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r通病:西藏博物館館藏精粹欣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01:37
 

西藏博物馆

老港 图/文

考虑再三,要不要写西藏博物馆?因馆藏珍品不准照相,所以没什么图片,后来偷拍一些,由于做贼心虚,相片很糊,见不得人。但这是我旅游中最爱去的地方,旅游点只要有博物馆,我一定去参观。理由是:1)博物馆的展品总是介绍当地历史宝藏、人文风俗、地理环境、物产矿藏,参观后,对景点有一个整体性了解和预习。2)博物馆所藏文物或珍品是稀世的,有很多是国家级重点文物,出来旅游,就是要看稀有的,没见过的物品,博物馆就有,如象马王堆、三星堆、兵马俑这些世界级文物,难道不参观?西藏博物馆我参观了,应该写。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宏伟壮丽。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熔载出自己独具的建筑风格。门票30元/人,老年人免票。

西藏博物馆有丰富的馆藏珍品,诸如各种类型的史前文化遗物。展览有《西藏历史文化》,展出的一千多件精选的文物展品,从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向观众直观地展示出藏民族独具魅力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馆陈也突出体现藏族的民族风情,又营造了浓厚的藏族艺术氛围。同时也记载了自唐以来西藏地方就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的先后联姻成为一代佳话,至今在雪域高原流传。从元以来西藏地方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明王朝承袭元代管理西藏的制度,清代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等,均表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瓷器、玉器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汉藏民族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历史的最好见证。

 


(图一)

(图二)

这是古代岩画

   西藏处处是宝,遍地是宝,是高原的宝物,也曾是海洋的宝物,是宝物的世界,是宝物的天堂。


    从性质与形态上分,西藏宝物,可分为天然宝物、工艺宝物、人文宝物。

    天然宝物除到处是植物山珍宝物外,有天然宝物山珊瑚、纹理玛瑙、蜜腊、琥珀,还有天然美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天珠,更有具有浓厚西藏风情的人文宝物,这些宝物都与西藏的地域、历史、文化、宗教、风俗有密切的关系。

    西藏宝物不同于一般的宝物,神秘性是其重要特点。用黄铜铸成的藏传佛像神秘无比,用黄金装饰的寺庙神柱闪闪发光,用珍贵矿物材料绘就的唐卡五彩缤纷……处处闪耀着西藏文化的神秘光芒。

    精致性是西藏宝物的另一重要特点。西藏宝物的精美、精致、复杂、多样,其它种类、其它地区的工艺美术是无法与其相比的。西藏宝物其精美程度,曾让极力提倡工艺美术的清代乾隆皇帝为之惊叹,为之倾到,除惊叹之外,还加以仿制,以致京师城内制造出了许多西藏艺术,其艺术影响力远远超出其它地区的工艺美术。

    独特性是西藏宝物的另一特点。西藏宝物具有与众不同的材质,独特的工艺,鲜艳的色彩,鲜明的主题,这些因素构成了西藏宝物的独特性。

    西藏宝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精神遗产,需要积极加以保护,大力弘扬传承。

 

                         拉萨罗布林卡藏十七世纪千手千眼鎏金观音

                          西藏博物馆藏十四世纪合金铜不空成就佛座像

                   西藏博物馆藏十八世纪鎏金铜镶宝石五方佛冠

             明永乐9年(1411)颁赐西藏僧人金“灌顶净慈通慧国师印”

              1793年乾隆皇帝颁赐金瓶和签,从此确立了金瓶掣签的历史定制

                        西藏博物馆藏珊瑚护法神面具

                             西藏博物馆藏银翅法螺

                  拉萨罗布林卡藏明宣德青花僧帽壶

                    拉萨曲贡遗址出土3500年前双联陶罐

                           珠峰鹦鹉螺化石

(图五)

岩画

(图六)

下图是盾

(图七)

(图八)

玉玺和印章

(图九)

下图是毛主席赠西藏的玉器

(图十)

(图十二)

上图是唐卡

(图十三)

金汁写的经文

  西藏博物館館藏精粹欣賞(上) 
        西藏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生活和经济形态,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文化。
  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又有鲜明的特色,这是藏民族的起居、行旅、劳动方式和审美观所决定的。西藏的衣冠服饰和西藏地域的雪域高山,气候寒冷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藏族文化物质,民族基因分不开。牧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反映在服饰穿着上多出现皮袍、皮帽、皮裤、皮靴等皮装,具有古朴、粗犷的特征;而农区气温相对温和,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反映在衣冠服饰方面多呈现艳丽的色彩。
  饰品 藏族人民喜爱装饰,妇女头上多饰有“巴珠”、“巴果”,发辫缀以金银珠玉,耳戴耳环,颈挂项链,胸佩佛盒,手腕戴手镯,手指戴戒指,背披长串银币。男子多佩刀剑,戴耳饰手镯。
  用具 农区、牧区均有地域特色。如餐具、茶具、酒具、炊具等饮食用具,农区适应于食糌粑、面食,佐以酥油等饮食飞惯,牧区适应于食用肉类和奶制品。
  民居 农区以土石建筑为主,以土石垒墙,以泥抹顶;牧区以居住粗牛毛织成的帐篷为主,以御风雹雪并易于驮运搬迁。
  民间工艺 最有民族特色的有石锅、木碗、珏碗、腰刀、金银器皿、地毯(卡垫)等。
  民间竞技 勤骑善射的民族特性导致了赛马、射箭是藏民最喜爱的竞技项目。摔跤、抱石、投石比赛也为众多男子所喜爱。
  交通工具 农区多靠骡帮和驴帮,渡河除木船外,多用由数张牛皮缝制成的牛皮筏;牧区在高原深谷间,除马匹外,主要靠牦牛和驮马运输。
  下面是西藏博物馆馆藏的民俗文物

珍珠冠 19世纪 (高19cm、直径4.5cm)

珊瑚巴珠 19世纪 (长56cm)

海棠花纹缎贵族服 19世纪

翘尖皮短腰靴 19世纪

四相纹缎官服 19世纪

唐夏帽 19世纪

八思巴法衣 13世纪

彩缎章喀纹背心 19世纪

女式紫缎无袖长袍 20世纪初

遮阳帽 19世纪

错金银质火锅 19世纪 (高33cm、最大直径30.5cm)

璎珞纹饰银质僧帽壶 19世纪 (高28.5cm、口径27cm、最大直径33cm)

白铜茶壶 20世纪初(高28cm、口径11.5cm、最大直径24cm、底部直径2.8cm)

嵌铜铁质酥糕盒 19世纪 (高19cm、最大直径18cm)

镀金镂花铁质碗套 19世纪 (高7cm、直径17.7cm)

描金龙纹木果盘 19世纪 (高6.2cm、直径26.5cm)

金扣木碗 19世纪 (高9.5cm、口径13.5cm,底部直径9.5cm)

皮质茶盐袋 20世纪 (直径20cm)

鎏金錾花银质果盘 19世纪 (高13cm、直径28.5cm)

漆木圆盒 20世纪 (高9.9cm、口径19.7cm、最大直径22cm)

陶质雪鸡酒壶 20世纪 (高17.5cm、长31cm、宽15cm)

陶质船形油灯 19世纪初 (高9cm、长29cm、宽14.5cm)

根瘤木质糌粑盒 20世纪 (高19.3cm、口径23.7cm、最大直径31.5cm)

皮质碗套 20世纪 (长4.5cm、宽13.6cm)

错金银质糌粑盒 20世纪 (高16.4cm、口径19.7cm、底部直径14.4cm)

陶质蒸笼 20世纪 (高18cm、直径32cm)

鎏金錾花柄银质茶壶 19世纪 (高31.5cm)

铜酒壶 19世纪 (高35cm、口径17.2cm、最大直径35cm)

红铜茶炉茶壶 19世纪(高60.5cm、最大直径33cm)

陶质双耳蒸器 20世纪 (高21cm、最大直径21cm)

长寿玉酒壶 20世纪初 (高8.3cm、直径13cm)

镶绿松石镀金铜质龙纹高足碗套 19世纪 (高13cm、口径18cm、底部直径6.2cm)

漆木圆盒 19世纪 (高13.9cm、口径15.6cm、底部直径17cm)

木质辣椒盒 19世纪 (高7.5cm、口径9cm、底部直径4.5cm)

包金玉花瓶 18世纪(高16cm、口径3.8cm、腹径7.8cm)

铜质蛙形酒壶 17世纪(高28cm、宽19cm、口径8.5cm)
民间工艺品

藏刀 19世纪末 (最长 68.5cm)

  鼻烟壶 19世纪 (鹿角、牛角、木、银、玉、最长28.4cm)

  针线盒 20世纪初 (银质长12.5cm,骨质长8.5cm)

铁质莲瓣形油灯和船形油灯 19世纪(莲瓣形高5.8cm、宽25cm;船形高18.4cm、宽16.5cm)

火镰 19世纪 (铁、金、铜、皮 最长15cm)

牛皮针线包 20世纪初 (最长22.5cm)

蒙古刀、筷 19世纪 (最长33.5cm)

毛织氆氇 20世纪 (宽22cm)

 毛强帮典 19世纪 (长77.5cm、宽54cm)

描金皮箭套 16世纪 (长80cm、宽20cm)

毛织投石器 20世纪 (最长176cm)

金粉彩绘铜饰小皮箱 20世纪 (高15.5cm、长21cm、宽10.5cm)     西藏博物馆馆藏史前文物
    西藏步入文明社会前,大致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早期几个阶段,时限约自公元前50世纪至公元6世纪。
  西藏早在约会万年前就有了人类的活动。早期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使用打制的石质工具考古工作者为在藏北海拔4100~4800米的高原上采集到用石片或石核、砾石打制成的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等旧石器时代的器具。进入全新世后,以农耕、制陶兼家畜包头和狩猎所产生的新石器文化在河谷低山地带发展起来,在藏东昌都的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以及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的拉萨曲贡遗址、贡嘎昌果沟遗址等处,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细石核、细石叶、穿孔石球、穿孔石刀、刻槽石刀、双肩石铲、石锛、石斧、石凿以及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簇、骨锥、骨针和各种红陶、灰陶、黑陶器具。拉萨曲项遗址出土的铜簇等,佐证了西藏在公元前1世纪时已出现较成熟的青铜器,稍后又出现了铁器。西藏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早期大致结束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这一时期中,西藏先民还留有余地下了阿里日土县鲁日郎卡狩猎岩画、当雄扎西岛武士岩画、那曲日姆栋豹追鹿、那曲班戈其多洞穴动物及人物等大量精致的凿刻岩画以及一批石室墓、石棺墓和金属饰品,呈现了与黄河上游、川西高原等相邻地区原始文化的交流。此时,西藏猎牧、农牧、农耕经济并进,开始步入文明社会。下面是西藏博物馆馆藏的史前文物
  石器


石质研磨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 拉萨曲贡遗址出土(高36cm、长33cm、宽15cm)


骨针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长4.2cm)


石骨项链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


石质研磨盘 新石器时代晚期 拉萨曲贡遗址出土(长15cm,宽11cm)


细石核 新石器时代早期 阿里噶尔县丁湖珠采集(最长2.8cm)

细石叶 新石器时代早期 阿里噶尔县丁湖珠孜采集(最长2.8cm)


穿孔石球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最大直径8.5cm)


石锛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长12.5cm、宽8.5cm)

新石器时代晚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长4cm)

双肩石铲 新石器时代晚期 拉萨曲贡遗址出土(长15.5cm、宽10cm)

石凿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小恩达遗址出土(最长13.1cm、厚1.5cm)

陶塑猴面 新石器时代晚期 拉萨曲贡遗址出土(长4.5cm)

古青稞炭化粒 新石器时代晚期 山南贡嘎昌果沟遗址出土

铜箭镞 铜器时代早期 拉萨曲贡遗址出土(最长5cm)

粟炭化粒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

穿孔石刀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长11.7cm、宽4.7cm)

梳形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 拉萨曲贡遗址出土

石璜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长10cm、宽4.5cm)

骨锥 新石器时代晚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最长17cm)

骨簪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文物 (长14.5cm)
陶瓷

陶质朱墨彩绘双体罐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高18.7cm、宽29.2cm)

黑陶高足单耳杯 新石器时代晚期 拉萨曲贡遗址出土(高11.5cm、口径12.4cm)

黑陶单耳平底罐 新石器时代晚期 拉萨曲贡遗址出土(高17.5cm、口径8.6cm、最大直径16.5cm)

  红陶小口垂腹罐 新石器时代晚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高27cm、口径5.6cm、底部直径5.6cm)

黑陶带流瓶 新石器时代晚期 山南隆子县石棺墓出土(高20cm、腹径12cm、颈高8cm )

双耳罐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贡觉县香贝棺墓出土(高11.5cm、口径7.5cm、腹径10.5cm)

灰陶带流罐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高11.5cm、口径8cm、腹径21cm、底部直径6.5cm)

红陶小口垂腹罐 新石器时代晚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高27cm、口径5.6cm、底部直径5.6cm)

黄陶束颈平底罐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高19cm、口径8cm、底部直径8cm)

 小平底红陶罐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高21.2cm、口径7.2cm、最大直径17cm)

 红陶小口垂腹罐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高15cm、口径5cm、最大直径17.5cm)
岩画

自然崇拜题材的岩画

演武征战题材的岩画

那曲地区班戈其多洞穴动物及人物岩画

当雄扎西岛武士岩画

那曲地区文布加林山符号与动物岩画

阿里地区日土县鲁日郎卡狩猎岩画

狩猎题材的岩画

阿里地区日姆栋豹追鹿岩画          西藏博物馆馆藏宗教文物西藏被称为宗教圣地,原始自然宗教——苯教和佛教,都曾在这里流传。十世纪后,佛教在西藏再度兴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藏族基本上是一个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只有部分群众信仰苯教、天主教。西藏自治区境内其他民族也都有自己的信仰。有的受藏族影响信仰苯教或佛教,如门巴族;有的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信仰,如珞巴族等。西藏还有为数不少的伊斯兰教徒,其信仰者主要为回族。下面是西藏博物馆馆藏的部分宗教文物
佛造塑像

镀金铜释迦牟尼像 北魏(高18.5cm、宽6.5cm)

镀金铜四臂观音像 清初(高50cm、宽23cm)

镀金铜莲花生及两妃像 14世纪(高20.5cm、宽14.5cm)

鎏金铜财神像 明初 (高28cm、宽13cm)

银质空行母像 清(高21.8cm、宽15.3cm)

鎏金铜千手千眼观音像 明(高17.5cm、宽11cm)

  合金铜观音立像 12世纪~13世纪(高64cm)

合金铜文殊菩萨立像 11世纪(高57cm)

鎏金铜五方佛之一坐像 14世纪~15世纪(高34cm、宽25cm)

合金铜供养女烛台 12世纪~13世纪(高21.8cm、宽9cm)

镀金铜手持金刚像 明 (高50.5cm、宽30cm)

镀金红铜释迦牟尼像 9世纪~10世纪(高281.5cm、5.8cm)

合金铜金刚忿怒佛母像 14世纪~15世纪(高67.5cm)

镀金铜莲花手菩萨像 11世纪~12世纪(高54cm、宽19cm)

合金铜释迦牟尼坐像 11世纪~12世纪 (高24.5cm、宽20cm)

合金铜释迦牟尼坐像 分治时期 阿里出土 (高27cm、宽24cm)

镀金铜 八大佛子之五立像 13世纪~15世纪(高58cm、宽16.5cm)

镀金红铜释迦牟尼立像 11世纪~12世纪(高26cm)

合金铜马头明王像 9世纪~10世纪 (高14cm、宽14cm)

铜弥勒菩萨立像 15世纪(高154cm、宽60cm)  宗教唐卡

密集金刚像唐卡(勉唐画派) 清(布,着色 长83.6cm、宽62cm)

释迦牟尼像唐卡 清(布,着色、描金 长74.5cm、宽51.6cm)

救八难度母像唐卡 明(布,彩绘、描金 长60cm、宽44cm)

八大药师佛像唐卡 清 (堆绣 长84.5cm、宽68.3cm)

财神像唐卡 清 (布,彩绘 长83.6cm、宽62cm)

上师供奉图唐卡(勉唐画派) 清(绢,彩绘、描金 长76.7cm、宽50.2cm)

释迦牟尼像唐卡(齐岗画派) 分治时期 阿里出土(麻布,彩绘 长68cm、宽59cm)

隆钦绕强巴像唐卡(齐岗画派) 元(麻布、彩绘 长68cm、宽58.5cm)

尊胜母像唐卡(金唐)20世纪 (布,彩绘、描金 长87cm、宽59.5cm)

 金刚亥母像唐卡 (齐岗画派) 分治时期 阿里出土(麻布、彩绘 长48.5cm、宽37cm
宗教用具

鎏金铜涅槃塔 明永乐(高28.5cm、边长13.5cm)

鎏金铜合解塔 明永乐(高28cm、边长13.5cm

包金银净水壶 20世纪初(高68cm、宽60cm)

释迦牟尼印模 14世纪~15世纪(黑石 高27cm、宽14.5cm、厚4.5cm)

内供颅器 清(颅骨,金、宝石 高25.5cm、长19cm、宽14cm)

十一面观音印模 清 (铜,铁,木 直径2.3cm)

莲花生印模 清 (铁,木 高13.5cm、宽11cm)

莲花生大师像 清 (青石 高69cm、宽44cm)

彩绘泥塑菩萨头像 11世纪 艾旺寺遗址(高34cm、长23cm、宽20cm)

木雕持金刚真言 11世纪 (高20cm、宽60cm)

镶宝石鎏金铜水晶佛塔 19世纪(高33cm、边长15.8cm)

铁质医疗器械 17世纪 (11件套 )


                                     西藏博物馆藏珊瑚长寿瓶


珊瑚长寿瓶 19世纪(金、宝石 高25cm、宽1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