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自来水停水通知:西周立国和统治的稳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58:28

周武王顺应历史潮流灭掉了强大的商王朝,建立起周政权。商王朝虽已灭亡,但其残余势力仍很强大,甚至严重威胁着西周政权的生存。为了巩固西周王朝的统治,武王及以后继位的成、康诸王采取许多重要措施来稳固西周政权,并为昭穆时代的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武王在西周王朝建立以后,马上采取一系列的行动以稳定形势。首先,为控制原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让他继续统率商王朝的遗民,同时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为武庚傅相,监视商遗民的动向,后者即史书所谓的“三监”。显然,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周灭殷,是小国对大国的胜利,胜利已来之不易,但要以小国统治大国更加困难。表面上看封武庚于殷是让其奉守先祀,不绝殷后,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稳定形势的临时措施,因为周人当时尚无力直接统治新征服的广大地区。紧接着为了安抚民心,武王先后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以及百姓,并且表彰了深得民心的商朝贤臣商容的闾里,整修了比干的坟墓。武王又命令把鹿台的财物和钜桥的积粟发放以赈济贫困。他还论功行赏,分封赏赐有功的臣属。《尚书》有《分器》篇,《书序》云:“武王既胜殷,封诸侯,班宗彝,作《分器》。”《史记·周本纪》有类似的记载:“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分器》篇已亡佚。据《史记》记载,武王时分封的规模很大,他“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次受封”①。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周初的政治形势虽仍很严峻,但也得到了暂时的安定,更重要的是它为以后周政权的稳固奠定了初步基础。
  武王伐纣分封之后返回镐京,并制定了许多雄心勃勃的安邦治国的计划。史载他忧天下之未定“自夜不寐”②。但是,他未来及实施这些计划,便于灭商后的第二年因病去世。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即位时年纪尚小,还是个不懂世事的娃娃。而这时周王朝内有管、蔡各怀野心,外有武庚、徐、奄等商朝残余势力不忘复辟,新生的周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此种形势,成王的叔叔周公旦毅然站出来摄理朝政,协助成王完成了武王的未竟事业,使西周政权最终得以稳固。
  ① 《史记·周本纪》。
  ② 《史记·周本纪》。
  《史记·周本纪》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荀子?儒效》亦说:“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下之籍,听天下之断。”很显然,在成王年幼期间,周公曾践天子位代行天子之事。此举曾招致王室诸兄弟的猜疑,甚至连召公奭也有所怀疑。留在殷商故土任三监的管叔、蔡叔等对此更是不满,他们散布说“公将不利于孺子”,即是说周公将危害成王。周王室出现的动荡、不和,使得以武庚为首的旧势力觉得有机可乘。因此他串通管叔等三监并联络淮夷、徐、奄、薄姑等方国发动了反周叛乱。西周政权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对此,周公旦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胆略,首先稳定了周王朝的统治核心,取得召公和太公望的坚决支持。接着,他向王室成员和各路诸侯指明讨伐叛乱是上天旨意,是文王事业的继续,不管是什么人参与叛乱都要予以惩罚。并最终使王室成员和各友邦诸侯认识到叛乱的严重性和平叛的必要性。周公经过一番“内弭文兄,外抚诸侯”的工作,统一了内部思想,组成平叛大军,亲自东征,将以武庚为首的叛乱迅速镇压下去,杀掉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①。接着周公又挥师东进,经过 3 年的苦战终于击败参与叛乱的许多东夷国家。《孟子?滕文公下》云:“(周公)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直至此时,周才算彻底地消灭了商王朝残余势力,并真正控制了殷商故地。这次战争标志着周人灭商事业的最后完成,也是周初政治局面由动荡趋于稳定的一个转折点。
  ① 《史记·管蔡世家》。
  东征的胜利,使周王朝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实行更有效的统治。当时,加强对广大地区特别是殷商故地控制的措施之一便是建侯卫,借以巩固西周政权,《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此时分封的侯国主要有宋、卫等。周公在消灭武庚、管、蔡之后,将其地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分封给未参加叛乱的微子启,事见《史记·宋微子世家》。司马迁写到:“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启)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宋都商邱(今河南商邱市),传说其地为殷商旧地,商先公相土曾以此为都。将殷商之后封于其先祖所居之地,显然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目的在于安抚殷遗民。另一部分分封给武王之弟康叔,号称卫。《史记·卫康叔世家》云:“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遗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是将周贵族封于原商王畿之内,直接统治殷遗民,进一步加强了周对这个地区的控制。
  在分封亲信的同时,周王朝自灭商之日起便计划营建东都,以强化对广大东部地区的统治。周公东征以后,便将这一计划迅速付诸实施。成王派召公奭到洛阳察看地形,周公亲往监督营建,建筑王城和成周二城。王城故址在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成周故址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以东的汉魏故城一带。东都建成以后,周公把参与叛乱的殷顽民强行迁往成周,在王城派住八师军队,以监视殷顽和整个东部地区。按召公奭的说法,东都地处天下之中,更是诸侯朝会,四方入贡的理想之地。东都的建立对于加强周王室对东部的控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周公摄政 7 年以后,周政权终于稳定下来,成王亦已长大成人。基于此,周公毅然还政于成王,并将治国经验也传与成王,而自己仍北面就群臣之位,继续辅佐成王。周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对西周一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周初武王、成王在周公、召公等贤臣的辅佐下,通过平定叛乱、封建侯卫、营建东都等重大行动,终于使西周政权在东部地区站稳脚跟,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政治局面的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成王在位 30 多年,西周王朝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成王去世后,太子钊继位,是为康王。康王在位 20 余年,此时天下安定,一片兴旺繁荣景象,周王朝发展到其最兴盛的时期,史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①。康王死后,相继承袭王位的是昭王瑕和穆王满。昭王在位不足 20 年,穆王在位约 50 年。昭穆二世凭借前世打下的基础,大举出征远游。《史记》有:“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的记载,虽很简略,但明确昭王死于南巡途中。此事在《竹书纪年》中有更详细的记载:“昭王十六年伐荆楚……。十九年,……丧六师于汉。昭王末年,……王南巡不返”。表明昭王曾用很长时间和力量征伐南方荆楚等方国,但并未取得成功,不仅丧失了军队,而且自己也落得个身死异乡的下场。穆王继位后仍坚持对外用兵,引起许多附属国家的不满,“自是荒服者不至”。昭、穆二世在成康以来国势强盛的基础上,大肆进行南征北讨,虽然扩大了周王朝的影响,但也过多地消耗了国力,西周王朝逐渐难以支撑,所谓“王道衰微”已露端倪。
  ① 《史记·周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