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蒙特饭店会议:别有一天彻底丧失改变生活的勇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28:08

后来,我离开了搜狐。从2007年9月开始,我在那里工作了整一年。

国庆长假过完,我到了这家名叫“优酷”的视频网站。在做了三年和内容有关的工作之后,我的主业转向了公关和市场。具体内容以后再作解释。

今天要分享的这个故事,应该从去年的此时开始说起。对于一些朋友来说,那个12月,比眼下的经济危机还要难挨。

当时,“新劳动法”即将执行。其中一条与今天要说的故事有关:“用人单位如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建立各种社会保险,使其享有有关的福利待遇”。

这条在许多人看来又无关痛痒的新规,意味着许多公司将会为了控制成本,避免支付额外的“各种社会保险”和“有关的福利待遇”,必须大量削减“临时性岗位上的用工”。

换言之,幸运的临时工(许多公司称之为“part-time”,搜狐的员工们更简化为“PT”)得以转正。更多的人,却要在这一个月内,迅速丢掉饭碗。

对于一家有大量重复机械性工作需要完成的公司而言,此前大量使用临时员工自然是上上之选。但对于我在搜狐的不少同事来说,“新劳动法”即将实施的当口,却成为他们人生最焦虑的一段日子。

让我用“L”来称呼这位同事——年轻的女编辑,算不上聪明,却很勤奋。勤奋到我们觉得这一场盛大的告别宴中,肯定不会看到她离去的身影。

我和L的工作交集不多,但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对她鸡蛋里挑骨头,也未必是件容易的事情。

很可惜的是,L因为是专科学历,经过上上下下的多次努力,也没法帮她“转正”。我也不记得盖棺定论的那个时候,我稀里糊涂地祝福了一些什么,发自肺腑还是言不由衷,也都不大重要了。大概意思就是,赶紧找到一个新的工作吧,没事儿的,北京那么大,网站多得是嘛。

我大概以为,我脑中关于L的记忆就会到此结束。各奔东西之后,自然也就只剩在网上隔几月发个笑脸的嘘寒问暖了。

或者干脆连这客套也省了,似乎更契合实际。反正都忙。

就这么着,一年过去。冬天来了。

下午,正在暖气过量的办公室里打盹,evilape忽然蹦上线,大声嚷嚷:“L考上了北大!”附带一个开心网的图片链接。我点进去,看见两排大字:“北京大学”、“入学通知书”。下面是L的名字。

立刻打电话给L,上气不接下气:“啊?啊啊啊?你那照片是怎么回事儿啊?”——嗯,这就是书上说的,“我打心眼里替她高兴。”

昨天下午,和张亮在网上有一搭无一搭地扯。他说了另外一个故事:

“我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该朋友,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之一,她当年的同学是我现在的隔壁桌。我一聊,她们俩都惊讶于这么多年下来,双方只是这样。一个以为对方要出国,一个以为对方得当个 banker 什么的。结果今天都比较平常吧。

“相反,我一个大学没考好的哥们,后来在美国混了多年,一开始抽大麻叫小姐。后来考研还没考上。又考了一年,他去了 Stanford。最近在投行,每天跟 Al Gore 开会。”

在平淡无奇的一年里,这是最触动我的两天。相比于斯坦福和美国前副总统,L的故事或许平淡无奇,但于我而言,身边这简简单单的转变,却真实许多。

张亮又说:“别有一天彻底丧失改变生活的勇气。”24岁,或许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