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华侨信托投资公司:刻刀、人与“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9:39

刻刀、人与“文化”

  一、外行与内行

  近来,“文化建设”一词,愈来愈频繁地被人提起。“文化”是一国一族的灵魂,首先是一个个人的灵魂。俗话说“秀于中而形于外”,文化应该是心灵的滋养,是对心灵的建设;如果有一种文化是破坏心灵,让心灵变野蛮,那它不是文化,而是“武化”。“武化”与“文化”区别之一,是看它是在人和人、心和心之间起沟通、融合、互相靠拢和理解的作用,还是把人与人隔离开来。

  12月4日,“八十凝望——赵宗藻艺术回顾展”及研讨会在浙江美术馆开幕,赵宗藻先生向浙江美术馆捐赠的200多件个人版画作品以及书法、国画作品,挂满了三个展厅。如果说上午举行开幕式的时候,展厅里走动着的,大多是艺术家,是美术学院的师生,那么,下午,流连于一幅幅作品前的,大多是普通观众。我总觉得,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艺术,除了少数实验性创作,主要是为“外行”而创作的,油画国画版画,是画给不会画画的看的,美声、“民族”、“通俗”,是唱给不会唱歌的人听的。喜欢看赵宗藻先生的作品的,未必懂得各种版画的技法,但是,是否知道,其实关系不大。只要你被一幅画所打动,被一种美所感染,觉得跟作者有一种心灵的沟通,你就是看“懂”了作品,不必再怀疑自己“懂”不“懂”,不必再问作者想表现什么“主题思想”。美,是一切艺术的“主题思想”。

  所谓“回顾展”,含有总结一生创作成就的意思。在展厅里,在一幅幅作品前驻足,努力想用语言来帮助自己理解、把握赵宗藻老师艺术创作的特点或风格。赵宗藻老师的创作题材广泛,手法多样,十分耐看,让人很难在短时间里“消化”,但我还是找到两个词语,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挚与温润。在研讨会上,赵宗藻老师的学生、版画家韩黎坤用“怀真抱素,大器载道”来概括他心目中的赵老师。“怀真抱素”与“真挚与温润”,内行和外行还是有相通之处的吧?

  二、耕耘与收获

  赵宗藻老师的学生回忆起当年在美院的学艺生涯,记忆还是那么清晰,赵老师的言谈行止还是那么历历在目。满头白发的王公懿发言时,因为太激动,好几次说不下去了。与会者无不为这种绵长而深挚的师生情谊而动容。

  也许,在赵宗藻自己,仅仅是出于艺术兴趣,愿意去钻研,去创造、创作,于是一路走来,一幅幅作品,组成了他的人生。如果,换一个人,一边画画(或写字、唱歌、吟诗),一边想我能得个什么奖 ,然后当个什么主席、理事长啥的,你不能说他就拿不出一两件像样的作品来,但是,在整体上,他是无法达到赵宗藻这样的气象,这样蔚为大观的成就,成为美术史一个章节(这也不会是赵宗藻拿起刻刀时的追求),造化往往弄人,你不要,“好事”偏要落在你头上,你孜孜以求,命运偏偏很吝啬。

  无数个晨昏,几十度冬夏,一刀刀地刻,无数刀地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刻画着身外的世界,也刻画着艺术家自己,直到把自己的漫长的人生也刻成一件作品,直到把自己刻进了文化——真正的文化,能走进他人心灵的文化,只能是这样默默地,不事张扬地建设起来的吧?

  三、心里的“好话”

  室外天已黑了。研讨会主持人请赵宗藻老师最后一个发言。他说,今天我晕了,这一辈子听到的好话加起来,都没有今天听到的好话多。今后我一定继续努力,达到大家的要求,达不到的请大家原谅。

  会场里一片笑声。

  赵宗藻老师八十岁了,他的学生,有的跟他同龄,晚一点的,也已退休,说赵老师的好话,一点“用处”也没有。这些好话,赵老师当版画系主任时没有说,赵老师当美院副院长时没有说;当赵老师是一个耄耋老人时,久积于心的“好话”,破闸而出。

  身处研讨会现场,想到一个词,一个被用得太滥而表现力有所磨损的词,用在这里倒很贴切:如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