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heart2无修百度云:教育审计基础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37:29

学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非常有幸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和交流学校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各位校长平时的工作中可能比较注重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思考,在日常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可能比较注重于教育行政和教育管理,对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可能不是十分了解和精通,导致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有的出了问题自己还不知道,不清楚到底是那里出了问题,导致“被违规”和“被违纪”的情况时有发生。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有必要来学习有关学校财务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以供各位校长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作参考。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介绍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学校财务管理背景知识

1、与中小学财务管理有关的法律背景

首先我们先学习下中小学财务制度,1997年6月23日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财政部和国家教委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共计十三章55条见附录(财文字[1997]281号文),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本地区财务管理要求的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中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及其分配、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十二个方面对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建议各位校长认真阅读学习),作到“学法、知法、守法”,加强法律意识。

2、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民生的支出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民生支出占财政的总支出比例已达70%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三农和教育。特别是2010年年初预算中央教育支出已达到610.35亿元,比2009年预算执行数增加了42.73亿元,增长7.5%,是16个政府支出预算科目中最大的支出项目。今年7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通过以上的材料了可以看出,国家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通过财政预算安排,逐级细化分解,最后落实到各学校,实现教育的优先发展。学校是实现财政教育投入的最终一道环节,也是最基础的一道环节。教育经费的最终使用效果怎么样,体现在学校的具体财务活动之中。

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图



   二、校长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校长为什么要参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很早就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陶行知老先生从教育的角度给校长进行了合理的定位,那么从会计角度如何正确的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定位呢?

1.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是学校教学活动在财务上的反映,涉及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对全面完成教学计划、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会计法》加大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责任,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必须要在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明确了对各单位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因此,贯彻落实《会计法》,加强财务管理是校长应尽的职责。

贯彻落实《会计法》是校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法》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校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校长要所管理的经费有哪些)

简单的说,校长要管理的经费,就是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内容和科目。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结余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平时都要了解和熟悉,看不懂报表,想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肯定不行。中小学校经费按照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企业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来源渠道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六个方面。

1.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中小学校从财政渠道取得的各项事业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及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公费医药经费、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

2.上级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中小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即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财政收入之外的收入,如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从自有资金中拨给中小学校的资金。

3.事业收入。事业收入是指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它由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纳的杂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纳的学费;借读生缴纳的借读费;住宿生缴纳的住宿费;按照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的其他费用;开展教学活动及辅助教学活动取得的收入等组成。

4.经营收入。经营收入是指中小学校在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如学校闲置的固定资产出租、出借的收入属经营收入。这部分收入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要将学校经营活动的全部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中小学校附属独立核算的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项目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是指上述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社会捐赠、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

 

四、加强财务管理主要手段(校长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一)要抓好预算管理。这是前提,如一户人家“打算”好坏至关重要,一是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各中小学校领导尤其是财务工作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预算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切实做好预算工作,以预算管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科学编制预算。中小学预算反映了学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涉及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在编制学校年度预算(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时,应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民主理财,确定预算建议草案,清晰地反映学校所有收支项目,做到完整准确,公开透明。收入预算应以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参考本年度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根据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进行预算。编制收入预算时,对事业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其他收入的预算建议数,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没有把握的收入不能列入预算,学校应根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事业发展的需求,合理安排各项资金。首先保障学校基本支出的合理需要,以维持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然后本着“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安排各项事业发展所需的项目支出。当然,预算的编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不能简单按经验办事,应该以学校的当前和中长期事业发展目标为基础,使资金的使用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三是依法执行预算。对于批准的预算,严格按照批准的收支预算项目和科目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确需调整的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的程序实施。学校办理每一笔支出,都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不能办理违反预算的支出(以后国库支付,没有预算是不能列支的)。四是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内部和外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的中小学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学校内部应建立起财务部门监督和全体教职工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督机制,财务人员对超预算的支出项目不予办理;学校年度预算、决算以及每季度的财务报表信息,要在校务公开栏上予以公示,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学校教代会要对重大经费项目支出情况进行“听证”和“质询”。要高度重视预算工作,不能把预算当成一张废纸,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编制预算应遵循八大原则:真实性原则,实事求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完整性原则;重点性原则,注意轻重缓急;科学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后续会有预算管理专题讲座,在此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要抓好收支管理

1.收入管理的要求

国家对中小学校收入管理有明确的要求:

第一,依法积极组织收入。中小学校在组织收入过程中,要合法合理。所谓合法,即依法办事,严格按照政策和制度规定执行。所谓合理,即从各部门的实际出发,取之得当,用之合理。

第二,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亮证收费。不得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更不能违反国家的规定,巧立名目乱收费。

第三,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统一票据。(收费许可证,每年物价部门要进行年检)不能使用收款收据,更不能不开收据。填写收费票据要按规定填写清楚,并加盖学校公章和经手人印章(或签名)。

第四,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实行“大收入,大支出”、“收支两条线”管理 ,不能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 

第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虚列收入,也不得隐瞒收入。

2.支出管理的要求

(1)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①支出的概念。《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第17条规定:“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开展学校及其他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资产的必要耗费及损失。”支出是由中小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其本质是资金的耗费和损失。

②支出的分类。中小学校支出涉及面广,项目繁多,为了便于研究分析各项支出的范围和特点,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针对性地加强支出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对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科学的分类。

支出分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支出功能分类(给谁用例如教师工资福利);另一种是按经济内容分类(用于哪里例如房屋修缮)。

(2)支出管理的要求

①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

②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③对各项支出实行分类管理;

④正确划分各种支出、费用的界限;

学校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切实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要抓好实物资产管理。财产物资管理不善是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学校重钱轻物,对各种器具、物品、仪器的购置、登记、保管和使用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财产物资的购进、收发、保管、使用责任不明确。由于财产不清、登记不全、保管不善,导致固定资产和教学办公用具流失。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财物的购进、保管、款项支付应分开,分别由不同的人执行,落实相应责任(岗位设置要相互制约、权责分明);规范地设置和登记财产物资收发、保管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台账,全面反映各种财产物资的增加、减少、结存情况;定期不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至少每年清查两次(建议每学期结束后进行)。

(四)要强化财务管理意识,严格依法按章行事。学校会计工作的成败,关键是看校长财务管理意识强否。校长作为学校财务管理第一责任人,是本校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必须对本校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作为校长,要切实加强学习,用新《会计法》、党纪政纪来武装自己。

(五)要完善中小学校“一支笔”审批制度。

首先,要端正认识。从本质上讲,“一支笔”审批是一种集体理财、严格把关的制度,而不是“一个人”审批,负责签字审批的领导只是代表单位理财,是严格把好单位财务收支关口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行使“一支笔”审批制度,学校必须制订具体的财务管理细则,明确规定校长的审批权限,超出审批权限的,必须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只有基于这种认识,校长才不会把签字权看成个人权力的象征,学校其他领导和财会人员才会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来参政议政,学校的财务管理才能沿着规范的道路发展完善。

其次,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建立内部制约机制,严格区分校长、会计、出纳等各个岗位在经济业务中的职责,健全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和清账理财制度,及时公布学校财务状况,定期接受教职工代表的审计,使“一支笔”审批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保证学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二是要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在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基础上,健全完善集中核算制度和教育系统内审制度,将外部监督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保证学校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性。三要做到两个结合。①事后审批与事前审批相结合。审批制度作为控制学校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手续,更应该包括事前的审批控制。没有事前审批,一旦违规业务成为既成事实,校长行使“一支笔”审批就容易形式主义;当然,为保证工作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事前审批不可能也不必要囊括所有收支业务,只需要针对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因此,学校财务管理细则中应明确规定事前审批的范围、限额和程序,使事前审批与事后审批有机结合。②行政审批与财务审核相结合。会计行业中有种说法比较流行: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因为按常规的审批程序,一笔支出业务,必须先由财务审批人进行审批,然后交出纳人员付款,最后才是会计人员入账。而对于领导已审批通过的票据和业务,部分会计人员就不会或不敢有异议,否则就可能被看作对领导“不尊重”。因此,许多会计人员直接以是否有领导签字为依据进行入账,即使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情况下,明知领导已签字的票据不合规定,核算中心必然会予以拒报,也尽可能进行“技术处理”后办理结报。这种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不但使会计人员的审核形同虚设,严重的还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违规收支和虚假业务,制约了集中核算的监督作用,增加了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因此,在学校收支审批过程中,要使行政审批与财务审核有效结合,可以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以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专业特长,保证经济业务和原始凭证的合法合规性。

(六)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全面参与财务管理。有的学校会计制度不健全,有的流于形式,财务管理随意性较大。可见,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制订制度是重要的,但严格按制度办事更为重要。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本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制度和考核,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和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机构内部要做到钱、帐分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建立收支审批和稽核制度,明确审批和稽核的权限、程序、责任。建立计量验收和财产清查制度,明确校舍财产物资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责任。遇到大笔开支,可召开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必要时,可召开教职工大会,讨论决定支付情况。

 (七)要科学应用管理手段,力求管理最佳效应。对校长和财务人员而言,“管”与“理”如同左膀和右臂,须臾不可分离。科学地应用好管理这一手段关键是要尊重财务的客观规律,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管而有度,理而有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取得管理的最佳效应,才能促使广大教职工自觉地维护和遵守财经纪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前,抓财务管理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即一手抓控制,一手抓协调,双管齐下。校长和财会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养,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财务管理经验教训,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因地制宜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使有限的教育经费真正用到刀刃上。

 

五、校长在财务管理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小金库”碰不得。

1.严禁私设“小金库”。〔所谓私设“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2.严禁资金体外循环(支出用途是正当的)。

3.严禁套取资金。《中央单位“小金库”问题处罚意见》规定,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列支套取资金的追回有关款项,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所套取的资金是公用的)。

4.从严控制行政划拨食堂和工会的资金。但学校按规定程序的补助、工会活动费除外。学校食堂不能赢利。

5.要注意备用金户头的存款,金额不宜过大,逗留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校长们要随时提醒财务人员,应上缴的及时上缴。

二是把好经费签字关。

1.校长签字时应注意款项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和齐全。

2.加强与财务人员的沟通,唯言纳兼。

3.不要我行我素,即不顾规定和法规,到时再说。

4.应注意确保晚节。

5.应严格遵守局里的规定,实行绩效工资的学校,严禁发放任何津贴补贴等。

6.应严格控制大额现金的支出(本市规定单笔业务现金支付控制在2000元以内)。

7.应从严控制招待费和会议经费(多看预算计划)。

三是认真执行政府采购。

中小学校长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中小学校长应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方式、采购程序、采购合同、质疑与投诉、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要求。

四是正确处理好学校与财务核算中心的关系。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财务纪律,正确理解、严格执行财务核算中心下“单位批、中心报”的财务核算管理体制,科学谋划、勤俭节约,按照学校年度预算计划使用资金,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提升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2.提高素质能力,增强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学习,从会计基础工作抓起,全面提高学校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学校合理、有效地筹集、使用资金出谋划策。

3.提高主体意识,增强财务管理的真实性。进一步明确校长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责,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明确自身在会计工作中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

4.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财务管理的准确性。进一步密切实物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健全账实核对常态化机制,及时将学校实物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和数据上报财务核算中心,确保登记、核算数额准确,防止实物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