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娃娃花子高清版下载:上海的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8:08:28

    从跑马厅到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解放前,这里号称“远东第一跑马场”。

    1951年,规划改建成人民广场、人民大道和人民公园,为人民群众集会活动和游憩场所。1953年,当时的苏联专家提出以人民广场为市中心,市人民政府大厦设在人民广场西南,坐西朝东,面向广场绿化,挂画了东西向中轴线大道。

    1983年提出人民广场与人民广场地区两个层次规划。人民广场规划范围指上海的市中心广场,包括人民广场、人民大道和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地区则包括广场四周东至云南中路、南至宁海西路、西至黄陂北路西100米、北至凤阳路方圆1平方公里的地区。规划认为人民广场主要功能是群众集会和游憩场所,集会规模为20万人左右。

    1987年对广场地区地下设施作出规划,安排600辆车库、22万伏变电站、水库和污水泵站的规划布局。在地下车库上部规划建设地下商场,利用地下车库与轨道交通1号线地下车站之间的通道,规划建设地下商业街。

    1994年,人民广场调整规划则强调,在性质上,增加历史建筑保护区。规划结构由五大功能区组成,一是行政和文化休闲区,包括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新建的市政府办公大楼、上海博物馆和大剧院以及改造后的上海美术馆,构成其主体建筑;二是旅游和文化娱乐区,包括南京西路沿线及凤阳路地区;三是居住和商业文娱区,以居住为主,沿街发展商业;四是市级行政办公区,以行政办公为主;五是商业及商务办公区。规划对周边地块开发提出控制要求,开发建筑量规划为300万平方米。

    1996年二月,结合历次规划经验和开发实际,重新又编制令人《人民广场地区城市设计》。规划范围东起西藏中路,西至南北高架路,南起金陵中路,北至苏州河,面积162.6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为49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247万平方米,商业131万平方米,住宅94万平方米。地区绿化覆盖率32%。

    ■苏联专家指导的规划

    1953年,在苏联专家穆欣的指导下,编制了《上海市总图规划》。当时上海人口590万,规划20年后城市总人口500万-600万。控制城市用地550平方公里,城市以发展工业为主导,规划了沪西工业区、沪东工业区、蕰藻浜工业区和桃浦工业区。规划提出要疏散旧区稠密的人口,居住要尽量靠近工作地点,要建设供人们集会、游行、游憩的社会活动中心,应为全体市民修建各类绿地和运动场,要分别集中有污染和无污染的工业区。要强调城市建筑的艺术布局。这个方案特别强调建筑艺术布局,采用多层次环状放射、轴线对称的道路系统。

    1959年编制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草图》中提出,上海将以每年向全国疏散10万人的规模,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市区人口逐步减少到300万左右,近郊区人口100万左右,又计划地发展卫星城镇,卫星城人口180万-200万。

    1960年,上海全市人口1058.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650万人。规划继续疏散上海人口,每年迁出10万人。规划重点调整工业布局,确定各工业区的性质,闵行、彭浦为机电,吴泾、桃浦、高桥为化工,吴淞为化工、医药、染料、冶金,吴泾为化工、化纤,浏河为化工原料,安亭为汽车、农机,松江为有色冶炼、轻工,周浦、杨思为轻工,庆宁寺为造船。重视改善居住条件,提出每年建100万平方米职工住宅,以逐步改善人民的居住质量。

    ■蕃瓜弄的改造

    上海中心城区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旧住房、棚户简屋较多。从20世纪60年代起,以街坊为范围的旧房改造规划积极展开,1962年改造番瓜弄,1972年改造明园村,1975年改造万体馆对面漕溪路西侧街坊,旧房改造较为成功是蕃瓜弄改造。

    蕃瓜弄改造前总用地面积4.45公顷,拆除棚户、简屋面积2.69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居民户数1964户,居住人口8771人。改造后人均建筑面积由原来的3.06平方米,提高到7.27平方米,街坊环境由原来的棚户密集、地势低洼积水区变成街坊外绿带环绕、街坊内建筑整齐、环境优美的新型住宅街坊。

    ■地铁

    1953年,针对上海干道系统很不完善,尤其是由于历史上租界分割形成的南北交通不通、东西交通不畅以及“蜂腰”地区交通拥堵状况,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开始编制城市干道系统规划,强调环形放射、轴线对称和沿路建筑艺术布局。1956年,市政交通办公室组织编制了上海地下铁道初步规划,其后进行了一系列建设试验。1958年起,上海编制了以人民广场为枢纽的三线一环、四线二环等多个地下铁道方案。采用直径线与环线组成网络,将城市主要工业区、居民区、交通大集散点和军政首脑机关连接起来。

    2006年,上海市对原有轨道网络进行了梳理调整。规划轨道交通网络总长度达到997公里,共设524座车站。大型换乘枢纽17座,其他两线换乘枢纽92座,其中,中心城内大型换乘枢纽16座,两线换乘枢纽83座。

    ■生态规划:500米扫盲

    上海市的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之高在全世界大城市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至1982年,上海市的人均绿地指标仅仅只有0.45平方米/人。

    为此,2001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绿地系统规划中明确,规定至2020年上海市中心城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达到10平方米/人以上,人均绿地指标21平方米以上。在规划绿地系统布局上,中心城区和郊区大面积的人造森林建设为重点,形成具有特大城市特点的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落实上,采用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并通过各区和各街道的行政管理手段,实施“公共绿地500米扫盲”的方法逐一落实,使每个居民在住处步行500米就有城市公共绿地与可供休闲活动的场所,真正体现规划的人性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