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耐电器有限公司地址:《分子与细胞》实验专题复习知识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22:52
实验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还原性糖
脂肪
蛋白质
材料
苹果、梨
花生种子
黄豆或鸡蛋清
试剂
斐林试剂
甲液:0.1g/ mL NaOH溶液
乙液:0.05g/ mL CuSO4溶液
(甲乙液混合用)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显微镜观察)
双缩脲试剂
A液:0.1g/ mL NaOH溶液
B液:0.01g/ mL CuSO4溶液
(先加A液再加B液)
结果
(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或红色
紫   色
实验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1.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2.所用试剂及其作用: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过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冼涂片→染色→观察(先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后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DNA
RNA
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
甲基绿
吡罗红
颜色
绿色
红色
实验三: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1、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2、实验材料: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
3、过程:制片→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
4、实验结果
线粒体
叶绿体
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试剂
健那绿染液
不需染色
颜色
蓝绿色
(本身呈现)绿色
实验四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3、10%的NaoH溶液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
4、:结果(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氺和二氧化碳

实验一至实验四总结:
材料
试剂
出现颜色
还原性糖
苹果、梨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肪
花生种子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或红色
蛋白质
鸡蛋清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淀粉
马铃薯匀浆
碘液
蓝色
DN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甲基绿
绿色
RN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吡罗红
红色
线粒体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健那绿
蓝绿色
叶绿体
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不需染色
绿色
CO2检测

澄清的石灰水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变浑浊
(蓝变绿再变黄)
酒精检测

重铬酸钾溶液
橙色变成灰绿色
实验五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层析液是有机溶剂。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2、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3、过程
提取色素(5克绿叶剪碎,加SiO2、CaCO3和10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研磨。)→收集滤液(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滤纸,一端剪去二个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划一铅笔线)→划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细、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划线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4、结果
扩散最快是胡萝卜素,扩散最慢是叶绿素b,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
5、注意事项
项目
目的
加SiO2
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加CaCO3
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
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
防止丙酮挥发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
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
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
重复三次
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
实验六: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必修一P7)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结构:
(1)光学部分
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2)机械部分
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粗、细准焦螺旋。
2、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反目正物)。
3、呈像原理:倒立放大的虚像。(物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
4、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5、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装镜头)→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低倍镜观察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高倍镜观察(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反光镜(和光圈)。
6: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7.装片的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
8.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
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
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
实验七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
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实例: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肝脏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2、方法步骤:
试管
加入物质
处理
现象
点燃的卫生香
1
2ml的 H2O2溶液
不做处理
无气泡产生或产生极少量气泡
无明显变化
2
90.C水浴加热
产生少量的气泡
轻度复燃
3
加2滴FeCl3溶液
产生较多的气泡
复燃
4
加2滴肝脏研磨液
产生大量的气泡
猛烈复燃
3、结论:酶可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完成对化学反应的催化。(酶具有高效性)
4、肝脏进行研磨的目的: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实验八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
1、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2.实验材料: 洋葱(可用葱、蒜代替)
3、实验步骤:根尖的培养→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 )
4.注意事项
步  骤
注 意 问 题
目的
解离: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3~5min。
解离时间要保证,细胞才能分散开来。
解离时间也不宜过长。
溶解细胞间质,使细胞相互分离。细胞已被盐酸杀死。
否则,根尖过于酥软,无法取出。
漂洗: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清水中漂洗约10 min。
漂洗要充分,可换水1~2次。
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显微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龙胆紫等为碱性染料,可使染色体着色。
醋酸洋红溶液也能使染色体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