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乐可视对讲说明书:胡风的五封告别信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55:44
二、乔冠华
  
  乔公阁下:
  十年多以来,常常瞻望行旗所向;声音在耳,笑貌更在眼里。历史在前进,虽面壁之人,亦能感到气旺。定论之后,曾向监狱当局提过,希望领导上代我向你转询,如还不至完全见弃,望能给一见面的机会,在思想上从你得到帮助。因为,当时突出地记起了最后一次见面,提到某一问题时,你动情地说过:“如果那样,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大意)在我,无论在怎样困难和失败的情况之下,也从未发生过“活下去,有什么意思”的问题。糊涂人对阶级事业的理想、对党,总有一种糊涂的自信或痴想也。但这时候深深地记起了你的话和表情。我不由自主地面对着了这个问题,这才想起了你的真意何在,想有所请教。但后来懂得了:我这个阶下之身,提这样的要求就成为对你的一种不敬,写书面感想时只好取消了。现已受命即日远戍,想到后会无期,前尘种种,对你应感谢的,对你应请责的,不断地袭上了心头。语言有时是无能的,况且又在神情无绪之中,那么,就请以言不尽意、语无伦次见谅罢。
  敬礼!夫人均此。
  胡风
  1966年2月
  相比较于胡风致徐冰的信,这一封给乔冠华的信,则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感情更加浓烈,内容也更加复杂了。
  乔冠华(1913—1983),江苏盐城人,在中共内部以“才子”相称,并与胡乔木有“中共两乔木”之称。他16岁高中毕业后即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读书期间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后又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继续攻读哲学,后因参加进步活动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1935年,乔冠华又赴德国土宾根大学留学,并在23岁时获哲学博士。1939年,乔冠华由廖承志、连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乔冠华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曾出任香港《华商报》和《大众生活》编委等,期间撰写了大量国际评论文章。
  1942年秋,乔冠华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并在重庆中共办事处工作,随之与胡风相稔熟,两人不仅有工作的往来,性格也都直爽,更有共同的爱好——哲学、文学等,所谓惺惺相惜不为过。当时乔冠华也是周恩来身边的一位得力助手,直到1946年初,乔冠华还随周恩来赴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不久,乔冠华又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乔冠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等,多次在重大历史关头留下其潇洒有致的身影(如抗美援朝、中美建交等),尤其在中国重回联合国之际,“乔公”率团赴美,并在会场上爽朗地开怀大笑,那张照片定格在历史上,也成就了他杰出外交家的一世英名。但晚年的乔冠华因误上“贼船”,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有脱不开的干系,这也损伤了他此前的“清名”和文名,胡风信中的所谓“瞻望行旗所向”,当然并不包括后来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