了。再者就是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其到中国来就是看中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低汇率,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些美国企业还能得到好处。美国政府也不想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如果中国政府对美元贬值人民币,势必造成美国贸赤增速加快。这在经济上虽不会有损失,美国政府可以多印点钞票或者让中国自动来多购买国债就解决了,但政治上的压力会导致政府变成跛脚鸭。美国政府为防止中国政府对美元贬值人民币,运用汇率阳谋成功地让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释放出“美国是最大的汇率操纵者”和操纵美元贬值升值包藏阴谋的阴谋论。为了防止美国的阴谋,中国政府中的阴谋论者就不敢对美元贬值人民币了,只好采用自主地把人民币汇率钉死美元汇率,围绕着美元汇率浮动的办法来防止美国政府操纵美元贬值升值的阴谋得逞。
  中国政府自主地对美元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汇率阳谋就成功了,成功地维护了美国经济和政治利益不受损害。这对中国经济是否有好处了呢?等会儿再解释,但必须先声明:中国政府自主地对美元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中国政府自找的,任何国家不得负责。
  大卫•休谟在250年前发现的四重国际调整机制揭示,汇率稳定时,贸易顺差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的实际购买力必会提高,即在劳动力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工资中的每一元钱可以比以前购买到更多量的商品,这就是说,劳动力的福利提高了。而贸易逆差国家则反之,即劳动力价格的实际购买力必会降低,劳动力的福利降低。由此可知,当汇率稳定时,四重国际调整机制就是通过提高或者降低贸易国之间劳动力的福利来贯彻和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中国的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且拥有两万多亿美元贸易顺差,那么中国十亿城镇和农村穷困人口的劳动力福利应该有很大的提高。而事实上,劳动力福利并没有得到提高。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存在着一个极其凶残的剥削阶级,这个剥削阶级就是在《中国的商品价格体系与不可逆转的贫富差距极端化趋势——戳穿政府“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谎言》文章中所论述的共产阶级。共产阶级剥夺了十亿城镇和农村穷困人口应提高的劳动力福利而发财致富,而十亿城镇和农村穷困人口因被剥夺了应提高的劳动力福利却仍然是制造贸易顺差的廉价劳动力。当四重国际调整机制在汇率稳定情况下,无法通过提高劳动力的福利来贯彻和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就必定会通过国内通货膨胀来贯彻和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
  四重国际调整机制在汇率稳定情况下,通过国内通货膨胀来贯彻和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就是通过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地推高劳动力的名义工资,即不断地推高出口企业的工资成本来迫使出口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其产生的结果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所产生的结果完全一样。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在两万多亿美元贸易顺差的情况下,仍然自主地对美元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就为中国经济种下了通货膨胀的祸根。这个通货膨胀的祸根实质上正是由中国的商品价格体系所造成的中国通货膨胀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通货膨胀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经济学原理和机制,在《中国的商品价格体系与不可逆转的贫富差距极端化趋势——戳穿政府“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谎言》文章中也做了论述,在此就不做论述(对学术理论有兴趣的网友在本版查阅),只对中国通货膨胀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必定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描述。
  通货膨胀
  政府发布的CPI数据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必须用低工薪阶层的收入做比较,才能让感受变得真实与明确。CPI为3%时,低工薪阶层的收入就必须增加30%,这才能够维持原来收入的生活水平,例如原来1000元的工资就必须增加到1300元,这才能够维持原来1000元工资时的生活水平。CPI为5%时,低工薪阶层的收入就必须增加50%,以此类推。依据09年外贸数据建立的国家经济增长模型显示,CPI停留在2%以下而不继续上升,中国经济增长就立即出现滞涨或滑坡。政府阻止经济滑坡,就必须采用增加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银行放贷、增加政府官吏和国有垄断企业员工的工资等等刺激通货膨胀的方法,推动经济重新恢复增长。如果一0年外贸出口和顺差不能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增长水平或者出现停滞滑坡,以及中国大区域范围的农业生态灾难的报复仍然旷日持久,CPI就是大于3%(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上限),也挡不住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滞涨或滑坡。这就是说,一0年度政府要实现保8,就必须依靠制造高通货膨胀,甚至不惜制造两位数的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达到两位数的概念,这就意味着,低工薪阶层的收入必须增加一倍,才能够维持原来收入的生活水平。国家统计局当然不会发布达到两位数的CPI数据,但是低工薪阶层吃的劣质米面每斤却会涨到三块多钱,肥膘猪肉每斤涨到15、6块钱,而国有或国营垄断企业垄断的商品价格则更不用说,肯定会一波接一波地猛涨。
  金融证券
  政府所推动的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不断地膨胀基础货币的规模。八万亿的银行信贷规模将变成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信贷规模,没有十几、二十万亿的银行信贷规模,不能算是刺激经济的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信贷规模。近百万亿的M2将不再算是流动性过剩,证监会就是不停地发行新股扩容,也不能阻挡上证指数重上6000点。
  地价楼价
  地价楼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当政府把500元面值和千元面值的大钞在短期内相继地投放市场时,必将为地王推高地价、抄楼团推高楼价开拓出的更大的想象空间。今天的地价楼价将会翻着倍地向上涨,期望等到地价楼价泡沫爆破后,崩盘时才捡便宜货的购房客将会一再失望。
  以上所描述的在政府自主地对美元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特有的政府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推动GDP高速增长,推动股市、地价、楼价泡沫化的社会经济现象,将会一直持续到恶性通货膨胀爆发或者贫富差距极端化达到极端点为止。而恶性通货膨胀在何条件下以及在何时爆发?贫富差距极端化在何条件下以及在何时到达极端点? 待后解释。
  恶性通货膨胀与贫富差距极端化
  
  (待续)

2011年 02月 28日 07:44
中国的两难抉择 Razeen Sally
    到现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已经将近十年了。刚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被动地引进了“全球秩序”,接纳了主要由美国制定的种种既有政策、规则和制度。从当时的表现来看,中国很像是一个中小规模的经济体,只能努力适应现存的国际贸易条件。如今,中国已经比肩于美国和欧盟,成了世界经济三巨头之一。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出口国,还是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功臣。        温家宝任总理期间,中国在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一直比较谨慎。    与自身经济规模的增长相适应,中国政府希望能对商品价格和国际贸易条件施加一些影响。不过,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中国政府就必须大幅度改变自身制订经济政策的方式。然而,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始终不愿意做出这样的改变。这就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与此同时,其他的经济巨头原本指望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当中扮演一个建设性的角色,值此也不免产生种种疑虑。
    全球贸易问题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政策转变,同时也集中体现了它政策上的两难处境。跻身世贸组织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利用世贸组织的规范体系和争议解决程式,中国不仅化解了多方面的矛盾,也让自身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签下了一系列的双边或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它与东盟之间的协定即是一例。
    然而,在旨在进一步消除全球贸易壁垒的多哈回合谈判(Doha Round)当中,中国仍然扮演着一个十分扎眼的边缘化被动角色。它的默认立场仍然是消极应变,让其他的巨头采取主动。此外,它签下的各种自由贸易协定通常都没有什么力度。举例来说,韩国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意味着几个经济巨头之间的贸易壁垒全面撤除,中国政府与东盟之间的同类协定却只起到了取消关税的作用,几乎是完全没有触动商品及服务贸易、投资、公共采购等领域的制度壁垒。更有甚者,中国签署的另一些自由贸易协定连废除大部分关税的目的都没有达到,它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协定即是如此。
    另一方面,大约从2006年开始,中国面向世界经济的历史性开放进程便陷于停顿。除了向世贸组织承诺的义务之外,中国只采取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单边贸易自由化措施。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领导的这届政府远比江泽民和朱镕基领导的上一届政府谨慎,与此同时,反贸易自由化的势力——其中包括某些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以及再度崛起的国有企业——也有所抬头。尽管自身实力日趋强大,也许恰恰是因为实力日趋强大,中国不但不愿意单方面开放市场,在协商互惠条件的时候也是锱铢必较。
    与停滞的贸易自由化进程相一致,中国政府还加大了政策干预产业发展的力度,目的是扶植大约50家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多数都来自“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造行业或是资源型产业——以及主宰中国金融系统的几家国有银行。中国用超负荷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由此为公共产业和国有企业提供了支撑,但却让所得补贴远较前者为少的私营产业付出了代价。此外,中国政府经常借助物价控制之类的命令式手段来对抗通胀,改革市场的难度因之进一步加大。
    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和政府干预的产业政策在几个方面找到了契合点。出口限制——最显著的体现是稀土金属——有所加强,各种税收激励政策、补贴、价格控制措施以及针对投资决策的行政性“指导方针”则为国产商品提供了对抗进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专为本国制定的各种标准——比如第三代手机标准——往往需要外国企业付出高昂的达标成本,服务行业——尤其是金融和电讯行业——当中的道道门槛就算不是纹丝不动,下降的速度也非常缓慢。
    在国有企业把持的一系列产业——比如钢铁、石化、煤炭、生物燃料、新闻网站、视听产品以及互联网服务——当中,针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有所加强。歧视性的政府采购以本国公司为照顾对象,幌子则是促进“本土创新”。在高速铁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外国公司也需要满足关于合资经营和技术转让的种种限制条件,从中受益的则是本国的明星企业。到最后,这种“投资民族主义”还渗入了中国的“走出去”政策:集中体现是那些资源型的国有企业,它们正在利用国有银行提供的廉价资本大量买进各种外国资产。
    问题在于,这样的政策组合与全球经济领袖的身份水火不容,而眼下的中国已经别无选择,只能担起全球领袖的责任。中国政府不能一边指望自己的交易伙伴无止境地接收滚滚涌入的中国出口产品,一边又不让对方的产品进入自己的市场。因此,为自身利益着想,中国也应该收敛眼下的干预型产业政策和过度的保护主义倾向。除此之外,中国还应该继续推行各种“超WTO”改革,不能止步于入世之时的那些字面承诺。可行的措施包括进一步削减进口关税,尤其是工业品进口关税。与此同时,中国也应该取消对原材料和农产品的出口限制。
    中国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消除商品、服务、投资以及公共采购等领域的制度性壁垒,这些高不可攀的壁垒虽然存在于国内,但却与贸易息息相关。相关的措施应该与内政改革紧密挂钩,以便改善商业环境、实现经济“再平衡”,也就是说,助长经济的消费导向,削弱其投资导向,给私营产业更多的自由,同时放松对公共产业的管制。
    上述种种美好愿望多数都不在中国政府的计划之内。中国的领袖们无意收敛产业政策,也不想推进入世承诺之外的各种改革,因为后者不仅要求政府放松对产品市场的管制,还要求政府改革严管之中的生产要素市场(比如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和能源供应市场(比如石油、水力和电力市场),这些市场都处在国内经济和政治的核心区域。今日中国最需要的种种改革恰恰会伤及共产党政府-公共产业利益集团的根本,伤及它对权力的控制,因此就不太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成为现实。
    不过,前景不一定会像乍看起来那么悲观。之前的自由化改革已经把中国深深地楔入了全球供应链条,要是在回头路上走得太远的话,后果将使它无法承受。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致力于制造稳步增长的繁荣局面,因此也就越来越无法维持原地踏步的状态。然而,如果找不到一个打破眼前僵局的办法,中国就发挥不了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领袖作用。这样的事实要求中国的领导人放低身段,免得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一个越来越盛气 人的印象,同时也要求外国的领导人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这样才能指望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贸组织和G-20峰会之类的国际论坛上发挥更大的领袖作用。 2011年 02月 28日 09:47
温家宝:中国将调低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政府希望经济增长能够放缓,以避免通货膨胀并调整经济结构,而此时多数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加速扩张经济。    在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个市场里,顾客在察看价格牌。温家宝总理承诺过会减缓通胀。    温家宝说,政府的目标是未来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比过去五年设定的7.5%的目标要低。虽然政府设定的目标通常低估了增长,然而此举仍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政府工作重点正在发生转移,减少对出口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依赖,转向为刺激更多的国内需求创造条件。
    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铁业)的巨额投资以及将自身变为世界工厂成就了中国的惊人崛起,从贫困的农村地区迁移到沿海城市的工人则为工厂提供了人手。但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每年超过9%的增长速度也有其高昂代价:污染严重、不平等现象迅速加剧、腐败现象非常普遍。
    周日(2月27日)温家宝与中国网友在线对话时透露了新的经济增长目标。他说,我们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那样就会造成产能过剩,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中国的经济学家提醒说,7%的增长目标不应该只从字面上理解,而是作为对世界和各省官员释放的信号,即中国政府是严肃对待转变经济增长驱动力的问题,将重心转移至国内消费。
    2006年公布的“十一五”规划将经济增长的目标定在7.5%,但2006年至2010年之间,经济实际增速为11.1%。上一次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7%还是2001年的事情,那时中国刚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复苏过来,GDP增长了7.5%。但据摩根大通(J.P. Morgan)的数据,在2001年至2005年之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9.8%。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中国分析师王庆说,政府在五年规划中设定的目标往往并不能准确地预示未来五年的增长情况。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将看到经济增长放缓。他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年均增长率为9%,随后的五年中年均增长率不到8%。
    其他人则不太乐观。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格夫(Kenneth Rogoff)警告说,中国经济可能会狠狠摔一跤,尤其是如果中国受到银行危机的羁绊。
    国内外的一批经济学家认为,过去的增长率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以及通过进一步增加出口和投资来加速增长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这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之外的国家都在试图加速增长,期望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过来,而中国正试图踩刹车。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学家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说,中国的领导人不是排斥经济增长,而是意识到他们没有取得有质量的增长,普通家庭没有获得与经济增长相称的利益。
    温家宝是中国负责经济事务的领导人,他与网友在线交流是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今年的全国人大将于3月5日开幕,会上将正式发布中国十二五规划。
    每年,温家宝还会在全国人大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个独立的、同样具有象征意义的8%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不清楚今年温家宝讲话时,这个增速是否也会下调。
    美国及G20其他成员国一直在敦促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以减少对出口增长的依赖,至少自2004年以来温家宝就一直将此作为一个目标。不过,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取得进展。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远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中的比重。通过更多地依靠投资实现增长,中国政府把经济增长的大部分获益给了大型国有企业而不是家庭,进而引发了公众的不满。温家宝呼吁增长模型向消费倾斜,此举对国有企业是一个挑战──中国的国有企业吞食了越来越大比例的中国财富,给企业高管和在共产党内部的政治靠山带来了好处。本月,国家媒体报导了曾经大权在握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被解职的消息。这位前部长曾负责监管投向国有高速铁路网络建设企业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负责实施经济规划的各省市领导也缺乏减少投资的动力,因为对他们的考核主要是依据他们实现快速增长的能力。新项目也可能成为他们收受开发商等人贿赂的来源。
    据新华网“温家宝总理答问网友精彩妙语集”专题的报导,中央政府计划对地方政府采用新的考核标准,将更加看重效率、环保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新华网没有详细报导。
    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学家普拉萨德说,向扩大内需转型无一例外意味着经济增速会放缓。不过,随着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即使增速放缓,也有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2000年至2009年,尽管中国GDP增速很快,就业率年增速却只有0.9%。
    温家宝还明确表示,中国不打算像G20成员国一直敦促的那样,通过大幅调整汇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自2010年六月中旬中国宣布允许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浮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累计升值3.7%,平均每月升值不到0.5%。一般来说,货币升值可以使进口商品更加便宜,进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升值货币还可能是遏制通胀的一个工具。
    据新华网报导,温家宝重申,人民币的升值必须以一种谨慎、渐进的方式进行。他说,如果人民币一次大幅度的升值,就会造成许多加工企业的破产或者无法经营,就会造成外贸企业订单转向其他国家,而我们许多工人要失业,而这些工人又多以农民工为主。
    温家宝还尽量具体地叙述了将采取的抑制房价上涨的措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房价上涨有泡沫化的危险。报导援引温家宝的话说,要把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控制住,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他说,政府计划在2015年前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抑制投机。
    温家宝谈到了中国利用货币政策努力遏制通胀和楼市投机,但在新华网的报导中温家宝没有提到汇率政策。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将基准一年期贷款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6.06%,是四个月中的第三次上调。预计还会出台更多的收紧措施。
    不过,中国通常依靠其他工具来遏制通胀,包括产业政策。举例来讲,为抑制食品价格上涨,中国一直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投放政府储备粮、油和糖。政府对依靠汇率遏制通胀持谨慎态度,部分原因是加息会加大中国避免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难度。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2-22 22:04:42 

 

yevon_ou: 调控调到歇斯底里 2011-01-31  
  2011年1月26日,政府又出新的政策,包括二套房首付提高到60%,五年以内全额征收营业税,限制新购买一套住房等等。
  对很多人来说,这可以为渺茫的生计中注入一丝生气。他们可以说,这次是“真”的要进行宏观调控了,这次是“真”的房价要跌下来了。老百姓有盼头了。
  事实上,在之前的日子里,我们已经受过太多的欺骗与背叛。从2003年开始调控,调控版本Ver 1.0,2.0,3.0,4.0…………二套房首付从三成,四成,五成,六成。交易成本从不到1%,到3%,到5%,到10%。
  可令人绝望的是,房价非但没打下来。反而越长越高。当二手房的交易成本达到10%,旁边新房的价格,就会比二手贵50%。
  或许我们会问,如果这一次“再”打不下来房价会如何。下一次调控,会不会二套房首付70%,利率1.4倍?
  那么,首付六成和首付七成,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又凭什么指望,首付七成就能把房价打下来呢。
  
  一)方向错误
  当2003年开始宏观调控,2005年第一次大规模加税,当时的著名学者薛兆丰,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重税岂能降房价》。以严谨科学学术的态度,表示科学推演无法顺解。
  当然,科学家在我国学术界向来是没有地位的。所以我们看到之后05,06,07,08,09,10年的调控,一次比一次加税,一次比一次税重。
  有一句著名名言:“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早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就敏锐地查觉,宏观调控并不如他名义上说得如此光明宏大。宏观调控也绝不是以“降低”房价为目的,其中私心杂欲,不想喝咖啡。但是有一点我们是非常清晰地,随着税越加越多,房价只会越来越高,不会降低。
  在这过去的六七年中,陆续出台了十几次调控。每次调控,都获得了大批城市贫民青年的欢呼;他们的欢呼,不是为了具体的政策条文,而是希望政策可以让房价低一点,让青年人能买得起房。
  但智者不语,智者是在暗地里看着的。我们知道,“因为宏观调控,所以房价飞涨”。政府每加重一次调控,必然会使房地产税负加重,流通变慢,结构变脆。最终就是一手房带动二手,新一轮的房价飞涨。
  “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真真正正要降房价,不是要加调控,而是要减调控。往回走。把各项政策调整到2005年之前,把交易成本降低到1%不到。否则,如果你杀红了眼喊着“进进进一步加加强宏观调控”,只怕令房价越来越高。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2-22 22:24:56 

 

  二)价格信号  
  说到这里,我们要提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为什么ZF对炒楼客如此仇恨。为什么ZF舆论,一定要往“减少炒作,可降房价”上面引。
  翻开任何一本宏观经济学的教科书。我们绝对找不到任何一页,“因为炒作物价飞涨”,绝对没有,绝对找不到。我们唯一找得到的,是“交易”的好处。好处主要是各取所需,分摊风险,发现价格信息等等。
  在任何一本现代经济学著作中,对交易的评价都是正面的。交易是一种恒等式,“强定律”,即交易在任何情况任何假设下,总是好的。交易永远是好事情。
  在房地产市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炒楼。为什么有这么多人,2003年拼命地买进,哪怕租金都低于月供,哪怕有部分房产空置,但只要是5000~6000/m的价格,他们就不惜一切买入买入。哪怕面临宏观调控,哪怕面临报纸新闻狂轰乱炸,哪怕面临学者专家谢国忠易宪荣天天说楼市要崩溃。可他们就是要抢着买入,哪怕价格涨二千仍坚持买入。
  因为“炒楼者”在释放正确的价格信号。从2003年开始,就有一部分人坚信“房子”的正确价格是50000/m。而不是三千五千一万二万ZF就在喊的泡沫。
  为什么,他们凭什么相信这一点?
  因为对执Z力量的不信任。从2003年开始,中国财经界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
  一是中国ZF划拨了三千亿美金外汇储备,作为四大银行的资本金。这是严重的滥f发纸币行为!
  二是中国ZF强硬表示,由于面子问题,人民币不升值。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外汇占款!
  三是光做x戏不反f腐。这就意味着机g构臃z肿,ZF会有巨额亏空,必须印c钞度日!
  昔日因,今日果。困难虽然是今天刚才爆发的,但七年前我们就看得清清楚楚的了。
  话回正题,还是回到2005年初,ZF为什么这么仇视炒房者的事。
  炒房子的人,是在给出正确的价格信号。你纸币如此滥f发,或者预期你如此滥f发,物价自然飞涨。Chung-Kai-Shek也控制不了此事。哪有金圆券滥f发了,平民老百姓不囤积大米的。
  但问题是,ZF不喜欢这样的“信号”。或许高层内心里是明白的,但他不希望底层老百姓也明白,尤其不能让十万万平民都明白。
  今时今日,2011年ZF在做的事,其实依然是掩e耳盗l铃。他把炒楼客都赶出市场,是让市场仍无法“快速”反映真实供求。控制舆论,雀巢咖啡。限制每个人只能买一套房子,哪怕你心中知道人民币快变橘子皮,你也只能拯救身边一二个人。ZF把交易成本弄得很高很高,甚至部分小区一二年都没有一套交易,是为了让市民不了解真实情况,不知道报价已涨上天。
  ZF厌恶讲真话的“价格发现”。如果你把真话告诉群众,那更是十恶不赦。我们需要的是CCAV。哪怕这也仅能把真相往后掩几年。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2-22 22:33:56 

 

  三)宏调恶果
  2005年,当所有人欢呼宏观k调t控组合拳时;我们曾经有一个帖子,宏观k调t控是不是《国Chi》。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敛财,而不是降房价。心术不正,害民害国。
  2011年,各项恶果一一显现。
  宏观k调t控的第一个问题,是交易成本过高。为了敛税,把交易费率定得非常非常高。这直接导致“交易量”的减少。甚至税率的提高还不能弥补交易量之减少。仅仅2005年当年,上海契税就少收60亿。基层官员怨声载道。而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内部文档,也同样提到“没有收到预想中的税”。
  2005年时候,秀x相或许是听了小人蛊惑。以为房地产价格完全是“炒”上去的,频繁地买进卖出,象A股股价一样毫无实料支撑。所以他在房地产费率上采取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税率,约11%。
  这样的交易成本,是无论如何无法承受的。直接的后果,是“应税房”急剧萎缩,几乎萎缩至0。你没有看错,是几乎至0。2010年上海市一手平均成交价格260W,而二手平均价格仅只有140W。也就是意味着,除了免税的老公房,几乎没有多少大房子在市场上换手。
  中国的古人,是非常聪明的。《契税》的最早说法,起源于周朝。意味着土地买卖契约成立时,所要缴纳的税赋。契税一般定在1~3%。是因为市场只能够承受这样的交易成本。超出了交易就急剧减少。而且契税的古意,是收取了契税,就不再征收其他任何附加税的。
  中国目前的交易成本过高,意味着土地市场不留转。在我前一篇《房价没跌,物价飞涨,为什么》中曾经提到,所有的人都是输家。包括税务局都是输家。其实一个聪明的政府,应该把税率约束在1~3%之内。随着交易的增加,总收入反而会翻番。我们一般认为,可以增加10倍。
  超高“交易成本”的房价恶果,则是一手房高开,“跳跃式”上涨。
  2009年其实政策还算宽松,真正政策收紧是在2010年,随后我们就看见了一个50%,50%啊~~惊人的数字,50%的上涨年。
  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观察,会发现2010的上涨,主要是一手带二手。
  2010年的上涨,我们称之为“无阻力上涨”。
  其具体的表现,原先一个25000/m的地段,来一个开发商,他就敢开40000。二三百套房子,很短很快的时间内卖完。
  随后,不到半个月,隔壁另外一个KFS,他马上就敢卖80000。二三百套房子,也很快销售过半。
  再过二个月,河的北边对岸,差得多的地段,差得多的楼盘,对岸的KFS也敢开80000。然后阿猫阿狗都开40000/m,50000/m,60000/m。随便你喊任何一个价格,这个市场没有阻力,只有疯狂。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任何一个商圈内,他都是“垄d断”。
  譬如本来一个2KM为直径的圆心之中,有1000套二手房在卖。KFS就算是卖新盘,他的价格也不能太离谱。他等于二三百套塞入1000套的大盘子中,价格还得随行就市。而且客人随时可能去买二手。二手业主也随时都可能抛出贵房,换到乡下去。
  可是现在“宏观k调t控”了,跑一个波段,卖出买进一套房子,不仅要交近11%的税,要受第二套房贷款的歧视,甚至还有什么限购令。在2005~2011,一错再错,层层叠码的情况下,二级市场已经变得非常萎缩。整个2KM直径的范围内,可能仅只有50套二手房在挂牌。
  300套 VS 50套。再加上广告和宣传。这时候KFS就获得了“垄d断”性的力量。他可以随意肆无忌惮地定价,没有卖不到,只有想不到。
  更悲惨的是,从目前来看,还是KFS赢了,至少苏州河北岸那个80000/m的楼盘,卖得还不错。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2-22 22:35:13 

 

  四)难以收手
  宏观k调t控就是加税,百税千税万税。在宏观k调t控的影响下,发生三大恶果:一手垄d断,置换减少,结构脆弱。市场呈现无阻力暴涨暴跌状态,把森林都砍伐光了。
  如果针对目前某些舆论媒体的“进一步加强宏观k调t控”,那只能让事情进一步恶化。哪怕把首付加到70%,贷款利率1.5倍,所得税20%从严征收,又能解决什么呢。难道还真有人相信全国房价都是“炒家”炒上去的。
  犟牛头必须扳过来。我们目前需要思索的,不是宏观k调t控的力度问题,而是“方向性”根本就反掉了。自古治国轻徭薄赋,重税岂能降房价。而且我劝一句,哪怕你就是想敛财,收1~3%的交易成本,交易量增加10倍,只会令库房总收入增加。拔最多的鸡毛而不让鸡叫。
  我们目前应该做的,应该是取消2010年调控,取消2009年调控,取消2008年调控。。。。。。。。取消2005年调控。一直回复到2003年的低税状态。首付30%已可。国外都是5%的首付,剩余的25%由保险公司支付。国内还是管得太严,这只会让你买不起房子,而不是平民之福。
  中国有句古话,叫“积弊难返”。这十年,留下弊端多多。房地产是一种“易涨难跌”的东西,因为任何一个小业主房东,都不原意把自己的爱屋便宜卖掉。如果隔壁普陀区的房子曾经卖80000/m,会给在小业主心中,留下非常坏的印象。他也会把期望值调到60000/m,房价就很难跌下来。这些都是烂手尾,要下一届收拾的。
  哪怕今天就拨乱反正,退到2003年的自由经济状态,轻税低息,鼓励小业主抛盘,市场也需要一二年恢复元气。过去几年中二手交易实在太少,市场没经过洗牌,价格体系混乱不堪,需要大量换筹,这也需要一二年时间。我们一般估计,“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有些事是政治和面子,真的要反思错误,至少得下一届政府的事。也就是一二年后。再等到收拾残局,又是一二年。
  撤销“宏观k调t控”,大量鼓励二手交易,理顺房地产价格体系。至少得到三四年以后的事。
  这段时间内,如果你觉得痛苦,如果你睡不着觉,就把纸条抄下来,每天早晚各看一遍:“因为宏观k调t控,所以房价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