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类:万法简史--肯威尔伯(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21:01

万法简史--肯威尔伯

作者简介
肯恩.威尔伯 KenWilber     现年 56 岁,擅长用流畅易懂、笔锋常带热情的书写方式,来解析尖涩、隐微而又繁复无比的学术议题。
    1993 年,威尔伯与过世的妻子崔雅合着的《恩宠与勇气》(Grace and Grit)问世。    1995 年,《性、生态、灵性 》( Sex,Ecology,Spirituality)这本重量可以用来槌鲨鱼(威尔伯调侃自己的说法)的巨作在美国出版问世,一年之后,他又完成了更适合大众阅读的普及版本《万法简史》。这两本书除了涵盖他早期的的基本理论之外,远纳入了过去从未处理过的系统理论、演化论、女性主义、生态思想,以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哲学议题。    1998 年,《灵性复与》( The Marriage of Sense and Soul)面市,1999 年,私人札记《一味》(One Taste)出版,史无前例地披露了威尔伯证入最高境界的生活实录。近年来威尔伯更进一步地关注早期超个人心理学所忽略的领域,以及荣格学派对宗教和灵修境界的诸多曲解,并指出了世界各大宗教文化对肉身、大自然和女住的眨抑。其它著作:《意识光谱》(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灵性之眼力》(TheEyeofSpirit)、《事事本无碍》(No Boundary)、《 The Atman Project》、《The Holographic Paradigm》、《Eyeto Eye》、《Quantum Questions》、《 Spiritual Choices》、《 ATheory of Everything》等等。  译者简介
廖世德     1953 年生,台南人。译有《反叛手册》、《物理之舞 》、《宝瓶同谋》、《性与权力的解剖》,以及克里希那穆提系列丛书。专事译述,工作之余喜爱慢跑、越野脚踏车。
    肯恩.威尔伯的整合哲学,是灵性与理性兼具的。他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如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宗教及神学等,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就像一颗颗彩色的珠子。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以惊人的整合能力,将这些珠子串成项炼,呈现出 整体的图像和意义。因此,读者将在本书发现一种「料理」的国际风格;以灵性进化为主题的丰盛自助餐,全部排列成一道亮丽的彩虹,一道关于人类高深潜能的光谱,一幅标示出各种可能性的成长地图。这一幅地图将邀请你一起探索你广大的意识领域,你几近无限的「存有」(being)与「变化」(becoming)的潜能,从这里抵达你其实从未离开的地方,也就是你自己最深的本性,早已与宇宙合一的本来面目。  肯恩.威尔伯的整合见地
作家、译者,身心灵疗愈课程讲师-胡因梦

    随着理性启蒙运动的与起,组织化宗教与形上学曾经替世界带来的魅力效用已逐渐式微,而民主价值观、个人主义与多元主义的极端发展,也导致整体人类朝着自恋、分化和过度主观的方向盲进,并因而严重地威胁到社会、家庭与关系的连结。不可否认的,人类正普遍面对着一个乏味、肤浅、物化、量化而又迷失了方向的文明。在第二个千禧年的毁灭性灾难尚未充分顾相之前,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演化、存在与终极实相等攸关人类存亡的议题?在各种知识体系呈现四分五裂、各不相容的情况下,我们要如何替这些不完整的真相找到正确的定位?在传统宗教已经沦为神话、教条和无从证实的呓语,而科学只能阐述物质的基本事实,却无法提供意义、价值与伦理之际,我们要如何拉拢二者,使它们相互对话?简而言之,这股从法界之海奔涌而出的人类识能,如何才能融成一道具有完整阶序的彩虹光谱?上述一连串的问题所揭示出的答案,不可避免地涉及了一种整合哲学或整合世界观的可能性。但整合性的世界观在本质上往往是独断与高压的,凡受过理性洗礼的知识菁英鲜少有人愿意再甘冒「法西斯﹂之名,去进行具有宏大企图的统合动作,而且老实说,也鲜有几人兼具了绝对真理的体悟与相对真理的逻辑归纳能力,那么,这股识能中兴日俱增的困惑、痛苦及愤怒,又如何才能化解成秩序和清晰的辨识? 

    肯恩.威尔伯此生的贡献,就是要帮助我们这个时代提出一个由空性含摄知识万有的整合见地。他的整合哲学是灵性与理性兼具的,他主张我们必须朝着更高的意识发展,而这些高层意识虽然隶属于主观的内在精微次元,却是含摄科学与理性的。就这一点来看,威尔伯的见地其实延续了东西方哲学与宗教传承的精髓,以及现代性的核心精神。这个传承起源于毕德哥拉斯、巴曼尼德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然后传递给奥古斯丁、阿奎那斯、迈蒙尼德、史宾诺沙、黑格尔以及海德格。而东方智慧传承封威尔伯影响最深的,则属佛教上座部思想、龙树中观学派、华严学派、唯识学派整合瑜伽、藏密大手印与大圆满、论藏、吠檀多哲学、苏菲神秘主义等等。至于威尔伯的超个人视野,则充分反映了威廉.詹姆斯、荣格、马斯洛的心理学研究,更涵盖了六 0 年代末期西方所发展出来的身心灵整合治疗及东方默观传承。 虽然长青哲学家、整合学家、超个人心理学者皆为人们加诸威尔伯的桂冠,但学界仍将他归类为超个人心理学者,并视其为这个领域最卓然有成的理论家。自一九七五年起,威尔伯的着作一直涵盖超个人运动的完整面向,现年五十六岁的他早己是著作等身的多产作家。他擅长以流畅易懂笔锋常带热情的书写方式,来解析尖涩、隐微而又繁复无比的学术议题。他的洞悉力、整合力与绵密的归纳能力,吸引了欧美及亚洲世界无数的读者。在日本,咸尔伯被视为一派宗师,在德国,他是学院派热衷研究的重要现象之一。宗教史权威休斯顿.史密士(HustonSmith)认为威尔伯在整合西方心理学与东方智能传承的贡献上,远远超过了荣格;希拉蕊.柯林顿的精神导师珍.休斯顿(JeanHuston)将威尔伯与佛洛伊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约翰.怀特(JohnWhite)则称其为意识研究领域的爱因斯坦。一九九三年,威尔伯与过世的妻子合着的《恩宠与勇气》(Graceand Grit)问世,一九九五年,《性、生态、灵性 》(sex,Ecology,spirituality)这本重量可以用来槌鲨鱼(威尔伯调侃自己的说法)的巨作在美国出版问世,一年后他又完成了更适合大众阅颉的普及版本《万法简史》。这两本书除了涵盖他早期的的基本理论之外,还纳入了过去从未处理过的系统理论、演化论、女性主义、生态思想,以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哲学议题。《性、生态、灵性》是威尔伯「法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他进行第二部与第三部的资料搜集时,又同时完成了两本着作和数篇论文,其中的一本就是《灵性之眼》(TheEyeofSpihht)。此书是威尔伯最满意的作品,书中结集了多篇整合哲学的论文,所涉及的议题包括了心理学、哲学、认知科学、意识研究、人类学、艺术和文学理论。一九九八年,他再度出版了美国前副总统高尔最心仪的《灵性复与》(The Marriage of Senseand Soul),一九九九年,他的私人札记《一味》(One Taste)也公开发行,此书史无前例地披露了威尔伯证入最高境界的生活实录。 就这样一本接着一本,威尔伯单打独斗地开辟了灵性洞见与古代唯识学的现代诠释方式。当人们还不知道该如何替灵修洞见定位,甚至还不能确定这样的洞见是否够资格被合理化为一门知识之前,威尔伯已经有能力以系统化的认识论来厘清这些疑惑。当人们还没有能力分辨西方心理学与传统灵修心理学的关系时,威尔伯已经提出结合佛陀与佛洛伊德的创见。他以自己原创的四大象现典范,清楚地区分出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知识领域和不同的真理声言,然而他所有的立论基础都奠基在垂手可得的数据资料和早已被广为接纳的学术理论之上,因此并不是从古老传统中发展出来的空泛形上辩证。进年来威尔伯更进一步地关注早期超个人心理学所忽略的领域,以及荣格学派对宗教和灵修境界的诸多曲解,并指出了世界各大宗教文化对肉身、大自然和女性的贬抑。 

    威尔伯处理的议题虽然博杂,他的方法论却简明而扼要,他认为任何一位思想家或评论家都不可能愚蠢到全错,每一个人都可能观察到一些不完整的真相,而各种不同的知识领域在纯抽象的层次上,其实是相互融通的。譬如所谓的「神」,如果「神」的抽象定义指的是无限的神性,那么基督教的「上帝」、佛家的「空性﹂和犹太教的「神之奥义」便能相互融通。这种处理知识的方法,威尔伯称之为「定位归纳」或「驳不倒的推论」。一旦有了驳不倒的推论,学者就可以将各种领域的真理串连成紧密相系的网状纲要,然后再利用这个纲要去评定那些较为狭窄的途径之中,有哪些部分是不够完整的。威尔伯主要的论点就是要促成人类明智地融合东西方的相封真理,共同以空性做为终极目标,相互交织成完整的脉络。他强调法界是一直不停在演化的,因此新的真相不断在显现,新的启示不断被揭露,新的佛也不断在冒出。法界就在这股自我超越的趋力之下,突破了过往的一切,也含摄了过往的一切。这便是神性无私而又无限的创造之爱。 

译序 

    在个人的翻译生涯当中,有两个人(作者)对我的影响最大,一个是深而透彻的老克(克里希那穆提),一个是广而透彻的老肯(肯恩.威尔伯)。当然,说老肯「广」而透彻并不妥当;只是「广」是他明显的特点,你不看到都不行。他其实是深而广。说他深而广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他本人的见地深而广,一个是说他的研究途径深而广。但这两者往往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浑成一体。由于译者个人的浅薄,老肯本人见地的深广,译者只能在其边缘翘足盼首张望,无法说是要在这里阐述、见证。但是他研究途径的深广,倒是可以在这里拾人牙慧,略述一二。其实「深」──「深度﹂(depth),正是老肯的主要的「观念」。我们要是说他封于现代与后现代(除了肯定的部分之外)的一切喟叹、批判、提醒都是以此一观念提纲契领,实不为过。在理性自我的现代人心目中,人只有物质与生物两个层面,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人的意识发展,到达理性阶段之后,就是最高阶段,往上就没有了。甚至,有的人根本否定人有意识这个东西。因此,老肯的「深度」,指的就是人在物质与生物面之外,另有他「物」──人不是二维平面的东西,而是三维的存有,多出来的一维即是心灵、灵性;人不是只有表面,而是表面之下还有深度,此一深度即是心灵,即是灵性。现代科学理性将一切深度弭为平面,弭为表面:只论位置,不论其它;说了位置,就说了全部的知识;这是他喟叹的所在,批判的目标,也是他整个学说发挥的着力点。可是,面对理性科学巨大的力量乃至于主宰现代人思想、文化、世界观、经济、生产技术等每一层面的趋势之下,耍伸张此一「深度」,「势必得有个做法」。于是他从进化论开始梳理。所有考古学的证据 都是无可否认的,但是进化历程中有些环节,科学的解释却使不上力。可以说,这些环节,科学的解释和世人的理解其实是合糊其事。他以进化论认为鸟类的翅膀是由前肢演化而来为例说:「前肢也许是经过一百次的突变才变成有功能的翅膀,半翅半肢还不行;因为半翅半肢既不能飞,也不能跑,没有一点适应环境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是半翅半肢,你有的只是沦为他人晚餐的可能而已。这几百次突变必须在一只动物身上,在其一生中完成,而且它还要找到一只同类异性也完成了这几百次突变,然后它们还要互相找到对方,两者都另外有晚餐吃,有东西喝,再进行交配,下一代才会产生真正有功能的翅膀。」套一句现在的人常说的台语:「这哪有可能?」科学的解释在这里真的只能合糊其事了。可见,天择说的「天择这个「择」,其实只是「择」出己经发生的转化而已,至于这个转化的本身,其机制却没有人知道」。这个「机制」就是奥秘所在。进化论以「机遇突变」──偶然的突变──解释宇宙的成因根本说不通。他说了一个故事;根据计算,一千只猴子随便(=偶然)打字,恰好(=机遇)打出一出莎士比亚戏剧(=有秩序的宇宙)的机率是一万兆兆兆分之一,等于每十亿个十亿年发生一次。但是,我们这个宇宙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才一百二十亿年而已。根据计算,一百二十亿年连偶然产生一种酵素都不可能,遑论产生如许复杂精密的生物域、意识如许发达的人,以及如此浩瀚却又秩序井然的宇宙。他在《性、生态、灵性》这本书的引论中开门见山就说:「这个世上有事情发生真 是奇怪。起先什么东西都没有,然后发生「大爆炸」(BigBang),于是有了我们大家。这其是奇怪。」科学一向认为无中不能生有,但是宇宙的确是无中生有。爱因斯坦说,他用数学计算这个宇宙,算到最后碰到一道墙,过不去了,那一道墙后面,就是属于宗教的领域。这一道墙后面的奥秘,就是创造中的神性。

    当然,要论证这个创造中的神性,要论证进化是神性在创造,在显化的过程,不能空口说白话。我们必须看到进化过程的每一次每一种发展都是往上一届的发展,不是随意的,有时比原先高,有时比原先低,参差不齐的发展──这个时侯,便是「全子」(holon)这个概念进入解释架构的时侯了。所谓全子,任何一个东西都是一个全子;任何一个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本身是完整的,但又是一个更大全子的一部分。较小全子含有较大全子的一部分,较大的全子含有较小全子的全部,加上自己另外的一部分;「反之则不然」──从这个「反之则不然」便可以判别出哪一个全子属于相对高阶,哪一个属于相对低阶;用在进化历程中,便可以判别个别进化发展阶段是相对高或低,合起来又可以判别整个进化历程是否其的是有秩序的逐层往上发展,「觉知意识」越来越高。这是一回事。另外一回事是,每一次每一种每一层的发展,是否确有其事,其内容是否确有其事这个,在取证的时候,就不能有争议,否则要见证神性的创造就见证不下去了。作者在这里提出「定位归纳」(orienting generaliaztion)做法,显然深明行事义理。他接着以「儿童智力发展」为例说明「定位归纳」,关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各家的说法不一,有说七个阶段,有说六个阶段,有说三个阶段等等;取证之时若是偏用其中一家说法,各家之间一定激辩不止,欲藉此见证神性之创造,殆矣!但是,如果在每一家的每一种阶段分法中,我们找出了至少有三个阶段是各家看法一致的,这个时侯,再来说儿童的智力是分成三个阶段照着这样的顺序发展的,便不会有争议。进化或发展的每一步论证没有争议,其发展阶序便大致可以确立。依据这样的定位性通则,确认进化历程的每一次每一种每一届发展,加上前述高低阶的判别,整个进化历程的阶序(除了「序」还要有「阶」)就大致可以确立了。见证神性是这样见证的。这个见证的过程,从作者年轻时初闻老子之道开始,中间历经各种思辩、取证、论证,一直到近年拈出的「全层次全象限」观点,作者思想的发展──照他自己的分法──历经了五个阶段,他自己称之为威(尔伯)一至威五(《万法简史》属于威四时期的著作)。整个期间他发展出几个基本概念。要了解他,就必须了解这几个时期和主要概念,限于篇幅,我只简介他的基本概念:

1 全子。这个概念借自亚瑟.柯思勒(ArthurKoestler):任何一事一物都是一个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也就是,自己本身是完整的,都同时又是另一个更大整 体的一部分。

2 二十条法则(thetwentytenets)。凡是全子,都依照这二十条法则运作,是为其运作的模式。老肯后来补充了两条,说是「凡是全子都要写借据给法界,所有的借据都会在空性中赎回」,十分有趣,十分有意思。

3 前超谬误(thepretransfallacy)。这是作者对于灵性发展的理解一个最有贡献的理论。我们常把前个人(prepersonal)状态误为超个人(transpersonal)状态,因为两者都是非个人(nonpersonal)。他常以纳粹份 子的集体心灵状态说明这种谬误。很多人都羡慕儿童的「无我」状态,说是无异于「得道」之人;或是反过来,说某些「得道」之人都有一颗无我的「赤子之心」云云;都是前超谬误。其实一个是根本尚未通过,一个是已经超越而又包容,不一样。

4(学说的)五个阶段(theflvephases)。老肯的学说,他自己分为五个阶段,称 之为成一至(目前的)威五。一般评论家评论他时,依据的常常是他较前前期的着作,很麻烦。

5 四大象限(thefourquadrants)。要理解人的意识发展,必须从这四大象限来看 才算完整:集体、个体、内在、外在;又可说是社会(集体外在)、文化(集体内在)、意向(个体内在)、行为(个体外在);又可说是互为客体(集体外在)、互为主体(集骷内在)、客体(个体外在)、主体(个体内在);又可以简化为我(个体内在)、我们(集体内在)、它(外在);又可以说是真(外在)、善(集体内在、互为主体、我们)、美(个体内在、我),又可以说是佛(个体内在、我、美)、法(外在)、僧(集体内在、我们、善)。

6 整合哲学(lntegralPhilosophy)。整合哲学志在整合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哲学的精髓,但也要避免其中任何极端的形式。

7 十个层次(thetenlevels)。作者针对人的意识发展,提出这个十个阶段说,包括四个前个人、三个个人、三个超个人阶段。每一个阶段如果发生问题,也都有每个 阶段特有的病理。

8 整合政治学(IntegralPolitics)。作者近年来开始将他的整合途径延伸到政治之上;他提出的观点是以自由主义的灵性(liberalspirituality)和神秘人本主义(mysticalhumanism)容纳左、右、上(up)──这个「上」是左右派一向都忽视的。

9 进化与内化(退化)。他的观点从头到尾都是进化的观点。有进化,会进化的,不 只是自然界,文化、灵性也都会进化。奇妙的是,在背后支持这一股进化驱力的,却是退化(内化)过程。

10 三种科学(threetypesofscience)。他重写科学哲学,不但容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且加入另一种科学:打坐、瑜伽、禅修。他要求那些否定人有灵性层面,否定人的意识还可以超越理性阶段的人自己做实验,有了实验所得资料再来评论。因为那些打坐、瑜伽的经验都是可以依循相同的过程复制,如同科学一般,所以他说那是另一种科学──「软科学」(softscience)。

11 法界(Kosmos)。他认为整个宇宙不只是物质,里面还有神性。为了完整表达这样的意思,他借用了毕达哥拉斯的 Kosmos 之说,中文恰好有「法界」一词在意义上与之相应。

    这几个基本概念贯穿于他的各个时期之间,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路标,在我们跟随他的思路寻思的时候,知道自己走在什么路径之上。透过这些基本概念的穿针引线,我们回头再看他论证创造中的神性,就知道他是两头衔接。一方面当然是在进化历程中找出一个逐层渐完整渐高超的发展模式(不是机遇,不是偶然);另一方面则是找出「过去曾经有少数菁英、天赋异禀之人或所谓『时代先驱』达到这种高深阶段」背后的模式,印证两者的相符相应,拈出人在进化路上终必走到灵性的、超个人超理性的阶段。他甚至说,这个阶段事实上「已经在街边路角等着我们」。译者为了翻译本书,前前后后看了不下十遍,每次看每次掷书长叹。掷书长叹当然是因为感动。作者治学方法之严谨,组织能力之高强,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诚恳是其余事;书末根据全子的三种价值申论人必须权利与责任并重,除了享受权利,还必须好好负起责任;这是眼光落在生物、人、地球的生存层面上,其深刻心意流露的警语。至于超越层面,他喟叹德国从谢林(Schelling)以降──系唯心论昙花一现,见地凋零,致使「人类错失了一次机会」──错失了一次意识层次往上超越的机会。试想,人类在那一波唯心论思潮中,曾经有可能超越现代的理性阶段,往神性再接近一步‥‥。当然,他说,原因就在这一派人「没有瑜伽」,没有实修,因此无法把一时的另类意识状态(alteredstates),转变成永久的特质。因此,他在2000年出版的修正版里面,把最后一章的最后一节改为「整合的观点」,提出我们如果以超越理性为目标,便必须要有「道路」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这里的「道路」,便是实修──四个象限、全象限的实修;不但要在个人情感、心智、灵性面(个体内在)探索,修行,打坐──大家一向都只是在这个象限努力──而且要锻炼身体(个体外在),譬如运动、注重营养、注意饮食等;另外要实践自己对集体外在的责任,譬如环保;还要处理好自己与家人、朋友、社群的关系(集体内在),使关系成为个人成长的一部分,也降低自我中心倾向,从事社会服务(慈济基金会在这一方面的事功令人肃然起敬),道德精进等。

    「兼顾的层面越多,它们所发择的效果就越大,因为这些方法与你生命的每一个层面都息息相关。你要勤勉地修炼,集中全力让身心的潜能展露──直到身心的各个层 面从空寂中彻底显露为止。」

(摘自胡因梦译之《一味》)。 

    人超越的潜能是跨文化的,普世的可能性。作者一生几十年的探索、撰述,一直是在提醒世人这个潜能的可能性,跨文化的可能性;不但如此,他自己身为一个西方人,其实就是这种潜能的证例。 

二版序 

    《万法简史》是我最受欢迎的几本书之一。这本书感人的地方在于,它包含了很多我发展出来的整合观点。「整合」的意思是说,这种途径试图尽可能从各个学科,从东西方,从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从物理等硬科学到灵性学等软科学,容纳所有 的其理,越完整越好。正如一位评论者说的:「历史上从未有一研究途径(如本书一般)容纳并荣显这么丰富的真理。」我个人宁可相信这是真的。但是,读者看完 这本书,将是最好的裁判。但如果是真的又怎样?所谓「整合的途径」指的是什么?在今天的世界又和我(每一个人)有什么板系?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整合的途径和商业、科学、灵性的开系。研究人类──前现代、现代、现代各方面文化的学者一直对人类文化丰富的多元性深感惊讶。那一道美丽的,多元文化的,多种色层的人文彩虹,在宗教、伦理、价值观、信仰方面显示出那么多重的差异。但是,令学者惊讶的,还有那多重的相似,譬如人的语言、认知、生理各方面,不论到了世界的哪个地方都非常类似。不论是哪里,人都能够建构影像、符号、概念。概念的内容纵或往往不同,建立概念的能力则一。这一种普世的、跨文化的模式启发了我们一些人类状况重要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发现的是大部分人乃至于所有人共有的东西,那么或许你已经发现某种深刻的意义。

    那么,如果我们把这种种共有的模式拼接起来,我们会看到怎样的图像?这有点像是人类基因排序计画(the Human Genome Project),只是我们现在要排的是人的意识和文化,是世界各地人类具备的文化能力。这样的拼接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人类潜能的非凡地图,人的种种可能性的地图。这样的地图能够帮助你我找出自己目前尚未具备的能力。这一幅地图将引导我们向高阶成长,引导我们掌握更好的机会。不过,如果我们告诉你这种意识与文化(排序)计画(the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eProject)有很多已经完成,或许你会感到惊讶。这种意识与文化排序计画是世界各地叹以千计研究人员研究的结果,揭露了极深范畴之内的高等意识状态、成长阶段、灵性模式;种种科学研究成果反驳了长久以来经过科学唯物论及只论表面的后现代主义检查的说法(Versions)。 读者将在本书看到,种种潜能及可能性都是本书即将呈现的这一幅地图重要部分──这一幅地图是一种「万法理论」(万物理论、一切事物理论)。所谓「万法理论」是说,如果全世界各地的每一种文化都是重要的部分真理,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够把 这些文化真理拼接成繁美的织锦,拼接成多元中的统一,拼接成多种色彩的彩虹?还有,一旦拼接完成,接下来又要如何实际应用在我们身上?其实可能很简单:准确的,完整的人性潜能地图可以轻易的转译成高效能的商业、政治、医学、教育、灵性。反过来说,如果你的地图是部分的,断章取义的,片面的,那么你在商业、医学、灵性等方面的途径也将是部分的,断章取义的,片面的。狗嘴向来吐不出象牙。因此,不论你努力的领域是哪一个部分,只要有「万法理论」,你的努力都会更有效能。所以难怪这幅完整全面的人性潜能地图已经成了政治、商业、教育、保健、法律、生态、科学、宗教等,几乎是每一个领域极度关切的事物。这一方面近年实际应用的情形,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万法理论:商业、政治、科学、灵性的整合观点》(A Theory of verything :an integral vision for business,politics,science and spirituality)。但是基本的东西在本书都已齐备。要判断这幅地图对你是否有用,你需要知道一些东西,本书可以提供给你。这幅地图乍听之下好像很复杂,但是你只要一挂起来看──一如我在本书所为,你就会发现这幅地图其实很简单,很容易用。看完本书,你会具备所有必备的工具,随心所欲应用之。最后一点:全面而完整的地图会使你目前对事物的理解更丰富,而不是否定你目前的理解。有的人不喜欢整合的途径,觉得整合的途径意味着他们目前的方式是错误的。不过,如果真的这样认为,那就像是法国菜厨师感觉墨西哥菜威胁到他一样。其实我们只是增加一些风格,并没有贬抑原来有的束西。我喜欢法国菜,也喜欢墨西哥菜。两者都受到欣赏并不会使其中任何一种消失。「法国菜厨师」如果会抗拒整合途径,多半是他原本就鄙视墨西哥菜的缘故…‥这种态度没有好处。因此,读者将在本书发现一种「料理」上的国际性风格──人性潜能丰盛的自助餐,全部排列成一道亮丽的彩虹,一道你高深潜能的光谱。这幅地图其实是邀请你一起探索你广大的意识领域,你几近无限的「存」(being)与「变」(becoming)的潜能,从这里抵达你其实从未离开的地方,也就是你自已最深的本性,自已的本来面目。

目录肯恩.威尔伯的整合见地-胡因梦译序二版序导论  部一创造中的神性
第一章万物联结的模式第二章秘密冲动 第三章太人性了 第四章后现代大革命第五章法界四方 第六章神的双手第七章接通法界第八章真善美  部二创造中的神性再扩展
第九章意识的进化 第十章迈向全球之一第十一章迈向全球之二 第十二章超意识领域之一第十三章超意识领域之二
部三平面世界之上 第十四章上行与下行第十五章法界崩塌 第十六章自我与生态第十七章下行者主宰第十八章解读神 《附录一》二十条法则
《附录二》延伸阅读 
 导论  问:这本书有没有提到性?
威:有!还有图表。  问:你在开玩笑吧!威:没错。不过,性,尤其是性与性别的关系,确实是本书主题之一。  问:性和性别不一样吧?
威:一般都用性或性欲指人类繁殖的生物面,性别(gender)指男女在文化上形成的差异。性差异(sexual difference)通常用雄性和雌性来分别;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则是用男性和女性来分别。雌性雄性是生物面的差异,男性女性是文化面的差异。
问:所以,关键在于弄清楚哪些特质属于性,哪些特质属于性别。威:就某种意义而言,是的。雌雄的性差异主要是生物差异,因此是普世的,跨文化的──普天下的雄性都会制造精子.雌性都会制造卵子、生产、授乳等等。但男女两性的差异却是由文化创造或塑造出来的。今天两性关系之所以这么恶劣,部分原因就在这里。一方面,雌雄差异是生物性与普世的,所以不可能有多大的改变;但男女差异在许多方面却是由文化创造出来的,因此至少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的文化正试图改变两性角色。这个过程很麻烦。
问:比如?威:比如说,雄性的身体一般比雌性强壮,肌肉也比较发达,但不表示男性一定强壮、专横;女性一定软弱、矜持。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过渡期,男女两性的角色正在重新塑造、界定.以致于两性之间战争不断,彼此都很怨恨对方。部分的关键在于,男女角色固然可以重新塑造和界定──老实说这已经拖太久了--但是雌雄两性特征却不可能改变。然而每当我们试图消除男女两性差异时,却几乎同时抹煞了雌雄差异.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消除男女两性差异这个想法不错,抹煞雌雄差异却不可能。关键在于认清其中的分野。
问:所以,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有些需要保留,有些却需要改变?威:我们只要探讨到男人和女人性与性别的差异,就会发现某些差异普遍存在于各文化之间,甚至存在于各文化的文化部门之间。换句话说,各文化之间普遍存在的不只是性差异而已,还包括一些性别差异。我想这是因为男女的生物性差异构成的基座太稳固了,以致于影响到文化领域,显现为文化上的性别差异。所以,性别角色虽然是文化塑造的,不是生物禀赋,但各文化之间还是出现了一些男性常态(masculineconstants)和女性常态(feminineconstants)。
问:男性常态和女性常态这种说法在以前争议很大,现在好像比较能被接受了;前后才不过十年而已,实在令人惊讶。 威:对,不管是性还是性别,雌雄两性的价值观常有极大的差异,现在连激进女性主义者都同意这一点。一般而言,男人比较倾向于高度个人性,强调自主、权利、正义、自理;女人则往往对关系很敏感,注重交流、关怀、责任、关系。男人喜欢自主但害怕关系,女人喜欢关系但害怕自主。这一方面,卡洛.吉莉根(Carol Gilligan)和德博拉.谭能(Deborah Tannen) 的著作非常重要。就像你说的,现在大部分正统学者和女性主义学者都同意,雌雄两性的价值观确实有些根本的差异;才不过十年而已,实在令人惊讶。所谓「演化心理学 」(evolutionary psycholoy)这一门新学科,研究的就是生物的演化对心理特质的影响。麻烦的是,如何才能承认这种差异,但不会像以往那样利用这种差异来剥夺女性的权益。因为通常只要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有什么差异,优势者都会利用这种差异来占便宜。你了解吗?
问:了解。不过,现在的情形好像已经反过来了。有人利用这种差异宣称男人天生就是蠢蛋,是睪酮(testosterone)变种,「怎么说都不懂」,言下之意就是,男人应该敏感一点,对人多一点关怀,多一点爱心,多注重关系。你所谓的雄性价值观现在到处被批评,说穿了就是在质疑:男人为什么没办法像女人那样?威:对,听起来有那么一点「位置对调,游戏才公平」的味道。以往大家都说女人是「有缺陷的男人」;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女人有「阳具妒羡」(penisenvy)情结。现在却反过来说男人是「有缺陷的女人」──界定的标准不在于男人「具有」什么属性,而是男人「缺乏」女性特质。这两种说法都很荒谬,更别提贬低两性、不尊重两性了。一开始我就说了,麻烦的地方就在于这两件事都很困难,又都必须做好,第一是(按照吉莉根的方式)找出雌雄两性价值观的差异;第二是找出一些方法来公正的评断这种差异。目的不是要使男女两性变成一样,而是要公正的看待两者。大自然将人分成两性不是没有理由的,因此想要消除两性差异实在很愚蠢。只是即便最保守的理论家都承认我们的文化一向偏重雄性价值观,因此现在要将天秤拉回来,过程才会那么繁杂、痛苦,搞得双方都愤恨不平。但是不论如何,大家都要认清,我们不是要消除两性差异,而是要使两者平衡。
问:这种两性差异是否源自于生物面的雌雄差异?威:就某部分而言好像是这样,尤其是贺尔蒙。不论是实验结果或是观察跨文化现象或是胚胎成长,甚至是妇女为了治病而注射睪酮,所有睪酮实验全部指向一个结 论,那就是──抱歉,我不是故意要粗野──睪酮基本上只有两种驱力,一种是干,一种是杀。因此,雄性几乎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在承受这种生物梦魇;这种事情女性很难想象(除非她们为了治病注射睪酮而发狂。曾经有一位女士对医生说:「我无时无刻不想到性。拜托,医生,你能不能让它停下来?」)。更糟的是,男性有时会将这两种作用结合、混淆。想想看,干和杀连手,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女性同胞一定很想指出这一点。
问:雌性也有这种雌性特有的东西吗?威:催产素(oxytocin)吧!你只要摸一下女性的肌肤,这种贺尔蒙就会充满她的全身。所以有人说催产素是「关系剂」,会使女性产生很深的眷恋、连结感与爱意,想要拥抱、抚摸。不难了解,睪酮和催产素两者在生物演化中都有其根源。前者用于繁殖和生存,后者有助于养育子女。在动物界,大部分的性交只要几秒钟就完成了;而且过程中双方随时都可能遭到掠食。这为「晚餐与性」带来了新的意义,(译注)因为性交时你随时可能变成人家的晚餐。所以男人变成了「搞完就走」,不会分享情感,表达情绪或拥抱──男人真的差不多就是这样。敏感先生这种男人,这种神话人物或小可爱(Weenie)是近代才发明的东西;男人或许还要一点时间才会慢慢习惯。但养育子女的生物性条件就不一样了。母亲必须一天二十四小时陪着婴儿,对婴儿的痛和饿尤其要特别敏感。催产素让她待在婴儿身边,全神贯注于这一层关系,非常执着。这种情感绝不是干或杀,而是细心的、全面的、关注的、机敏的呵护。译注「晚餐与性」是英文的说法,原意为男女约会先共进晚餐,然后做爱。 问:所以,「敏感先生」这种性别角色和他的性角色是抵触的?威:从某些层面来看,没错,但这并不表示男人无法或不应该敏感一点。今天,这件事已经不容推拖了,不过男人的确必须「接受调教」才有办法敏感一点。这种角色必须「学习」才演得出来,理由有很多。当男人朝着这种陌生的景象摸索前进时,我们不能让他们稍有松懈的机会。女性也是一样。要在今天的世界里作女人有一些新的条件,其中一部分就是争取自主,而不是用各种关系来界定自己。当然,这就是女性主义伟大的召唤,要女性以自主和内在价值来界定自己,而不是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界定自己。我们不该贬抑关系的重要性,不过女性的确应该以成熟的自我为荣,而不是面对他人便压抑自己。
问:所以,男女两性都在对抗自己的生物天性?威:就某方面而言确实是如此。然而这就是整个演化的重点:永远超越以往的局限,永远在拓展新的疆界,然后打破,再超越,进入一个涵盖更广、更完整的模式。雄性与雌性的传统角色曾经必要而且适当,今天却已经过时,显得捉襟见肘,不合时宜。所以今日的男女两性都在努力超越原来的角色──是超越而不是抹煞,这是最麻烦的地方。演化永远都是超越和包容,容纳而又突破。因此雄性还是会有睪酮冲动──不是干,就是杀。我们还是得先接受.然后再调适成适当的行为模式。在某一个程度上,男人永远都想冲破限制、突破桎梏,在过程中发现新东西,发明新东西,创造新的生活模式。    至于女人,正如激进女性主义者坚持的,女性基本上还是一种关系式的存在(relationalbeing),以催产素为核心,可是必须以这个关系式的存在为基础,建立坚定的自尊和自主。她还是很珍惜关系,但同时也会珍惜成熟的自我。所以对两性来说,这个过程一直都是超越又包容,包容又超越。在目前这个演化的阶段,不论男女都在努力超越自己的性角色,原本是男人高度注重自主,女人高度注重关系,现在则是男人正在学习接纳关系,女人正在学习自主。这个过程很困难,因此男女两性在彼此眼中都成了怪物。所以我觉得双方都温和一点很重要。
问:你说雄性取向在我们的社会由来已久,但这种倾向现在已经开始在乎衡。威:雄性取向就是一般所谓「父权体制」。大家每次讲到「父权体制」这四个字就一副不屑的样子。但如果真要说是男人把这种体制强加在女人身上,却未免太草率了 一点。照这种讲法,只要男人说:「啊,真抱歉!我没有那个意思要压制你五千年。 我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吗?」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这种讲法显然太过于天真无知了。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人的发展过程一定是因为情况难以避免,才会出现「父权体制」。人类是一直发展到现在才到达不需要这种体制的地步──所以我们现在才开始有能力从根本之处「解构」父权体制,或者说才能够以比较温和的方式打平两性价值的帐目。这不是在革除什么残酷的传统,而是脱离一件已经没有必要的事,继续成长下去。
问:这样看父权体制,眼光显然不一样。威:好!如果采取标准观点,说父权体制是一堆虐待狂兼权力饥渴的男人强加在女人身上的东西,那么我们对男人和女人就只能有一种定义:男人是猪,女人是绵羊。但是,如果认定男人总是在蓄意压迫另一半的人类,也未免把男人说得太可悲了。男人不管有没有睪酮,都没有邪恶到那种地步。说起来不可思议,这种讲法其实是抬举了男人。本来按照女性主义者的说法,男性因为过度独立,所以彼此之间不管什么事都无法取得共识;但现在却反过来说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压制另一半的人类;更惊人的是,竟然在每一个文化里都压制成功;竟然有女性认为男人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身为男人的我真有点受宠若惊。长久以来,这大概是我听过的女性主义者对男人最高的赞美了。    我还要提醒你一点,男人建立的政府从来没超过几百年;然而照女性主义者的说法,男人进行这种群体宰制却已经有五千年之久,甚至有人说已经有十万年之久。这些男人真行,我爱死他们了。话又说回来了,强调男人从一开始就在压迫女性的「强制理论」(impositiontheory)所描绘的女性才真的可怕。因为你不可能坚强聪明,却又受人压迫。因此这种理论必然会将女性描绘成比男人柔弱,也/或比男人愚蠢的绵羊,而完全忽略男女在演化的每一阶段共同创造的两性互动社会形态,声称女人大部分是由另一方塑造出来的。换句话说,这些女性主义者口口声声要消除的女性形象(绵羊),其实是她们自己认定,自己假设出来的。其实男性不是沙猪,女性也不是羔羊。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一件事,就是根据晚近的女性主义学术,追溯历代女性其实一向拥有的力量。历史上,女性依靠这种力量影响各种文化结构,并且与男性共同创造各种文化结构──包括所谓的父权体制;只是我们现在看不出这种力量罢了。别的不说,我的研究途径有一部分就是要让大家了解男人不是蠢蛋,女人也不是被男人洗脑,容易豢养,老是受骗。 问:你在各类著述中追溯人类进化的五、六个阶段,检视每一个阶段两性所处的地位。威:对。我相信,观察人类意识演化的各个阶段,检视各阶段男女两性的地位,可以从其中得到清楚的结论。
问:这个研究途径大致谈了些什么?威:首先,我们要将那些不会随文化的不同而变动的生物常态找出来,比如男人平均而言体力比较好,动作比较敏捷,女性则能够繁衍子女、分泌乳液等等。这种生物常态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甚至很琐碎,但是对两性的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影响却很大。 问:请举例说明。威:譬如,假设你们的文化是以骑马放牧为生产手段。珍妮特.雪非兹(Janet Chafetz)就指出过,参与放牧活动的女性流产率总是很高;若是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女性不投入生产活动自然比较有利,所以这个时期的生产领域差不多都是男人的天下。没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放牧社会都属于「父权体制」。但是要解释父权体制并非一定要用「压迫」观点。证据显示,在这种架构之下,当时的女性还是可以自由参与生产活动。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落入无知的反射,认为这种社会里的女性不具备现代女性主义者所认同的作风,势必是因为受到了压迫,那我们就是在玩男人是沙猪、女人是绵羊的游戏。贬抑两性莫此为甚。没有人否认这种体制有的确实有问题,甚至很可怕。但是我们发现,两性只要互相对立或隔离,双方都很痛苦。事实上,证据显示父权社会对一般雄性的要求远比雌性严苛;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讨论其成因。就这一点而言,意识型态和受害者政治学是派不上用场的。以受害者所享有的优点来交换女性权力,自己就会造成自身的挫败,到头来反而预设并强化了她们原先想要克服的问题。
问:所以,你说我们要看清楚两件事:第一是两性之间普遍存在的生物性差异。 威:对。第二是这种恒久不变的生物性差异在人类文化演进的五、六个阶段当中产生的作用。一个总的观点是,从这种研究途径出发,可以找出历史上导向男女平权 社会,也就是让男女价值观处在平等地位的因素。其实,就算是平权社会,也未曾 真正平等对待过男女两性,只是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罢了。今天,大家都在追求和谐,那么,把这种因素找出来,才会了解什么东西需要改变,什么东西可以保 留。因此,我们该学习的是用平等心来评估男女价值观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就算让激进女性主义者来看也是一样。至于怎么做,我们后面会谈到。
本书讨论的范畴 问:我们现在讨论人的进化的各阶段,其实只是一个大研究计画的一部分。我们计画观察整体的演化过程,也分别从自然、心智、文化、灵性各领域,也就是潜意识、意识、超意识各阶段,观察演化的过程。你的《意识光谱》(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小我计画》( The Atman Project)、《起自伊甸园》(UpfromEden)、《性、生态、灵性》等十几本书都有讨论到这个问题。我们想做的是逐一检视意识进化、灵性发展、男人和女人的角色、生态、人在法界中的位置等各方面的观念,看看是否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讨论方式,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威:先从一个惊人的事实说起。演化上有一条轴线是从物质贯穿到生命,再从生命贯穿到心智。物质、生命、心智这几个领域,有几个固定的模式,或者说一再出现的法则与习惯。我们可以从这种不寻常的模式开始谈起,因为进化的奥秘似乎就暗藏其中。
问:你也观察了意识演化的高深阶段──最恰当的说法应该是灵性(spiritual)阶段。威:对。提到这个阶段,就得讲到谢林(Schelling)、黑格尔(Hegel)、奥罗宾多(Aurobindo)等东西方演化理论家所提出的主题。重点是,相应于他们所提出的不二法门,将演化视为创造中的神性(Spirit-in-action)或形成中的神(God-in-the-making)是最恰当的。神性(Spirit)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开显,每次开显都更清楚的展现自己,了解自己。神性并不是特定的哪一个阶段或哪一种受欢迎的意识型态,更不是某个香火鼎盛的神,而是彰显其自身的整个过程,在每一个有限阶段彻底展现出无限本质的过程。随着每一次进化的开显,神性都会更接近自己。所以没有错,我们可以根据世上伟大的智慧传承来审视这种演化开显的高深阶段。神性在这种高深阶段开始意识到自己,觉察到自己,认识到自己真实的本质。许多人都以为这种高深阶段很神秘,很「神奇」,但其实它是很具体、很真实,而且是可以捉摸的。你我都可以进入。那是人人本具的深层潜能。
问:你发现世上伟大的灵修传承可以分成两大阵营。威:对,审视东西南北四方各种试图领悟「圣神」(the Divine)的途径,你会发现有两种灵修类型,我称之为上溯空性(Ascending)之道和下及万有(Descending) 之道。上溯空性之道纯粹是超越的,来世导向的;表现出来通常是道德严谨、禁欲、瑜伽的境界,贬抑或否定身体、感官、性、俗世、肉欲;它不在世间寻找救赎王国,视物质显化或轮回为邪恶或虚妄,它追求的是彻底摆脱轮回。事实上,对上溯空性者而言,任何下及万有之道都是邪恶或虚妄的。上溯空性之道荣显太一(the One),不容显万殊(the Many);荣显空性(Emptiness),不容显色相(Form);荣显天国,不荣显人世。下及万有之道则完全相反。下及万有之道彻底倾向现世;荣显万殊,不荣显太一;赞美俗世、身体、感官、性欲;认为感官世界、盖娅(Gaia)(译注)、物质即是神性;甚至每一次日出、月升都是人可能拥有的神性。下及万有之道轻视所有超越的事物,认为神性遍布于全宇宙。事实上,对下及万有者而言,任何上溯空性之道都是邪恶的。译注:原为希腊的地球女神之名,代表地球。

问:我们要讨论的事情之一就是下及万有和上溯空性之间的「战争」史。这两边一向视对方为魔鬼。威:对,这场仗至少打了两千年,非常残忍,仇恨甚深。在西方,大概从奥古斯丁(Augustine)到哥白尼(Copernicus)这段期间,出现了彻底来世观的上溯空性理想:肉身、俗世、此生皆无法使我们获得最后的救赎和解脱。意思是说,你的现世可能过得不错,可是真正有意思的生活却要等你死后才拥有。但是当时代进入现代性(modernity)和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之后,我们却看到另一波深远而彻底的逆转:上溯空性者出局,下及万有者进场。
问:你是说「下及万有者开始称霸」。这个主题我们后面还会讨论。现代世界和后现代世界几乎完全由纯粹的下及万有观念,或者说下及万有世界观所主宰。 威:平面世界观──感官、经验或物质的世界就是唯一的世界。其中没有什么较高或较深的潜能,譬如高深的意识演化阶段;因此眼睛看得到、手抓得到的就是我们的全部;根本没有什么上溯空性的能量,也没有所谓「超越」这一回事。对下及万有者而言,所谓上溯空性或超越境界,说好听是误导世人,说不好听根本就是邪恶。  问:但是我认为,最要紧的其实是把上行之道和下行之道两者的精华融合起来,不是吗?
威:对.我相信两者都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我们。 问:反过来说,如果两者各行其是,或总是要否定对方,结果只会制造一些狭隘的,偏颇的,压迫的策略。
威:我相信确实如此。我们都知道纯粹的上行之道非常的压抑,禁欲;这是它的坏处。上行之道总是否定.轻视,乃至于压抑身体、感官、生命、地球、性等等。反过来说,下行之道总是告诉我们说,身体、性、地球、生命力、多元性里面就可以找到神性。但是下行之道也有局限之处。如果完全不讲超越,我们就无法超越纯然的感官。我们会拘限在表面的感官感觉之上,拘限在肤浅的「门面」之上,把我们每个人隔离.无法互相结合。没有超越或上行,我们就只有下行世界,就只有肤浅的,异化的,片面的下行世界。 问:你说这种纯然的下行世界叫做「平面世界」。
威:对,我们这些现代人和后现代人差不多都活在这种下及万有的网络之内──平板、苍白,无尽的感官享受,拥有的只是单调乏味的表相。不论是资本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工业主义或生态心理学、父权中心科学(patriarchalScience)或生态女性主义、我们的神或我们的女神,都是肉眼可见、感官可以感觉,可以用情感包装,以激情崇拜的神;你可以尽情吸食祂,直到祂形销骨立为上。不论自认有无灵性,我们这些平面世界人膜拜的都是纯然下及万有的神、感官的女神、感官的世界,只标明位置不讲其它的黑白世界,一个你可以染指的世界。在我们的视野之内,除了这具体可见的神之外,再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了。
问:你曾经说过,东西方伟大的不二传承,都曾经想融合上溯空性之道与下及万有之道。 威:对,把超越与无所不在、太一与万殊、空性与色相、涅盘与轮回、天国与人世平衡一下。
问:那么「不二 」( Nonduality)指的就是融合上溯空性和下及万有的状态吗?威:对.没错。
问:所以我们要讨论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上溯空性和下及万有这两种趋势,以及这两种起势的融合。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上溯空性和下及万有两边都有很重要的事要告诉我们。上溯空性和下及万有两种趋势只有互相融合,彼此才能 和谐相处;再继续斗争下去,情况永远不会改变。两种趋势唯有汇合,彼此才会得救。要是大家──你我──都不为这种汇合努力,不但会毁掉我们唯一的人世,也会失去我们唯一可能拥有的天国。
部一 创造中的神性第一章 万物联结的模式  问:我们的故事从「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开始,然后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如此追溯整个演化过程。随着心智或是人类意识的浮现,我们将探讨人类演化的五、六个阶段。但这一切都要放在灵性(spirituality)的脉络、灵性的意义、历史上的灵修传承采取过的种种形式,以及未来可能采取的形式来谈才可以。我说的对吗?
威:没错,这差不多就是一部万物史纲了。听起来很庞大,但其实是奠基在我所谓的「定位归纳」(orientinggeneralizations)这个原理之上的。定位归纳大大简化了整件事情。
问:定位归纳到底是什么意思?威:从物理学到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神学,再到宗教,我们只要检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都会发现其中有几个主题是全面性与普世性的,大家对于这几个主题的看法都很接近。譬如,论及道德发展,寇伯格(LawrenceKohlberg)提出的道德发展细部阶段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吉莉根根据他的观点再做修正,还是有人不同意。不过大家都同意人的道德发展至少有三个阶段。    人出生时尚未社会化,也还没有进入任何道德体制。这是他的「前成规」(preconventional)期。后来,人在自己成长的社会里开始学习其道德体制。这个道德体制代表的是他那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这时他开始进入「成规」(conventional)期。接着个体如果继续成长,就会开始反省自己的社会,和社会保持距离,并且有能力批判或改革社会。这时他就进入了「后成规」(postconventional)期。这种道德发展的过程,其细部和确实的意义目前大家还在激辩之中;不过大家差不多都同意有这三大阶段.都同意这三大阶段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定位归纳。定位归纳告诉我们大家都认为存在的森林地带在哪里,至于林带里面有多少棵树则有待辩论。我的论点是,我们只要从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神学等等知识分枝撷取这种定位归纳,再将它衔接起来,将会获得某种深入而惊人的结论。这种结论看似不寻常,实则体现了大家都有共识的知识。知识的珠子大家已经接受,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珠子串成项炼。
问:所以我们将在本书串出某条「项炼」。威:对,可以这么说。在进行全面的定位归纳之际,我们将提出一幅地图,显示人在他和宇宙、生命、神性的关系之下,有什么样的地位。这幅地图的细部我们可以随意填写,不过整幅地图的大纲既然是以定位归纳法从人类各种知识筛选出来的,当然有许多佐证的支持。
法界 问:我们要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追溯这几个领域所开显的演化过程。你说这三个领域是物质、生命、心智,或称宇宙(cosmos)、生物域(biosphere)、心智域(noosphere)。三个领域总合起来你统称为「法界」(Kosmos)。
威:对,当初毕达哥拉斯学派(thepythagoreans)提出了「法界」一词,我们通常译为「宇宙」。但是,「法界」一词原来指的是物、心、神(God)等所有存在领域的定型本质或过程,而不是物理宇宙(physicaluniverse)。今天我们说的「宇宙」或「寰宇」(Universe)指的都是物理宇宙。所以,今天我要重新提出「法界」这个名词。就像你所说的,法界包括了宇宙(或物理域[physiosphere])、生物(或生物域)、心灵或心智(或心智域)、神理(theos,或神理域[theosphere]、神性域[divinedomain])。譬如,物质在哪里开始变成生命(或者说,宇宙在哪里开始变成生物域) 大家或许有些争辩,但正如弗朗西斯柯.瓦瑞拉(FranciscoVarela)所说的,只有生命系统才会自动创生(autopoiesis,或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只有生物域才有自动创生,宇宙没有。这是一种重大而深奥的显化,一种惊人的创新。我曾经多次追溯这种法界演化过程中重大而深奥的显化或转化。
问:所以我们关切的不只是宇宙而是整个法界。威:对。许多宇宙,学家都有一种唯物的偏见和成见,认为物质宇宙是最真实的东西,并以这个物理层面作为最终的参考架构去解释一切事物。这种方式太粗暴了!等于是把整个法界往化约主义(reductionism)的墙上摔。这一摔,除了物质域以外,其它的领域都在你眼前 流血至死。这是看待法界的方法吗? 所以,我想我们要发展的是法界学,而不是宇宙学。
二十条法则:万物联结的模式 问:这样的法界学,我们可以从回顾各个领域的进化特性开始谈起。你好像已经找到了其中的二十种特性。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演化不管在哪里发生,以乎都有这二十种特性,这二十条法则。
威:对,根据许多人研究的结果都是这样。
问:我们举出其中几个来说明。第一条法则是:实相(reality)是由整体兼部分(Whole/parts),或者说「全子」(holo)所构成的。但实相其是由「全子」构成的吗?威:这样讲会不会很怪?会不会听不懂?好吧,全子这个字是亚瑟柯思勒索(ArthurKoestler)发明的,指的是某个本身已经是整体,但又是其它整体的一部分的实体。仔细观察已经存在的事物和过程,你会发现所有的事物和过程本身都是 一个整体,但虽然其本身是个整体,却又是另外一个更大事物的部分。这就是整体兼部分,或者全子。    譬如原子本身是完整的,但原子是分子的一部分,分子是细胞的一部分,细胞又是生物体的一部分,依此类推。这几种实体并不是整体「或」部分,而是整体「兼」部分,也就是全子。    重点在于,每个事物基本上都是全子。原子论者( auomists)和整体论者( Wholists) 之间无谓的争论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他们吵的就是到底整体亦或部分才是终极实相。答案其实是两者皆非,或者两者皆是──随你怎么看。法界十方上下左右都是整体兼部分,都是全子。    有一则笑话说某个国王去寻访一位智者。国王问道:「地球为何没有往下掉?」智者回答说:「因为狮子撑住了地 球。」「那是什么东西撑住了狮子?」「大象。」「那是什 么东西撑住了大象?」「乌龟。」「又是什么东西撑住了‥?」「陛下,你不用再问了,这一路下去都是乌龟。」一路下去都是乌龟,一路下去都是全子。不论往下走多深,我们看到的都是全子之下有全子又有全子。就算是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s),也会消失在一层层的气泡云(cloudofbubble)译注、一层层的全子 当中。这是一个无限的机率波动,一路下去都是全子。译注:粒子轨迹探测器气泡室(bubblechamber)里面装液态氢,高速粒子通过 液态氢时会产生一连串气泡,由此测得粒子运动轨迹。
问:如你所说,一路往上也都是全子,绝对找不到一个最后的整体。威:没错。每一个整体都是其它整体的一部分,既不会确定下来,也没有止境。时间不断流逝,今天的整体就是明天的部分...。即便是法界这个「整体」,也是下一刻的整体的一部分,绝对不会确定下来;不论在哪一点都找不到整体;因为根本没有「整体」这种东西,有的只是整体兼部分。    所以,第一条法则就是:实相并不是由事物或过程所构成,也不是由整体或部分所构成,而是由整体兼部分或者说全子构成的;一路往上,一路往下都是如此。
问:因此实相并不是由,譬如次原子粒子构成的。威:我知道很多人都持这种看法,但是这种看法简化了太多东西,变成独尊物质和物理宇宙。真是这样的话,就变成一切事物──从生命到心智再到精神──最终都是由次原子粒子衍生而来。这绝对讲不通的。但是请注意,次原子粒子也是全子。细胞、符号、意象、概念都是全子。这种实体不待成为什么东西,就已经是全子了。所以,这个世界并不是由原子、细胞、符号、概念所构成,而是由全子构成的。既然法界是由全子构成的,那么只要找出全子的共通点,就能找出各个领域进化的共通点,也可以找出全子在宇宙、生物、心灵、神理域如何开显,又表现出什么共通的模式。
问:所有全子的共通点。这就是你的二十条法则(参见[附录]一)吗? 威:对,没错。
自理力和共融力问:第一条法则是:法界是由全子构成的。第二条法则是:所有的全子都有几个特性。
威:对。因为每一个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因此都有两种「趋势」或者说「驱力」。我们可以说,每一个全子都必须保持自己的「完整性」(Wholeness),也必须保 持 自己的「部分性」(partness)。一方面,全子必须保持自己完整的身分、自主性及自理力;如果无法保持自己的身分或自理力,就只有消灭一途了。所以不管是哪一个领域,全子的特性就在于自理力,在于面对环境压力时保持自己完整性的能力;如若不然,环境压力势必会把它消灭。原子、细胞、生物体或观念都是如此。然而全子不但是整体,也是其它系统或整礼的一部分。因此,全子除了必须保持自主以外,既然身为其它事物的一部分,就必须配合其它事物。全子的存在有赖于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原子、分子、动物或人都是如此。所以,每一个全子不但有他身为整体的自理力,也有身为其它整体之一部分的「共融力」( communion)。不管是自理力还是共融力,只要其中有一项做不到,就会消灭。
超越力和解消力问:每一个全子都有自理力和共融力──这是第二条法则的一部分。你说这两种力量是全子的「水平」能力。那么你所谓的「自我超越」(self transcendence)和「自我解消」(self dissolution)这两种「垂直」能力,又是什么东西呢? 威:好。全子如果无法保持自理力和共融力,就会完全崩溃。全子崩溃的时候,会分解成次全子(subholon)。细胞分解成分子,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又会不断的「粉碎」。全子的解体有个奇妙之处,那就是,解体的时候总是倒回去往当初建构起来的方向解体。这样的解体就是「自我解消」,或者说分解成次全子。次全子又可以分解成其次全子,依此类推。 然而再看看反向的过程,看看全子建构及新全子浮现的过程,真的 是很了不得。无生命的分子如何开始聚集而形成有生命的细胞呢?新达尔文主义者对于机遇突变及天择的标准解释,现在已经很少理论家相信了。进化有一部分确实是照达尔文式的天择进行的。然而天择这个「择」其实只是「择」出已经发生的转变而已,至于这个转变的机制本身却没有人知道。
问:比如说?威:就拿「翅膀是由前肢演化而来」这种标准观点来说,前肢也许是经过一百次的突变才变成有功能的翅膀,半翅半肢还不行;因为半翅半肢既不能跑,也不能飞,没有一点适应环境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是半翅半肢,你可能只会沦为他人的晚 餐而已。若要产生有功能的翅膀,那么几百次的突变必须在一只动物身上的一生之内完成,而且还得有一只异性同类也完成了几百次的突变,然后它们还得找到对方,两者都已经有晚餐吃、有东西喝,再进行交配,下一代才会产生真正有功能的翅膀。说到惊奇,这才是极度的、无限的、绝对的令人惊奇。偶然的突变根本无法说明这种事情,因为大部分的突变其实都是致命的。那么要如何才能连续发生一百次突变都不致命呢?别说一百次,四、五次好了?如果这不可置信的转变发生了,天择确实会选出比较好的翅膀。只是这一对比较好的翅膀是怎么来的,却没有人知道。目前大家都同意这是一种「量子进化」(quantum evolution)或「间断式进化」(punctuated evolution)或「显化式进化」(emergent evolution)。全新创造成的、复杂得难以置信的全子,在量子般的大跃进当中出现,但为何会有这种大跃 进却看不到证据。要生存,就必须连续发生几十次乃至于几百次突变都不致命才行,譬如翅膀或眼球的进化。不论我们如何判定这种不寻常的转变发生的原因,无可否认它的确发生了。因此耶 瑞希.杨齐(ErichJantsch)等多位理论家才说进化是「藉由自我超越来进行自我实现」。进化是高度自我超越的过程,那种超越过往状态的能力极为惊人。因此进化有一部分是一种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容纳了以前的东西,再加入了崭新的成分。「自我超越」这种驱力就这样纳入了法界的结构中。 全子的四种驱力
问:这就是全子的四种「驱力」。如此一来,不管在哪一个层次,我们都有「横向」运作的自理力和共融力,还有往高层或下层「纵向」移动的自我超越力和自我解消力。
威:对。所有的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必须服膺多种「拉力」( pulls)成为整体的 拉力、成为部分的拉力、往上的拉力以及往下的拉力,也就是自理力、共融力、超越力、解消力。因此第二条法则说的就是:所有的全子都有这四种拉力。因此,上面举的例子指的是二十条法则的前两条。其余的法则指的则是这四种拉力产生作用时的种种状况。自我超越这种驱力从物质产生生命,再从生命产生心智。二十条法则追溯出全子──物质、生命、心智,乃至于更高阶段──演化过程中所有共通的特性。这个更高的阶段甚至包括灵性的阶段,不是吗?
问:所以进化的确有一种统一性。威:对,这是要点的一部分。自我超越这个「连续」过程会有「中断」的现象,所以就变成一种跃进,创造性的跳跃。因此进化是断续的,也是连绩的。断续指的是心智无法再化约成生命,生命无法再化约为物质;连续指的则是进化在物质、生命、心智三个领域都采取了共同的模式。就这个角度来看,法界的确是统一于一个过程中,被一个过程所统合。法界本是「独篇诗歌」(uni-verse),一首诗歌。
创造性的显化 问:这一首诗歌你称之为「创造中的神性」或「形成中的神」。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讨论。就目前而言这第三条法则只是在说:凡是全子,都会显化。
威:对。前面说过,进化的一部分乃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永远在超越以往的种种。这种创新,这种显化,这种创造,会出现新的实体,开展新的模式,创发出新的全子。这个非凡的过程从片面建立成一体,从部分建立成整体。法界似乎就是在「创造性的显化」这种量子跳跃中开显的。
问: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一个层次才无法化约为前一个层次,或者说,全子才无法化约为其次全子。威:对。我的意思是说,分析整体的各个部分其实无妨。但是那样做,你只会有局部而不会有整体。你可以拆开手表,分析其中的零件,但这样分析你不会知道现在 是几点。全子也是一样。从全子的各个部分都看不到全子的「整体」。一开始就在西方科学界中横行无阻的化约主义狂热,就是因为这一点而冷却的。特别是系统科学的科学家现在已经了解,我们其实是活在「创造性的显化」的宇宙当中。
问:化约论者现在仍然到处都是,不过潮流似乎已经转向。现在你已经不需要再向人解释化约主义为什么那么「糟糕」了。从某种角度来说,非化约主义的意思就是 说法界是有创造性的。威:很不错,是不是?谈到「终极范畴」(ultimatecategories),亦即思考任何事情所需的基本概念,怀德海(AlfredN,Whitehead)只提出了三个东西,那就是创造、单数(one)及复数(many)。所以,既然每个全子都是单数兼复数,这三个范畴归结到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创造或全子。诚如怀德海说的,重点是「创新的创造性进展才是最后的形上根据」。新的全子创造性的显化出来。创造、全子──要思考任何事情,我们必须先思考几个最基本的概念,这两个是其中之二!这就是第三条法则:凡是全子都会浮现。而且每个全子都有自理、共融、超越、解消四种力量我们就是这样创造法界的。
问:我们的故事说得太快了,我现在还不想讨论这个题目。不过你已经把创造和神性连在一块儿了。威:嗯,神性如果不叫作创造,那要叫什么?照怀德海所说,创造是最究竟的东西要先有这个东西,才会有其它东西,那么,这个「最后的形上根据」如果不是神性,还会是什么东西呢?说到神性,我有时也会用佛教的「空性」来说,我们有机会再 来讨论。神性或空性会生出形式或色相。新的形式显现,新的全子显化出来,却不是凭空显化。我们说过,科学界已经承认宇宙整个结构都具有自我超越力。这种自我超越的创造性如果要另外称呼,就叫作神性,不是吗?空性,创造性,全子。
问:科学界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在酝酿,想要用灵性或唯心论观点解读宇宙创生。威: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些人的确有这个想法。大爆炸理论使每个会思考的人都成了唯心论者(Idea1ists)。本来无一物,突然间轰地一声,就有了东西。这真是非常奇怪的事。毕竟空之中竟然出现了万物。对传统科学而言,这真是梦魇。传统科学认为「机遇突变」可以解释宇宙的成因,却又把这种机遇突变加上了时间限制,真是愚蠢。还记得那个一千只猴子撰写莎士比亚戏剧的故事吗?这个故事旨在说明,如果要由机遇突变产生井然有序的宇宙,会是什么情况。
问:只要有时间,猴子随意打字也能打出一出莎士比亚剧。威:只要有时间!根据计算的结果,一千只猴子随意打字而恰好打出一出莎士比亚剧的机率大概是一万兆兆兆分之一,等于每十亿个十亿年才会发生一次,可是我们 这个宇宙到目前为上却只有一百二十亿年而已,这就推翻了一切「机遇」之说。 根据弗瑞德.霍伊尔(FredHoyle)、萨利斯伯瑞(F.B.Salisbury)等科学家的推算,一百二十亿年连偶然产生一种酵素都不够。换句话说,推动宇宙的不是机遇而是别的东西。对传统科学家来说,机遇可以解释一切,这是他们的救赎,他们的上帝。机遇加上无穷的时间,便可以产生整个宇宙。但是他们却没有无穷的时间。所以他们的上帝忤逆了他们。那个上帝已死。机遇无法解释宇宙创生。事实上,机遇还是宇宙极力要克服的东西,是法界以其自我超越的驱力努力要克服的东西。
问:所以说,自我超越这种力量是内建在宇宙当中的;如你所说的,全子有四种驱力,自我超越乃是其中的一种。威:对,我的确这么认为。法界有一股塑造万物的驱力,有一种最终目的及方向,会朝着某个地方走去。法界的基础就是空性;其中的驱力是要把形式组织成更加谐 调的全子。空性,创造,全子。 问:「宗教的创世论者」对这个理论小题大作,说这个理论完全符合圣经和创世纪。
威:嗯,传统科学的解释无法契入这个理论;这个真相日益明显;宗教创世论者大 大利用了这一点。建造法界的不是机遇而是创造本身。但这并不表示你可以将自己 喜欢的神和创造划上等号,在这个填充题中填上自己喜欢的特质来设定上帝──犹太人的上帝、印度人的上帝、原住民的上帝;上帝守望着我,上帝很仁慈、公正、悲悯云云。这种狭隘而拟人化的特质,我们必须谨慎以对。这就是我喜欢用「空性」一词的原因之一;因为空性意味着无限或不可言说。但是这些基本教义派的创世论者却霸占了科学饭店的房间,派自己的代表把持整场会议。他们一听到有人说创造是一种绝对,便逮住机会声称他们那神秘的神就是这种绝对,然后还在这个神的身上塞满一些特性。其结果却是他们那种自我中心的癖性更加严重。他们说如果你不信这个神,死后到了地狱就要上刀山下油锅。这实在不是宽容大量的灵性观。法界当中有一个灵性的开口,要怎么填补这个开口,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必须从一开始就很小心,很单纯。最单纯的观点就是神性或空性不可言说,但却不怠惰、不僵硬,因为祂能够显现自身;新的形式会显化出来,而那种创造力是究竟的。空性,创造性,全子。这一点我们先放在一边,看情况再讨论。
全阶序问:很好。我们以上讨论的是第三条法则「凡是全子都会显化」。第四条法则是,全子会显化为全阶序(holarchy)全阶序?
威:柯思勒用这个字取代阶层(hierarchy)。阶层这个字在今天可以说已经声名狼 籍,主要是因为大家把支配者阶层(dominatorhierarchy )和自然阶层(naturalhierarchy)混为一谈的缘故。自然阶层是一种整体而不断扩大的秩序,例如从粒子扩大为原子,从原子扩大为细胞,再扩大为生物体;从字母扩大为单字,从单字扩大为文句,再扩大为段落。某一层的整体会变成下一层整体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正常的阶层是由全子组成的。因此柯思勒才说「阶层」其实应该称为「全阶序」才对。他说的绝对正确。事实上,所有的成长过程,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都是经由自然阶层,或者依循「整体性与完整性不断增长」这种秩序在进行的──整体变成新整体的一部分──这便是自然阶层或全阶序。
问:但如果是支配者阶层,那就让人抓狂了。威:这是有道理的。自然阶序里只要有全子僭越了自己的位置、企图主宰整体,就会产生病态阶层或支配者阶层──比如癌细胞影响整个身体,法西斯独裁宰制整个社 会体系,压抑的自我影响整个生物体等等。可是要矫正这种病态阶序,并不需要除掉阶序本身(也不可能),而是要掌握那个傲慢的全子,将它纳入自然阶序中,或者说,将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很多人都在批评「阶层」观念,却把病态阶序和正常阶序混为一谈了。所以他们是在帮婴儿洗澡,但是倒洗澡水的时候却连婴儿也倒掉了。
问:他们声称自己因为除掉了阶级,所以是整全的(holistic)。因为他们对每一件 事都是平等的,所以一切事物在他们手里都能结合在一起。威:看起来刚好相反。要完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经由全阶序。整全论者说「整体比整体各部分的总和大」,指的是整体在整个组织中所处的层次比各部分要高或深;这就是阶层或全阶序。唯有那些超越分子层次的特质,才有办法把个别的分子拉在一起,变成细胞──细胞是以全阶序的方式配置而成。若是没有全阶序,你有的只是一堆东西而非整体。换句话说,那些所谓「整体论者」因为否认全阶序,反倒成为「堆积论者」,而不是整全论者。他们其实是由化约主义者反串的。 问:但是许多女性主义者和生态哲学家都认为,任何一种阶层或「阶级划分」都是对人的压迫,包括法西斯在内。他们说这种价值的划分属于「旧典范」或「父权体制」,所以应该由连结的世界观取代。他 们对这一点甚为冒进,到处提出恶毒的控诉。
威:在这一点上他们不够诚实,因为你根本避不开阶层这个东西。你说的这些反阶层理论家也有他们的阶层或阶级划分。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连结」比阶级划分好。你看,这就是阶层或价值划分。但是他们不承认这一点,所以自己隐藏了阶层观却 不自知。他们的阶层观否定了阶层,他们用阶级划分制批评阶级划分不好。
问:你说这叫做「实践上的矛盾」。威:对,重点在于,反阶层立场有很深的矛盾。就因为如此,所以这些理论家采取的立场往往很虚伪。他们自己有一套阶级观,只是不自知,而且不怎么思考这个东西。他们自己暗藏阶级观,却攻击别人的阶层观。他们很自豪自己「摆脱了」阶级划分;他们指责别人有阶级观,其卖自己也有阶级观,只是不承认而已。这实在令人不快。
问:但「阶层」这个东西却常常遭到滥用。这一点你曾经讨论过。威:对,就这一点,我和他们的看法其实相当一致,不过重点不在于除掉阶层或阶序。那是不可能的。想要消除阶级划分,本身就是一种阶级划分。否定阶层,本身就是一种阶级意识。法界是由全子组成的,全子又是以全阶序的形式存在,所以你根本无法逃脱这种彼此兼容的秩序。我们必须把正常的全阶序、病态阶序或支配者阶序分清楚。
问:所以全阶序是无法逃脱的。威:没错,因为全子是无法逃脱的。所有的进化模式和发展模式都是依循「阶序化」、依循容纳和「整体性与完整性不断增长」这种秩序在进行的。这是以整合能力进行的阶级划分。基于这个道理,所以全阶序才会成为整体论的基本原理:较高或较深的层次提供原理,或者说「胶水」或模式,将原本互相分离、冲突、孤立的各部分统一起来,连结成和谐的一体。原本各自分离的部分在这个空间中认识到彼此共同的整合性,因此摆脱了只作部分、只作片断的命运。所以,连结的确很重要,但连结本身是建立在阶级化分和全阶序之内的,唯有依靠全阶序才能够存在。因为全阶序提供了较高或较深的空间,连结和连接才得以进行。如若不然,就只有片面而没有整体了。一个全阶序里只要有一个全子僭越了自己的位置,只想当整体而不想当部分,那么这个自然阶序或正常的阶序就会堕落为病态阶序或支配者阶序。这就是生理、情感、社会、文化或灵性上的疾病、病理及失常。我们「攻击」这种病态阶层,并不是要铲除这个阶层,而是要使自然阶层或正常阶层各就其位,自然显化,继续成长和发展。
全摄之道 问:好。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是:法界由全子组成,一路往上,一路往下都是如此;所有的全子都有四种基本能力:自理力、共融力、超越力、解消力;所有的全子都会显化出来;全子显化时都会依照全阶序。
威:对,这是前四条法则。
问:第五条法则是:每一个显化出来的全子都会超越前者,也包含前者。 威:譬如细胞会超越或超出其分子部分,但显然也包含其分子部分。分子超越且包含原子,原子超越且包含次原子粒子……. 要点是,每一个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所以整体超越部分,但也包含部分。原来的一堆东西在这种超越中变成了整体;各个部分在这种「包含」中受到平等的含摄和重视,在共通之处和共享的空间中连结,解除了身为「部分」的负荷。 所以,没错,进化是一个超越又容纳,容纳又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创造中的神性」的核心展开的。这便是进化冲动的奥秘。
 第二章 秘密冲动  问:进化冲动的奥秘?
威:分子超越原子也包含原子。「超越」指的是分子并非只是其所有成分的总和,而是还多出了一些新的创造特质。系统理论和整体论的要点就是,组织会产生新的层次,这种新的层次无法化约成先前的层次──此一层次已经超越先前的层次,但是又 包含了先前的层次,因为先前的全子就是组成这个新全子的成分。如此这般的既超越又包含。
问:所以,高阶含有低阶的成分,另外又加入了一些东西。威:对,这是一种说法。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最先指出了这一点:低阶所有的成分高阶里面都有,但高阶里面有些成分低阶却没有;这是建立阶层或全阶序不变的法则。细胞含有分子,反之则不然。分子含有原子,反之则不然。句子含有单字,反之则不然。维系阶层、全阶序、「整体而不断扩大」这种秩序的,就是这个「反之则不然」。
高阶和低阶问:两个层次之间孰「高」孰「低」这种问题,曾经有过很激烈的论战,但是要判别事物的高低阶顺序,你提出的规则却这么简单。
威:对。随便举一个例子,就说从原子到分子到细胞再到生物体的进化发展好了。从原子到生物体的发展乃是一种「整体而不断扩大」或「全子不断扩大」的顺序, 其中每一个都超越并包含前者。我们只要做个假想实验,随便「摧毁」其中一种全 子,你就会发现所有比这个全子高阶的全子也都跟着毁灭,但低阶全子却安然无恙。这种假想实验很简单,却能帮你判定事物的高低顺序。譬如,如果你把宇宙中所有的分子都摧毁,你会发现所有高阶的细胞和生物体都跟着毁灭,但低阶全子──原子和次原子粒子──却安然无恙。
问:我懂了。所以,一个组织是「高阶」或「低阶」,并不是相对的「价值判断」。 威:没错。我们讲的是组织结构的层次。这种阶序不是随便讲的,也不是什么男权傲慢(Patriarchalobnoxiousness)或法西斯意识型态。随便摧毁一种全子,其高阶全子就跟着毁灭,因为这些高阶全子有一部分是以低阶全子作为成分。但是低阶全子没有高阶全子,却活得好好的。原子没有分子还是活得好好的;但分子没有原子就活不下去了。规则很简单,却可以判定阶序当中哪一个层次是高阶,哪一个层次是低阶。这条规则适用于各种发展序列,任何一种阶序──道德发展、语言学习、生物分化、电脑程序、核酸转译等等都可以,没有例外;因为整体必须依赖部分,反之则不然;道理就这么简单。我们说的这个「反之则不然」就是阶序,或者说就是一种整体性与完整性不断在增长的秩序。
问:所以你才说生物域高于物理域。威:对,如果你摧毁生物域,也就是说如果你摧毁所有的生命,宇宙或物理域还是存在。但如果你摧毁物理域,生物域就立刻跟着毁灭。因为生物域超越物理域,也包含物理域,反之则不然。所以在结构的组织上,生物域的层级要比物理域高。这 就是高阶组织和低阶组织的意思,生物域是高阶,宇宙则是低阶。
问:同理,心智域又高于生物域。威:同理。心智域从形成心理意象的能力开始。这种能力又是从哺乳类动物(譬如马)开始产生的。但是讨论心智域,我会限定在高度发展的心智和人的文化产物范围之内,来说明其中牵涉到的东西。这样,不论是高度发展的心智或人的文化产物,所得到的结果都一样。生物域安然存在了几百万年,才开始出现人类心智,显化成心智域。假使你把这个心智域毁掉,生物域还是存在;但假使你把生物域毁了,人的心智就跟着毁了;因为生物域是心智域的一部分,反之则不然。所以,在组织结构的层级上,生物域低于心智域。心智域不但是生物域的一部分,而且也超越生物域或包含生物域。要是反过来说心智域是生物域的一部分,便是阶级化约论。
问:所以,物理域是生物域这个较高整体的一部分,生物域又是心智域这个较高整体的一部分,反之则不然。威:对。
深度和广度 问:但是为什么有许多人想法刚好相反?
威:可能是因为他们将大小、广度与深度混为一谈的缘故。一般人总以为广度就是深度,其实刚好相反。
问:所谓「深度」和「广度」到底在说些什么?威:深度是说一个阶序有多少层次,广度是指一个层次有多少全子。
问:所以如果说原子是深度一,那么分子便是深度二,细胞则是深度三。威:对,依此类推。说某个东西是「一层」,其实是比喻性的说法。譬如一栋三层楼房,我们可以说每一楼是一层(这是通常的说法),因此这栋楼房可以说是深度 三,或者说深度有三层。但我们也可以说楼梯的每一阶都是一层。这样,如果每一 层楼梯有二十阶,这一栋楼房就是深度六十,或者说深度有六十层。重点是,算法虽然是相对的或有弹性的,其相对位置却不是随意的。不论我们说一栋楼房是三层还是六十层,第二层都比第一层高。只要用的算法一致,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这就像用摄氏或华氏量水温一样,只要算法一致,都不会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说夸克(quarks)是深度一,原子是深度二,晶体是深度三,分子 是深度四,依此类推。不论我们用的是哪一种算法,这个深度都是真实的。
问:嗯!深度和广度。威:但是大家没有弄清楚的一点是,在后继的层次中,进化往往是深度变深,广度却变小了。此外,大家也常常把集体的「大」(bigness)或大小及广度与深度混为 一谈,所以才会把重要性的秩序弄反了。
问:进化使深度变深,广度却变小了。这就是第八条法则(我们跳过了其中几条)。能不能请你举例说明? 威:生物体的数量比细胞少,细胞的数量比分子少,分子的数量比原子少,原子的数量比夸克少。每一个都是比较深,却没那么广。当然,原因就在于高阶超越低阶且包含低阶,因此高阶永远比较少,低阶永远比较多,毫无例外。宇宙间不论有多少细胞,分子一定更多;不论有多少分子,原子一定更多;不论有多少原子,夸克一定更多。所以,深度深的,广度一定比其先行者小。个别全子的深度越来越深,但全子的集 体却越来越小。不过我们向来都认为大就是好,所以常常把判别「重要性」的方向 搞错,把存有的秩序弄反,把实相颠倒过来,把「大」当作「好」来崇拜。 问:全子超越并包含其先行者,深度变深,但群数(populationsize)却变小了。这就是所谓的发展金字塔。威:对。图 2-1 摘自厄凡.拉兹罗(ErvinLaszlo)的《进化:大融合》(Evolution: TheGrandSynthesis)一书。此书被公认是现代科学进化观点最清楚最准确的说明。进化的金字塔在图中很清楚。物质状况有利之处,生命就会显现;生命勃发之处,心智就会显现。我要加一句:心智发达之处.神性就会显露出来。从这一张图,你可以看到纵向的深度越来越深,横向的广度却越来越小。耐人寻味的是,长青哲学(perennialphilosophy)依照自己的探索途径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问:长青哲学...? 威:我们可以说世界各伟大智慧传承的核心就是长青哲学。长青哲学指的是,实相是从物质到生命到心智再到神性的存有及意识大阶序。在这层层包覆的全阶序当中,每一个层次都超越并包含前一层次;若是以图解说明,通常以同心圆或同心圆体来表示。图 2-2 说明这种「超越且包含」的情形。每一层都包含前一层,再加上自身新成的特质。这种新成的特质在前一层找不到。所以,每一个后继层次如果论其含摄面与深度,的确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个别全子的统合一直在扩展,包含的法界也越来越广,如图 2-2 所见。


 

 

 

 

但这个后继全子的「广度」其实是越来越小。阶层每高一层,全子的数量就少掉一些,因此图 2-2 也可以画成反方向,如图。深度越深,表示到达该深度的全子越少,所以广度就小了,而群数也小了,如图2-3。这是长青哲学版的发展金字塔。

问:所以,我们必须记住这两种发展:深度越深,广度越小。威:对。讨论进化时,我们都要把这两张图解记在心里。第一张图解说的是「超越和包容」──含摄、包容、统合、包覆等各方面实质上扩大了;但这种「扩大」真正的意义却是「加深」了:包含或包覆的实相层次或次元越来越多,变成了其构造、存有、复合体的一部分;所以也越来越重要:这表示其内部的法界越来越多,就如同分子包含原子,将原子包覆在自身存有当中一样。但是第二个图解却提醒我们说,实质体现这种深度的全子其实是越来越少。图 2-2 呈现深度,图 2-3 呈现广度;一个越来越大,另一个就越来越小。深度越深,广度就越小。
法界意识问:最高的一层是神性。但神性不是无所不在吗?神性无所不在,而不是一个阶层。
威:每个层次超越又包含前一层;神性超越一切,因此也包含一切。神性完全超越现世,却又包含现世的每一个全子。神性遍布于万物的显化当中,但又不只是万物的显化而已。神性永存于每一个层次或次元,但又不等于某个层次或次元。祂超越 一切,包含一切.是无根基的根基(groundlessGround),是显化万物的空性。    所以神性是全阶序的最高「层」,可以比喻为印着「全阶序」这三个字的这张纸;祂是阶梯的最高一级,也是制造阶梯的木材;祂是整个发展的目标,又是整个发展进行的场域。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讨论下去,这一点就会越来越清楚。
问:我不想说得太快,不过这似乎导向了一种环境伦理。威:对,真正的环境伦理的重点在于,我们应该在真实的包容当中超越并包含所有的全子。由于人包含物质、生命、心智,以这三者为构成成分,所以我们当然应该尊重这些全子。这种尊重不只是为了这些全子的内在价值──最重要 的东西──也是因为这些全子就是我们人的组成成分。毁了这些全子,人无异是自杀。这并不是说伤害生物域最后会波及我们,伤害到我们,而是说生物域本来就在我们人之内,是我们人存有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复合体的一部分──伤害生物域就等于是从内在自杀,所以不是外在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拥有极深的生态观,不必只是纯然的注重生态.凡事都化约为生物 域。正因为心智域超越生物域,生物域超越且包容物理域,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 超越而又包容生态的途径。我们不需要那种倒退回去坍平为单次元生命(one- dimensionallife),坍平为平面世界生命网络(theflatlandweboflife)而独尊生态的途径。
问:但很多生态哲学家和生态女性主义者都提到与自然神秘合一的感受,也提到巴克(Bucke)所谓的「宇宙意识」(cosmicconsciousness)。在宇宙意识中,一切存有都受到平等看待,没有阶层之分,没有高低,只有生命的大网络。 威:对,这种万物平等的神秘体验在人类发展的较高阶段很常见,我们必须大力表彰这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人的统合感确实能扩展到包含一切万有(the All)的境界,如图 2-2 所示。我们说这就是法界意识,是神秘合体(uniomystica)。个体的统合感扩展至神性,因而包容整个法界,超越一切,又包含一切。这个境界虽然高,可是真正能实现这种至高统合身分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了。换句话说,这种深度虽然极深,但广度却很小。深度越深,广度越小。不过在这种体验中自觉到的统合感的确是与万物合一,与法界合一。一切存有,不论高低,不论圣俗,在这种统合状态中,都是神性圆满的显化,都依照他们的本质显化,不高也不低。与万有合一,与法界合一,便是最究竟的深度。不过,虽然所有的存有都是神性的显化,但并非所有的存有都具备这种统合身分。这种统合身分乃是「成长与超越」此一发展过程或进化过程的结果。生命网理论家只论及一切存有的平等,却看不到这种体悟的阶序。他们认为,既然蚂蚁和类人猿都是神性的圆满显化──的确是──两者的深度也就没有差别了。这实在是最苦涩的简约作法。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的环境伦理能尊重所有全子,尊重每一个全子都是神性的显化,无一例外;但我们还是必须很实际地判别每个全子的内在价值,知道踢石头问题比较小,踢类人猿问题比较大;吃红萝卜问题比较小,吃牛肉问题比较大;靠谷物维生问题比较小,杀哺乳类来吃问题比较大。    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就会承认深度的差别,内在价值的差别;你会承认价值阶序的存在。大部分的生态哲人其实都同意这种说法,但是却说不出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否定阶层观的阶级观,一种平面世界生命网络和生物平等观。这种观点不但自相矛盾,而且破坏了内在价值,使人瘫痪无力,无法采取实际行动。
意识光谱 问:好,这一方面我很想在本书部三多谈一些,但我们得照进度来。我们原本谈的是进化的方向,法界的最终目的。法界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一种随机的东西,而是有一定方向的。
威:对,进化有一定的方向,就是大家常说的「由混沌出现秩序」这个原理:换一种说法则是朝向较深的深度前进的驱力。机遇失败之处意义就会浮现。法界的内在价值会随着每一次开显而提高。
问:这是第十二条法则,也是我要在本书讨论的最后一条法则译注。就这一条法则,你提出了几个进化方向的指标,我列出如下:进化有一种全面而普遍性的趋势,而且总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进,那就是复杂性增加,分化与整合度增加,组织与结构性增加,相对自主性增加,最终目的性增加。威:对,这是大家通常接受的部分,也就是科学界所接受的部分。但是这条法则并没有说除了前进,不会有退化和解消的情形发生。这两种情形其实都有(解消是全子的四种能力之一)。这条法则也没说明短期的发展也是依循这个方向。麦柯.墨菲(Michael Murphy)说过,进化经常迂回前进。但是在长期的辛劳之后,进化还是有一个全面性的最终目的,一种方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从原子发展到阿米巴原虫,再从阿米巴原虫发展到类人猿这种分化过程!但是以上所做的科学描述可以总括为一句话,那就是,进化的基本驱力就是要增加深度。这是法界的自我超越驱力──超越过往的一切,也包含过往的一切,并因而增加自己的深度。译注:二十条法则是肯恩.威尔伯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  问:可是你现在是将深度与意识合在一起讲,因为你说过:「全子的深度越深,意识等级就越高。」
威:对。意识和深度同义。全子不论多么渺小,都有深度,因为本来就没有底。深度随着进化越来越深,意识也越来越高。原子的深度不管有多深,分子的深度一定 比原子深,细胞的深度一定比分子深,植物的深度一定比细胞深,灵长类的深度一 定比植物深。此即所谓的深度光谱或意识光谱。进化展开了这个光谱。意识总是日渐开展,日渐实现,日渐显化。神性、意识、深度──说法不同,但都是同一个东西。
问:深度遍及一切,所以意识也遍及一切。威:进入深度的内部去看,看到的就是意识。没错,深度遍及一切,意识遍及一切,神性遍及一切。深度越深,意识就越觉醒,神性就越开显。说进化使深度加深,意思就是说进化会开显更高的意识。
问:你用了「开顾」(unfold)和「深藏」(enfold)这两个词汇。威:神性在每一次的超越中开显,同时又把每一次的超越深藏在新的阶段当中。超越和包含,产生与含摄,创造与爱,求生本能(Eros)与死亡本能(Agape),开显和深藏──说法不一样,指的却是同一个东西。这一切都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由于进化必须超越过往的状态,又必须包含过往的状态,故其本质就是超越与包容;因此必定有一个固定方向,一种秘密冲动,要朝向较深的深度、较高的内在价值及意识演进。 进化若想演进,就必须往这个方向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问:这里面的要点是?威:嗯,有几个。一,因为宇宙的发展有方向,所以我们人也有方向。这种运动有其意义,这种含摄有其内在价值。爱默生(Emerson)说,我们都依偎在三大智能的怀里;这个巨大智能若有什么名称,必定叫作神性。法界的本来面目镌刻了一个主题;空无(Nothingness)之墙写了一个模式。祂的每一种风姿都有意义,每一道目光都是恩宠。我们人及众生都沉浸在这个意义当中,浮乘在关怀、极深价值、终极意义、内在觉知之流上。我们是这股巨大智能,这份创造中的神性或形成中的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必将神想成在舞台之外导演着这出戏的神秘人物,也不必认为祂是消失在自身种种产物之中无所不在的女神。进化是神,也是女神;是超越,也遍及四方。进化遍存于进化的过程之中,交织在法界的结构里面,但又随时超越自身的产物,每一瞬间都在创新。
问:超越和包容。威:没错。我相信我们是受邀来觉醒为此一过程的。我们内在的神性受邀来产生自觉(self-conscious)甚或是某些人说的超觉(superconscious)。意识的深度从潜意识到自我意识再到超意识一路加深,最后则是那惊人的证悟(recognition),全然与光辉的万有合而为一,我们至此终于觉知到这一体性。怎么样?是不是很疯狂?那些神秘家和圣者是不是疯子?他们说 的故事都大同小异,不是吗?有一天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已经与万物合一,时间消失了,时空变得永恒而无限。对,这些神圣呆子也许真的是疯了。他们也许是面对宇宙深渊(the Abyss)喃喃自语的白痴。也许他们需要的是善解人意的治疗师。对,我相信那会有帮助的。但我真正的想法是:也许进化的顺序确实是从物质到身体到心智到灵魂,再到灵性;每一个阶段都在超越与包容,每一个阶段都是深度更深,意识更高,含摄更广。一旦到达最高进化阶段,或许,只是或许,个体的意识真的会触及无限──完全含摄整个法界──这就是神性觉知到自身真实本性之后的法界意识。这么讲至少是合理的。科学唯物论者说整个宇宙不过是白痴说故事,绘声绘影,却毫无意义。请告诉我,全世界的神秘家、智者所说的那个故事,会比这个白痴说的故事疯狂吗?请听清楚:这两个故事哪一个听起来才是彻底疯狂的?我告诉你我的想法。我认为这些圣者身上具有的是促使进化这个秘密冲动前进的成长提示(growingtip),是永远在超越过往的「自我超越」驱力的前导,也是法界「深度加深,意识扩张」这股驱力具体的代表。他们乘在光束的利刃上将前去与神会合。我认为他们点出了你、我,我们大家身上同样的深度。我认为他们接通了万有。法界藉他们的声音歌咏,神性透过他们的眼睛闪耀。他们揭开了明日世界的面貌,让我们看到自身命运的核心。这个命运此刻就在当下的永恒中。在这惊人的「证悟」之后,你的声音即是圣者的声音,你的眼睛即是圣者的眼睛。你用天使的语言说话;你浸浴在证悟之火的明光中,这把体悟之火不生也不灭。你在法界这面镜子里认出了自己的真实面目;你的身分是万有;你不再是这条川流的一部分,你就是这条川流;万有不在你周遭开显,而是在你的内心显现。星辰不在天上,而是在你的内心闪烁。超级新星(supernovas)在你的心里诞生,太阳在你的觉知中照耀一切。因为你超越一切,所以你含摄一切。这里没有最终的整体,有的只是无止境的过程。整个过程在你这块平台、空地或者纯粹的空性中展开,永无止境,神奇、恒久而畅快。这场游戏,这场进化梦魇还没结束,你当下的所在正是原先整出戏开始之处。在本来自明之事造成的乍然震慑之下,你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大爆炸之前的本来面目;毕竟空以微笑成就了万物,歌咏出整个法界的本来面目。这一切都没有在最初的一瞥中结束,留下的只有空性的笑容,还有静谧深夜里澄清湖面的月影。
第三章 太人性了 问:现在讲超意识太快了!我们基本上才讨论到进化过程中人的显现和心智域的萌发而已。你说人类意识进化的每一个阶段都遵循二十条法则,所以整个进化从物理 域到生物域再到心智域,有其连续的一贯性。
威:这很有道理.不是吗?进化到达心智域以后,根据尚.盖普瑟(JeanGebser)、彼特宁.索罗金(PitirimSorokin)、罗伯.贝拉(Robert Bellah)、裘根.哈伯玛斯(JurgenHabermas)、米歇.傅柯(Michel Foucault)、彼德.伯格(PeterBerger)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略述人类发展各时期主要的「世界观」。这几种世界观或许可以总结为远古期、魔幻期、神话期、理性期、存在期等五个阶段。
问:你同时比较了技术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威:对,技术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是游牧期(foraging)、锄农业期(horticultural)、犁农业期(agrarian)、工业期(industrial)、资讯期(informational,请参阅的图 5-2)
问:你说明了各阶段的经济生产类型、世界观、技术、道德观点、法律、宗教………威:在这里我们也要检视每一阶段男人和女人的地位。由于男人和女人的相对地位随着这几个阶段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的想法是找出那些造成这种变 化的因素。
问:有没有包括「父权体制」在内?威:有。根据近年来女性主义研究者凯.玛汀(Kay Martin)、芭芭拉.佛瑞丝(Barbara Voorhies)、乔艾斯.尼尔森(Joyce Nielsen)、雪非兹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理出人类发展史上五个进化阶段两性的相对地位。如果将这些资料整合起来,我们有的是:葛哈德.蓝斯基(GerhardLenski)提出的五或六个技术经济的演化阶段;雪菲兹、尼尔森等人提出的各阶段两性的相对地位;盖布瑟、哈伯玛斯提出的各阶段的世界观。运用这些资料,加上其它许多不必详细讨论的资料,我们对各阶段男女两性的相对地位可以得到确定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出造成两性地位差异的因素。
游牧社会 问:请你举例说明。
威:游牧社会(又叫作狩猎与采集社会)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有严格的规定与分别。确实,这个阶段的狩猎活动大部分由男人包办,采集和抚养小孩则大部分由女人包办。令人惊讶的是,百分之九十七的游牧社会都依循这种模式。由于财产不多(那时连轮子都还没发明),所以没有人会偏重男性价值领域或女性价值领域。男人的工作就是男人的工作,女人的工作就是女人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这种混淆在当时是很大的禁忌,女人月经来潮尤其严重──但这一点不能上纲为两性地位有重大的差异。某些女性主义者就因为这一点(没有人偏重男性价值领域或女性价值领域)而称赞游牧社会。但我想这些女性主义者恐怕不会喜欢当时那种两性角色的严格划分。嗯,恐怕还很讨厌呢,我想。
问:这种社会出现在什么时候?威:游牧社会大约出现在一百万年至四十万年前之间。哈伯玛斯指出,人和类人猿、原始人的区别不在于经济或工具,而在于父亲这种角色的发明;他称之为「雄性的家庭化」(the familialization of the male)。父亲既参与生产性的狩猎,也参与繁殖性的家庭,因此衔接了这两个价值领域,也标示了明确属于人的进化起点。因为雌性会怀孕,无法参与狩猎,这份工作便落在雄性身上,不管他要不要(我猜多牛是不要)。    但随着雄性的家庭化,我们看到的却是后来所有的文明展开了一个巨大、长久、噩梦般的任务,那就是驯服睪酮。干也好杀也好,有事顾家男人(familyman)服其劳。你不觉得这很有趣吗?不论如何,部落结构开始有了家庭或亲族系统。不同的部落之间因亲族系统不一样,彼此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张。你要不就偏向于干,要不就偏向于杀。根据蓝斯基的报告,这种初期游牧部落的「负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大约在四十人上下,平均寿命二十二岁半左右。当然我们讲的是原始的 部落结构,不是今天的原住民。今天的原住民千百年来已历经各式各样的发展,而基本的部落结构指的却是由亲族系统构成 的小团体,游牧部落指的则是以前农业期(pre-agriculture)的狩猎与采集为生存手段的部落。生态男性主义者(ecomasculinist),或说深层生态学家,特别喜欢这个时期。
问:他们喜欢这种杜会,是因为这种社会的生态很健康。威:某些原始部落的生态很健康,有的却不然。某些部落大肆砍伐树木、焚烧森林,有的造成了物种的灭绝。罗萨克(The odore Roszak)在《地球的声音》(The Voice of the Earth)一书中说,对自然界抱持「神圣」的看法绝不保证就有健康的生态。不论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人都会破坏环境;这大部分是出于无知。马雅文化那么伟大,最后还是消失了,主要原因就是耗尽了雨林资源。现代性对环境的破坏更是严重,因为现代性破坏环境的工具更有力。反过来说,原始部落人民的无知造成的后果就没那么严重。但无知就是无知,不必五十步笑百步。游牧社会「缺乏」破坏环境的「工具」并不等于「拥有智能」。今天的确有些人一直在称赞这种原始部落社会拥有「生态智慧」、「崇敬大自然」、「生活方式不侵犯自然界」,我却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没什么佐证。我自己也称颂这种原始部落社会;但我的理由完全不一样。我认为我们都是部落子民。原始部落是人类的根,人类的基础,后继一切的根基,所有进化赖以进行的结构以及大半历史所寄托的关键地基。今天还存在的部落、国家、文化及人类的成就,其系谱都可以一路回溯到原始部落这种全子。人类家族大树(humanfamilytree)就是从这个全子生长出来的。以这样的观点回顾我们的祖先,对于他们那种惊人的创造力,那种原创的、突破的创造力,我不能不感到敬畏与佩服。就是因为这种创造力,人类才能在自然界中站起来,开始建立心智域。这个过程把天国降到了地球,把地球跃升为天国;最后,只要你愿意,还可以把所有的民族结合成一个全球部落。要做到这一点,那最初的原始部落必须找到方法,超越自己孤立的部落亲族系统,形成超部落(trans-tribal)。那个时候狩猎没办法提供超越的方法,于是农业便提供了超越的手段。
锄农业期 问:所以,游牧最后便把位置让给了农业。你说过农耕文化有两种,锄农业和犁农业。
威:对,锄农业是用锄头或棍子挖地耕作,犁农业则是用动物拉犁耕作。
问:听起来差别不大。威:其实差别很大。即使是怀孕的妇女,用起棍子或锄头也很轻松,因此母亲可以同父亲一样耕作。她们也的确在耕作。事实上,这种社会百分之八十的粮食是由妇女生产的(当然,男人还是得外出狩猎)。所以难怪这种社会三分之一只信仰女神,另外三分之一男女神皆信仰;而且女男地位大致平等,只是角色仍然有别。
问:这种社会就是母权体制(matriarchal)杜会。威:嗯,是母系社会。「母权」意指「母亲统治」或「母亲主宰」,但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真正的母权体制社会;何况这种母系社会反而比较「平等」,男女的地位大致平等,有许多都是从母亲那里继承家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是「母系」式的安排。我刚刚说过,这种社会有三分之一只信仰女神,特别是面貌各有不同的大母(the Great Mother)。译注倒过来说,现在已知的大母社会都是锄农业社会。不管什么地方,你只要看到大母宗教,其中几乎都有锄农业背景。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锄农业社会大约始于纪元前一万年。译注:古东方与希腊罗马时期的神。其神像造型常是巨乳丰臀,怀抱小孩,象征生育众生,养育众生。 问:这往往是生态女性主义者最喜欢的时期。
威:对,他们喜欢锄农业社会和沿海社会。生态男性主义者喜欢游牧社会,生态女性主义者则偏爱锄农业社会和大母社会。
问:因为锄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符合自然界的季节变迁,其它方面又符合生态环境。威:对,只要每年举行活人祭,让大母高兴,农作物生长,人和自然界就相安无事。根据蓝斯基的报告,他们的平均寿命约二十五岁左右;这也很符合自然。但是你看,其实生态女性主义的问题和生态男性主义者一样。生态男性主义者歌颂游牧社会,是因为他们认为游牧社会与「未破坏前的自然界」是衔接的,但什么叫作「末破坏前的自然界」?而生态女性主义者则认为,锄农业社会这种早期农耕社会,生活方式符合大自然的季节变迁,与土地衔接,还没受到人为的千扰,所以是纯净的自然生活方式。可是生态男性主义者却谴责她们说,只要是农耕,都是在强暴自然,因为你不再只是采集自然给予的东西,而是在种植,以人为方式干扰自然界。你挖掘大自然,用农耕技术伤害她的容颜,强暴大地。锄农业社会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眼中是天堂,在生态大男性主义者眼中却是地狱。所以生态男性主义者认为,锄农业社会确实属于大母,农耕这种滔天大罪就是在大母庇护之下开始的。这项严重的罪行切割了大地,以人的傲慢凌辱了大自然这个温和的巨人。因此歌颂锄农业期其实是最极致的傲慢──生态男性主义者如是说。
问:你不歌颂游牧社会,也不歌颂锄农业社会。威:嗯,因为进化一直在进行,不是吗?我们是什么人?有什么权利论断一个时代,说这个时代以后的一切都是严重的错误、凶恶的罪行?到底要根据谁的说法?如果我们真的是活在神性或大母手中,难道我们真的认为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老实说,在我看来这实在是傲慢!不论如何,我们已经历过三、四个技术发展期,我很怀疑进化还会为我们而倒转。
问:你经常提到「发展的辩证」。威:「发展的辩证」指的是,每一个进化阶段最后都会遇到自身固有的局限,这种局限会成为一种扳机,启动该阶段的自我超越驱力。各进化阶段的局限会引发混乱乃至于浑沌,整个系统在这里若不是瓦解(自我解消),就是向上发展出高一层的秩序(自我超越);这便是所请的由混沌生秩序。新一层的秩序避开了前一阶段的局限,但也带来了自身的局限与问题,没办法在自己这一阶段解决。换句话说,进化每向前走一步,都要付出代价。原有的问题解决了,解除了,又产生了新的、甚至更复杂的问题。但不管是生态男性主义者或生态女性主义者,这些倒退的浪漫主义者只会拿现阶段的问题与上一阶段的成就比较,然后说自从他们喜欢的那个时代之后,一切都在走下坡。这真是颠倒错乱。我想每个人都会想要了解,也会歌颂过往文化的伟大成就,尽可能保留并吸收其中的智慧。但不管是好是坏,进化的火车都是一直在前进的,从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在前进;我们如果只靠后照镜来驾驶这列火车,只会发生更严重的事端。
问:你说我们这个时代一样也会成为过去。威:没有一个时代例外。我们都是喂养明日世界的资粮。这个过程永远在继续。神性存在于过程之中,不在某个时代、某时或某地。
犁农业期问:这个稍后再谈。我们现在要谈的是锄农业社合和后来转型到犁农业社会的过程。两者都是农耕,但是由锄头换成犁却是大转变。
威:确实是大转变。怀孕的妇女用棍子挖地很容易,要驾驭动物拉犁就不容易了。尼尔森和雪菲兹指出,这些试图驾驭动物拉犁耕作的妇女,流产率比较高。换句话说,犁农期的妇女不下田耕作比较有利于进化。因此有了犁这个东西,文化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绝对重大的变化。    首先,所有的粮食开始完全由男性生产。其实男性并不想这样;他们并没有「夺走」或「压制」女性的工作机会、垄断粮食的生产。沉重的犁耕工作由男人负责,其货是「男女两性共同决定」的。所以女人不是绵羊.男人也不是沙猪。男人和女人面对残酷的环境,双方自觉的创造了「父权体制」这个东西。对男人而言,这种东西绝对不是去海边游玩,也没有狩猎那么有趣。更甚者,根据蓝斯基和雪非兹的研究,不论从哪一种「生活品质」的评鉴标准来看,男性在这种父权体制社会的处境其实比女性悲惨。第一个事实是,男性必须担当防卫工作,冒生命危险保卫家园。只有极为贫血的研究,才会认为父权体制是大男孩俱乐部,除了玩没有别的。这种研究其实都充满了意识型态。我们从这种社会可以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只要两性各自极端化,亦即两性价值 领域严格划分及分派,两性都会受到可怕的折磨。
问:父权体制是不是就是这样?威:对,两性的两极化。犁农业社会的两性极化,是任何已知的社会型态中最严重的。这并不是男性的阴谋,也不是女性的阴谋,而是这种社会当时的技术形态之下最好的安排。一旦粮食全部由男性生产,神的形象自然就从女性转变成几乎都是男性,毫不意外。不论在哪里,农业社会大约有百分之九十完全只有男神,没有女神。
问:你在《性、生态、灵性》一书中说:「女性以锄头耕种之处,神往往是女性;男性以犁耕种之处,神往往是男性。」 威:对,这是扼要的说法。男神和女神其实可以有很深刻的超个人意义;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谈到。但就当时人一般的意识而言,这种神话形象代表的是很普通的事物。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神话形象代表的是社会的技术经济基础:饭桌上食物的供给者。
问:神是男性──这是「父权体制」的意义之一。 威:对,父权体制,父亲统治,这个名称很正确。这一点我们稍稍触及了马克思。他说,社会关系开始根据基本生产力,也就是犁组织起来以后,男性便开始主宰行政、教育、宗教、政治等公领域,女性则主宰家庭、厨房、住所等私领域。这种区分通常指的是男性生产,女性繁殖。东西方犁农业社会大约出现在纪元前四千至两千年之间,一直到工业革命之前都是人类主要的生产型态。另外一个深远的影响则是,进步的农耕技术创造了大量的的剩余粮食,令许多男性有余裕可以追求食物采集和生产之外的事物,而且是大规模的追求。换句话说,农耕技术解放了若干男性,使他们可以不用再生产(但大部分的女性还是得繁殖)。一个高度专业的阶级于焉兴起:有些男性可以不用把时间投注在谋生上面,转而投注在拓展文化上,于是发明了数学、文字、冶金术,也发明了专门的战争技术。充足的粮食解放出来的男性,在睪酮「杀」的这股力量的驱使之下,开始建立最初的军事帝国。于是大约从纪元前三千年开始,全世界相继出现了亚历山大、凯撒、萨尔刚(Sargons)译注、蒙古大汗等君王。说来奇怪,他们把原本分散而争议不断的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坚固的社会秩序。然而,随着理性和工业的兴起,这种神话君王帝国后来又让位给现代国家。同理,犁农业农耕技术也解放了另外一批人,使他们开始思考生命的问题。于是随 着大规模的犁农业文化产生了人类第一波长期的默观活动。这一波默观活动不再将 神性安置于(从魔幻期到游牧期再到早期的锄农业期)「外在的」生物域和(从神话期到晚近的锄农业期,再到早先犁农业期)「上面的」天堂,而是经由深层的主体性、默观深思和内在觉知,将神性安置于「当下」。于是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些伟大的轴心期圣贤(axialsages)。这些轴心期圣贤:
问:「轴心期」圣贤?威:这是卡尔.雅斯培(Karl Jasper)的话,专指人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纪元前六世纪以后,东西方相继产生了一些「轴心期圣贤」,包括佛陀、老子、巴曼尼德斯(Parmenides)、苏格拉底、柏拉图、波坦阇利(Patanjali)、孔子、奥义书(Upanishads)等等。译注:纪元前二.三世纪间统治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一带的历代君王。
 问:都是男性。威:嗯,犁农业期都是男性。因此后现代世界的灵修课题之一,就是以相关的女性形式来弥补及平衡这种男性取向的灵修。至于现在,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智慧传承都是男性所创,就抛弃他们要教导我们的东西,否则势必酿成灾祸,因为这就像是在说轮子是男性发明的,所以我们不用轮子。不过这些智慧传承的确是在「男人直接与神对话.女人透过丈夫与神对话」的氛围中建立起来的。
工业期 问:我想回头讨论两性的灵修课题,因为这和你所说的「上溯空性﹂和「下及万有」两种神性,或男神和女神两种神性有关,也和如何才能平衡这两种途径有关。不过我们得先把犁农业及犁农业转变为工业的过程讨论完。工业这个东西和「现代 性 」( modemity)有什么关系?
威:「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这两种词的用法很乱。「现代性」通常指笛卡儿到洛克再到康德之间启蒙运动推动的种种事件,以及同一时期从神话世界观的封建犁农业到理性世界观的工业之间的技术发展。「后现代性」就最广义而言,指的是整个后启蒙时代的发展,包括后工业时代的发展。 问:所以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现代性的开端,从犁农业开始转型到工业‥。
威:工业化,不论有多恐布,边际效应有多可怕,都是第一种不用人体肌肉,改为用机械力 作用于自然界而保障生存的技术手段。农业社会只要还需要以人体劳动(拉犁)求取生存,必然得推崇男性体力和机动性。所以已知的农业社会一点都看不到类似「妇女权利」这种东西。工业技术不再倚重男性体力而以中性的动力引擎取而代之,但工业化之后才不过一个世纪,历史上就出现了第一次的女性运动;规模大小姑且不论。玛丽.沃尔史东克劳馥(Mary Woll stone craft )一七九二年写出《女权辩白》(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en)一书,是历史上第一本重要的女性主义著作。但这并不是女性历经百万年的压迫、欺骗、驯服以后,一夕之间突然变得聪明、强壮与果断起来,而是因为历史上社会结构的发展第一次达到体力不再决定权力的境地。凡涉及性别角色的事情,先天的生物性已经不再是一种宿命。才不过几个世纪,在演化时间上不过一剎那而已,女性已经以闪电般的速度,保障了财产、选举和「做自己」等等的权利。「做自己」指的就是自己拥有财产。
问:这个观点似乎有许多资料可以证实,是吗?威:我前面提到的几位女性主义研究者都曾提出经验上的证据。雪菲兹说,她们的证据显示后期工业社会的女性地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生产有余的社会(包括锄农业社会)都高。有些女性对大量的证据视而不见,一味厉声谴责后期工业社会和资讯社会,对大母锄农业社会却歌颂不已,再不就是拣取过去的若干美好事物,忽视过去的种种梦魇,然后拿伊甸园与现代性最糟糕的一面来比较。这种做法实在可疑。现今世界男女两性的关系并不是已经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不要忘了,两性的极化对双方都很难堪。男女两性都应该从犁农业社会的两极化解放出来。工业化开始了这种解放,把性别角色拓展到既定的生物禀赋之外超越与包容所以我们要继续发展这种自由和超越。
问:比如说?威:比如说,我们只要不再理所当然地期待男性扮演主要的生产者、防卫者角色,就会看到男性的平均寿命往上提高,接近女性水平;女性也不再受制于繁殖、家庭、厨房的角色。    我想,痛苦双方都有,都相等,所以解放也要双方共享,同蒙其利。其实男性获得的利益会更多,所以难怪美国的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男性都支持两性平权修正案(the Equal Rights Amendment),大部分女性都反对。这项法案最后没有通过,真是可惜!
问:工业化和生态危机又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现代性的重大缺失,「发展辩证」的重大缺失。 威:工业化和生态危机确实是灾难!但情况很麻烦。前面说过,生态破坏的主因其实只是单纯的无知。只有凭借生物域的科学知识,正确掌握生物域所有全子,包括人类这种生物全子的关联性,男女两性的行动才可能和生物域协调。光是尊重大自然无济于事。以往视大自然为神圣并没有防止许多部落因无知而破坏环境,也未能防上马雅人破坏雨林,所以现在也一样无法防上我们破坏大自然。罗萨克指出,唯有现代科学,例如生态学及系统科学,才能证明我们的行动如何破坏生物域,又为何破坏生物域。如果原始部落知道砍伐树木、焚烧森林会毁坏家园,危害自身生命;如果他们具有科学知识,确实认清这一点,那么他们在开始其生物毁灭行为之前,至少会先考虑一下。如果马雅人知道毁灭雨林就是自取灭亡,他们应该会立刻停上或至少暂停这种破坏行为。但无知就是无知;不论天真还是贪婪,神圣还是世俗,无知就是会破坏生物域。
问:但如今破坏的方法已经不一样了。威:对,这是第二个要点。无知若是由原始技术或部落技术支撑,对自然造成的伤害很有限;但同样的无知一旦由工业技术支撑,却足以毁灭全世界。所以我们必须明辨这两个问题,一是无知,一是纵容这种无知的手段;我们凭借科学与现代性的 发展,有史以来第一次知道克服无知的方法,但也制造了一些足以毁灭全世界的工具。
问:所以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威:没错,这就是现代性的困境。我们现在终于比较明白了。如果我们不依据这种知识及时行动的话,大家最后都会灭亡。这为儒家的诅咒「愿你活在有趣的时代里」创造了新的意义。
 第四章 后现代大革命 问:我们已经讨论过每一个时代的技术经济基础。那么与其相应的世界观呢?
威:总的论点其实很简单:每个意识成长阶段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每个阶段的世界看起来都不一样,也真的不一样。新的认知能力一旦开显及发展,法界就会用新的 眼光看自己,同时也看到了极为不同的事物。为了方便起见,我将这些世界观通称为远古、魔幻、神话、理性、存在等五种世界观。你可以参考图 5-2。
问:这就是我们看世界的各种视野?威:对,但是在这里我们必须非常小心。我或许太吹毛求疵,可是这真的很重要。我 要说的是,这个世界并不是唯一既定的世界,只是我们看它的视野不同而已。法界只要更加了解自己,就会显化出不同的世界。这有点像橡实长成橡树一般。橡树并不是原先橡实中的那个世界变成了另一番景象。橡树有它本身全新的成分,和橡实中的东西都不一样。橡树有树叶、枝干、树根等等。这些东西在橡实的「世界观」或「世界空间」之中都不曾有过。不同的世界观创造出不同的世界,演出不同的世界,而非只是同一个世界看起来不一样。
后现代分水岭问:我了解你说的这种差别,但这好像真的有点吹毛求疵。这种差别真的那么重要吗?
威:是的,之所以那么重要,是因为这种差别正是现代和后现代知识途径的分水岭。我们不能不把人类知识上这一次重大的革命考虑在内。事实上,如果不谈现代与后现代知识途径的差异,本章就不用再讨论下去了。这个主题其实并不枯燥乏味,许多方面,它都是在后现代世界寻找神性的关键。
问:好,现代和后现代:威:你听过知识的「新典范」这种讲法吗?
问:嗯,我只听说好像每个人都在期待新典范或期待某一种新典范,如此而已。威:对,现在大家都不想要的典范就是启蒙运动典范(Enlightenmentparadigm),又叫现代典范。现代典范有许多名称,牛顿典范、笛卡儿典范、机械论典范、自然之镜(themirrorofnature)典范、反映典范(the refIectionparadigm)等等都是,不管哪一个,大家讲起来口气都很不屑。现在大家都认为这个典范已经落伍,至少是十分狭隘的。每个人都很焦躁不安,渴望找到新典范;既然说是新典范,那么必定是后现代典范或后启蒙运动典范。不过,要了解后现代典范是什么样子,必须先了解它急于取代的现代典范这头野兽是什么样子。
问:我们必须先了解基本的启蒙运动典范。威:启蒙运动典范又叫作「呈现典范」(representation paradigm)。这个观念是,一方面你有自我或主体,另一方面你有的是经验世界或感官世界;为这个经验世界,为这个唯一的、简单的「既定」世界画出地图,便是有效的知识。这幅地图如果很准确且正确的呈现出经验世界,与经验世界吻合,便是「真理」。
问:这就是呈现典范。威:对。这种地图可以是真正的地图,也可以是一种理论、假设、观念、表格、概念,或某种呈现──总之就是客观世界的地图。所有重要的启蒙运动理论家,不论属于整体论、原子论或中间派,都赞同呈现典范,都相信可以用经验方法耐心绘制其地图的经验世界。请记住,不论世界是原子的或整体的,在这里都不相干;唯一的共识就在这个制图典范而已。
问:这个呈现典范有什么不对吗?我的意思是,我们不是一直都在运用呈现典范吗?威:呈现典范没什么不对,只是太狭隘太狭窄了。但呈现典范的困境非常微妙,大家也是经过了很久,事实上是几百年才了解问题所在。要提呈现典范的局限之处,或「知识基本上存在于描绘世界的地图中」这个观念的局限之处,可以有许多方式,最简单的就是,这种地图遗漏了制图者。制图者会把一些东西加到地图里面,但我们却完全忽略了这个事实。
问:他们的反映法、制图法都遗漏了制图者。威:对。后现代人士抨击的东西或许各自不一,可是对于呈现典范的抨击却是有志一同。他们抨击反映典范,抨击「自然之镜」典范──也就是:「有一个经验的世界或经验的自然界,知识完全存在于这个真实世界的反 照、反映之中,或者描绘这个世界的地图之中。」所有的「后启蒙」或「后现代」阵营都认为「自然之镜」这种观念非常无知,绝对无知。 我们发现,从康德到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狄尔泰(Dilthey)、海德格、傅柯,一直到德希达(Derrida)等「后现代」理论家,都曾经抨击过制图典范,说制图典范从一开始就没有把那个制图的自我(self)考虑在内。自我有它自己的特征、结构、发展和历史,不是单单一个身体从天而降;自我在那 个所谓「唯一」的世界里会看到什么东西,能够看到什么东西,都会受自己的特征、结构、发展及历史所影响和宰制。这个自我完全沉浸在那些决定它会看到什么东西的脉络和背景之中!因此后现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自我或世界都不是「既定」的,而是存在于具有历史及发展的脉络与背景中。
问:这种脉络及背景是会进化的!威:对,都会进化。这个制图者并不是无影无形、无历史、自给自足的单子,孤立又抗菌,不受它所描绘的世界的影响。自我没有不变的本质,却有历史;它在自己的历史、成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描绘出来的地图都不一样。这个发展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主体所描绘的世界都不一样,但是它依据的并不是某一既定世界「外在」的东西,而是主体自己带了什么东西到地图里。
问:这就是康德所谓的「哥白尼革命」:心创造了世界而不是世界创造了心。威:也不尽然,不过在许多方面确实是这样。但是后来黑格尔又加了一个重要的论点,那就是,心或主体「只有在发展出来之后才能被理解」。这个论点在某一方面 设定了所有后现代理论的基调。比如尼采就把这一点发展成系谱学(genealogy),拿我们视为理所当然、放诸四海皆准的世界观,追溯其历史,最后总是证明此种世界观非常狭隘,深受历史情境所限。不管是哪一条路,后现代之路最后都通往尼采。
问:所以,整个论点是?威:整个论点是,主体并不是疏离、孤立、既定、完全成形、从天而降的实体,然后又以天真的心态来「描绘」自己在这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领域或既定的世界看到的东西。 主体其实位于自身的发展、历史、进化的脉络与潮流当中;他所描绘的「这个世界」的「图像」,绝大部分并不是「这个世界」本身,而是其「历史 」。
问:好,我了解。这就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主题有关了。但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威:我们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追溯种种世界观的历史。世界观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世界观其实都是创造中的神性透过人的心智开显出来的东西。法界在每 一个发展阶段都会用新的眼光看自己,因此创造了之前未曾存在的世界。 
后现代的两条路径 问:这些世界观都在不断的发展。
威:对。整个重点就在于世界观都在不断的发展──世界和自我都不是既定的。这就是后现代的伟大发现。面对「不是既定」这种发现,理论家要穿过这崭新、令人困惑而又缺乏根本性的后现代景致,便只能在两条路中择一而行。大家最常走的一条路就是极端的建构论(constructivism)──这是「非既定」观的强势版本。亦即,既然世界观「不是既定的」,因此你可以说它们都是主观看法;都是文化根据经常变化的口味「建构」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实质可言。因为有这种建构论,我们才会看到有那么多书都叫作「性的社会建构」、「食物的社会建构」、「劳动的社会建构」、「服饰的社会建构」等等,不一而足。我一直在想,搞不好有一天我们会在书店看到「大肠的社会建构」之类的书。    凡事都是「社会建构的」──这是后现代主义极端一派的咒语。他们认为各种文化的世界观都是主观的认定,都寄托于权力、偏见、这个「主义」或那个「主义」── 两性差异论、种族主义、物种主义、男性中心主义、资本主义、逻辑中心主义,或 是我最喜欢的男性逻辑中心主义‥‥哇!那只狗狗是不是装了电池?译注译注本书是对话体,因此有时会出现非常口语化的句子;本句即是。电动玩偶装了电池就可以动。建构论者认为凡事都是任意建构的,而能够被建构的东西竟然有那么多,包括「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没完没了,就好像电动狗装了电池就可以 叫个不停一样。「小狗」(puppy)这个字也有「自负青年」之意。
问:那这种研究途径有没有优点呢? 威:当然有。只不过这种建构论实在太极端了。世界观不是随便成立的,它会受到法界各种潮流的影响。所有文化的「建构」,都会受这种潮流「限制」。比如大家都同意的世界观里面,就没有一种会说这个世界是男人生孩子或苹果往上掉。所谓「主观的」世界观也是 这样。这些世界观都不是完全相对或主观的,「纯粹是建构出来的」。哪怕是德希达 现在都已经承认这一点了。    不管我们以什么字眼来说「钻石」、「切割」、「玻璃」,也不论我们是在何种文化里发现这些东西,钻石就是能够切割玻璃。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走过头,乃至于全盘否定感觉连动的世界本来就存在!这么说吧,这个感觉运动的世界──宇宙和生物域──其实是「从下面」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另外,文化建构也会受到心智域各种潮流的影响与约束。心智域有发展,文化建构就跟着进化。也就是说,文化建构还是要依循二十条法则。心智域潮流对文化建构的影响与限制最明显。法界的真实潮流以种种方式约束我们的世界观,防止我们的世界观成为人类的集体幻觉。我们后面会讨论到,世界观依据有效性判准而成立,既然法界潮流是真实的,这些判准就行得通。问:傅柯不是经常和极端建构论有关吗?威:对,这条路是他带头的,结果却发现死路一条。
问:为何是死路一条? 威:建构论的立场要是坚持到底,一定会自我挫败。建构论者主张,所有的世界观都是主观的,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并没有普世性的真理。但是这个论点却宣称自己是普世性真理:因为我的真理是绝对的,普世性的,所以别人的真理都是相对的。只有我拥有普世性真理,你们这些笨蛋的真理都是相对的、受文化影响的。所有极端的多元文化后现代运动都潜藏着这种实行上的矛盾。他们的绝对真理说其实只是一种意识型态,并且是最糟的菁英主义。傅柯也说自己早期的这种企图很「傲慢」。可惜美国一群追随他的人大部分都没有忽略了这一点,实在不幸。这种极端的建构论其实就是后现代版的虚无主义:法界没有真理,只有某人硬塞给别人的种种概念。这种虚无主义直视着法界的脸,看到的却是没有止境的镜厅,里面的镜子没有让他看到什么东西,只是把他的阴险不断的反映出来罢了。这种虚无主义隐匿难见的核心即是自恋:置真理于不顾,却代之以理论家自己的自我。这就是美国大学的主流运动!
问:极端的建构论。这是后现代走的一条路。威:对,这个强势版的建构论确太强烈,太建构论了。另外一条路比较温和,属于温和的建构论,最常见的是现在的发展建构论或进化建构论;在其多变的各种形式中,代表人物有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盖布瑟、及亚杰、贝拉、傅柯、哈伯玛斯等人。这种途径发现世界和世界观都不是既定而是在历史中发展的,所以他们只研究世界观「真实的」历史和开显,并视其为部分受进化潮流约束的进化模式或发展模式,而非武断的主观见解。
问:也是受到二十条法则的约束。威:对,在我自己的发展理论中,这种世界观的发展的确受二十条法则的约束。但那是我个人的观察方法。重要的一点是,在这种发展建构论或进化建构论当中,每一种世界观都会因固有的局限暴露出来而让位给后继者,造成极大的混乱和破坏。但系统如果能免于崩溃,接下来就会避开混乱,发展成比较有组织条理的模式。这个新的、比较高等的模式解决或稀释了先前的问题,但接着自己根深蒂固的问题和固有的局限又开始暴露出来,无法在自己这个层次得到解决。我们在其它事物的领域里都看得到这个过程。
问:你提到这些世界观可分成远古、魔幻、神话、理性、存在等五个时期,而且以后还会有更高的阶段出现。威:对,这是一种说法,概略的说法。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以后可以详细讨论这些世界观。现在我想把人类进化每一个阶段「心智上的」世界观和「物质的」生产 模式结合起来。所以,相应于你刚才所说的五种世界观,我们有的是游牧、锄农业、 犁农业、工业、资讯等五种阶段的生产模式。我将来会经常使用「神话犁农业」、「理性工业」等复合词,因为这些东西常常互相重迭,互相混合。
问:一言以蔽之: 威:世界观属于神性的心,其基础是神性的身。这种身心(bodymind)会进化,在过程中形成新的世界;因为神性会开显自己的潜能, 如同法界之春一般绽放花朵──不是大爆炸,而是大绽放。每一个发展阶段,这个世界看起来都不一样。这便是伟大的后现代启示。
明日的边缘问:我有两个技术性的问题。第一个是,后现代之路如何克服所谓笛卡儿二元论(CartesianDualism)?
威:呈现典范之所以是二元对立,原因是他们认为:制图的主体并非他所描绘的世界的一部分。这个疏离的制图者绘制那张既定世界的地图时,总是站得远远的,好像他们两者没什么关系似的。「新典范」之路大部分还是掉进了这种二元对立陷阱,因为这种陷阱实在太微妙了,难以觉察。他们认为只要制出比较精确的地图,就可以解决这种二元对立问题;只要整体论和系统地图可以取代原子论和机械论地图,就能矫正二元对立弊病。但是黑格尔(等人)指出,这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更难以察觉。这条路仍然认为思想过程与真实世界根本有别,因此思想过程反映世界时要不是正确而整全,就是片面而失准。这种信念里就潜藏着笛卡儿二元论。黑格尔说我们必须了解思想不只是实相的反映,同时也是实相本身的运动。思想不是一面反映独立事物的镜子,而是认识事物的一种作用力(performance)。因此,制图者、自我、思考与知的主体,其实是这个主体想要认识与呈现的那个东西所产 生的作用力与产物。简而言之,思想就是它想认识的那个东西本身的运动。不是一边有地方,另一边有地图这是笛卡儿的二元对立论──而是地图即是它所表达的那个地方的作用力。这种非二元对立路线并不完全否定呈现典范,但的确认为在比较深的层次上,思想根本无法脱离法界潮流的影响,因为思想就是法界潮流的作用力与产物。因此,哲学课题并不只是厘清地图,修正地图偏离实相之处,而是要阐明思想无法偏离的法界深层潮流是什么! 问:简单的说法就是?威:禅宗有句话说:「大道不可离。」 换句话说,知识确实修正不精确的地图,但是在比较深的层次,却有一个我们未曾偏离,也无法偏离的道或法界潮流。我们的工作有一部分就是要找出这股深层的潮流,这个道,然后予以表达、阐释、赞颂。只要我们一味地想要修正地图,就无法了解地图无论正确与否,都是神性的表现。所以「新典范」路线,譬如生态哲学家,一直在说我们已经偏离自然,虽然是真话,但也显示这些理论家不清楚我们无法偏离的大道为何物。东西方的无分别智传承就是要阐释这个深层真理,也能够真正矫正笛卡儿的二元对立论!我想后面讨论到高层的发展时,这一点或许就会比较清楚了,如何?
问:事实上,这就是我要问的第二个问题。如果人的世界观已经从远古期发展到魔幻期,然后到神话期、理性期及存在期,谁敢说以后不会有更高层的世界观了呢?威:没错,这才是要点,不是吗?套一句圣经上的话:「天地间有许多事是你的世界观梦想不到的。」魔幻期的人作梦也想不到神话期会战胜魔幻期。神话诸神从来没想过理性竟然能把他们摧毁。现在我们坐在这里怀抱着理性世界观,也是自信满满的认为已经不会再有更高的东西从天而降,摧毁我们的认知,破坏我们的基础。其实超理性正在等着我们。这一头新种野兽已经在角落静待,而且非常饥饿。每一个新阶段都在超越和含摄;因此无法避免的,太阳有一天终将以数学般的精准度,从超越理性的明日世界升起……. 套句知名理论家的话:「请系好安全带,这将是颠簸的一夜。」
超越和压制 问:你怎么知道各种世界观的优劣?
威:超越和包容。高阶意识显化及发展时,会包含前一期世界观的基本成分,再加上新的、分化更完整的知觉。高阶意识会进行超越和包容:因为含摄面比较广,所 以也比较充足。因此并不是以前的世界观完全错误,新的世界观完全正确,而是以前的世界观充足,后来的世界观更充足。如果不是更充足,进化就不会选它,而它也无法赶上法界潮流;于是它就会流到旁边去,成为新世界观海岸边的浮木和垃圾。当然这不表示「比较高阶的」世界观就没有问题──其实是有的。就像钱币的两面一 样,只要有超越的可能,就有压制的可能。高阶世界观不会只是超越和包容,有时 也会压制、排斥、异化、解离。因此,若想追溯各阶段世界观的显化,我们就必须注意历史进程中已经发生、而且现在还在发生的压制和解离。重点是,这一头野兽既然能超越,就必定会压制──不管哪一个层次都是如此。比如马雅人已经从游牧期进入了锄农业期,这不但表示他们能统一各部落,建立大的、稳固的社会结构,解放一批教土开始发展数学及天文,也表示他们会消耗雨林──这是游牧民族绝对做不到的。他们超越了游牧期,却在某些重大方面逸出生物域,与生物域解离;这完全是自杀。他们不是分化与整合,而是解离与疏离;没有超越与包容,而是压制与否定。因为生物域是人这种全子的内在成分,于是人就以这样的压制与否定保证了自己的毁灭。「超越对压制」乃是历史发展绝对关键的主题。因此不论是集体或个人,我们都应该注意人的进化每一个阶段的压制迹象,当然也包含理性与工业化的大问题在内。 问:所以,每一种新世界观都会面临自己的问题。
威:每一种新世界观都会制造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就会制造出新的问题虽然新问题总是在世界观行将式微之际才显现出,但新问题总是跟着原有问题的解 决而来。这正是世界观的奇妙之处,也是世界观的噩梦。心智的、理性的、工业的世界观已开始遭遇其自身结构固有的问题。我们处在这个点上,也开始碰到自身的局限。我们已经和敌人遭遇,这个敌人当然就是我们自己。现代性正在挣扎,不想让位给后现代性。阶段性明确,也适合这个阶段的现代世界观已经达成目的,现在正活在自己的废气中。我们正在吸收自己排放的废气。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如何集体的处理这个问题,将决定我们到底是埋葬在自己的废物中,还是让比较宽广的世界观显现出来以解决问题。神性在祂显现的这个阶段已经达到极限。这朵非凡的现代之花曾经在灿烂的春天盛开,现在却只能看着自己枝叶凋零,落到新起的明日土地上。不知道那一片新园地将绽出放什么样的花朵?
 第五章 法界四方 问:所以,你认为我们已经接近理性工业世界观的极限──说你有这种看法正确吗?
威:应该这样说,我们必须很谨慎的诠释这个看法。「现代性」的兴起──我所谓的「现代性」,特指理性工业世界观,泛指整个启蒙运动──已经完成了许多有用且非凡的事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民主政治的发展,废除奴隶制度,自由女性主义的出现,艺术、科学、道德三者的分化(这一点我后面会讨论)以及经验科学(包括系 统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发达,人类平均寿命增加约三十岁,相对论和透视主义(perspectivism)进入艺术、道德、科学领域,人类从部族中心道德观发展为世 界中心道德观,同时在许多方面都推翻了社会支配阶层等等。这些成就都很了不起,但是一些反现代性的评论家虽然享尽现代性的好处,又没干什么事,却口口声声批评现代性,在我看来实在是极端伪善。可是另一方面也有些人轻率的推崇现代性,认定现代性是伟大的进步,却忽略了有 些问题非常棘手,是现代性从来没解决,也可能永远无法解决的。
问:现代性固有的问题或局限。威:对,理性工业世界观的问题或局限。
问:所以超越现代性、进入「后现代性」到底需要什么东西?威:简单的说,所谓超越并包容现代性──超越并包容理性与工业化──在「超越」这一部分指的是,我们必须:1 对超越理性的各种意识状态保持开放态度;2 将这一类意识置入各种超工业的技术经济结构里。换句话说,就是将意识的变化置入体制的变化中,两者缺一都不足以成事。
问:超理性,超工业。威:对,要记得理性和工业两者都得包含进来,但却是一个比较平衡,涵容而完整的状态里的一部分。这个状态容纳但也限制理性与工业。这样的工业和理性,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永续的理性(sustainable rationality )、永续的工业(sustainable industry)。但是现代性的理性和工业,因为任其自由发展的缘故,在某些方面已经变成人民全体的肿瘤,长成荒烟蔓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理性和工业逾越了自己的限度,夸大了自己的功能.逐渐变质为支配阶层。因此要超越现代性,就必须否决或限制这种过度横行的面向,但同时也要包含其良性与有益的面向。未来的转化将超越并吸 收现代性的这些特质,容纳其精髓,但节制其力量。似乎大家都在期待这种新的、奇妙的转化,不过,新的转化还是会带来问题和局限。这种转化可以去除理性与工业的某些问题,的确很不错,但本身又会制造出一些问 题。 所以,如果我们所谓的未来转化就是这个样子──而不是某种疯狂的新时代乌托邦──那么,没错,我相信这个转化已经开始了。
四大象限问:所以未来的转化有一部分涉及到意识的转变和体制的转变。
威:对,我相信是。它涉及到一种新的世界观,新的技术经济基础,新的自我意识(selfsense),新的行为模式。
问:好,这就必须谈到你所谓的四大象限(thefourquadrants)了(见图 5-1)。 但是要谈这个四大象限,首先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建立这个观念的?这个观念我从来没听说过,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威:你是指我构思四大象限的过程吗?
问:对。威:从整体论者、生态女性主义者、深层生态学家到系统思想家等等,你只要看看这些「新典范」理论家,就会发现他们全都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全阶序,这样或那 样的阶层观;就连反阶层的生态哲学家也有他们的阶层观。这种阶层观通常指的是: 原子是分子的一部分,分子是细胞的一部分,细胞是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是家族的一部分,家族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又是整体生物域的一部分等等。这是他们 界定的阶层或全阶序,除了「生物域」的意义有些混淆之外,其它都算是非常正确。同样的,正统派研究者也有他们的阶层观。我们在道德发展、自我发展、认知发展、自我需求、防卫机转等方面都看到他们提出的阶层观。这种阶层观大部分都很正确。另外,从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到电脑程序设计,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发展的全阶序‥‥太多了,讲不完。换句话说,这种世界地图.不管研究者、理论家自己知道不知道,大部分都是一种全阶序地图;道理很简单,因为全阶序是无法避免的(全子是无法避免的)。天圆地方,东西南北,从古至今,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这种全阶序地图,其中有许多的确也包含了制图者。有一天我开始收集这种地图,传统的、新时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前现代的、现代的、后现代的;系统理论、大存有链(the Great Chain of Being)、佛教唯识学、皮亚杰、马克思、寇伯格、印度吠檀多哲学叶鞘说(koshas)、罗文杰(Loevinger)、马斯洛、蓝斯基、卡巴拉教派(Kabbalah)等等,我都收集。我家地板上渐渐铺满了几百张这种「地图」。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些地图标示的都是,姑且这么说,同一个领域,都是基本上类似的全阶序,只是版本不同罢了。这些地图相似和重迭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还以为这些地图各有各的呈现方式,但只要经过分析比对,都可以在彼此之间找到共同的基本全阶序。可是我越是分析比对,就越觉得行不通。这些全阶序确实有些地方很相似,但是在极深的层面上却有差异,然而到底是什么样的差异却不清楚。最令人困惑的是,这种全阶序地图中的全子有的随着发展而变大,有的却随着发展而变小(那时我还不知道进化是深度越深,广度越小),完全没有条理。有好几次我都想把这些地图丢掉算了,因为觉得再继续研究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可是后来我继绩看,终于发现原来这些全阶序其实可以分为四种四种整体顺序,彼此都不一样。就像你所说的,我想以前从来没有人发现到这一点;也许是因为太简单的缘故吧!但不论如何,这对我来讲的确是个好消息。我发现我只要将这些全阶序分成四组,它们立刻各就各位,你可以看出每一组的全阶序讲的都是同一个领域,总共有四个领域。
问:这四个领域,这四个整体顺序,你称之为四大象限。威:对,你可以参考图 5-1。图 5-2,我开始放一些东西进去。必须强调的一点是, 图 5-2 所举出的各象限实例其实只是少数几个,但可以让你了解个大概。 如此一来问题就变成:这四种全阶序彼此有没有关联?这四种整体顺序不可能完全没有关联,不论如何一定在某些地方有衔接。 最后我终于看出来,这四大象限的基础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四种全阶序其实是 从全子的「个体」面与「群体」面,来处理该全子的「内在」和「外在」──这就是四大象限。内在、外在、单数、复数──这是区分事物最简单的方法。这么简单的特质其实存在于所有的全子当中,从而产生了四大象限──至少我这么认为。这四种全阶序处理的都是真实全子的各个真实面向;就是这个道理,这四种全阶序才会重复出现在各种地图中。这四大象限或法界四方,似乎就是究竟实相。
意向与行为问:举几个例子吧。威:四大象限就是「个体」和「群体」的「内在」与「外在」。你可以参阅图 5-1 和 5-2。 我们可以从个体全子开始论及其内在与外在;也就是从左上象限和右上象限开始。图 5-3 详细说明了这两个象限。 如果你先看右边这一栏,你会看到所有标准生物学课本都会提到的 全阶序。这一个全阶序的每一层都超越前一层,也包含前一层。每一层都包含前一层的基本成分,再加入自己的特质及新成因子。每一层都遵循二十条法则。    但是请注意,这一栏描述的都是外在的东西,都是从外在的、客观的、经验的层面看全子所看到的东西。所以你会看到科学教本详细钗述大脑边缘系统:其成分、生化学、何时演化、如何演化以及和生物体其它部分的关系等等。你可能还会看到课本里说这个边缘系统是性欲、攻击性、恐惧、欲望等几种基本情感的源头,在人、马或者猿身上都一样。但科学课本当然不会叙述情感的内容,因为情感属于边缘系统的内在体验。情感以及我们对情感的觉知,乃是具有边缘系统的全子内在的体验。客观科学不会描述这种内在意识状态,因为检查客观经验的方法无法进入 这个内在空间。你只能从内在去「感受」这些情绪。假设你今天体验到一种原始的喜悦感,就算你是脑生理学家,也不会说:哇!真是很边缘系统的一天。你会以亲切的、个人的、情感的、主观的说法来描述这种感受;你会说:我觉得很美妙、活着真好之类的话。所以左边这一栏你可以看到几种基本的主观意识或内在觉知,分别呼应右边这一栏 的几种客观或外在事物。「激奋」(irritability)这种回应环境刺激的能力从细胞开始出现;「感觉」(sensations)从神经元生物体开始出现;「知觉」( perceptions)随着神经束出现;「冲动」(impulses)随着脑干出现;基本情感随着边缘系统出现。依此类推。这也是一种全阶序,但却是主观或内在的全阶序。其中每一层都超越前一层而又包含前一层,也符合二十条法则──一直都是这样。这个左手全阶序和右手全阶序一样,都建立在现有的证据之上。我们后面可以再讨论。但是要点在于,左手象限这个次元指的是内在或内在深层面,也就是意识这个东西。  问:你说过,这个深层面就是意识;或者说,这个深层面如果从内在来看就是意识。
威:对。全子从内在来看,就是左手象限;从外在来看,就是右手象限。内在、外在;意识、形式;主观、客观。
问:我们对右上象限最熟悉,因为右上象限是标准的、客观的、经验的、科学的地图的一部分。威:没错。我们可以假设这个象限精确度很高。这个象限以客观词汇描述个体全子的典型全阶序:先是原子,接着是分子,然后是细胞(早期细胞或原生质[prokaryotes]和高等细胞或真核生物[eukaryotes]),再来是简单生物体(最先是有神经网络,而后有高等神经束),最后进展到复杂的生物体,也就是从爬虫类进展到原始哺乳类,再进展到人类。人类的脑是三一结构(triunebrain),非常复杂,已经超越且包含了前一层,不但具有爬虫类的脑干和原始哺乳类的边缘系统,而且又加上了新的东西,复杂的新皮质层(neocortex)。这个新皮质层使我们能够进行抽象逻辑、语言、统观逻辑(Vision-logic)思考(这种复杂的能力,我在图5-2 当中列为结构功能一、二、三;这一点我会再说明 )。图 5-3 列出的每一样东西是否确实就在那个位置,大家的看法可以不同,但大多数人都同意每一个层次皆有类似的东西出现。

文化和社会 问:以上说的是图的上半部,或是个体部分。现在要讲下半部,也就是集体部分。
威:对。个体全子只有在等深全子(similar-depthholons)社群当中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从图两栏中把那些和个体全子有关的群体全子(communalholons)找出来。
问:这一个群体面向也有内在与外在之分,也就是左下象限和右下象限。威:没错。
问:你说这两个象限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威:是的。「文化」指的是我们和同类社群共有的内在意义、价值及认同感,至于这种同类社群到底是部落、国家或世界,都没有关系。「社会」指的是这种社群外在的、物质的、体制的一切:技术经济基础、建筑型态、成文法规、人口规模等等,随便讲几个都是社会。所以大体而言,「文化」指的是集体共有的世界观,「社会」指的是这种世界观的物 质基础(当然,我现在说的只是人这种全子,后面会讨论人以外的全子)。说到「社会」,凡是客观的、具体的、物质的成分皆属之,尤其是技术经济基础,所以我列出了游牧、锄农业、犁农业、工业四种;还有村落、国家、世界联邦等三种地缘结构,都是图 5-3 列出的集体外在事物。
问:我想这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现在讨论一下非人类全子。在我们心目中,非人类全子通常没有什么共同的世界观或世界空间,也就是没有共同的文化。威:如果意识是一种深度,而深度会一直深化下去,那么共有的深度或文化的深度就会一直深化下去。
问:什么意思?威:换句话说,如果全子拥有外在共同的东西,就会拥有内在共同的东西。
问:这就是它们的「文化」,应该是的。威:对。我所谓全子的「文化」或「世界空间」,指的是如果深度相同的全子都会对某一空间起反应,这个空间就是它们的共有空间:夸克(quarks)译注不会对环境 中所有的刺激都起反应,因为何者对夸克有意义,何者会影响夸克,夸克只「测出」了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只对这一小部分之内的刺激有反应。夸克(其实是所有的全子)只对适合自己 世界空间的东西起反应,其它的一概都是「外物」,都是「外语」。研究全子对什么事物起反应,就是在研究全子的共有世界空间。那是深度相同的全子都会有反应的世界──它们的文化。译注目前科学界所知道的最小粒子,比我们平常所知的电子.质子、中子等都小。
问:好,举个例吧。威:非人类的文化也可以是非常复杂的。比如野狼就有共同的情感空间。它们拥有边缘系统,一套属于某些基本情感的内在关联物(correlates)。它们依靠这种情感的认知引导自己和同类在这个世界里生存;牠们不但有爬虫类的认知,感觉运动的认知,还有情感的认知。野狼运用一套复杂的情 感讯号系统进行分组、协调及狩猎。这是牠们共有的情感世界空间。除了这个世界空间以外,牠们的脑测不出环境中的其它东西。我的意思是,你可以读哈姆雷特(Hamlet)给它们听,不过那是对牛弹琴。你和那本书只是它们的晚 餐罢了,而且最后还要吐出一些东西来。这里的要点在于,全子只对、也只能对进入其世界空间和世界观的刺激起反应;其他的东西等于不存在。
问:人也一样。威:对,人也一样。生物演化到新皮质或复杂的三一结构脑,以及整个意象、符号、概念等内在关联物以后,这些东西的世界空间就会连结成极其复杂的认知结构。这种世界空间包含前阶段世界空间的基本成分,譬如细胞的激奋反应、爬虫类的本能、原始哺乳类的情感,再加上一些新的成分,全部连结或开显成新的世界观。但是我们说过,法界在其中的每个阶段看起来都不一样,因为法界的确每一个阶段都不一样。法界在每一个阶段都用新的眼光在看自己,因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世界。左下象限所列举的就是这种文化世界空间。你可以看到这种文化世界空间从物质依序进化到植物、爬虫类(uroboric[蛇类的])、边缘系统情感(typhonic[哺乳类的]),再进化到比较明确的原始人类和人类各阶段:远古期、魔幻期、神话期、理性期、人马期(centauric,或称「存在期」);而且以后还会有更高的阶段发展出来。这种世界观与支撑这种世界观及其个体的各种外在「社会结构」都有关联。这种「社会结构」和深度一样,也是一路不断深化;譬如从原生质盖娅系统(pokaryotic Gaiasystem)依序发展到(神经生物体的)分工社会、原始哺乳类团体或家庭,再发展到接近人类的各种社会结构:从游牧部落依序发展为锄农业村落、犁农业帝国、工业国家,最后发展为资讯全球联邦。这是依据目前所有的证据建立的名单,位置在右下象限。
问:那么这四大象限到底有什么关联呢?威:我对这方面有一定的看法,但目前还不想提出自己的理论;暂且先提出这样的定位归纳,那就是,我们若是将这四大象限贬抑为相同的东西,一定会造成严重的 扭曲和损害。我们要承认这四大象限自身都是完整的,但四者同时互有关系,互相作用,或者说每一个在其它三个里面都有关联物──我们只要这么说就可以了。光是这样,里面就有许多东西要探讨了。等到后面讨论到每个象限各自的真理时,你就会了解我的意思了。
实例问:你何不以「念头」(thought)为例,说明它在四大象限里都有其关联物。我 们我想可以简单的讨论一下这个例子。威:好。假设我起了一个念头,譬如想去杂货店买东西。我起这个念头的时候,实际体验到的是这个念头本身,是这个内在的念头及其意义,也就是种种的符号、意象、「去杂货店买东西」这个概念等等;这一切都属于左上象限。我起这个念头的时候,脑中当然会跟着发生一些相关的变化:多巴胺(dopamine)的分泌增加,乙酰胆素(acetylcholine)开始进入神经突触(synapse),脑部 β波增强等等;这都是我脑中观察得到的活动,我们可以从经验来观察,也可以用科学方法测知。这一切都属于右上象限。但这个内在念头又必须放在我的文化背景里才有意义。如果现在我说的是另一种语言,那么构成这个念头的符号就不一样,意义也不一样。又假设我是活在一百万年前的原始部落社会,那么我连「去杂货店买东西」这个念头都不会有;有的或许会是「该去猎熊了」。重点是,我的念头是从一个文化背景中产生的;这个文化背景赋予我的念头意义、脉络、肌理;而且,真的,若不是活在一个可以跟人说话,由诸多个体构成的社群里,我甚至连「跟自己说话」都不可能。因此,文化社群成了我所有念头的原始背景。我的念头并不是凭空蹦进我的脑袋里,而是从文化背景里蹦出来的。我有时候可能会脱离这个背景,但不论如何我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如果没有这个背景,我甚至连念头都不会有。或许你听说过「狼童」(Wolfboy)的故事。这个狼童是在狼群中长大的。他的故事证明人的脑子如果少掉了文化背景,就不会产生语言意念(linguistic thoughts)。人的自我绝不是启蒙时代的人想象的那种自力更生的单子。    简而言之,我的念头只有在文化实务、语言、意义构成的广大背景之下才可能存在;没有这个背景,我的念头完全不可能形成。这个广大的背景就是我的文化、我的文化世界观以及我的世界空间。这是左下象限。但我的文化又不是无形无体、虚悬在唯心的半空中。我的文化有物质成分,正如我的念头有脑部物质成分一样。凡是文化事项都有社会关联物存在,包括各种技术、生产力(锄农、犁农、工业等)、体制、成文法规、地缘政治领域(市镇、村落、国家等)等等。要断定一个文化世界观属于何种类型,这种物质的、社会的、经验上可见的成分,也就是实际的社会系统,便是关键所在。综合以上所论,一个所谓个别的「念头」事实上至少就有四个面向或四个层面,也就是意向、行为、文化及社会。我们有的是这样的循环:社会系统影响文化世界观,文化世界观影响我的念头,我的念头又可以从我的大脑生理中测出。这种循环,你要正着走倒着走都可以,但总归这四大象限就是互相交织、互相决定的;每一个象限都是另三个象限的肇因,也都是另三个象限所造成的。
问:因为每一个体全子都有这四个面向。威:对。每一个全子都有这四个面向,这四个象限。就像有四个面的钻石一样,每一 个全子都同时活在这四个象限或四个面向里面,而不是活在这一个面向或那一个面向里。当然,这四个面向互相交织,非常复杂,但至少都有这四个面向。不管是什么全子,若想了解它,最低限度不能不从这四个面向下手;要了解高等转化和高等意识状态 更是如此--我想我们到后面就会了解了。
未来事物的模样问:一开始我们讨论到广义的转化,也讨论到特定的、未来可能会有的转化。
威:不论有没有你和我,未来的转化都已经发生了。如果我们想搭上这班飞机,想找出这个正在我们的存有当中进行的进化趋势,如果我们想参与创造中的神性,那么这四大象限确实可以引导我们,帮助我们觉察已经发生的状况,了解那些已经在 我们周遭流动,出入于我们的身心,也在我们身心里面流动的趋势。我们可以说,神性显化出来就是四大象限。神性不只是高等自性(Self)、盖娅、觉知、生命网络、一切客观现象的总和,也不只是超越意识,而是四大象限、已知的法界四大方位的所有面向。这个所有面向的每一个都需要准确的引导。所以我想我们要谈的就是这个即将来临的转化,也就是后续的几个高等灵性阶段在四大象限显化出来的样子。何谓高等灵性?何谓大脑高等功能?何谓身心的转化? 何谓高层文化或深层文化?这种文化如何进入广大的社会体系?所谓发展甚深的意识是什么东西?这种意识如何寄托于新社会体制中?崇高(thesublime)位于何处?这一切看起来会是什么模样?我们如何在四大象限中协助这种转化,而不是只着眼于自性、盖娅、世界邦联?因为这一切都将共同显现,否则就不会显现。
问:这是批发生意。威:这的确是批发生意。意识发展的高层阶段或深层阶段让我看到了自我、个体行为、文化及社会中深而广的模式,并且看到了意向、行为、文化及社会这四大象限 的全部。我想即使我们不理会四大象限,四大象限还是会自行展开转化。这种转化还是会发生,而且已经在发生了,可是我们却还坐在自己喜欢的象限里向别人解释我们何以会有新典范;但转化是不理会我们的,它早已扬帆远去。若是这样的话,我们将不再全方位参与那些已经在产生作用的力量。我们将跛脚走入未来,有的只是困惑及苦笑。我们势必无法在自己的存有当中推动这巨大的趋势,反而会变成此壮阔河流岸边的浮木;我们会把倚杖而行当作解脱;我们提供给世人的其实是我们的伤口;我们流着血进入未来,却面带微笑自以为光荣。我认为这绝对行不通。我们需要的是容纳所有四大象限,容纳神性四种面貌的整合途径。高等转化的奥秘也许就在这种平衡的、完全的、整合的途径当中。你觉得呢?
 第六章 神的双手 问:我觉得「真理使你自由」。但是现在你却说每个象限的真理都不一样!这样看来我们好像并没有在向什么整合的、包容的观点前进,反而是是在走向部分,走向片面,走向各种差异。
威:对,不过这其实是好消息。了解这些真理,承认这些真理,我们就会以同理心去体认法界,最后甚至会接通万有,乃至于成为法界意识本身。听起来好像很奇怪 是不是?其实不然。事情可能很简单。我认为我们要先了解这些真理,这些真理才会对我们说话,在我们内心说话,透过我们说话!我们也会开始听到他们的声音,开始荣显他们,邀请他们加入彩虹联盟,加入整合的含摄。后现代的大反动后面其实都有这些真理。这些真理是通往内在次元与超越次元的关键,藉着看不见的神与天使的语言雄辩滔滔,指着诸全子的心,邀请我们进入那个内在世界。这些真理是今天当道的褪色平面世界的解毒剂。我们甚至可以说,这四种真埋就是神性的四种面貌,照耀着表象世界。
问:请告诉我这不是很复杂的事。威:不但不复杂,而且好玩到有点不应该。有个方法可以把它整理出来,抓个摘要,一下子就变得很简单。许多理论家都曾经接通了某一象限的真理,图 6-1 是一些理论家。每个象限都讨论几个理论家的观点,将会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心和脑 问:好,就从这里开始。你把心──生活经验、意象、象征、感受、思想放在左上象限,脑放在右上象限。可见你认为脑和心不一样。
威:我们承认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但也不能不承认两者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差异。我们尊重这种差异,也要解释这种差异。    例如,脑生理学家研究人脑的时候,着重的是神经组织、神经突触、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等传导素及脑波等客观成分。这些东西都是人客观的或外在 的东西。脑虽然是在人体「里面」,脑生理学家却只知道脑部客观与外在的部分。除非你把自己的头盖骨切开,拿一面镜子来看,否则你不可能看到自己的脑这个「客 体」。要看,就只有切开头盖骨来看。可是你却可以直接看到或感受到自己的心,现 在就可以,而且是立即而直接的。往内看你的意识本身,你所看到的就是心。从外面看到的则是你的脑。
问:这样来看的话两者完全不一样。威:对。你的脑看起来像一串萎缩的葡萄,但你的心却不是。当下的直接体验── 意象、冲动、思想──就是你的心。也许以后人类会断定心和脑其实是同一个东西,或者平行,或者二元对立等等;但目前两者在现象上来看的确差异极大。我们必须 从这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开始探讨。
问:但是有一种观念说这两者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证明这一点。 威:我们来看看脑方面的专家──就说脑生理学家好了。脑生理学家可以知道我脑里的每一样东西;他可以把我绑到脑电仪上面,用断层仪扫描或是用放射显影剂追踪,检查我的脑生理现象,检验神经传导素的浓度;他可以知道我的脑的每一粒原子在做什么,但是没办法知道我的任何一个心思。这真是奇妙无比。他要是想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跟我说话。他如果不问我,不跟我说话,不和我沟通,那么他,甚至于所有的人,绝对无法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反过来说,如果我不想告诉你,你也绝对不可能知道我的想法。当然你可以拷问我,强迫我说出来;但重点就在这里:你必须强迫我「说」。所以,你可以知道我脑部所有的东西,但依旧不知道我心里的想法。要知道我心里 的想法,只有跟我说话才行。换句话说,你必须和我对话(dialogue),不能独白(monologue)。你必须进行互为主体的沟通,不能把我当作经验性研究或经验性注视的对象,否则你就毫无所获。后面我们会详细讨论这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右手次元都可以藉由经验性的注视、「独白式」的注视、客体化的观点或经验性的定位法 进入,因为你研究的只是外部或表象,只是全子可以从经验上「看到」的部分,也就是右手的层面,脑就属于这里。但左手层面或内在次元,却只能藉由沟通和诠释、对话与「对话式」的途径进入。这种「对话式」的途径不是「注视」外在,而是「共享」内在;不是客体而是互为主体;不是表象而是深度。所以我可以一直研究你的脑,但永远不了解你的心。我可以用客观方法了解你的脑,但只有和你交谈才能了解你的心。 左手之道和右手之道
问:这样我们就看出左手之道和右手之道的差异了。威:对。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各种学识的探索途径从一开始就落入到这两大阵营之中,不是这一边就是那一边──内在对外在,左手对右手。我们在心理学(佛洛伊德对华森)、社会学(韦伯对孔德)、哲学(海德格对洛克)、人类学(泰勒对蓝斯基)、语 言学(诠释学对结构主义),乃至于神学(奥古斯丁对阿奎那)当中,都可以看到这 一点!有时候你会发现左手和右手次元并重的途径;这我一定乐于推荐。但平常你看到的 多半是这两种途径彼此在斗争。这两种途径都很重要,却少有整合的时候。所以我 认为我们应该认清这两种途径都能帮我们了解人类,都有很大的贡献,缺一不可。再说,如果不同时考虑这两种途径,也不可能了解灵性发展的高层阶段。
独白式的注视:右手之道的关键 问:我们一个一个讨论吧!右手之道:
威:右手边的每一个东西,图 5-2 右半部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些客体或外在事物,也都可以藉由感官和感官的延伸(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等)从经验上去观察。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看到」的「表象」,也都有明确的位置。你只要观察它们的客观行为就可以,不必和它们说话。你注视原子的行为,或细胞、人群、个体、社会、生态体系的行为。
问:你说这叫做「独白」。威:对,右手边所有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独白;意思是说都可以在「独白」中看到,不必触及它们的内部或意识。你不需要对话或深度交流,因为你只看它们的外在。假设你去做脑部断层扫描,扫描室的技师除非不得已是不会和你说话的,「能不能请你把头往这边移一下?」他一点都不管你的内在深度,因为他要捕捉的只是你的外在表象;虽然这种外在表象是在你身体「里面」,依然还是客体。他照了你脑部的客观照片以后,是不是就看到真正的你了呢?他到底有没有看到「你」?没有,他只是把你当作「独白式注视」的「客体」,而不是与他沟通的「主体」。这正是经验医学这么没有人性的原因。技师要的只是你的「右手」而非「左手」,他不要你的意识、感受、意义、价值观、意向、希望、恐惧;他只要事实──小姐!只要外在就好了,外在就可以了。这便是你的脑。但你绝对不会这样看心;这样看心也看不到什么。 问:女性主义者总是骂男性把女性当作注视的物件。
威: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女性常骂男性把她们当作物件,当作性目标,这其实是同一种现象,都是独白式的注视:把你从一个能够与他人沟通的主体贬为观察的对象,变成一块肉,一个没有深度的客体。「他从来不和我说话。」可以想见女性一定会有反应。然而另一方面,男性如果因为某件事不懂而必须请求指示时,也会变成被动的客体;这时他们往往宁可当场死掉。右手之道或经验与科学之道没什么不对;只是它并非故事的全部。依据右手之道生活,就像是在实验室技师的注视之下生活,完全是经验主义、行为主义、独白式的注视、漂亮的表相、黑白的客体;没有内在,没有深度,也没有意识。    我不想把故事的进度超前太多,但是我们现在可以说,启蒙典范的不足就在急于实践经验主义,于是不知不觉之间造成法界左手次元的 崩塌,变成了右手次元。也就是说,他们将内在深度贬为可观察的表象,还自认为既然已将这种经验性的外在事物表象做了清楚的定位,那么值得人类学习的一切知识就已经完备了。孰不知这里面其实遗漏了那个绘图的人、意识、内在事物或左手次元。足足一两百年以后,他们才突然惊觉自己活在一个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没有意向、没有深度、没有特质的宇宙里;一个受制于独白式的注视、失去了特质的宇宙,一个由实验室的技师主宰的残酷世界。这么一来,后现代性当然就要造反了。

诠释:左手之道的关键

问:那是我们下一章要讨论的。我们现在要谈的是左手之道和右手之道的差别。威:对。我们说过,看图 5-2 就会发现右手边的每一个全子都可以实际去体验,都有简单明确的位置,因为这就是所有全子属于物理物质的关联物。因此,右手边的每一样东西你都可以用手指着它说「在这里」。你的手可以直接指染它──可以这么说。这是脑,这是细胞,那个市镇在这里,生态系统在那里。即使次原子粒子都可 以是某时在某一位置被发现的或然存有!但左手边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因为左手边的东西都没有明确的位置。你可以指着脑,指着石头,指着市镇说「在那里」,但是你无法指着嫉妒、骄傲、意识、价值、意向或欲望说「在那里」。请指给我看,欲望在哪里?石头你指得出来,但欲望你指不出来,因为欲望大部分属于内在次元,没有明确的位置。 但这并不表示欲望不真实。这只是表示欲望没有明确的位置罢了。所以你无法用显微镜、望远镜或感官经验之类的仪器看到欲望。  问: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进人或「看到」内心深处呢?
威:这就是「诠释」进场的时候了。凡右手之道都涉及知觉,凡左手之道都涉及诠释。这理很简单:表象看得到,但深层面向却必须加以诠释。就像你现在和我谈话,你并不只是在看某个表象、看某张笑脸或某个经验的对象而已;你也想知道我内在的想法。你不只是看我在做什么,还想知道我内心的感受、想法,我的内在以及我的意识里有什么东西。所以你会问我:「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什么感受?」于是我告诉你一些事情;我们交谈,你用心了解我的意思,「诠释」我的意思。我的每句话你都必须诠释其意义。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喔,我懂了,你是这个意思.等等。除了诠释,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进入我的内在。我们必须交谈,你必须诠释。这绝对 无法避免。就算你是通灵人能够看透我的心思,你还是要诠释我的思想意义何在。
问:这和独白式的注视很不一样。威:对,这绝对不是盯着某个明确的表象,报告观察的结果,然后说这是石头、那是细胞,这是生态系统、那是脑的某部分。深层面向不会坐在那里等着你看!深度需要沟通,沟通则需要诠释。因此,图 5-2 左手边的每一件东西都需要某种诠释。要进入彼此的深层面向.绝对只有诠释这个方法。所以,左手之道和右手之道之间有一个区分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表象可以看得到,深层面向却必须加以诠释。
问:这种区分很清楚。威:对。所以右手之道总是在问:「那个东西在做什么?」左手之道则总是在问:「那个东西是什么意思?」 这种区分非常重要,因为这么一来,我们研究意识或了解意识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这两种途径都对人类有重大的贡献,但两者必须谨慎的整合或平衡。反过来,这又决定了我们在个人和集体转化中迈向高层意识的途径──这跟我们的灵性进化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神的双手,就是神性显化在人世的种种。要掌握这个显化的种种,我们必须双手并用!那个梦有何含意?
问:也许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两种途径。就从心理学说起好了。 威:基本上,精神分析学派是一种诠释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左手途径;古典行为主义学派则是经验性的方法或右手途径。在精神分析这一边,佛洛伊德第一本巨作《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光是书名就说明了一切。梦是内在事件,由种种象征 所组成。象征只能经由诠释来理解。这个梦有何含意?佛洛伊德诸多伟大发现之一 就是,梦并非毫无条理的,其中有隐藏的意义,可以加以诠释或揭露。所以,如果要总的叙述佛洛伊德,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谈话治疗」(talkingcure)──「对话」治疗;不是独白,而是对话。意思是,我们必须恰如其分的诠释自己的意识深度。我们受到焦虑、忧郁等症状的折磨,我们饱受困扰。 我们自问,为什么我这么抑郁不乐?这表示什么?我们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开始看自己的梦,看自己的症状、焦虑、忧郁,在里面找出个道理来。我们会试着诠释这些 东西,藉以揭露自己的内在。 也许我发现自己对一向缺席的父亲隐藏着一股愤怒,但这股愤怒却伪装成忧郁。我的潜意识将这股愤怒「错解」成忧郁,因此我必须在 治疗中试着正确的诠释忧郁症状。我会试着将「悲伤」转译为「愤怒」。我会触及自己内心深处这一股愤怒。以前我一直错解、误译、伪装这个面向,或者隐藏这个面向让自己看不到。我诠释自己的内心越正确,越能了解自己的「悲伤」其实是「愤怒」,就越能消除我 的症状、我的忧郁。因为我忠实的诠释我的内心深处,所以这个深处就不再用种种 痛苦的症状折磨我了。
问:这就是诠释法或左手途径,也就是左上象限的方法。威:没错。这种方法不只应用在精神分析,凡是「谈话治疗」,不管是认知治疗法、 人际治疗法、荣格治疗法、完形治疗法,还是沟通分析法(Transactional Analysis),都建立在这个原理之上。也就是说,都必须正确的诠释人的内心深处,为我的梦、我的症状、我的深度、我的生命、我的存有找出正确的意义。我的生命并不是一些平面的客观事件,好像石头一般摊在我面前,位置都很清楚,等着我去注视,看清楚上面的表象。我的生命含有很深的主体成分需要我去了解,然后解释给自己听。生命不但有表象,还有深度。表象可以用看的,深度却必须加以诠释才行。我诠释自己的深层真相越正确,我的生命就越透明。我看得越清楚,越了解自己,生命就越不会躲在晦暗之处阻碍我,使我困惑,令我痛苦。
问:右上象限的那些治疗法呢?你怎么看那些从外部趋近个体的途径? 威:行为主义、生物精神医学(biologicalpsychiatry)等右上象限方法,如果从 极端的角度来看,根本和诠释、深度、内在或意向毫无关系。这些方法对「内在」,对「黑盒子」里的事物再轻忽不过了;它们多数甚至认为黑盒子并不存在,因此只对可观察、可经验的外部行为感与趣。 譬如行为主义,你只需把你想加强或抑制的行为找出来加强或消除就可以了。你的内在无关紧要,你的意识也派不上用场。就行为主义而言,治疗师会运用操作制约学习法(operantconditionings)来强化你想要的行为,消除你不要的行为。 生物精神医学也差不多。精神科医师会开百忧解、赞安诺(Xanax)、跃乐维( Elavil)这类的药物给你,让你的行为稳定。多数精神科医师都是初诊就开药给你,以后只是定期回诊,确认药物的效果罢了。当然也有医师会做一点谈话治疗,但大部分都不会。这便是「纯粹」右上象限的手法。就纯粹的生物精神医学、纯粹的行为主义而言,你的存在并非必要。也就是说,他们不想了解症状的意义,不想对你的困境做全面的诠释,也不想帮助你了解自己,探索你的内心深处,彻底了解自身的存有。
问:我想你这样说,并不是在批判这种外在途径。威:当然不是,否则就走错方向,错失重点了。每个全子都有四个面向、四大象限。要研究全子的外在,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是很好的方法。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基本上很正确,我完全赞同。 但问题在于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赞同这种方法的同时也必须批判它,因为这 种方法不只否定了其它象限的重要性,甚至否定了其它象限的存在。你会忧郁不是因为你的生命缺乏价值感、意义或优点,而是因为你缺乏血清素;因此纵使把你的脑袋灌满血清素,你还是发展不出自己的价值感,不过你会忧郁的确是缺乏血清素的关系。换句话说,我忧郁可能是因为父亲缺席而由内产生了这种感觉。这个忧郁的外在关联物是脑里面的血清素含量太低。在某种程度上,百忧解可以调整血清素的失衡状态,有时还真的很有帮助。但百忧解没办法帮助我了解内在的痛苦,解释我的痛苦,让我了解其中的意义,清楚的看到自己。如果你对这一切都没兴趣,没兴趣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那么百忧解对你就够了。    但你若想看清楚自己的深层问题,正确的解释自己的深层面向,就必须跟研究过这个深层面向,而且已经在帮助人正确解释这个面向的人谈一谈。跟这种治疗助人者 进行互为主体的对话.你会掌握正确的诠释之道,走上正确的诠释之道。你会进入「互为主体的深度」循环中。你越能清楚的解释及阐释这种深层面向,对自己就越不困惑,看自己就越清楚,而你也就越透明了。最后你甚至会通彻神性,解脱于自身无限的深度中。但如果你一味拥抱表象,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社会科学对文化  问:那集体面向呢?你对左下象限和右下象限途径,也就是文化和社会的看法是什么?其中一个是诠释性的,一个是经验性的。
威:好。社会学和心理学一样,几乎从一开始便分成两大阵营,一是诠释性的(左手边),一是自然主义或经验性的(右手边)。一是研究文化或文化的意义,企图以同理心从内在追寻这种意义;另一个则是以实证及经验方法,从外在研究社会体系或社会结构和功能。所以,前者询问的是:「这是什么意思?」后者则问的是:「这是在做什么?」
问:请你逐一说明。威:理解文化意义就是一种诠释性事务。你必须学习语言,沉浸在你研究的文化中,弄清楚各种行为的意义。这就是文化的诠释学,包括狄尔泰、韦伯、海德格、高达美、里格尔(Paul Ricoeur)、葛兹(Clifford Geertz)、道格拉斯(Mary Douglas)、阿培尔(Karl-OttoApel)、泰勒(Charles Taylor)、孔恩等人都是。这种方法涉及同理心的共鸣、分享、交谈,是对话性的、诠释性的。 他们要的是内在意义而不只是外在行为。他们想进入黑盒子一探究竟。他们想进入左手次元。要进入深度,唯一的方法就是诠释。但是大体上,经验性社会科学是以局外人的态度来研究出生率、生产方法、建筑类型、自杀率、货币流通量、人口统计、人口分布、技术类型等社会行为;这些都是外在行为,不是内在意向。你连和文化上的本地人谈都不用,就可以收集到这种统计资料。这里面没有难搞的黑盒子。因此,这种方法大部分都是独白式的、经验性的、行为主义的。你观察的是「社会行动系统」(socialactionsystem)的行为,不是在探索文化的内在意义或深度。就算你是在研究其意义或价值,多半也都会让这种意义或价值符合社会体制。这就是标准实证主义的、自然主义的、经验性的社会科学──孔德、马克思、帕森斯、鲁曼(Niklas Luhmann)、 蓝斯基等人都是。 问:你曾经以印地安霍皮族祈雨舞(HopiRainDance)为例,说明左右手途径的差别。
威:就左手的方法或诠释的途径而言,它想知道的是霍皮族祈雨舞有什么意义。原住民下场跳舞,对他们有什么意义?他们为什么那么重视这件事?诠释法研究者要 变成「参与的观察者」,才会了解祈雨舞是在赞颂大自然的神圣,也是在祈求神圣的 大自然以雨水庇佑大地。你之所以会了解这一点,是因为在寻求相互理解的过程中,祈雨舞的参与者为你解说。但这并不是右手之道想要的东西。他们观察的是这种行为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有什么功能。他们不关心原住民认为这种舞有什么意义,因此只把这种行为放在整个可观察的体系中来看。因此他们得到的结论是:这种祈雨舞的作用是在社会行动系统中促进社会团结。换句话说,这种祈雨舞提供的是社会的统一性。
问:就我的理解,你认为两者都对。威:对。这两者是理解社群全子的左手途径和右手途径。左手了解祈雨舞的意义和价值。这只有置身于文化之内才有可能。右手了解祈雨舞在做什么,在社会体系的可观察行为中具有什么功能。这只有置身于局外,站在体系之外才能断定。左手之道和右手之道的差别就在这里。
诠释学问:「诠释学」( hermeneutics)的意义就是提出诠释。
威:对。诠释学本是诠释的艺术与科学。因为要了解诠释本身,因而开始有诠释学。因为诠释文字内容的时候,方法有好有坏。一般而言,欧陆哲学家,尤其是德、法,执行的是哲学的诠释部分。英国、北美的盎格鲁萨克逊哲学家却回避这个部分,焦点大部分放在实用和经验分析的研究之上。这依然是左手之道和右手之道自古即有的战争。 这就是孔恩的典范论会这么耸动的原因。他的观念是,所谓「客观的科学理论」其实是深深沉浸在背景脉络之中的,而这个背景脉络会回过来影响我们的诠释。泰勒 的论文集《诠释与人的科学》(Interpretation and the Sciences of Man)当初出版会造成轰动也是这个原因。他表示,要理解文化运动,必须知道诠释的背景脉络。盎格鲁萨克逊哲学家对这种观点只有震惊,因为他们的知识典范只是独白式的注视:我在看石头。所以,请不要忘了,就连「诠释学」三个字都很复杂。诠释是进入左手次元的钥匙。左手边由深度构成,要进入这种深度,唯一的方法就是诠释。海德格说过:诠释是一路往下走。在这方面,纯粹的经验主义是毫无价值的。
问:但经验主义者却说诠释不客观;因为不客观,所以不是「真正真实」的。 威:就说研究哈姆雷特好了。拿一本《哈姆雷特》,从经验的角度来看,你看到的只是一迭纸和墨迹。从经验上研究《哈姆雷特》,你知道的就是这些──七公克的油墨。这七公克的油墨是由许多分子制成的,这些分子又是由许多原子组成的──这就是你在右上象限可以找到的东西。你若是想了解《哈姆雷特》的意义,就必须研读它。你必须进行互为主体的了解,诠释其中的意义。没错,这确实不是客观事务,但也不是主观幻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经验科学家总是说,一件东西只要从经验来看是不真实的,就不真实。可是诠释并非主观上的幻想。诠释哈姆雷特的方法有好有坏。比如哈姆雷特并不是在说战争的乐趣,要是有人这么说就错了,就是坏的诠释。
问:所以,诠释是否有效是有准则的。威:对。左手次元有这么大的部分都属于诠释性的,并不表示左手次元是随意的、没有根据的、纯主观的或特异的幻想。诠释有好有坏,有适当的,也有错误及扭曲 的;有比较贴切的,也有比较不贴切的。这可以由一群曾经探索同一深刻面向的人来判断。前面我说过,哈姆雷特的意义并不是「祝你有美好的一天」。凡是读过或研究过哈姆雷特的人,凡是曾经进入哈姆雷特的内在,了解其深刻含意的人,轻易就可以否定这种诠释。可能你对哈姆雷特有你自己的诠释,这也无妨,因为你的诠释仍然是根据现实,根据你实际的生活脉络做出来的。重点是,诠释并不是随意捏造的!诠释的知识和经验的知识一样重要,从某些方面看来甚至更重要一 些。当然诠释有点麻烦,需要复杂的思考,比不上独白式的注视那么清楚明白。可是啊!就是有人心智简单到认为只有位置明确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有;只是他这种想法本身的位置就不明确。所以呢…..
所有的诠释都受制于脉络问:你说诠释的主要特质就在于受到脉络的限制。威:对。诠释的主要规则就是:所有的意义都受到脉络的限制。比如「the bark of a tree」(树的树皮)和「the bark of a dog」(狗吠),每一句都有一个「bark」,但意义却不一样。重点在于脉络有助于判断哪一种诠释才正确。当然,脉络本身也是存在于自身的脉络之中。我们就这样展开了「诠释的循环」。其原因当然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全子;全子互相包覆,没有止境;全子在全子里面,脉络在脉络里面,无有止境。因此所有的意义都依赖脉络而生,但脉络本身却完全不受限制,我们前面说过,后现代主义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强调诠释的重要。事实土库勒(Jonathan Culler)总括一切解构学(影响最大的是后现代运动,由德希达所创)就说:「因此我们可以将解构和「脉络决定意义』以及「脉络无限延伸」双原理等同视之。」换句话说,一切意义都依赖脉络而生,但是脉络本身却毫无边界。我们从四大象限和全子的本质发现了这个真理,德希达则是从研究语言发现了这个真理。语言即是「全子之内又有全子、毫无止境」的最佳实例(当然,解构也可能用得太过,变成极端解构学;但是我们犯不着走这条路)。这里的要点是,由于我们发现实相的「无限全子」的本质,所以我们和后现代主义最透彻的洞见是一致的。全子层层包覆──永无止境的脉络──显示的是,我们必须对背景 脉络敏感一点,才能理解其意义。我们考虑到的情境脉络越丰富,我们的诠释就越丰富──一路往上或往下都一样。
非人本领域的诠释 问:诠释的这种因素用在人以外的全子也一样吗?
威:只要你想了解全子的内在深层面向,是的。要进入任何一个全子的内在,除了诠释,你还能怎么样? 你和你家的狗互动时,不能只对它的外在行为有兴趣。狗的边缘系统和人很像,所 以狗和人的情感世界空间(哺乳类)也很像。你的狗也会悲伤,恐惧、快乐,牠肚子饿的时候你也会有感觉。大多数人和这种内在情感都有互动,都想分享这种内在的感受。他家的狗如果快乐,他很容易就能分享那份快乐。但是你必须对狗的感受作敏感的诠释才行。当然这种诠释并不是语言文字的沟通,而是和狗的内在、牠的深处或意识相应。狗的意识层级或许没有你那么高,但并不表示牠的意识层级是零。你做出这种同理心的诠释,狗对你也一样──你们彼此都与对方的内在共鸣。这个时候,你们的世界空间是一样的,都是相同的情感世界空间。当然你可以运用概念去思考这个世界空间,而狗却没有办法。不过你们之间基本的情感是一样的。你诠释狗的内在感受,然后和这种感受联结。有只狗,你想拥有牠,这便是关键所在,不是吗?当然全子的阶层越低,深度越浅,其意识就越薄弱,内在就越贫乏,因此你能够诠释和共鸣的东西也越少。不过我们都知道有些人在玩石头,这或许能带给你一点启示。 问:由于你和狗有某种相同的背这个背景是情感世界空间──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以互相诠释。
威:没错。相同的世界空间提供了相同的脉络,所以才能互相诠释,互相分享。我们说过,所有的诠释都需要脉络。我们眼前的这个例子之中的情感世界空间,就是他们藉以互相诠释的脉胳。那是我们和狗都有的文化。当然,我们还有其它较低的共有世界空间,在物理上面有重力,在植物上面有生命,在爬虫类上面有饥饿等等。我们人也有爬虫类的脑干,所以能够和蜥蜴互动,不过这可不太好玩,不是吗?再往下说到石头,我们和石头共有的就是质量和重力。深度越浅,相同的东西就越少。没错,你和石头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你们坠落的速度是相同的。
问:不过,一旦进入人的脉络:威:对。一旦进入人的脉络,除了细胞、爬虫类脑干、哺乳类的边缘系统等前期背景之外,人还有复杂的认知、概念、语言背景。我们依据这种相同的文化背景(左下象限)互相诠释。沟通的进行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问:但这种背景都会演进。 威:对,四大象限都会演进,依循的都是二十条法则。就文化背景(左下象限)而言,我们看到人类文化从远古期发展到魔幻期,然后到神话期、后理性期,再进化到存在期,可能还在迈向更高阶的世界观当中。每一种世界观都影 响了我们诠释法界的方法。那么你我究竟该如何诠释法界呢?是以魔幻期的观点,还是以神话期或理性期的观点?抑或是超越理性的观点?但不论如何你现在已经明白,并没有一个既定的世界在那里等着我们用独白式的眼光注视,进行白痴般的思考。
问:难怪人类的科学自始就分为两大阵营;右手对左手。表象可以观看,但深层面向却必须加以诠释。
灵性上的诠释问:如果是灵性的转化或灵性的体验,诠释重要吗?
威:举个例子吧。
问:假设我直接体验到自已内在的明光,体验到令人目眩神迷的内在明光? 威:这种体验本身的确是直接的、当下的,你甚至还会跟这明光合而为一。但接着你会从这种状态出来,开始想要告诉我这件事。你想和我谈这种状态,想跟自己谈 这件事。这时你就必须诠释这种奥秘体验是什么。这道明光到底是什么东西?是耶稣基督吗?是佛性吗?是原型?天使?外星人的幽浮?还是脑筋错乱?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是上帝吗?还是因为吃进肚子里的肉消化不良?是女神吗,还是食物过敏?不管是哪一种,你都必须诠释!如果你判断那的确是真实的灵性体验,那么它属于何种类型?是阿拉吗?是王冠(keter)吗?还是拙火?有分别三昧(Savikalpa- samadhi)吗?荣格的原型?还是柏拉图的「形式」?这个问题绝非次要或不重要,绝不是在理论上吹毛求疵,也不是纯学术问题。绝对不是。你对这种体验做什么样 的诠释,决定了你将如何和别人探讨这道明光,如何与世人分享这种体验,如何纳入你的自我系统,如何跟人讲述这种体验,甚至决定了你以后跟这道明光有什么样的关系!举凡诠释,不论是哈姆雷特或内在明光,都涉及到好坏。那么这次你对内在明光的诠释,到底要做好的诠释,还是坏的诠释?换句话说,就算这个明光体验超越心智,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你仍然是个复合体,而不是只有灵性的层次──虽然这或许就是那明光发生的所在。你的构成除了灵性,还有心智、身体、物质。在心智上,你必须弄清楚自己的这种经验;你必须诠释、说明、厘清其中的意义。倘若你无法正确的诠释,那种经验可能会把你逼疯。你无法正确的诠释,就无法与这个经验整合。你不知道其中有什么意义。因为你无法诠释自身非凡的深度,所以你的深度也会逃避你、迷惑你、蔽障你。
问:因此,即使是灵性体验或超越心智的体验,诠释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威:绝对是的。今天有许多人都有这种灵性体验或超越心智的体验,都有这种意识进化到高深阶段的体验,但是却不会解释。他们有这种非凡的直观,却无法怡如其份的解读。因为解释不充份,下一步的转化便随之流产、出轨、毁坏。
问:所以,什么样的诠释算是坏的诠释呢?我们怎么知道诠释是好是坏?威:要记得诠释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所有的意义都受到脉络的限制。所以只要想诠释这种灵性经验,我们都要尽可能确定自己藉以诠释此一体验的脉络是完全、完 整的。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运用四大象限来检证我们的诠释。我们要的是「全象限」(all-quadrants)观点,以法界四方所有次元为完整的脉络进行诠释。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人都是根据某一个象限,有时只是某一个象限的单一层面,来诠释这种体验。这不但践踏了其它三大象限,也破坏了诠释的完整,破坏了经验的完整性。
问:比如说呢?威:许多人基本上都是用左上象限来诠释灵性体验,认为这种经验就是高等自性、高等意识、原型、人格型态(enneagram)、灵魂的呵护、内在的声音、超越性的 觉察等等,而完全忽略了文化、社会及行为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观点是残缺的,无法阐明其它象限与高等自性的关系,反而自恋的将其它象限解释为自性的 延伸。新时代运动就充斥着这种「独尊自性」(Self-only)的解释。    还有人认为这种经验基本上是脑状态──右上象限──的产物。他们认为这种经验完全或大部分源自于脑的θ波、脑内吗啡大量分泌或脑左右半球的同步化等等,因此完全排除了文化和社会的成份,尤其忽略掉意识本身的内在状态。这实在是过度客观,只看技术面。又有些人,尤其是那些「新典范」生态理论家,往往用右下象限来解释这种体验,认为生命、盖娅、生物域或社会系统构成的生命经验网络就是「究竟实相」,从而将所有的全子简化为生命奇妙网络的网线。这种途径践踏了内在意识发展的阶段,将左手的构成要素简化为右手的生命网络之网线。这完全是将深度误认为广度,将垂直深度解释成水平广度,结果就成了种种生态法西斯主义──这样的称呼再正确也不过了。    还有一些人用集体文化意识和将临的转化世界观来解释灵性体验;这是左下象限的说法。这种说法完全忽略了个体意识所能做的事,也否定了社会结构和体系支持,以及吸收这种经验的重要性。
问:以上各种诠释途径都失之于片面。威:这些「单一象限」的诠释途径都瞥见过真相,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瞥;但因为没有涵括其它象限,所以破坏了原来的灵性体验。他们对这种灵性体验的直观解读非常贫乏,非常零碎。这种零碎的诠释不但无助于更深的灵性直观,反而破坏了灵性过程本身。
问:重点是?威:创造中的神性是同时显化于四大象限的,因此要完整的解释灵性经验,就应该将四大象限全部纳入考虑。这不只是因为我们有物质、身、心、灵魂、灵性等各种层次,而且也因为这几个层次都会从意向、行为、文化、社会的四大面向显化出来。
问:所以一个平衡或整合的观点可以容纳这所有的一切,包括每一个层次、每一个象限在内。威:对.我想是这样。真正整合的观点是「全层次,全象限」的。在检视人成长与发展的高深阶段以及意识进化的进阶时,这种全层次、全象限的观点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末来真的可以转化的话,那么这种转化一定 是发生在高深阶段。但只有了解并尊重各种显化出来使我们解脱的真理,才有办法进入此一丰富而完整的阶段。  问:说到「全层次,全象限」观点,我想很多人都了解「全层次」这部分。他们虽然不会用那些名词,却知道有个物质、身体、心智、灵魂、灵性逐层发展的意识光谙。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全象限」这部分。你前面说有很多人都用单一象限的观点来解释自己的灵性明光经验,这个实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想我会再和你讨论意识进化的层次(见部二)。不过现在我们还是只讨论全象限这部分;因为,诚如你所说的,加果不能用平衡、整合而又包容的观点来了解每一个象限,那么高等层次就不会完整的显化出来。
威:这所有的层次与象限正是法界的各个层面,我们这个存有的各个层面。所以,我想整个重点是,我们必须和法界的每一个部分相应,好像回家一般的回归法界,并触及每一个象限的真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必须注意每一个象限对我们讲话的声音都不一样。我们只要仔细聆听,就会听到每一个声音都在轻声细说着真理,最后汇集成大合唱,无声的呼唤着我们回家。这些能够使我们解脱的真理,只要我们能辨识出来并予以荣显,就能彻底与其产生共鸣。从接通(attunement)到救赎(atonement),再到合一(at-onement),我们发现法界同理心就在法界意识的旁边全然拥抱着我们。只要我们能仔细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