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白洗衣液荧光剂图片: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03:16
巧妙化解教学难点作者:余映潮 


[教例简述]
全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下。
1.检查预习时同学们从情节、场景、作者心情等不同角度拟出的课文提纲:
(情节:受伤的小麻雀——被猫捕咬——猫口余生——作者怜惜。
场景:雨后院落——厨房——卧室。
作者心情:难过——紧张、关切——难过、怪怨——怜悯。)
2.用一句话素描“小麻雀形象”:
(①不知它来自何方,也不知它去向何方。②它没有力量,没有健强的身躯,没有逃跑的机会
。③它不会飞,不会逃,也不会反抗。④它不知道如何保全自己,它幻想赦免和救星……所以,它是一个毫无反抗力也不能反抗的被压迫在最底层的弱者的形象。)
3.正是因为它的弱小和无助,作者才对它寄予无限的关切和同情。为了表现这样的关切和同情,作者突出了哪个方面的描写内容?
(分析:寻求希望的疑虑的眼神、想象中痛苦不安的眼神、惊恐的绝望的呆滞的眼神、耐人寻味的有所醒悟的眼神以及作者难过、关切、同情、希望的情感波澜。)
4.小麻雀的醒悟便是作者的希望。讨论一下,小麻雀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明白了什么?
(①人类是朋友。②弱者,只有掌握自己的命运才是唯一的出路。③越是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便越要反抗。④不要幻想赦免。⑤弱者若不坚定起来,命运便会继续欺侮它……)
5.继续讨论一下,小麻雀是小小的动物,它能够明白什么吗?作者为什么写它“明白”了什么呢?
(作者把小麻雀人格化,移情于物,含蓄地表达了“我”悟出的一点道理,也含蓄地表达出人们所应悟出的道理。)
[评 析]
这个教例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学步骤的有序性。
第一个环节称为“拉线条”,即从不同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理解文章思路。
第二个环节称为
“绘形象”,这是一个重要的铺垫步骤:不花大力气了解小麻雀的形象,就不可能理解到它最终会明白什么。
第三个环节称为“明重点”,抓住小麻雀的眼神和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既紧扣课文构思特点,又深刻领会文章的内蕴。
第四个环节称为“求发散”,学生讨论中表达的内容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透彻。
第五个环节称为“作引申”,教师点出课文“移情于物”的妙处,为同学们阅读理解同类课文准备了一把入门的钥匙。
此五个环节层层深入,教学线索由细到粗,课文重难点巧妙地化解在各个环节之中,过渡圆润,程序严密。
这个教例的第二个特点,是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第一个环节是阅读,提炼,多角度思考;
第二个环节是阅读,归纳,口头表达;
第三个环节是阅读,讲析,品读;
第四、第五个环节有点拨,有讨论,有归纳。
学生活动的时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师的引导、点拨精要及时,教学内容深刻而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