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锁打不开怎么办:康生与延安抢救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51:47

                                康生与延安抢救运动

     作者:李东朗


    抢救运动是发生在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的一个悲剧性的事件,影响很大,并有深痛的后 遗症。人们都知道康生与抢救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他在抢救运动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 坏作用,却是众说纷纭,不甚清楚的。
  
康生出任中央社会部部长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受到日本和国民党特务活动的严重威胁。一方面 ,由于战线延长、兵力不敷,特别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蓬勃发展,日本政 府被迫调整战略,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向敌后大量增添兵力,加紧对敌后抗日 根据地的"扫荡"和破坏,并在军事进攻的同时,派遣特务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另一方面国 民党在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后,虽然仍表示要"抗日到底",但表现得非常不坚定,蒋介石 解释说:所谓的"底"是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局面。尤其是其内政政策发生了严重逆转,19 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限共"的方针,此后国民党又连 续发出一系列反共文件和指示,在各地不断制造反共事端。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反共的 同时,其针对共产党的特务活动十分猖獗。针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指出:"目前日寇汉奸 及顽固分子,用一切方法派遣奸细企图混入我们内部,进行阴谋破坏。"反特务斗争,成为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场严重的斗争。
  同时,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自己鲜明的抗日主张和英勇抗日的行动及其辉煌的战 绩,在全国人民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吸引了全国无数热血青年和抗日志士,许多人奔赴延 安,奔向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向中共党组织靠拢。中共中央在这个中国革命大转折的时期, 适时作出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中共党员人数从抗战爆发时的四五万人迅速增长 到1938年底的50万人。对此,中共中央一方面给以积极的肯定,另一方面则判断:"在征收 新党员的工作中是有严重错误缺点的。党内混入了异己分子、投机分子以及敌探奸细。"基 于这样的判断,党中央提出了巩固党的问题,向全党指出:"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 固党,成为今天严重的任务"。
  作为防止敌特破坏和巩固党的一个重要对策,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社会部。1939年2月28 日,中央作出《关于成立社会部的决定》,指出:"目前日寇汉奸及顽固分子,用一切方法 派遣奸细企图混入我们内部,进行阴谋破坏。为了保障党的组织的巩固,中央决定在党的高 级组织内,成立社会部。各中央局、省委、区党委应下最大的决心,选择政治上最坚定、能 力上最适宜的干部建立社会部。"据此,中央和各根据地先后成立了社会部,在国统区的中 共中央南方局也在1940年10月22日设立了社会部。
  社会部的职责是进行情报和反特务的工作,基本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安全部。中央决 定由康生出任中央社会部部长。
  康生之所以出任中央社会部部长,主要是因为:第一,他当时在党内有比较老的资历和 很高的职位。他是大革命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曾任中共上海大学特支委员会书记 、沪中区书记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等职,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后,先后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中央职工部部长,1934年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12月中 央政治局会议上补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二,他曾有过对付内奸特务的工作经历。1931年 顾顺章叛变后,为防止顾顺章的加害,原在中央特科的主要人员进行了调整,陈云、康生、 潘汉年等被调来参与中央特科的领导工作。1932年,陈云奉调中央苏区后,就由康生担负中 央特科的主要领导责任。用现在的话说,康生曾是情报、反特战线的一个老兵。第三,正如 杨尚昆在回忆录中说的:"那时,毛主席很称赞他,大家也觉得他不错,认为他很有本事。 "这很符合中央关于社会部人员"政治上最坚定、能力上最适宜"的要求与规定。即当时党 中央对康生寄予很大的信任,殊料不及的是,康生后来的表现辜负了党的信任。
  在众多涉及抢救运动的记述中,几乎众口一词地说:抢救运动是康生搞的,或是康生领 导的。这表达了人们对康生的怨愤心情,但说这个运动是康生个人搞的,却是难以说通的, 起码可以说是不准确的。
  疑问是很明显的,第一,虽然在当时革命斗争十分激烈的历史背景下,社会部由于其特 殊的工作性质,有很大的权力,但它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的原则是没有动摇的;康生虽然是中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社会部部长,并且是中央总学委副主任,但他并没有 号令党、政、军各方面的权力。抢救运动兴起在延安,形成剧烈局面的情况也发生在延安, 而延安是当时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毛泽东和党中央许多重要领导人都在延安,这样一个掀动 延安、甚至掀动全党的运动,而且是在中央的眼皮底下进行,康生不经过中央,可能吗?退 一步说,假使康生背着中央发动抢救运动,中央干什么去了?为什么没有立即制止?倘若如 此,那康生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置于什么地位?如果如此,应该说事情的性质就 大不一样了,但后来中央并没有对康生的做法提出质疑,更没有对他作出任何惩处。因此, 这样的结论从情理、从逻辑都是说不通的。第二,后述的事实将说明,抢救运动及其之前的 审干运动,是经过中央决定和部署的。
  指出抢救运动是中央部署的,只是想准确地说明问题,绝没有开脱康生的意思。至于康 生,作为党在反特务、反内奸工作方面的第一线领导人和主要领导人,对审干运动和抢救运 动的严重失误负有极大的责任,正如伍修权所指出的:"在整风运动中,康生搞了许多鬼。 ""康生在审干中起了很坏的作用。"康生在运动中干的具体坏事是多方面的,从全局而言 ,其恶劣作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制造了许多错案,向中央提供了许多的假信息 ,欺骗了中央其他领导人,使中央对敌情作出非常严重的估计,从而影响了中央的决策。二 是,在抢救运动中,他的错误领导和指导,他的不负责任的言行,加剧各方面的混乱,使抢 救运动的错误走向极致。
  
一连串的错案影响了中央的决策
  
  中共中央在发觉党的队伍存在组织不纯的情况后,决定审查干部,并为此发出许多的指 示,如《关于反奸细斗争的决定》、《关于大后方党肃清内奸的决定》、《关于审查干部问 题的指示》等。中央组织部也根据中央指示,相继向全党发出了《关于审查干部经验的初步 总结》、《关于对内奸及不良分子的处理办法》、《关于审查党员的指示》和《补充指示》 等具体指示。中央在开始提出审干问题时,曾规定:责成党的书记、军队首长对此工作负责 ;要有系统的考察干部和党员;严格地和周密地审查;一层一层地逐层进行。审干工作基本 上是谨慎、有序地进行。但康生制造的一系列错案,却将运动引上了歧途。
  第一个是"王实味案"。王实味,原名王叔翰,河南潢川人,北京大学肄业。1926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失去关系。1930年开始创作和翻译小说,做过中学教员。1937年重新加 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在马列学院从事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曾翻译马恩的 《价格、价值和利润》、《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和《列宁选集》18卷中的两卷半著作。马 列学院改组为中央研究院后,任特别研究员。1942年整风运动在全党兴起之初,王实味连续 发表《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硬骨头和软骨病》等杂文,从极端民主主义、 绝对平均主义的观点出发,对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民主政权颇多苛求和责难,热嘲冷讽,言词 偏激。《野百合花》在香港的报纸上刊登后,国民党特务利用它作为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 陕甘宁边区的材料。由此,中央社会部对王实味进行调查,发现他在自传中交待:1930年在 上海曾与托派分子王凡西、陈清晨有过来往。康生据此认定王实味是"托派分子,又是国民 党蓝衣社特务"。在康生的指导下,中央研究院召开全院座谈会,并很快把它变成对王实味 的斗争会,把他的问题上纲上线。于是,王实味被确认是"托派分子",被开除出党。1943 年4月,康生下令将他逮捕(有的材料说是1942年冬被捕,解放战争时期被错误处决,1991 年2月7日公安部正式为王实味冤案平反)。
  接着,康生制造了"五人反党集团"案。1942年2月8日毛泽东作《反对党八股》报告后 的第三天,中央政治研究室的成全(原名陈传纲)上书毛泽东,提出在整顿三风之外,还要 "整顿人风"。他也搞了一个"八股",说什么"大干部招摇过市","小党员传达立门" ;"卖力者只值半块","劳心者坐在上面"。把大干部、小干部,劳力、劳心者对立起来 ,对个别领导人提出不少意见。并且在戏作的"新年献词"中也写有延安"衣分三色,食分 几等"之类的话,有些内容与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很相似。康生在批斗王实味后也对之进 行调查,发现他爱人王里(原名王汝琪,在中央妇委工作)是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国民政 府立法委员王昆仑(实为中共党员)的堂妹。他们夫妇和中央研究院的潘芳(原名潘蕙田) 、宗铮(原名郭箴一)夫妇及其邻居王实味有来往(王里与宗铮是复旦大学同学),并在一 起吃过饭。康生就此臆断,王里是王昆仑派到延安来的国民党特务,他们5人的关系是"托 派关系"。这样,在批判王实味的基础上,又开了72天大会,把这两对夫妇和王实味打成" 五人反党集团"。这两对夫妇也在1943年4月被捕(1982年中央组织部为他们4人完全平反) 。
  第三个是"张克勤案"。张克勤(原名樊大畏),1936年10月在西安参加中华民族解放 先锋队,抗战爆发后由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派到兰州做地下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 月,因被国民党当局怀疑,经中共甘肃工委和中共代表林伯渠同意调到延安,在社会部直属 的西北公学学习。由于他的父亲和妻子(皆中共党员)在被国民党逮捕后叛党;他平时说话 比较偏激;并且一个与他一起来延安的人检举他是特务,康生等决定对他进行审查。其时, 张克勤年仅19岁,审讯人员对他进行6天6夜的车轮审讯,诱导他:只要坦白是特务,就保留 你的党籍。康生还"用假枪毙的办法威逼诱供"。在严重的逼供下,张克勤承认他是他父亲 发展、与他父亲单线联系、长期埋伏的"特务"。
  第四个是"红旗党案"。张克勤案本是典型的逼供案件,但康生称之为审干工作的一大 突破,一面将之报送中央领导同志,一面到处宣扬张克勤在逼供下所说的话:"甘肃地下党 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是国民党红旗政策的产物,实际上是国民党特务组织。"(对此,19 79年张克勤在给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信中说,他当时并不知道"红旗党"、"国民党 的红旗政策"这一类词,全部是审讯他的人提示,他承认的。)并据此混淆视听,说"红旗 政策"是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对共产党实行内奸政策的一个新策略,"这个案件使我们对国民 党的特务政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大后方的党组织不能不重新估计,对延安的特务分子数 目得到了一个解答;使我们的右倾思想有了一个触动。"因此,在康生的主持下,产生了对 来自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国统区党员的普遍怀疑和追查,把许多国统区的党组织打成 "红旗党"。
  这些错案,使中央在对敌情的估计和政策决策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