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驰可视对讲接线图:从明曲中鉴赏看财富和品位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8:04:18

从明曲中鉴赏看财富和品位的关系

草色入帘青    发表于2010年07月07日 07:37 阅读(75) 评论(7) 分类: 情感人生 举报

    如何看待财富和品位的关系,我们今天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财富是品位的基础,必须要有巨大的财富,才能讲求品位?品位是不是属于富豪阶层的?现在有的人都以为要先多金,才能讲究品位,品位的起点是财富,有的人不同意,可实际上,是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困惑。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历史,就会豁然开朗,财富和品位的关系,在500年前的明代,思想家们就对此有了清晰的答案。

 

   “品位”一词,在明代,被称作“有致”,有风致,就是今天的有品位。大富豪常常缺乏品位,而有品位的人常常不是特别有钱,这个现象今天存在,在明代也存在,袁中道就发现:“知交中韵士,即是贫士;富人多非韵人。”袁中道发

朋友圈中,很有品位的人“韵士”,多是不很有钱的贫士,富有的朋友常常不是有品位的人。
    明朝万历年间,有位文学家、书法家,叫谢肇制,对于金钱和品位的关系,说了一段客观中肯的话:唯是田园粗足,丘壑可怡;水侣鱼虾,山友麋鹿;阱云钓雪,诵月吟花;同调之友,两两为命;食牛之儿,戏着膝间;或兀座一室,习静无常;或命驾扶藜,流连忘返,此之为乐不减真仙,何寻常富贵足道乎?”
    一方面,谢肇制指出品位的基础是“田园粗足”,要有温饱的生活水平,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丘壑可怡”,享受山水之趣。另一方面,谢肇制也指出了品位和富贵的区别,水侣鱼虾,山友麋鹿;阱云钓雪,诵月吟花;同调之友,两两为命;食牛之儿,戏着膝间;或兀座一室,习静无常;或命驾扶藜,流连忘返。这些亲近自然、家庭和美、修身养性、田园乐趣,都不是寻常富贵,都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品位要有温饱生活做基础,同时,品位不是寻常富贵,是用金钱买不的。


    明代还有个知识分子叫高濂,他细致地回答了什么是品位?
   
春时幽赏:虎跑泉试新茶,西溪楼啖煨笋,八卦田看茶花。
    夏时幽赏:空亭坐月鸣琴,飞来洞避暑。
    秋时幽赏:系泠桥畔醉红树,六和塔夜玩风潮。
    冬时幽赏:雪夜煨芋谈禅,扫雪烹茶玩画。
    高濂所说的品位,并不是规定非得大富大贵之人,皇家宗室也不会按照高濂所说的去做。试新茶、啖煨笋、看茶花、鸣琴、避暑、谈禅、玩画等等事项,并不需要多少金钱,更多的还是需要一个人的修养。品位,还是基于文化,而非基于富贵。那种认为非得成为富豪才能有品位,或者只有富豪阶层才会有品位的说法,都是荒唐的,有钱未必“有致”。

    明朝有位大文学家袁宗道,过生日那天,自己写了一首纪念自己生日的曲,如下:

    【南吕·一枝花带折桂令】生朝
    秋风高挂洞庭帆,
    夏雨深耕石浦田★,
    春窗饱吃南平饭★,
    笑先生归忒晚。
    明朝已是三三★,
    雕虫呵懒拈象管★,
    野鹿呵难联鹭班★。

    隙驹★呵且养龟年★,
    嫩柳成园,
    修竹围庵。
    讲甚么道非道梦中的老聃★,
    说恁么★空非空纸上的翟昙★,
    只消过了寻常甲子万万千千。

    ★石浦田:指作者自己的家园
    ★南平:公安县,古称南平郡,作者的家乡
    ★三三:三月三日,上巳节。《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士人为流杯曲水之饮
    ★雕虫:雕虫小技,指辞赋文章之作
    ★象管,笔管,代指笔
    ★野鹿:作者自指,乡野隐士
    ★鹭班:代指朝廷官员
    ★隙驹:指光阴飞逝
    ★龟年:指年寿
    ★老聃:老子
    ★恁么:这么样,那么样
    ★翟昙:梵语译音,佛祖释迦牟尼的俗姓。《涅槃经十七·梵行品》:“大王当知,迦吡罗城净饭王之子,姓翟昙氏,字悉达多。”
    这首明曲清新自然,让人叹为观止,作者袁宗道期许的生活模式就是“嫩柳成园,修竹围庵”,有了品位,有了嫩柳修竹,袁宗道便抛弃了道家和佛家,甘心过着世俗寻常的生活。“寻常甲子”,就是寻常的生活,世俗的生活。远离了圣贤道理,甘心世俗生活,不唯利是图,而是讲究品位人生,袁宗道活得洒脱自然,我们品读他写的明曲,让我们自己也不禁步入那种有品位的生活之中,深深为之感染。不像今天,有的人一说起生活理想就是富豪别墅,宝马奔驰,菲佣藏嫯等等,疲于奔命,毫无情致,文化和品位要建立在“田园粗足”的基础上,但却是金钱买不到的。
    纵观明朝人,不如我们今天富有,不如我们今天进步,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他们比我们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舒缓一些,明朝的知识分子,还有市民阶层,他们活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生命,和圣贤模式的生活相比,明朝人更加忠于自己,他们去追求成功,但多元化的价值观,财富、权利、家庭幸福,他们没有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文化不会让每个人过着“失败者”的生活,他们懂得品位,分得清金钱和品位的
关系。我们今天的GDP比明代中国高出了很多,在今天看来,四五百年前的明朝人都是“穷”人,但是,为什么明朝人的生活状态让我们心生羡慕,又怅然若失呢?
    我们对待历史有一个大偏见:就是总是习惯于探讨政治史和经济史,对宫廷政治和权谋之术感兴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是历史的全部,古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我们今天普通人的一面镜子,明曲离我们的心灵很近,明曲真正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与唐诗宋词比较起来,在明曲中有中国人最真实最贴切的身影,以史为鉴,可不是说仅仅是给皇帝用来治国的,还有给普通人做生活和品位的参考,我们从明曲中鉴赏到了500年前市民和知识分子的动人生活,那我们还踌躇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