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豫港焦化爆炸:新中国第一票(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25:22

新中国第一票

现代都市报  1955年,我国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实行凭票供粮制度。粮票发行范围之广、印发量之大、实行时间之长、和每个人关系之密切,是其他票证所不能比拟的。粮票实行了37年,现成为收藏的新宠。粮票属生计之票,从上到下有严格的管理、印发、回收、销毁规定,尤其初期发行的粮票,存下来的极少,现成为收藏者追逐的对象。粮票名称繁多,既有全国通用粮票,也有省市县地方粮票,还有定期、定量、定点、临时县内、救灾帮困、周转、转移、奖售、工种、工差、专用、流动、搭伙、搭膳、周转、支拨、分拨、拨售、提粮、行业、菜农、补差、专供、增供、特供、配供、优供、优惠、议价、价购、供给、比例价、团体、集体、统销、回销、定销、返销、借销、口粮、饲料、军用、周兑、兑换券、供粮证明等,真是无所不包。在粮票分类上,既有大类粗细之分,又有品种具体之别,如大米、小米、茹米、小碎米以及各种油票、熟食票。

面额上,也是千姿百态。从1953年10月中央政务院发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定后,北京市于1953年11月率先发行粮票。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10月12日,新华社正式发出通知,从1955年11月1日起,全国各地普遍使用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从此,我国进入了近40年实行粮票购粮的时代。实行粮票的前5年,基本上是以“两、斤、拾”为面额单位,除了1957和1958年发行过军用定额和供给有1千斤面额外,省市县均无发行大额粮票,小额粮票各自成套,多为4至6枚;1960年以后,随着统购统销政策的深入推行,粮票使用范围扩大,收购、出库、调拨、销售、救灾,都必须由粮票运转,这就陆续发行了“百千万斤”大额粮票,这些票发行的品种不多,但印刷都较精美。大额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为出库调拨专用的分拨票。已发现其面额有上千斤的如:1960年军用价购、1962年佳木斯市分拨、1962及1964年吉林省出库、1969年湖南省划拨和湖南省农村划拨等。上海市是千斤粮票发行最多的市,从1980年至1986年、1990年至1993年曾9次发行千斤面额的支拨证。另一类是集体专用票,如1967年黑龙江省团体定额粮票、从1968年起连续使用10年的团体定额大语录粮票、1973年黄石集团专用粮票均属此类。大额粮票的发行,大大方便了流转过程,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更大额的3千斤、5千斤、1万斤面额相继出现。1970年湖南省修建铁路粮食指标转移证和1963年哈尔滨市粮食定额分拨证发行过3千斤面额的粮票。江苏高邮县1970年指标划拨语录粮票全套9枚,面额为500、1000、2000、5000、1万、1.2万、1.4万、1.6万、2万,总斤数80500斤。这是一套万斤粮票最多、总斤数最重、单枚面额最大的粮票,创粮票三个全国之最。(其中, 此票每种面额又有四条不同语, 大全套共36枚, 总重额达3220000斤. 此大全套票的珍稀度可想而知)

大面额粮票如此,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粮票,也是多种多样,小到1钱,大到上万,约为60多种面额。1钱为5克,大米仅数十粒,油仅几滴,可见当时对粮食的重视和珍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