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黑色的蜂图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51:2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建设兵团,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兼具戍边屯垦、实行军、政、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建设兵团属于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单位,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受中国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双重领导。建设兵团的总部——兵团司令部设在乌鲁木齐市光明路。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由来

    新疆屯垦戍边事业源远流长,远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代2000多年,相系至今。

  1949年9月25、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部和省政府分别通电和平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1952年2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部队整编命令。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命令,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二、六、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分别整编为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1个运输处,共约10.55万人,担负屯垦戍边任务。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

    1954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发电报给西北军区、西北局和军委总参谋部,提出关于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领导机构、名称的请示报告。

    8月6日,军委总参谋部复电:同意第二十二兵团部与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10月7日,新疆军区遵照军委总参电令,发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7日,新疆军区遵照军委总参电令,发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25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机构及管辖部队番号》,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于11月1日正式开始办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缔造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缔造者、新中国新疆军垦事业的拓荒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和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

     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新疆屯垦事业由原军垦农场开始逐渐转变为正规化国营农场,正式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原军队自给性生产。1958-1960年,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如火如荼,兵团迅速掀起垦荒造田大兴水利建设高潮,同时,兵团工业生产也蓬勃发展。1961-1962年,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兵团各项事业很快进入一个全面大发展时期,农牧团场基本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变革

    “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不断下降。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

    鉴于新疆农垦事业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1983年以后,兵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进行农垦经济体制改革

    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今,兵团以占全疆1/7的人口,生产新疆1/5的粮食、2/5的棉花和1/3的棉纱、棉布、食糖,并缴纳1/5的税金兵团现任领导与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治委员:张春贤

兵团党委书记:车俊

兵团政治委员:车俊

兵团司令员:华士飞

机构设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双重管辖,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

     在统计方面,兵团的人口和面积一般都计入地方政府的统计中(兵团四个城市除外),但国民生产总值等则单独列出,不计入自治区数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管理体系主要有兵团、师、团三级。兵团和师均设第一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司令员或师长三个主要职位。

    兵团的司令部设在乌鲁木齐光明路,曾迁至石河子,后又迁回乌鲁木齐市。

    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由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兼任。兵团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兼任自治区的党委副书记,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任命,党内级别为中央委员。兵团现任政治委员和司令员分别是车俊华士飞

    兵团的师大都与自治区的地区行政中心分别对应,由相应的地委书记兼任师第一政委。师另设专职的政治委员和师长。

    兵团的团级单位除了团场外,还有农场、牧场等,一般统称为“农牧团场”,行政级别为县处级。团场编以数字番号。四个师实行师市合一体制,如石河子市(建立于1957年,为新疆最早的城市之一,现为新疆第二大城市),后效仿石河子模式建立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阿拉尔市等。这四个市均为县级市。

    在兵团总部、各师师部和团场密集的垦区,设有三级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机构,如:兵团公安局-农八师公安局-下野地垦区公安局,特例:兵团公安局-石河子市公安局(农八师公安局)-城区分局。

    80年代以来,军团的武装连队改编为武警,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指挥部及其隶属的各支队、大队、中队。副军级建制的兵团军事部执行省军区的职责权限,即兵役动员、预备役编组、民兵工作等。兵团的各支民兵应急反应分队是新疆维护稳定、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及直属团场的分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员大都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第一兵团和第二十二兵团转业而来的。目前兵团下设14个师(其中包含1个建筑工程师)及185个农牧团场(其中包含11个建筑工程团),插花地分布于自治区全境,位于1950年以前的荒地、戈壁。现在已经将荒地、戈壁变成了良田与绿洲。

各师及直属团场的分布:

农一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境内,师部驻阿克苏市,拥有阿拉尔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最早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以“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闻名。

农二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师部驻库尔勒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六师。

农三师:1966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境内,师部驻喀什市,拥有图木舒克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五军步兵第十四师。

农四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原伊犁地区境内,师部驻伊宁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五军步兵第十五师。

农五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师部驻博乐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六师。

农六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师部与五家渠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七师,即西北野战军新四旅。

农七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奎屯附近,师部驻奎屯市,拥有奎屯市奎北新区,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五师。

农八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石河子附近,师部驻石河子市,师部与石河子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六师。

农九师:1962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北部边境地区,师部驻额敏县,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七师。

农十师:1959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境内,师部驻阿勒泰市北屯镇,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筑工程师:1953年成立,以工业、工程施  工为主,师部驻乌鲁木齐市,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工程部队。

农十二师:即原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境内,师部驻乌鲁木齐市。

农十三师:即原哈密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境内,师部驻哈密市。

农十四师:即原和田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区境内,师部驻和田市。

二二二团:1959年1月19日创建,其前身是兵团农六师干部大队,地处举世闻名的新疆天池脚下,团部北亭镇距乌鲁木齐市中心72公里,距阜康市中心18公里,吐—乌—大高速公路通过团场附近,交通十分方便。全团土地总面积32.6万亩。2009年末,总人口11872人,职工2900人。现是兵团唯一的直属团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组织机构

机关各部(局),写出兵团的机关机构,更能理解兵团的组织形式。

党委办公厅、办公厅

党委政策研究室

建设(环保)局

外事局(侨办、侨联、旅游局)

保密局

兵直党工委

水利局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机关事务管理局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局)

农业局

信访局

国资委

交通局

档案局

安全生产监督局

商务局

党史研究室(志办公室)

质量技术监督局

卫生局

纪委、监察局

教育局(体育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党委组织部(人事局)

科技局

人口和计生委

党委老干部局

编委办公室

审计局

党委宣传部(广电局、出版局、文明办)

财务局

经协办

党委统战部(台办)、民宗局

民政局

国土资源局

党委政法委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统计局

人民团体

工会(妇联)、兵团团委、工商联(总商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兵团红十字会。

政法

公安局        检察院        法院         司法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产总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十一五”收官之年的2010年,兵团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12.8%。

     2010年,兵团紧紧抓住全国对口援疆的历史机遇,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兵团三次产业结构预计调整为35.5∶34.5∶30。“十一五”期间,二产比重提高近10个百分点。

     2010年,兵团以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把壮大经济总量与优化工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目前,兵团以农牧机械、食品与医药、纺织服装、能源工业、新型建材和氯碱化工等优势产业为发展方向。新疆天业、青松、伊力特和南岗等集团迅速崛起,成为带动兵团工业发展的龙头。

    兵团依托10大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建设,棉纺、粮油、果蔬、酒业、畜牧业和种子六大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推动形成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节水灌溉等水利措施,有效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开发”“新赛股份”和“冠农股份”等企业已经成为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体系初步建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面积7.43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的4.47%,新疆兵团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在新疆各流域绿洲的边缘地区,由兵团的前辈们开垦出来,兵团的耕地面积1072.76千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16.25千公顷。

    到2010年,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比较大的十年,也是兵团经济社会事业大发展的十年,是兵团经济社会进入快车道的十年。1999年的时候,兵团的经济总量有157亿,2010年实现600亿。经济总量十年来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11.8%比全国同期的速度高了1.8个百分点,比新疆高了1.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6523元增加到2010年的23300元,人均的经济总量增长了2.6外贸进出口,1999年的时候兵团只有4.1亿美元,2010年实现50亿美元,增长了11倍,增速在西部名列第一。在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也是大幅度的提升,兵团的主导产品——棉花,棉花在1999年的时候产量只有107万吨,2010年增加到111万吨。棉花的单产从1999年的61公斤,现在增加到153公斤。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达到22亿,比1999年减亏增盈26个亿。工业经济的效益综合指数比1999年的时候提高了100个百分点。兵团的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兵团的天业集团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兵团有13家上市公司,有很多产品都在国内,甚至在世界上具有一席之地,比如兵团的蕃茄酱,它的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这是一个变化。

    下大力气建设三大基地,这是总理对兵团的要求,三大基地就是全国的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再一个就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基地,再一个就是现代农业的生产基地。十年来按照这三大基地建设的要求,现在高新节水灌溉面积已经达到1000万亩,占了兵团整个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就是三分之二实现了高新技术节水,我们的机械化水平达到88%,这个水平高于全国的一倍。另外兵团加大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实施了6221农业产业化工程,就是兵团现代农业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全国是处于领先地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济

        近十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6.3%,比全国同期高出了5个百分点。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后,工业加速发展,工业的增加值的增速超过20%

这十年累计投资达到了1530亿,是兵团成立45以来(到1999年)投资总和的3.7倍,这十年的投资是前45年投资的3.7倍。

       在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主要抓了水利、交通、能源三个方面的建设。在水利建设方面兵团参与了自治区的大型水利建设。另外,兵团自己对91个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保证了水库的安全运行。另外,兵团建设了20个大型的配套灌区。在水利方面为农业的发展,也为我们今后的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交通建设方面,主要是围绕垦区的骨干公路,以及通团的公路、通连的公路,以及兵团的公路和自治区的骨干公路联网这样一些工程的建设。2010年兵团自己的通车里程,已经达到了3.2万公里。这个数字是1999年的1.5倍,就是增加了50%的通车里程,现在98%的团场和68%的连队都通了油路。基本上改变了以前职工群众出行的时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样一个现象。大家对交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有口皆碑。

    在能源建设方面,建设了一批电厂,热点联产的电厂。到今年的装机容量达到212万千瓦,比1999年的49万千瓦增加了3.3倍。同时,加大了农网改造的力度,供电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另外通过农网的改造,降低了职工群众生活用电的价格大概现在的价格是1999年价格的一半。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得到普遍重视的十年,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十年。有一句话,兵团是国防的卫士,但同时,也是生态的卫士。从兵团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的保护,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在西部大开发这十年当中,中央对西部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应该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沙漠的周边,在原国防一线大量地种植防风林、生态林,另外农田林网,以及居民点的绿化,就是形成了这样一个体系,形成了生态建设的体系。现在有77%的团场已经实现了农田的林网化。这十年人工造林363万亩,是大开发前十年的三倍。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天业8集团和石河子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循环经济的试点企业和试点城市,就是通过城市的发展,通过企业的发展,作为循环经济的一个示范,现在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2008年工业固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量比1999年增长了6.7倍,就是废物的利用增长了6.7倍,综合利用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毛主席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

        毛主席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经过一年多的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粮饷问题,使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尔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解放前,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1949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7.2亿元(以1980年不变价计),其中工业产值仅占0.5%。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平均每3户农民仅有1头耕畜,9户农民有1辆木轮车,2户农民有1把砍土曼(坎土曼是农民刨地的工具,与搞头相似,比搞头宽的多,比搞头薄。)。1949年全疆粮食总产8.48亿千克,人均占有195.7千克,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已所剩无几就地解决近20万军队粮响绝无可能,当时,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鉴于此,毛泽东高瞻远瞩,认真分析新疆形势,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经验,为了西陲边疆长治久安,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

       1949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决心在全军立即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粮饷问题。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全疆部队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要求当年开荒种地4万公顷”。遵照命令,全军指战员投入开荒生产,当年开荒播种558万公顷,收获粮食32922万千克,棉花37.85万千克,油料186万千克,瓜菜22545万千克,饲养了各类牲畜18万头(只),全军粮食自给7个月,食油、蔬菜全部自给,不仅改善了部队生活,而且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负担,使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全军将士节省部分军费投入新疆工业建设

       1951年部队播种面积增加,收获粮食比上年增长35.4%;1952年播种面积扩大到10.8l万公顷,比1950年增加近1倍。

      与此同时,王震代司令员号召全军将士节省部分军费投入新疆工业建设并动员全军指战员节衣缩食每年(2套)军衣节约l套,2件衬衣节约1件,一年发1套棉衣改2年发1套,鞋、袜自备,帽子去掉帽檐,衬衣去掉翻领,军衣口袋由4个减为2个,并从粮食、菜金、马饲料、杂支、办公费用等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援工业建设。从1950--1951年底,参加集资指战员达90%以上,资金数额占两年工业建设总投资的80%。1951年先后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10多个工矿企业。同期,生产部队为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工程的需要,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小型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各类作坊76个,初步奠定了新疆工业发展的基础部队整编将开发的土地分给农民 将工厂移交地方

19522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部队整编命令。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命令,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二、六、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分别整编为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1个运输处,共约10.55万人,担负屯垦戍边任务。1952年,根据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二次党代会精神,生产部队进行调整和收缩,将开垦的3.67万公顷耕地无偿赠给各族群众,并把节衣缩食兴办的一批骨干工业(包括人员、设备)全部无偿移交地方。计有:七一棉纺厂、苇湖梁火力发电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六道湾露天煤矿、八一面粉厂、乌拉泊水电站、肠衣厂、陶瓷厂、被服厂、毛巾厂、水磨沟发电厂、肥皂厂、水泥厂等19个工业企业和618辆汽车以及市镇军人合作社(含商品2000万元),随厂干部、战士达10797人。1954年10月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疆军区生产部队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下辖10个农业建设师,2个生产管理处,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及一些直属单位,总人口17.5万人,官兵10.55万人。有农牧团场43个,耕地7.73万公顷,当年粮食总产7184.4万千克,棉花总产188.96万千克,工农业总产值8856万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长1

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新疆屯垦事业由原军垦农场开始逐渐转变为正规化国营农场,正式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原军队自给性生产。截至1956年12月底,兵团指战员全部办理复员转业手续,并从1957年7月起实行工资制,取消供给制,实现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变。

1954年起,兵团先后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江苏、上海、天津等地招收大批知识青年、支边青壮年以及接收大批转业复员军人参加边疆建设,至1960年末,总人口已达72.41万人,为1954年兵团成立时的4.l倍。1955-1957年,兵团着手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大规模地进行土地勘测规划工作,并对垦区内零星农牧民土地进行调整,从而使农场土地连片成大面积。3年共规划新农场44个,此后又用2年时间,把已建成的36个农场进行现场审定,从而使农场正规化建设向前推进一步。1958-1960年,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如火如荼,兵团迅速掀起垦荒造田大兴水利建设高潮,重点开发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和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共垦新开荒地56.67万公顷,新建农牧团场107个。同时,兵团工业生产也蓬勃发展,1958年新增各类企业100个,1959年新建企业132个,其中现代化企业37个。1960年工业总投资达7548万元,除续建工程外,又新建企业39个,至年底,全兵团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43个,工业总产值达60149万元,比1957年增长2.5倍。此期兵团工农业生产发展规模是新疆农垦发展史上发展最快的3年。1961-1962年,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兵团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纠正高指标,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精简机关,下放干部,撤销9所学校,对36家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坚决执行中央“农业第一,粮食第一”方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经过调整,从1963年起,兵团各项事业很快进入一个全面大发展时期,农牧团场基本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1966年底兵团职工总数增到80.86万人,总人口增至148.54万人,人员构成主要是第一批的屯田军人和大批转业复员军人、知识青年、支边青壮年。又接受了大批农牧地区,使团场发展到158个,独立核算工矿企业发展到112个,耕地面积达80.86万公顷,播种面积达55.68万公顷,粮食总产72.03万吨,棉花总产2.49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占自治区的1/3,达97669万元,粮食、棉花、甜菜也分别占自治区的21.8%、31%和9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长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长经历了曲折。197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体。

       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不断下降。“文革”第二年,兵团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经营亏损,数额达3849万元。此后几年亏损额越来越大,至1975年10年累计经营亏损7.94亿元,兵团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1975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

1975年5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农垦总局。尔后,11个地州、相继成立农垦局,管理全疆国营农场,兵团解体

1976年,自治区部分地、州,将其20多个国营农场下放到县,有的将农场拆散下放到公社。原所属的2个汽车团、10个汽车营以及5000余辆汽车、21个拖拉机修配厂、机械厂,132个独立核算的工矿企业和原兵团、各师物资供应、商业、粮食、勘测设计、科技、建筑工程部门和所有大中专院校、垦区医院、通讯线路等全部对口移交地方。

1975—1977年,农垦总局所管理的农牧团场,除原兵团移交地方的农牧团场外,又增加20多个地方国营农场。由于多种原因,农牧场总数虽有增加,但生产水平下降,3年共亏损6.67亿多元,是新疆农垦史上亏损最严重的3

据此,19782月,国务院决定新疆农垦总局改由国务院主管部和自治区双重领导,国家建设投资和农场所需主要物资由国务院主管部直接供应,新疆农垦事业渐有起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长3

国家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使新疆农垦得到恢复和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得到恢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使新疆农垦得到恢复和发展。1981年粮食总产达到92.3万吨,比1977年增长48%;棉花总产5.25万吨,比1977年增长3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4亿元,比1977年增长138、9%,每年平均递增24.3%

鉴于新疆农垦事业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123,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

兵团恢复后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公、检、法等均由自治区领导生产年度计划、长期规划、生产、财务、物资供应、劳动工资作为农垦部直属单位,受农垦部领导,同时列入自治区国民经济计划,成为区经济计划一部分。干部由兵团统一管理,并按中央干部管理权限审批;财政拨款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并按照中央的规定,以自治区农垦总局和各地、州农垦局为基础,组成兵团和各师机关。兵团实行兵团、师、团(场)三级管理,兵团和师设司令部、政治部、纪律检查委员会等。下辖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3个农场管理局,以及工交局、商业局、物资局等18个师级单位。1983年又组建成立了12个师级单位,至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兵团共辖30个师级单位,其中农业师10个,农场管理局3个,建筑工程师1个,其他企事业单位16个。1981年兵团恢复时拥有221万人,其中职工92.5万人;耕地面积90.7万公顷,播种面积73.61万公顷。粮食总产92.3万吨,棉花总产5.25万吨,油料总产5万吨,甜菜总产24.76万吨。牲畜年终保留头数271.54万头。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

1983年以后,兵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进行农垦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创办了第一个家庭农场——农七师耿千里家庭农场,推行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财务包干,自负盈亏管理办法健立了收入和效益挂钩的新分配制度

1986年,兴办各种家庭农场4.46万个,划给职工家庭宅基地3.1万公顷,户均0.13公顷,发展庭院经济。工业调整结构,实行厂长(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搬掉干部“铁椅子”,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至今,兵团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水库105座,修渠道8万多千米,形成了内陆地区独具一格的灌溉渠系配套、机械化、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在过去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上建成了一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建设起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军垦新城

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兵团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形成了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兵团的商业网点遍布天山南北,为繁荣市场,发展边疆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兵团现拥有耕地面积105.多万公顷,人口近280万人,在岗职工约80万人,辖有14个师(局),174个农牧团场,659个独立核算工交建商企业。现已形成农林牧渔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并举、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垦区区域,办有各种类型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专、技校及中小学校,还有众多的医疗、科研、勘测设计机构和文化艺术单位。如今,兵团以占全疆七分之一的人口,生产新疆七分之一的粮食、超过二分之一的棉花和三分之一的棉纱、棉布、食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长4

不忘前辈的艰苦奋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辈们开荒、修水利用的是坎土曼,种地是人拉犁,每走一步都要气喘吁吁,十几分钟就汗流浃背,手、脚打起了血泡。住的是地窝子(就是在地上挖个坑,上面塔起不到一米高的墙,盖上房顶。人进地窝子,要往地下走。),栽树用铁锹挖坑,吃的是窝头。就是这样一年开出五万多公顷土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辈们有非常能之苦,非常能战斗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牺牲的精神。同时还有宝贵的创新精神,在种田的时候,为了防止风沙,他们搞起了树网条田,就是在一块条田的周围种起林带。这是在农八师的石河子率先搞起来的,依此为示范,推广到全兵团和新疆的农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辈们白手起家建设起了工厂,他们发挥出聪明才智,敢于创新。为了加工直径一米以上的大工件,莫索湾机修厂的技术员乌日图改造出落地车床,加工出一米以上的工件,解决了大问题。为了加工汽车大梁,没有大的冲压设备,兵团的三汽配厂,就发明滚压法,在工厂的厂房外的空地上,用轮子和钢丝绳及卷扬机就滚压出汽车大梁……。

兵团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一定要发扬下去,这是兵团发展的基本精神张仲瀚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

张仲瀚奏响屯垦戍边序曲

       张仲瀚

毛泽东高瞻远瞩,认真分析新疆形势,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经验,为了西陲边疆长治久安,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缔造者、新中国新疆军垦事业的拓荒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和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

这里要提到一位兵团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张仲瀚。

1949年秋,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十九两个兵团进行了西北战场上最后两个战役——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从而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解放战争。

这时,各纵队已经改编为军的编制,一军、二军和七军编为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王震任司令员兼政委。六旅编为六师,属二军建制,张仲瀚任师长,熊晃任政委。9月下旬,张仲瀚随一兵团从古城西安直取青海,翻越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进击河西走廊,挺进张掖,解放酒泉,兵临玉门关下,直叩新疆大门。

1949年9月25日、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分别通电起义,新疆宣告和平解放。

10月1日,部队在酒泉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会。10月上旬的一天,在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部的军用地图前,张仲瀚怀着兴奋的心情接受王震司令员交给自己的任务。王震把手指停在南疆北疆分界处的天山咽喉焉耆、库尔勒一带,郑重地对张仲瀚说:“你迅速组织一支包括领导干部和农林、水利技术骨干在内的先头部队,先行到达这些地区进行踏勘布点,做好一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战役——屯垦戍边、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准备。我已经和陶峙岳将军通了电话,请他派一批熟悉新疆情况的技术人员先行到焉耆等候,与你的先头部队会合张仲瀚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 张仲瀚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

三五九旅的“另类”团长,新疆军垦第一人

上世纪50年代,兵团大院的一座小楼,兼作兵团的小招待所。楼上南北两端各有一个里外套间,分别是陶峙岳司令员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党委副书记张仲瀚的办公室。起义将领陶峙岳高风亮节,身为上将司令员,但自觉地诚恳地置身于党委领导之下。兵团机关习惯对张仲瀚免姓只称“副政委”,但上下内外都知道,副政委是兵团的“一号人物”。

张仲瀚单身一人,别无住宅,办公室就是他的“家”。里间一张床,两只沙发,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私人空间。那时,他40岁出头。笔挺的身材,宽厚的肩膀,圆润而有棱角的脸膛,战火与风沙也摧毁不了的白皙皮肤从未见过他戴帽子,一头自然卷曲“一边倒”的乌黑短发,在凛冽寒风中更显得朝气勃发。

张仲瀚的许多报告和讲话,从来没见过他拿着稿子照本宣科。一口北京话,即兴讲来。天南地北,国际国内,形势任务,政策措施,夹杂着许多生动有趣的比喻,不时爆出笑料。听他的报告,你会感受到作为兵团人是自豪的、幸福的,愿意为那艰苦的事业奋斗一生。记得他的一句话:兵团是座大熔炉。”这几乎是解读兵团的一把钥匙。张仲瀚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

最先想到张仲瀚

早在1949年夏季,部队还在关中地区作战,一野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即已向中央和毛主席请准了未来进军新疆的战略任务。全国胜利已成定局,王震看中了新疆那片辽阔的土地,畅想着在那里开创更大规模的南泥湾。王震和老三五九旅的一些干部逐个谈话,开始做进军新疆的思想准备,最先想到了已经是二军第六师师长的张仲瀚。

在老三五九旅的团级干部中,张仲瀚可以说是个“另类”。八路军三五九旅是由红六军团整编而成,团、营、连干部都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唯独这个北平的学生张仲瀚,是“半路”而来,而且一来就是主力团长。张仲瀚本是河北沧县人,自幼随伯父在北京长大。在著名的 北平平民中学读高中时,就自办刊物,创作发表民主进步思想的小说、剧本。那正是“9·18”事变的年月,“抗日救国”的呼声沸腾着北平。1933年,18岁的张仲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仲瀚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

一定要到新疆去

        可贵的是,张仲瀚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团队。在王震领导下,共同经历了三五九旅全部的战斗历程。王震当然了解张仲瀚的全部历史。王震向来对知识分子,对那些富豪家庭出身参加革命的人比较看重。每当说起张仲瀚,王震常有两句话:“张仲瀚这个人不打个人算盘。”“张仲瀚有全局观念。”当时全国胜利在即,王震构想着未来新疆蓝图的时候,他很想知道张仲瀚有什么想法。王震面对挂在壁上的中国地图,问张仲瀚:全国胜利后,你想去哪里?愿意干什么?张仲瀚指点着地图,由西安划向西北,越过甘肃,青海,直指新疆,说:新疆这么辽阔,占全国面积一大块,但是,空白这么大,人口稀少,只有少数民族孤孤单单地游牧生活。新疆等待解放,等待开发,将来搞建设大有可为王震情不自禁地插话,那里能干它许多个南泥湾。张仲瀚坚决表示:不管将来新疆之行有多困难,新疆之战有多么残酷,我愿意到新疆去,一定要到新疆去张仲瀚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

张仲瀚抡起砍土镘,挖开了沉睡万年的处女地

1949年9月,王震一兵团进抵酒泉,直叩新疆。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率部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0月上旬,一兵团各部向南北疆次第进军。张仲瀚的二军第六师排在最后,集结待发。王震突然命令张仲瀚率一支小分队提前行动,限日抵达焉耆。同时,王震电请陶峙岳由迪化派出一个专家组,在焉耆与张仲瀚会合,做好开荒生产的先期准备工作。

张仲瀚在酒泉收编有一支测量队。他只带了副团长谢高忠等五六名军事人员,便与测量队全体,分乘三辆大卡车,于1949年10月13日出发,西出嘉峪关,向天山以南的焉耆疾驰而去。在开都河畔的焉耆,张仲瀚与迪化派来的以新疆水利局长王鹤亭为首的专家小组会合。在专家引导下,张仲瀚踏勘了开都河两岸的万古荒原,选定了哈拉毛墩等几处可垦之地。张仲瀚抡起砍土镘,挖开了沉睡万年的处女地,亲自察看土壤。并依专家意见,决定兴修水利,开挖大渠,引开都河水灌溉良田。张仲瀚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

张仲瀚开垦下新疆第一犁

     开都河水灌溉渠,已然流淌了50多年,至今依然哗哗歌唱的解放渠,滋养着焉耆绿洲,哺育着子孙后代。这里的农二师,就是张仲瀚当初在山东组建的“渤海旅”,后来的二军第六师。张仲瀚率领他们从渤海到天山,在这里开荒创业,建设家园,繁衍生息。在领导干部中,张仲瀚是第一个踏上荒原的人他不仅最早举起砍土镘向荒原宣战,而且在春耕准备中,开垦下新疆第一犁

新疆军垦第一人张仲瀚在生产建设兵团28年

周恩来视察新疆石河子垦区,右数第二为张仲瀚

一张人们熟悉的照片:周总理来到了新疆石河子垦区,和来自上海的支边青年们亲切交谈。画面中那位微笑着的中年人就是就是创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领导人张仲瀚

今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之外单列,自成一社会体系。国家的各项活动,都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席位。兵团能有今天的社会影响和地位,岂能忘一代创业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张仲瀚同志离开他一生挚爱着的兵团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的足迹,他的音容笑貌,仍深深地留在那片戈壁绿洲上,留在一代代兵团人的心里。